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酶,英文则为Enzyme,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与细胞外。

2、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As3.4309,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BF7.658。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霉菌,后者属于细菌。

4、 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

5、 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每1分钟内,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活力、减少抗原性,增加稳定性。

7、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8、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9、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法三种。

10、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纯化手段,也是纯化标志。

三、名词术语的解释与区别(每组6分,共30分)

1、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

酶合成中的转录是指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以DNA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分子。酶合成中的翻译是指以氨基酸为底物,以mRNA为模板,在酶和辅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2、诱导与阻遏

酶合成的诱导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酶合成的阻遏作用则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中止或减缓进行的过程。这些物质分别称为诱导物及阻遏物。

3、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

酶的回收率是指某纯化步骤后酶的总活力与该步骤前的总活力之比。酶的纯化比是之某纯化步骤后的酶的比活力与该步骤前的比活力之比。

4、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

酶的变性是指酶分子结构中的氢键、二硫键及范德华力被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也受到破坏,原来有序、完整的结构变成了无序,松散的结构,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酶的失活则是指酶的自身活性受损(包括辅酶、金属离子受损),失去了与底物结合的能力。

5、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

二者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是一种内酶,可以跨越淀粉分子的α-1,6键到分子内部进行随机切割,所得的产物为α型的麦芽糖和环糊精,它使碘色消失的速度较快,但还原糖较慢;β-淀粉酶则是一种外酶,不能跨越α-1,6键,只能从淀粉的非还原末端2个2个地进行切割,所得的产物为β型的麦芽糖和界限糊精,它使碘色消失较慢,但还原糖较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能水解α-1,4键和都不能水解α-1,6键。

四、问答题

1、举出四例,说明酶在医学上有广阔的用途。

(1)医药用酶:a.消化用酶:α、β-淀粉酶、胰酶、胰蛋白酶

b.消炎用酶:木瓜蛋白酶、菠萝酶

c.溶纤维酶:尿酸酶、链激酶、溶栓酶

d.肿瘤用酶:L-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

(2)诊断用酶:a.尿酸酶:用于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

b.甘油激酶:由于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3)检测用酶:a.脱羧酶:由于检测L-赖氨酸和L-谷氨酸

b.虫荧光素酶:用于检测ATP

2、试述采用双酶法生产固体麦芽糊精的工艺过程及主要工艺条件。

应用双酶法生产固体麦芽糊精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条件如下:

淀粉调浆(淀粉与水)配料罐除渣剂喷射液化器

90oC液化维持罐30-40min 气液混合灭酶(加入蒸汽)灭酶维持罐

气液分离罐板式冷却器糖化罐气液混合灭酶器

中和脱色罐板框过滤机滤清糖液贮罐采用凝胶层析除杂

进一步精制,干燥的固体麦芽糊精

3、如何检查一种酶的制剂是否达到了纯的制剂?试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论述。

要检测酶的制剂是否达到纯的制剂(即不含杂质及杂质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层析法:包括纸层析、凝胶层析、柱层析及亲和层析

(2)电泳法:包括SDS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3)超离心法:不同的酶分子大小不同,在重力场中具有不同的沉降系数,从而可以通过超离心方法分离目的酶与杂质酶。

(4)免疫反应法:由于酶分子可作为一种抗原物质,而抗原与抗体之间具有专一的亲和力,故可选用目的酶的抗体与酶制剂进行免疫扩散或免疫电泳,从而判断酶的制剂是否纯净。

(5)氨基酸序列分析法:采用特定的化学物质从酶的N末端将氨基酸残基逐个水解下来,最终可获知该酶的氨基酸序列,从而也可以判断出酶制剂是否纯净。

4、今欲生产糖化酶结晶产品,试拟出合理的工艺步骤,并说明下游工程的主要工艺条件。

生产糖化酶的结晶产品,可采用盐析结晶法。得到糖化酶粗酶液后,须进行分离纯化,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和纯度(﹥50%),向浓酶液中缓慢加入饱和中性盐溶液((NH4)2SO4),至出现稍浑浊,于低温下(0-4oC)静置,待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可向溶液中补充少量饱和盐溶液。(操作过程中保证PH≈4.5),也可采用有机溶剂法结晶。向浓酶液中缓慢加入有机溶剂,混合均匀,于低温下静置一段时间,离心去除沉淀物,取上清液静置于低温下,可析出晶体。

发酵生产糖化酶工艺流程:

斜面菌种小米三角瓶孢子悬浮液种子罐发酵罐

糖化酶粗酶液

酶工程

一名词解释

1.酶的转换数:酶的转换数Kp。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2.酶的催化周期:酶进行一次催化所用的时间。

3.固定化酶的比活力:指每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6活力单位数,它是酶制剂纯度的一个指标。

4.抗体酶:又称催化行抗体。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抗体是由抗原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结构免疫球蛋白,要使机体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只要在抗体的可变区赋予酶的催化特性,以及酶的高效催化能力。是通过人工设计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而获得的一类新的生物催化剂,有些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

5.端粒酶:是一种核酸核蛋白,包含蛋白质和RNA两种基本成分。其RNA组分包含有构建端粒的重复序列的核苷酸摸板序列,在合成端粒的过程中,端粒酶以其本身的RNA组分为摸板把端粒的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DNA 的末端上,使端粒延长。

