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

江苏省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
江苏省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

江苏省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为指导、规范和做好省内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以下统称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传染病疫情流行,不发生伤病员的延误救治事件,不发生重要对象医疗保健工作不到位的事件,保障重大活动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以及《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承)办的具有特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全国(省)性政治、经贸、文化、体育以及其他需要实施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活动。

本预案指导由市、县(市、区)举(承)办的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对参加重大活动的省部级

以上等重要对象的医疗保健服务按干部保健的有关规定执行。

重大活动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按照国家和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进行医疗卫生救援。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参与重大活动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健康危害。

(2)预防为主,居安思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做到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重大活动接待单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责任明确、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运行机制。

(5)依法规范,措施果断。省及重大活动举(承)办地卫生行政

部门要针对重大活动的特点,建立完善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依法、及时和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体系

2.1 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

在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省卫生厅成立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作为领导、协调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机构,下设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等部门,厅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其日常工作。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的主要职责有:

(1)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和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的各项管理规定,制定医疗卫生保障部各项工作制度;

(2)根据重大活动的特点和对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要求,分别制订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和医疗保健等工作方案;

(3)负责重大活动场馆和接待服务单位的医疗救治、传染病预防控制、消毒除害和食品、饮用水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和指导工作;

(4)对与重大活动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5)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医疗卫生信息的统计报告等工作;

(6)完成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2.2 市、县(市、区)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

参与承办重大活动的市、县(市、区)卫生局成立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在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的指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辖区内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3 医疗卫生机构

各级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在同级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承担重大活动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工作。

3 工作机制

3.1 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责任和奖惩机制

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在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实行部长负责制,副部长协助部长分管相关工作,下设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等部门分别负责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省卫生厅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医疗卫生保障部的日常工作,所有工作责任到人。重大活动结束后,进行工作总结和奖惩。

3.2 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报告和协调机制

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要定期向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报告工作,及时请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加强与市、县(市、区)重大活

动医疗卫生保障部的工作协调、联系、沟通;定期通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信息。

3.3 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方)案备案机制

参与承办重大活动的有关市、县(市、区)医疗卫生保障部要在活动举办前30天,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制定的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及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工作方案报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备案。

3.4 建立接待服务单位公共卫生安全承诺机制

各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医疗卫生保障方案,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传染病预防控制、公共场所卫生等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在重大活动举办前30天,将方案和公共卫生安全承诺书等报管辖的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审查后实施。

3.5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与报告机制

3.5.1 责任报告人

(1)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

(2)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

(3)主(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

3.5.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

有关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及时对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登记,其内容一般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感染(中毒)人数、可

疑感染(中毒)人数、感染(中毒)途径、临床症状、感染(中毒)程度、诊断和抢救治疗情况等,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3.5.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和《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对不能排除投毒的,应及时通报公安部门。

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应将重大活动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和有关主(承)办单位。任何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

4 主要工作措施

4.1医疗救治工作

(1)担负医疗救治任务的各有关医疗机构应制订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组建医疗救治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工作方案,并做好医疗救治设备器材、药品和物资等储备,以保证医疗救治工作的需要。

(2)各有关医疗机构要掌握重大活动的全面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进出通道等,在举办重大活动场馆的适当位置设置急救医疗站(点),配备足够的救护车、救护用器械及设施、药品、通讯设施和医护人员,并有醒目标志,确保通讯畅通。当场内有人员发生急危重伤病情时,场内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如需送医院救

治的,应立即就近送往定点救治医院。

(3)根据需要,在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单位设立医务室,派驻医疗组,实行24小时值班,一旦发现有食物中毒等苗头病人时应急立即报告,并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当接待服务单位有人员发生急危重伤病情时,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如需送医院救治的,呼叫“120”,立即就近送往定点救治医院。

(4)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要指定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综合与专科结合的一定数量的医院作为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要做好人员、物资、设备、器材和药品等的储备,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预留一定数量的病床,以备收治参与重大活动的危重病人和伤员。

4.2 卫生监督工作

(1)制订和实施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方案以及相关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做到卫生监督制度、人员、措施和责任全部到位。

(2)按照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的要求,对承担重大活动接待任务的场馆、宾馆、饭店及周边地区的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要实施过细的卫生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3)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好卫生监督队伍,经培训后派驻承担重大活动接待任务的场馆、宾馆和饭店。

