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物氧化思考题

第七章 生物氧化思考题
第七章 生物氧化思考题

第七章生物氧化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P/O比值解偶联剂能荷

二、填空

1、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为中心。

2、真核细胞电子传递链存在于()上

3、电子传递中有四个复合体参与,分别为()()()()

4、电子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按照它们的()可排成序列,它们对电子亲和力的不断(),推动电子从NADH向O2传递。

5、线粒体内膜上主要有两条呼吸链分别为()()

6、NADH呼吸链的P/O值是(),FADH2呼吸链的P/O值是()

7、A TP的合成是由一个()酶催化完成的。

8、生物体内典型的解偶联剂是()

9、1分子的NADH经3-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后能够生成()个A TP分子,1分子的NADH 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后能够生成()个A TP分子。

选择题

1.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Cyt b→c1→c→aa3→O2

B.Cyt b→c→c1→aa3→O2

C.Cyt b→c1→aa3→c→O2

D.Cyt c1→c→b→aa3→O2

E.Cyt c →c1→b→aa3→O2

2.决定氧化磷酸化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ADP浓度

B.AMP浓度

C.FMN

D.FAD

E.NADP+

3.苹果酸穿梭系统需有下列哪种氨基酸参与?

A.Gln

B.Asp

C.Ala

D.Lys

E.Val

4.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

A.ATP

B.GTP

C.磷酸肌酸

D.CTP

E.UTP

5.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抗坏血酸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时P/O比值为2

B.体内最普遍的电子传递链为线粒体NADH电子传递链

C.与氧化磷酸化偶联,电子传递链就会中断

D.氧化磷酸化可在胞液中进行

E.电子传递链中电子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位

6.线粒体内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

A.FAD

B.FMN

C.NAD+

D.NADP+

E.HSCoA

7.胞液中的NADH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其P/O值为:A.1.5

B.2.5

C.3

D.4

E.2

8.氰化物引起的中毒是由于阻断了什么部位的电子传递?

A.Cyt aa3→O2

B.Cyt b→c1

C.Cyt c1→c

D.Cyt c→aa3

E.CoQ→Cyt b

三、简答

1、生物氧化和有机物在体外氧化(燃烧)有那些不同点?

2、写出线粒体内膜上两条呼吸链的成分及排列顺序?

3、常用的几种电子传递抑制剂及其作用部位?

4、化学渗透偶联假说的内容?

5.简述胞液中的还原当量(2H)的两种穿梭途径?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第5单元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呼吸链; 2.氧化磷酸化作用; 3.磷氧比值(P/O);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5. 解偶联剂; 6. 化学渗透学说 (二)填空 1.生物分子的E0'值小,则电负性,供出电子的倾向。 2.P/O值是指,NADH的P/O值是__,还原性维生素C的P/O值是,在DNP(2,4-二硝基苯酚)存在的情况下,氧化分解琥珀酸的P/O值是__。 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还电势的载体依次向氧还电势的载体传递。 4.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有泵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差,同时被膜上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 + Pi → ATP。(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生物氧化的反应类型不包括下列哪种反应? A.脱氢反应 B.失电子反应 C.羟化反应 D.脱羧反应 E.加水脱氢反应 2.如果质子不经过F1/F0-ATP合成酶回到线粒体基质,则会发生 A.氧化 B.还原 C.解偶联 D.紧密偶联 E.主动运输 3.有关呼吸链的正确叙述是 A.两类呼吸链都由四种酶的复合体组成 B. 电子传递体同时兼有传氢体的功能 C.传氢体同时兼有传递电子的功能 D.抑制细胞色素aa3,则呼吸链各组分都呈氧化态 E.呼吸链组分通常按E0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下述哪种物质专一性地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2,4-二硝基酚 D.缬氨霉素 E.寡霉素 5.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 A.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B.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E.ATP酶可以使膜外侧H+返回膜内侧 6.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福建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题)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E.b→c→c1→aa3→O2 (四)是非题 1.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2.NADH脱氢酶是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的总称。 3.代谢物脱下的2摩尔氢原子经呼吸链氧化成水时,所释放的能量都储存于高能化合物中。 4.寡霉素专一地抑制线粒体F1F0-ATPase的F0,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五)分析与计算题 1.什么叫呼吸链?它由哪些组分组成?有哪些方法可用来确定电子传递顺序? 2.为什么在通气条件下生产等量的酵母菌体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明显低于静置培养? 参考答案