6.核酶:核酸类酶。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核糖核酸分子。它可以催化本身RNA剪切或剪接作用,还可以催化其他RNA,DNA多糖,酯类等分子进行反应。

7.KS分段盐析:指在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通过改变离子强度使不同的酶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8.B分段盐析:指在盐和离子强度条件下,通过改变温度和PH使不同的酶或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9.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是以各种多孔凝胶作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0.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间所具有的专一而不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方法。

11.等电聚焦电泳:又称等电点聚焦或电聚焦。指在电泳系统中,加进两性电解质载体。当接通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载体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连续增高的PH梯度,当酶或其他两性电解质进入这个体系时,不同的两性电解质即移到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位置上,从而使不同等电点的物质得以分离,这种电泳技术叫做等电聚焦电泳。

12.超临界流体:当压力和温度到达某一特定数值时,液体和气体物理特性就会趋于相同,该数值称为超临界点。当压力和温度超过其超临界点时,两相变为一相,处于这一状态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13.反胶束:反胶束又称反胶团,指在大量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含有少量的水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水包油的微小液滴。

14.胶束体系:胶束又称为正胶束或胶束团,是在大量水溶液中含有少量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水包油的微小液滴。

15.水活度:指体系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

16.梯度凝胶电泳:采用由上而下浓度逐渐升高,孔径逐渐减小的梯度凝胶进行电泳。梯度凝胶用梯度混合装置制成,主要用于测定球蛋白类组分的分子质量。

17.双水相萃取:利用溶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水相中溶解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

18.固定化酶: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固定化酶,即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具有增加稳定性可反复或连续使用及易于和反应产物分开等显著优点。

19.分子印记技术:是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一种人工生物模拟技术,是制备对某一化合物具有特异性聚合物过程。

20.密度梯度离心:是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接近的物质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方法。

二.问答题

1.什么叫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举例说明其对酶的生物合成过程影响机理,发酵产酶中应如何降解之?

答: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由分解代谢物引起的阻遏作用。

例:枯草杆菌碱性磷酸酶的生物合成受到其反应产物无机磷酸的阻遏,当培养基中无机磷酸的含量超过1mmol/L的时候,该酶的生物合成完全受到阻遏。当培养基中无机磷酸的含量降低到0.01mmol/L的时候,阻遏解除,该酶大量合成。

为了减少或者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应当控制培养基中葡萄糖等容易利用的碳源的浓度。可以采用其他较难利用的碳源,如淀粉等,或者采用补料,分次流加碳源等方法。控制碳源的浓度在较底的水平,以利于酶产量的提高。

2.叙述提高发酵产酶量的措施。

答:在酶的发酵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应是延续合成型。首先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先进技术,选育得到优良的菌株,并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使它们的生物合成模式更加接近于延续合成型。

对于同步合成型的酶,要尽量提高其对应的mRNA的稳定性,为此适当降低发酵温度是可取的措施;对于滞后合成型的酶,要设法降低培养基中阻遏物的浓度,尽量减少甚至解除产物阻遏或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使酶的生物合成提早开始;而对于中期合成型的酶,则要在提高mRNA的稳定性以及解除阻遏两方面下功夫,使生物合成的开始时间提前,并尽量延迟其生物合成停止的时间。

3.简述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的操作过程。

答:凝胶层析的操作一般包括装柱,上柱,洗脱等过程。

装柱时首先选择粗细均匀,一定直径和一定高度的层析蛛,在蛛的底部放置一层玻璃纤维或者棉花,柱内先充满洗脱剂,然后一边搅拌一边缓慢而连续地加入浓稠的凝胶悬浮液,让其自然沉降,直至达到所需的高度。

上柱是将欲分离的混合液加入凝胶层析柱的过程。要在洗脱液的液面恰好与凝胶床的表面相平时加入混合液,使组分能够均匀地进入凝胶床。

上柱完毕后,加进洗脱液进行洗脱。所用的洗脱液的体积一般为凝胶床体积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左右。洗脱流出液分部收集。

洗脱完毕后,凝胶柱已经恢复酶液前的状态,不用经过再生处理,就可以重复用于下一批酶液的分离纯化。

4.为什么SPS-凝胶电泳不受蛋白质分子电荷及分子形状的影响?

答:SDS能使蛋白质分子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由于SDS 带负电荷,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之间原来电荷的差别。此外SDS 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为此,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及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决定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举例说明酶的大分子结合修饰的作用。

答:通过大分子修饰,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也将有所改变。可以提高酶活力,增加酶的稳定性,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等。

6.请分析固定化载体的带电性质对酶的最适PH的影响过程。

答:载体的性质对固定化酶作用的最适PH值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用带负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PH值比游离的最适PH值为高;用带正电荷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比游离酶的最适PH值为低;而用不带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PH值一般不改变。

7.非水相酶催化比水相酶催化的优势。

答:1,提高脂溶性底物的溶解度,有利于高浓度底物的连续生物转化。

2,水解酶能降化合成反应,如脂的合成和肽的合成。

3,可以控制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4,酶不溶于有机介质,易于回收利用。

5,从底沸点的溶剂中分离纯化产物比水中容易。

6,酶的热稳定性比水高,而且没有微生物污染。

8.有机介质反应体系对酶催化的影响机制。

答:一,有机溶剂对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 有机溶剂对酶分子表面结构的影响:酶在有机介质中与有机溶剂接触,酶分子的表面结构将有多变化。2 有机溶剂对酶活性中心结合位点的影响:当酶悬浮与有机溶剂中,有一部分溶剂能渗入到酶分子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竞争活性中心的结合位点,降低底物结合能力,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二,有机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机溶剂极性的强弱可以用极性系数lgP表示。P是指溶剂在辛烷与水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极性系数越大,表明其极性越小;反之极性系数越小,则极性越强。