4.3 卫生检测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制定重大活动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事件等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做好与重大活动有关的食品、饮用水等产品和公共场所卫生检测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快速而准确地提供检测分析结果。

4.4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1)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组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做好传染病诊断试剂、生物制品、防治药品、消毒除害药械等的应急储备工作。

(2)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措施和专报制度,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苗头,一旦在重大活动参加人员中出现传染病疫情,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严防疫情扩散与蔓延。

(3)比赛场馆、接待单位的卫生管理。督促各比赛场馆、接待单位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制,确保食品和饮水卫生管理、消毒除害及其他各项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4.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1)制订重大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体系、职责任务、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有关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本预案等的要求,做好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演练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应对与重大活动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活动期间,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分别按照《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散和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

5 工作方法和步骤

5.1 准备阶段。组织制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分别制定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配套工作方案和有关工作制度、技术要求。明确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单位责任人和联络员,开展接待服务单位和集体供餐、快餐、赞助产品企业专管员的培训指导。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布置,做好组织发动工作。拟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和医疗救治装备申请报批购置,申请专项经费。

5.2卫生监督审查阶段。审定各项工作预案、方案、制度和接待服务单位工作预案,公布举报电话,收集分析重点疾病疫情趋势。完成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传染病预防控制、医疗保健、爱国卫生、督导检查、应急队伍等组织网络和技术方案落实工作,组织开展主要场馆、景点、接待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和对市、县(市、区)的工作指导。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现场快速监测和医疗救治装备的配置。

5.3现场卫生监管阶段。以承办重大活动的所有场馆、接待服务单位为对象,逐一实施巡回检查。重大活动报到前一天,根据工作需要,

安排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医疗保健人员进驻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单位,督促单位责任人和联络员加强卫生管理,并实行监督监测和疫情情况日报制。

5.4 总结奖惩阶段。重大活动结束后,各级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应对重大活动举办期间的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表彰,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同时根据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对在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应立即安排医疗卫生机构派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有关执法文书、取证、采样工具和救护设备等进行医疗救治和调查处理。

6.1医疗救治。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伤病人员进行救治。

6.2 现场保护。保护现场,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了解事件情况和严重程度,分析发生原因。

6.3 封存物品。封存可能造成事件的可疑食品、原料、饮用水及被污染的物品和工具等。

6.4 现场调查。进行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6.5 样品检验。对可疑食品、原料、饮用水及被污染的物品和工

具、病人排泄物、呕吐物或洗胃液、血液等进行采样,样品应立即送实验室检验或现场快速检验,必要时可开展简易动物试验。

6.6 调查处理报告。事件调查处理人员须在调查处理结束后写出调查处置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发生经过、临床资料分析、医疗救治情况、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调查结论、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意见等。

6.7 行政处罚。调查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引起事件的责任单位实施行政处罚。

6.8 资料归档。调查处理结束后2周内,承办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归档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调查表格、卫生监督及样品采集等执法文书、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及事件的应急处置等资料。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原则

7.1 重大活动举办地发生以下情况时,启动工作预案,并提请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研究调整重大活动安排:

(1)重大活动参加人员中发现“非典”、人禽流感临床确诊病例时;

(2)发生鼠疫、“非典”、人禽流感输入性或疑似病例,且接触范围较大时;

(3)发生霍乱疫情暴发,并波及三个以上接待服务单位时;

(4)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或者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全国或者毗邻省(市)出现重大疫情,经论证需要停止大型活动;

(6)上级明确要求停止大型活动时。

7.2 重大活动举办地发生以下情况时,启动工作预案,建议省重大活动指挥机构研究调整单项活动安排:

(1)重大活动参加人员中发现“非典”、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接触范围局限时;

(2)发生霍乱疫情,并波及两个以上接待服务单位时;

(3)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的暴发或者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3 重大活动举办地发生以下情况时,立即采取防控措施,并密切监视事件的进展:

(1)周边省(市)发现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疫情有可能输入本省时;

(2)发生霍乱病例,局限在一个接待服务单位且未发生二代病例;

(3)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局部暴发或者一般(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 保障措施

8.1 组织保障。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要加强领导,明确参与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职责和责任,建立“统一领导、责任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组

织保障体系。

8.2 技术保障。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医疗救治、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与能力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