生物氧化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第十一章生物氧化、生物代谢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环式光合磷酸化中,没有NADPH生成。 2,脂肪酸的β-氧化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 3,含细胞色素a、a3复合物又称为__细胞色素c氧化酶_,它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__氧______。4,在生物体内缺氧情况下,葡萄糖酵解产生乳酸。 5,一分子乳酸和丙酮酸经生物氧化,哪个产生的ATP多?乳酸。 6,在三羧酸循环中,产生GTP的是琥珀酸CoA裂解产生琥珀酸。 7,暗反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反应。 8,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经过代谢完全氧化,可产生 20 分子ATP。 二、判断对错题 ( ? )1,叶绿素是含有铁卟啉的一种蛋白质。 ( ? )2在氧化磷酸化中,产生的ATP用来固定二氧化碳合成糖。 ( ? )3一分子软脂酸(16碳)完全氧化成为乙酰CoA需要进行8次β-氧化过程。 ( ? )4在生物体内,6-磷酸葡萄糖是一种高能化学物质。 ( ? )5,在光合作用中,β-胡萝卜素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 ? )6,在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不但需要 ATP,还需要NADH。 ( √ )7,在呼吸链生物氧化中,铁硫蛋白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 ( ? )8,在Calvin循环中,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需要 12分子ATP和18分子NADPH。( √ )9,三羧酸循环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开始。 ( √ )10,葡萄糖进行酵解过程中,首先生成6-磷酸葡萄糖。 三、选择题 ( A )1,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A. Cytf B. NADH C. FADH2 D.辅酶Q ( D )2,下述三碳化合物中,在体内彻底氧化时净生成ATP最多的是 A.乳酸 B.甘油 C. 丙酮酸 D. 1-磷酸甘油 ( A )3,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需要 A、肉毒碱 B、肌肽 C、ADP D、NADPH ( C )4,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A、 AMP B、6-磷酸葡萄糖 C、磷酸肌酸 D、3-磷酸甘油酸 ( A )5,催化1,6-二磷酸果糖合成和裂解的酶是下列酶中的哪一种? A、醛缩酶 B、合成酶 C、脱氢酶 D、羟化酶 ( C )6、下列哪一过程不在线粒体中进行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氧化 C、糖酵解 D、氧化磷酸化 ( B )7,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a] 脱氢、加水、再加氢、水解 [b]脱氢、水合、再脱氢、硫解 [c] 脱氢、水解、再脱氢、硫解 [d]脱氢、水解、再脱氢、再水解 ( b )8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过程时,需要的引物是: [a]小段rRNA [b] 小段tRNA [c] 小段DNA [d] 小段mRNA ( a )9,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始氨基酸是: [a] 甲酰基甲硫氨酸[b]甲硫氨酸[c]乙酰基甲硫氨酸[d] 甲酰基缬氨酸 ( a )10,下列酶中的哪个和三羧酸循环无关? [a]乳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成酶 [c] 琥珀酸脱氢酶 [d] 苹果酸脱氢酶 四、问答题 1,代谢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途径,许多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不但可以利用葡萄糖、脂肪,也会合成甘油以及聚β-羟基丁酸酯作为能量的储存方式,请回答以下问题:(1)请说明β-羟基丁酸如何进行氧化代谢?如果β-羟基丁酸完全氧化能产生多少分子的ATP? 答:β-羟基丁酸经脱氢酶催化β-羟基丁酸脱氢形成乙酰乙酸,然后在β-酮酰CoA转移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乙酰CoA,再经过硫解酶作用下形成两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第五章 生物氧化(含答案)

第五章生物氧化 解释题 1 .呼吸链 2 .磷氧比值 3 .氧化磷酸化作用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填空题 1 .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 和_____ 。 2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_____ 进行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_____进行的。 3.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产生的 H20 是通过_____形成的。 4. 典型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氧化体系是由 _____、 _____和_____ 三部分组成的。 5. 典型的呼吸链包括_____ 和 _____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的 _____不同而区别的。 6. 填写电子传递链中阻断电子流的特异性抑制剂: NAD → FAD → CoQ → Cytb → Cytc l → Cytc → Cytaa3 → O2 ()()() 7. 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 _____,它是英国生物化学家 _____于 1961 年首先提 出的。 8.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内膜上。其递氢体有_____ 作用,因而造成内膜 两侧的_____ 差,同时被膜上 _____合成酶所利用,促使 ADP + Pi → ATP 。 9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 ATP 的偶联部位是 _____、_____ 和 _____。 10 .绿色植物生成 ATP 的三种方式是_____ 、 _____和_____ 。 11 .细胞色素 P 450 是由于它与结合后,在处出现_____ 峰而命名的,它存在于 _____中,通常 与 _____作用有关。 12 . NADH 通常转移_____ 和 _____给 O 2 ,并释放能量,生成_____ 。而 NADPH 通常转移_____ 和 _____给某些氧化态前体物质,参与代谢。 13. 每对电子从 FADH 2 , 转移到 _____必然释放出两个 H + 进人线粒体基质中。 14 .细胞色素 P 450 在催化各种有机物羟化时,也使_____ 脱氢。 15 .以亚铁原卟啉为辅基的细胞色素有 _____、_____ 、_____ 。以血红素 A 为辅基的细胞色素是 _____。 16. 惟有细胞色素_____ 和_____ 辅基中的铁原子有 _____个结合配位键,它还留_____ 个游离配位 键,所以能和 _____结合,还能和 _____、 _____结合而受到抑制。 17. NADH 或 NADPH 结构中含有 _____,所以在_____ nm 波长处有一个吸收峰;其分子中也含有尼克酰胺的,故在 _____nm 波长处另有一个吸收峰。当其被氧化成 NAD + 或 NADP + 时,在 nm 波长处的吸收峰便消失。 18. CoQ 在波长_____ nm 处有特殊的吸收峰,当还原为氢醌后,其特殊的吸收峰。 19. 氧化型黄素酶在_____ 和_____ nm 波长处有两个吸收峰,当转变成还原型后在 nm 波长的吸收峰消失。 20. 过氧化氢酶催化_____ 与_____ 反应,生成和_____ 。