三,有机容积对底物和产物分配的影响:有机溶剂与水之间的极性不同,在反应过程中会影响底物和产物的分配,从而影响酶的催化反应。

9.说明酶在非水相体系催化中的特点。

答:1,在有机介质中,由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与底物之间的结合状态发生某些变化,致使酶的底物特异性发生改变。在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强的底物容易反应;而在极性较弱的有机溶剂中,疏水性较弱的底物容易反应。

2,酶在水溶液中催化的立体选择性较强,而在疏水性强的有机介质中。酶的立体选择性较差。

3,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时,具有区域选择性,即酶能够选择底物分子中某一区域的基团优先进行反应。

4,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化学键选择性。即在同一个底物分子中有2种以上的化学键都可以与酶反应时,酶对其中一个化学键优先进行反应。

5,许多酶在有机介质中的热稳定性比在水溶液中热稳定性更好。决定了它的应用条件更为宽泛。

6,在有机介质中,酶所处的PH环境与酶在冻干或吸附到载体上之前所使用的缓冲液PH相同。

10.简述酶反应器的类型与特点。

答:一,搅拌罐式反应器:搅拌罐式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分批式,流加分批式和连续式3中。

1,采用分批反应时,是将酶和底物溶液一次性加到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将反应液全部取出。分批搅拌罐式反应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酶与底物混合较均匀,传质阻力较小,反应比较安全,反应条件容易调节控制。

2,连续搅拌罐式反应器只适用于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连续搅拌式反应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的调节和控制较容易,底物与固定化酶接触较好,传质阻力较底,反应器的利用效率较高,是一种常用的固定化酶反应器。

二,填充床式反应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单位体积反应床的固定化酶密度大,可以提高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三,流化床式反应器:混合均匀,传质和传热效果好,温度和PH值的调节控制比较容易,不易渡塞,对黏度较大反应液也可以进行催化反应等特点。但由于固定化酶不断处于悬浮翻动状态,流体流动产生的剪切力以及固定化酶的碰撞会使固定化酶颗粒受到破坏。此外,流体动力学变化较大,参数复杂,放大较为困难。

四,鼓泡式反应器:可用于游离酶的催化反应,也可用于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可用于连续反应,也可以用于分批反应。鼓泡式反应器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剪切力小,物质与热量的传递效率高,是有气体参与的酶催化反应中常用的一种反应器。

五,膜反应器:该反应器集催化反应,产物分离,催化剂回收于一体的反应器。将酶催化与膜分离结合在一起的反应器。

六,喷射式反应器结构简单体积小,混合均匀,由于温度高,催化反应速度快,催化效率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催化反应。但只适用于某些耐高温酶的反应。

11酶蛋白侧链有那些基团可供修饰剂修饰?

答:氨基,羧基,巯基,胍基,酚基,咪唑基,吲哚基等。

12.简述酶固定化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答:一,吸附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变性失活,载体廉价易得,而且可以反复使用。但由于靠物理吸附作用,结合力较弱,酶和载体结合不牢固而容易脱落,所以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包埋法:又分为凝胶包埋法,半透膜包埋法。

1,天然凝胶在包埋时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对酶活性影响甚少,但强度较差。而合成凝胶的强度较高,对温度,PH值变化的耐受性强,但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才能把酶包埋起来。2,半透膜的孔径为几埃至几十埃,比一般酶分子的直径小些,固定化的酶不会从小球中漏出来。

三,结合法:又分为离子键结合法和共价键结合法。

1离子键结合法是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用离子键结合法进行酶固定化,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用离子键结合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损失少。但由于通过离子键结合,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的结合不牢固,在PH值和离子强度等条件改变时,酶容易脱落。2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称为共价键结合法。用共价键结合法制备的固定化酶,结合很牢固,酶不会脱落,可以连续使用较长时间,但载体活化的操作复杂,比较麻烦,同时由于共价结合时可能影响酶的空间构象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四,交联法: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结合牢固,可以长时间使用。但由于交联反应条件较激烈,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联,致使酶活力损失较大,而且制备成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的颗粒较小,给使用带来不便。

五,热处理法:热处理法只适用于那些热稳定性较好的酶的固定化,在加热处理时,要严格控制好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免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13.膜分离有那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一加压膜分离:根据所截留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不同,加压膜分离可分为微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1:微滤是以微滤膜作为过滤介质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膜所截留的物质的颗粒直径为0.2-2微米。通常用来除去细菌等微生物。2超滤有称超过滤,是借助于超滤膜将不同大小的物质颗粒或分子分离的技术。主要用于分离病毒和各种生物大分子。3反渗透的孔径小于20A,被截流的物质分子质量小于1000Da,主要用于分离各种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无离子水的制备,海水淡化等方面广泛应用。

二电场膜分离:包含电渗析和离子交换膜电渗析两种。

三扩散膜分离:利用小分子的扩散作用,不断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而大分子被截留,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生物技术《酶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解词

1.酶工程16.水活度

2.比活力17.溶剂工程

3.葡萄糖效应18.酶反应器

4.产酶动力学19.酶传感器

5.双向凝胶电泳20.酶自杀性底物

6.等密度梯度离心

7.亲和层析

8.固定化酶

9.固定化细胞

10.酶化学修饰

11.模拟酶

12.分子印迹

13.酶定点突变

14.酶定向进化

15.酶性DNA

二、问答

1.酶工程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2.简述对微生物产酶菌种的要求?

