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引言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化能源紧张趋势的加剧,加强电能质量和节能降耗的影响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工作。无功补偿作为一种电网节能的方式来提高功率因数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措施。

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无功补偿措施主要有同步调相机、并联电容器和静止无功补偿等方式,但这些补偿方式普遍存在着电网冲击和无法实现实时补偿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设计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无功补偿技术,该技术利用与电网同频同相的可调电压源与电容并联的方式来实现对电网无功功率的补偿。

本毕业设计利用ATMEL生产的AT89C52单片机控制PWM信号的斩波频率,从而实现对可调电压源信号的控制,使可调电压源信号与电网电压信号同频同相,实现无功补偿。采用可调电源技术来实现新型的无功补偿主要能够改善以往所采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容投切过程中所存在的冲击现象和提高无功补偿的响应速度,实现实时补偿。

第1章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能源紧张局势的加剧,加强电能质量和节能降耗的影响十分重要,这其中采取无功补偿方式提高功率因数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功率因数的提高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直接关系到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供电的经济性,供电质量。功率因数的补偿措施一直为人们所重视。研制高性能的功率因数装置具有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要保持平衡,否则,将会使系统电压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使被损坏,系统瓦解。此外,网络的功率因数和电压降低,使供电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促使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损耗增加。因此,解决好网络补偿问题,对网络降损节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无功补偿的意义

按电网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可分为出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并联补偿方式又可分为电容器组补偿,调电感补偿,调相机补偿的移相补偿等。本设计我们将采用并联电容器补偿,主要用用单片机技术,实现对低压电力系统的监控。完成功率因数的测量,并根据所测得数据进行可调电压源的控制,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的补偿。

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补偿的效果。它是根据检测的功率因数或无功功率,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则投入或切除电容器,实现对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在低压配电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感性负荷,它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有功功率,也要吸收很多的无功功率,从而使功率因数

下降,导致无功电源不足,系统电压降低,电能损耗增大,这大大影响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因此电力部门千方百计要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除本身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更要求每个用户在其母线上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即借助于相关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即使、正确、必要的提供无功功率补偿。由于这个课题涉及面光,切有较高的经济含量和技术附加量,因此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相关企业激烈竞争的项目之一。无功功率补偿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理论电子的领域的重大课题。

我国电网曾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缺乏无功功率补偿设备而长期处于低电压运行状态。有些地方想有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的办法来解决本地区电压低的问题。开始这种办法也有一些效果,某些供电点电压升高了,但是这是一降低别处的电压为代价的,因为总的无功电源不足,局部地区电压升高无功负荷增大,必然使别处无功功率更少、电压更低。各处普遍采用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的结果,不仅没能提高负荷的供电电压,反而使得无功损耗加大,整个系统低电压问题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增加无功补偿设备。低压运行同时对电网安全带来巨大危害,系统稳定性差,十分脆弱,经受不起事故异常及负荷强烈变化对系统的冲击,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和系统瓦解的后果,国内外均有此先例。由此可见,合理配置无功电源,进行无功补偿是非常重要。由于人工投切电容不能及时跟踪无功负荷的变化,不能始终保持功率因数而后打压质量在规定范围,所以无功的自动控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无功功率问题,根据世界各个地区电力系统近数十年来的经验,积累了

大量资料。我国电力系统亦同样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世有一定重要价值的。有效的无功补偿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减少线路损耗。就全国讲,线路损耗约占据12%,其中主要是无功分量引起的损耗,若无功损耗降低50%~60%,一年便可节约电500亿度左右,相当于半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这种不消耗一次能源,便可增大发电量的工程是绝好的绿色工程。且投资极小,见效快。

2、避免罚款。我国电力部据物价局“关于颁发《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通知”中规定,功率因数0.94时,减少电费1.1%功率应属0.6时增加电费15%。例如一个315KVA的变压器,功率因数从0.6提高到0,94以上,年奖罚差3~4万元。

3、不额外投资,便实现扩容。进行无功补偿后,便可提高电承载率,变压器可满负荷运行。例如一台315KVA的变压器, =0.6负荷的变压器只能提优质服务189KW的有功功率,不能承受300K左右的容量,需要购买一台500KVA的变压器替换,将功率因数由0.6提高到0.98,相当于扩大了63%,即有功由189KW高到309KW,可基本满足要求的容量,便节省了一台500KVA的变压器,经费约三四十万元。

4、改善电能质量,延长电气寿命,提高产品质量。电能质量用电压和频率两个指标衡量,电压的稳定性取决于无功的平衡。频率的稳定性取决于有功的平衡,而电压的稳定与否又直接影响电器寿命,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如果电压稳定性提高5%仅照明灯(寿命延长50%)全国一年可节约数亿元。至于因电压不稳、供电不足而造成废品、次品、设备减寿、停产、

停电损失更是难以统计的。

在电力系统中要设法减小相位差,提高值,称为提高功率因数,

以降低无功功率,减小电能损失。由=式看出,若能使

为零,则值为最小。功率因数最高,就是说如能使感抗和容抗最

大限度的相互抵消,则线路中功率因数最高。由容抗抵消感抗(反之亦然)从而减小的方法称为功率因数补偿。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可以:

1、降低无功电流,减小线路及变电设备的损耗。线路损耗的功率与负载电流平方成正比,功率因数提高了,我供电刘大大减小,则线路上的耗损也大大减小了。

2、可以改善供电电压质量。当功率因数提高后由于容性负载的加入,是线路末端的电压平滑,起到了稳定电压的作用。

3、提高系统的裕度。当系统的设备容量不变时,提高功率因数相当于增加负载的容量。

4、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不是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有什么改变而使负载本身的性能及指标将不受任何影响。

由此可见,提高功率因数,不但是当今能源形势的缓兵之策,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政策。能源是有限的,既然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浪费,高效合理的利用它们,这才是明智之举,是我们除了寻找代替能源以外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电能的高效利用,不光在传输过程中,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一样。这不仅符合经济效率的规律,还是能源科学使用的具体表现。

既然我们不能给后代生产出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就要努力高效使用它们,减少无谓的消耗,这跟我们为后人创造能源是同出一辙的,具有相同深远的意义。

1.2 无功补偿技术现状

现阶段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主要有同步调相机、并联电抗器、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补偿和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几种。

同步调相机(Synchronous Compensator )运行于电动机状态,但不带机械负载,只向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又称同步补偿机。用于改善电网功率因数,维持电网电压水平。