8.3 经费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做好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申请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各级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应本着勤俭节约、积极兼容、保证重点和严格管理的原则,分别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8.4 物资保障。省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部要指定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物资、设备、器材、药品、快速检测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的储备和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

8.5 培训和演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需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增强协同和实战能力。

9 附则

本预案由江苏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消防应急预案 为了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及早控制疏散,缩小影响,减少损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发现火警、火险的程序 1、保安员/各岗位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现火警、火险立即将火警(地 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的情况及时报给中控室,并组织人 员对火险进行自救。 2、中控室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呼叫巡视警卫携带应急包赶到火警 地点进行确认;同时中控室将火警情况逐级向领班、主管、总 机、安全保卫管理部经理、值班经理汇报,并利用监控对火警 楼层/房间进行密切监视。 3、安全保卫管理部经理和消防主管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带领保安 人员到达现场,指挥在场人员进行灭火扑救;指挥在场人员及 可能受到火势威胁的人员使用消防楼梯进行疏散,并将火场现 况(着火楼层、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及时上报值班经理, 值班经理酌情上报总经理。 4、值班经理接到总机报告后,立即赶到中控室;各相关部门经理 在接到总机报警后,迅速到达中控室与总经理汇合并成立作战 指挥部(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保卫管理部经理、客房经 营管理部经理、工程运行管理部经理、写字楼经营管理部经理 组成),并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分配任务,组织疏散,救护灭火, 决定是否向当地消防机构报警。作战指挥部应设立在便于疏散 指挥的中控室内,公司一切工作人员要服从指挥部的领导和指 挥。 5、中控室在接到指挥部命令后,启用消防应急广播通知起火楼层

的上下各二层客人及租户进行疏散,中控室人员要及时开启正 压送风,及防排烟系统,并利用监控系统监视有无人员乘坐电 梯,并将电梯归首。 6、义务消防队员接到指挥部命令后迅速到达现场,关闭防火分区 的防火门或卷帘门,组织灭火;检查相邻房间上下楼层是否有 火势蔓延的危险,针对不同物质燃烧采取不同灭火方法。 7、救护疏散组在接到指挥部命令后,医疗救护小组携带急救物品 赶往疏散集中地点等待救护;疏散人员指挥租户/客人从着火楼 层以上各层开始疏散;安抚暂时不需要疏散楼层的租户;引导 着火房间或楼层人员进行疏散,并派人员对房间进行查漏。 8、安全警戒组在接到指挥部命令后,应立即清除路障、指挥无关 的车辆离开现场、维护大厦外围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大厦、 指挥疏散人员离开大厦、引导消防队员到达火灾现场。 二、部门职责 (一)安全保卫管理部 1、接到报警后,安全保卫管理部经理、主管带领保安队员携带消防 器材和工具赶赴现场,等待指挥部命令。 2、按照指挥部交代的任务进行扑救;在扑救时注意被困人员及易燃 易爆物品的转移、清除;并将着火现场的情况及时汇报指挥部。 3、车场保安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清理大厦、酒店周边的场地, 为引导消防车救险做好准备工作;并做好外围警戒工作,防止无 关人员进入大厦、酒店,以及治安案件的发生。 4、安全保卫管理部要配合各部门做好贵重物品及财务的护送工作, 并对财务部及重要部位进行巡视。 (二)客房经营管理部

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

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收费服务管理制度 一、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 1、为保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保障管理,医院健全医疗保障管理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肩负制度落实。 2、医院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对优质服务便民措施、常用药品及收费项目价格进行公示,为就医人员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3、医院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热心为参保人员服务,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4、医院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认真核验就诊人员的医疗保险,离休干部、病历、社会保险卡及医疗保险证。为保证参保人员治疗的连续性和用药的安全性,接诊医师应查阅门诊病历上的前次就要配药记录,对本次患者的检查、治疗、用药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明确记录。参保人员因行动不便委托他人代配药的,由被委托人在专用病历上签字。 5、医院严格遵守药品处方限量管理的规定,急性病3-5天,慢性病7-10 天,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30天,同类药品不超过2种,住院病人出院时不得带与本次住院病情无关的药品。 6、严格掌握参保人员出入院标准,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不得将不符合住院标准者收治入院,严禁分解住院和挂床住院。 7、医护人员要核对参保病人诊疗手册,如发现住院者与所持证件 不相符合时,应及时扣留证件并及时报告医务科,严禁冒名顶替住院, 8、做好医保病人入院宣教和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按要求签定医

