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第5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一、设计思想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概括,透过定律折射出的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定律内容不复杂,如果要学生记忆也不会有太多困难。问题是不通过实验,让事实来说话,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定律的含义。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表面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来获得定律的结论上。为了让事实更具说服力,设想让学生进行二次实验探究,以涵盖固体、液体、气体各种物质状态,认识定律确实具有普遍意义。

关于定律产生的原因,借助认识化学反应实质时的学习方法。有了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学生不难理解,定律产生的必然性。

对于定律的运用,应贯穿学生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本节课的关注点是定律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角度来理解产生的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并在化学计算方面进行初步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通过比较、研讨获得知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设计及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品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镁带、铁丝、白磷、XX石、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澄清石灰水。

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橡皮塞(双孔、单孔或无孔)、酒精灯、火柴、托盘天平、橡皮泡、玻璃导管、镊子、分液漏斗、坩埚钳、石棉网。

辅助材料:黄沙。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3][4][5]通过媒体,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前后量的变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猜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求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

[6]汇总学生的实验结论,初步形成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7][8][9]以“结论是否有普遍意义”为“导火线”,引导学生扩大实验视野,再次进行实验探究,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0][11]让学生运用定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深化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12][13][14]通过媒体,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寻找出产生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并从微观角度加以运用。

[15]师生共同小结,结束本课。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2. 主要板书

3. 相关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了氧化锡,但容器和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并没有改变。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罗蒙诺索夫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他的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结论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都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直到1908年德国化学家郎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科学家们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公式E=mc2(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的速度,大小为3×108m/s)说明物质可以转化为辐射能,辐射能也可以转化为物质。这个结论与质量守恒

定律有何联系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硝化甘油爆炸以后,放出的能量为8×106J。根据质能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0.89×10-7g。从实用角度讲,其中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的,即可以认为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成立的。20世纪以来,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新的认识,承认两个独立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现在科学家将这两种定律合二为一,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X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随着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的提出,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现时科学家把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合二为一,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视频:

.rqsz./rqxxzy/cz0...57250/SPZY05.html

七、教学反思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开展实验探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心得,这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无论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可发现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都是为证实自己的猜想服务的,具有一定逻辑性。而且,最终实事求是地形成了各个小组的结论,这就实现了教学设计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的设想。初中学生所拥有的化学知识毕竟还十分有限,因而在理论层面不必作过高的要求。重要的是感受实验探究这一过程。在学习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潜力是巨大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实验探究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有一日,学生确能证实“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一定相等”,教师也不必“大惊小怪”。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

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题库 基础题: 1、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 ,读作碳酸钙)成金(符号为Au),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2、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24g镁与16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g。 (2). 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有______g氧气参加了反应。 中等题: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元素?可能会有元素?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质量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3、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质量不变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高档题: 1、“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3、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2NH4ClO4 = N2↑ + 4H2O + X + 2O2↑,则X的化学式为() A、HCl B、ClO2 C、Cl2 D、HClO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沪教版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的测定,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3.请你写两个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①电解水;②实验室用加热KMnO2的方法制氧气。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课前预习 1.煤球烧成渣后,它的质量会大大减轻;铁生锈后其质量会增加,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注意过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吗? 2.什么叫质量定恒定律? (二)课堂学习 活动与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不变__。 【设计实验】称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反应完毕后再将生成的物质放到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思与评价】在实验三中,将大理石和稀盐酸放在敞口的锥形瓶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却发现总质量减小了。你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议一议:铁生锈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猜一猜: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质量如何变化? 做一做:设计实验探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在敞口的容器中反应时质量的变化。 讲一讲: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质量的变化,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不变的量? ? ?? ?? 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一定变的量: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的量:分子的个数。 【课堂检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原子质量均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教材第103页第2题。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和体会吧。 【布置作业】教材第103页“练习与实践”1,3,4题。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 B.X 2 Y 2 C.X 2 Y 4 D.X 2 Y 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 g B.11 g C.8 g D.5.5 g 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 g B.10 g C.8 g D.3 g 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 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 2 C.R 2 O D.R 2 O 5 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教案 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3095374.html,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在整个初中化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 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小组探究、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通过小学阶段

