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卷结构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卷结构

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卷结构

2017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知道全

国卷3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试卷题型,最好对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有所了解。

为了帮助广大全国卷3考生有针对性地备考,小编根据2016年全国卷3高考

试卷整理了《2017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017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试卷结构题型及分值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单选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4~6单选题,每小题3分7题,文言文翻译,10分(二)古

代诗歌阅读(11分)8题,5分9题,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题,6分乙

选考题(三、四大题选一个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题,(1)双选题,

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

用(20分)13~15单选题,每小题3分16题,5分17题,6分六、写作(60分) 18题,60分

12017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提分方法 1.高考名句名篇范围增大考生压力

却没增大老师谈到,和去年相比,2017年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名句名篇默写范

围做了调整,由去年的28篇增加到30篇。“看上去好像是考生的负担加重了,但其实复习的压力并没增加。”张老师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高考名句名篇默

写范围的调整是在长篇诗歌和文言文默写,而对短小精悍的唐诗宋词并没有

增加。老师说唐诗宋词本身就要求背诵的,而对于增加的默写范围,他称老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修正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 (全国II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题研究(全国卷)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I、卷II语文试题研究 一、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选择题32分。 试卷结构: 1.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2.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①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3题左右,约10分。②古代诗文阅读7题左右,35分左右。分别为: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选考题: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约25分。 第Ⅱ卷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4题左右约20分;写作1题60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特点 表1:2013—2015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Ⅰ 课标卷Ⅱ 2013 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102字 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868字 2014 王晓旭《美的奥秘》 1060字

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007字 2015 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069字 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085字 选材特点:论述类文本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篇幅在1000字左右。 设题:考点与设题方式与四川卷相同。 三、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 表2:2013—2015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 年份 课标卷I 课标卷Ⅱ 2013 《明史?马文升传》 647字 《旧唐书·李揆传》 649字 2014 《旧唐书·于休烈传》 584字 《明史?韩文传》 792字 2015 《宋史?孙傅传》 601字 《北史·来护儿传》 599字 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史部中以二十四史为主,二十四史中以人物传记为主;篇幅以600字左右为主,超过700字偶尔出现。 设题: 试卷 题序 2013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 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 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 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 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 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 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

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 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 人咋.(zé)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 上,欧洲开启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 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 ..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 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 ....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卷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 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 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 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

全国 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一、字音 (考查二音近字辨析) 例(2012·湖北卷·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解析】A项,除磷.光(lín)外,其余都读(líng);B项,除担.当重任(dān)外,其余都读(dàn);D项,除芝.兰之室(zhī)外,其余都读(zī)。C项,加点字均读(sù)。 【答案】C (考查五综合考查) 例(2012·广东卷·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解析】A项,桅.杆/宫闱.都读(wéi),聒.噪(guō)/恬.静(tián),模.具(mú) /模.范(mó);B项,清.雅(qīng)/菁.华(jīng),旖.旎(yǐ)/绮.丽(qǐ),处.所(chù)/惩处.(chǔ);C项,歧.视(qí)/跻.身(jī),橄.榄(gǎn)/鸟瞰.(kàn),角.斗/角.色都读(jué);D项,赝.品(yàn)/鹰.犬(yīng),殉.情/徇.私都读(xùn),参.谋(cān)/参.差(cēn)。 【答案】B 二、字形 (考查一)替换 例1 (2012·安徽卷·15·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帖/扶老携幼 【解析】A项,轻歌曼舞;B项,影碟;C项,节骨眼。 【答案】D

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3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30分) 1.下列词语中的红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 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 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 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 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漱口国藉雄赳赳源远流长 B.斑斓沉湎金刚钻插科打浑 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 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 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 D.何况况且而且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徉致使割受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专题08-辨析或修改语病语病-三年高考(2016-2018)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 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语文 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 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高考语文全国卷3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chǔ)悄声(qiǎo)交恶(è)平平仄仄(zè) B.夹板(jiā)着想(zháo)陪衬(chèn)虚与委蛇(yí) C.炽热(zhì)吱声(zī)占卜(zhān)终南捷径(jìng) D.压轴(zhòu)款识(zhì)蜷缩(quán)嗤之以鼻(c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致蜕变大放厥词惩前毙后 B.给力独到责无旁贷浑浑噩噩 C.遨翔肄业各行其是骇人听闻 D.脉搏切蹉沧海一粟浅尝辄止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自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多中国人生活_______,但缺少信仰,社会核心价值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成为损害我们身心健康、扼杀我们思考力的______。 (3)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说,白人的自由和黑人的自由是_____的,所以也要信任一部分白人。 A.优裕要素休戚相关 B.充裕要素息息相关 C.优裕因素息息相关 D.充裕因素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官方希望日方就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漏报640千克钚一事作出解释,同时希望日方早日解决核材料供需失衡问题。 B.近日,市中区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明确了信访监督职能,采取了信访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了纪检信访监督作用。 C.为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江市各校“三抓三促”活动,狠抓勤俭节约教育。 D.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国最早开发经营、最早发现、最早管辖西沙群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 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 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 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 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 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 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 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 “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 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08年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对炼字的体味 本题仍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材料是宋代潘大临作的一首宋诗《江间作》,该诗作者并非名家。读这首诗,首先要借助于注解,了解作者曾随苏轼同游赤壁的经历。作品从怀古开始,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涵。第三联,诗句凝练,炼字尤见功力,“明”字非常传神,“退”字使人叫绝,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就诗歌思想内容而言,教材中类似的作品很多,考生不难把握。炼字,历来是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命题者在众多艺术手法中看中考查这一点,可谓抓住了诗词鉴赏的关键。 09年诗歌鉴赏【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分析意境型。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010年诗歌鉴赏考察的是: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主要要掌握:表达方式(写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四大类。【重点注意四五六】 【表达技巧之一——表达方式(写法)】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古抒怀”“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四

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pdf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ùo) 栩栩如生(xǚ) B.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è) D.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 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 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三卷及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三卷 及答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全国卷Ⅲ:四川、云南、广西、贵州使用) ?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日记、信札、家谱、账本、碑铭、地图、辞典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会不断地扩大。所以从“三言二拍”里头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没有这么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

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山海经》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将其看成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份在,仍可以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先生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份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是说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文学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

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B. C.17 D. 2. A. B. C. D. 3. A. 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 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 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也可能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