保病人自费项目同意书,因自费药品或检查未签字造成病人的费用拒付,则由主管医师负责赔偿。 9、严格控制住院医疗总费用,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的普通医保 病人、肿瘤病人的人均费用指标严格控制好费用,超标费用按比例分摊到各临床科室,包括临床医技科室。 10、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各科药品比例指标 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比例,原则不适用自费药品,超标药品比例也将纳入当月院考评。 11、严格内置材料及特检特治,包括价格在500元以上医用材料, 审批工作,要求尽可能使用国产、进口价格低廉的产品。各一包中心包括外地医保要求医生填写内置材料审批表到医保审批后才能使用,急诊病人可以先使用后审批。 12、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政策,不能分解收费、都收费、漏收费、 套用收费。因乱收费造成的拒付费用由科室承担。、 13、以下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疾病均不能纳入医保:美 容、非功能障碍性整容及矫形术、交通事故、自杀、他杀、误服、职业病、性病等 14、对参保病人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方便患者就医。 15、医务科对医保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医疗服务收费管理服务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强化医院管理人员和计费人员的责任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医疗服务收费公示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做好和规范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各类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伤病员的延误救治事件,不发生重要对象医疗保健工作不到位的事件,保障重大活动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保障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境内举(承)办的具有特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政治、经贸、文化、体育以及其他需要实施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工作的重大活动。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不力的事件情况要进行及时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4.2 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县政府建立重大活动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开展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各有关部门在重大活动卫生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突发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3以人为本、科学处置。坚持以人为本,救险先救人的原则,采取边处置、边调查、边核实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1.4.4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加强演练 3.2.2响应 接到二级活动任务后,各相关单位应当至少提前15天做好工作准备。县卫生局:制定活动(接待)卫生保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做好卫 生保障的指挥、协调等工作。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措施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措施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措施 目录 1、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2、医保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 3、离休干部医疗管理措施 4、医保办公室人员行为规范 5、医保工作定期总结分析制度 6、医保工作信息反馈制度 一、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一)机构管理 1.建立医院医保管理小组,由组长负责(组长由副院长担任),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保工作。 2、设立医院医保办公室(以下简称“医保办”),并配备2—3名专(兼)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院医疗保险工作。 3.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医保的政策、规定。 4.监督检查本院医保制度、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5.及时查处违反医保制度、措施的人和事,并有相关记录。 6、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解释,设置“医疗保险宣传栏”,公布举报奖励办法和监督电话,公示诚信服务承诺书。正确及时处理参保病人的投诉,努力化解矛盾,保证医疗保险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医疗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接诊时严格核对病历、卡与参保人员本人相符,发现就诊者身份与所持《医疗证》、IC卡不符时,应扣留医疗保险证(有代取药证明的除外),及时报告医院医保办,医院医保办及时报告市医保中心。 2、诊疗时严格遵循“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的原则,病历、处方、检查单等书写规范。 3.药品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收住病人时必须严格掌握入院标准,杜绝冒名住院、分解住院、挂名住院和其它不正当的医疗行为;住院用药必须符合医保有关规定,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填写自费药品患者同意书,检查必须符合病情。 5.出院带药严格按规定执行。 (四)、患者基本信息、医疗项目及费用录入管理制度。 ①患者入院时,收费处要及时做好详细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医保卡号、住院号、诊断、科别、门诊医师、入院时间。为初入院患者编上新住院号,或为再入院患者查回旧住院号才能办理有关手续,避免一人多号或一号多人的情况发生。 ②患者入院后,各类医疗文件的书写由医护人员按规定按时完成;由护士核对、录入并执行医嘱;诊疗项目及费用的录入必须正确无误,对出现有项目无收费、有项目多收费或无项目有收费的,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