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负载是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这些设备均从电网汲取大量的无功功率以供其励磁之用。所以,电网担负着很大一部分电感性的无功电流,导致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以致发电机和输配电设备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线路损耗和电压损失增大,输电质量变坏,甚至影响输电的稳定性。由于同步电机处在过励状态时,可以从电网汲取相位超前于电压的电流,从而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见功率因数的提高,因此在过去的生产实际中,除选用一部分同步电动机外,还在电网的受电端装设一些同步调相机,用于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根据电网负载情况的不同,适当调节调相机的励磁电流,可改变调相机汲取的无功功率,使电网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此外,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线路电压降随负载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果在输电线的受电端装一同步调相机,

在电网负载重时,让其过励运行,减少输电线中滞后的无功电流分量,从而可减少线路压降;在输电线轻载的情况下,让其欠励运行,吸收滞后的无功电流,可防止电网电压上升,从而维持电网的电压在一定的水平上。同步调相机还有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同步调相机的结构基本上与同步电动机相同,只是由于它不带机械负载,转轴可以细些。如果它具有自起动能力,则其转子可以做成没有轴伸,便于密封。同步调相机经常运行在过励状态,励磁电流较大,损耗也比较大,发热比较严重。容量较大的同步调相机常采用氢气冷却。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静止无功补偿器 (SVC)的推广使用,调相机现已很少使用。

并联电容器(Shunt Capacitor)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单相并联电容器主要由心子、外壳和出线结构等几部分组成。用金属箔(作为极板)与绝缘纸或塑料薄膜叠起来一起卷绕,由若干元件、绝缘件和紧固件经过压装而构成电容心子,并浸渍绝缘油。电容极板的引线经串、并联后引至出线瓷套管下端的出线连接片。电容器的金属外壳内充以绝缘介质油。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

电能损耗。

并联电抗器的作用主要有:

1、削弱空载或轻载时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所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这种电压升高是由于空载或轻载时,线路的电容(对低电容和相间电容)电流在线路的电感上的压降所引起的。它将使线路电压高于电源电压。当愈严重,通常线路愈长,则电容效应愈大,工频电压升高也愈大。

对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而言,空载或轻载时线路电容的充电功率是很大的,通常充电功率随电压的平方面急剧增加,巨大的充电功率除引起上述工频电压升高现象之外,还将增大线路的功率和电能损耗以及引起自励磁,同期困难等问题。装设并联电抗器可以补偿这部分充电功率。

2、改善沿线电压分布和轻载线路中的无功分布并降低线损。

当线路上传输的功率不等于自然功率时,则沿线各点电压将偏离额定值,有时甚至偏离较大,如依并联电抗器的补偿,则可以抑制线路电压的升高。

3、减少潜供电流,加速潜供电弧的熄灭,提高线路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

所谓潜供电流,是指当发生单相瞬时接地故障时,在故障相两侧断开后,故障点处弧光中所存在的残余电流。

静止补偿器的全称是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有各种不同形式。目前常用的有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 Controlled Resistance)、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和饱和电抗器(SR,Saturated

Resistance)三种。

静止补偿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是对电力系统静态无功电力的补偿,而静止补偿器主要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动态冲击负荷的补偿。根据负荷变动的情况,静止补偿可以迅速改变所书车的无功功率的性质或保持母线电压的恒定。

静止补偿器实际上是将可控电抗器与电容器并联使用。电容器可发出无功功率,可控电抗器可吸收无功功率。其控制系统由可控的电子器件来实现,响应速度远远高于调相机,一般只有20MS。他主要用于冲击负荷如大型电炉炼钢、大型轧机以及大型整流设备等。另外,在电力系统的电压枢纽点、支撑点也可用静止补偿器拉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静止补偿器还可以抑制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比SVC更为先进的现代补偿装置时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ic Var Generator)。SVG也是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其最基本的电路仍是三相桥式电压型或电流型变流电路。目前使用的主要是电压型。SVG和SVC 不同,SVC需要大容量的电抗器、电容器等储能元件,而SVG在其直流侧只需要较小容量的电容器维持其电压即可。SVG通过不同的控制,既可使其发出无功功率,呈电容性,也可使其吸收无功功率、呈电感性。采用PWM控制,即可使其输入电流接近正弦波。

1.3 本毕业设计概述

用投切电容方式进行无功补偿,由于电容的投切是分级进行的,故产生的补偿电流也是阶跃式的,一段运行期内(例如白天和夜间)不是过补

偿就是补偿,无法使电网无功功率得到恰当的补偿。另外,目前电容的投切多采用MSC(Mechanically Switched Capacitor),开关是机械式交流接触器,其接点间容易拉弧粘连,工作寿命短,响应速度慢,且投切过程还对系统产生冲击电流和冲击电压。一些电容投切装置改用无触点的固态继电器,但它成本高,在流过大补偿电流时将产生较大的额外损耗。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与固定电容的组合TCR+FC虽然可以达到连续补偿的目的,使电网无功功率得到完全补偿,但它同时也向电网引入谐波,与电源交换无功,而且体积大成本高。

考虑上述两种装置的缺点,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思路,采用可调电压源技术来实现新型的无功补偿工作,可调电压源的实现主要运用了开关线性复合技术来实现。该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系统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对所采集到的电网信号进行分析,并根据所采集的信号实现对可调电压源的调节,使其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以实现对无功功率的补偿。

图1- 1 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

第2章基于SLH的连续无功补偿装置机理

采用线性开关复合功率变换技术来实现新型的无功补偿主要能够该善以往所采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容投切过程中所存在的冲击现象和提高无功补偿的响应速度,实现实时补偿。

2.1 新型连续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

2.1.1 基本原理

图2- 1 连续补偿的基本原理

如图2-1所示,表示电网电压,是一个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可调电压源,C是作为补偿用的电容器。负载Z L一般是感性负载。于是有:

C V W C Z U U I ?

??-= (2-1) C j Z C ω1-= 则本拓扑中,电容支路所发出的容性无功功率为: C

V W W C W Z U U U I U Q )(-=

?= (2-2)

由式(2-2)有,当U V =0和U V =U W 时,则电容支路所发出的无功功率分别为: C U Z U Q W C

W U V ω?===22

0 (2-3) 0==W V U U Q

(2-4)

由(2-3)式可知,当电容支路的可调电压源U V =0时,本装置相当于电容直接与电网相并联,对于可调电压范围在0~U W 的可调电压源来说,此时本装置发出的容性无功最大。当U V =U W 时,本装置不发出容性无功功率,容性支路的电流I C =0。

本装置中所发出的无功功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可调电压源相连的电容发出的无功功率Q C ,另一部分是由可调电压源发出的无功功率Q V 。Q C 和Q V 的表达式如下:

C V W C C C Z U U I U Q 2)(-== (2-5)

C

V W V C V V Z U U U I U Q )(-== (2-6)

令D U U W

V = 则Q C 和Q V 可分别表示为: C

W C Z U D Q 2

2

)1(?-= (2-7) C

W V Z U D Q 2

2

2141])([?--= (2-8)

