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体验设施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吴丽红人文学院历本101班 10020126 一、实验目的 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分类、危害以及地震的防灾措施等。 二、实验内容 体验模拟地震的震动状况、观看关于地震的影片,了解地震灾害的特征、危害、分布等基本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的对策。 三、实验原理简述 当今人类面临着地震灾害的严重威胁,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预防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此同时,认识了解地震灾害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对地震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以期有朝一日对地震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制定减轻地震灾害的防御对策等已成为广大科学家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0780794.html,/i?word=%B5%D8%D5%F0%B4%F8&opt-image=on&cl=2& lm=-1&ct=201326592&ie=gbk) 1、地震灾害的相关概念 大地或地壳的突然震动就是地震。震源是地球内部直接发生震动的地方,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距是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多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地震按震级大小四类: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称为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且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4.5级且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称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可称为巨大地震。 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一样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 2、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氛围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又称为P波,它使地面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千米/秒,又称为S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为L波,是由纵波与横伯伯哦字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波长大,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原因。 3、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地震的成因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但是地震的发生大致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其中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自然引起的,成为天然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策划能够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认为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两种。人工地震是由于某些人为的原因,如工业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面剧烈振动,但是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 4、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带分布主要包括四个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80%来自这个带,大约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中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个地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这个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广。 大洋中脊带:地震活动性较弱,均为浅源地震。 东非裂谷带:地震活动较强,均为浅源地震。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题注】国务院令第140号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 本条例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 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 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 第六条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 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损失。 【章名】第二章保护范围 第七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 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 (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 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八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 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最小区域。

听地震小屋活动后的心得与体会

听地震小屋活动后的心得与体会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李恒柱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两节地震小屋活动课,有如下心得和体会: 一、值得学习的地方 1、注重了活动前活动规则的学习,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活动开始,老师给学生分组,各小组找出本组的组长,然后教师明确组长的职责,尤其是活动结束,每组优秀学生的数量不确定,由本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出,活动积极的人数可能是三个或四个,活动不积极的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没有,由于学生特别关注优秀学生的评选,所以在这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活动过程中的效果看,其效果突出。 2、注重了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学生阅读两篇关于地震的报道,教师让学生找出造成两次地震灾害差异明显的原因:震级不同,震源深度不同,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由此引出震级的概念及不同震级能量的差距问题。在学习震级的过程中,通过六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一个美国投掷在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而九级地震相当于27000个原子弹释放的能量,而日本的地震并未造成如此重大的灾害引出震源深度的问题。既然地震造成如此重大的灾难,震前的准备及震时的躲避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自然引出下面的内容。 3、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是决定学生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

动中去,才以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教师一方面通过制定活动规则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后的及时适当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对学生体验地震的处理方式较合理,很好地达到了体验地震的目的。在体验地震活动开始前,教师对体验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避震时应该蹲下、抱头,在逃生时应该抱头、弯腰,到达安全地点后应该抱头、蹲下。对于如何实现上述要求,老师较好地运用评价方式进行解决。如给每组50分的基础分,让不参与体验的五个小组长做裁判,对参与体验的小组成员在避震时、逃生时和逃生后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明确的减分标准。在活动时,组长认真观察,体验的同学由于害怕本组的分数被减,所以做的也很认真,基本没有减分的,既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对学生座位的安排及小组的划分。张老师的做法时学生先让学生随便坐,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每排坐多少人没有明确的说明,造成每排人数相较大,尤其是前两排的人数差别较大,教师分组时不好分,还得让学生调动坐位。我的做法是老师在上课前拿到点名册后即查一查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应该如何做。在教学楼前带学生时就给学生说明如何坐,每排多少人。这样教师在分组时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学生就是按照教师的分组设计就坐的。当然,这只是工作干的前后的事,无关大碍。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地震行业观测台站广泛设立在边远郊区等交通环境恶劣的环境中,致使获取数据的效率以及台站观测数采仪设备的维护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及时、快速、准确的处理数据信息。为了提高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地震带来的重大危害,有效及时发现并救援,将各采集点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心监控端进行分析预测是地震监测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智联物联根据地震行业的监测特点,采用4G路由器ZR2000系列智能网关,构建一整套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地震科学研究、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及紧急救援的基础设施。

