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章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章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章

第二章吸收

1.从手册中查得KPa 、25 C 时,若100 g 水中含氨1 g ,则此溶液上方的 氨气

平衡分压为KPa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 数H

(kmol/ (m 3 ? 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1)求H

已知:P NH 3 0.987kF a .相应的溶液浓度C NH 3可用如下方法算出:

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

1000kg/m 3.则:

1/17

0.582kmol/m 3 100 1 1000

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 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

F O 2 Py° 101.33 0.21 21.28kF >

f 悬6 於 6.43 106

因X o 2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由 F N H

3 C NH a H

.求算. C NH C NH 3 / F N H 3

027隔阮如3 ? y NH

m NH 3X

NH 3 ⑵. y NH 求m .由

X NH P NH 3 0.987 」 0.00974 P 101.33 117

0.0105 1/17 100/18

…. 0.00974 cccc y NH 3 / X NH 3 0.928 0.0105

2. kpa 、 10 °C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 p o =X 106x 表示。式中:P O2

所以:溶解度 6.43 10

32 1.14 105kg(O 2)/kg(H 2O) 11.4 1 18 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其余为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 C, 总压强为kPa 。从手册中查得30 C 时CO 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KFa 试求溶解 度系数 H(kmol/ (m ? kPa 衡的水

中溶有多少克CO 。

F CO 2 巴°2 10.13

5

x ―2 5 5.39 10 E 1.88 105 因x 很小,故可近似认为X x

故100克水中溶有CO 20.01318gCO 2

4?在kPa 、0 C 下的Q 与CO 昆合气体中发生稳定的分子扩散过程。已知相 距cm 的两截面上Q 的分压分别为kPa 和kPa ,又知扩散系数为cm 2/s ,试计算 下列两种情况下 Q 的传递速率,kmol/(m 2 ? s):

(1)

O 2与CO 两种气体作等分子反向扩散。 (2) CO 气体为停滞组分。 3即:X 。 X O 2 6.43 10 g(O 2)

3

m (H 2O) ))及相平衡常数m 并计算每100克与该气体相平

(2).

(1)

解:(1).求H 由H EM H 2O 求算. EM H 2O 1000

105 18 2.955 10 4kmol/(m 3 kF a )

1.88 506.6 105

371

0.02时.100g 水溶解的CO 2 506.6 0.02

10.13kF a

X 5.39 10

5匹空d 5.39 10 5岸)坦理 kmol(H 2O) 18 kg(H 2。)

1.318 104 kgd)

kg(H 2O)

解:(1)等分子反向扩散时O2的传递速率:

N A -^(P AI P A 2) RTZ

2 5 2

D 0.185cm /s 1.85 10 m /s.

T 273K

P 101.325kF a .Z 0.2cm

2 10 3m P A1 13.33kF a .F A2 6.67kP a

(2) O 2通过停滞CO 的扩散速率

3.01 10 5kmol /m 2 s

5 . 一浅盘内存有2 mm 厚的水层,在20 C 的恒定温度下逐渐蒸发并扩散

到大气中。假定扩散始终是通过一层厚度为 5 mm 的静止空气膜层,此空气膜层 以外的水蒸气分压为零。扩散系数为x 10-5 m/s ,大气压强为KPa 。求蒸干水层 所需的时间。 解: 这是属于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的扩散。

已知扩散距离(静止空气膜厚度)为Z 5 10 3m .水层表面的水蒸气分压(20:C)

的饱和水蒸气压力为P A1 2.3346kP a .

静止空气膜层以外;水蒸气分压为P A 2 0

5 2 D 2.

6 10 m /s.P 101.33kP a .T 273 20

293K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的水分蒸发量为

DP

DP P B2 N A

(P A 1 P A 2)

in 卫 RTZP Bm RTZ P B 1 5.03 10 6kmol /(m 2 s) 故液面下降速度: 2.6 10 5 101.33 101.33 31 *

水层蒸干的时间:

31

n —

N A M A L 5.03 10 6 18 998.2 9.07 10 8m/s

N A 1.85 10 5 8.314 273 2 10

(13.33 6.67) 5 2 2.71 10 (kmol/m s) N A DP RTZ&m

(P A 1 P A2) 1.85 10 5 101.33

8.314 273 2 10 in 101*33 询 101.33 13.33

3

6. 试根据马克斯韦尔-吉利兰公式分别估算0 C 、kPa 时氨和氯化氢在空

气中的扩散系数D (m 2/s),并将计算结果与表2-2中的数据相比较。

解:(1).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查表2.4知道,空气的分子体积:

V B 29.9cm 3/mol

氨的分子体积:

V A 25.8cm 3 / mol

又知 M B 29g /mol.M A 17g/ mol

则0:C.101.33kF a 时,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可由 Maxwea" Gilliland 式计算.

