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为筛查可能的SARS病例和人禽流感病例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防范SARS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可能出现的人禽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

2.了解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病例数的动态变化。

二、监测内容

(一)监测医院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报告。

(二)监测对象及病例定义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2.SARS预警指标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SARS预警病例:

(1)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两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②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如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

③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3.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

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诊治),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组织本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空

案》进行SARS或人禽流感鉴别诊断。

五、预警病例的隔离与处理

(一)预警病例的隔离治疗

对SARS和人禽流感的预警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直至明确排除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需要隔离的传染病。

(二)预警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报告后,应立即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登记,告知其自我隔离并每天自行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时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预警病例的标本采集、检测

医疗或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负责标本采集并填写标本登记表,采集标本时应按照有关规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1、SARS预警病例的采样:采集标本的种类应尽可能包括病例的血清、血凝块、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尿液和尸体解剖等多种标本,如条件有限,则至少应采集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和血清三种标本。必要时对死亡的SARS预警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并送检尸检标本。

对SARS预警病例应每隔3天采集一次标本,进行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立即按卫生部有关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

如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临床上仍无法排除SARS和禽流感的,应持续采样至病例发病后27天( 病程两周后,可每隔5天采样一次),检测结果如仍为阴性,则予以排除,并解除隔离。

2、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采样:应采集患者发病后1~3天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立即按卫生部的有关要求报告和处理,如果检测结果阴性,临床上仍无法排除人禽流感的,应采集患者发病后2~4周的血清标本,抗体仍为阴性的,则予以排除。

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参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暂行)和《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

(四)病例的最后诊断与排除

预警病例一旦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按照《2003-2004年度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防治工作。

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由原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如病例显示有传染性,则继续隔离诊治。

六、职责分工与报告流程

(一)组织结构与职责

1.监测医院

由医院预防保健科(院内感染控制科)组织内科(呼吸)、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相关科室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

不明原因肺炎方案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 排查和管理方案》的通知 卫应急发〔2007〕1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早期发现、预警和有效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其他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我部组织专家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基础上,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制定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日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均是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轻型病例和隐性感染者除外)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为筛查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以及其它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1.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置的规范管理; 2.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 3.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病例定义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2.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工作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责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 (一)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疾控机构要将发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doc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 疾控中心临床实习时间安排、利弊认识以及学习方式、胜任力的自我评估,探讨全科医学生在医联体内临床实习的认同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1 20XX年7月4日——8月26日,我们XX大学XX级预防医学专业6名同学前往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了为期8周的生产实习。很荣幸学校和单位能够提供这样宝贵的生产实习机会给我们,在这短短8周时间内,我们也抓紧每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认真踏实地进行实习工作,收获了很多知识经验,并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 20XX年7月4日——7月13日,我们组在急性的传染病控制所实习。 实习内容有:疫情报告程序、某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年度防疫计划的制定、外来人口的卫生管理。我在XX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一周半的工作。初来乍到,XX老师先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系统的使用方法,并示范了基本操作,让我们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她又详细地告诉我们XX市各区县的急性的传染病现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解决措施、应对方法。XX老师还将各种工作简报、工作文件等资料给我们阅读,让我们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系统,协助她进行疾病的记录、审核和查重。 在工作过程中,XX老师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教授我们,