由式(2-8)可知,可调电压源发出的无功功率Q V 与D 呈非线性的关系,当D=1/2也即可调电压源的电压Q V 是电网电压U W 的一半时,可调电压源输出最大容性无功功率: C

W V Z U Q 2

max 41?= (2-9)

当D 为0或者1(也即可调电压源的电压为0或者和电网电压一样大)时,可调电压源不发出无功功率。当D 大于1或小于0(也即可调电压源的电压比电网电压高或电压极性反向)时,Q V 为负值;换言之,可调电压源不是输出容性无功功率而发出感性无功功率。图2-2表示整个装置发出的无功功率Q ,电容器发出的无功功率Q C ,可调电压源发出的无功功率Q V 和它的电压U V 之间的关系。

图2- 2 Q,Q C,Q V之间的关系

2.1.2 同无功功率发生器SVG的比较

本方案与SVG同属于有源连续无功补偿方案,不同之处在于: SVG中的连接器件是电感,在一定的电压下,电感值越小, SVG发出的无功功率也就越大;本方案的连接器件是电容,在一定的电压下,电容越大,本装置发出的无功也就越大;由于电容的额定电流通常比电感小,考虑性价比,SVG适合进行大容量的连续无功补偿,而本装置适合于中小型容量的连续无功补偿; SVG中的电感是用来平滑注入电网的电流的,而本装置中的电容是作为补偿器件产生无功功率的; SVG所产生的无功功率基本上都由可调电压源提供,而本装置所产生的无功功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电容器提供,另一部分则由可变电压源提供,所以在提供相同大小的无功功率时,本装置中可调电压源的容量可以比SVG中可调电压源的容量小得多。

本方案的优点是:

(1)既可连续提供容性无功又可连续提供感性无功,且不附加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在容量需求较小时可由单级提供电网所需的无功功率。在容量

需求较大时还可用与无源补偿混合的方式连续提供电网所需的无功,使功率因数接近1,从而保证得到最佳的补偿效果。

(2)可预置可变电压源电压=,使其在零电流下投入,大大减小对

电网的冲击和延长电容的使用寿命。

(3)由于可变电压源的容量仅为所需无功容量的1/4,且控制简单,故具有低成本的特点,有利于在扩展容量与电压等级时使用。

图2- 3 利用原装置扩容原理

(4)除增加一可变电压源外,这一方案可充分利用原有补偿装置的补偿电容。如图2-3所示,如果原多级无源装置发出的最大容性无功功率为Q,最大补偿无功将由N级实现,每级提供的最大无功功率为Q/N。第一级采用补偿电容与可调电压源相串的有源补偿,提供的无功功率为0~Q/N连续可调,而其他N-1级为固定值Q/N,则可通过第一级的连续调节与其它级的分级投切相配合达到无功功率Q的连续调节。例如,当需要切除一整级时,只要可变电压源电压置0v并与待切的开关同时动作就使切除后补偿的无功功率不变,从而实现连续调节。因此,这一方案极适合于对现有补偿装置的改造和技术提升。基于上述优点,这一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2 SLH的基本原理

在共集(漏),共射(源),共基(栅)这三种基本放大电路中,共集(漏)极放大电路是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的一种拓扑,它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但接近于1,且其频带在三种放大电路中也是较宽的,因而这种拓扑的输出电压能够忠实的反映输入的信号而被称作电压跟随器。把这一电压跟随器级联于开关型电源的滤波电路之后就形成开关线性(电压跟随器是线性电路)复合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结构。

图2- 4 SLH的简单应用

图2-4为开关滤波电源输出正电压时的简单应用。当然,在开关电路之后增加一级线性电路必然会增加整个电路系统的功率损耗。但是这个增加的损耗是很小的,因为开关线性复合技术的线性电路与传统线性功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像 B类,AB类功放电路那样由正负直流电源E供电而是由包络于输出电压的纹波电压Us供电;功率器件并不工作在大跨度纯线性区域,而是工作于临界饱和状态偏线性一侧的特殊状态。开关电源滤波之后的纹波电压Us是与基(栅)极输入信号Ui同步的,其幅值略高于Ui(如图2-5所示)。这样,使整个电路既具有线性放大电路才有的基本规律;又有开关电路才有的低通态损耗特性。

(a)B类功放功率器件的状态(b)SLH功率器件的状态

图2- 5 两种功率因数状态的比较

图2-6是整个开关线性复合系统的原理框图。图中,参考信号是一个和期望输出电压在波形上相同或相近的信号。也就是说,输出电压在波形上要始终跟踪参考信号。参考信号一方面经过PWM斩波环节输出脉宽调制波以控制主电路的开关功率管,从而在主电路的开关滤波之后输出一个与参考信号在波形上相似、幅值不同,且叠加有纹波的前级输出波形Us。另一方面,参考信号经过一个前置放大单元得到开关线性复合系统线性部分栅极的高电压驱动信号Ui。前级的电压Us,和控制电路的驱动信号Ui分别加到后级功率管的集电极(漏极)与基极(栅极)。后级功率管的射极(源极)输出波形Uo跟踪栅极驱动信号Ui电压波形的幅频,幅值仅低一个阀

值电压。

由于Ui 与Uo 几乎相同,而Us 和 Ui 波形如图2-5 所示,因此开关线性复合系统的线性部分事实上具有滤波的作用。Us 与Uo 相比多出的纹波电

压都加在了功率管上,被功率管所消耗,从而滤波电路的电感电容可以大大减小以节省系统的成本。另一方面看,在获得相同的输出电压波形THD 指标时,开关线性复合型电源采用的开关频率要比开关滤波型电源采用的开关频率低很多。开关频率降低必然使开关损耗也随之降低。因而,虽然开关线性复合系统在线性部分表面上好象增加了两个功率管的损耗2Pt 。事实上如果配置适当的参数,在相同的输出电压THD 指标下,开关线性复合系统的损耗不一定比传统的开关滤波型系统高,也就是说开关线性复合电源系统的效率并不降低。

2.3 系统的构成

考虑到可调电压源在发出无功补偿电流时不应附加对电网的谐波污

图2- 6 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原理图

染,因此采用具有低阻输出特性的开关线性复合功率变换技术(SLH)加以实现,如图2-7所示。SLH由开关滤波单元与线性单元构成。开关滤波单元为线性单元提供纹波电压,控制单元检测电网的电压电流相位差,然后根据这个相位差分别同步控制可调电压源主电路中交流斩波调压单元的功率开关管占空比,以及线性部分的栅极驱动信号幅值。线性单元实现

图2- 7 系统结构图

高鲁棒性的电压跟踪。为满足可调电压源电压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的基本要求,选择交—交斩波调压单元作为开关级。

