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若干探讨

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若干探讨
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若干探讨

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若干探讨

发表时间:2008-12-17T13:42:00.9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刘艳华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关键词:环境成本确认核算会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成本确认核算会计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1、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2、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

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估计。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

环境成本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企业产生环境负荷的影响因子——物质流转和能源消耗的角度出发,采用环境资源输入企业和企业活动对环境输出的资源流转平衡理论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以谋求环境成本降低与环境负荷减少的协调。另一类则是从环境成本效果现出发,在环境会计报告中按费用产生效果的作用大小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并且区别不同阶段、直接与间接列示不同项目的环境成本费用。

环境负荷是指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而给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之和。企业通过环境成本核算所反映出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业绩,将极大地影响环境负荷的大小。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可划分四种类型的环境成本,它们分别是:

1、事后的环境保全成本:即企业生产完工后对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挑选装置、排水过滤处理设施等的建造、营运、管理的成本和产品使用后废品。包装物回收的成本。

2、事前的环境保全预防成本:指在生产活动中的回避。减少、管理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诸如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影响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和为提高产品耐用性及再生处理程度的成本。

3、残余物发生成本:指被投人的物质、能源未构成产品实体或是为了生产产品创造条件而未完全消耗掉的物质,通常以废品、废渣、废水、废气等形式出现。

4、不含环境成本费用的产品成本:指从构成产品的物质能源消耗成本费用中扣除环境费用后的有关成本。这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零件和直接与生产有关的直接人工费、管理费用等。

对于第二种环境成本类型,则是以降低环境负荷的影响因子为基础进行分类的。以降低环境负荷提高环保效果为目标,需要采用一些环境改善措施,进而发生了环境成本。依据环境成本各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对环境负荷降低的功能作用,可分成以下项目:

1、生产过程直接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它包括产品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有环境污染影响的材料替代,节能设施的运行等方面的成本。

2、生产过程间接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即生产过程环境管理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间接成本。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方面的成本。

3、销售及回收过程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指企业对销售的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回收顾客使用后的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包装物等所发生的成本。它主要包括环保包装物的采购、产品及包装物使用后的回收利用或处理等方面的营运成本。

4、企业环保系统的研究开发成本:指在对环保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的调整、材料采购路线的变更和对工厂废弃物回收及再生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

5、企业配合社会地域的环保支援成本:指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全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的成本。它主要包括企业周边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域环保活动的赞助,与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广告有关的成本支出,以及在开征环境税的国家里,支付的环境税成本。

三、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环境成本只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加以控制。会计核算体系则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设“环境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2.账务处理。本期发生的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本期发生的不仅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1)预付待摊。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的,发生时借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摊销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当摊销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时,“待摊费用”改为“递延资产”;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环境成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外文翻译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外文翻译 ACCOUNTING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1.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IN SMES Since its inception some 30 years ago,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ECA) has reached a stage of development where individual ECA system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core accounting system based an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costs with (see Fichter et al., 1997, Letmathe and Wagner , 2002). As environmental costs are commonly assessed as overhead costs, neither the older concepts of full costs accounting nor the relatively recent one of direct costing appear to represent an appropriat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A. Similar to developments in conventional accoun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sphere of ECA has focused on process-based accounting since the 1990s (see Hallay and Pfriem, 1992, Fischer and Blasius, 1995, BMU/UBA, 1996, Heller et al., 1995, Letmathe, 1998, Spengler and H.hre, 1998). Taking available concepts of ECA into consideration, process-based concepts seem the best option regar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ECA (see Heupel and Wendisch , 2002). These concepts, however, have to be continuously revised to ensure that they work well when applie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sented in Burritt et al. (2002), our concept of ECA focuses on two main groups of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impacts. These are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financial effects and company-related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systems (see Burritt and Schaltegger, 2000, p.58). Each of these impacts relate to specific categories of finan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financial effects are represented by monetary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the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systems are represented by physic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onventional accounting deals with both – monetary as well as physical units – but does not focu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 such. To arrive at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A in a company’s existing accounting system, and to comply with the problem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monetary and physical aspects, an integrated concept is required. As physical information is often the basis for the monetary information (e.g. kilograms of a raw material are the basis for the monetary valuation of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the integration