第七章生物氧化习题

第七章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生物细胞将糖、脂、蛋白质等燃料分子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作用。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4.磷氧比(P/O):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6.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 Fe-S):又称铁硫中心,其特点是含铁原子和硫原子,或与蛋白质肽链上半胱氨酸残基相结合; 7. 细胞色素(cytochrome, Cyt):位于线粒体内膜的含铁电子传递体,其辅基为铁卟啉; 二、填空题 1. 生物氧化有3种方式:脱氢、脱质子和与氧结合。 2. 生物氧化是氧化还原过程,在此过程中有酶、辅酶和电子传递体参与。

生物化学重点_第八章 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教学提纲

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指细胞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在常温、常压、近于中性及有水环境中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由一系列传递体依次传递,最后与氧形成水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主要的复合体有: 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其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2.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其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 DH→ FMN→CoQ→b→ c1 → c →aa3 →1/2O2 。丙酮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苹果酸、β-羟丁酸、β-羟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FAD→CoQ→b→ c1 → c →aa3 →1/2O2 。琥珀酸和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四、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生物化学第五章生物氧化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本科)第五章生物氧化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一节生物氧化的方式及二氧化碳的生成第二节ATP的生成与储备第三节氧化磷酸化体系第四节其他氧化体系与生物转化 1. (单选题)关于生物氧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是在正常体温,pH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B.生物氧化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并逐步氧化,逐步释放能量 C.其具体表现为消耗氧和生成 CO2 D,最终产物是H2O、CO2、能量 E.所产生的能量均以 ADP磷酸化为 ATP形式生成和利用参考答案:E 2. (单选题)研究呼吸链证明 A. 两条呼吸链的会合点是 Cytc B. 呼吸链都含有复合体Ⅱ C. 解偶联后,呼吸链就不能传递电子了

D. 通过呼吸链传递 1 个氢原子都可生成 3 分子的ATP E. 辅酶 Q 是递氢体 参考答案:E 3. (单选题)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Cyt b→c1→c→aa3→O2 B.Cyt b→c→c1→aa3→O2 C.Cyt b→c1→aa3→c→O2 D.Cyt c1 →c→b→aa3→O2 E.Cyt c →c1→b→aa3→O2 参考答案:A 4. (单选题)决定氧化磷酸化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ADP浓度 B.AMP浓度 C.FMN D.FAD E.NADP+ 参考答案:A

5. (单选题)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 A.ATP B.GTP C.磷酸肌酸 D.CTP E.UTP 参考答案:C 6. (单选题)在呼吸链中,既可作为NADH脱氢酶的受氢体,又可作为琥珀酸脱氢酶的受氢体的是 A.Cyt c B.Cyt b C.CoQ D.FAD E.铁硫蛋白 参考答案:C 7. (单选题)呼吸链各成分排列顺序的依据是 A.各成分的结构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第七章生物氧化

(生物科技行业)第七章生 物氧化

第六章生物氧化 第壹节概述 壹、生物氧化的意义 生物机体在生命过程中需要能量,如生物合成、物质转运、运动、思维和信息传递等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能量的来源,主要依靠生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体内的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细胞内氧化分解,最终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且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进行的,所以生物氧化又称为细胞呼吸。生物氧化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真核生物细胞的生物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原核生物细胞,生物氧化在细胞质膜上进行。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和体外物质氧化或燃烧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释放的能量也相等。但生物氧化和非生物氧化所进行的方式不同,其特点为: 1、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PH和有水的环境进行的,是在壹系列酶、辅酶和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每壹步反应都放出壹部分能量,逐步释放的能量的总和和同壹氧化反应在体内进行是相同。这样不会因氧化过程中能量骤然释放,体温突然上升而损害机体,而且释放的能量也能有效地利用。 2、生物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先贮存在壹些高能化合物如ATP 中,ATP相当于生物体内的能量转运站。