当要求无功补偿装置发出感性无功功率时,要求可调电压源输出电压Uv大于电网电压,因此可调电压源的输出可通过升压变压器耦合串入并联电容支路中。

由于本连续无功补偿思路的核心问题是高性能SLH可调电压源,其重要组成部分—线性单元已在前面进行了分析,本章后几节着重点讨论用SLH 可调电压源线性单元供电的交流斩波调压滤波单元主电路。

2.4 交流斩波调压技术

当用户需要可调的交流电压时,曾广泛使用饱和电抗器、自耦调压器和感应调压器等电磁式调压装置。晶闸管调压技术的出现也曾因其廉价、体积小和容易控制的特点部分地取代了笨重、体积大和耗费铜铁材料的电磁式调压装置。然而,由于它对电网和负载的严重谐波污染在中小容量领

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目录 1产品功能简介 (1) 2产品型号及含义 (3) 3使用条件 (3) 4技术参数 (4) 5面板图示 (6) 6投切判定 (8) 7基本操作 (9) 7.1初始运行 (10) 7.2自动运行 (11) 7.3参数设置 (15) 7.4手动投切 (24) 7.5其它 (25) 8超限及警报信息 (26) 9设备通讯 (27) 10注意事项 (28) 11接线图示 (29)

12外形及开孔尺寸 (30) 1产品功能简介 JKW-18J无功补偿与配电监测控制器,是依据JB/T9663—1999标准及城乡电网改造的技术条件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控制器,具有无功补偿、数据采集、通讯、电网参数分析等功能,适用于交流50Hz、0.4kV低压配电系统的监测及无功补偿控制。 本产品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采集 ●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有功电度;无功电度 ●频率;电压谐波;电流谐波 ●日电压、电流最大值、最小值; ●有关数据存储多达60天 (2)数据通讯 具有RS232通讯接口,通讯方式可采用现场采集或远程采集,配备无线转接模块可近距离(50米以内)无线抄收数据。

(3) 数据管理 基于WINDOWS2000/XP 操作平台,通讯数据自动生成各种报表、曲线及棒图。 (4) 无功补偿 ● 取样物理量为无功功率,无投切振荡、无补偿呆区; ● 输出多达18路; ● 电容器投切执行元件采用固态继电器。 (5) 运行保护 ● 两相失电时,不影响数据的采集、存储、通讯。 ● 对过压、欠压、缺相及谐波、零序进行报警并做出相应动作。 (6) 显 示 ● 采用128×64背光液晶显示器 ● 全中文人机对话界面 ● 实时显示电网有关参数 ● 直观显示预置参数 2产品型号及含义 3使用条件 板前接线型 JK W —18 J Q

单片机毕业设计完整版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 题目: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4 电升 姓名:夏云飞 学号:1410102003035 指导老师:贺容波 成绩: ( 2015.12 )

目录 一、绪论 (1) 1.1单片机简介 (1) 二、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3) 2.1 时钟电路的设计 (3) 2.2复位电路的设计 (4) 2.3 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5) 2.4按键电路的设计 (7) 2.5 蜂鸣器电路的设计 (8) 2.6接线图 (9) 三、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3.1 模块化设计方案 (10) 3.2 主程序的设计 (11) 3.3 LED动态显示程序的设计 (14) 3.4 计时程序模块的设计 (17) 3.5 键盘程序的设计 (19) 3.6 蜂鸣器程序的设计 (22) 3.7整个程序 (23) 四、总结 总结与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使用说明 (29)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 一绪论 1.1单片机简介 1.1.1单片机的产生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发展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向性能稳定可靠、微型化、廉价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 所谓单片微型计算机,是指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和RA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总体来讲,单片机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单片机=CPU+ROM+RAM+I/O+功能部件 1.1.2单片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CPU的位数也越来越高,已能将所有主要部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其应用模式多、范围广,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重量轻,易于产品化。 ②控制功能强,运行速度快,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问题,满足工业控制要求,并有很强的位处理和接口逻辑操作等多种功能。 ③抗干扰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宽。由于许多功能部件集成在芯片内部,受外界影响小,故可靠性高。 ④虽然单片机内存储器的容量不可能很大,但存储器和I/O接口都易于扩展。 ⑤可以方便的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 1.1.3单片机的应用 单片机的应用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目前它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单片机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由于单片机有计算机的功能,它不仅能完成测量,还既有数据处理、温度控制等功能,易于实现仪器、仪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②单片机在实时控制中的应用:单片机可以用于各种不太复杂的实时控制系统中, 第1页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系别 专业班 姓名 评分 导师(签名) 2011年5月6日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 开题报告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的无功补偿装置为同步调相机和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可理解为专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的同步电机,可根据需要控制同步电机的励磁,使其工作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状态下,从而发出大小不同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因此同步调相机可对系统无功进行动态补偿。但是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噪声都比较大,运行维护复杂,成本高,且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快速动态补偿的要求。并联电容器简单经济,灵活方便,但其阻抗固定,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即不能实现对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多种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基础,电力电子器件向快速、高电压、大功率发展,使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无功补偿从根本上改变了交流输电网过去基本只依靠机械型、慢速、间断及不精确的控制的局面,从而为交流输电网提供了空前快速、连续和精确的控制以及优化潮流功率的能力。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无功补偿控制器在其性能和功能上也出现不同的发展阶段。无功补偿控制器己由基于SCR的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发展到基于GTO的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Syncho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Controller-UPFC)、可转换静止补偿器(Convertible Static Compensator-CSC)等。 (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早期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是饱和电抗器(Saturated Reactor-SC)型,1967年英国GEC公司制成了全世界上第一批饱和电抗器型SVC。饱和电抗器与同步调相机相比,具有静止型的优点,响应速度快,但因其铁心需磁化到饱和状态,因而损耗和噪声都很大,而且存在非线性电路的一些特殊问题,所以未能占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流。由于使用晶闸管的SVC具有优良的性能,所以十多年来占据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主导地位。因此,SVC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静补装置。