案例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案例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楼市奇才”与玫瑰园 位于北京以北昌平境内的玫瑰园别墅区始建于1992年,是北京市第一个赴港招商的房地产项目。在它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国早期房地产业成长的历史,也承载着曾经是香港第一楼市奇才的邓智仁兵败京城的辛酸血泪。 玫瑰园项目是由北京市政府批准兴建,由内地商人刘常明的香港飞达公司跟昌平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合资开发,两家分别占股45%和55%。该项目规划建设别墅800余套,每套售价300万元以上,总投资3.5亿元. 刘常明靠权力背景赢得了这一项目, 然而由于缺乏楼盘开发经验及后续资金, 他一直在寻找后续接盘的人. 邓智仁在香港靠经营房地产代理业务起家, 1990年, 他所经营的利达行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 他本人也成为香港一时无人能及的金牌代理人. 92年小平南巡后, 在香港弹丸之地已感发展受限的邓智仁在第一时间嗅到了商机.在考察了内地的上海和北京后, 他认为:”上海很开放, 房地产太热了, 不适合全面进入. 而北京很保守, 保守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就大.”在香港屡战屡胜的他已经不满足于赚取百分之几的佣金了, 他要谋求更大的发展. 他俯瞰北京城, 以他那独特而高远的目光一眼就瞄上了玫瑰园. 他认为: 第一, 这是当时北京城最好的房地产项目, 第二, 它是全中国最大的别墅项目,第三,它经过了5位香港著名地产行业律师的一致论证和看好。就这样,他以香港利达行40%的股权做抵押,通过4家公司集资1亿港币,首期动用6000万,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了北京玫瑰园2万多平方米的别墅,并借此成为该项目的销售总代理。 邓智仁接手后,挟资1000万先后组团赴香港、美国、韩国推介,吸引华商的注意,凭借其出色的营销能力和人缘,项目一开盘就卖出了80套,相当于不久前他以投资形式购入的2万平方米。这时候发生了刘常明挪用首批购房款的丑闻,邓智仁处心积虑,通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最终以8000万港币冲抵债务整体收购了玫瑰园的开发权。 从房地产代理业进入房地产开发业后不久,邓智仁就突然发现,刘常明提供给他的许多批文竟多处违规,玫瑰园的销售许可证是刘打通高官关节由北京市特批的,可是审批文件则是昌平县的地方文本而并未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复核。在北京没根没底、原本指望靠刘常明的钻营借梯上楼的邓智仁很快掉进了跑批文、走关系的旋涡中。此外,刘常明留下的一堆烂账也超出了他的想象,别墅还没卖出几套,经济纠纷就冒出了10多起。 就在此时,由于各地脱离实际大上工程,以至于通货膨胀提前到来,宏观景气突然逆转,中央提出了“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并严令停建“楼堂馆所”,像玫瑰园这样的外销别墅项目首当其冲地遇到冲击。银根紧缩导致业已开业的项目停停建建,陷入进退无度的窘境。邓智仁只得一次次地拿利达行的钱给玫瑰园输血。 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的邓智仁渐渐明白了“官效应”的重要性,为了取得土地出让证,他四处寻找有较深政府背景的公司做靠山,可在与这些公司的合作中又屡屡受骗吃亏,打起官司来更是回回落败。他颇为感慨地对朋友说:“在大陆做房地产,不仅要应付市场,还要应付政府、应付银行、应付形形色色的人。我已经厌倦与人打交道……香港人喜欢用法律解决问题,但我们告到法院就从来没有成功过,还要赔进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1994年,在邓智仁的上百次奔波下,北京市土地管理局终于与利达行达成了土地出让协议。根据规定,土地出让年限为70年,利达公司向土地管理局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共计1.5亿元,到1995年底分3笔付清。一面要支付源源不断的工程建设款,一面要缴清巨额的土地出让金,邓智仁欲哭无泪,只好走上负债经营的道路。然而,在银根日益紧缩的大环境中,邓智仁的借款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拆借的短期高息资金,他不熟悉大陆在资金运作

