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教材(91页)

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教材(91页)
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教材(91页)

第一章环境科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环境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主体周边相关客体的集合

客体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和运动的。

环境法中的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丹顶鹤的环境

保护区内部:滩涂、沼泽、水域等

保护区内其它生物,保护区周边农田迁徙路线上相关湿地、农田等

人类的环境

学习环境: 学校、教室、机房实验室、图书馆教师、学校氛围

学校周边: 活动中心、城市宿舍、食堂、操场

依照主体(中心事物)的差异,区分环境类型:

地球的时空环境、植物的环境、人的环境、建筑物的环境、城市环境、小区环境、居住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生产环境、办公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科研环境、技术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事物。

人类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原生的自然环境及经过人类的创造和改造形成的人工环境

人类的环境依照客体的差异

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文化环境伦理道德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

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物理环境

聚落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文化环境医疗修养环境

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的改造而形成的。

第二节环境多样性

自然环境:

1地球上的生物:

真菌、真核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病毒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2.地表形态:

陆地: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

水域:河流、湖泊、海洋、沼泽

3.自然环境功能:

树林为例:

生态功能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

面对需求的功能

木材、果实、油料、香料、休闲欣赏

大气层为例

生态功能

保温作用:保障物质循环(C,N,水)

保护作用:提供氧气库、反射电磁波

面对需求的功能:提供物质、提供飞行环境

森林草原、江河湖海、湿地、大气环境、农田、植被、生物多样性

矿产、动植物、水、生态环境、土地和土壤、

生态功能为主及面对需求的功能

事物的功能由事物本身的特性以及人类的需求决定

自然环境物质多样、形态多样、功能多样

自然环境多样性

4.人类的需求和创造:

人的需求

物质的需求:衣、食、住、行、用

精神的需求:教育、旅游、休闲、通讯、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咨询…

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健康的需求、舒适的需求、享受的需求、发展的需求……

需求因人而异,是一个不断发展、没有尽头的无穷集合

以用品为例

70年代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

80年代六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收音机

90年代三大件:商品房、小汽车、电脑、电话、音响、影碟机、手机、笔记本

物品种类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物品越来越大众化

人类的创造

人的差异、文化背景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灵感等偶然因素的差异、需求的差异、

教育背景差异、工作条件差异

创造本身的多样性,创造结果的多样性

人类创造的结果

地球上出现了自然环境不能形成的大量人工创造的事物

1.人工环境

建筑:

茅草屋、竹楼、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土楼房

摩天大楼、别墅、教堂、庙宇、宫殿……

乡村、城市、工厂、学校、园林、道路、广场、军事基地汽车、火车、潜艇、军舰、

宇宙飞船、空间站……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工环境各具特色

2.技术

技术创造来自于实践经验和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农业、医学、电子、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化工、水利、冶金、土木工程、环境保护、轻工、纺织、城市规划、航空航天、海洋开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技术日新月异

3.其它

精神文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戏曲小品、话剧歌剧、电影电视、雕刻美术、文化传统、..

乐……

经济

农牧业、制造业、商贸仓储、交通运输、文化咨询、旅游休闲、金融保险、医疗保健

人的需求和创造

需求主体多样、需求客体多样

创造本身多样、创造结果多样

需求和创造的不断发展

人类需求和创造的多样性

相互作用的效应

目前环境科学的多数分支学科正在解读各种各样的环境效应,以及其背后的规律。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作用界面多样、作用方式多样、作用过程多样、作用效应多样、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

自然环境多样性

?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

?形态多样性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江、河、湖、海……

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

迁移、分散、富集、转化、降解、循环……

?功能多样性生态功能、资源功能、消纳功能……

人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

?人类的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服务需求……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

?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

?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

?效应多样性

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物理、化学、生物、生态……

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应:生理、社会、经济、技术……

环境多样性提供选择、产生竞争、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保障和促进和谐

第三节人与环境的和谐

——环境学核心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

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

和谐程度提高

五大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和谐

人口剧增、适应生存

环境污染、环境安全

生态破坏、环境健康

资源耗竭、环境舒适

自然灾害、环境欣赏

不和谐的音符

五大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

资源耗竭

环境污染

人口剧增

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辐射异常

电磁异暴、宇宙射线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岩崩

气象水文灾害:水灾、旱灾、风暴、冰雹、雪灾、热浪、寒潮……

生物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物种灭绝……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资源耗竭:

矿产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紧缺

土壤资源的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

人口剧增的结果使得上面所有的问题都被大大地放大了

环境舒适:环境舒适的表现

适宜的人口密度、充足的绿地广场、良好的环境质量、便捷的城市交通、宽敞的住宅、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快捷的信息通讯服务、方便的服务系统、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舒适的人居环境

环境舒适的量度

环境舒适的量度

绿地、森林、水面、人口密度适宜、合理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先进、城市文明……

环境欣赏

环境欣赏的内容

人的精神需求:

1、自然景观

山水、天象、气象、生物

形象美、色彩美、动静美、朦胧美、气息美、寓意美

2、人文景观

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

和谐美、色彩美、人文美、特色美

环境欣赏的量度

量度

自然景观特色、自然环境质量、人工环境质量、城市特色、历史文化沉淀……

人与环境和谐

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不等于人与自然和谐

第四节环境规律

人类在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规律的作用,其作用状态有三: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一致者,称之为协同

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背离者,称之为颉颃

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偏离者,称之为偏离

当五类规律的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称为五律协同。

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若要实现重大战略目标,其行为必须实现五律协同。

第五节环境科学

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规律。

环境科学学科体系

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

环境经济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

环境自然科学

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数学

水环境学大气环境学土壤环境学生物环境学

环境社会科学:

——环境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合作用

环境规律环境伦理环境法理环境管理

社会规律公民国家政府

环境经济科学

——环境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联合作用

环境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学环境学国情学

环境技术科学

——环境规律与技术规律的联合作用

环境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环境监测技术

X 环境

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学可持续发展

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第二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变迁

渔猎文明阶段(100万年—公元前8000年)

农业文明阶段(公元前8000年—公元1800年)

工业文明阶段(公元1800年—20世纪90年代)

后工业文明阶段(20世纪90年代—)

自公元前40 000年开始的世界人口发展估计(如图)

1、渔猎文明

人口数量没有超过1千万

和谐程度处于安全与生存阶段

2、农业文明

人口开始缓慢增长

人口增长起伏较大

人口年增长率为0. 06%

人口由500万增长到8亿左右

和谐程度处于基本生存阶段

3、工业文明

人口开始高速增长

人口年增长率为0.76%

人口由8亿增长到50亿

和谐程度处于环境健康阶段

4、后工业文明

人口继续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变缓

和谐程度向舒适、欣赏发展

第二节人口变化与环境

人口总量变化与环境

人口分布变化与环境

1、人口总量变化与环境

2.人口总量变化与资源:

3.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

人口总量剧增→对资源需求增长过快→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使用→①气候变化②生态破坏③资源耗竭④环境污染⑤土地退化⑥物种灭绝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气候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生物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土地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水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矿产资源

例:修水库、围湖造田

改变地面状况改变气温改变降雨

例:温室效应、酸雨

释放大量气体改变气温改变降雨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生物资源

物种灭绝→生态破坏

森林减少→气候变化

草原退化→多样性锐减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水资源

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水体污染→水资源缺乏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矿产资源

对矿产能源过度开采与利用→环境污染

对矿产资源不合理开采与利用→资源耗竭

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范围和自然条件下,维持人-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阈值。

人口分布变化与环境

人口变化的内在规律

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

自然规律

对人口总量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

中国地形图

中国人口分布图

面积占全国的54% 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

面积占全国的46% 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6%

经济规律

对人口总量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经济区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空间等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社会规律

对人口总量的影响文化、宗教、政策、战争等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政治、军事、文化、历史等

技术规律

对人口总量的影响医学水平、技术革命等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引发人口迁移

环境规律

对人口总量的影响环境承载力对人口总量的影响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与环境和谐程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中国人口迁移大趋势

山区→平原

乡村→城市

内地→沿海

第三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概述

一、大气的成分

1、N

2、O2等气体2、水滴(如云滴、雾滴)

3、冰晶和固体微粒(如尘埃、花粉)

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二、大气的分层:五层

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大气成分

1、微粒:

种类:固体微粒与液体微粒。

影响:影响太阳辐射传输,使能见度变低,有的能起凝结核的作用。

2、水汽:

