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与固定性思

学霸是怎样养成的

——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学霸?什么是成功的人?

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grit)!

坚毅是什么?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也就是说,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拥有激情并努力、坚持去战胜的人!

成功的重要的三个素质:努力、坚持、坚毅。

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坚毅品质呢?目前专家们对此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的结论,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叫“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

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是相对于固定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智商和聪明程度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我们去学习和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往往能在面临挑战时充满激情,充分享受解决困难的过程,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grit)。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

二、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

(一)美国学校的“九个改变”

成长型思维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概念近几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教育界,几乎每个学校都用各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一思想。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数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这样一幅anchor chart(要点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海报虽然样式各异,但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mindset”(换个说法,换个思维),也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九个改变”。

1 关于理解

换个说法:

I don’t understand. 我就是不懂。? What am I missing? 我忽略了什么吗?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根本没法理解。?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2 关于放弃

换个说法:

I give up. 我放弃了。?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 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的)方法。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3 关于错误

换个说法:

I made a mistake. 我犯错误了。?Mistakes help me improve. 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做错了,我很沮丧。?虽然这次错了,但以后我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get一招,yeah!

4 关于困难

换个说法:

This is too hard. 这太难了。?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 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 关于足够

换个说法:

It's good enough. 已经挺好的了。?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 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做得足够好了,已经达到我的上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点儿。

6 关于聪明

换个说法: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 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 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别人比我聪明,没办法了,我就是不如她。?只要学**她的方法,然后认真去做,我也有戏!

7 关于完美

换个说法: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 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

8 关于否定

换个说法:

I can't read. 我阅读不太好。?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 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没有“阅读”这根筋儿,我就是个书盲。?呵呵,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

9 关于能力

换个说法:

I'm not good at this. 我不擅长这个。? I'm on the right

track. 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做不了这些。?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

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美国学校把这9句话非常有“仪式感”地张贴出来,为的就是时刻提醒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要到嘴边的话换个说法,其实就在悄悄地培养你的成长型思维,让你拥有坚毅“Grit”。

(二)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表现

1、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掌握目标”(目标明确),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

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

2、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

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

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

实验表明,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

在那些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你自己有多棒。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

你不够优秀。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它,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

而在那些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成长,而这当中的精髓就是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你对某件事情已经非常擅长的时候,你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并继续找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你才能持续成长。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不犯错误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为某件事苦苦挣扎,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时觉得自己很聪明。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前者会埋怨整个世界,而后者会想着改变自己。前者会害怕非常努力地去尝试,因为一旦他们失败了,就说明他们是一个loser,而后者永远不会惧怕尝试。

三、如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模式?

先引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中的一段话:研究表明:“年幼儿童持有能力增长观,他们相信能力是可以改变的而非稳定的,通过更多努力和大量练习,他们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我想,或许,每个孩子头脑中的默认模式,本是成长型模式,大概这是进化的功劳,他们需要靠这个来成长!然后,在长大过程中,他们才慢慢地学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成人常常需要练习才能改回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老师清楚这一点,做得恰当,那么孩子们就会比较容易做好。

Dweck还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是一些很小的干预——比如说告诉学生做得很好,而且,不是因为他们很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在很努力地尝试,诸如此类的做法影响非常大。而随着投入的加大,她还发现自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认清问题; ●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 ●知道有效进行决策; ●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陈宝光 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 思维技术全图 一、认清问题 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 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 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 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五,执行力问题; 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 第七,生产交期延迟; 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 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 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 第十一,执行力差; 第十二,工艺问题; 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 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 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 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 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 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 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超过预期。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姜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姜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范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就是一种问题。

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

史上最全|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职场人必备)2018-07-25 21:00 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清 晰全面的思维方式,问题面前,势必难上加难。今天,给大家带来 一些经典好用的思维方式,其中如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等都是小 培个人力荐的哦~也希望朋友们学起来,用起来,遇到问题时候快 速分析,解决掉它们! 以下信息均整合于网络各处,小培仅做汇编分享。来源:@培训人 社区转载请予以说明 6顶思考帽法 白色思考帽、绿色思考帽、黄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红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 “6顶思考帽”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在工作中运用6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但人不能同时戴2顶帽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好几种情绪中进行平行思考。