论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论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及会计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如果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恐怕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标签:环境成本确认核算会计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1、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2、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 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估计。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 环境成本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企业产生环境负荷的影响因子——物质流转和能源消耗的角度出发,采用环境资源输入企业和企业活动对环境输出的资源流转平衡理论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以谋求环境成本降低与环境负荷减少的协调。另一类则是从环境成本效果现出发,在环境会计报告中按费用产生效果的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成本核算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成本核算 一、电子商务经济环境特点 1、知识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传统企业中的产品成本的构成中一般都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知识资源的竞争。电子商务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竞争压力不仅来自客户,还来自竞争对手。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时时刻刻利用电子商务资源加强竞争实力来争取客户。知识资源的消耗将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适时生产系统的出现使企业实现零库存 传统企业中,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是因为无法根据变幻莫测的外界市场需求适时适量安排生产。存货的存在不仅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而且也增加了成本计算工作量,例如期末必须计算和结转各种材料成本差异等。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对传统企业来讲是个重要分类概念。零库存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整个市场进入一个需求多样化时代。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规模个性化的生产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必须灵活地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适时生产系统正是适应这种适时适量、需求多变的世界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适时生产系统实质上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生产系统,

根据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质量和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的思路,由后向前安排生产,它改变了传统的由前向后的前推式生产方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愿望及时得到反馈。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四大基本假设的挑战 1、会计主体界限模糊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虚拟企业的出现对会计主体基本前提提出了挑战。虚拟企业是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可以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即其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这些临时结盟组织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况,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 2、持续经营不可靠 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的出现为传统意义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带来了挑战。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目标后可能立即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的本意是使企业可以定期(通常一年一次)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报告。在传统会计理论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谋求经济效益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其中成本核算与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与管理是财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对企业、投资者、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成本是企业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制定产品销售价格时,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目标利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价格等因素。产品成本核算不准确,向企业决策层提供了错误的成本信息,会导致产品定价不合理,从而影响企业的总体利益。 2.成本核算与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分配。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由财务收入扣除成本费用所得,财务收入容易核算,一般来说不易出错,而成本核算因为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要准确核算不容易,如加上某些人为的调节的因素,成本核算更是不实。成本数据对利润数据的影响存在一种杠杆效益,单位成本数据的微小变动足以引起利润数据的巨大变化,从而影响着国家税收、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 3.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准确、及时,成本分析便有了坚实基础,得当的成本分析可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宜挖掘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利润。

二、目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范围、目的与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传统成本核算与管理主要通过一是规模效益;二是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这些落后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2、成本核算与管理基础薄弱。一是各项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还不健全;二是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水、电、汽等跑、漏现象还很严重;三是生产用料大手大脚;四是在原材料、物资采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质量及浪费问题;五是只重视生产过程成本核算与管理,忽视供应、销售过程成本核算与管理。如物资采购中“暗箱”操作现象严重,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3、分工过细,人浮于事,员工成本意识淡薄,感受不到市场压力,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 4、在现有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5、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入不敷出,资金缺口严重,资金被挪用、被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 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制效果。大量公司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治理和控制的目标,或者目标未结合实际情况,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方式使环境成本控制存在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对于环境成本的重视并未从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环境成本控制并未立足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更多的将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定于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控制范围与方法不完善 从时间维度来看,目前,受传统成本观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影响,大部分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阶段,即集中于产生环境问题的阶段。通过采取措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弥补性的事后控制,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并未重视环境成本的预防和控制。从空间维度来看,受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点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内部真正发生的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而产生于企业外部的环境成本其控制和预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综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控制范围的界定普遍存在问题。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从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以及当前的环境法律法规来看,在对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与披露的要求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企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毕业范文毕业专题.doc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毕 业,毕业专题,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刘颖内容摘要:本文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阐述了企业环境成本确认、计量、披露的相关理论,着重研究分析了与低碳经济关系密切的碳成本及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核算与披露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碳排放成本 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概述 环境成本会计是指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承担社会责任,预防、控制、治理环境污染及承担污染带来的损害而发生的一切支出或代价。环境成本按空间可以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影响:第一,低碳经济推动环境成本会计新发展。环境成本会计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务层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出现,将推动环境成本会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体现在:环境成本会计的受重视程度得以提升;环境成本会计成为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影响的落脚点;低碳经济是环境成本会计走向实践的助力。第二,低碳经济下环境成本会计的新变化。低碳经济下的环境成本会计是对现有环境成本会计研究的一种继承、补充、发展和创新,是对现有环境成本会计研究理论的