(完整word版)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规章制度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社保局医疗保险管理和医疗管理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规定。 一、认真核对病人身份。参保人员就诊时,应核对医疗保险手册。遇就诊患者与参保手册身份不符合时,告知患者不能以医保手册上身份开药、诊疗,严格把关,遏制冒用或借用医保身份开药、诊疗等违规行为;门急、诊医生如实记录病史,严禁弄虚作假。 二、履行告知义务。对住院病人告知其在规定时间(24 小时)内提供医疗卡(交给住院收费室或急诊收费室)和相关证件交给病区。 三、严格执行《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不能超医疗保险限定支付范围用药、诊疗,对提供自费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须事先征得参保人员同意,并在病历中签字确认,否则,由此造成病人的投诉等,由相关责任人负责自行处理。 四、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 种药品(西药和中成药可分别开具处方),门诊每次配药量,一般疾病不超过七日量,慢性疾病不超过半月量。住院病人必须在口服药物吃完后方可开第二瓶药,否则医保做超量处理。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住院患者出院时需巩固治疗带药,参照上述执行。 五、严格按规定审批。医疗保险限制药品,在符合医保限制规定的条件下,同时须经过医院审批同意方可进医保使用。否则,一律自费使用,并做好病人告知工作。 六、病历书写须规范、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参保病人的门诊及住院病历,各种意外伤病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程录中必须如实的记录意外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七、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维护参保病人利益。医院医保目录内药品备药率西药必须达到80%、中成药必须达到60%。(控制自费药使用)。住院病人需要重复检查的必须有原因分析记录。 九、严格按照规定收费、计费,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各科主任、护士长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计费,杜绝重复收费和出院当天补记材料费(如导管、

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为维护学校师生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使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学校成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机构设置: 组长:张长友(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玉波(学校副校长安全工作分管负责人) 成员:各班班主任; 根据安全事故应急的要求,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教师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二、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包括学校重大火灾安全事故,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学校重大危险药品安全检查事故,学校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学校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学校外出大型活动事故、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等。安全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的,属重大安全事故。 三、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突发安全事故实行校长负责制。

2、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实行以第一当事人负责制,并作为第一报告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向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3、学校发生或接到师生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事发当场的教师员工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理,救人第一、减少损失”为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 4、上交学校突发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四、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学校组织师生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报告和安全应急预案上报教育局,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2、认真做好外出活动前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3、若发生安全事故,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上级并及时报告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丁里镇郭庄小学 2010年9月2日

学校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大型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作,及时应对大型集体活动期间发生的各种有关安全、稳定事件,做到对事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控制局面、减少伤害和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活动开展期间,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应及时启动本预案: 1、活动场所建筑物(含临建)坍塌; 2、活动场所发生地震、火灾; 3、现场秩序失控,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4、现场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5、其它影响安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及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3、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重视安全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活动的策划、筹备、举办等各个环节。 4、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要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三、前期工作:

1、信息报告: 大型活动中发生安全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并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人视事件发展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活动的主办单位领导为本次活动的第一安全责任人。活动的组织者为本次活动的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组织者不得离开活动现场,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安全事件发生后,主办方、承办方以及在场的有关部门、人员,在上报的同时,要及时、有效、果断的开展工作,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3、应急响应: 学校接报后,有关领导视情况及时启动本预案。 四、突发事件处理响应程序: (一)事件发生后,在场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响应: (1)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急救; (2)班主任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突发事故现场,清点统计人数;必要时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布险情简报,提出应急时期纪律要求和防范措施。 (3)迅速划定现场保护范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必要时与当事人员的家属及市、区政府职能部门(比如公安、交警、消防、公共卫生部门等)取得联系,协助好救援工作。 (二)及时报告: (1)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或知情师生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大概情况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根据事件性质、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

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模拟题

[ 模拟] 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 单项选择题 第1 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与职工共同缴纳,具体比例是( ) 。 A.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收入的1.5% B.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收入的2% C.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收入的2.5% D.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收入的2%5%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8%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 参考答案:B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办法是: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第2 题: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 A. 个人账户资金全部来源于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B. 个人账户本金利息归个人所有,但不可以继承 C. 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 D. 个人账户的管理由医院负责 参考答案:D A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B项,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 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C项,不在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都可以由个人账户支付。 第3 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列人员中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是( ) 。 A. 国有企业职工 B.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私人企业雇员C. D.中小学生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 背景原因 建国初期,我国效仿前苏联模式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其中包括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这是一种对城市就业人口“政府全包型”的医疗制度,它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能够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具体措施 1、公费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