项目需求: ?支持2G/3G/4G 网络 ?与强震动仪实现串口协议对接 ?支持远程管理与维护 ?工业防护等级大于等于 4 级 ?宽压支持DC12-48V ?能够长期承受-20℃-70℃的高低温环境智联物联地震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采用智联物联4G路由器ZR2000与固定观测台站数据采集仪相连接,通过以太网方式将现场的地震数据上传到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 4G路由器ZR2000能够适应严苛的室外环境,采用2G/3G/4G高速无线网络作为数据承载网络,为远程设备和站点之间的联网提供安全高速的无线连接。无论观测站点身在何处,都可通过2G/3G/4G网络快速接入互联网,4G路由器ZR2000通过VPN与地震背景场探测系统中心建立通信连接,便于技术工程师使用专业软件对强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智联物联科技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及定制化开发于一体,产品有工业级3G/4G无线路由器,GPRS DTU,3G /4G DTU,车载wifi,无线视频监控,移动路由器,联通路由器,电信路由器,GRE,PPTP,L2TP,IPSec,OPENVPN,,GPS模块,4G模块,直播负载均衡路由器,4G工控机,M2M云平台等硬件及软件。 遍及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消防、智能家居、智慧水利、智慧医疗、快递柜、充电桩、自助终端、公共安全、安防通信、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路灯照明、花卉栽培、车载Wifi等多个领域。 对所有地震台站4G路由器ZR2000的在线状态监控、批量管理、流量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基于地图的网管系统,方便用户进行现场定位,精细化管理设备现场;优化的网管协议,适合低带宽、高延时的网络环境,符合无线移动网络特点。4G路由器ZR2000通过触手可及的对远程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优化了地震监测行业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 智联物联优势: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0780794.html,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白箐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5期 摘要: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 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大地震动,致使房屋崩塌,人员伤亡,甚至能够摧毁整座城市。在地震过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对人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提前监测到的,要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地震监测环境;设施;保护;重要性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震动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难以抚慰的伤痛。地震无法避免,只能预防。地震监测系统是做好防震预防工作的基础,保护地震监测系统,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环境不受破坏和干扰,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监测信息,是进行地震提前预报、震情监视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距离的地震。 1 地震的监测和预防 地震的预防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检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前兆异常活动的监测和数据收集。目前地震的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专业性监测,一种是群众性监测。专业性监测是指国家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使用各种检测仪器(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等)来检测地震前兆中的微观信息。群众性监测则是人民群众根据观测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是否异常活动等现象,来观察地震前兆中的宏观现象。地震监测预报是进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1.1 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 地震监测系统由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组成。由一定数量建立在固定地点的地震台和一个专门负责地震业务管理的部门,实行对目标区域地震活动情况的长期监测,是固定台网。而流动台网则是为了满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学的需要,或者在某处区域内发生地震以后,为了监视地震区域以及相邻区域内的地震情况,临时建立的地震台和地震处理中心。 1.2 地震监测使用的方式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的一切异常现象,由于地球底板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地震前兆也具有变化多端、多种情况综合的特点。经过国家统一的规定和规范,将地震前兆现象分为以

2012-2013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案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反思 孙吉春 2013年12月