丰富和完善。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成本将成为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中的又一新亮点;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需要变革;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的确认,是指企业结合自身的环境目标,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由于自身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支出进行确认。企业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支出,根据支出是否实际发生,可分为实际支出和或有支出两大类。实际支出又根据支出受益期的长短分为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两类。如果考虑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则可以将企业的环境支出分为以下三类: 1.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其受益期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应由各收益期间的营业收入分期负担。如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购买的环保设施和污染控制设备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各项支出。如果企业的环境支出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应该将其资本化,这部分支出因而就转化成为企业的环境资产,并且在其受益期内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摊销。 2.收益性支出。收益性支出,也称为营业支出,是指其受益期仅涉及一个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应与当期收入相配比,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中,例如企业的绿化费、环保人员的工资费用支出等。 3.或有性支出。在企业,或有性环境支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企业为防止更严格的污染治理规定而增加的支出、企业预计未来可能会因环境疏忽而造成的意外赔偿或罚金、企业预防因未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造成歇业或停工的损失等等。按照权责发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经济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且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支持生产发展,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了分析,认为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球自企业, 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有限,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是有限的;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如果人类的生产发展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大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随着环境保

护政策、法规、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企业要达到盈利目标必须要承担环境责任。目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部分国家已禁止无环境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贷款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 二、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1998年2月,ISAR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

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方法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3084 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方法标准范本 In the collective, in order to make all behaviors ha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ll people abide by the unified norms, so that each group can play the highest role and create the maximum value. (管理规范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成本核算基本方法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管理规范文件适合在集体中为使所有行为都有章可偱,所有人都共同遵守统一的规范,最终创造高效公平公开的的环境,使每个小组发挥的作用最高值与创造的价值最大化。文件可用word 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1)品种法 1)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成本对象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 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 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 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 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2)分批法 1)定义 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研究

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研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加之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污染,如2013年以来愈加凸显的霾污染。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政府采取了如限号出行、压减燃煤等减排措施,而企业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体,必然要顺势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中,以激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环境问题、努力降低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包括内部资源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其中,内部资源环境成本是企业在提供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为防止和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实际支付的环保费用以及所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成本,这部分成本是企业已经支付或将要支付的可见成本,企业内部对此有较完善的监督和控制流程,比较易于核算,而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物质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的影响予以量化和货币化,因此,识别并量化我国化工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确定某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并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是研究我国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目前,国外企业有一些用来评价环境影响的先进做法,比如日本法评价体系、美国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和德国生态会计模式等,而我国企业目前对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学习借鉴的是日本的值法评价体系,其与我国目前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态势、人口基数大、资源耗费巨大、环境保护意识和

力度均有待提高等情况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学术界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和等。 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对于我国企业在依靠理论指导下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以设计一种环境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即生命周期评价-,确切地说,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用来评价一种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开采一直到产品寿命终结处理完毕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环境评价过程,分别是目标和范围的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分析,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跟踪控制某种物质或能量自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后在各生产环节的流转和消耗,物质或能量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因此,从某个具体行业的角度来说,要做到清楚识别整个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制造环节的物料需求,分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至此,企业就做到了对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识别工作。 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完成对这些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量化,即把环境指标转化为经济指标,把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损害用直观的数据来表示,进而实现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为了达到量化目的,企业可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识别每种污染物的排放会对环境中的哪种要素产生影响,大体来说,主要有资源耗竭、危及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破坏三个方面,