(2)同理求得

5 2

D HCI 1.323 10 m /s 7. 在kPa 、27 °C 下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气。甲醇在气、液两相中 的组成都很低,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已知溶解度系数 H= kmol/(m 3 ? kPa), 气膜吸收系数k G =x 10-5 kmol/(m 2 ? s ? kPa),液膜吸收系数k L =x 10-5 kmol/(m 2 ? kmol/m 3)。试求总吸收系数K G ,并算出气膜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百分 数。

解:总吸收系数

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 1 1 5 2

1.122 10 kmol /(m s kP a ) 气膜P 助在点P 助中所占百分数.

h

djd 5 10 9.07 10 2.205 104s 6.125h

D

NH 3 101.33 (25.8)1/3 (29.9)1/3 10614 105m 2/s

K G k G Hk c 1/k G

1.122 1/ k G 1/ Hk C 1.55 7

2.3;'

4.36 10 5 (273)3/2

8. 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棍子空气中的甲醇,操作温度27 C,压强KPa

稳定操作状况下塔内某截面上的气相甲醇分压为 5 kPa ,液相中甲醇组成为

kmol/m3。试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算出该截面上的吸收速率。

解:吸收速率N A K G(P A P A ) 由上题已求出k G 1.122 10 5kmol /(m2s kP a) 又知:

H 1.955kmol /(m3kP a) 则该截面上气相甲醇的平衡分压为P A C /H 2.11/1.955

1.08kP a .P A 5kP a.

5 5 2

则N A 1.122 10 5 (5 1.08) 4.4 10 5kmol/(m2 s)

0.1583kmol/(m2 h)

9. 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于kpa、25 C下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H2S, 将其组成由2%笔至(体积)。该系统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x 16 kPa。若取吸收剂用量为理论最小用量的12 倍,试计算操作液气比

及出口液相组成

若压强改为1013 kPa,其他条件不变,

化工原理第二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泵流量 泵单位时间输送液体体积量 2、压头 流体输送设备为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3、效率 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4、轴功率 电机为泵轴所提供的功率 5、理论压头 具有无限多叶片的离心泵为单位重量理想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6、气缚现象 因为泵中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体的现象 7、离心泵特性曲线 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曲线 8、最佳工作点 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工作点 9、气蚀现象 泵入口的压力低于所输送液体同温度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汽化,产生对泵损害或吸不上液体 10、安装高度 泵正常工作时,泵入口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11、允许吸上真空度 泵吸入口允许的最低真空度 12、气蚀余量 泵入口的动压头和静压头高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头的数值 13、泵的工作点 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的特性曲线的交点 14、风压 风机为单位体积的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15、风量 风机单位时间所输送的气体量,并以进口状态计 二、单选择题(每题2分) 1、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减少

B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增大 C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D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 A 2、以下不是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 A风量B扬程C效率D静风压 B 3、往复泵适用于( ) A大流量且流量要求特别均匀的场合 B介质腐蚀性特别强的场合 C流量较小,扬程较高的场合 D投资较小的场合 C 4、离心通风机的全风压等于 ( ) A静风压加通风机出口的动压 B离心通风机出口与进口间的压差 C离心通风机出口的压力 D动风压加静风压 D 5、以下型号的泵不是水泵 ( ) AB型BD型 CF型Dsh型 C 6、离心泵的调节阀 ( ) A只能安在进口管路上 B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 C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 D只能安在旁路上 B 7、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 ) A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B机械能 C压能D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 B 8、流体经过泵后,压力增大?p N/m2,则单位重量流体压能的增加为 ( ) A ?p B ?p/ρ C ?p/ρg D ?p/2g C 9、离心泵的下列部件是用来将动能转变为压能 ( ) A 泵壳和叶轮 B 叶轮 C 泵壳 D 叶轮和导轮 C 10、离心泵停车时要 ( ) A先关出口阀后断电 B先断电后关出口阀 C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 D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关出口阀 A 11、离心通风机的铭牌上标明的全风压为100mmH2O意思是 ( ) A 输任何条件的气体介质全风压都达100mmH2O B 输送空气时不论流量多少,全风压都可达100mmH2O C 输送任何气体介质当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 D 输送20℃,101325Pa空气,在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 D 12、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与以下因素无关 ( ) A当地大气压力B输送液体的温度

