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一步生长曲线

微生物 一步生长曲线

①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

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

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⑩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

⒊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成为烈性噬菌体。它的裂解生活史大致为:1尾丝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吸附2病毒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内3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合成4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5大量子代噬菌体裂解释放到宿主细胞外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微生物复习提纲及答案(全)

微生物学复习题纲 (未包含填空、选择、判断题部分)名称互译:(熟记以下中英(拉)的名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aris 产气杆菌Enterobacter areogenes 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根瘤菌属Rhizobium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诺卡氏菌属(Nocardia) 放线菌属(Actinomyces)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毛霉属Mucor 根霉属Rhizopus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假丝酵母属Candida 白腐菌 (white rot fungus) 红曲菌属(Monascus) 噬菌体(phage) CFU(colony 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微生物实验报告: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 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 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 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 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G=(t2-t1)/[(lgW1-lgW2)/lg2] 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 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 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活化菌种 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 2.接种 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表1.各培养基接入菌种及培养条件

微生物习题xiti

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1、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2、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3、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5、什么是微生物学?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名词解释:细菌、原核微生物、肽聚糖、芽孢、荚膜、菌胶团、鞭毛、伴孢晶体、附器、异形胞、菌落、菌苔、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1、试述G+菌肽聚糖、G-菌细胞壁结构。 2、比较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3、什么是缺壁细胞?在原核生物范畴内有哪些细菌没有细胞壁?简述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 特点及实践意义。 4、依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 5、细菌荚膜依据其存在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有什么功能? 6、细菌的特殊构造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7、芽孢有何特殊生理功能?其抗性机理是什么?芽孢的这些特点对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8、什么是伴胞晶体?它在何种细菌中产生?有何实践意义? 9、试述苏云金杆菌对昆虫的致病机理。 10、什么叫菌落?怎样识别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11、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各有何特点? 12、蓝细菌的异形胞有何功能?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名词解释;:真菌、酵母菌、霉菌、真核生物、真酵母 1、简述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以啤酒酵母为例,说明酵母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 3、毛霉、根霉、曲霉和青霉的特征各是什么? 4、比较根霉与毛霉的异同? 5、比较青霉与曲霉的异同? 6、霉菌的孢子可分为哪些类型?哪些是有性孢子?哪些是无性孢子? 7、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8、试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9、试述霉菌的菌落特征。 10、霉菌的有性繁殖分哪几个阶段? 第四章病毒 名词解释: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卫星病毒、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前病毒)、噬菌斑、溶源性细菌、溶源性、溶源细胞的复愈、病毒溶 源性转变、病毒粒子、亚病毒、包膜病毒、脱壳、效价、多角体病毒、蚀斑、感 染病灶、坏死斑。 1、何为病毒、病毒粒子?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病毒特征有哪些?) 2、病毒粒子包括哪些基本结构?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病毒 一步生长曲线

病毒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微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特征: 1、形体十分微小,滤过,电镜可见; 2、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组成,且一种病毒仅含一种类型核酸; 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宿主专一性,无独立代谢酶系,依赖宿主自身复制; 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1、大小:20~200nm, 多在100nm左右。 2、病毒粒子(病毒颗粒)构造 成分:核酸--核心、蛋白--衣壳核衣壳 衣壳粒包膜(类脂或脂蛋白) 病毒粒子对称体制:螺旋对称(TMV) 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功能:核酸:遗传物质基础 蛋白:构成外壳,保护病毒免受核酸酶及其它因子破坏;决定感染特异性;决定抗原性。形态:球状(动物病毒);杆状(植物病毒);蝌蚪状(微生物病毒) 群体形态:病毒包涵体、噬菌斑。 噬菌体:多为蝌蚪状,结构模式图。头部为二十面体对称,尾部为螺旋对称。 病毒的分类:植物病毒:多含DNA,少数含RNA 动物病毒:DNA或RNA 微生物病毒:多含DNA,少数含RNA 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一.噬菌体 繁殖(烈性噬菌体为例) 1、吸附 2、侵入:头部DNA通过尾管注入至细胞中,外壳留在胞外。自外裂解 3、增殖: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双链DNA噬菌体三阶段转录,遗传信息转移。 4、成熟(装配):潜伏期 5、裂解(释放):裂解期 上述烈性噬菌体的生长方式,称为一步生长。 一步生长曲线:(潜伏期(隐晦期,胞内累积期)、裂解期、平稳期)