给个人。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大型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参与的社会协调活动。下面是关于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为了保证学校在大型活动中师生的安全,确保无事故发生,根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各班主任为本班活动期间第一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班主任不得离开本班学生,随时掌握本班级学生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做好本班级学生的疏散和控制,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2、活动负责人要及时做好整个活动的调度和控制,稳定好全体师生的秩序。发生事故,及时各就各位,负责安全出口的疏散工作,避免发生拥挤踩踏。 3、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带队教师迅速组织好本班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三、学生大型集体活动安全应对措施 1、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和安全应急预案上报主管校长审批,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如果举行大型的室内活动,要严格做好消防、疏散等安全准备。 2、《预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目的、人数、负责人,安全措施、疏散方案等。 3、活动的组织者要对活动的安全工作全权负责。 4、负责人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5、体育活动前,由体育教师讲活动前的注意事项,大型体育活动前,要对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好安全教育。 6、凡大型活动应安排医务人员到场,以便紧急救护,并要求班主任跟班维持活动的秩序。 四、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安排人员负责有序疏散人群。 2、要用学到的安全知识进行自救。

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五、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水平总体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较大。一是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纳入医保体系。二是筹资和保障水平总体不高,三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障水平不均衡,四是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二)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一是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二是异地就医问题突出, (三)保证可持续性方面不足。一是统筹层次不高。目二是医药费用成本控制机制未完全建立。三是经办服务能力不适应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覆盖面,尽快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主要措施:一是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的基础上。二是推进大学生参保。三是加大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保力度,落实选择参保政策,提高参保率。四是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二)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主要措施:一是提高封顶线。二是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三是进

一步降低大病、重病患者个人负担。四是拓宽保障范围。五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主要措施:一是编制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预算,使基金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二是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三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四是改进支付方式,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 (四)改进医疗保险服务,方便参保群众。 主要措施:一是推行直接结算,二是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服务。三是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方便参保人员。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它是居民医疗保健事业的有效筹资机制,是构成社会保险制度的一种比较进步的制度,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相当普遍的一种卫生费用管理模式。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80年代之前,农村建立了以合作社为基础的合作医疗,(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其经费来源于个人和社区集团,但家庭责任承包制的出台使其跌入低谷。而在城镇实行的是二元社会医

学校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学校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学校在大型活动中师生的安全,确保无事故发生,根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王淑荣 副组长:杨国忠姜玉侠 成员:孙桂荣孙丽娟王淑娟刘桂影 二、职责 1、各班主任为本班活动期间第一安全责任人,年级负责主任为本年级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班主任不得离开本班学生,随时掌握本班级学生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做好本班级学生的疏散和控制,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2、活动负责人要及时做好整个活动的调度和控制,稳定好全体师生的秩序。学生处和总务处人员不得擅自脱离岗位。发生事故,及时各就各位,负责安全出口的疏散工作,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3、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年级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三、学生大型集体活动安全应对措施 1、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和安全应急预案上报主管校长审批,未经审批的活动不准进行。如果举行大型的室内活动,要争得社区的支持,严格做好消防、疏散等安全准备。 2、活动的组织者要对活动的安全工作全权负责。 3、负责人要向参加活动的师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把安全 教育放在首位。 4、体育活动前,由体育教师讲活动前的注意事项,大型体育活动前,要对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好安全教育。 5、凡大型活动应安排医务人员到场,以便紧急救护,并要求班主任跟班维持活动的秩序。