无功补偿控制器及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

正泰nwkG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NWK-G系列 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 使用说明书 一、简介 NWK-G系列智能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专用仪器,可与各型号低压静电电容屏配套使用。NWK1-G型(开孔尺寸为本113×113mm),NWK2-G型(开孔尺寸为162×102),输出路数各有4、6、8、10路四种规格。本机博采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进口单片机控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完善、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补偿精确等突出优点。依据JB/T9663-1999国家最新专业标准设计,一次性通过机械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发配电及电控设备检测所的型式试验,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低压电容屏厂家首选产品。 二、功能特点 1、采用国外先进芯片,增加了断电记忆功能。即在系统断电及控制器复位时,参数及程序自动记忆,不丢失;供电恢复后控制器仍按断电前所设定的参数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实现无人操作化。 2、LED数字显示电网功率因素,显示范围:滞后(0.00~0.99),超前(0.00~0.99)。 3、通过面板三个功能键能完成数字显示COSφ设定值,延时设定值,过压设定值的设定。简明的人机对话,使操作极为方便。 4、当电网电压超过本机过压设定值时,COSφ表自动转换显示为电网当前的电压值,同时自动快速逐级切除已投入的电容组。 5、判别取样电流极性(自动识别极性),并自动转换。给安装调试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6、当取样讯号线开路或无输入取样电流信号时,本机数字COSφ自动显示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350190.html,。 7、输出动作程序为先接通先分断,先分断先接通的循环工作方式及适应于就地补偿装置动作程序要求的1、2、2、2、2、1编码工作方式。 8、具有手动/自动转换,置自动时,本机自动跟踪电网功率因素及无功电流,控制电容器自动投入或切除,置手动时在本机上能实现手投或手切。 9、有超前、滞后、过压、欠流LED指示灯指示。LED提示编程输入。 10、抗干扰能力强,能抵御从电网直接输入的幅值2000V的干扰脉冲,高于国家专业标准。 三、使用条件 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2、环境温度不高于+4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最低环境温度不低于-10℃。 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25℃时)。 4、周围环境,无易燃易爆的介质存在,无导电尘埃及腐蚀性气体存在。 5、电网电压波动范围不大于本机额定电压±10%。 五、安装方式 NWK1-G外型采用42L6系列仪表结构,外形尺寸120×120×80mm,安装开孔113×113mm,嵌入深度为80mm,侧面设安装孔,紧固附件的挂钩插入孔内,旋附件上的螺丝即把控制器固定在屏上。 六、接线方法 1、控制器电压U1、U3接B相、C1、图2) 2、取样电流端I1、I2必须取自总负荷(总柜)A相电流互感器次级,不得取自电容屏。 开孔 3、COM为控制器输出端1~10组内部继电器的公共源,交流接触器J线圈电压220V。 NWK1-G型接线图(图1)略 (如果接触器线圈电压为380V,公共端接火线) 控制固态继电器接线图(图2)略

无功补偿柜

无功补偿控制器 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部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部分无功补偿装置的生产厂家都是买来控制器然后自行装配整机,具有设计制造控制器能力的厂家不多,能够设计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控制器的厂家更是凤毛麟角。 现有的低端控制器都是以功率因数为依据进行控制的,这种控制器虽然价格低廉、性能很差,已属于淘汰之列,因此这里不做介绍。 现有的高端控制器都是以无功功率为依据进行控制的,但除此之外,往往将设计重点放在汉字显示以及数据通讯等方面。其实要真正实现完美的无功补偿控制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实现完美的无功补偿控制是无功补偿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只有在主要功能相当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附加功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对控制器的设计要求以及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 1、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要实现精确的无功补偿就必须对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测量。 因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对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通常有1%的测量精度就足够了。通常的情况下,不测量电压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无功补偿控制,对电压的测量主要是为了实现过压、欠压、以及缺相等保护功能。 对电流的测量灵敏度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使用8位单片机的低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1%以上。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测量灵敏度”而不是“测量精度”, 1%的电流测量灵敏度即相当于可以区分1%的电流变化,例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为500A,则意味着可以区分从100A到105A的电流变化,并不要求100A的电流测量值绝对准确。对于使用DSP或32位单片机的高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0.1%以上,否则就谈不到高档了。同样的道理,测量的灵敏度要达到0.1%,意味着测量值应该有4位有效数字,但同样并不要求绝对准确。对无功补偿控制器要求0.1%的测量精度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控制器的测量值最好能在现场进行校正。 对功率因数测量的灵敏度最好要达到0.001。准确地说,应该是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因为测量无功功率并不需要使用功率因数值。这里要强调一点,对无功电流的计算应该使用Iq=I×sinφ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而sinφ的值应该根据相位差的值直接进行计算,不能使用sinφ=(1-cosφ2)1/2 的公式计算,否则当相位差在0度附近时,cosφ的微小变化会导致sinφ的很大变化,导致sinφ的值误差太大。例如cosφ=0.99时,对应的相位差是8.1度,对应的sinφ值为0.14,意味着0—0.14之间其他sinφ值检测不到。

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要求

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要求 对于电压为lOkV及以下、单组容量为1000kvar及以下的无功补偿电容装置的设计要求如下。 ①电容器装置载流部分(开关设备及导体等)的长期允许电流,G 1214T1UF高压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 35倍,低压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倍。 ②电容器组应装设放电装置,使电容器组两端的电压从峰值(2倍额定电压)降至50V所需的时间,对高压电容器最长为5min,对低压电容器最长为1min。 ③高压电容器组宜接成中性点不接地星形,容量较小时也可接成三角形;低压电容器组应接成三角形。 ④高压电容器组应直接与放电装置连接,中间不应设置开关设备或熔断器。低压电容器组和放电设备之间,可设自动接通的接点。 ⑤电容器组应装设单独的控制和保护装置,但为提高单台用电设备功率因数用的电容器组,可与该设备共用控制和保护装置。 ⑥单台电容器应设置专用熔断器作为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熔丝额定电流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2倍。 ⑦当装设电容器装置附近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时,应在回路中设置抑制谐波的串联电抗器,串联电抗器也可兼作限制合闸涌流的电抗器。 ⑧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力网的标称电压相同时,应将电容器的

外壳和支架接地。 当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低于电力网的标称电压时,应将每相电容器的支架绝缘,其绝缘等级应和电力网的标称电压相配合。 ⑨装配式高压电容器组在室内安装时,下层电容器的底部距离地面不应小于0. 20m,上层电容器的底部距离地面不宜大于2. 50m,电容器装置顶部至屋顶净距不应小于1m,电容器布置不宜超过三层。 装配式电容器组当单列布置时,网门与墙距离不应小于1.30m;当双列布置时,网门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50m。 ⑩电容器外壳之间(宽面)的净距不宜小于0.lOm,但成套电容器装置除外。 ⑩设置在民用主体建筑中的低压电容器应采用非可燃性油浸式电容器或干式电容器。