来源:海洋和地面蒸发与植物蒸腾。

分布:随时间、地点变化很大。在铅直

方向,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影响:形成云、雾、雨、雪等大气现象。

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3、臭氧:

来源:高空通过光化作用,低空通过闪电或有机物氧化及高空传输。

作用: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灼伤。

分布:自然大气中含量很少。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也随纬度和时间而异。

4、二氧化碳:

来源:呼吸作用,有机体的燃烧与分解。

现状:在大气中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影响: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

大气边界层:

在对流层下部靠近下垫面的1.2~1.5公里范围内的薄层大气。由于贴近地面,空气运动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

大气边界层的主要特征:

湍流运动、风、温度的垂直分布(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5℃)

第二节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即若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就是大气污染。这种定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传统的公害概念,现在又有新的延伸。例如,大量能量(如热能)释放进入大气引起不良影响,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某些组分变化产生的危害等也归入了大气污染的范畴。

一、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污染源

天然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火山雷电造成的森林大火

人为源: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燃煤汽车空调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

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按来源,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

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按存在状态,分为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

颗粒物:常表示为总悬浮微粒物()、飘尘和降尘。

其粒径绝大多数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它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飘尘:指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分为10(粒径<10μm)和2.5(粒径<2.5μ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5的危害则更为严重。

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一般直径大于30μm,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物程度的指标之一。

气态污染物:

主要有一次污染物:

2、H2S 、、3 、、2 、、、C1—C12化合物。

二次污染物:

3、H2

4、4 、2、3 、醛类、酮类、酸类。

二、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

(一)煤烟型污染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是燃煤。主要污染物是2、和微粒物质,它们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

(二)交通型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汽油车和柴油车)和机动船。主要污染物是、和。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睛天,交通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典型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它对人体、动植物、材料均会产生破坏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三)酸沉降污染酸雨

它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人为和天然排放的(2和3)和(和),其天然源一般是全球分布的,而人为排放的和则具有地区性分布的特点。

2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A、呼吸道吸入;

B、随食物和饮水摄入;

C、体表接触侵入

1、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化学组成决定沉积位置上对组织的影响。

2、二氧化硫:

损害肝脏。且由于2通常与多种污染物共存,吸入之后产生的复合作用危害更大。

3、一氧化碳:

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散布最广的一种,严重阻碍血液输氧,引起缺氧中毒。

4、氮氧化物:2对呼吸器官有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若

与2共存,则危害更重。

5、光化学氧化剂:

臭氧:对鼻子、咽喉、肺等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运动时吸入则更严重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影响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和

细胞膜。此外,还会损害根系生长及其功能;减弱输送作用与导致生物产量

减少。

(三)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四)大气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导致降水的增加或减少,它对降水化学的影响表现在酸性化合物

的输入,即出现酸雨。大气污染还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大气中2等温室气

体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人们大量生产氟氯烃化合物等导致的臭氧层耗

竭等。

室内空气污染

污染原因:苯、甲醛、氡

建筑材料及装潢材料、涂料中有害物质的挥发、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多开窗换气,戒烟,正确使用家庭化学剂,增加户外活动,摆放室内花卉植物

第三节大气污染控制

无论是大气污染源、污染物、污染类型,,还是大气污染的危害,都具有多样性

清洁能源:

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1、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主要包括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发电技术、烟气净化等方面的内容。

2、西气东输

3、西电东送

它有南、中、北三大通道。一是将乌江、澜沧江、红河水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二是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它是从根本上实现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性工程,是一项东西部“双赢”的战略。

绿色交通: 我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在由煤烟型向交通型转化,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重要污染源。