科学的学习以及初中物理生物的学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做出假设”“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会加强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且能用质量守恒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提高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形成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形成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确立本节课的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中的关键词是认识和说明,分别指向的核心概念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包括内容和实质,也就是要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和实质;能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准确的找出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对化学反应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能判断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知道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但是没有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也没有把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与物质的质量守恒联系起来。因此,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变的知识,引导学生做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推测是本节课的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总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定律之一,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它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育价值,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这一基本的、普遍的自然规律;二是通过从微观和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变化观和元素观;三是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四是使学生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究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 3、通过实验探究,巩固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4、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定律复习一、配平下列方程式 (1)FeS2 + O2高温 Fe2O3 + SO2 (2)Cu2(OH)2CO3? CuO + H2O + CO2↑ (3)WO3 + H2? W + H2O (4)CH4 + O2点燃 H2O+ CO2 (5)C2H5OH+ O2点燃 CO2 + H2O 二、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练习: (1)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组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种类D.质量总和 2.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氧化镁 B.10g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 D.10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a g氢气在b g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a+b)g水 C.还原8gCuO共用掉2gH2,所以生成的Cu和水的质量共10g D.酒精燃烧后只产生了光和热,再没其他物质生成了 4. 在4NH3+5O2=4X+6H2O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A.NO D.NO2C.N2O4D.N2 5. 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A.13g B.23g C.18g D.25g 6.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 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 7.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8.电解水:2H2O通电2H2↑+O2↑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 ) A.2:2:1 B.18:2:36 C.9:1:8 D.18:4:16 9.2g氢气和2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能生成水( ) A.18 g B.4.5 g C.2.25 g D.36 g 10.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 1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12.3.2g化合物R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习题】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左物右码。 2.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大小相同的纸片,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3.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等)里称量。 二、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是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的重点在于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我们容易忽略气态或烟雾状物质的质量,如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容易忽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也容易忽略燃烧时包含在白烟中的氧化镁的质量。因此,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为气态或烟雾状的物质,要探究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装置必须密闭。 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解释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种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四、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及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 基础检测 1.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至平衡 B.将干燥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D.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在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 g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9.2 g B. 9.8 g C. 10.8 g D. 10.2 g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固体物质质量增大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木炭燃烧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D.氧化汞分解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现象: 。天平 。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 问题引领 1、阅读课本 P102 活动天地 5-1 思考: 问题: 你选择甲、乙、丙中的 ,因为 。 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2、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这一推测是否正确?阅读课本 P103 实验探究 5-1 思考: 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二、实验探究( 5-1)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位变化? [作出假设] [进行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观看视频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天平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反思评价:如果没有气球结果会怎样?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有大量 产生。天平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反思评价: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应该 。(变或不变)因此,有气体参与会生成的反应要选择 反应装置进行实验。 三、总结提升——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2)定义解读: ① “参加反应”的含义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是指参与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而不能简单理解 成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会存在反应物剩余的问题。剩余的反应物不计算在内。 ②“质量总和”的含义 一些反应可能有气体参加,也有可能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 各状态的物质都要包括,不能遗漏。

③““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④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一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元素种类各元素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种类各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 物质种类 分子的种类分子的个数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例1:“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2、电解36 克水得到4 克氢气,那么生成多少氧气?() A.18g B.4g C. 32g D. 9g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3:某物质燃烧以后只产生CO2 和H2O,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X + O2 → CO2 + H2O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 + 3Y2 =2Z 中,Z 的化学式用X、Y 表示应是() A. XY2 B. XY3 C.X2Y3 D. X3Y2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练习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__,不适用于_____________;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________为_______,原子___________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也没有变化,因些质量守恒是。 ②、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元素物质,分子原子角度) a. “五个不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 b. :“两个一定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 c. “两个可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提高 1、下列说法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5g食盐和25g水混合得到30g食盐溶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与红磷的质量相等 C.12g碳在32g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 D.氢气和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L 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 C.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 2、表示生成物是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微观: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 2+O 2 2H 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一定改变的是 ; 可能改变的是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2→CO 2+H 2O ,则A 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 2=6CO 2+6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 分解成56 g B 和44 g C ,则反应了的A 的质量为 g 。 3、将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 4.把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 ,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 ,有10克A 和5克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 ,B 没有剩余,则生成C 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重点化学方程式)