3、有机化合物在体内外是碳在氧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而生物氧化是通过羧酸脱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第二节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氧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和线粒体中线粒体氧化体系。此外仍有微粒体氧化体系、过氧化体氧化体系、细菌的生物氧化体系等。 壹、呼吸链的概念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的氢由脱氢酶激活,脱下来的氢经过几种传递体的传递,将电子传递到细胞色素体系,最后将电子传递给氧,活化的氢(H+)和活化的氧(O2-)结合成水,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的传递链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二、呼吸链的组成 构成呼吸链的成分有20多种。大致可将它们分成五类。即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以FAD或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酶类;铁硫蛋白类;泛醌和细胞色素类。依具体功能又可分为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壹)递氢体 在呼吸链中即可接受氢又可把所接受的氢传递给另壹种物质的成分叫递氢体,包括: 1、NAD+和NADP+ NAD+和NADP+是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它们分别可和不同的酶蛋白组成多种功能各异的不需氧脱氢酶。辅酶分子能可逆地加氢和

第八章 生物氧化 课外练习题

第八章生物氧化课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指发生在线粒体内的一系列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质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逐步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3、氧化磷酸化:代谢物氧化脱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同时,释放的能 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由于是代谢物的氧化反应与ADP的磷酸化反应偶 联发生,因此称为氧化磷酸化。 二、符号辨识 1、Fe-S:铁硫蛋白; 2、CoQ:辅酶Q; 3、Cyt:细胞色素体系 三、填空 1、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为(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的氧化体系,即(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生物氧化的方式有(脱氢)氧化、(加氧)氧化和(脱羧)氧化三种。 3、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包括脱氢酶的辅酶(NAD+)和(NADP+)、黄素蛋白 的辅基(FMN)和(FAD)以及(Fe-S)蛋白、(泛醌)和(细胞色素)体系。 4、呼吸链的氢传递体既传递质子也传递电子,其类型有(NAD+)、 (NADP+)、(FMN)、(FAD)和(UQ)。 5、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只传递电子,包括(细胞色素)体系、某些(黄素)蛋白和(铁硫)蛋白。 6、泛醌又称为(辅酶Q),广泛存在于动物和细菌的线粒体中。它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电子载体,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7、主要的两条呼吸链途径为(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偶联可分别产生(3)分子和(2)分子ATP。 8、ATP酶,由两个主要单元构成,(F0)起质子通道作用,(F1)起催化合 成ATP的作用。 9、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可用Mitchell的(化学渗透)假说予以解释。 10、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包括(电子传递)抑制、(解偶联剂)抑制、(ATP酶)的失活以及(离子载体)的影响。 11、细胞的(微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也发现有氧分子直接参与的生物 氧化体系。它们的共同点是(耗氧)量少,没有(ATP)的生成,但与体内许 多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胆汁酸等的生物合成以及 药物和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有关。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七章生物氧化 一、A型题 1.下列代谢物中,可通过生物氧化完全分解的是( ) A.核酸 B.胆固醇 C.葡翻糖 D.维生素 E.无机离子 2.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都会生成( ) A.甘油 B.氨基酸 C.丙酮酸 D. 胆固醇 E.乙酰辅酶A 3.关于呼吸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递氢体同时也传递电子 B.电子载体同时也传递氢 C.一氧化碳可抑制其电子传递 D.传递还原当量过程可偶联ADP磷酸化 E.呼吸链组分通常按E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代谢是( ) A.糖酵解 B.糖原合成 C 核糖体循环 D.氧化磷酸化 E.脂肪酸合成 5.糖、脂肪酸、氨基酸代谢的结合点是( ) A.丙酮酸 B 琥珀酸 C.延胡索酸 D乙酰辅酶A 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真核生物呼吸链的存在都位是 A.微粒体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7.下列酶中,属于呼吸链成分的是 A. NADH脱氢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氨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8.下列辅助因子中不参与递氢的是( ) A. FH4 B CoQ C. FAD DFMN E. NAD' 9.下列成分中,不属于呼吸链组分的是( ) A. Cu2+ B FAD C.泛醌 D 辅酶A E.细胞色素 10.关于NADH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又称还原型辅酶I B.可在细胞质中生成 C.可在线粒体内生成 D.在细胞质中氧化并生成ATP E.在线粒体内氧化并生成ATP 11、催化电子在NADH与辅酶Q之间传递的是 A FAD B. 黄素蛋白 C细胞色素b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C氧化酶 12、下列成分中,属于呼吸链递氢体的是( ) A 辅醇Q B. 铁硫蛋白 C.细胞色素a D. 细胞色索b E细胞色素c 16.下列成分中,属于呼吸链成分的是( ) A铁蛋白 B 铁硫蛋白 C.血红蛋白 D.转铁蛋白 E细胞色素P450 17.关于细胞色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见呼吸链递氢体 B.是一类血红素蛋白 C.又称细胞色素c氧化酶 D.都紧密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E.在呼吸链中按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1→细胞色素aa3 18.下列金属离子中,参与呼吸转电子传递的是( ) A.钴离子 B.镁离子 C.钼离子 D.铁离子 E.锌离子 20.下列辅助因子含有B族维生素,例外的是( ) A.轴酶A B.血红素b C. 四氢叶酸 D.磷酸吡哆醛 E.焦磷酸硫胺索 21.体内细胞色素c直接参与的反应是(。) A.生物氧化 B肽键合成 C.无氧酵解 D 叶酸还原 E.脂肪酸合成 22.呼吸链中仅作为电子载体的是( )