合理的交通规划、发展清洁汽车

除尘、脱硫\氮氧化物的治理技术、氟化物的治理技术

环境自净: 污染物经过末端治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被排入大气,但此时它们的浓度一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以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为核心任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始萌芽于化学、物理、地学、土木建筑、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法学、经济等传统学科之中,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起步阶段,以及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研究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量不同类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对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新兴学科,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规律,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下含环境科学与和环境工程两个研究方向。其中,环境科学专业涉及环境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研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环境工程专业则涉及环境领域里的工程和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复杂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需求以及大量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二十一世纪将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蓬勃发展时期。学科内涵将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对学科方法论的创新而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领域亦将随之不断深化与扩展。当前,多要素复杂环境问题的作用机理、环境与健康效应、环境保护新技术与新材料开发利用、工业污染系统控制、复杂体系解析方法论、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系统集成等前沿领域已纳入到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研究范畴之中。 二、学科内涵 1. 研究对象 与传统学科相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型特征,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特征而发生变迁。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研究呈现如下几种新的趋势:从重视污染的末端治理技术到建立多污染物的多种手段的综合防治思路;从单个污染物控制到多污染物多介质复合作用机理以及协同控制技术;从强调工业点源治理到重视农村面源控制;从突出城市污染控制到进行流域与区域的整体污染控制;从重视国家层面的污染控制到全球层面的污染机理与控制;从强化污染控制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到建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从在环境领域解决环境问题到构建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等。总体而言,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包括: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及其支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与方法。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doc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基础(乙)》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环境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乙)》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过程以及半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生物净化过程,并具有综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第二节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四节环境保护 第二章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第二节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第三节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五节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章水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水环境及水资源 第二节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第三节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第四节水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第一节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第三节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第五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 三、营养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生态平衡 第六章其他环境污染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三节化学品污染及其危害 第七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节环境风险评价 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 第二节环境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试题库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 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 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 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 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 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 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 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 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 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 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 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 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 .

(完整版)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课后题答案第十七、十八章

CHAPTER 17 1. As illustrated in figure 17.2, the waste generation rates of people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ir economic condition. Nation with high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productivity tend to have more municipal solid waste per person than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3. 1)The remaining numbers of landfills in US are declining as some small, poorly run landfills are closed as they fail to meet regulations. Others are closed due to full capacity. Therefore, new, modern landfills are in urgent need, especially in metropolitan cities(LA, NY, Toronto).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geologically suitable site and building new ones often receive local opposition. 2)What’s more, a modern landfill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complex and expensive, and it is sometimes no more cost effective compared to incineration. Experts also suggest that unless further steps are taken to detoxify landfilled materials, they will place burden on upcoming generations to address future impacts. 3)Landfills may present long-term threats to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that are hydrologically connected. Leachate is of particular concern, if the landfill system is not properly sealed, the rain or connected water source may leak through buried trash, dissolving and carrying hazardous materials with it, and pose the major threat to the current and futur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4)There is a problem about the air pollution too. Methane produced by decomposing waste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treated, and they can be used to produce heat or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or they might enter atmosphere and become a kind of greenhouse gas. 5. 1)Design changes to soft drink bottles and milk jugs can keep out more than one hundred million kg of plastic out of the waste stream per year. 2)Manufacturing processes have been changed in many industrie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waste produced. This kind of change could be done by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ncidence like leaks, spills and accidents. 3)Purchasing decision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waste produced. Choosing to purchase things that have reduced packaging waste, not only could this reduce the amount of waste , but also might it encourage the producer to use less in packaging. 4)Using materials in such a way that waste is not generated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rbing waste. Using less-hazardous alternatives and sharing products that contains hazardous chemicals, following the label directions and using the smallest amount necessary are way to reduce waste or its toxicity 5)Reusing items is a way to reduce waste at the source because it delays or prevents the entry of reused items into the waste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system. 7.Several kinds of program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recycling rate. Container laws and mandatory recycling laws in many states provide an incentive to recycle and

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教材(91页)

第一章环境科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环境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主体周边相关客体的集合 客体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和运动的。 环境法中的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丹顶鹤的环境 保护区内部:滩涂、沼泽、水域等 保护区内其它生物,保护区周边农田迁徙路线上相关湿地、农田等 人类的环境 学习环境: 学校、教室、机房实验室、图书馆教师、学校氛围 学校周边: 活动中心、城市宿舍、食堂、操场 依照主体(中心事物)的差异,区分环境类型: 地球的时空环境、植物的环境、人的环境、建筑物的环境、城市环境、小区环境、居住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生产环境、办公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科研环境、技术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周边的事物。 人类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原生的自然环境及经过人类的创造和改造形成的人工环境 人类的环境依照客体的差异 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文化环境伦理道德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 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物理环境 聚落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文化环境医疗修养环境 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的改造而形成的。 第二节环境多样性 自然环境: 1地球上的生物: 真菌、真核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病毒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2.地表形态: 陆地: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 水域:河流、湖泊、海洋、沼泽

(完整word)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气溶胶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1微米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μm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翻译