新世纪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3095374.html,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八年级科学上化学方程式汇总 1、磷在氧气中燃烧 4P + 5 O 2 2 P 2O 5 2、硫在氧气里燃烧 S + O 2 SO 2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 O 2 Fe 3O 4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 2 CO 2 5、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 3O 2 2Al 2O 3 6、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 + O 2 2 MgO 7、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 +Cl 2 2NaCl 8、甲烷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H 4 +2O 2 C O 2 + 2H 2O 9、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H 2 + O 2 2 H 2O 10、水的电解 2H 2O 通直流电 2H 2↑ + O 2↑ 1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 12、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 3 2KCl +3O 2↑ 1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 2O 2 2H 2O +O 2↑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 a C O 3 +2 H C l == C aC l 2 +H 2O +C O 2↑ 1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检验) CO 2 + C a(O H )2 == Ca CO 3↓ + H 2O 16、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 2 + H 2O == H 2CO 3 加热该溶液,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 H 2CO 3 CO 2 + H 2O 17、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18、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光 有机物+氧气 MnO 2 △ MnO 2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6课时) 第5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一、设计思想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概括,透过定律折射出的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定律内容不复杂,如果要学生记忆也不会有太多困难。问题是不通过实验,让事实来说话,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定律的含义。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表面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来获得定律的结论上。为了让事实更具说服力,设想让学生进行二次实验探究,以涵盖固体、液体、气体各种物质状态,认识定律确实具有普遍意义。 关于定律产生的原因,借助认识化学反应实质时的学习方法。有了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学生不难理解,定律产生的必然性。 对于定律的运用,应贯穿学生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本节课的关注点是定律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角度来理解产生的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并在化学计算方面进行初步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通过比较、研讨获得知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设计及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品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镁带、铁丝、白磷、XX石、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澄清石灰水。 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橡皮塞(双孔、单孔或无孔)、酒精灯、火柴、托盘天平、橡皮泡、玻璃导管、镊子、分液漏斗、坩埚钳、石棉网。 辅助材料:黄沙。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大质量关系.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活动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及过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不断获得新知,不断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三.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 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 力。 四.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用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 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 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也发生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4.学会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重难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 P+O2P2O5 Fe+CuSO4-→ Cu+FeSO4 【实验1】质量守恒定律——白磷的燃烧【实验2】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与铁反应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 g水加热后变成1 g水蒸气,该变化前后虽然质量不变,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 1.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 A.10 g水变成10 g冰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C.9 g水完全电解成1 g氢气和8 g氧气D.5 g糖放入25 g水得到30 g糖水 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m g水受热变为m g的水蒸气B.62 g磷和80 g的氧反应生成142 g五氧化二磷C.20 g食盐溶于80 g水得到100 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3.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探究活动中,陆红同学在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下列叙述错点燃

误的是() A.部分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B.天平不平衡 C.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锥形瓶的瓶塞会被冲出来 ②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如体积或分子个数的 守恒等 【同步训练】 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2.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 (2)10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110 g食盐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每2体积的CO和1体积的O2发生反应时只能生成2体积的CO2,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 不相等。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不是指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加了反应的那一 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对于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 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如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实验中,空气 中的氮气并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既不属于反应物,也不属于生成物;同理,实验室用KClO3 或H2O2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当中的MnO2是反应中的催化剂,仅起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既不 属于反应物,也不属于生成物,不是定律中质量总和的一部分 【同步训练】 1.实验室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实验前称得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42.5 g,加入1 g MnO2,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41.1 g。则反应中放出氧气的质量()A.43.5 g B.0.4 g C.1.4 g D.2.4 g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15.5 g,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0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