让我们在很快的时间内学会了熟练操作网络系统和各种报表,并对科室工作很快适应,初步树立起了工作态度。7月11日,由于XX老师出差,我接替了她的科室工作,即接收从XX医院以及各县级疾控送来的手足口病、流感等流行传染病的咽拭子样本,并填写相应表单,交往检验科送检。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一个人全权负责工作的感受,由于正值暑假, 天气炎热,各地的传染病层出不穷,不时有各地样本前来送检。XX老师临走前耐心地向我阐述了接收样品的步骤与程序,使我能够在一个人的工作中也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将一个个样品交接工作圆满完成。我非常感谢这两位热情耐心的好老师。 20XX年7月14日——7月22日,我们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实习。 实习内容有:艾滋病疫情管理与干预工作。我们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他是一位认真踏实、勤奋负责的好老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和许多同志群体、性工作者及其他HIV高危人群打交道,面对这些感染者和他们的家庭所带来的痛苦,XX 老师深知只有感染者和家人、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共同携手起来,积极面对艾滋病防治,艾滋病的阴霾才会渐渐在感染者身上被驱散。 XX老师对于前来疾控中心的咨询者、检测者从来没有一丝歧视和厌烦,他不仅热情而耐心地解决咨询者的每一个疑问,普及防艾知识,还带着检测者做血清检查,并对检测结果严格保密。在性艾科实习的一个半周,我对同志群体、HIV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防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恐惧和担忧。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消除艾滋病歧视并不需要等待,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能够完全接受艾滋病,但只要全社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

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规范

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规范 一.不明原因肺炎的概念不明原因肺炎的定义 ①发热(腋下体温≥38℃); 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目的: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理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SARS;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 Unexplained Pneumonia UP 、 不明原因肺炎不等于传染病、

认识“UP”必须先认识普通肺炎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广义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有胸痛; 2. 发热或者体温不升; 3.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4.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 胸部X线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外等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包括UP在内的社区感染特点: (1).半数以上的临床肺炎病原体不能明确。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出率48.5%。因此仍有部分病例靠临床诊断性治疗推断病原体可能; (2).抗生素耐药率上升; (3).非典型肺炎及阴性杆菌肺炎发病日益增加,传染性强;(4).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毒、真菌、结核及混合感染发病增加;

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演练脚本

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 处置演练脚本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脚本 (现场版) 总指挥演讲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锻造一支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科学规范的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我局在这里举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模拟演练,参加这次调演的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区疾控中心、市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共十一家医疗卫生机构。 这次演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得到了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前来参加观摩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我宣布泰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模拟演练正式开始! 【解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本次演练模拟科目是: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疫情报告网络的灵敏性以及应急队伍响应的及时性,提升全区重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参演单位为区疾控中心,市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演人员共….。 下面进行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疫情接收和报告 【解说】(,,,,)下面转入第一环节,疫情接报。 2012年7月15日下午3时,区疾控中心疫情值班电话突然铃响,(音响模拟电话铃声)疫情值班人员(….)马上拿起电话:【;;;;】:你好!我是.区疾控中心疫情值班室,有什么需要报告的吗?

(;;;;;):你好!我是.区人民医院医务科,我院16日、17日,先后收治两例分别为“重症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贺家姐弟患者(贺某、贺某某),姐弟俩为泰山区省庄镇某村人,贺某(姐姐)已转入省胸科医院,患者家中所养的鸡、鸭在两患者发病前出现死亡,无法排除不明原因肺炎,刚才已经进行疫情网络报告,目前病人在我院隔离病房治疗,特向疾控中心电话报告。 【…..】:请留下你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我叫…,是.区人民医院医务科人员,电话:8212620. 【解说】(…..)在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控中心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发现了….人民医院报告的2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将疫情报告内容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拨号动作后模拟电话铃声) 【….】拨号动作:“报告刘主任,….人民医院报告一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疫情,请指示!” 【…..】“立即向区卫生局应急办报告,通知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成员到应急办公室会商疫情,同时通知应急队员做好准备工作! 【…..】好的 【…..】再见 【解说】(…..) 区疾控中心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对疫情商议后,中心领导下达处置意见:(模拟电话铃声) 【…】(铃声后拿起电话)疫情值班员,现下达如下处置意见: 1、向市疾控中心进行回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doc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协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公众不良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公众掌握自我保健与防护技能。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制度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制度 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将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告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报告制度 我院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院医生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三、不明原因肺炎管理制度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 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转入南岳区卫生局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第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重症肺炎)