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反思 即墨市实践教育基地孙吉春 地震体验课是让参训五年级学生体验感受地震,对地震来临时的震动有所认知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各种分类,地震的危害,地震来临时的各种避震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件设计情境,通过体验感受地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下面我将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情景叙述反思如下: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后,进行第一阶段教学。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地震,是吧?”“是的,都知道”同学们积极的回答。“我们国家最近发没发生过地震啊?”“发生过”同学们答道,“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四川”,“雅安”,“芦山”,“有谁能够说一下具体情况?”“2013年4月20日8时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很好,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下面我们看一段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的地震的一段真实视频”,师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后,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进入第二阶段教学。师开始提问。“下面我对同学们进行一下地震方面的简单测试,同学们请在6秒种之内进行判断。现在我们开始。” 师:现在地震已经摇晃的很厉害了,你应该怎么办? 生:我应该钻到桌子下面。 师:正确!接下来稍微不太晃了,你应该做什么? 生:我应该把炉火熄灭。(学生答的很不一致,有的学生回答,我应该断电)师:正确!为了不让自己被锁在屋内,你应该怎么办? 生:我应该去把门打开。(各别学生回答的不一样) 师:正确!炉灶上的火又着了,怎么办? 生:家里备有灭火器,一旦出现火情,就可以扑灭。(回答的很不一致) 师:正确!现在完全不明朗外面的情况,怎么办? 生:这时收音机广播的魅力就出现了,如果断电可以通过听收音机了解情况。 (这个学生基本回答的不正确) 师:晚上想出去一下,没有灯如何办? 生:每个家里都经常备一把手电筒。 师:正确!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些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以备不时之需。 给同学一分钟时间思考灾难的后果。 好,下面大家用两分钟时间盘点一下中外有关地震灾难的电影。 生:《日本沉没》《2012》《后天》《唐山大地震》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一起观赏《2012》中的精彩片段,并且进行分组实践体验。 下节课进行第三阶段教学。下面两节课进行实践体验。 (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要仔细倾听,不要轻易否定。当学生回答与“期望答案”不符时,不要武断了事,更要耐心疏导,不要让答案牵着鼻子走,应把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以演绎精彩。)

最新幼儿园地震逃生模拟演练活动方案

幼儿园地震逃生模拟演练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全园师幼消防安全和自救逃生本领,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让全园教职工及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旦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的逃生常识,使每一个师幼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紧急疏散的常识,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之规定,我们将开展紧急突发事件和逃生自救的教育与演练,以不断增强全园师幼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园师幼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园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园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园师幼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增强幼儿园师幼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幼儿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发生地震时,学会逃生的本领和能力,积累集体疏散、应急组织等实战经验,提高师幼应急防护救助能力,培养幼儿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通过演练强化安全意识,完善预警机制。 三、前期准备及演练步骤 1、教师组织幼儿观看地震防震避震教育有关内容,提高幼儿对这些方面的认识。 2、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况,逃生的方式,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 3、让幼儿熟悉震后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经的路线。 4、演练前组织幼儿进行避震和疏散的训练。 5、进行模拟发生地震的演练。 6、谨记: ①遇事不慌,头脑冷清; ②辨明情况,思考对策; ③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7、大忌:恐慌混乱,相互推搡,践踏。 四、活动安排 (一)项目:地震、火灾预警、全体师幼疏散演习。 演练包括应急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二)情景假设:地震、火灾信号。 哨声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为启动信号。 地震发生的信号:三响短促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各班教师和幼儿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一声长哨。代表主震结束,各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三)参加人员:全园教职工及幼儿 (四)演练时间:****年*月**日下午3:00—3:10 (五)演练地点:疏散集中地幼儿园草坪 (六)组织领导: 应急避震演练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及管理人员在演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领导和教师要预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亲临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通过演练来培养幼儿的自救能力,使幼儿掌握逃生的技巧等知。 1.人员安排: 现场总指挥:尹*副总指挥:王*、纪*、

地震体验平台设计方案(新)(汇编)

地震体验台设计方案

四川民盛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系统概述 ....................................................................................... - 2 - 1.1设计目的及宗旨................................................................................................ - 2 -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 2 - 1.3系统的优点及特点............................................................................................ - 2 - 1.4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3 - 二、系统概述 .......................................................................................................... - 3 - 2.1系统组成............................................................................................................ - 3 - 2.2机械系统............................................................................................................ - 3 - 2.3液压系统............................................................................................................ - 4 - 2.4控制系统............................................................................................................ - 5 - 2.5多媒体系统........................................................................................................ - 5 - 2.6特效系统............................................................................................................ - 6 - 三、详细方案 .......................................................................................................... - 9 - 3.1流程讲解............................................................................................................ - 9 - 3.2三维效果图........................................................................................................ - 9 - 3.3实景参考图........................................................................................................ - 9 - 3.4设备安装.......................................................................................................... - 10 - 3.5系统供电及控制室要求.................................................................................. - 11 - 3.6工程进度表...................................................................................................... - 11 - 四、系统维护与保养 ............................................................................................ - 11 - 4.1操作人员培训.................................................................................................. - 11 -

