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

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

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

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

4、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适用于一定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属第四层次。

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P17)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3、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七、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结构(P18)

(一)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

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类目标。1、课程总目标是从宏观层面规定的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对比较抽象、概括,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行为活动的宗旨或方针,

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课程目标来细化和体现。2、课程分类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在对构成课程目标基本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课程目标进行恰当定位。

(二)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根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务并服从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概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含义(P28)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就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具体来看:

1、从性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

2、从内容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着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3、从行为指向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4、从作用来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分析(P40)

(一)分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1、分析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

2、分析课程标准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保证。

3、分析课程标准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二)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

2、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

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解析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P4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是一致的,都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构成。

1、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研制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2、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类目标又由三维目标组成。

3、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主体,它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4、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主要为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提供有关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P46)

(一)总目标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分类目标(略,P47)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标准(P50)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思想品德的内容标准从初中学生出发,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方面内容有机整合。整个内容标准大体由内容目标、内容标准、活动建议三方面构成。

第九章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一般原理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含义(P181)

教材分析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置于特定背景下的、对教材以及与教材相关因素的整体分析。同时明确以下三点:1、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是一种整体分析。2、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立足于学生发展。3、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要置于一定的背景下。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特点(P182)

1、教材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2、教材分析是一种连接性的活动

3、教材分析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

4、教材分析是一种反复上升性的活动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重要性(P183)

1、教材分析是完整、准确把握教材的必经之路

2、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

3、教材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4、教材分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5、教材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P184)

(一)做好教材分析的准备(P184)

1、明确教材分析的目的

2、把握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应当是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学科知识体系。(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3)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3、熟悉教材分析的对象

4、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

(二)进行教材分析活动(P186)

1、从上到下

(1)既要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基础。

(2)既要分析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也要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和认识规律。

2、瞻前顾后

(1)从教材本身来看,要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

(2)从学生来说,要分析学生学习该教材内容之前学过些什么、在这之后又要学些什么。(3)从教学来说,要分析教材的承上启下作业。

3、左顾右盼

(1)关注相关学科及其教材。

(2)关注学校有关的德育工作安排。

4、动静兼顾

(1)静态分析指把教材作为一种现存的教学材料,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

(2)动态分析指把教材看做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育目的、社会实际等因素相互作用,从这种相互作用中对教材进行分析。

5、宏观微观结合

(1)所谓教材的宏观把握,是指把教材视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从教材与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对教材进行分析。具体来说:

第一,要了解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时代背景。

第二,分析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第三,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分析学生学习相关教材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

第四,分析与教材相关的各种储备资料。

(2)所谓教材的微观分析,是指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来说:

第一,划分教学因子

第二,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包括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教材表述方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分析教材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方面的功能。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地位分析、教材功能分析、教材结构分析、教材内容分析、重难点分析。

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两种不同思路(P188)

1、从教材本身出发,对教材本身的要素构成进行逐一分析,明确各个构成要素的实质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完成教材分析的任务。

2、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按照教学设计所需要了解的项目去研究教材,进行教材分析。

七、教材地位分析(P189)

教材地位分析可从两个角度进行:1、分析所研究的教材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地位。2、分析该教材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

八、教材结构分析(P190)

(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

(二)教材单元结构分析

(三)教材课时内容结构分析

教材课时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就是指每一课时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各框、目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类:递进关系、相似关系、辩证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

九、教材内容分析(P193)

(一)学科知识分析

学科知识分析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知识的圈定

2、知识的整理

3、知识的延伸

值得延伸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的知识和观点。(2)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知识和观点。

4、知识的运用

(二)学科能力分析

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能力的培养,另一类是学科特殊能力的培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就是分析教材中隐含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并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十、重难点分析(P195)

(一)重点(P195)

1、重点的含义: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教材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确定和分析教材重难点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虑:

(1)从课程标准角度看,教材的重点应该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特别的课程目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的部分。

(2)从学生角度看,教材重点是教材中能够满足当下学生生活需求和学习成长的需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内容。

(3)从社会角度看,在教材中用于认识和解决当下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紧迫问题的内容是教材的重难点。

(二)难点(P196)

1、难点的含义: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

2、具体看来,形成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复杂。

(2)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3)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

(4)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5)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十一、教材分析的具体方法(P199)

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

十二、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P202)

1、教材分析要明确明确目的

2、教材分析要回归教材

3、教材分析要系统全面

4、教材分析学习与创新

第十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教材处理

一、依据新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基本思路(P212)

1、尊重教学实际

2、尊重教材

3、不拘泥与教材

二、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内容和方法(P213)

1、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结构

2、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3、积极突出教材重点

4、有效突破教材难点

5、灵活运用教材所留空间

6、有效升华教材主题

三、思想政治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高中部分知识点补充

第一部分:高中政治必修教材设计与编写

一、编写体例

(一)开篇:《致同学们》

1、怎么看待这门课(本课程的研究对象,课程与学生成长的关系,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如何使用这本教材(教材是如何呈现,如何把握教材中不同栏目)

(二)单元(包括导语和综合探究)

1、以生活主题组织知识内容(有序言、知识结构图表,简介该单元的内容及意义)

2、导语的作用:引入话题,承前启后,揭示单元主要内容,需达成主要目标。

3、综合探究的特点:实践性、开放性。

4、综合探究着眼于:(1)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2)本单元教学内容;(3)学生调查分析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

5、综合探究的地位作用:教材的系统化和进一步深化,有机组成部分。

(三)课

1、构成:导言+N框

2、导言:(1)源于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心理体验和认知发展特点;(2)体现参与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3)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激发学习兴趣。

(四)框

1、构成:N目(正文和辅助文)

2、正文: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结论等是学习的主体,承载课程与教材内容目标。

3、辅助文: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解释。(包括以下三点)

(1)名词解释

(2)相关链接

(2)专家点评。

二、内容框架

(一)经济生活:

1、生活与消费

2、投资与创业

3、收入与分配

4、面对市场经济

(二)政治生活

1、公民与政治生活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当代国际社会

(三)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2、文化传承与创新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发展先进文化

(四)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4、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三、教材呈现方式(关注过程性和探究性,突出可读性和趣味性)

1、以生活为基础,关注过程和方法

生活主题主要有:①基于案例②基于情境③基于问题

2、图文并茂,凸显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活动设计的类别(7类)

1、体验感受类

2、举例说明类

3、观点辨析类

4、材料分析类

5、查阅资料类

五、教材的主要特点

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4、创新呈现方式,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解读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安排

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程——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二、设立选修课程的目的

(一)满足升学和就业需要。

(二)满足学科领域的拓展性学习需求。

(三)体现特殊价值和需要。

三、选修课程呈现的特点

(一)着眼于推介

(二)具有鲜明的专题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