3.根据细胞生长与酶产生的关系,简述酶生物合成模式特点,以及如何提高酶的合成量。

4.酶分离纯化操作的一般程序和目的?

5.如何检查一种酶制剂是否达到了纯的制剂?

6.有三种酶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各不相同,试设计一个方案来分离纯化这三种蛋白质。

7.常见固定化方法有哪些类型?其概念和特点?

8.简述固定化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优点和缺点。

9.简述酶分子化学修饰的基本原理。

10.为什么要开展对酶的人工模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哪些成果?

11.酶定点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12.试述DNA改组与交错延伸PCR的区别?

13.核酶作为一种金属依赖酶,金属离子在Ⅰ型内含子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14.脱氧核酶具有哪些催化功能?

15.酶在有机介质中有哪些酶学特性发生改变?

16.在有机介质中如何通过控制pH条件提高酶活性?

17.酶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18.电流型酶电极与电位型酶电极有哪些不同?

19.简述酶抑制剂的设计方法。

20.简述酶抑制剂在新型农药研制中有何应用?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精选.)

第一章 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 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5.酶的结构特点? 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 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 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 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完全破碎酵母和细菌细胞。 3.膜蛋白的释放: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有关细胞器的膜上。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外周 蛋白和固有蛋白两种类型 4.胞外酶的分离:胞外酶是在微生物发酵时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发酵后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弃去,所得发酵清液通常要适当浓缩,然后再作进一步纯化。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是超滤法。 (二)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浓缩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干胶吸附法、渗透浓缩法、超滤浓缩法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外形高点:牙各轴面最突出的部位,称外形高点。 2.牙尖嵴: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称为牙尖嵴。 3. 覆(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垂直方向的距离,称为覆(牙合)。 4.前庭沟:又称唇颊龈沟,为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沟槽。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 1/3;长;近中;唇侧2.上颌第一二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 3.H 型;U 型;Y 型 4.额突;腭突;颧突;牙槽突 5. 10.0.5-1;眶下神经 6.感觉;运动;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7.腮腺;三角形 8.吞咽;言语。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0: EEADE CACBB 11-20 ACDAB CDCBD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五.简答题(共24分) 1.答:(1)上颌切牙较下颌切牙体积宽大,其中上颌中切牙最大,而 下颌中切牙最小。上颌切牙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唇面发育沟不明显。 (2)上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宽深。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明显,舌窝浅窄。 (3)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位于牙长轴唇侧,冠根唇缘相连呈曲线。下颌切牙的切嵴位于牙长轴舌侧,冠根唇缘相连呈弧线。 (4)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细而扁圆,近、远中根面有纵形凹陷。 2. 答: 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系由14块骨组成,其中除单一的下颌骨及 犁骨外,其余均成双对称排列,计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3. 答:下颌前牙近远中向的倾斜情况: 下颌中切牙:牙冠向近中倾斜度极小,牙体长轴几乎与中线平行。下颌侧切牙:牙冠略向近中倾斜。下颌尖牙:牙冠向近中倾斜度大于下颌侧切牙。 4.答:(牙合)面:呈斜方形: 1)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长于颊(牙合)边缘嵴,近(牙合)边缘嵴较远(牙合)边缘嵴长而直。由四边构成的四个(牙合)角中,以近中颊牙合角及远中舌(牙合)角为锐角,远中颊(牙合)角及近

自适应练习题及答案

2008练习题 作业一: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章 (一)书66页3.4题。对于加权矢量为T w w ],[21=w 的二阶自适应滤波器,给定下列数据 ??????=2112xx R ??? ???=87d x r 42}{2=d E 1) 写出}{2e E 与T w w ],[21=w 的关系;(3.1.10) 2) 求opt w ,写出}{2e E 与opt w w v -=的关系;(3.2.1) 3) 求将xx R 对角线化的正交矩阵Q ,v Q v T ='以及}{2e E 与'v 的关系式。 -------------------------------------------------------------- 书66页3.4题答案: 解:(1)().T e d w X n =-Q 其中()[(),(1)]T X n X n X n =- 22(){[()]}T E e E d w X n =-Q 2 ()[()()]2[()]T T T E d w E X n X n w w E X n d =+- 2()2T T XX Xd E d w R w w r =+- (1) 将 2 21()42,12XX E d R ??==???? 及[78]T Xd r =代入(1)式,可得:222 121212[]222141642E e w w w w w w =++--+ (2)opt w 应满足2 []0w E e ?= 即220XX opt Xd R w r -=