会计专业外文文献翻译--中小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实施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1.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IN SMES Since its inception some 30 years ago,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ECA) has reached a stage of development where individual ECA system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core accounting system based an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costs with (see Fichter et al., 1997, Letmathe and Wagner , 2002). As environmental costs are commonly assessed as overhead costs, neither the older concepts of full costs accounting nor the relatively recent one of direct costing appear to represent an appropriat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A. Similar to developments in conventional accoun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sphere of ECA has focused on process-based accounting since the 1990s (see Hallay and Pfriem, 1992, Fischer and Blasius, 1995, BMU/UBA, 1996, Heller et al., 1995, Letmathe, 1998, Spengler and H.hre, 1998). Taking available concepts of ECA into consideration, process-based concepts seem the best option regar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ECA (see Heupel and Wendisch , 2002). These concepts, however, have to be continuously revised to ensure that they work well when applie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sented in Burritt et al. (2002), our concept of ECA focuses on two main groups of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impacts. These are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financial effects and company-related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systems (see Burritt and Schaltegger, 2000, p.58). Each of these impacts relate to specific categories of finan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financial effects are represented by monetary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the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systems are represented by physic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onventional accounting deals with both – monetary as well as physical units – but does not focu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 such. To arrive at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A in a company’s existing accounting system, and to comply with the problem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monetary and physical aspects, an integrated concept is required. As physical information is often the basis for the monetary information (e.g. kilograms of a raw material are the basis for the monetary valuation of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the integration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Constructionofenterpriseenvironmental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model)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model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model 2009-02-03 21:56:17 First, the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costs For a long tim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s a special factor of production,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the field of economics, not to mention the cost of investiga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ir and water pollutant carrying capacity (Assimilative Capacity), landscape func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because it has the function of intangibility, possession and use of non exclusive and indirect consumption, are excluded from the range of assets, the cost is not estim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But at present the theory about environmental cost connotation, unable to agree on which is right view. From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the discuss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 often has its specific foothol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a consistent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 The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Office (UNSD) environment cost concept 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published in 1993 includes two parts: (1)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atural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the quality loss caused by the value of natural resources; (2) the actual expenditur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e. all expenses incurred to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to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expenses.

[机制,成本,环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探讨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探讨 【摘要】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稀缺,客观上需要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整体的成本核算机制内。本文通过对企业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出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环境资源;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传统企业成本核算机制需要相应变革,增加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性增长,需要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项经济行为会引发出与环境等自然资源相关的经济费用及支出。成本,是衡量生产经营耗费及代价的一种价值尺度。环境成本就是企业在经营中为环境保护而支付的可用货币加以计量的成本耗费,以达到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践行环保政策,完成环保及经济效益的双向增长的目的。 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体系随着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本核算涵盖了基本生产经营环节,但因为环境成本存在不可预知的潜在变化性,成本核算体系中缺乏环境会计等专业核算人员。具体的说,现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呈现被动性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较少的考虑到环境成本因素,将核算精力集中于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核算被动化。随着现代化建设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问题被重点提及,当企业受到相关单位的处罚时,企业才能意识到环境成本的存在,核算被动化严重。 (二)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量不合理 现阶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量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环保设备的费用支出,企业排污费及绿化费,申请ISO技术指标的支出及因违反环保法规而交出的罚款支出等,缺乏对未来可能 产生的与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环境成本的计量。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环境成本,也就必然造成了生产总成本的浪费化,经济效益也受到掣肘。 (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算不准确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一般与其他费用合计核算,程序过于简化,无法对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支出费用明晰化,确定化,这种将环境成本中原属资本范畴的费用当做基础费用来处理,最终会导致企业在进行利润及资产核算中出现数据不符现象。此外,忽略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分配,不利于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价,扭曲了产品的成本。

公司成本核算管理规定

公司成本核算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五条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