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二.植物病毒:大多数为ssRNA病毒,基本形态为杆状、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一般无包膜。 植物病毒的增值过程与噬菌体相似,但在细节上有所差别。因它们一般无特殊吸附结构,故只能以被动方式侵入。在植物组织中,则可借细胞间连丝而实现病毒粒的扩散和传播。与噬菌体不同的是,植物病毒必须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才脱去衣壳即脱壳。 三.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脊椎动物病毒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其核酸类型可分为dsDNA 和ssDNA病毒以及d sRNA和ssRNA病毒,其衣壳外有的有包膜,有的无包膜。 增值过程也与噬菌体和植物病毒相似,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大多数动物病毒无吸附结构的分化。少数病毒如流感病毒在其包膜表面长有柱状或蘑菇状的刺突,可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黏蛋白受体上,腺病毒则可通过五邻体上的刺突行驶吸附功能。吸附之后,病毒粒可通过胞饮、包膜融入细胞膜或特异受体的转移等作用,侵入细胞中,接着就发生脱壳、核酸复制和衣壳蛋白的生物合成,再通过装配、成熟和释放,就形成大量有侵染力的子代病毒。艾滋病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1年首先在USA发现,1983年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分离出一种virus证实为AIDS的病原,1986年WHO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专门侵犯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缺陷。 传播途径:血液、母婴、体液 亚病毒 1、类病毒: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 2、拟病毒(类类病毒):一类包括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RNA。 3、朊病毒(羊瘙痒病、疯牛病、库鲁病):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性蛋白。 4、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5、卫星RNA:一类存在于某专一病毒粒的衣壳内,并完全依赖后者才能复制自己的小分子RNA病原因子。 噬菌体与发酵工业:要防止噬菌体的污染,必须确立防重于治的观念,例如绝不可使用可疑菌种,严格保持环境卫生,决不任意丢弃和排放有生产菌种的菌液,注意通气质量,加强发酵罐和管道灭菌,不断筛选抗噬菌体菌种,经常轮换生产菌种,以及严格会客制度等。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复习题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生长: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繁殖: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 连续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同步培养:使群体中的细胞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均处于同一阶段上,即大多数细胞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培养方法。 同步生长:以同步培养方法使群体细胞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进行分裂的生长。 防腐(antisepsis): 能够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但不能杀死微生物群体的方法。 消毒(disinfection): 能够杀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致引起疾病的方法; 灭菌(sterilization): 凡是能够杀死或消除材料或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 商业灭菌(commercial sterilization):食品经过杀菌处理后,按照所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所检食品中无活的微生物检出,或者仅能检出极少数的非病原微生物,在食品保藏过程中,是不可能进行生长繁殖的. 无菌(asepsis):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的意思. 死亡(dead):微生物不可逆地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 热力致死时间(TDT):在特定的温度及其它条件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F值:在一定的基质中,温度为121.1℃,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D 值:利用一定温度进行加热,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即90%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 Z值:在加热致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即缩短90%的加热时间)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平板菌落记数法:把一定量稀释菌液浇注或涂布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依菌落形成单位数乘以稀释度即可求得试样中所含的活菌数。 典型生长曲线:接种的是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则其生长曲线会显示出四个明显生长期,此既为典型生长曲线。 生长数率常数:某微生物细胞每小时的平均分裂次数。 代时:是细胞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生长数率常数的倒数。 恒化器:一种连续培养器。通过保持有一种生长限制因子的培养液的流速不变,可使微生物始终处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长期生长繁殖。一般用于科学研究。 恒浊器:一种连续培养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借光电控制系统控制培养液流速,以达到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连续培养器。用于生产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切好氧微生物或耐氧微生物含有的可使剧毒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为过氧化氢的酶.。 PARS培养基(pre-reduced anaerobically sterilized medium)PARS培养基即还原无氧灭菌培养基,一种适合培养严格厌氧菌的高度无氧还原性强并经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要用Hungate技术来制备。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 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A.构成细胞物质 B.B.提供能量 C.C.A,B两者 答:( )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A.碳素物质 B.B.氮素物质 C.C.水 答:( )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两者 答:( )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B.所需碳源不同 C.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B.需要消耗能量 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40690 40691 40692 40693 40694 40695 40696 40697 40698 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答:( )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A.微量元素 B.B.氨基酸和碱基 C.C.维生素 D.D.B,C二者 答:( )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源 C. N源 答:( )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A.单纯扩散 B.B.促进扩散 C.C.主动运输 D.D.基团转位 答:( )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A.糖类物质 B.B.碳酸盐

(整理)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 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第2章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 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胞?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 说明芽孢的抗逆性。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 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 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 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8.什么是学名?什么是双名法?用具体的例子说明。 9.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10.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 6.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 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 8.试述真菌的孢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 1. 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 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4. 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5. 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各类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策略有何区别? 6. 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