∴ 1 1217128opt XX Xd w R r --????==??? ?????? 21711283-????=??????-???? [] 23T = ∴ {}()()22111 min min []()2T T XX Xd XX XX Xd XX Xd Xd E e E d R r R R r R r r ξ---==+- 211 2 1()2()T T Xd XX Xd Xd XX Xd T Xd XX Xd E d r R r r R r E d r R r ---=+-=- 21742[78]42384128???? =-=-=???? ???? ()()2 min []T opt XX opt E e w w R w w ξξ==+--Q 21()T T Xd XX Xd XX E d r R r v R v -=-+ (2) 将2 21()42,12XX E d R ??==???? 及[78]T Xd r =代入(2),可得: []112221423812v v v v ξ?? ??=-+?????????? Q =2 2 12122224v v v v +++ (3)易求得2112XX R ??=???? 的特征值及归一化特征向量为: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 C.残疾年金或补助金D.遗属津贴 2、率先建立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该国于1905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 A.日本B.法国 C.德国D.英国 3、下列关于医疗保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 B.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实偿来实现的 C.医疗保险是自愿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D.医疗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费用 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机构通过等方式运营。 A.购买股票B.开办企业 C.兴建公共设施D.融资借贷 5、社会救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 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6、下列各项中,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A.英国B.瑞典 C.芬兰D.丹麦 7、下列各项中,有关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照顾制度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 B.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C.HMO开办合同医院并直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D.蓝十字和蓝盾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营利性民间医疗保险公司 8、下列有关各国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 B.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C.美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 D.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覆盖范围。 9、依据救助种类,社会救助包括。

酶工程 试题及答案

共三套 《酶工程》试题一: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 7、酶的生产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借助__________使__________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9、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三种。 10、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三、名词术语的解释与区别(每组6分,共30分) 1、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 2、诱导与阻遏 3、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 4、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

模拟题一及参考答案

模拟题一及参考答案 1. 关于C +十与C语言的关系的描述中,—是错误的。(2分) A. C 语言是C +十的一个子集 B. C++是兼容C语言的 C. C +十对C语言进行了一些改进 D. C++ 和C 语言都是面向对象的 2. C++对C语言作了很多改进,下列描述中________ 使得C语言发生了质变,即从面向过程变 成又面向对象。(2 分) A. 增加了一些新的运算符 B. 允许函数重载,并允许设置默认参数 C. 规定函数说明必须用原型 D. 引进了类和对象的概念 3. 按照标识符的要求,________ 符号不能组成标识符。(2 分) A. 连接符 B. 下划线 C. 大小写字母 D. 数字字符 4. 下述关于break语句的描述中,________ 是不正确的。(2分) A. break 语句可用于循环体中,它将退出该重循环 B. break 语句可用于switch 中,它将退出switch 语句 C. break 语句可用于if 体内,它将退出if 语句 D. break 语句在一个循环体内可以出现多次 5. 以下关于do-while 语句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2 分) A. 不能使用do-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 B. do —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必须用break语句才能退出 C. do-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当while 语句中的表达式值为非零时结束循环 D. do —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当while 语句中的表达式值为零时结束循环 6. _____ 是给对象取一个别名,它引入了对象的同一词。(2 分) A. 指针 B. 引用 C. 枚举 D. 结构 7. 下列数组的定义中,__是错误(2 A.char cal[ ]={ ,'ch,'' a, '' r '} B.char ca2[5]= ” char C.char ca3[4]= ” char D.int array[ ]={6 ,5,3,4}

自测试题五及参考答案

单片机自测试卷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单片机内有组成微机的主要功能部件、 和。 2.堆栈的特性是,8051的堆栈一般开辟在,其堆栈指针是。 232C是总线标准。 是接口。 有一个全双工的步串行口,有种工作方式。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单片机的特性主要有哪些 、8051、8751有何异同 的位存储区在哪里寻址范围是多少 的定时器/计数器有几个是多少位的有几种工作方式其工作原理如何 有哪几个中断源哪些是内部中断源哪些是外部中断源 三、判断题(20分) 1.判断以下各条指令是否正确(LL1和PROC为标号)(10分) (1)MOVX @R0,B (2)MOV A,30H (3)MOVX A,30H (4)ADDC A,R7 (5)SUB A,R2 (6)ANL #99H ,36H (7)MOV C, (8)ORL , (9)JBC P0,LL1 (10)ACALL PROC 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予以改正。(10分) (1)单片机是面向数据处理的。 (2)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均是对输入脉冲进行计数。 (3)由于MCS-51的串行口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缓冲器都是SBUF,所以其串行口不能同

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即不是全双工的串行口。 (4)END表示指令执行到此结束。 (5)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接口。 四、阅读程序(20分) 1.下列各条指令其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什么各条指令单独执行后,A中的结果是什么(5分)设(60H)=35H,(A)=19H,(R0)=30H,(30H)=0FH。 (1)MOV A,#48H ;寻址方式: (A)= (2)ADD A,60H ;寻址方式: (A)= (3)ANL A,@R0 ;寻址方式: (A)= 2.阅读下列程序段,写出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并说明此程序段完成什么功能(15分) MOV R1,#30H ;(R1)= MOV A,#64H ;(A)= ADD A,#47H ;(A)= ,(CY)= , (AC)= DA A ;(A)= ,(CY)= , (AC)= MOV @R1,A ;(R1)= ,(30H)= 此程序段完成的功能: 五、计算(画图)题(10分) 若8051的晶振频率f osc为6MHz,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在工作方式1,要求产生10ms 定时,写出定时器的方式控制字和计数初值(分别写出TH0与TL0值)。 六、编程题(15分) 1.阅读程序并填空,形成完整的程序以实现如下功能。(5分) 有一长度为10字节的字符串存放在8031单片机内部RAM中,其首地址为40H。要求将该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加偶校验位。(以调用子程序的方法来实现。) 源程序如下: ORG 1000H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____、___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____、初等教育、__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是____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2.终身教育 3.教育功能 4.人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表现?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实践的性质。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不统一、不明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案例】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区选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1997年至2001年,深圳累计教育投入197.5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142.68亿元,是特区建立以来前17年财政性教育投入70.30亿元的两倍。 深圳特区在教育上的高投入孕育了教育和科技的快步发展。截止2002年,深圳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117所,是特区建立之初的4倍多;学生64万人,比1980年增加近40万人。