实验六 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

实验六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3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中的传递过程; 2. 了解体外实验中研究电子传递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由NAD+ 或FAD接受生成还原型NADH或FADH2,再经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些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氧化还原酶及其辅酶依次排列,顺序地起传递电子或电子和质子的作用,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在体内,代谢中间产物琥珀酸在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辅酶FAD)的作用下脱氢氧化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使FAD还原成FADH2,再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即FADH2→Q→细胞色素(b→c1→c→aa3),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 在体外实验中,组织细胞生物氧化生成琥珀酸的量可采用在琥珀酸脱氢时伴有颜色变化的化合物作氢受体来研究。 本实验以2,6-二氯酚锭酚(DPI)为氢受体,蓝色的DPI从还原型黄素蛋白(FADH2)接受电子,生成无色的还原型DPI·2H,蓝色消失,其反应过程如下: 琥珀酸+FAD→延胡索酸+ FADH2 DPI(蓝色)+ FADH2→DPI·2H(无色)+FAD 根据褪色时间可测定生物氧化过程中各代谢物与琥珀酸之间在代谢途径中的距离。三、试剂及材料 磷酸钾缓冲溶液(PBS,50mmol/L,pH7.4):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0ml和0.2mol/L 氢氧化钠溶液395ml混合加水至2000ml。 猪心,2,6-二氯酚锭酚(1.5mmol/LPBS),葡萄糖溶液(90mmol/LPBS),琥珀酸溶液(90mmol/LPBS),乳酸溶液(90mmol/LPBS),NAD+(5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 四、仪器设备 绞肉机,纱布,细砂,研钵,冰浴,恒温水浴。 五、操作方法 1. 心肌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绞碎的心肌糜3g,置250ml烧杯中,加冰冷的去离子水200ml,搅拌1min,静置1min,小心倾去水层,同法洗涤3次后,以细纱布过滤并轻轻挤压除去过多液体。将肉糜转移至冰冷的研钵中,加等量细砂和PBS5ml,在冰浴中研磨至糊状,再加PBS15ml,抽提(至少5min),双层纱布过滤,滤液收集于试管,置冰浴中备用。 2. 底物的氧化 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依次加入各试剂(单位ml) 管号 1 2 3 4 5 6 DPI 0.5 0.5 0.5 0.5 0.5 0.5 葡萄糖溶液0.5 0.5 ———— 琥珀酸溶液——0.5 0.5 —— 乳酸溶液————0.5 0.5 NAD+0.5 —0.5 —0.5 — 将试管摇匀后于37℃中保温5min,加已经37℃水浴预保温5分钟的心肌提取液各1ml,混匀并继续保温。 3. 观察 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记录各管褪色时间,30min不褪色者记为不褪色。分析实验结果所

第七章 生物氧化--生化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生物氧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体内CO2直接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糖原分解D.脂肪分解 E.有机酸的脱羧 2.关于电子传递链叙述错误的是 A.NADPH中的氢一般不直接进入呼吸链氧化B.1分子铁硫中心(F e2S2)每次传递2个电子C.NADH脱氢酶是一种黄素蛋白酶D.在某些情况下电子传递不一定与磷酸化偶联E.电子传递链各组分组成四个复合体 3.在生物氧化中NAD+的作用是 A.脱氧B.加氧C.脱羧D.递电子E.递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有严格的方向和顺序 B.各种细胞色素都可以直接以O2为电子接受体 C.在呼吸链中NADH脱氢酶可催化琥珀酸脱氢 D.递电子体都是递氢体 E.呼吸链所产生的能量均以ADP磷酸化为ATP形式所接受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泛醌能将2H+游离于介质而将电子传递给细胞色素 B.复合体I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C.CN–中毒时,电子传递链中各组分处于还原状态 D.复合体Ⅱ中含有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 E.体内物质的氧化并不都伴有ATP的生成 6. NADH脱氢酶可以以下列哪一个辅酶或辅基为受氢体 A.NAD+ B.FMN C.CoQ D.FAD E.以上都不是 7.细胞色素体系中能与CO 和氰化物结合使电子不能传递给氧而使呼吸链中断的是 A.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a3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b1

