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31.5%、50.4%、55.9%和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化工产业示范区。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延伸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坚持综合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积极采用现代煤化工绿色创新技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安全发展。加强全过程控制管理,降低三废排放强度,提升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开展二氧化碳减排等技术应用示范,推动末端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提高产业清洁低碳发展水平。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与各省(区、市)高耗能项目的落后产能淘汰紧密结合,确保全国及各有关省(区、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的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产业技术升级示范

认真总结前期产业化示范经验教训,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市场新要求,突破部分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系统集成优化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重点开展煤制烯烃、煤制油升级示范,提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平;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示范,逐步完善工艺技术装备及系统配置;稳步开展煤制芳烃工程化示范,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技术升级示范重点

类别升级示范重点

煤制油直接液化、费托合成、煤油共炼等

煤制天然气大型化碎煤加压气化、大型化环保型固定床熔渣气化、气流床气化、甲烷化成套工艺等

煤制烯烃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

煤制芳烃甲醇制芳烃、煤分质利用联产制芳烃等

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草酸酯、草酸酯加氢、合成气一步法制乙二醇等环保难降解废水高效处理、高含盐废水处理处置、结晶盐综合利用等(二)加快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工、化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发展重点

领域发展重点

现代煤化工—煤炭开采

利用高硫煤气化技术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延长现役高硫煤矿井服务年限。重点转化利用山西和贵州高硫煤等劣质煤炭资源。

现代煤化工—电力

结合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电源点建设,发展煤化电热一体化,推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建设,实现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现代煤化工—石油化工

利用煤化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建设集原油加工、发电、供热、制氢于一体的联合装置。发挥现代煤化工与原油加工中间产品互为供需的优势,开展煤炭和原油联合加工示范。

现代煤化工—化纤

发展煤制芳烃和煤制乙二醇,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化纤原料示范工程。

现代煤化工—盐化工

重点做好青海等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青海矿业海西州煤制烯烃项目。结合汞污染防治国际公约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适时实施聚氯乙烯原料路线改造、乙炔加氢制乙烯。

现代煤化工—冶金建材

发展粉煤灰制建材产品,开发高铝粉煤灰制氧化铝、一氧化碳或氢气直接还原铁等技术,重点在蒙西等地开展现代煤化工和冶金建材一体化示范,提高冶金副产气体综合利用水平。

(三)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管理,重点抓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填平补齐、挖潜改造,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安全环保水平。推动神华集团包头、中煤集团榆林、延

长集团靖边和陕煤化集团蒲城等企业运用现有生产装置运行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烯烃收率,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煤制烯烃升级改造工程,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四)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统筹区域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生态优先、有序开发、规范发展、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采取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的方式,以石油化工产品能力补充为重点,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新增煤炭转化量总量须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不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编制好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做好规划水资源论证,落实水资源条件,择优确定项目业主,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结合示范区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建立示范区的动态调整机制。

(五)组织实施资源城市转型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充分利用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技

术人才和市场需求等条件,开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努力延伸产业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在资源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利用煤炭资源和化工基础优势,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建设黑龙江龙泰公司双鸭山煤制烯烃等项目。西部地区利用云贵地区煤水资源组合特点,建设中国石化毕节煤制烯烃等项目。中部地区依托山西、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资源优势,在朔州、鹤壁分别择优选取业主,各实施一项煤制烯烃升级示范工程。

(六)稳步推进产业国际合作

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充分发挥我国煤化工技术、装备、工程和人才优势,深化与沿线煤炭资源国务实合作,积极利用境外煤炭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有利条件,采取境外煤炭开采转化一体化、境内外上下游一体化、境外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加快产业“走出去”步伐,稳步推进产业全球布局,努力打造具有控制力的煤化工产业链和价值链,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

(七)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成套能力

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技术装备研发基础,完善“基础科研、研发平台、装备制造、示范工程”四位一体的创新

体系,结合示范工程和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动煤化工成套技术装备自主创新。

煤炭分级利用领域,重点突破加压、连续热解和油气尘高效分离技术装备;煤炭气化领域,重点突破8.7兆帕大型水煤浆气化、4.0兆帕以上固定床加压气化和熔渣气化、大型干煤粉气化、大型空分装置及稀有气体提取、干法除尘、气化炉废锅等技术装备;净化合成领域,重点突破大型低温甲醇洗、大型合成气压缩机、防爆电机、大型低压甲醇合成等技术装备;能量利用和废水处理领域,重点突破合成气燃气轮机、合成反应热高效利用、低位能有效利用、智能空气冷却器、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含盐废水处理、结晶盐综合利用、废水制浆等技术装备。

(八)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加强产业发展与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统筹协调,大力推广煤化电热一体化技术,尝试提高现代煤化工项目二氧化碳过程捕集的比重,降低捕获成本。认真总结二氧化碳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应用经验,深入开展二氧化碳驱油驱气示范。利用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等地荒漠化土地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强度高的优势,结合产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二氧化碳微藻转化、发酵制取丁二酸等应用示范及综合利用。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项目建设要求