细菌生长曲线之测定

實驗六細菌生長曲線之測定 ◎ Exp 11. Turbidity of bacteria 一、目的: 在進行細菌生長曲線之測定前,必須先了解 U-2001 Spectropho- tometer 操作方法,才能將細菌的數量以吸光值的方式表示出來。二、原理: 請詳讀整理 p. 90-92,學會調整 Optical density (O.D.) 【Exp 13.會用到】。 三、器材: 1. culture:(每組) 24 hr Escherichia coli (broth) 2. medium: (每組) Nutrient broth 3. equipment : 1 ml pipette,pipette aid,cuvette,拭鏡紙,廢菌液杯,裝蒸餾水的洗 瓶,滅菌空試管,U-2001 Spectrophotometer,振盪器。 四、實驗步驟 ※由助教先示範操作方法,再由學生自行操作與測量待測液之吸光值。 1. 了解 U-2001 Spectrophotometer 操作方法: a. 溫機約 15 分鐘。 b. MENU → (主目錄) 選 1. Photometer →輸入波長 600 nm 及 ABS → Forward → c. Nutrient broth 歸零 autozero → (前、後二支 cuvette) ※1 d. 取出後面之 cuvette ,倒入待測液※2,等到右上方數據穩定後,按 下 Start →記錄。 ※1 cuvette 有石英管 (測波長 340 nm 以下)、玻璃管、塑膠管等材質,本實驗使用塑膠材質之比色管。 ※2 每次測定前需先用蒸餾水滴洗cuvette,再以待測液潤濕,倒掉,再裝入待測液,測完倒掉,用蒸餾水滴洗。測定之前

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试题 62.设计一个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的科研方案,并加以必要的说明。(要求写出酿酒酵母的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 22.微生物按能源和基本碳源来分,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类型?你们感分析它们各自的能源、氢供体和基本碳源分别是什么? 59.简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指出与此相关的主要特性。 63.简述微生物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8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80.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如何缩短延滞期? 86.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35. 简述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其特点。 187. 水在微生物细胞中的生理功能。 223. 试述比较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异同点。 229. 描述并分析生长曲线,并说明生长曲线对科研和生产的意义。 241. 试拟一个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二,简答题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 10.根瘤菌可与 _________共生固氮 微生物学试题(一)答案: 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二,1,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 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第四章__微生物的生理_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一、名词解释 1. 酶:是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和核酸类酶。 2. 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酶的活性部位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 辅酶:全酶中与酶蛋白结合的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或者金属离子,全酶一定要在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 4. 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产物。酶的第五专一性包括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5.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的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这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6.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碱基、嘌呤、嘧啶、生物素和烟酸等。 7. 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物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8.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染料、胆汁酸盐、金属、酸、碱或抗生素等其中的一种,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目的微生物生长繁殖。 9. 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作鉴别培养基。 10. 加富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 11.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12. 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微生物思考题1

微生物学思考题 绪论 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2、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3、什么是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菌落、芽孢、PHB、鞭毛伴孢晶体菌毛、LPS、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糖被、异形胞、磁小体、原生质体、L型细菌、性菌毛。 1、G+、G-细菌的细胞壁化学成分、结构及相关的特点有何区别? 2、依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 6、试用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 9、细菌主要贮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是什么? 10、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几类? 其中球菌按分裂后排列不同分哪几种? 12、典型细菌大小和重量是多少? 14、蓝细菌及其特点? 15、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染色方法、步骤、结果是什么? 16、比较链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化学组成等异同。 18、细菌的糖被化学组成是什么?对细菌本身有什么作用?与人类有哪些关系?细菌糖被依据其存在特点可分为几种类型?分别简述其特点。 19、细菌芽孢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之具有这种作用? 真核微生物 假根、子实体、吸器菌丝、菌丝体、真菌丝、假菌丝 1、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 2、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点。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 4、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5、比较真核与原核生物的异同。 7、真菌及其特点? 病毒 噬菌斑、病毒、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溶源菌、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亚病毒、包含体、包膜、原噬菌体、噬菌体效价、一步生长曲线 1、病毒粒子和核壳体的关系? 2、病毒的一般大小?病毒粒子的典型构造?病毒粒子有哪几种对称形式?试各举一例。 3、简述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 4、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可反映噬菌体哪些特征性参数?它们分别指什么?一步生长曲线可 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 1.实验材料 (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三角瓶x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 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个;1ml或4ml

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微生物解答

第一章 1.试述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文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2.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 芽孢的耐热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渗透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欣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何为“栓菌”试验? 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菌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只能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未作伸缩“挥动”,因而肯定了“旋转论”的正确性 4.对细菌细胞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表解。 一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拟核、细胞质。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芽孢 第二章 2.试对酵母菌的方式作一表解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一)无性:①芽殖②裂殖③产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后垣孢子) (二)有性(产子囊孢子) 3.试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 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 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 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 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 5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 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的子囊孢子 4.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吸取养料假根 吸器 附着:附着胞、附着枝 菌核 特化的营养菌丝休眠(或休眠及蔓延) 菌索 延伸:匍匐枝