最新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章

第二章 吸收 1. 从手册中查得101.33 KPa 、25 ℃时,若100 g 水中含氨1 g ,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 KPa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1) 求H 由33NH NH C P H *=.求算. 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 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31000/kg m .则: 3333 31/170.582/1001 1000 0.582/0.590/()0.987NH NH NH a C kmol m H C P kmol m kP *= =+∴===? (2). 求m .由333 333330.9870.00974101.331/170.01051/17100/18 0.00974/0.9280.0105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 x m y x ** **=== ===+=== 2. 101.33 kpa 、10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3.31×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 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

222 266101.330.2121.2821.28 6.4310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 即:2266.4310O O X x -≈=? 所以:溶解度6522232()6.431032 1.1410()/()11.4118()g O kg O kg H O m H O --????==?=????? 3.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 ℃,总压强为506.6 kPa 。从手册中查得30 ℃时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1.88x105 KPa ,试求溶解度系数H (kmol/(m 3·kPa 、))及相平衡常数m ,并计算每100克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多少克CO 2。 解:(1). 求H 由2H O H EM ρ =求算. 24351000 2.95510/()1.881018 a H O H kmol m kP EM ρ -===???? (2). 求m 5 1.8810371506.6E m ρ?=== (1) 当0.02y =时.100g 水溶解的2CO (2) (3) 2255506.60.0210.1310.13 5.39101.8810CO a CO P kP P x E ** -=?====?? 因x 很小,故可近似认为X x ≈ 552222422()()445.3910 5.3910()()18()()1.31810()kmol CO kg CO X kmol H O kg H O kg CO kg H O ---????=?=????????????=?????

化工原理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1、泵流量泵单位时间输送液体体积量 2、压头流体输送设备为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3、效率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4、轴功率电机为泵轴所提供的功率 5、理论压头具有无限多叶片的离心泵为单位重量理想流体所提供的 能量 6、气缚现象因为泵中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体的现象 7、离心泵特性曲线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与流量关系 的曲线 8、最佳工作点 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工作点 9、气蚀现象泵入口的压力低于所输送液体同温度的饱和蒸汽压力, 体 液体汽化,产生对泵损害或吸不上液 10、安装高度泵正常工作时,泵入口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11、允许吸上真空度 泵吸入口允许的最低真空度 12、气蚀余量泵入口的动压头和静压头高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头的数值 13、泵的工作点 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的特性曲线的交点 14、风压风机为单位体积的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15、风量风机单位时间所输送的气体量,并以进口状态计 、单选择题(每题2 分) 1、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 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减少