酶工程试卷

酶工程试卷(A)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生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 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共价键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1.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丰富,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种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值便宜。 1)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2)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3)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酶工程试题(B)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调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法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他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别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通常酶的固定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 15 分) 1、电子商务实际上就是一种买卖活动,但它不同于我们已经沿袭了数千年的那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方式。电子商务是指通过Internet网和其他通信网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电子化的技术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2、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总分,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借助于Internet 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 3、中文一般将其译成“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电子传输方法,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的提出报文数据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4、所谓加密技术指的是将数据进行编码,使它成为一种不可理解的形式,这种不可理解的内容叫做密文。 5、它是指以 Internet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信息为依据的一个虚拟银行柜台。 二、判断题(每题1.3分,共 26 分) 1、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经算。但这种交易的方式因受地理位置、资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权影响,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2、电子商务是指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来讲,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来讲,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 3、电子商务的价值链,就是将企业分解为战略上相互联系的活动,以分析了解企业的成本优势。我们知道,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产品和辅助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 4、电子商务按其实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 to B)、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 to C)和消费者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C to C)。这三者都是建立在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之上,运用电子手段和电子工具进行的商务活动。(×) 5、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是以E—mail为应用的互联网间接连接;第二阶段主要是与互联网的全功能直接连接,即国际Internet开通;第三阶段是我国Internet建设已全面铺开。(√) 6、所谓网络营销,从广义地说,凡是以Internet为主要手段进行的并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网络营销。(√) 7、企业的网络营销战略是以“网络市场”为中心的,围绕着“网络市场”周围的是“网络营销组合”,即网络营销战术。(√) 8、通过网络营销阶段后进入电子商务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方案是要通过新的市场和电子渠道来扩大企业的声誉。(×) 9、创建一个基本的商业站点主要内容就是对企业的形象和厂房以及机器设备等方面的介绍等。(×)

《商务英语4》自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填空题(每题10分,共5题)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10.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You mean... like becoming a publicly-traded company? —That's right. ______________ . 选择一项: A. It's something we should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to B. It will still be a privately held company C. It will become a privately held company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解析:本题考核“说服某人”的交际用语。选项A对于问话者做出积极的正面回应,使用强调句型,进一步给予说明和解释:“这事儿,我们应该认真考虑”;选项B和C说明答话者前后自相矛盾,所以答案是A。 正确答案是:It's something we should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to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Okay, what is the decision? —As you know, we have been a privately held, family-owned company for over 120 years,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and I think it definitely has a bright future B. but it may be time to consider some major changes C. but the company faces tough competition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本题考核“提出建议”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询问对方做出怎样的决定,回答者答语的前半句话表明公司的状况,答语的后半句话给出的应是具体的决定,即回答者的建议,只有选项B是针对第一说话人的问题进行回答,“但是可能是该考虑一些重大变化的时候了”,所以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but it may be time to consider some major changes 题目3 不正确 获得10.00分中的0.00分

《计算机导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计算机导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元器件的计算机属于()。 A. 第一代计算机 B. 第二代计算机 C. 第三代计算机 D. 第四代计算机 2.冯诺伊曼的主要贡献是( )。 A. 发明了微型计算机 B. 提出了存储程序概念 C. 设计了第一台计算机 D. 设计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3.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A.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D.复杂方程的求解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特殊的计算机部件 B.特殊的生物病毒 C.游戏软件 D.人为编制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5.随机存储器简称为( )。 A.CMOS B. RAM C. XMS D. ROM 6.计算机一旦断电后( )中的信息会丢失。 A. 硬盘 B. 软盘 C. RAM D. ROM 7.CPU指的是计算机的( )部分。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C. 运算器和控制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 8.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 )。 A. 操作系统 B. 语言处理程序 C. 工具软件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9.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都是( )。 A. 目标程序 B. 语言编辑程序 C. 语言连接程序 D. 语言处理程序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10.硬盘存储器的特点是()。 A.由于全封闭,耐震性好,不易损坏 B.耐震性差,搬运时注意保护 C.没有易碎件,在搬运时不像显示器那样要注意保护 D.不用时应套入纸套,防止灰尘进入 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光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 B.击打式打印机价格最低 C.喷墨打印机不可以打印彩色效果 D.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用每秒执行指令的条数来表示 12.Windows2000是一个()操作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单用户多任务 C.多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单任务 13.WINDOWS 2000的“回收站”是( ) A.内存中的一块区域 B.硬盘上的一块区域 C.软盘上的一块区域 D.高速缓存上的一块区域 14.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 )。 A.运算速度快 B.精度高 C.资源共享 D.内存容量大 15.下列选项中( )是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A.将计算机信号转变为音频信号 B.将音频信号转变为计算机信号 C.预防病毒进入系统 D.计算机信号与音频信号相互转换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从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显示器的分辨率与视频卡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OSI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各起什么作用。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酶工程复习题