基于工业级4G路由器地震监测系统方案

基于工业级4G路由器地震监测系统方案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4G网络的地震监控系统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简要介绍了4G技术的基本知识,描述了4G无线传输应用于地震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前言 地震监测行业具有网点多、布局分散的特点,将各采集点的数据实时上传到中心监控端进行分析预测是地震监测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及震后的监测都至关重要,而对于每监测点数据的采集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来实现是不切实际的,根据地震监测行业的特点,依托 4G/3G网络和INTERNET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进行建设,为地震局提供完善的远程、实时、交互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监测设备状态及数据分析功能。下面我们以4G为例,根据该项目的要求,我们厦门才茂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网络结构 下图为整个系统方案的网络结构图:

如上图:各个台站的测震设备通过以太网口与无线路由器CM520连接,CM520-8上电后按照监控中心网络管理员的生成的vpn配置,向监控中心internet上的VPN Router发起VPN连接,当中心端路由器通过认证检测后,会为下端的CM520-8分配一个私有IP地址、在vpn建立后,各个台站监测数据自动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自动生成数据文件并存入数据库;监测中心通过远程设置各台站数字采集器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监测各台站数据的接收情况及运行情况,实现了对各台站的统一管理;并且为地震前兆监测数据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vpn隧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随时对收集到的测震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 三.主要功能简介 中心监控,震波采集当厦门才茂路由器C M 520-8与中心端VPN Router成功建立vpn后,中心端可以与下端测震设备实现点到点的通讯。 如下图:

2020年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2020年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2020年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公司名字 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核心提示: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地震是一种严重性的灾难。特别是大地震。像那一年的唐山大地震,死伤人数如此多,同时令多少家庭破碎,财产损坏。这都是咱们不想看到的情景。因此有了地震监测设备,相信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大全 一、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原则 (1)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简短明快。名字字数少,笔划少,易于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便于消费者记忆,同时还能引起大众的遐想,寓意更加丰富。 (2)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符合公司理念、服务宗旨,这样有助于公司形象的塑造。

(3) 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具备自己的独特性。具有个性的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可避免与别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雷同,以防混淆大众记忆,并可加深大众对公司的印象。 (4)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应具备不同凡响的气魄,具有冲击力、有气魄,给人以震撼。 (5)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要响亮,易于上口。名称比较拗口,节奏感不强,不利发音效果,也不利于传播,从而很难达到大众的共识。 (6)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要富于吉祥色彩。 (7)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名字的选择要富有时代感。富于时代感的名称具有鲜明性,符合时代潮流,并能迅速为大众所接受。 二、地震监测设备公司取名禁忌: l. 是公司与其他民事主体相区别的标记。 2.冒用禁止。非公司企业不得冒用“公司”字样。 3.排他效力。在一定范围内,只有一个公司能使用特定的、经过注册登记的名称。禁止同类业务的公司使用相同或类似名称,是保护工业产权、防止不正当竞争、防止商业欺诈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名称的排他范围是相当有限的,即:在同一登记机关辖区内,同行业的企业不能有相同或类似的名称。

(整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1994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0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和其他地震监测设施。 本条例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责任。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对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都有权检举、控告。第六条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损失。 第二章保护范围 第七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 (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附属设施;(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 (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五)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第八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指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最小区域。 干扰源地震监测设施的最小距离见附表1、附表2、附表3;未列入有关附表的铁路、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发电厂、建筑群、无线电发射装置等其他干扰源距地震监测设施的最小距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现场实测确定。 第三章保护措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设施的分

地震监测仪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 2012 级机电一体化专业 题目:地震检测仪 毕业时间:2015年6月 学生姓名:陈其帅 指导教师:朱良学 班级:12机电(1)班 2014年6月30日