6、凡全校性活动,要经校长审批,教育局同意。 四、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安排人员负责有序疏散人群。 2、要用学到的安全知识进行自救。 3、及时送到急救中心或打120。 4、及时向领导报告事件情况以及向上级报告。 5、最后要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 6、组织事故损失、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评价、了解、汇总应急工作出动的救护人数,抢救伤员等情况。 7、发生事故,要组织人力及时抢救受困和受伤师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及时将事故上报主管领导。 8、视情况报110、120请求援助。并拉好警戒线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事故报告、处置联系电话: 校长室:87960868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医疗保险学术论文范文一:流动商贩参与医疗保险的宣传优化研究 摘要:据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流动商贩都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以“新农合”为主),但他们中的多数对于医疗保险制度并不了解。这无疑反应出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在流动商贩这一群体中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宣传主体的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和针对性,宣传客体相关意识缺乏且主动性不强。因此急需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起针对流动商贩的医疗保险宣传模式,使流动商贩更好地感知制度中利益的存在,从而实现宣传的可持续和制度的可持续。 关键词:流动商贩;医疗保险;宣传;可持续 我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加快,使得一部分劳动力由于自身能力、条件有限等因素,只能从事小规模、小成本和低技能的城市流动贩卖,由此便涌现出大量的城市流动商贩。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14年10月底,流动商贩的人口数量已达到了3700万人,而这数量却还在不断增多。城市流动商贩属于灵活就业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自雇性的城市流动贩卖为主要谋生手段,具有空间上的流动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加之其工作的高强度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比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更容易遭受健康方面的风险。因此,他们对于医疗保险的需要也更为迫切。据笔者在长春市的调查显示,近八成流动商贩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主(以下简称“新农合”)。然而当问及流动商贩们是否了解医保政策时,对政策了解或是大概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总体的52.9%,——这与较高的参保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反应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当下的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在流动商贩这一群体中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建立起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的针对性,并实现宣传的可持续,是十分必要的。宣传的可持续强调“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是有效且影响深远的,即通过制度的宣传能够使流动商贩们充分了解医保政策,感知到制度中利益的存在;另一方面,它还要让流动商贩们主动接受宣传,主动获取宣传信息,不再将宣传当作无关之事,并在宣传的过程中让大众认识“社会保障”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宣传的可持续,不仅能够保证将来宣传工作的高质量,使其持续且顺利地开展;还能够增强民众对于制度乃至政府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医疗保险政策的可持续推进。 一、医疗保险制度宣传存在的现有问题 目前,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主要由政府负责,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开展活动进行宣传。而现有的宣传方式向流动商贩这一群体宣传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在宣传的主体和客体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宣传主体的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和针对性 宣传内容的可感知性是指,流动商贩们能够从多种渠道轻易获取宣传信息,并能够轻易读懂宣传的政策,了解到真实全面的政策信息,并从宣传内容中感知到医保政策对于自己的利益。而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则是强调在实际的宣传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宣传策略,来选择适合该群体的宣传手段,从而提高宣传的效率。然而,在实际的医疗保险制度宣传过程中,宣传的“可感知性”和“针对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宣传内容缺乏可感知性

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年1月第27卷第1期(总第325期) 儿童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护儿童健康对改善全民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完善针对这一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则是提高儿童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和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儿童的医疗保障状况尚待改善。学习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国际经验,对完善我国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1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 鉴于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其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都对儿童做出了适当安排,以确保儿童享有与其他人群相同的医疗保障待遇,一些国家还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给予儿童特殊关照,使儿童的医疗保障水平高于其他人群。 根据医疗保障制度是否覆盖全体儿童,可以把国外由政府建立或主导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划分为补缺型和普惠型两大类型[1]。 1.1补缺型儿童医疗保障制度 补缺型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强调家庭和市场的作用,是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向部分儿童提供的数量有限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存在于非洲的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如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布)、马达加斯加、 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赵东辉①,汪早立①,任静①,宋大平①,杨志勇① 摘要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世界多数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都贯彻“儿童优先”原则,采取措施提高儿童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我国目前已将城乡儿童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但在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妥善解决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的参保(合)问题,促进儿童与其他人群平等受益,并着手开展提高儿童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 关键词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国际经验;启示 doi:10.3969/j.issn.1001-568X.2013.01.005 [中图分类号]R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013)01-0011-03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 of Children’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ZHAO Dong-hui,WANG Zao-li,REN Jing, et al.//Chinese Primary Health Care,2013,27(1):11-13 Abstract Children’s health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health.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children.Based on this,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mplement the“children first”principle in their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building and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and reimbursement level of children’s medical security system.At present,the basic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has covered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but the enrollment rate and reimbursement level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further.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China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perly resolve children’s,especially newborns’enrollment problems,make children enjoy equal reimbursement level with other populations and take pilot work on improving children’s medical security level. Key words children;medical security system;international experience;reve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Nat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191,China ①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元。说明改良后的模型,其结果也较精确。 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结合精算原理进行测算,提高测算的准确性,减少仅凭经验粗估的失败风险;充分利用能实现收支平衡保险年度的经验数据,减少众多公共因子的干扰,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Z].(2012-06-05).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382336.html,/gzdt/2012-06/05/ content_2153635.htm. [2]魏勇.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计量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 [3]韩中明,高绪兰,王兴久.公费医疗改革的出路是建立适应市场 经济的社会医疗保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1):590-592. [4]张英洁,李士雪,李永秋.医疗保险精算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 卫生事业管理,2008(8):533-535. [5]Liran Einav,Amy Finkelstein,Mark R.Cullen.Estimating Welfare in Insurance Markets Using Variation in Pric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25(3):877-921. [6]广州市统计局.2010年广州市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情 况[Z].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382336.html,/tjgb/qtgb/201105/t20110509_25148. htm.2011-05-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OL].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2382336.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 0/index2010.html. [收稿日期:2012-10-18](编辑:殷大为)