酶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答案)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生物催化剂 2.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转移基团 (B)传递氢 (C)传递电子 (D)(答案)决定酶的专一性 3.下列对酶活力的测定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酶的反应速度可通过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来完成 (B)需在最适pH条件下进行 (C)(答案)按国际酶学会统一标准温度都采用25℃ (D)要求[S]远远小于[E] 4.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因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集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集团(D)(答案)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5.酶的高效率在于 (A)增加活化能 (B)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答案)降低活化能

6.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A)增高反应活化能 (B)(答案)降低反应活化能 (C)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二、填空题 1.酶和菌体固定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吸附法、结合法、交联法和热处理法 2.系统命名法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将酶分为6大类。即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合成酶(或称连接酶)。 3.酶分子修饰中,经过修饰的酶的特性会改变,即可提高酶活力,增加稳定性或降低抗原性。 4.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5.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6.常用产酶菌有细菌(大肠杆菌);霉菌(黑曲酶;青酶;木酶;根酶);放线菌(链酶菌);酵母等。 7.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8.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9. 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10.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11.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法三种。 12.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13.在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要从营养的角度考虑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的调

酶工程试题

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固定化酶 采用各种方法,将酶固定在水不溶性的载体上,制备成固定化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2.酶反应器 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称为酶反应器。 3.模拟酶 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但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做模拟酶 4.抗体酶 又叫做催化抗体,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白,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5.印迹酶 以一种分子充当模板,其周围用聚合物交联,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就留下了与此分子相匹配的空穴,若构建合适,这种聚合物就像锁一样,对钥匙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这种技术称为分子印迹,该技术的酶产物称为印迹酶。 6.融合酶 将两个或者多个酶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融合蛋白 7.定点突变 只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通过取代、插入或者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等。

8.必需水 在有机介质中,酶分子需要一层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将对于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最低水量为必需水,由于其与酶分子的结合十分紧密,又称结合水。 9.酶传感器 以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材料,同各种不同的转换器结合所构成的一类生物传感器。 10.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 酶的必需基团是指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酶的活性中心是指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 二、填空题 1.酶根据主要组分的不同可以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两大类,根据酶的作用的底 物和催化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连接酶)。(写出4种即可) 2.酶的活力是酶催化速度的度量指标,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度量指标,酶转换数是 酶催化效率的度量指标。 3.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分离法生产,发酵法生产,化学合成法生产,生物合成 法生产。 4.酶反应器类型有:搅拌罐式反应器,填充床式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鼓泡式 反应器,膜反应器,喷射式反应器。(写出3种即可) 5.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_竞争性抑制作用、_非竞争性抑制作用_和_反竞争性抑制作 用。 6.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降低,米氏常数Km不变。 7.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破碎,物理破碎,_化学破碎_和_酶促破碎_。

模拟试题一(附答案)

模拟试题 一、选择 1、结冰、积水、积雪的道路,无人看守道口,恶劣天气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每小时不得超过(A)千米 A、10 B、20 C、30 D、5 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将厂内机动车辆分为(C)类。 A、11 B、12 C、13 D、14 3、厂内运输的作业方式有(B)种, A、3 B、4 C、5 D、6 4、机动车不得在平行铁路装卸线钢轨外侧(A)米以内行使。 A、2 B、3 C、4 D、5 5、驾驶员不从事驾驶工作时间为(C)者,再从事驾驶工作时应经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重新复试。 A、1~3 个月 B、3~6个月 C、6~12个月 D、1年以上 6、厂内车辆侧向最小安全间隙应为(C)米。A、0.4 B、0.5 C、0.6 二、填空 1、机动车辆的制动性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方向稳定性)。 2、制动效能受(道路)、(气候条件)、(车型)等影响。 3、一般把操纵性和稳定性称为(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常用(汽车的稳定转向特性)进行评价。 4、稳定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过度转向)、(中性转向)。 5、厂内叉车具有(转弯半径小)、(轮距窄)、(载货后重心偏高)等特点。 6、车辆的技术特性有(空车质量)、(载质量)、(总质量)、(车辆外形尺寸)、(最小离地间隙)、(轴距)、(轮距)、(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最大爬坡度)、(最高车速)。

7、厂内运输的作业方式分为(有轨运输)、(无轨运输)、(连续机械运输)、(人力搬运)。 8、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加油站、上下地中衡、危险地段、生产现场、倒车或拖带损坏车辆时不得超过(5)千米每小时。 9、车辆行使经过交叉路口须提前减速,加强了望,礼让“三先”(先慢)、(先让)、(先停)。车轮摩擦力不均是跑偏的主要原因。(√) 10、厂内车辆事故预防措施主要内容有(厂内运输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安全检查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 11、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典型事故案例教育) 12、厂内车辆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有(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的原则)、(全面治理的原则) 13、厂内车辆事故可以预防是指(损失预防措施)和(事故预防措施)。 14、教育对策内容应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等三个方面。 15、厂内车辆事故的特性包括(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16、厂内车辆事故一般分为(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两大类。 17、厂内车辆事故由(人)、(车)、(路)、(环境情况)构成。 18、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产环境)。 19、厂内车辆多发事故的原因有(厂内车辆违章驾驶)、(厂内车辆高速行驶)、(车辆技术状态不良)、(驾驶技术不熟练)、(厂内道路不好)。 20、叉车运行叉齿离地间隙要达(300~400)毫米。 21、安全色有(红)、(黄)、(蓝)、(绿)4种,对比色有(黑)、(白)2种。 22、厂内交通安全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辅助标志)等 三、判断 1、辅助标志安在主标志的上面,紧靠主标志上缘。(×)