摘要:地震预警在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罗马尼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发展地震预警系统,其中日本、墨西哥、土耳其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投入运行;美国、台湾正在进行地震预警相关研究和测试。我国十五期间数字观测网络项目大大提高了地震台密度,为在部分地区开展地震预警示范应用提供了研究实验条件,也为今后进一步建设全国性的地震预警系统打下了基础,但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相关标准、评估方法体系方面工作基础薄弱,因此本分做一个简单的地震检测。 关键词:自动报警;提前预测;烈度速报 一、原理 灾难性的地震是地下岩浆旋转上升对地壳产生巨大作用力引起的,由于万有摩擦力的作用,旋转的岩浆会带动地面物质同时旋转,也就是说,旋转的岩浆会产生旋转引力场,旋转引力场会带动其它物质一同旋转,只是这种作用力很小,我们无法觉察,由于本仪器转动的阻力很小,所以地下岩浆的旋转会带动它一同旋转。 二、装置介绍 将两块磁铁以下图的形式用软棉线吊在饮料桶中,使其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在正常情况下,磁铁面向南北,两边向下吊的铜丝是垂直向下的,临震前在震源的上方,磁铁在垂直磁场作用下会发生上下转动,或在震源的附近,磁铁在水平磁场的作用下会左右转动,不论是哪种情况,简单说起来就是在磁场中悬挂一个固定有线圈的重物。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带动设备中产生磁场的磁铁一起震动,而线圈却因为悬挂重物的惯性保持基本静止。这时线圈因为切割磁力线产生了感应电流,采集这个信号,再做一些滤波和阻尼处理,就可以得到有意义的信息。我的地震仪采用了一个低阻抗的半成品检测器,自带阻尼功能,这是设备的系统原理框图。运动传感器向下吊的铜丝就会与下面横放的铜丝接触,报警器就会报警。如图1.

电力工程地震监测设备安装工艺方案

施工准备 托架安装/ 基础制作 室外设备安装 数据采集电缆及保护管安装 数据传输单元,异物侵限轨旁 室外设备配线 室外设备单机测试,调整 施工结束 电力工程地震监测设备安装工艺方案 1、技术要求 1.1地震监测子系统在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场坪内设置地震监测点。每处地震监测点均设置 2 套强震仪。 1.2强震仪设置于室外,采用修筑地震基坑的方式将强震仪传感器安装设置在基坑底的仪器墩上,强震动记录器设置于牵引变电所/分区所防灾机房监控单元内。 1.3基坑开挖前需核对安装防灾地震监测设备的所亭场坪预留位置是否与施工图设备安装位置一致,并由地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配合确认是否具备基坑开挖及是否满足设备使用条件。 1.4基坑开挖过程中需由地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确认开挖深度是否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1.5地震监测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需由地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相应的建台报告及相关测试文件的编制。 2、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各工序采取平行与流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施工程序如下:

图 2 强震仪施工工艺流程图 3、施工要求 3.1施工准备 (1)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设备技术资料。 (2)调查现场地形条件是否符合强震仪安装要求。开挖前要先探测有无地线管线。 (3)基坑开挖工具、发电机、抽水机、支护模板、防水材料等施工机械、材料的准备和预配。 (4)在监理旁站监督下对设备进行开箱检查,校验型号、数量。 3.2基坑制作 (1)基坑开挖 采用人工挖槽形式,按设计要求尺寸开挖,经测量检验长、宽、深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开挖过程中需由地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确认开挖深度是否满足设备安装要求,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 1)清理工作面,将坑口处的地面清理干净。 2)开挖弃土要堆放在距坑口 500mm 以外的地方。 图 2-1 基坑开挖示意图 (2)清理槽底浮土、垫层 清理槽底浮土,进行垫层模板安装,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符合施工图要求。

地震模拟实验报告

地震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感受地震灾害发生时带来的感受,了解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现象,明白地震的成因、带来的危害及防灾自救措施。 二、实验内容 观看介绍地震相关知识的影片,到地震屋感受模拟地震,观看地震知识展板,聆听老师讲解地震知识。 三、实验原理阐述 (一)地震的分类及其成因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地震、诱发地震五类。其中,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震,称为天然地震。而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则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人为地震。 1、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张裂、扩大而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在众多构造地震形成机制的解释中,断层说是最受认可、最重要的一种解释,它较为合理科学地解释了构造地震的形成机制。 2、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在火山喷发前后都会发生。在火山喷发前,地下岩浆的冲击或热力膨胀的作用会使岩层断裂造成地震。在火山喷发后,由于大量岩浆喷出地表,地壳内部压力减小,造成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地震。火山地震只可能发生在火山活动区。这类地震发生次数不多,仅占全世界地震总数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塌陷地震是由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发生的次数也很少。如果发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指由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震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5、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这类地震仅发生在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 图一构造地震图二火山、塌陷、人工、诱发地震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质子磁力仪)技术要求(A类指标)