人的思维是通过提问来引导的,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给自己提的问题。同样的下雨天,消极的人在统计因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积极的人在问自己下雨我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SWOT分析法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最终确立。

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在工作中,这个模型同样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分析问题。 麦肯锡7步分析法 来源:麦肯锡公司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咨询公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对于解决企业问题非常有效,对于解决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问题都值得借鉴。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 (一)课间交流心得: 1、创新思维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是我们的一种手段,而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为了手段而放弃了目的”。 2、所有的新事物几乎都是旧事物的切割、排列、组合。 3、对错在时间和空间上来说都是相对的。 4、先有战术,再有战略,就像你要钉住一个东西一样,是先找到合适的钉子比划好怎么钉然后再拿锤子来想怎么钉好将东西钉结实。 6、创新重在“新”,从旧到新;创造重在“造”,从无到有。 7、用“包容和欣赏”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事务,特别是爱人。 8、对身边的事务保持好奇心。 9、对待一个新生事物首先看它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二)课程内容 1、创造与创新: 1)创造是事物从无到有,它是以产品为导向的。 2)创新是事物从旧到新,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而现在存活的高瞻远瞩的公司几乎都是通过对某些产品或者产业进行创新而得到发展的。而往往最初发明该产品或者产业的公司却被这些进行创新的公司所替代。 2、问题解决中的固有思维模式: 1)固有思维解决的事过往的问题,而要解决现存的问题必须要用创新思维。要有创新思维需要: ①针对过往的经验。——需要突破固有思维。对白日做梦的新理解:重复老一套的行为却期待不同的结果是白日做梦。 ②我们的注意力导向——需要延迟判断、系统性思维。 ③需要考虑问题所处的环境,考虑不同的参照物所出现的不同现象。 3、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和工具。

1)右脑发散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①WHY—WHY分析法。也叫“剥离法”,一层一层找到问题产生的最终原因。 使用注意事项:一、适用于解决简单直观的问题;二、最多不要超过3个WHY,最好在可控的范围就要收手;三、不一定要问到三个WHY。 ②金字塔分析法。 由来:金字塔分析法是由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第一位女性顾问巴巴拉.明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 金字塔原理是采用先从结构说起,再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的逻辑。御用金字塔分析法是为了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 WHY—WHY分析法和金字塔分析法的区别:WHY—WHY分析法是回答“为什么会有问题”,而金字塔分析法是回答“问题出现在哪里。” ③奖惩分析法 奖惩分析法主要是帮助我们找到实际工作中被忽略的关键点。 奖励因子:以我们的电机为例,不把这一部分做好也不会影响原有客户群,而做好的话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做好是属于锦上添花。 惩罚因子:一定要做好,不做好的话会失去现有客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确定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的时候必须先要找准定位,因为定位不同,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就不同。 对于公司来说,要尽量增加木桶理论中每块板的长度并且防止短板的出现。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因为人天性方面的原因,很多缺点很难改掉,如果一味地去改善这些无法更改的缺点的短板,很多时候都得不偿失。对于个人来说,很多时候,尽量地发挥自己优势的作用才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可以参考的一本书是《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2)右脑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工具: ①借鉴创意法:关键词:link, 指借鉴其他国家、行业、部门或其他人的做法而得到的一个新的想法。 万宝路香烟从女人香烟通过link到美国牛仔成为“男人的香烟”而取得成功以及SWATCH手表从传统的计时器以及典型的身份象征通过link女人的耳环项链等装饰品成为手表中的装饰品,成功跻身时尚中的一员都是借鉴创意法的成功案例。 ②头脑风暴法