第二单元环境工程 这本书主要关于什么? 这本书的目标是使工程和科学的学生了解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被关注,我们怎么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关于环境破坏基础原因的信息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和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目前运用在水,空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状况 ●我们目前在很多关于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自然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很多环境问题能运用目前的技术消除或减少,但因为社会缺少意愿这么做或在很多例子中因为缺乏资源去这样做,这些环境问题没有被处理 一些重要的定义: 在这本书中,它们第一次被使用,定义被以大写或印刷成黑体字的形式展示 环境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物质生命的栖息地,在这儿我们能看到,听到,触摸,闻到,和品尝到 系统依据韦氏字典,被定义为“一组或一系列能形成一个整体或者有机整体的相互关联的事物”,例如,太阳系统,灌溉系统,供应系统,世界和宇宙。 污染被定义为“在大气,水或土地中的物质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性的不合意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害地影响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活动”。 当改进环境质量的目标被用来改进人类福利,“环境”一词扩展成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一扩展在许多真实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以及在一本被设计为一学期课程的教科书中也是不实际的。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考察因此限于我们对“环境”的定义。 系统的相互作用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与水,空气或土地系统有关联。许多这些问题都只适用于这些系统中的一个,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分类也更有用于及易于理解一个系统内的相关问题。而且,这样做是明智的,这是因为由于管理上的和行政上的原因,这些有关空气污染,水供应,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的子域通常由政府机构分别处理。 很遗憾的是,很多重要的环境问题不仅仅限制于空气,水或土地系统,还包括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举个例子,酸雨问题起源于从发电站烟囱,冶炼厂和汽车尾气中向大气排放的含硫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接着这些气体由气流运输到广阔的区域,降雨“将它们洗去”,产生了有害于水生生命,森林和农作物的酸雨。两个有关于系统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的全球问题,及通常具有地域性质的酸雨问题。 环境问题 许多对我们生活标准的主要改进能被归因于科学和技术的运用。这里举一些例子,你能想出其它例子吗? ●生产更多及更好质量的食物 ●创造能避免极端环境的保护所和生存空间 ●快速和可靠的运输方法的建立 ●各种交流系统的发明 ●代替人类和动物体力的机器的发明 ●安全水的供应和废物处理 ●对很多传染疾病的消除

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 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八、九章

1. Early in human history, people began to use additional sources of energy to make their lives more comfortable. They domesticated plants and animals to provide a more dependable supply of food. Domesticated animals furnished a source of energy for transportation, farming, and other tasks. They provided people with a source of power other than their own muscles. 2. Transportation,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needs 3.Central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the invention of steam engine, which could convert heat energy into the energy of motion. The major heat energy producer is coal and the steam engine made possible the large-scale mining of coal. Nations without a source of coal or those possessing coal reserves that were not easily exploited thus didn’t participate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4. Invention of steam engine,coal discoveryand mining as well as wood shortages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5.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the automobile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oil products. The prospering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road construction lead to more energy consumption, creating more demand for oil. 6. a. Government policy has kept the cost of energy artificially low and supporte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hile removing support for bus and rail transport. b.The convenience of rapid travel provided by automobiles. 7. (1) Imposing taxes on energy (2) Granting subsidies to energy producers 8. Electricity is both a way that energy is consumed and a way that it is supplied. (secondary energy) The transport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is simple and the uses to which it can be put are varied.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

中科院考纲840环境科学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自然地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科学基础》是环境科学的入门课程,也是报考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入学考试主要科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污染的净化过程、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要求考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净化过程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 基本知识 1)环境的概念、功能、属性与分类 2)地球环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4)环境保护 二.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 1)大气环境的结构和组成以及气象和气候灾害 2)大气污染类型及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性质 3)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4)大气污染的危害 5)大气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 三. 水环境及其保护 1)水环境及水资源 2)水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污染类型 3)主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转化

4)水污染的危害 5)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四. 土壤环境及其保护 1)土壤环境和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土壤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 3)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 五.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3)食物链与食物网 4)营养生态金字塔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生态平衡 六.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1)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2)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3)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七. 其他环境污染 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电磁污染 3)光污染 4)热污染 八.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 1)环境监测 2)环境质量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风险评价 九.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 2)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要点