E.细胞色素c1 8.在生物氧化中不起递氢作用的是 A.FMN B.FAD C.NAD+D.铁硫蛋白E.泛醌 9 .呼吸链存在于 A.胞质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D.线粒体基质 E.微粒体 10.细胞色素氧化酶中除含铁卟啉辅基外还含有参与传递电子的()离子 A.镁B.锌C.钙D.铜E.铁 11.生物体内ATP的生成方式有 A.1种B.2种C.3种D.4种E.5种 12.铁硫蛋白中的铁能可逆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每次可传递多少个电子 A.3 B.2 C.1 D.4 E.以上都不对 13.下列不是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成分的是() A.Cyt b562 B.Cyt c1 C.Fe·S D.FAD E.FMN 14.1分子NADH+H+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最后交给1/2O2生成水,在此过程中生成几分子ATP? A.1 B.1.5 C.2.5 D.4 E.5 15.在肌肉、脑等的糖有氧氧化过程中,由甘油醛-3-磷酸脱氢产生的NADH通过甘油-3-磷酸穿梭进入线粒体经呼吸链氧化,此时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可生成多少分子A TP? A.34、B.32、C.30、D.40、E.42 16.体内80%的ATP是通过下列何种方式生成的? A.糖酵解B.底物水平磷酸化 C.肌酸磷酸化D.有机酸脱羧 E.氧化磷酸化 17. 生物体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是 A.ADP B.磷酸肌酸C.ATP D.FAD E.FMN 18.琥珀酸氧化时,其P/O值约为多少? A.1 B.1.5 C.2.5 D.4 E.以上都不对19.抑制NADH的氧化而不抑制FADH2氧化的抑制剂是

第十章 生物碱

第十章 生物碱 第一节 概述 一、 生物碱的含义、分布、存在形式及生物活性 生物碱(alkaloids )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一般来说,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及含氮维生素外,其它含氮有机化合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绝大多数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中,已知存在于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与中药有关的一些科和典型的中药有,毛茛科黄连、乌头、附子,罂粟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洋金花、颠茄、莨菪,防己科汉防己、北豆根,小檗科三棵针,豆科苦参、苦豆子等。单子叶植物也有少数科属含生物碱,如石蒜科,百合科、兰科等,百合科中较重要的中药如川贝母、浙贝母等。少数裸子植物如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也存在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对某种植物来说,也可能分布于全株,但多数集中在某一器官。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麻黄生物碱在麻黄髓部含量高。生物碱在植物中含量差别也很大,如黄连根茎中含生物碱7%以上,而抗癌成分美登素(maytansine )在卵叶美登木(Maytanus ovatus )中,得率仅为千万分之二。 含生物碱的植物中多数是多种生物碱共存。由于同一植物中的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往往相似,因此化学结构也往往类似,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有同一母核或结构相同的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少数碱性极弱的生物碱以游离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有一定碱性的生物碱多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如柠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少数以无机酸盐形式存在,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其它存在形式尚有N-氧化物、生物碱苷等。 生物碱多具有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吗啡、延胡索乙素具有镇痛作用;阿托品具有解痉作用;小檗碱、苦参生物碱、蝙蝠葛碱有抗菌消炎作用;利血平有降血压作用;麻黄碱有止咳平喘作用;奎宁有抗疟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喜树碱、秋水仙碱、长春新碱、三尖杉碱、紫杉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等。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简介 在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般认为一次代谢产物氨基酸是其初始物。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邻氨基苯甲酸、组氨酸等。这些氨基酸的骨架大部分保留在所合成的生物碱中。另外,甲戊二羟酸和乙酸酯也是一些生物碱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生成的生物碱有时被称为真生物碱(trile alkaloids ),后者生成的生物碱有时又被称为伪生物碱(pseudoalkaloids )。 (一)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主要化学反应 1.环合反应 (1)希夫碱(Schiff )形成反应 氨基和羰基加成-脱水形成希夫碱: 许多生物碱如吡咯、莨菪烷、蒎啶、喹诺里西啶类生物合成中都涉及希夫碱的形成反应。 (2)曼尼希(Mannich )氨甲基化反应 醛、胺和负碳离子(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R C H O R'R N C H R'2