《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课程背景: 人们并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解决问题的方式所困扰。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规范的途径,来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经理人往往面对多种多样的可选方案,但却缺乏必要的技能来制定迅速、有效的决策。如果能够运用正确的系统思考模式,就能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工作效能。《问题分析与解决》将帮助职业经理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融汇了逻辑思维方法、系统思考方法、管理工具,并采用行动学习方式,让学员学会以创新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课程特色: ●互动性:本课程以互动游戏、大量动手练习、团队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辅之以讲授、点评、辅导,形式活泼、新颖。 ●工具模型:课程将提供各种具体类型的工具与模型 ●实用性:本课程不仅包括对问题分析与解决在内机理的分析,更加注重方法与工具的使用和学习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骨干员工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1.2创造 1.3创造学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3 思维定势的类型 2.4突破思维定势 第三章方向性思维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第四章形象思维 4.1 形象思维及特点 4.2 想象思维 4.3 联想思维 4.4 直觉思维 4.5 灵感思维 第五章头脑风暴法 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 第六章设问法 6.1奥斯本检核表法 6.3 和田十二法 6.2和田十二法 第七章列举法 7.1 列举法概述 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 7.4 缺点列举法 7.5 成对列举法 7.6 综合列举法 第八章思维导图 8.1 思维导图概述 8.2 思维导图绘制 第九章组合分解法 9.1 组合法概述 9.2 常见的组合方法 9.3 形态分析法 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 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 10.1 水平思考法 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 第十一章类比法 11.1 类比法概述 11.2 类比法的原理 11.3 类比法的类型 11.4 综摄法 11.5 引申方法 第十二章 TRIZ法 12.1 TRIZ的由来 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未知世界,也不是为了人类谋求福祉,而是政治的需要。 什么是高创造呢?知识,技术。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所以大学的责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就是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俱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1.2创造 (1)创造与发现。发现科学事实,发现科学规律。 (2)创造与发明。新产品的研制,新方法的发明。 (3)创造与创新。更新,改造新的东西,改变。先创造,滞后期,后创新。 (4)创造与创意。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 创意产生思路,创造产生作品,创新产生效益。 1.3创造学 赫曼全脑模型: A左上逻辑性B左下纪律型C右上空想型D右下表现性 创造学的涵义:指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特点:一般性,不能取代其他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1、创造力的含义: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知识→一般知识、专门知识, 智力因素→一般智能、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特殊才能, 非智力因素→创造意识因素、创造精神因素。 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庄寿强创造力公式:创造

《麦肯锡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麦肯锡思维——问题分析与决策 课程背景: 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进行问题分析、决策制定、计划实施是每个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职业技能。身为企业员工,如果你不能替企业解决问题,你将成为问题而被解决! 本课程是一门通用管理思维、分析和决策能力的提升和改善课程。通过鲜活生动、丰富多样的问题分析、思考和决策案例,帮助学员更有效地掌握管理分析、思考和科学决策的实务技巧,给予企业和学员以宝贵的思路启迪,有效的开拓管理视野。 课程收益: ●运用工具细分和具体化问题 ●运用“比较法”分析、验证问题的可能原因 ●制定合理标准促成合理决策 ●运用预防/促进性措施和应急/利用性措施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后备干部 课程方式:以练为主,以讲为辅,引导式教学,从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课程目标: ●培养问题的意识 ●改变解决问题的拍脑袋思维习惯 ●掌握问题解决流程 ●掌握问题分析的方法、工具、模型 ●对解决方案进行高效汇报 课程大纲 导入:21世纪是拼思考力的时代 讨论:21世纪需要哪些能力? 讨论:为什么在学校优秀未必在社会也优秀?

分享:哪些成也匆匆,败也从匆匆的企业,往往缺乏严密的判断思考:不会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 第一讲:定义问题——有差距才有问题 一、问题的本质是差距 1. 问题是什么 2. 为什么很多人把现象当成了问题? 3. 问题定义的标准 练习:判断哪些问题描述是不恰当的 二、问题的两种类型 1. 发生型问题 2. 设定型问题 讨论:你经常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三、发现问题 头脑风暴:大家一起找问题 四、选择问题——哪个问题先解决? 1. 重要和紧急矩阵 2. 二八原则 练习:运用重要紧急矩阵选择重要问题 五、定义问题的框架 1. 指出现状和期望 2. 清晰化差距 3. 清晰描述问题 案例讨论:描述某公司的问题 第二讲:原因分析——分解才能求解 一、不能把现状当问题 案例分享:A公司的方案为什么会失效 二、理想型员工和假设型员工 1)理想型员工以过程为导向 2)理想型员工追求快速解决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而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相同和不 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布、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由上述可见,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具有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的特性。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