环境科学原理知识要点 1.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 然要素及其总体。 2.自然环境指的是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长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3.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4.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5.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多样化;脆弱性;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6.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 次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泽化、物种灭绝等 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水、大气、土壤污染; 环境干扰——噪声、震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 7.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人类寻求社会与环境协调 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 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9.1979年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10.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 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11.二十个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有五个为大气污染事故,分别为:马斯 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 12.“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 13.富山事件(骨痛病)主要由镉污染物造成的。 14.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主要由甲基汞污染物造成的。 15.过氧乙酰硝酸酯为二次污染物。 16.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可将大气污染划分成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 特殊型。 17.降尘一般将粒径大于10μm的粉尘,它们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降落下来。 18.粒径小于10μm的烟气、煤烟及雾在内的颗粒状物质,称为飘尘。 19.还原型(煤炭型)大气污染发生时,其天气状况中,逆温类型为辐射型逆温。

第七章 环境科学理论

第七章环境科学理论 一、概念的历史转变 6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环境概念全面深化,城市规划与设计出现了根本性的突破,它不再是停留在强调视觉艺术方法,由设计者决定的形态设计,而是按照城市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place)与形态。 这种历史转变,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它与发达国家战后40~50年代城市环境面临严重困境(如城市中出现严重社会问题,城市设计的反人性与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受损)有直接关系,与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建筑思想的变革有密切关系,也和现代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发展(包括行为科学、对人的情感研究的重视等等)有重要关系。 60年代初,罗迦尔·卡逊(Rochal L.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ce Springs),明确地把环境问题提到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来认识。为解决面临的巨大困境,人们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开展了城市环境的社会目标研究,人与环境的研究,社会心理的研究,生活环境建设的研究等等。 1959年凯文·林奇(Kevin Lynch)发表了《城市的意象》(TheImage of the City)一书,60年代初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发表了《城市不是一棵树》、《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1961年简·雅各布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生长与消亡》,开始挣脱传统束缚,确定了社会使用方法(Social Usage Approach)。城市环境不再被认为仅是一种视觉艺术空间,而应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 二、社会使用方法 社会使用方法包括:研究人的认知,对人的行为观察研究,人的活动与场所的情感对应的图式研究,满足人的行为要求研究,人的情感与场所关系的研究等等。

最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重点翻译

第二单元 What is this book about?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introduce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tudent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environment problems;their cause,why they are of concern,and how we can control them. The book includes: 这本书的目的是使理工科的学生了解跨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受到关注,以及我们怎样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Description of what is meant by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Information on the basic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关于引起环境干扰基础原因的基本信息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o be able to quantify them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并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Current state of the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air and pollution problems 目前适用于水,空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 Considerable gaps in our current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many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e 我们目前的科学知识在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和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 相当大的缺陷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technology,but which are not dealt with because of society’s lack of will to do so,or in many instance because of a lack of resources to do so. 许多环境问题可以应用现有技术消除或减少,但没有得到处理是因为社会缺乏这样做的意愿,或者像许多例子那样因为缺乏资源。 Interaction of Systems互动系统 A number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water, air, or land systems.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到水,空气,或土壤。 Many of these problems will apply only within one of these systems, justifying the breakdown into these categories.许多这些问题只适用于在其中一个系统,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Such a classification is also useful for easier comprehension of related problems within one system.这种分类也有助于更容易理解一个系统里的相关问题。

最新浅谈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浅谈对环境科学的认识 前言 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集物理化学生物与一身的前沿性学科,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环境,保护环境的基础学科。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范围它才兴起了二三十年是一个新兴学科。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来源。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而这一切研究和发展在如今这个时代都离不开环境科学,因此作为现代学环境科学的本科生我有必要谈谈我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 正文 一,环境科学的针对目的。 1,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相关规定。 2,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依据。 3,为更好的研究环境提供科学基础和数据,是人类可以更好的和环境相融合。 4,做为一个交叉学课涉及面广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帮助,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服务。 5,提供经验培养更多的环境科学人才,为保护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 1,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三,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环境变异也随时地发生。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向不利于人类的方 向发展,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 式和演化机理等,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服务。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人类通过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2009真题