B 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增大 C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D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 2、 以下不是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 ) A 风量 B 扬程 C 效率 D 静风压 3、 往复泵适用于 ( ) A 大流量且流量要求特别均匀的场合 介质腐蚀性特别强的场合 流量较小,扬程较 高的场合 投资较小的场合 4、离心通风机的全风压等于 ( ) 静风压加通风机出口的动压 离心通风机出口与进 口间的压差 离心通风机出口的压力 动风压加静风压 ( ) B D 型 D sh 型 5、 以下型号的泵不是水泵 A B 型 C F 型 6、 离心泵的调节阀 ( ) 只能安在进口管路上 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 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 只能安在旁路上 D 7、 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A 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 C 压能 8、 流体经过泵后,压力增大 A ? p B ? C ? p / ?g D ? D 2 ?p N/m 2 , p /? p /2 g 机械能 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 则单位重量流体压能的增加为 9、 离心泵的下列部件是用来将动能转变为压能 A C 10、 11、 A B 泵壳和叶轮 B 泵壳 D 离心泵停车时要 ( ) A 叶轮 叶轮和导轮 先关出口阀后断电 先断电后关出口阀 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 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关出口阀 lOOmm b O 意思是() 100mmH 2O 100mm 2bO D 离心通风机的铭牌上标明的全风压为 输任何条件的气体介质全风压都达 输送空气时不论流量多少,全风压都可达 输送任何气体介质当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 输送20C, 101325Pa 空气,在效率最高时, C D 1 2 、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与以下因素无关 A 当 地大气压力 B 输送液体的温度 100mm 2bO 全风压为 100mm 2bO D ( )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 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 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 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 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 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 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增大增大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10、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波纹填料丝网填料 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的表面积及空隙 15、填料应具有较_____的__________,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 大比表面积 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气液两相_________。 传质面积 17、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18、以(Y-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N A=K Y(Y﹣Y﹡)。 19、、吸收操作是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 20、某气体用ABC三种不同的吸收剂进行吸收操作,液气比相同,吸收因数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则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化工原理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一(摘自百度,含答案) 1、离心泵开动以前必须充满液体就是为了防止发生( )。A A、气缚现象; B、气蚀现象; C、汽化现象; D、气浮现象。 2、离心泵最常用得调节方法就是( )。B A、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 B、改变压出管路中阀门得开度; C、安置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得大小; D、车削离心泵得叶轮。 3、离心泵得扬程,就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获得得( )。B A、包括内能在内得总能量; B、机械能; C、压能; D、位能(即实际得升扬高度)。 4、离心泵得扬程就是( )。D A、实际得升扬高度; B、泵得吸液高度; C、液体出泵与进泵得压差换算成液柱高度 D、单位重量液体出泵与进泵得机械能差值。 5、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出水管水量很小,泵进口处真空计指示真空度很高,她对故障原因作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您认为以下可能得原因中,哪一个就是真正得原因( )。C A、水温太高; B、真空计坏了; C、吸入管路堵塞; D、排出管路堵塞。 6、为避免发生气蚀现象,应使离心泵内得最低压力( )输送温度下液体得饱与蒸气压。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7、流量调节,离心泵常用( ),往复泵常用( )。A;C A、出口阀 B、进口阀 C、旁路阀 8、欲送润滑油到高压压缩机得气缸中,应采用( )。输送大流量,低粘度得液体应采用( )。C;A A、离心泵; B、往复泵; C、齿轮泵。 *9、1m3 气体经风机所获得得能量,称为( )。A A、全风压; B、静风压; C、扬程。 10、往复泵在启动之前,必须将出口阀( )。A A、打开; B、关闭; C、半开。 11、用离心泵从河中抽水,当河面水位下降时,泵提供得流量减少了,其原因就是( )。C A、发生了气缚现象; B、泵特性曲线变了; C、管路特性曲线变了。 12、离心泵启动前_____,就是为了防止气缚现象发生。D A 灌水; B 放气; C 灌油; D 灌泵。 13、离心泵装置中_____得滤网可以阻拦液体中得固体颗粒被吸入而堵塞管道与泵壳。A A、吸入管路; B、排出管路; C、调节管路; D、分支管路。 14、为提高离心泵得经济指标,宜采用_____ 叶片。B A 前弯; B 后弯; C 垂直; D 水平。 选择题二(摘自化工管理学习指南,题号与指南同,答案见指南) 2、试选择适宜得输送机械完成如下输送任务: ⑴含有纯碱颗粒得水悬浮液( ); ⑵高分子聚合物黏稠液体( ); ⑶黏度为0、8mPa·s得有机液(要求,) ( )。 A、离心泵; B、旋涡泵; C、往复泵; D、开式碱泵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夏清贾绍义课后习题解答带图资料