1.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一般而言,主体活动量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掘平常人所不注意的问题总是属于从事研究、经常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研究者。 2·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求知欲在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原因。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不发现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依赖于主体的知识水平。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也和人的知识经验联系着。一个人知识不足,对于事物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究竟,会促使他提出许多问题。幼儿期(4~5岁左右)有人称之为“发问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特别好问。他们有时候向大人提出“天上有人吗?”“月亮为什么跟人跑?”“水开后为什么会冒烟?”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儿童的问题都为成人的经验所解决。知识缺乏不容易提出复杂的问题,不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所以,钻得愈深,了解得愈多,提出的问题就愈多、愈重要、愈深刻。屈原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包括天文、地理、人类等各个方面,发人深思。 富于解决问题的人总是具有慎思审问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没有大量的信息,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比如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他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各种着作。

问题解决的系统性思维

问题解决的系统性思维 NO 1. PDCA方法 1.1 P(Plan)——计划,【目标的确定以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1.2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实施,实现计划中的内容】;1.3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1.4 A(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NO 2. P(Plan)——陈述问题 2.1 问题描述5W1H 1. what 指的是什么事、什么问题、问题的表现; 2. when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时候有问题; 3. where 指的是在哪,在哪发生的问题,在哪发现的问题等,具体到某个地点; 4. who 指的是谁,什么人,谁发现的,谁造成的,是否是人为原因等; 5. which 指的是问题发生的频率,规律等;

6. how 指的是问题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2 定义问题异常问题: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或不应该发生而发生了的。表示现状比标准 要差,实力没有发挥出来。改善问题:希望做到,而目前没有做到。表示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希望提升实力。2.3 确立目标 NO 3. P(Plan)——原因分析 3.1 问题分析5—Why

通过5-Why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3.2 5-Why分析的三条路径 1. 明确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人、机、料】; 2. 未发现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漏到客户手上?——【方法】; 3. 体系失效——为什么体系允许这个问题发生?——【环境】。 NO 4. P(Plan)——制定目标计划 4.1 制定计划—5W3H 1. Why:为何----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如此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这项工作的原因 或理由);2. What:何事----什么事?做什么?准备什么?预防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 要达成的目标);3. 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在哪里做?(工作发生的地点); 4. 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时间); 5. Who:何人----谁去做?谁负责?谁来完成?(明确职责); 6. 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用什么方法进行); 7. 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8. How feel:感觉—结果预测如何?开发者、使用者、领导最终的结果是否满意;——解决计划编制的结构问题、方向问题、执行力 问题。 NO 5. D(DO)——执行实施

《系统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2天版)》

系统思维问题分析解决 主讲:莫勇波博士 课程背景: 系统思维是用系统性思考.科学的对比法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系统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最著名的方法是KT法,这一最负盛名的决策模型是由美国人查尔斯·H·凯普纳(CharlesH.Kepner)和本杰明·特雷高(BenjaminB.Tregoe)二人合作研究发明的。KT法共分五个程序: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决定选择方法;潜在问题的应对;计划与改善。本课程旨在提升学员们用系统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演练,使得学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决策水平。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擅长领域:战略管理/领导力系列/ 经典营销/新营销/大数据营销 授课风格: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运用相关的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诠释授课内容,理论与实战并举,侧重实战,结合视听教材,帮助学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全面提升。广大的学员认为授课风格为: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实战、理论联系实际。 为今天工作成绩优异而努力学习,为明天事业腾飞培训学习以蓄能!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意愿,是学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动力,亦是蓝草咨询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蓝草企业精心准备的课程,学习达成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蓝草企业课程注意突出实战性、技能型领域的应用型课程;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

思维导图之问题分析与解决

思维导图之问题分析与解决 课程背景: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之所以在学习、工作中分出伯仲,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的不同。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课程收益: 1.打破思想的束缚,开启无限的创造力; 2.看清思维图谱,掌握核心图谱; 3.用新的思维方式,替代旧的思维方式; 4.广泛应用导图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5.形成全脑思维的习惯。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您: 1.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2.对你的思想进行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 3.节省时间 4.看到“全景” 5.制订计划 6.解决问题 7.集中注意力 8.与别人沟通 9.更高效、更快速地学习 10.更好地记忆 11.节约纸张! 12.生存!