本科毕业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日历设计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日历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指导老师:张忠雨职称:讲师 学生姓名:聂燕学号: 2011700558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制 2012 年 3 月 9 日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日历设计 任务与要求: 通过单片机设计电子日历数码管正常显示阳历、阴历日期,显示的格式为年-月-日,利用外部按键的操作实现阳历和阴历之间的 转换,实现阴历和阳历显示的暂停、运行等功能。 时间:2011年12月15日至2012 年3月15日共12 周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学生姓名:聂燕学号:2011700558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指导单位或教研室: 指导教师:张忠雨职称:讲师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制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摘要 设计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部件的电子日历,利用74LS245作为驱动器,74LS138作为译码器使用,六个七段数码管均采用共阴极的方式,P0口作为段选码输出口,P2口作为位选码输出口。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日历设计,可以正常的显示年、月、日,还可以利用外部按键实现阴历和阳历之间的转换以及暂停等功能。电子日历具有性能稳定、精确度高、成本低、易于产品化,以及方便、实用等特点。适用于家庭、公司、机关等众多场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安排提供了方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次设计可分为两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AT89S51单片机、74LS245驱动器、74LS138译码器、RC复位电路、+5V直流电源电路、去抖电路、动态显示扫描电路。 软件系统主要有单片机的编程构成。 关键词:单片机,日历,位码,段码,显示

正泰nwkl1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详解

1.概述 NWKL1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的专用控制器,依据机械工业标准JB/T9663-1999及电力行业标准DL/T597-1996设计,其取样物理量为无功电流,有二种规格(最大6回路和最大10回路)。可与各型号的低压电容柜、屏配套使用,具有功能完善,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补偿精确,无投切振荡及补偿呆区,是低压配电系统平衡无功功率的理想产品。 型号及其含义: 输出回路规格 产品设计序号 控制物理量L—无功电流 智能型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正泰集团企业代号 2.功能特点 2.1实时显示配电系统状况,包括测量和显示(感性或容性)功率 因数,无功电流。实时显示电容屏工作状态,如过电压保护状 态,电容屏各回路投入或切除状态。

2.2自动识别取样信号极性,无极性接错之虑。 2.3用户的设定参数在系统停电及控制器复位时不会丢失,复电后 控制器采用停电前所设定的参数延时进入自动运行状态。2.4具备过压反时限功能,即自动运行中当电压超过第一门限值 (参数显示代号E)时,将闭锁回路不再投入电容器组,当电压超过第二门限值(E+10V)时,将以5秒/组的速度切除已投入的电容器组,当电压超过第三门限值(E+20V)时,将以2秒/组的速度切除已投入的电容器组。 2.5确保电容器完全放电功能。即切除后再投入同一组电容器需要 延时180秒后再执行,先投先切,后投后切,循环控制,保证了电容器的充分放电和电容器组运行的均匀性。 2.6具备配电系统负荷超低判别和封锁功能,防止投切振荡。2.7延时调节功能,20-60秒的延时时间调节范围(另有供调试或 手动时用的2秒延时)。 2.8取样电流互感器变比设定功能:设定范围100/5~4000/5 2.9投入门限:无功电流,设定范围为3~90A,当配电系统感性无 功电流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器自动投入一组电容器。 切除门限:功率因数,设定范围为0.98~1.00,当配电系统功率因数超前于设定值则控制器自动切除一组电容器。 2.10过电压门限设定功能:设定范围400V~450V,以10V整 数连续可调。 2.11有自动循环投切,手动运行二种工作模式。

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设计选型结构

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设计选型结构 1、装置主要由并联电容器、电容器专用熔断器、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氧化锌避雷器、隔离接地开关、支柱绝缘子、连接母线和电容器构架等设备组成。若采用双星形接线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或单星形接线桥差保护,应有电流互感器。 2、串联电抗器串接在电容器组的回路中,用于抵制高次谐波和限制合闸涌流。 用于抵制5次用以上谐波时,电抗器可按Xl/Xc=4.5%-6%配置。 用于抵制3次用以上谐波时,电抗器可按Xl/ Xc=12%-13%配置。 仅用于限制涌流时,电抗器可按Xl/ Xc=0.5%-1%配置。 3、氧化锌避雷器并接在电容器组线路上,以限制投切电容器所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4、放电线圈并接于电容器组的两端,当电容器组继开电源时,能将电容器两端剩余电压在5秒~20秒内自电压峰值降至0.1倍额定电压或50V以下。 5、根据装置所装置设备(电容器、电抗器等)的布置可分为片架式、柜式、围栏式、模块式、集合式和户外箱式等形式。 片架式 结构即以片架(包括直梁、横梁和横档等)为计量单位的零部件,通过螺栓等系列标准件连接而成电容器组构架,其四周为网门。装置具有价格低、运输方便等特点。6kV和10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柜式 结构即将所配置的元器件均装在类似高压开关柜的构架上,柜门用钢板网或镀锌钢板网制成。装置由电抗器柜、放电柜和电容器柜等三部分组成。装置具有外观整齐,方便安装等特点。6kV和10kV等电压等级容量在300kvar~3000kvar 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模块式 结构即将设备安装在用型材制成的单元模块上,安装时只需层层或行行拼接即可。该结构又分立式电容器安装和卧式电容器安装两种形式,且单元电容器宜采用内熔丝电容器,具有外形整齐、安装方便等特点。6kV和10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集合式 结构即由密集型电容器等设备组成的电容器组。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6kV、10kV和35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宜采用该结构形式。 围栏式 结构即将可拆式网门护栏在电容器组和电抗器等设备的四周,围栏和设备间留有检修通道。35kV等电压等级的装置适且采用该结构形式。 户外箱式

本科毕设题目(单片机相关)

单片机毕业设计题目,电子毕业设计题目 1.单片机接入Internet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与研究 2.基于PIC单片机的高压智能同步开关控制系统设计 3.基于单片机的刚性转子现场动平衡测试系统的研制 4.基于单片机的现场多道核能谱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5.单片机模糊控制晶闸管直流调压系统的研究 6.单片机嵌入式TCP/IP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7.基于单片机的几何参数主动量仪和通用测控仪的研制 8.基于C8051单片机的足球机器人小车控制系统设计 9.使用FPGA模拟实现8051单片机及其外设的功能 10.用于TDMoIP实现的E〈,1〉功能卡单片机控制研究 11.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式压力表的设计与实现 12.基于CAN总线的单片机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13.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化的研究 14.基于单片机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15.基于80C196KC单片机的舞蹈机器人控制系统 16.基于单片机的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研制 17.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稳压电源 18.PIC单片机中国市场拓展战略 19.基于FPGA与单片机的高精度电子经纬仪光电信号处理系统研制 20.基于网络单片机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21.基于“单片机+CPLD/FPGA体系结构”的程控交换机系统集成化设计 22.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单片机信号采集及其通信 控制系统研究部分 23.弧焊逆变电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24.单片机系统仿真—对用户的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仿真 25.单片机系统仿真—生成用户硬件电路和汇编语言程序的故障诊断 26.单片机嵌入TCP/IP的研究与实现 27.雷达模拟器中的单片机应用 28.基于单片机的沥青摊铺机自动调平控制器的研究 29.单片机控制逆变埋弧焊机系统设计 30.基于sx52单片机的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31.基于VHDL语言的单片机设计 32.单片机实现的仿人智能PID控制器 33.基于单片机的船舶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34.基于单片机的活性炭测氡仪的研制 35.单片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36.基于PC+单片机的环境风洞风速控制系统的研究 37.基于CPLD和单片机的爆轰波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8.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卷绕控制器数据采集和通讯设计 39.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柴油发电机监控器的设计 40.基于CPLD/FPGA和单片机的爆速仪设计 41.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晶闸管中频感应电源的研制