病理学考题 第五章生物氧化

第五章.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氧化 2. 呼吸链 3. 氧化磷酸化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二、填空题 1.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3.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4.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 5.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1.生物氧化CO2的产生是: A.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中产生 B. 有机酸脱羧 C. 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D. 糖原的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2.生物氧化的特点不包括: A.遂步放能 B.有酶催化 C.常温常压下进行 D.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释放 E.可产生ATP 4.体内参与各种供能反应最普遍最主要的是: A.磷酸肌酸B.ATP C.UTP D.CTP E.GTP 5.胞液中的NADH: A.可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B.以α-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 C. 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 D. 在微粒体内氧化 E. 以上都不是 8.糖原合成过程中能量的利用形式是: A. 丙酮酸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磷酸肌酸 D. UTP E. ATP 9.不含高~P的物质是: A. 丙酮酸 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磷酸肌酸 D. UTP E. ATP 10. 三羧酸循环的能量产生方式 A. 氧化磷酸化 B. 底物水平磷酸化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11.甲亢患者不会出现: A.耗氧增加生成增多分解减少分解增加E.基础代谢率升高 A.磷酸肌酸 B. CTP C. UTP D. TTP E. GTP 12.用于蛋白质合成的直接能源是:13.用于卵磷脂合成的直接能源是: 14.用于糖原合成的直接能源是:15.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形式是: 四、问答题 1.试述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并写出体内两条主要呼吸链的传递链 2. 试述体内的能量生成、贮存和利用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复合体Ⅱ泛醌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 2.α-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琥珀酸NADH 2 3 3.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4.b c c1 aa3 5. 泛醌细胞色素c 三、选择题 13. B 14. C 四、问答题

第八章 生物氧化

第八章生物氧化 一、内容提要 生物氧化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供能物质在生物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CO2的生成方式为有机酸脱羧。脱羧反应根据其发生在α碳原子及β碳原子,分为α脱羧和β脱羧。有的脱羧反应涉及氧化,因此脱羧反应又可分为不伴氧化的单纯脱羧和伴氧化的氧化脱羧。 线粒体内膜存在多种具有氧化还原功能的酶和辅酶,排列组成呼吸链。细胞的线粒体中,代谢物脱下的2H以质子和电子形式通过呼吸链逐步传递给O2生成H2O。从细胞内膜分离得到四种功能的呼吸链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Ⅰ)、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Ⅱ)、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Ⅲ)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Ⅳ)。CoQ、Cytc不包含在这些复合体中。体内存在两条呼吸链,即NADH氧化呼吸链及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ATP的生成方式有两种: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以氧化磷酸化为主。氧化磷酸化是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产ATP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每2H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约2.5个ATP,经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可产生约1.5个ATP。氧化磷酸化受到甲状腺素和ADP/ATP比值的调节,同时易受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和ATP合酶抑制剂等抑制。底物水平磷酸化是代谢物分子中能量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除ATP外还存在其它高能化合物,但生物体内能量的生成、转化、储存和利用都是以ATP为中心。在肌肉和脑组织中,磷酸肌酸可作为ATP的能量储存形式。 胞质中物质代谢生成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必须通过α-磷酸甘油和苹果酸-天冬氨酸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 生物氧化过程中有时会生成反应活性氧类,他们具有强氧化性,对细胞有损伤作用。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可以将某些底物分子羟基化,增强其极性,便于从体内排出;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反应活性氧类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二、学习要求 (一)概述 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方式及特点;熟悉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方式,脱羧反

生物化学第10章 脂类代谢

课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脂肪动员; 2、酮体; 3、脂肪酸的β-氧化; 4、血脂; 5、高脂血症; 二、符号辨识 1、ACP; 2、BCCP; 三、填空 1、甘油三酯的合成包括()途径和()途径共两条途径。 2、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3、脂肪酸的活化在()中进行,由()酶催化。 4、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和()四步连续反应。 5、酮体在()中生成,在()组织中利用。 6、酮体包括()、()和()三种物质。 7、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需通过()循环由线粒体转运至细胞质。 8、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是()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合成的终产物主要是()。 9、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可在()和()中进行。 10、人体内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和()。 11、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有二,即()和()。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原料是()。 1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生成()、()激素和维生素()。 13、参与胆固醇合成的NADPH主要来自()途径;乙酰CoA来自()代谢。 14、3-磷酸甘油的来源有两种方式,即()的消化产物和葡萄糖经过()途径产生。 15、每一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个高能磷酸键。 16、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7、一分子14碳长链脂酰CoA可经()次β-氧化生成()个乙酰CoA。 18、若底物脱下的[H]全部转变成A TP,则1mol软脂酸(含16C)经β-氧化途径可共生成()个ATP,或净生成()个A TP。 19、脂肪酸的合成原料包括()、()、()和()。 20、脂肪酸的β-氧化在()中进行,需经过()、()和()反应三个过程。 21、脂酰CoA需要借助一种特殊的载体即()才能从细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 2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除了β-氧化的酶外,还需要()酶和()酶的参与。 23、脂肪酸合成时,乙酰CoA的转移是通过()转运体系进行的,()是乙酰基的载体。 四、判别正误 1、缺乏肉碱会导致脂肪酸的合成减少。() 2、奇数碳脂肪酸可以生糖。() 3、脂肪合成的限速步骤是丙酮酸羧化酶。() 4、脂肪合成主要发生在肝中。() 5、β-氧化途径是脂肪酸合成的逆反应。() 6、脂肪酸经活化后进入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需经脱氢、脱水、加氢和硫解四个过程。() 7、β-氧化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NAD+和FAD作辅酶。() 8、马拉松运动员腿肌只利用葡萄糖或糖原进行能量代谢。() 9、脂肪合成的限速酶是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化学习题-生物氧化