课程特色: 课程编排关注学员的行为改变:授课形式安排按20/70/10原则进行(即20%理论讲授、70%示范练习、10%反思回顾) 多元化的互动设计:包括示范、录像、练习、讨论等多元化的互动设计,学员带着应用课题参与培训。讲师引导其掌握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及相应的工具(两大软件应用),将工作课程进行分析演练,以促进思维导图工具向实际工作问题解决的效果迁移。 课程大纲: 导入篇:思维导图的起源 单元目标: 使学员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与发展,并认识到该工具所产生的价值。 单元内容: 1.思维导图工具的起源 东尼?博赞的困惑 来自天才的启示 2.思维导图工具的当前应用及产出价值 应用案例 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原理篇 单元目标: 使学员在了解大脑功能的基础上,明白思维导图背后的原理;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使学员了解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单元内容: 1.什么是思维导图 2.大脑的秘密 左右脑的分工及特点 大脑一直在进化 右脑思维的3大推动力 3.思维导图应用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契合

简富临:系统性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简富临:系统性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系统性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课程说明】面对复杂多变得经营环境,强化自身核心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之根本道理,本课程从将从找出不良或最佳思维的真实原因,确立最优解决方案;提高学员和团队的快捷、有效的工作思路,建立结构化、系统性思维,减少您的思维困惑,提升学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 收益】 学员学完本课程之后,应能--- 1.了解系统思维对工作管理的意义 2.了解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运作体系和流程 3.学习能够利用团队方式来解决问题 4.能够识别并能正确应用解决问题的常用 工具 5.充分获得系统思维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 和技巧,明确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方法【课程 对象】 各级主管

【课程 时间】 2天 【培训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工具操练、角色扮演、实务演练 【课程 内容】 一、问题在管理上的意义 1.问题的来源及管理者的角色 2.激发问题意识 3.解决问题的心态准备 4.问题的界定与分类 5.问题分类及特性 6.解决问题的几大误区 7.案例分析:忽视问题的结果 二、为什么要系统性思维? 1.思想品质决定行动品质 2.好思路带来好成果 3.系统思维创造管理新思路 4.把盈利从偶然变成必然 5.理性思维流程的力量 6.案例分析:陈经理为什么如此 沮丧? 三、面对问题的六大系统性思维 重点 1.把握关注点的思维 2.考虑所有因素的思维 3.正反思考的思维 4.关注行为后果的思维 5.找要事的思维