无功补偿原理及无功就地补偿

引用无功补偿原理及无功就地补偿 电容器自动补偿原理及无功补偿计算 一、KL-4T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1、补偿原理 JKL-4T 智能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技术,投入区域、延时时间、过压切除门限等参数已内部设定,利用程序控制固态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复合工作方式,投切电容器的瞬间过渡过程由固态继电器执行,正常工作由接触器执行(投入电容时,先触发固态继电器导通,再操作交流接触器上电,然后关断固态继电器;切除电容时先触发固态继电器导通,再操作交流接触器断电,然后关断固态继电器),具有电压过零投入、电流过零切除、无拉弧、低功耗等特点。 2、计算方法及投切依据 以电压为判据进行控制,无需电流互感器,适用于末端补偿,以保证用户电压水平。 1)电压投切门限 投入电压门限范围 175V ~210V 出厂预置 175V 切除电压门限范围230V ~240V 出厂预置232V 回差 0V ~22V 出厂预置 22V 2)欠压保护门限(电压下限)170V ~175V 出厂预置 170V 3)过压保护门限(电压上限)242V ~260V 出厂预置 242V 4)投切延时 1S ~600S 出厂预置 30S 3、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用户端电压过低而电容器不能投入。 1)电压低于欠压保护门限。 2)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 二、JKL-4C 无功补偿控制器

1、补偿原理 JKL-4C 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技术,投切组数、投切门限、延时时间、过压切除门限等参数可由用户自行整定。取样物理量为无功电流,取样信号相序自动鉴别、转换、无须提供互感器变比及补偿电容容量,自行整定投切门限,满量程跟踪补偿,无投切振荡,适应于谐波含量较大的恶劣现场工作。 2、计算方法及投切依据 依据《DL/T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无功电流投切,目标功率因数为限制条件。 1)当电网功率因数低于COSФ预置且电网无功电流大于1.1Ic时(Ic为电容器所产生无功电流,由控制器自动计算),超过延时时间,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 2)当相位超前或电压处于过压、欠压状态时,控制器切除电容器。 3、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1)显示-.50 。取样电压电流线接错,应为线电压和另外一相流。 2)功率因数显示较低而不投入电容。目标功率因数设置过低或负荷过小或者过压保护门限设置过低。 三、PDK2000配电综合测控仪 1、补偿原理 PDK2000配电综合测控仪采用DSP技术,其控制部分包括投切组数、投切门限、编码方式、延时时间、过压切除门限等参数可由用户自行整定。取样物理量为无功功率,取样信号相序自动鉴别、转换,满量程编码跟踪补偿,无投切振荡,适应于精确补偿的现场工作。 2、计算方法及投切依据 依据《DL/T597-1996低压无功补偿器订货技术条件》无功功率投切,目标功率因数为限制条件。 1)当电网功率因数低于COSФ预置且电网无功功率大于门限值(门限系数*电容容量)时,超过延时时间,补偿电容器自动投入。 2)投切时以所设编码方式投切,优先投切容量较大的合适的电容,然后投切较小的电容,以达到最小的投切次数和最优化的补偿容量。

智能无功补偿器的设计和实现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0-03-22。 第一作者董鹏飞,男,1984年生,现为郑州大学自动化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智能无功补偿器的设计和实现 Desi g n and I m p l e mentati o n o f I ntelli g ent Co mpensator for Reacti v e Power 董鹏飞 李建华 李 盛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针对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无功补偿原理和方式的分析研究,设计了基于P I C18F4520单片机的智能无功功率补偿控制仪。该控制仪以九域图原理作为投切电容器的依据,并通过RS 232/485串行口与GPRS 模块连接,实现与主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实测应用证明,该系统避免了复杂的参数计算,简化了系统结构,且价格低廉、软件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 关键词:无功补偿 控制器 功率因数 串口通信 GPRS 中图分类号:T M 46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 it h t he current stat us o f reacti ve po w er compensati on i n electric po w er syste m,t hrough anal y 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o mpensation pri nci ple and mode ,t he compensati on controll er based on P I C18F4520si ng l e chi p co mputer has been desi gned .The contro ll er a dopts t he ni ne zone graphic t heory as t he criteria o f connecti ng or disconnecti ng the capac i tor ,and t hrough RS 232/485serial port to connect w ith GPRS modul e t o m i ple ment rea l tm i e dat a trans m i ssi on and exchange w ith ma i n contro l center .T he rea l t est verifi es t ha t t he complicated ca l cu l ati on of the parameters is avo i ded by the syste m ;and t he s yste mati c structure is sm i p lified .The syste m features l o w cos,t ease program m i ng and off ers h i gh anti i nterf erence capability . K ey words :Compensati on for reactive power Controller Power fact or Seri a l co mmunica ti on GPRS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厂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对供电电源的供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厂内碳硅炉的整流设备、电焊机和电子设备等会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及高次谐波,这将会严重污染电网,降低电网的运载能力和电能损耗,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1] 。为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 净化电网、提高电网的运载能力、降低电能损耗,避免随之引起的危害和损失,应对无功功率进行治理,而电力网络性能要求的提高增加了无功补偿控制装置的成本。为了解决成本与性能之间的矛盾,设计了以P I C18F452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系统在降低网损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配电系统的电压质量。 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各用电器的参变量基本相同,通过对这些参变量的数据分析,基本上可以实现对线 路中的设施进行自动控制的目的。无功补偿方式一般采用三相固定补偿、三相动态补偿和单相动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架构图F i g .1 Structure of t he sy stem 系统一般在强交电磁场环境中工作,为防止干扰信 号所造成的开关误动作,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控制器的数据处理部分选用抗干扰能力和计算能力强的PI C18F4520单片机,输入端信号采用双光耦合的线性耦合器件进行隔离。同时,为保证提供的变量以及参变量数据的精度,前级采样互感器采用精度为 5%的互感器,运放采用失真较小的L M 134系列,A /D 转换部分采用AD7656。此外,系统选用20MH z 晶振, 智能无功补偿器的设计和实现 董鹏飞,等

