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恢复规划

灾难恢复规划
灾难恢复规划

灾难恢复计划

一.日常备份检查

1.日常服务主机按时定期做备份,分为两类:

主机备份:主机备份应在每周,确认服务运行正常后,制定备份计划和类型,并指定备份时间应为网络最空闲时。在自动执行计划后,应确认备份是否完整,是否有错误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应做每日备份,确定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制定每日备份和备份类型。每日,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对前一日的备份,进行检查,确认备份是否成功完整。

2.日常备份检查

日常备份检查应由网络部主管人员不定期或定期指定检查,查看备份时间是否符合备份规定,备份文件是否完整,存放是否规整。

3.备份空间检查

日常由网络管理人员检查备份空间是否充足,如空间紧张,应提前把距离最远的备份文件,存放至指定存储介质中,网络部管理人员应对存储介质存放进行检查,查看存放空间是否达到防潮防磁,并对存储介质进行封存

二.灾难恢复小组:

组长:刘学辉

灾难鉴定:赵江涛刘峰任超

恢复实施人员:赵江涛任超

恢复后检查人员:刘学辉刘峰谢志祥赵江涛任超

灾难恢复制度:

1.灾难级别划分

A类: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发生概率:对于企业,发生可能性最大。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升级硬件所造成。状况有(服务停止,正常业务不能办理)

B类:人为操作故障

发生概率:日常工作中员工对于本部门的资源进行更新或维护,由于不正当操纵或误操纵造成文件损坏或丢失。状况有(个别部门文件丢失,使得部门正常办公受到阻碍)

C类:资源不足引起的计划性停机

发生概率:由于操纵系统软件或硬件资源不足所造成的系统;服务宕机,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损坏。状况有(服务器无法正常提供服务,重启后无效,需要转移服务,升级维修服务器)

2.相对应级别的处置方法

当发生时。应先报告网络维护人员,由灾难鉴定小组进行灾难鉴定,确定灾难级别,上报灾难小组组长,并对灾难发生时间,解决方法,恢复时间进行记录。

2.1 发生A类灾难时,灾难鉴定人员确定灾难级别后,上报灾难恢复组组长,确定恢复方案,排除硬件原因,在主机正常启动后,检查缺失的文件或不能正常启动的服务,上报灾难组组长,并准备备份文件,进行恢复。

进行恢复后,由恢复后检查人员检查主机是否恢复正常服务,文件是否完整且可以被正常访问,检查无误后。上报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并对灾难恢复的过程进行记录。

2.2 发生B类灾难时,灾难发现人应及时上报网络部及灾难恢复小组组长,明确丢失的文件,确定文件丢失原因,并对丢失原因和责任人进行记录。由丢失文件部门提出书面“恢复文件申请”,由灾难鉴定确定丢失文件,在灾难恢复小组组长批准后,准备备份文件恢复。恢复后,由丢失文件所在部门进行确认。

2.3 当发生C类灾难,由灾难坚定人员确定主机故障,并上报灾难恢复小组组长:

2.3.1 确认为主机操纵系统故障或硬件资源不足所引起宕机时,先确认该主机是否为应用服务器(如是应用服务器,应先断开该主机的网络连接),如有需要,应及时转移服务,由其他服务器代为承接业务。故障主机再进行维修。

2.3.2 如确认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但通过短时间维护(不超过2小时)可以恢复正常,报请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并对原因进行说明。在得到批准后,实行对主机的全面恢复(在断开主机网络连接后,回复到最近一次的正常备份状态)。在恢复后由恢复检查人员对主机进行检查,确认主机确实恢复后,再接入网络,恢复后检查人员应在48小时内对恢复后的主机密切关注,确实恢复正常后,报告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并对主机恢复情况留有详细记录,以备后续检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