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2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doc

微专题2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doc
微专题2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doc

微专题2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高考母题再现】

【2015 ?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

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 1 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底层新老关系地层代

观测点坐标

C (31°38′13,″1N17°50′1)2(″3E1°37′54,″1N17°50′5)9″E 新

D (31°38′10,″1N17°50′1)9(″3E1°38′57,″1N17°50′5)2″E

S (31°38′05,″1N17°50′3)2(″3E1°38′01,″1N17°50′4)3″E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1、D 1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1、读表格,根据表格中各点的坐标,可以判断地层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是东北- 西南方向,D 对。小组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所以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是东北-西南方向、A、B、C 错。

12、根据表格中信息,CDS 岩层年龄由新-老,根据各点的经度判断,由S 两点向两侧依次

出现D、C 岩层的点,所以该地质构造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 C 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

【难点中心】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一项基本能力。利用好材料中的图文知识,是做题的技巧。学生可以做简图,标注出各点,然后可以直观判断走向。要注意材料中一句话,考查区域总

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褶皱背当水平的岩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常形成山岭;但背喜马拉找矿:良斜层受到地壳弯曲隆起;从岩层顺斜的顶部因受到张雅山好的储油运动产生的序看:中心老,两翼力,容易被外力侵脉、安构造

强大挤压作新蚀,成为谷地第斯山

向用时,岩层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常形成谷地或盆脉找水:良斜发生弯曲变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地;向斜槽部受到好的储水形序看:中心新,两翼挤压,岩性坚硬,构造

老不易侵蚀,成为山

断层地壳运动产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大断层形成裂谷或华山、工程建设生强大的压发生明显的错动、位陡崖;断层一侧上泰山、如隧道通

力或张力,移升的岩体,形成块庐山、过断层时

超过岩石承状山地或高地;另东非大必须加

受的程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裂谷、固;水库、

岩体就会发块,常形成谷地、渭河平大坝等选

生破裂错低地;在断裂带上原、汾址应避开

动、位移常发育成沟谷、河河谷地断层带

【技能方法】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

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

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

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找水

利用向斜构造找___。“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矿

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

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

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3)工程建设

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

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

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

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热身训练】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地区( )

A.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的垂直运动B.有 2 处断层和 6 处褶皱构造

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D.E 处岩层的年龄比P 处岩层新

2.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是( )

A.背斜上覆岩层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背斜顶部岩层张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易形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

【答案】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3.读图,图中有多条断裂带,断层发育明显,不能说主要内力作用是水平运动, A 错。根据断层符号,图中有五处断层, B 错。根据图例符号判断,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

不同,C 错误。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是老岩层,所以E处岩层的年龄比P处岩层新, D 对。

14.本题考查背斜和向斜的地形倒置问题。甲处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但是顶

部出现了缺失,主要是因为顶部受张力,抗侵蚀能力弱,被侵蚀成谷地。

考点:地质作用。

【冲关演练提升】

(河南省信阳市2015 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检测地理【解析】)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869.8 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2.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

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答案】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II 形成后先是地形皱褶,沉积岩II 的岩层发生弯曲。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II 出现缺少。在有沉积作用形成上覆沉积岩,

最后因火山喷发,形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 D 对。

2、该地区“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A 错。“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岩中形成的, C 错。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或变质岩。 D 错。

考点:地质构造,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天眼石”的形成原因。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解析】)读某山地及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3~5 题。

3.图中的中山山地在形成原因上属于()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

4.图中P区域古聚落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土肥水足B.矿产资源丰富

C.气候温和多雨D.交通便利

5.图示区域温泉久负盛名,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存在大型温泉的是()A.甲B.乙C.丙 D .丁

【答案】3、C 4、A 5、C

【解析】

试题分析:

3、构成图中中山山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山体两侧断层发育,成因因为断块山。 C 正确。

4、P 地处于山间盆地,地形较平坦,盆地内基岩上覆盖砂砾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土壤条件。

A 正确。

5、温泉多位于断层发育地带,并且地下水资源丰富。图中丙地断层发育,地球内部的热能

容易散出。丙地表层岩层为透水的砂岩,北侧及底部为不透水的花岗岩,南侧结晶片岩为不透水的变质岩,故丙地地表水下渗后在当地富集,地下水资源丰富。丙地北侧砂岩向下倾斜,使丙地地下水承压沿断裂面上涌形成温泉。 C 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10 月地理【解析】)下图为30°S 附近某地等

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如图所示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河流此时正值汛期B.盛行西南风

C.丙地水能资源最丰富D.山麓落叶阔叶林叶落满地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斜成山B.①处可找到石油

C.②处可能形成变质岩D.该地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6.A 7.B

【解析】

试题分析:

6.根据图中等温线分析,海洋等温线向南弯,凸向较高纬,陆地等温线弯向北,表明时值南

半球冬季,当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该地是多雨季节,河流正值汛期, A 对。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 B 错。丙地位于沿海平原区,落差小,水能资源少, C 错。地中海气候区,山麓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没有叶落满地景观, D 错。

7.读图,图中岩层向上搭起,形成向斜山地貌, A 正确。①处是向斜,不可能找到石油, B 不正确。②处是岩浆与沉积岩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变质岩, C 正确。该地有石灰岩分布,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D 正确。

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江苏省2015 届高三高考压轴卷地理试题【解析】)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

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海退③→④海进B.①→②海进③→④海退

C.①→②海进③→④海进D.①→②海退②→④海退

9.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答案】8.A 9.B

【解析】

试题分析:

5.根据材料,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

依次排列的。读图,图中岩层①→②,由深海环境变成浅海环境,是海退。③沉积时,②页

岩层被侵蚀缺失,说明出露地表。形成③砂砾岩是陆相沉积。④砂岩是浅海环境的沉积物,

所以③→④阶段,是海进, A 对。B、C 错。②→④,先海退,后海进, D 错。

6.读图,根据岩层形态,甲是沉积岩发生褶皱运动,先形成。然后被岩浆侵入,沉积岩层

被切断,即丙事件发生。图中侵入岩岩体发生错动位移,说明侵入岩形成后,出现了断层,

乙事件发生。所以先后顺序是甲、丙、乙, B 对。

考点:沉积岩类型与沉积环境,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