化工原理第二版夏清,贾绍义 课后习题解答 (夏清、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天津大学出版) 社,2011.8.) 第1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 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 *)/(P A *-P B *)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衡t-x 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 5H 12 )和正己烷(C 6 H 14 )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3.3kPa下该 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 C 5H 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 6H 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 5H 12 (A)和C 6 H 14 (B)的饱和蒸汽压 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 B * = 1.3kPa 查得P A *=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P A *(kPa) 6.843 8.00012.472 13.30026.600 29.484 33.42548.873 53.200 89.000101.300 P B *(kPa) 1.300 1.634 2.600 2.826 5.027 5.300 8.000 13.300 15.694 26.600 33.250 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平衡数据 平衡液相组成以260.6℃时为例 当t= 260.6℃时 x = (P-P B *)/(P A *-P B *) =(13.3-2.826)/(13.3-2.826)= 1 平衡气相组成以260.6℃为例 当t= 260.6℃时 y = P A *x/P = 13.3×1/13.3 = 1 同理得出其他温度下平衡气液相组成列表如下 t(℃) 260.6 275.1 276.9 279 289 x 1 0.3835 0.3308 0.0285 0

化工原理 吸收课后答案

第二章 吸收习题解答 1从手册中查得101.33KPa 、25℃时,若100g 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0.987KPa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 (m 3·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 (1) 求H 由33NH NH C P H * = .求算. 已知:30.987NH a P kP *=.相应的溶液浓度3NH C 可用如下方法算出: 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 31000/kg m .则: 3333 3 1 170.582/1001 1000 0.5820.590/()0.987 NH NH a NH C kmol m C H kmol m kP P * ==+∴===? (2).求m .由333 333330.987 0.00974 101.33 1 170.0105 11001718 0.009740.928 0.0105 NH NH NH NH NH NH NH NH y m x P y P x y m x ** **== = ===+=== 2: 101.33kpa 、1O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o2=3.31×106x 表示。式中:P o2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

222 26 6 101.330.2121.2821.28 6.4310 3.31106 3.3110O O a O O P Py kP P x -==?====??? 因2O x 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 即:2266.4310O O X x -≈=? 所以:溶解度6522322()()6.431032 1.141011.4118()()kg O g O kg H O m H O --????==?=????? 3.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总压强为506.6kPa 。从手册中查得30℃时C0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1.88x105KPa,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m 3·kPa 、))及相平衡常数m,并计算每100克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多少克CO 2。 解:(1).求H 由2H O H EM ρ = 求算 2435 1000 2.95510/()1.881018 a H O H kmol m kP EM ρ -= = =???? (2)求m 5 1.8810371506.6 E m ρ?=== (2) 当0.02y =时.100g 水溶解的2CO (3) 2255 506.60.0210.1310.13 5.3910 1.8810CO a CO P kP P x E ** -=?====?? 因x 很小,故可近似认为X x ≈ 55 2222422()()445.3910 5.3910()()18()()1.31810()kmol CO kg CO X kmol H O kg H O kg CO kg H O ---????=?=?????? ???? ?? =??? ?? 故100克水中溶有220.01318CO gCO 4..在101.33kPa 、0℃下的O 2与CO 混合气体中发生稳定的分子扩散过程。已知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

题1. 已知在0.1MPa(绝压)、温度为30℃时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SO2,其平衡关系为y A*= 26.7x A。如果在吸收塔内某截面测得气相中SO2的分压4133Pa,液相中SO2浓度为C A = 0.05kmol·m-3,气相传质分系数为k g = 4.11×10-9kmol·(m2·s·Pa)-1,液相传质分系数 k L=1.08×10-4m·s-1,且溶液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试求在塔内该截面上:(1)气-液相界面上的浓度C A,i和p A,i; (2)K G和K L及相应的推动力;(3)本题计算方法的基础是什么? 解:(1)求p A,i和C A,i 查30℃, ρ水= 995.7kg·m-3 E = mP = 26.7 ? 101325 = 2.71 ? 106Pa 对定常吸收过程, k g(p A - p A,i) = k L(C A,i- C A) 以C A,i = p A,i H 代入解得:p A,i = 3546.38Pa

C A,i = p A,i H = 3546.38 2.04 × 10-5 = 0.0724kmol·m-3 (2)求K G、K L及相应的推动力。 = + = + K G = 1.43×10-9kmol·(m2·s·Pa)-1