第四章生物氧化 [教材精要及重点提示] 一、生物氧化概述 1.概念: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反应称生物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脱电子 2.生物氧化的作用及意义 生物氧化分为线粒体内生物氧化和线粒体外生物氧化。线粒体内生物氧化伴有ATP 的生成,在能量代谢中有重要意义。线粒体外生物氧化主要在过氧化物酶体、微粒体及 胞液中进行,参与体内代谢物、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 3.生物氧化特点’ (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pH近中性)进行。(2)酶促反应。(3)能量逐步释放。 (4)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由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碳由有机酸脱羧 二、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1.呼吸链概念 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多种酶与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 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故称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2.呼吸链组成及排列顺序 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种复合体(复合体I一Ⅳ)和两种游离成分组成(辅酶Q、细胞色素c)。其排列顺序如下: 2 3.氧化磷酸化概念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咸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称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根据P/O比值和自由能变化确定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分别是NADH+H+一CoQ,CoQ—Cylc,Cytaaa—02。NADH氧化呼吸链偶联部位为3个,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偶联部位为2个。 5.氧化磷酸偶联机制 目前普遍公认的学说是Peter 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hypothcsis),该学说要点是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基质侧泵到膜外侧,产生膜内外跨膜电位差,以次储存能量,当内膜外侧的质子顺浓度梯度经ATP合酶F。质子通道回流时,F1催化ADP和Pi生成ATP。 ATP合酶(ATP synthase)又称复合体V,由F0和F1两部分组成,F0是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的质子通道,Fl由α3β3γδε亚基组成,可催化ADP磷酸化为ATP,催化部位在β亚基上。在Fo和F1结合部有寡霉素敏感蛋白,当寡霉素与此蛋白结合时可阻止质子从Fo通道回流。· 6.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与复合体I中的铁硫蛋白鲒 合,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抑制复合体Ⅲ;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抑 制复合体Ⅳ (2)解偶联剂:二硝基苯酚(dinitrophenol,DNP)和存在于棕色脂肪组织、骨骼肌 等组织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protein) (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寡霉素(。1igomycin) (4)ADP的调节作用:ADP农度升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度减慢。 (5)甲状腺素:诱导细胞膜Na+一K+一ATP酶生成,加速ATP分解为ADP,促进氧化磷酸化;增加解偶联蛋白的基因表达,导致耗氧、产能均增加。

第八章生物氧化

问题1 10 分保存 体内CO2来自: A. 有机酸的脱羧 B. 真脂分解 C. 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D. 糖原的分解 E. 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问题2 10 分保存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是意味着: A. 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停止 B. 线粒体氧化作用停止 C. 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D. 线粒体膜的钝化变性 E. 线粒体膜ATP酶被抑制 问题3 10 分保存 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 A. 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 TP/ADP不变 B. 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 C. 以上都不对 D. ADP相应增加,A 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 E. 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 问题4 10 分保存 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ATP B. 脂肪酸 C. GTP D. 磷酸肌酸 E. 葡萄糖 问题5 10 分保存 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是: A. Cyt b B. Cyt C C. Cyt a D. Cyt aa3 E. Cyt C1 问题6 10 分保存 肝细胞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机制是: A.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B. 肉碱穿梭

C.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D. α-磷酸甘油穿梭 E.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问题7 10 分保存 在胞质中进行的与生成能量有关的代谢途径是 A. 糖酵解 B. 氧化磷酸化 C. 三羧酸循环 D. 脂肪酸氧化 E. 电子传递 问题8 10 分保存 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 肌酸磷酸化 B. 底物水平磷酸化 C. 糖原磷酸化 D. 有机磷酸化 E. 氧化磷酸化 问题9 10 分保存 下列哪个物质不是琥珀酸呼吸链的组分 A. Cytaa3 B. CoQ C. NAD+ D. Cyt b E. FAD 问题10 10 分保存 脂溶性的递氢体是 A. NAD+ B. Fe-S C. FAD D. CoQ E. FMN 问题11 10 分保存 下列能显著促进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是 A. ATP B. ADP C. 维生素C D. CoASH E. 琥珀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