文档编号:JSDC201903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质子磁力仪)技术要求 (A类指标)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说明 1最小测量范围20000nT~70000nT 与DB/T 30.2-2008一致描述测量磁场的下限和上限 2 噪声≤0.1nT(RMS)@1Hz(适用于固定观 测) ≤0.2nT(RMS)@1Hz(适用于流动观 测) 仪器输出示值相对输入量值的随 机波动,求出标准偏差,测试温 度环境为室温 3 最大允许误差±0.5nT(适用于固定观测) ±1.0nT(适用于流动观测) 描述输出值与真值的偏差,测试 温度环境为室温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质子磁力仪)技术要求 (B类指标)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说明 1 采样率不低于1次每秒(适用于固定观测) 5秒至60 秒可选(适用于流动观测) 无 2 示值分辨力0.01nT 无 3 授时功能GNSS或网络授时无 4 数据输出接口具有RS232,宜具有RJ45网口无 5 供电交流AC 200V~240V、直流DC 9V~ 18V,具有交直流自动切换功能 无 6 工作环境温度:-10℃~ 40℃ 湿度:10%~90% 无 7 数据传输线50m(适用于固定观测) 25m(适用于流动观测) 无探头至信号处理单元的距离

地震监测专业设备(质子磁力仪)技术要求 (C类指标)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与国标或行标一致性说明 1 功耗≤ 3W(适用于固定观测) ≤ 5W(适用于流动观测) 无平均功耗 2 守时精度无校时的情况下,1天内误差不大 于0.1s 无 3 机壳密封探头符合IP67标准无检验探头的防尘、防水、防潮性能 4 运输适应性GB/T 6587-2012 等级2 无对仪器在运输过程中跌落、碰撞起保护作用的包装下。 5 浪涌抗扰度GB/T 17626.5-2008等级1 无检验接口引线抗感应雷电的能力。 6 电源纹波抗扰度GB/T 17626.17-2005等级4 无检验直流供电纹波队观测信号的影响。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大地震动,致使房屋崩塌,人员伤亡,甚至能够摧毁整座城市。在地震过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对人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提前监测到的,要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意识。 标签:地震监测环境;设施;保护;重要性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震动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难以抚慰的伤痛。地震无法避免,只能预防。地震监测系统是做好防震预防工作的基础,保护地震监测系统,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环境不受破坏和干扰,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监测信息,是进行地震提前预报、震情监视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距离的地震。 1 地震的监测和预防 地震的预防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检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前兆异常活动的监测和数据收集。目前地震的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专业性监测,一种是群众性监测。专业性监测是指国家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使用各种检测仪器(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等)来检测地震前兆中的微观信息。群众性监测则是人民群众根据观测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是否异常活动等现象,来观察地震前兆中的宏观现象。地震监测预报是进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1.1 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 地震监测系统由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组成。由一定数量建立在固定地点的地震台和一个专门负责地震业务管理的部门,实行对目标区域地震活动情况的长期监测,是固定台网。而流动台网则是为了满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学的需要,或者在某处区域内发生地震以后,为了监视地震区域以及相邻区域内的地震情况,临时建立的地震台和地震处理中心。 1.2 地震监测使用的方式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的一切异常现象,由于地球底板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地震前兆也具有变化多端、多种情况综合的特点。经过国家统一的规定和规

地震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震检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地震检测设备项目 地震监测仪坚固外壳,内含主机板及4GB 的记忆体,4 或6 通道感应器,可增加到12 通道,内建GPS 接收器,内建串列埠及警示输出埠。 (二)项目选址 某某保税区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5582.78平方米(折合约68.3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3.04%,建筑容积率1.6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5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3.47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5582.7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3293.66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77034.9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9917.07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238.0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60台(套),设备购置费5286.91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444339.73千瓦时,折合54.6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7916.46立方米,折合1.53吨标准煤。 3、“地震检测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44339.73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7916.4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6.14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15.8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6.87%,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保税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保税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8285.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221.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31%;流动资金5063.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