大型活动安全预案

大型活动应急安全预案 为切实保障参与活动顾客的安全,支撑维护西城区治安稳定,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在本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根据漯河市相关条例、办法之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活动安全领导小组 职责:根据条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漯河市相关条例、办法之规定事宜,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负责人:XX 156XXXX00XX 副组长:XXX 1ASDDAAASS2 2、疏导组 负责人:XXX 15XXXXXXXX 职责:组织现场社会群众按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3、救治组 负责人:XXXX 15XXXXXXXX 职责:抢救受困和受伤群众,确保现场社会群众生命安全,中心并将事故伤亡情况上报活动安全领导小组组120 及时联系 长。

4、保卫组 负责人:XXXX 1XXXXXXXX 组员:保安队员 5、对外联络组 负责人:XX 15XXXXXXXX 职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事故有关情况,及时向上级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 二、预案启动条件 1、活动组织者接到活动现场发生事故的报警并核实后,立 即报告活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组长不在时,向副组长报告),由组长决定并正式发布启动预案的命令。在同一时间内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在同一时间内向相关方和所在地有关部门报警(医院、消防)报告。 2、预案启动方式 活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以下列方式分部预案启动命令:口头、电话、广播或书面签署。 、预案启动前的工作要求3. 活动安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工作。 三、工作措施: 1、火灾应急措施: (1)活动安全领导小组在活动开始前要确保防火设备(灭

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肃南二中大型活动(运动会、文艺汇演、集体上下学、乘车、就餐)安全应急预案为确保各类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杜绝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安全活动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1)成立学校大型活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怀德 副组长:凯忠军王肃云 组员:苏吉武罗天军毛彦荣蔡世宏各年级组长、学校指定的活动组织者。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活动期间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办公室主任由具体活动组织负责人兼任。 2、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指挥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活动开展期间的安全维护、应急事件处置,与派出所警员联系,协助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工作。负责加强教师责任意识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2)办公室职责: 1、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前,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查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排除。 二、活动期间常规工作 1、各班主任为本班活动期间第一安全责任人,年级组负责人为本年级组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班主任不得离开本班学生,

随时掌握本班级学生情况,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做好本班级学生的疏散和控制,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2、活动负责人要及时做好整个活动的调度和控制,稳定好全体师生的秩序,不得擅自脱离岗位。发生事故,及时各就各位,负责安全出口的疏散工作,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3、活动结束后,各班主任、年级负责人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4、现场负责安全秩序的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巡视学生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活动期间如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在1小时内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并在12小时内附上文字报告,报告内容必须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状况。由学校报当地政府及教育体育局,同时通知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抢险救助工作。 2、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或生病的学生送往就近医院救治,严重者拨打110、120援助抢救,并及时通知家长。 3、重大事故移交教体局及相关部门处理。 四、事故责任追究 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要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事故调查必须采取“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师生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违反规定,隐瞒事故调查。

理性看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理性看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 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 也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崭新课题.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从形式上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大部分. 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这种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逾12 亿人. 从医疗保障体系的类型上划分,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由三个层次构建的: 一个是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的覆盖各种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层次;另一个是民政系统建立的,只对于城乡困难群众的, 包括动态情况的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的疾病救助体系的保障模式;另外还有一种, 针对特殊人群和特殊病种的免费或减免医疗费用的单病种的治疗保障. 十余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不断的完善,我国现行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过去被群众和社会关注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得到极大的缓解.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 一方面,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 与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要科学地引导群众理解党和国家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中所作的积极努力. 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当前社会和群众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批评, 科学引导城乡群众认知和理解保障制度的真正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