C A* - C A = 0.084 -0.05 = 0.034kmol·m-3 (3)本题计算方法的基础是双膜理论。 题2. 在填料层高为6m的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的苯蒸汽。混合气流速为200kmol·(m2·h)-1,其初始苯体积含量为2%,入口洗油中不含苯,流量为40kmol·(m2·h)-1。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 A*=0.13X A,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 Y a近似与液量无关,为0.05kmol·(m3·s)-1。若希望苯的吸收率不低于95%,问能否满足要求? 解: 要核算一个填料塔能否完成吸收任务,只要求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H需,与现有的填料层高度h比较,若H需< H,则该塔能满足要求。

化工原理第二章题库

流体输送设备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离心泵开动以前必须充满液体是为了防止发生( )。A A. 气缚现象; B. 汽蚀现象; C. 汽化现象; D. 气浮现象。 2、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B A. 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 B. 改变压出管路中阀门的开度; C. 安置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的大小; D. 车削离心泵的叶轮。 3、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获得的( )。B A. 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 B. 机械能; C. 压能; D. 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 4、离心泵的扬程是( )。D A. 实际的升扬高度; B. 泵的吸液高度; C. 液体出泵和进泵的压差换算成液柱高度 D. 单位重量液体出泵和进泵的机械能差值。 5、某同学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启动泵后,出水管不出水,泵进口处真空计指示真空度很高,他对故障原因作出了正确判断,排除了故障,你认为以下可能的原因中,哪一个是真正的原因( )。C A. 水温太高; B. 真空计坏了; C. 吸入管路堵塞; D. 排出管路堵塞。 6、为避免发生气蚀现象,应使离心泵内的最低压力()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A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7、流量调节,离心泵常用(),往复泵常用()。A;C A. 出口阀 B. 进口阀 C. 旁路阀 8、欲送润滑油到高压压缩机的气缸中,应采用()。输送大流量,低粘度的液体应采用()。C;A A. 离心泵; B. 往复泵; C. 齿轮泵。 9、1m3 气体经风机所获得能量,称为()。A A. 全风压; B. 静风压; C. 扬程。 10、往复泵在启动之前,必须将出口阀()。A A. 打开; B. 关闭; C. 半开。 11、用离心泵从河中抽水,当河面水位下降时,泵提供的流量减少了,其原因是()。C A. 发生了气缚现象; B. 泵特性曲线变了; C. 管路特性曲线变了。 12、离心泵启动前_____,是为了防止气缚现象发生。D A 灌水; B 放气; C 灌油; D 灌泵。 13、离心泵装置中_____的滤网可以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被吸入而堵塞管道和泵壳。A A. 吸入管路; B. 排出管路; C. 调节管路; D. 分支管路。 14、为提高离心泵的经济指标,宜采用_____ 叶片。B A 前弯; B 后弯; C 垂直; D 水平。 15、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B A. 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 B. 改变排出管路中阀门开度; C. 安置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的大小; D. 车削离心泵的叶轮。 16、往复泵的_____ 调节是采用回路调节装置。C A. 容积; B. 体积; C. 流量; D. 流速。 二、填空题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及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 数k y =2kmol/m2·h,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2·h,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 y i 应为?????。平衡关系y=0.5x。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漂流因数可表示为,它反映。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 OG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单元操作中,而A组份通过B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温度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吸收因素A=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 分别为k ya =2×10-4kmol/m3.s, k xa =0.4kmol/m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 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该气体为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 系数k y =2kmol/m2·h,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2·h,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 度y i 应为??????。平衡关系y=0.5x。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4 已知SO 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1 、t 2 、t 3 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 =0.0035atm、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

精馏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同组人: 实验时间:

一、 报告摘要 本实验利用乙醇-正丙醇混合物进行精馏,达到分离和提纯的效果。通过这 次实验能进一步掌握精馏的单元操作方式,利用测得的塔板组成数据求出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加深对精馏操作机理的掌握。实验中也用到了阿贝折光仪来测算塔板各部位的组成,同过多次使用阿贝折光仪,能进一步熟练对其的使用。同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加深对精馏操作的理解,掌握了一项我们化工行业耐以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 实验目的及任务 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情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全塔浓度分布。 5.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三、 实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有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物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通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恶化。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e N E N = (4-25) 式中 E —总板效率 N —理论板数; e N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 ml n 1n ml n 1n x x E x x -*--= - (4-26) 式中 E ml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化工原理吸收含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 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化工原理第二章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泵流量 泵单位时间输送液体体积量 2、压头 流体输送设备为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3、效率 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4、轴功率 电机为泵轴所提供的功率 5、理论压头 具有无限多叶片的离心泵为单位重量理想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6、气缚现象 因为泵中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体的现象 7、离心泵特性曲线 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曲线 8、最佳工作点 效率最高时所对应的工作点 9、气蚀现象 泵入口的压力低于所输送液体同温度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汽化,产生对泵损害或吸不上液体 10、安装高度 泵正常工作时,泵入口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11、允许吸上真空度 泵吸入口允许的最低真空度 12、气蚀余量 泵入口的动压头和静压头高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头的数值 13、泵的工作点 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的特性曲线的交点 14、风压 风机为单位体积的流体所提供的能量 15、风量 风机单位时间所输送的气体量,并以进口状态计 二、单选择题(每题2分) 1、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减少

B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增大 C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D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 A 2、以下不是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 ) A 风量 B 扬程 C 效率D静风压 B 3、往复泵适用于( ) A大流量且流量要求特别均匀的场合 B介质腐蚀性特别强的场合 C 流量较小,扬程较高的场合 D投资较小的场合C 4、离心通风机的全风压等于( ) A静风压加通风机出口的动压 B 离心通风机出口与进口间的压差 C离心通风机出口的压力 D 动风压加静风压 D 5、以下型号的泵不是水泵( ) AB型BD型 C F型 D sh型C 6、离心泵的调节阀( ) A只能安在进口管路上 B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 C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 D只能安在旁路上 B 7、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A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 B 机械能 C压能 D 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 B 8、流体经过泵后,压力增大?p N/m2,则单位重量流体压能的增加为( ) A?p B?p/ρ C ?p/ρg D?p/2g C 9、离心泵的下列部件是用来将动能转变为压能( ) A 泵壳和叶轮B叶轮 C 泵壳D叶轮和导轮C 10、离心泵停车时要() A 先关出口阀后断电 B先断电后关出口阀 C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 D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关出口阀A 11、离心通风机的铭牌上标明的全风压为100mmH2O意思是() A输任何条件的气体介质全风压都达100mmH2O B输送空气时不论流量多少,全风压都可达100mmH2O C 输送任何气体介质当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 D输送20℃,101325Pa空气,在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 D

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的一般结构及吸收操作的流程。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吸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 x a,并进行关联,得K x a=AL a V b的关联式。同时对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Z对G'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1.8~2的直线(图1中的aa线)。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图中不难看出载点的位置不是十分明确,说明汽液两相流动的相互影响开始出现。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徒(图中cd段)。当气体增至液泛点(图中d点,实验中可以目测出)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图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

2.传质实验 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对富氧水进行解吸。由于富氧水浓度很小,可认为气液两相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得速率方程式: m p X A x V a K G ???= m p A x X /V G a K ?=? 2 211ln ) 22()11(e e e e m x x x x x x x x x --?---= )x -L (x G 21 A = Ω?=Z V p 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 OL OL x x e x N H x x dx a K L Z ?=-Ω=?12 OL OL N Z H = 其中, m x x e OL x x x x x dx N ?-=-=?2 11 2 Ω =a K L H x OL 由于氧气为难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传质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液膜中,即Kx=kx 。由于属液膜控制过程,所以要提高总传质系数Kxa ,应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 在y-x 图中,解吸过程的操作线在平衡系下方,在实验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水平线(因氧在水中浓度很小)。 三、实验装置流程 1.基本数据 解吸塔径φ=0.1m,吸收塔径φ=0.032m ,填料层高度0.8m (陶瓷拉西环、陶瓷波纹板、金属波纹网填料)和0.83m (金属θ环)。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