2016第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 日期:2016-6- 主办部门:抢救室主持人:谢海香主讲人:张洁参加者: 传阅者: 题目:重症肺炎 内容: 一、病史汇报 1.基本信息:床号:抢1床姓名:陈福川性别:男年龄:56岁 2.入院诊断:重症肺炎 补充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 3.简要病史: 患者因“发热4天”于2016-3-29-22:50自行至发热门诊就诊, 查胸片提示:“两下肺炎症;两上肺陈旧性结核”于23:50送入抢救室。患者入室时有呼吸急促,有心悸,有咳嗽咳痰。发病前两周有淋雨史。既往有高血压,无糖尿病,否认肝脏及胆囊疾病。有青霉素过敏史。入室时生命体征T:39℃、HR:139次/分、SPO :95%、BP:124/73mmHg、 R:22次/分、 2 快糖:5.6mmol/L 。 4.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体型肥胖,巩膜黄染;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干罗音,右肺明显;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 Murphys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存在。 5.辅助检查 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2)胸片:两下肺炎症;两上肺陈旧性结核。 3)胸部CT:两肺炎症伴部分实变,以两肺下叶为著;两肺上叶陈旧性结核; 右肺中叶条索影,两侧胸膜增厚。 4)上腹部CT:脂肪肝;左肾钙化点。 5)血液检查:WBC:6.87*109/L,中性粒细胞:86.0% ,淋巴细胞: 8.7% ,血红

蛋白:132g/L ,全血C反应蛋白:>210mg/L;血钾:4.3 mmol/L,血淀粉酶:32U/L ;肌酐:137umol/L:;总胆红素:121.2 umol/L,直接胆红素:94 umol/L; 血浆肌钙蛋白I测定:0.014ng/ml;B型脑肭肽:417pg/ml ;氧分压:87mmHg ,二氧化碳分压:26mmHg , PH值:7.47,组织间液剩余碱:-4.8 mmol/L;D-D 二聚体:0.87 ug/ml。 6)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 6.治疗常规 1)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2)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4)防治并发症。 5)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7.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 (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 (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 (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2)环境的调整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以18~28℃为宜,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注意患者保暖,以免着凉。尽量使患者安静,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 3)氧疗法 氧疗法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气促、发绀患者应给予供氧并评估治疗效果和记录。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明细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1986年12月(原林芝

地区卫生防疫站),正科级建制,是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下属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实行独立核算,非二级预算部门。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一)部门职责 1.拟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负责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和疫情报告及预测、预报;拟定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免疫预防接种。 2.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学生常见病等重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监测防控;负责开展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性危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疫情、事故的专业技术调查,并制定控制对策和措施。 3.负责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工作。 4.承担卫生预防监测检验和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卫生学评价,卫生防疫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承担相关单位的检验委托。 5.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基层预防保健工作,承担爱国卫生运动中与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技术指导工作。 6.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西安市结核病医院突 发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各科室: 为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早期发现疫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应急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李向前 副组长:胡晔党丽云 成员:任新苗张天钰许优李亚琴周敏张爱琴高振义隋小宁王秀芳石岗曹久民田芮华工作职责: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按上级部门的指示,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及诊疗工作,保障院内外通讯畅通。 领导小组下设会诊专家组及医疗救护队: 会诊专家组 组长:党丽云 成员:苟超伦窦权利唐安琪朱昌生 白锡山余德美蔡曙波 医疗救护队 队长:许优