同济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419 试卷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命题单位:050 A组:普通化学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0 B.一切单质的Sm°=0 C.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产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D.对孤立体系而言,DrS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2.有两个平行的反应A®B和A®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 A.增加A的浓度 B.增加C的浓度 C.控制反应温度 D.选择某种催化剂 3.下列哪些效应是由于溶液的渗透压而引起的() ①用食盐腌制蔬菜,用于储藏蔬菜;②用淡水饲养海鱼,易使海鱼死亡; ③施肥时,兑水过少,会烧死农作物; ④用和人类血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对人体输液,可补充病人的血容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②③④ 4.EDTA(乙二胺四乙酸)同金属阳离子结合生成() A.螯合物 B.笼形(包合)物 C.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 D.聚合物 E.超分子化合物 5.水分子的键角最接近于() A.90º B.105º C.109º D.120º E.180º 6.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A.碱金属 B.过渡元素 C.卤素 D.碱土金属 E.惰性气体 7.常用氧化仲醇(通式R2CHOH)方法来制备() A.醛 B.酮 C.烃 D.酯 E.酰胺 8.下列溶剂中,最能溶解离子性溶质的是() A.四氯化碳 B.甲醇 C.戊烷 D.丁基醚 E.苯 9.已知Eº(I2/I-)=+0.535V;Eº(H2O2/H2O)=+1.776V;Eº(Cl2/Cl-)=+1.358V;Eº(Na+/Na)=-2.76V。则以下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Na+ B.H2O2 C.Cl2 D.I2 E.H20 10.下列哪一组混合物可用作冰盐浴() A.CaSO4和冰 B.Ca3(P04)2和冰 C.CaCl2·6H2O和冰 D.CaF2和冰 11.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与反应物浓度成呈比 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12.在298K,反应H2(g)+½O2(g)=H20(l)的Qp与Qv之差是() A.-3.7KJ·mol-1 B.3.7 KJ·mol-1 C.1.2 KJ·mol-1 D.-1.2 KJ·mol-1 13.往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下列哪一种溶液,As2S3胶体凝结的最快() A.NaCl B.CaCl2 C.Na3PO4 D.Al2(SO4)3 E.MgCl2 14.100g水溶解20g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ºC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33 B.50 C.67 D.200 E.20 15.如果NH3·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0.1mol·L-1NH3·H2O溶液中的OH-浓度是多少()

环境交叉科学

CHAPTER ONE Environmental Interrelationships环境交叉关系 Environmental issue and it’s solutions 环境问题,它的解决方案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Because environmental disharmonies occur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al world, we must include both when seeking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由于环境的不和谐发生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自然世界,我们必须既包括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ppreciat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recognize the role of different social experiences and ethical backgrounds ,and integrate these with the science that describes the natural world and how we affect it. 重要的是有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升值的经济和政治现实,承认的作用不同的社会经验和道德的背景,并把这些与科学,描述自然世界,以及我们如何影响到它。 Purpose of this Course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 intended as a text for a one-semester, introductory course for student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career goals. 环境科学的目的是为文字,以一学期,介绍性课程,为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职业目标。They will find it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他们会发现很有趣,内容翔实。The central theme is interrelatedness .中部的主题是相互关联。No text of this nature can cover all issues in depth. 无文字的这种性质可以涵盖所有问题的深度。What we have done is to identify major issues and give appropriate examples that illustrat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al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我们所做的是找出主要问题,并给予适当的例子,说明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特点,所有的环境问题。 After reading this chapter, you should be able to:在阅读本章,你应该能够: Understand wh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complex and interrelated.理解,为什么环境问题是复杂和相互关联的。Realiz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volv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not just scientific issues.认识到,环境问题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而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 Understand that acceptable solutions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not often easy to achieve.理解,接受的解决环境问题是不是经常容易实现的。 Understand that all organisms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surroundings.了解所有生物体产生影响及其周围地区。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an ecosystem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 solving.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方法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Recognize that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have somewhat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ut the process for resolving them is the same and involves compromise.认识到不同的地理区域有所不同的环境问题,但这一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是相同的,涉及的妥协。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该领域的环境科学 The Interrelated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在相互关联的环境问题 An Ecosystem Approach生态系统方法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ncerns区域环境问题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vironment: the surrounding conditions that affect people and other organism. In a broader definition, environment is everything that affects an organism during its lifetime. 环境:周围的条件,影响人民和其他有机物。在更广泛的定义,环境就是一切,影响到一个有机体在其生命周期。 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rea of study that includes both applied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human impact on the world. 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中包括两个应用和理论方面的人力上对世界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