下册第一章蒸馏 1. 苯酚(C 6H 5OH)(A )和对甲酚(C 6H 4(CH 3)OH)(B )的饱和蒸气压数据为 解: 总压 P=75mmHg=10kp 。 由拉乌尔定律得出 0 A p x A +0 B p x B =P 所以 x A = 000B A B p p p p --;y A =p p A 00B A B p p p p --。 因此所求得的t-x-y 数据如下: t, ℃ x y 1 1 0 0. 2. 承接第一题,利用各组数据计算 (1)在x=0至x=1范围内各点的相对挥发度i α,取各i α的算术平均值为α,算出α对i α的最大相对误差。 (2)以平均α作为常数代入平衡方程式算出各点的“y-x ”关系,算出由此法得出的各组y i 值的最大相对误差。 解: (1)对理想物系,有 α=00B A p p 。所以可得出

t, ℃ i α 算术平均值α= 9 ∑i α=。α对i α的最大相对误差= %6.0%100)(max =?-α ααi 。 (2)由x x x x y 318.01318.1)1(1+=-+= αα得出如下数据: t, ℃ x 1 0 y 1 0 各组y i 值的最大相对误差= =?i y y max )(%。 3.已知乙苯(A )与苯乙烯(B )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95.5947 .32790195.16ln 0 -- =T p A 72 .6357.33280195.16ln 0 --=T p B 式中 0 p 的单位是mmHg,T 的单位是K 。 问:总压为60mmHg(绝压)时,A 与B 的沸点各为多少在上述总压和65℃时,该物系可视为理想物系。此物系的平衡气、液相浓度各为多少摩尔分率 解: 由题意知 T A ==-- 0195.1660ln 47 .327995.59=℃ T B ==--0195 .1660ln 57 .332872.63=℃ 65℃时,算得0 A p =;0 B p = mmHg 。由0 A p x A +0 B p (1-x A )=60得 x A =, x B =; y A =0A p x A /60=; y B ==。 4 无

化工原理下册第二章

第二章吸收 1.从手册中查得KPa 、25 C 时,若100 g 水中含氨1 g ,则此溶液上方的 氨气 平衡分压为KPa 。已知在此组成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 数H (kmol/ (m 3 ? kPa))及相平衡常数m 。 解:(1)求H 已知:P NH 3 0.987kF a .相应的溶液浓度C NH 3可用如下方法算出: 以100g 水为基准,因为溶液很稀.故可近似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并取其值为 1000kg/m 3.则: 1/17 0.582kmol/m 3 100 1 1000 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 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 下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解:氧在空气中的摩尔分数为0.21.故: F O 2 Py° 101.33 0.21 21.28kF > f 悬6 於 6.43 106 因X o 2值甚小,故可以认为X X 由 F N H 3 C NH a H .求算. C NH C NH 3 / F N H 3 027隔阮如3 ? y NH m NH 3X NH 3 ⑵. y NH 求m .由 X NH P NH 3 0.987 」 0.00974 P 101.33 117 0.0105 1/17 100/18 …. 0.00974 cccc y NH 3 / X NH 3 0.928 0.0105 2. kpa 、 10 °C 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 p o =X 106x 表示。式中:P O2

所以:溶解度 6.43 10 32 1.14 105kg(O 2)/kg(H 2O) 11.4 1 18 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其余为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 C, 总压强为kPa 。从手册中查得30 C 时CO 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KFa 试求溶解 度系数 H(kmol/ (m ? kPa 衡的水 中溶有多少克CO 。 F CO 2 巴°2 10.13 5 x ―2 5 5.39 10 E 1.88 105 因x 很小,故可近似认为X x 故100克水中溶有CO 20.01318gCO 2 4?在kPa 、0 C 下的Q 与CO 昆合气体中发生稳定的分子扩散过程。已知相 距cm 的两截面上Q 的分压分别为kPa 和kPa ,又知扩散系数为cm 2/s ,试计算 下列两种情况下 Q 的传递速率,kmol/(m 2 ? s): (1) O 2与CO 两种气体作等分子反向扩散。 (2) CO 气体为停滞组分。 3即:X 。 X O 2 6.43 10 g(O 2) 3 m (H 2O) ))及相平衡常数m 并计算每100克与该气体相平 (2). (1) 解:(1).求H 由H EM H 2O 求算. EM H 2O 1000 105 18 2.955 10 4kmol/(m 3 kF a ) 1.88 506.6 105 371 0.02时.100g 水溶解的CO 2 506.6 0.02 10.13kF a X 5.39 10 5匹空d 5.39 10 5岸)坦理 kmol(H 2O) 18 kg(H 2。) 1.318 104 kgd) kg(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