副队长:雷仿玉李亚琴 成员:唐安琪苟超伦窦权利强晓岚白锡山 余德美迟旭朱昌生张毅董荣秀 蔡曙波孙惠平冀爱云韩仲生 工作职责: (1)承担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的医疗活动。 (2)负责临床药械、设备的调配,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3)负责收治病区人员调配及突发不明原因肺炎的知识培训。 (4)负责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及对暴露人群的隔离工作。 二、启动发热门急诊 (1)门急诊做好预检工作。要在门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每位就诊病人进行体温检测,引导发热病人到相对隔离的预检分诊点进行初诊。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发热的病人,要隔离治疗。医院预检分诊点要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经过不明原因肺炎和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高年资内科医师,对发热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所有接触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要穿戴隔离衣、手套和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医院要加强门急诊的通风在门急诊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管理。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并加大对门急诊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热门急诊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白城市医院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处置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确保疫情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 第二条组织机构 组建防控不明原因肺炎领导小组、疫情处置队和应急处置业务技术组。 (一)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宋险峰 副组长:王盾李连玉陈雪侠高长喜王恒娟 李长江崔志刚 成员:张春梅刘晓梅王建文陈雷刘育民 张雷庞五一王常军赵立冬卢占一(二)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队 由院长任队长,分管院长任副队长。分别由以下各工作组组成。 1、医疗救治组: 组长:张春梅 组员:关爱民张学红薛秋霞卢雅娟李春玲 王希珍张殿臣陈海山王永福陈忠诚 刘晓梅王亚军王立平任艳霞 2、流调检诊组: 组长:杨春华

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 3、现场消毒处理组: 组长:杨春华 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任艳霞 4、采样检验组: 组长:孟德宝 组员:孙娇杰王淼任艳霞 5、后勤保障组: 组长:庞五一王常军赵立冬 组员:王笑宇刘宇陈丽莉刘东辉刘钊 李洪文边田健 6、疫情报告、信息组: 组长:杨春华 组员:李朵于跃红包春瑜 第三条职责任务 (一)防控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领导小组:在洮北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各疫情工作组的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疫情处置队各工作组 1、医疗救治组:负责对来院就诊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与医疗救治,并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进行病情汇报。 2、流调检诊组:负责对报告的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线索追踪及后续调查工作;综合评估分析,初步判断、提出初步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意见和是否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经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洮北区卫生局、洮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现场消毒处理组:负责承担和指导相关科室和个人对一切相关人员、场所、物品、环境及传播媒介实施隔离、控制和消毒等预防控制措施。 3、采样检验组:根据流调检诊组对疫情性质、波及范围及相关因素的初步判断,负责采集标本。(门诊、住院不明原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和疑似病例)的标本由收治医院负责采集,须在入院后24~4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 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 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 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 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 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 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 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 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 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 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 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 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 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2016第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重症肺炎)