(完整版)《市场营销》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市场营销》模拟试题1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案例分析题 一、美国钟表公司通过市场营销研究发现,可把市场上的购买者分为三类: 第一类消费者希望能以尽量低的价格购买能计时的手表,他们追求的是低价位的实用品,这类消费者占23%。第二类消费者希望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计时准确、更耐用或式样好的手表,他们既重实用,又重美观,这类消费者占46%。第三类消费者想买名贵的手表,主要是把它作为礼物,他们占整个市场的31%。 于是,根据第一、二类消费者的需要,避开日本精工和西铁城名表,制造了一种叫做“天美时”的物美价廉的手表,一年内保修,而且利用新的销售渠道,广泛通过商店、超级市场、廉价商店、药房等各种类型的商店大力推销,结果很快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公司之一。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分) 1.天美时公司采用什么样的市场细分标准将市场分为三种类型?(C ) A.地理环境细分B.心理细分C.购买行为细分D.人口因素细分2.天美时公司选择了哪种目标市场策略?(B) A.差异性营销策略B.集中性营销策略C.无差异营销策略 3.天美时公司采用的是哪一种市场定位策略?( A ) A.避强定位B.迎头定位C.重新定位 (8分) 比了下去?试用市场营销环境理论分析之。 答:(1)20世纪初期,汽车供不应求,竞争对手很少,福特公司凭借创建汽车生产流水线,以高效率、低成本赢得市场。20世纪20年代,汽车市场发生变化,竞争对手增多,汽车供应量增加,人们变得挑剔起来,不再是“企业生产什么,我就买什么了”。 (2)任何企业的活动都离不开营销环境。福特公司后来比通用公司比了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忽视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忽视顾客需求的变化,一意孤行地认为“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我的车就是黑色的”。还有就是忽视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而通用公司则针对福特公司的营销策略及“挑剔的顾客”推出“汽车形式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远远超过了福特公司。 三、有四家公司,其经营决策是:(8分) A公司生产手表,认为只要生产走时精确、造型优美、价格适中的名牌产品,即能获得 经营成功。

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 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5.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 6.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8.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 共价键结合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解:优点(1)易将固定化酶和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2)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使用(3)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4)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5)较能适于多酶反应 (6)酶的使用效率高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 (1)固定化时酶的活力有损失 (2)比较适应于水溶性底物 (3)与完整的细胞相比,不适于多酶反应。 2.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解:.方法:透析与超虑离心分离凝胶过滤盐析等电点沉淀共沉淀吸附层析电泳亲和层析热变性酸碱变性表面变性等(原理略) 3.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易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5)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6)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4 下面是某人对酶测定的一些数据,据此求出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 [S](mol/L) V0(umol/min) 0.5?10-628 4.0?10-640 1.0?10-570 2.0?10-595 4.0?10-5112 1.0?10-4128 2.0?10-4139 1.0?10-2140 解:最大反应速度140 ,Km: 1.0?10-5 酶工程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2酶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使酶完成催化作用的装置,他为酶促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底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物。 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4底物抑制:在酶促反应中,高底物浓度使反应速度降低的现象。 5稳定pH:酶在一定的pH范围之内是稳定的,超过这个限度易变性失活,这样的pH范围为此酶的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包括宏观产酶动力学和微观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在层析柱中填充分子筛,加入待纯化样品再用适当缓冲液淋洗,样品中的分子经过一定距离的层析柱后,按分子大小先后顺序流出的,彼此分开的层析方法。 8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以液体培养基为原料进行微生物的繁殖和产酶的方法,根据通风方法不同又分为液体表层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 ,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它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滤态,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能障,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基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一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不应当是致病菌,在系统发育上最好是与病原菌无关 b)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 c)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d)最好选用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上应用,安全问题更显得重要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解:(1)被修饰酶的性质,包括酶的稳定性,酶活性中心的状况,侧链基团的性质及反应性 (2)修饰反应的条件,包括PH与离子强度,修饰反应时间和温度,反应体系中酶与修饰剂的比例等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解:(1)酶蛋白N端的α氨基或赖氨酸的∑氨基 (2)酶蛋白C端的羧基及天冬氨酸的β羧基或谷氨酸的γ羧基 (3)半胱氨酸的巯基1分 (7)丝氨酸骆氨酸苏氨酸上的羟基 (8)苯丙氨酸和骆氨酸上的苯环 (9)组氨酸上的咪唑基 色氨酸上的吲哚基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 体积(ml)活力单位(u/ml)蛋白氮(mg/ml) 初提取液120 200 2.5 硫酸铵沉淀 5 810 1.5 解:(1)起始总活力:200?120=24000(单位) (2)起始比活力:200÷2.5=80(单位/毫克蛋白氮) (3)纯化后总活力810?5=4050(单位)2 (4)纯化后比活力810÷1.5=540(单位/毫克蛋白氮) (5)产率(百分产量):4050÷24000=17% (6)纯化倍数:540÷80=6.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