6.寻找其他方案的思维 7.案例分析:张厂长的问题思考 四、成功的开端--真正定义问题 1.问题定义/改善主题选定 2.界定问题与主题的步骤 3.界定问题与主题的工具 4.5W2H的使用技巧 5.演练:5W2H 五、分析问题可能的原因 1.分析问题的真实含意 2.问题分析时的逻辑 3.如何找出问题的原因 4.如何界定核心原因 5.分析问题常用的技巧与工具 6.因果图的使用技巧 7.演练:因果图 六、判定问题的原因 1.罗列各种原因 2.判断根本原因 3.判断根本原因的工具 4.5WHY的使用技巧 5.柏拉图的使用技巧 6.演练:5WHY 7.演练:柏拉图 七、开发与筛选解决方案 1.解决方案的标准 2.开发解决方案的工具 3.头脑风暴的四大原则 4.演练:头脑风暴法 5.第一标准的审议与确定 6.对策候选单的建立 7.评估对策的工具 8.决策矩阵使用技巧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教学教材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突破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课程背景: 职场达人想出色地完成工作,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若是没有掌握问题分析与解决 的方法,在阻碍工作本身的同时,对自身的成长也是一种阻碍。如何发现问题的本源,打破 思维的惯性 ?如何系统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 ? 本课程中尹树刚老师将与你一起找寻问题的真相 课程收益: ? 了解 5 种经典思考模式,认知 5 种真相寻找模型; ? 明白问题分析 4 种流程,学会解决问题 6 个步骤; ? 掌握解决问题 8 大工具,运用 5 种图形解决问题; ? 企业 12 大难题和公司常见 37 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程特色: ? 通俗易懂,侧重实战:运用 5 种简单的图表透视并解决 12 种常见的问题 ? 深入浅出,注重实效:了解 5 种经典思考模式,运用模型找寻问题的真相 ? 突破局限,终身受用:改变惯性思维与冲动解决问题习惯,能力全面提升。 课程对象: 部门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执行人员 课程工具: 《GROW 模型》《 6W2H 应用表》《问题分析流程表》《问题解决流程表》 课 程方式: 采用知识讲授、案例教学、沙盘模拟、问答互动、分组研讨、视频分享、情景演 练、 讲师点评等 课程大纲 第一讲:认识问题 一、问题概述 1. 什么是问题 2. 目标——期望——理想 案例分析: 清华校园送信 二、解决问题的 9 大误区 1. 思维的 5 大误区 2. 方法的 4 大误区 案例分析: 智慧的画师 突破思维 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心态准备 1.ABC 理论 2.企业人的主动与被动案例分享:母亲的烦恼 第二讲:界定问题 一、问题的界定与分类 1.问题界定的过程 1)亚里士多德的“吉祥三宝” 2)柏拉图的“诱敌深入” 2.问题界定的方法 1)瑞卡兹设计的“问题定义表” 案例分析:7 个为什么? 二、问题的分类 1.设定型问题 2.激发型问题 3.理想型问题模型研讨:解决问题的5 种境界 第三讲:分析问题 一、思维的流程 1.什么是流程? 1)流程3 要素:输入.活动.输出 2)思维的流程: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怎么实现? 3)思维的干扰:突破思维定势的3 个步骤—发现.确信.改正视频分享:公主巧解九连环 案例分析:网球教练 2. 流程的意义 1)高层管理人员 —— 流程 是 一种赢利模式 2)中层管理人员 来— —流 程 是一种管理的思路和 方式 3)低层操作人员 —— 流程 是 一种操作规范和手册 案例分析:市场研究员 二、问题分析4 种流程 1.情景分析——问题澄清与聚焦

创新思维与问题分析解决

创新思维与问题分析解决 课程背景: 我们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经理人如果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不仅自己的前途没有了,更可怕的是企业的“钱”途也没有了。一个决策有时会决定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公司的生死命运。针对各领域、部门不断面临的种种困扰,《创新思维与问题分析解决》课程能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套路”来帮助其更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本课程是在借鉴了全球同类课程的精华基础上,结合讲师多年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验、人生经历,精心打造而成,是一套极具价值的思维流程工具。 培训对象: 1.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项目主管和经理; 2.如某企业的多位人士参加本课程并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则效果更佳。 培训课时:2天(6小时/天) 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可以使学员掌握一套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套路和方法,持之以恒,成为能力: *摆脱“汽水人”的被动思维模式,学会主动积极的思考模式; *学会界定问题。不知道问题是很多人的最大问题,问题界定清楚了就解决了一半; *学会分析问题原因。不知道问题原因的伴随后果是相互推诿指责; *学会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性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学会决策。选择正确的路径,不因为错误选择而付出代价,给企业节省成本; *学会制定计划。不仅能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做事过程中能够灵敏地抓住机会。 授课方式: 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演练、录像分析等,并提供相应的表格和工具在课堂或今后使用。 课程内容 1、情境分析 (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拨云见日。提升判断力。)

你关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关注焦点可以区分、细化吗? 在情境判断中排列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是什么? 您怎样选择适当的思维技巧并确定最佳的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 l 学以致用:搞定自己的问题 l 工具和模板:情景分析工作表 2、原因分析 (学会运用科学、优选的对比法找出最可能的原因与机会,提升思考力。) 您所关注的问题与观察到的事实是什么? 比较的事实是什么? 如何辨别独特的差异与变化? 如何确定最佳的比较方法? 如何辨识及检测可能的原因? 如何观察比较事实的每一个可靠原因? l 学以致用:搞定自己的问题 l 工具和模板:原因分析工作表 3、决策制定 (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决策力。) 您想决定什么?您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思维导图与问题解决》课程大纲

《思维导图之问题分析与解决》 《让思维导图开启智慧之门》 (两个课名看哪个好些?) 【课程背景】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之所以在学习、工作中分出伯仲,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的不同。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型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课程模型】 【培训收益】 1.打破思想的束缚,开启无限的创造力; 2.看清思维图谱,掌握核心图谱; 3.用新的思维方式,替代旧的思维方式; 4.广泛应用导图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5.形成全脑思维的习惯。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您】 1.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2.对你的思想进行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