2016第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 日期:2016-6- 主办部门:抢救室 主持人:谢海香主讲人:张洁 参加者: 传阅者: 题目:重症肺炎 内容: 一、病史汇报 1.基本信息: 床号:抢1床姓名:陈福川性别:男年龄:56岁 2.入院诊断: 重症肺炎 补充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 3.简要病史: 患者因“发热4天”于2016-3-29-22:50自行至发热门诊就诊, 查胸片提示:“两下肺炎症;两上肺陈旧性结核”于23:50送入抢救室。患者入室时有呼吸急促,有心悸,有咳嗽咳痰。发病前两周有淋雨史。既往有高血压,无糖尿病,否认肝脏及胆囊疾病。有青霉素过敏史。入室时生命体征 :95%、BP:124/73mmHg、 R:22次/分、快糖:5、T:39℃、HR:139次/分、SPO 2 6mmol/L 。 4.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体型肥胖,巩膜黄染;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粗,可闻 及干罗音,右肺明显;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Murphys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存在。 5.辅助检查 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2)胸片:两下肺炎症;两上肺陈旧性结核。 3)胸部CT:两肺炎症伴部分实变,以两肺下叶为著;两肺上叶陈旧性结核;右肺 中叶条索影,两侧胸膜增厚。 4)上腹部CT:脂肪肝;左肾钙化点。 5)血液检查:WBC:6、87*109/L,中性粒细胞:86、0% ,淋巴细胞: 8、7% ,血红 蛋白:132g/L ,全血C反应蛋白:>210mg/L;血钾:4、3 mmol/L,血淀粉酶:32U/L ;肌酐:137umol/L:;总胆红素:121、2 umol/L,直接胆红素:94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 ①发热(腋下体温≥38℃); 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1. 收治(转院)、报告。 县级及以上医院门诊临床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将病人收治入院治疗。如病人不同意住院,医生要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并要求病人签字为证。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可疑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在24小时内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如在门诊发现重症病例,应建议患者立即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如怀疑为传染病,应报告市疾控中心。 县级及以上医院临床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半小时内填写《医院会诊申请单》,并上报医务科,同时采集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等样本送检验科4℃冰箱保存待查。 2. 院内专家会诊。 县级及以上医院在收到临床医生发出的会诊请求后,医务科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填写《医院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单》。参加会诊人员须包括医务科、呼吸科、感染科、影像科和检验科专业人员,参加会诊的专家要在会诊单上签名。 3. 会诊后处理程序和报告管理工作 经院内专家组会诊后,如仍不能明确诊断,必须开展以下工作: (1)及时登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明原因肺炎”; (2)立即电话报市卫生局,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将采集到的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和抽取物等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再由市疾控中心送往常德市或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 (4)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隔离救治病人,加强院内消毒、控制院感发生等措施; (5)配合疾控部门完成流调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落实院内相关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资料上报; (6)为各级专家组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7)根据要求上报病例病情变化及转归。如病人死亡,要及时报告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8)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经上级专家组会诊后能明确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病例诊断者,则由原报告单位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订正为“其它疾病”或已明确诊断的疾病,同时按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处理。如病人已转院至外地,则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订正。 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为筛查可能的SARS病例和人禽流感病例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防范SARS5情的扩散蔓延和可能出现的人禽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 2.了解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病例数的动态变化。 二、监测内容 (一)监测医院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报告。 (二)监测对象及病例定义 1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 4 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1)发热(》38C);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 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2.SARS预警指标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SARS预警病例: (1)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两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②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如从事SARS^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 ③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3.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 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 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诊治),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组织本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037272.html,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表 1.病例一般情况 1.1姓名:若为儿童,请填写家长姓名 1.2性别:□男 □女 1.3民族: 1.4出生日期:□□□□年□□月□□日(阳历)(如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 1.5职业:□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 □教师 □保育保姆 □餐饮业 □工人 □商业服务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 □民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 □待业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其他 1.6现住址:省市县(区) 乡(街道) 村(栋) 组(单元) 号 1.7学习或工作单位: 1.8联系电话:(1)手机 (2)家庭电话 (3)其它联系人电话 2.病例的发病、就诊与报告经过 2.1发病日期:□□□□年□□月□□日 2.2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前,是否自行服药:□是 □否 □不知道 2.3若自行服药,则服药种类: 2.4请填写以下就诊情况: 就诊次数就诊单位就诊日期治疗天数诊断结果入住院时 间门诊/住院病历 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2.5病例的报告单位(具体到科室): 2.5.1联系方式:(1)电话: (2)传真: (3)E-mail: 2.5.2网络直报时间: □□□□年□□月□□日□□时□□分

3.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1首发症状(描述): 3.2流感样表现: □发热:体温(范围) ℃持续时间: □寒战 □咳嗽 □咳痰 □咽痛 □头痛 □鼻塞 □流涕 □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 □乏力 □胸闷 □气促 □呼吸困难 □腹泻 □结膜炎 3.3其它临床表现(描述): 3.4血常规: 第1次:□月□日,WBC: ×109/L;N %;L %检测单位: 第2次:□月□日,WBC: ×109/L;N %;L %检测单位: 第3次:□月□日,WBC: ×109/L;N %;L %检测单位: 3.5X线检查(检查时间、结果、单位): 第1次:□月□日,检测单位: 第2次:□月□日,检测单位: 第3次:□月□日,检测单位: 3.6CT检查(检查时间、结果、单位) 第1次:□月□日,检测单位: 第2次:□月□日,检测单位: 第3次:□月□日,检测单位: 3.7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标本类型采集时间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检测时间检测单位 4.流行病学史 4.1病人发病前14天是否有外出旅行史(指去过调查对象发病时居住地 所在乡(镇)以外的其他地点)? □是 □否(如否,请跳转至第2 题) 地点1:国家省市县(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