实验6-2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1 目的要求 (1)了解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测定原理; (2)学习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酵母和细菌的生长曲线。 2 基本原理 生长曲线是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测定时一般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纯菌种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已灭菌的适宜的新鲜培养液中,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液中菌的数量,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得到生长曲线。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曲线不同,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亦不同。但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规律基本相同,生长曲线一般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测定一定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科研和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测定生长曲线时需要对生长的单细胞微生物定时取样计数,对于酵母细胞和比较大的细菌细胞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计数,亦可采用比浊法计数,但对于小的细菌细胞一般采用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培养液中菌细胞数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的关系,利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值(OD值),以OD值来代表培养液中的浊度即微生物量,然后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悬液的OD值为纵坐标绘出生长曲线。此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迅速。 血球计数板法是利用一块血球计数板来进行计数的。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玻璃片,中央平台比两边平台低0.1mm,上有两个被精细刻化为400个小方格的格网,面积为1mm2,加盖盖玻片后即构成0.1 mm3体积的计数室。血球计数板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将1 mm2面积的网格划分为25个大格,每个大格再分成16个小格,既25′16;另一种为16′25。计数时只需无菌操作将稀释到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一滴从盖玻片一侧渗入到计数室,待静置平衡后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计数,用下面公式算出菌液中细胞数。 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数/mL=5个中格内细胞数?5′25(或16)′104′菌液稀释倍数 3 实验材料 3.1 菌种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3.2 培养基豆芽汁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5倍浓缩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章名:03|微生物的生长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NaCl D.叶酸 答:D 2.要对土壤中放线菌孢子进行计数最好使用() A.浇注平板法 B.划线平板法 C.涂布平板法 D.弹平板法 答:C 3.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A 4.在典型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B 5.在曲型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C 6.在曲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D 7.作接种用的“种子”,最好取自典型生长曲线上()的培养液。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 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B.过氧化氢酶 C.过氧化物酶 D.葡萄糖氧化酶 答:A 9.利用酒精作表面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 A.70%-75% B.75%-80% C.80%-85% D.85%-95% 答:A 10.链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干扰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DNA复制 答:C 1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抑制DNA合成 D.抑制RNA合成 答:B 12.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被称为() A.耐冷菌 B.嗜温菌 C.耐热菌 D.嗜冷菌答:D 13.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A.121℃ B.200℃ C.63℃ D.100℃ 答:A 14.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A.啤酒 B.葡萄酒 C.牛奶 D.以上所有

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 1.实验材料 (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 三角瓶X 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 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 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 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 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个;1ml或4ml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 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G=(t2-t1)/[(1gW1—lgW2)/lg2] 式中tl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或OD。 [实验步骤] 1.准备菌种:将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分别接种到装有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7℃,200r/min振荡培养14-18h.另外准备大肠杆菌单菌落平板l块(37'C培养24h)。 2.接种:分别将1.5ml(1%接种量)和4-5ml(3%接种量)大肠杆菌菌液和一个大肠杆菌单菌落接人含150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7℃,200r/min振荡培养;把4.5ml枯草杆菌(3%接种量)接入含150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7℃,200r/min振荡培养。 3.测量;每培养1h取样一次.净培养(不包括取样时间)10h结束培养,测量培养液pH值。零小时也要测。 如果选用4ml比色皿取500μl培养液到2000μl蒸馏水中(稀释5倍),以蒸馏水为对照,测OD6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任选一波长),如果选用lml比色皿,可以取1000μl培养液,以蒸馏水为对照,直接测OD620 、OD600或OD420(任选一波长),当OD值大于0.6时,下一样品要稀释1倍测量. [实验结果].

微生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菌株: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2、气生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即是气生菌丝。 3、真病毒: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的病毒。 4、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5、假酵母: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为假酵母。 6.生长: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7、化疗:、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称为化疗 8、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仅用于大型发酵厂的大批培养基灭菌。培养基一般加热至135~140 ℃下维持5~15s。 9、鉴别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10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有害微生物,而对被消毒物品基本无害得方法。 11、菌落: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这就是菌落。 12、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

废物功能的菌丝叫基内菌丝。 13、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14、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叫一步生长曲线。 15、碳源:碳源是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氮源是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16、培养基: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7、防腐:防腐是指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18、巴氏灭菌法: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专门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法。 19、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20、防腐: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霉腐微生物在食品等物质上的生长的一种措施。 21、伴孢晶体;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5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22、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3、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叫能源。 24、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25、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