3.节省时间 4.看到“全景” 5.制订计划 6.解决问题 7.集中注意力 8.与别人沟通 9.更高效、更快速地学习 10.更好地记忆 11.节约纸张! 12.生存! 13. 【课程特色】 ?课程编排关注学员的行为改变:授课形式安排按20/70/10原则进行(即20%理论讲 授、70%示范练习、10%反思回顾) ?多元化的互动设计:包括示范、录像、练习、讨论等多元化的互动设计,学员带着应用 课题参与培训。讲师引导其掌握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及相应的工具(两大软件应用),将工作课程进行分析演练,以促进思维导图工具向实际工作问题解决的效果迁移。【课程大纲】 导入篇:思维导图的起源 单元目标: 使学员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与发展,并认识到该工具所产生的价值。 单元内容: 1.思维导图工具的起源 ?东尼·博赞的困惑 ?来自天才的启示 2.思维导图工具的当前应用及产出价值 应用案例 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原理篇 单元目标: 使学员在了解大脑功能的基础上,明白思维导图背后的原理;通过分析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使学员了解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单元内容: 1.什么是思维导图

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学习交流心得3篇

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学习交流心得3篇 “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学习交流心得3篇1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问题该如何解决?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xx老师用两天的时间结合实际案例,用一讲一练的方式,让我们初步掌握了从认识问题??识别重点??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实施检查??改进完善,一套关于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当面对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用积极的心态,理性的思维去面对它,开动脑筋去解决。毕竟解决问题,就是工作的本质。我要做的不仅是做好领导安排的事,还有解决那些可预见的问题,完成工作的同时把这些问题也解决了,而不是完成领导吩咐的事却把问题留在那。工作做完并不意味着把问题解决好,而是要把所有问题解决清楚,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完成了本职工作。问题其实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带给我成长的机会,增长我宝贵的经验,帮助我真正的认识自己的不足,近而得到能力的提升。 解决问题要有系统的方法,而问题分析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桥梁。问题分析的作用在于,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观察实际发生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明确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通过逆向思考法、自由联想法、组合思考法、头脑风暴等几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突破思维定式的“屏障”,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点。在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时,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做好资源预算和风险评估,让方案有效的落实和执行。最后,要懂得复盘和总结,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梳理、总结、推演和归纳,从而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其实,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慢慢成长的过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应把它当成绊脚石,而应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一种机遇。想解决好问题,不仅要用大脑来思考,也要学会用心体悟,要学会换位思考、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工作经验。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就有了更多经验的积累,进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问题分析与解决”课程学习交流心得3篇2 为期2天的《问题分析与解決》课程学习,培养了我们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決间题、预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什么是问题?这是谁的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系统思维模式的训练和面对问题应树立正确的态度。通过了解问题解决的四种方法、基本原则及主要步骤,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升团队综合管理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认清问题; ●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 ●知道有效进行决策; ●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思维技术全图 一、认清问题 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 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 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 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五,执行力问题; 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 第七,生产交期延迟; 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 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 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 第十一,执行力差;

第十二,工艺问题; 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 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 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 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 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 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 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超过预期。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姜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姜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范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就是一种问题。 到达了就完了。比如,猪流感疫情是由空气传播开来的,当全面爆发猪流感时,事情 就再也难以控制,这就是问题。 问题到了无法控制的状态。比如,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因为对结婚的各种礼仪、习俗有不同看法,且各自坚持己见,僵持不下,结果使得问题持续扩大到无法控制的状况,最后爱人变仇人,婚礼也被取消。 关键问题是什么 概括来说,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理想与实际差距过大; 第二,未能达到进度或是标准; 第三,事情到了无法控制的状态。 正确陈述问题 要想正确的陈述问题,应符合五点要求: 第一,对象明确; 第二,具体说明,即对人、事、时、地、物进行具体说明; 第三,可观察到的,即现象状况; 第四,可验证的,即有数据佐证; 第五,明确表达不想接受的状态,包括环境、条件、事件、行为等。 【案例】 正确的问题陈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