正泰nwk1-G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正泰nwk1-G无功补偿控制器说明书

NWK-G系列 智能型无功补偿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0 -

一、简介 NWK-G系列智能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专用仪器,可与各型号低压静电电容屏配套使用。NWK1-G型(开孔尺寸为本113×113mm),NWK2-G型(开孔尺寸为162×102),输出路数各有4、6、8、10路四种规格。本机博采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进口单片机控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完善、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补偿精确等突出优点。依据JB/T9663-1999国家最新专业标准设计,一次性通过机械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发配电及电控设备检测所的型式试验,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低压电容屏厂家首选产品。 二、功能特点 1、采用国外先进芯片,增加了断电记忆功能。即在系统断电及控制器复位时,参数及程序自动记忆,不丢失;供电恢复后控制器仍按断电前所设定的参数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实现无人操作化。 2、LED数字显示电网功率因素,显示范围:滞后(0.00~0.99),超前(0.00~0.99)。 3、通过面板三个功能键能完成数字显示COSφ设定值,延时设定值,过压设定值的设定。简明的人机对话,使操作极为方便。 - 1 -

4、当电网电压超过本机过压设定值时,COSφ表自动转换显示为电网当前的电压值,同时自动快速逐级切除已投入的电容组。 5、判别取样电流极性(自动识别极性),并自动转换。给安装调试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6、当取样讯号线开路或无输入取样电流信号时,本机数字COSφ自动显示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350190.html,。 7、输出动作程序为先接通先分断,先分断先接通的循环工作方式及适应于就地补偿装置动作程序要求的1、2、2、2、2、1编码工作方式。 8、具有手动/自动转换,置自动时,本机自动跟踪电网功率因素及无功电流,控制电容器自动投入或切除,置手动时在本机上能实现手投或手切。 9、有超前、滞后、过压、欠流LED指示灯指示。LED提示编程输入。 10、抗干扰能力强,能抵御从电网直接输入的幅值2000V的干扰脉冲,高于国家专业标准。 三、使用条件 1、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2、环境温度不高于+40℃,24小时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5℃,最低环境温度不低于-10℃。 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在25℃时)。 - 2 -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小车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3)其它

简析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方式

简析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方式 发表时间:2018-02-08T15:52:08.3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作者:孙超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变电站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变电站分布不均的现实情况。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电能的传送质量,对于减少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线路损耗问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变电设计工作中做好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就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电设计;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方式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电网建设与电网普及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我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易出现供电不良、供电分布不均等现象,这对城市用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无功传输可以减少电网电压输送损耗,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电网电能输送量,为居民用电量提供有效保障,加强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方式研究就显得越发重要。 1 变电设计中进行无功补偿的必要性 电力传输系统中最常见的用电设备有变压器、异步电动机、输电线路等,大部分设备都是属于感性负荷性质的元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要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无功电源主要有发电机、静电电容器、静止补偿器等,无功功率的产生一般不会产生太多的能耗,但是无功功率在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电压以及功率的损耗。如果是由发电企业直接向用户提供无功功率,则会导致输电线路以及变压器因为输送大量的无功功率造成能量损耗,对经济效益是一种损耗。因此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输电、配电设备的功率,应该要加强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按照分级补偿和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地布置无功功率的补偿容量,改变电力网的无功潮流分布,可以减少电能传输网络中的有功功率的损耗以及电压的损耗。从而对用户端使用的电能的质量进行改进。在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过程中,应该要根据电网的电压、系统的稳定性、无功平衡等多方面的要素,对补偿装置的设置地点、补偿装置的容量、种类形式等进行确认。电气的安装过程中,应该要从安装地点的自然环境、各种装置的接线方式、布置形式等方面出发,避免装置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对电能产生影响。 2 无功补偿的概念和原理 在供电系统中,所谓的无功补偿是对无功功率补偿的简称,主要功能是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输电线路损耗以及供电变压器,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补偿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地位。对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网损失,假如选择不合适的电网,就可能导致电压不断波动,谐波不断增大等诸多问题。在电网输出的功率中,包括了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两部分,无功功率不可以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而这种能是电气设备做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实现和电能的周期性转换;有功功率主要是直接消耗电能,把它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比如化学能、热能等,并且利用这些能做功。 所说的无功补偿的原理指的是,把具有感性功率负荷的装置和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在同一个电路上实现并联,使能量可以在两种负荷之间可以相互流通,进而利用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对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从实质方面分析,就是用交流电容器代替原来的变压器或者电网,进而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 3 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方式 3.1 调相机设计 在进行变电设计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时,调相机设计是以往最常使用的一种设计方式,具体而言,调相机无功补偿设计方式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了同步调相机这一装置设备,此种装置设备与发电机的原理大致相同,是通过励磁运行作用让电力系统中接收到无功功率,而当欠励磁运行时,电力系统又可以将感性电磁再次传输出去,这样就实现最佳的无功负荷运行效果。因此在进行调相机无功补偿设计时,重要的就是对励磁运行装置进行调节控制,从而实现同步调相机对装置中无功功率电压的吸收或者输出,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调相机无功补偿设计时,由于同步调相机属于旋转式机械,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功损耗比较大,因此若是使用的同步调相机容量比较小,易造成成本方面的浪费,因此在电网系统运行需求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利用调相机进行无功补偿设计还应不断进行改进。 3.2 电容器设计 电容器设计也是变电设计中无功补偿装置设计的一种常见方式,电容器无功补偿设计,就是在电网中并联电容器,从而实现容性负载提升,这样电网系统在进行容性功率吸收或者输出时,就可以更好的实现线路中感性负荷方面的无功要求,进而实现最佳的无功补偿效果。同时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设计,投资费用比较少,并且调试方便,既可以集中式的进行使用,也可以分散性的进行设置,因此此种设计当时的灵活性是比较好的。由于电容器无功补偿设计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因此有数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已经有90%的电网系统利用电容器设计进行无功补偿。但是在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必须要保障无功功率与节点电压数值之间呈现一种正比例关系,这样才能减少电力系统之中电压的损耗,若是在进行电容器无功补偿设计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实际补偿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现下应用电容器无功补偿设计方式的一大难点,为此还需不断的加强电容器无功补偿设计方式方面的研究。 3.3 无功补偿器(SVC)设计 无功补偿器是第二代无功补偿装置,通常而言是指静止无功补偿器,其应用范围有输电系统的负载无功补偿以及波阻补偿。具有代表性的有晶闸管投切电抗器(TCR)、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固定电容器(TCR+FC)、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实现无功补偿的原理就是通过控制晶闸管触发角,来改变接入系统的等效电纳,从而实现调节系统中无功功率的输出的目的。但是该种装置尚存在问题:由于晶管具备班控的特点,一旦被触发导通,则只有等到流经它的电流不超过维持电流之后才能够关断,因此在半个电源周期时间范围内,反并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