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所在地区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要求,满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安全环保、节能、节水等标准和规范要求。项目选址及污染控制措施应满足《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的相关要求,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固体废弃物和高含盐废水做到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单系列制烯烃装置年生产能力在50万吨及以上,整体能效高于44%,单位烯烃产品综合能耗低于2.8吨标煤(按《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180)方法计算)、耗新鲜水小于16吨。煤制乙二醇装置年生产能力在20万吨及以上,单位乙二醇产品综合能耗低于2.4吨标煤、耗新鲜水小于10吨。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项目建设要求参照《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执行。

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优先毗邻大型煤炭基地一体化建设,充分考虑水功能区划和污染物限排总量,布局在水资源获取能力较强、生态环境容量较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较大、远离生态红线控制区和集中式居民区的区域,煤炭基地资源量应保障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经济运行周期的需要。示范区供热、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设施、安全及环境风险防控设施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应统筹建设,二氧化碳转化方案和利用水平与相关技术产业化进展相

适应。示范区应符合城乡规划,并须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安全、环保、消防等专项规划,依法开展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

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应开展智慧园区建设,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托网上交易、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园区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能力。现代煤化工企业应开展智能制造示范,使企业生产运营具备全面自感知、自分析、自决策和自执行能力,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企业安全环保水平。

(二)规范审批管理程序

新建煤制烯烃、煤制芳烃项目必须列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必须符合《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要求。煤化工项目业主可自主开展前期工作,相关部门依法开展城市规划、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的精神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要求,将列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新建煤制烯烃、煤制芳烃项目(不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项目),下放省级政府核准。

(三)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统筹兼顾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产业对煤炭的需求,加强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在高硫煤产区,可利用高硫煤为原料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加强全水系统管理,鼓励采用废水、中水、矿井水回用技术和空气冷却、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等节水技术,施行严格的用水定额标准,不断降低水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利用国家资金,支持现代煤化工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结合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推动现代煤化工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煤化工企业开展区域电网试点和增量配电业务。

(四)强化安全环保监管

加快修订完善安全防护、污染物排放、水资源保护等标准,重点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上研究现代煤化工产业污染控制方式,进一步提高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安全、环保、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准入门槛,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强化设备选型选材、提高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强化运行管理、规范治理设施。严格安全、环保、水资源保护行政许可程序,切实执行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及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规划衔接,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所需的防护距离。

加强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日常监督检查,要求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建立自行监测、信息公开、记录台账及定期报告制度,确保长期稳定按证排污。对不符合安全、环保、

水资源保护要求的要依法采取停工停产整顿等措施,督促企业及时消除隐患。建立健全企业—园区—政府应急联动体系,防范安全环境风险,及时查处安全环境违法事件,严格事故调查和处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完善产业组织结构

按照园区化、大型化、多联产发展模式,引导现代煤化工与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联合布局,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关联行业骨干企业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市场主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合资合作,支持民营、外资企业进入现代煤化工领域,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鼓励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单位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产业信息统计系统,适时发布行业动态,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合理引导企业投资,防范投资风险。

(六)加强组织实施领导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等部门组织实施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成立由有关部门职能司局、省级发展改革委、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项目业主、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方案实施工作小组,适时

组织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检查执行情况,研究对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切实做好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适时调整完善。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有关地方要认真做好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指导、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科学有序实施。行业协会、咨询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助做好方案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方案实施的良好氛围。

最新整理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doc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XX年全市原煤产量20xx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2011.04.19) .zh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8pt; line-height: 23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fubiaoti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2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center} .zhengwe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宋体} a.zhengwen:visited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link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active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zhengwen:hover {color: #0055cc;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摘要] 我国与国外成熟汽车产业集群相比,在数量、产品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都存在许多差距。由于世贸组织要求开放市场的时间早已达到,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只能在缺乏保护的情况下与国外汽车企业进行平等竞争,这就要求集群企业在市场的调节下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组成结构和资源配置。 (中经评论·北京)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效应大,进入壁垒高,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一、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布状况 (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地处由上海、江苏、浙江省市组成的长三角经济区内。长三角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五十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和全国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工业基地;浙江拥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和中小零部件生产企业;江苏省有南京菲亚特、春兰汽车、上汽仪征、扬州亚星,又有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这一地区已形成了密集的汽车工业基地,而且正在打造一条长江三角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长廊。 (二)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以广州为中心,正在建设黄埔、花都和南沙开发区三大汽车生产基地。随着日本本田、日产、丰田等汽车集团的先后入驻广州,带动众多零部件配套企业相继进入,目前基本形成与各地区位内整车制造厂较固定的配套关系,日趋规模化的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 发挥主导企业带动优势,促进地方企业加快发展。 吉林油田、吉林石化依靠中国石油在油气资源、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装置更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应继续发挥主导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吉林省基础化工原料和自然资源优势,集中做大上游石化产品,推进石化装置的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积极争取中直企业重大石油化工项目在吉林省投资建设,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为下游产品提供原料保证,提高地方中小企业承接中直企业石化上游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与石油化工相关的内容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二)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化。 化工园区建设滞后,大中小化工生产企业缺少发展平台,集约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应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发展化工园区要与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发展上下游产业关联度高的集群经济,促进地方企业发展。要做好园区规划,强化公用服务。 对化工园区内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贷款,担保公司应按优惠费率优先给予担保,银行应优先给予贷款。鼓励新建化工企业进入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 要加强安全环保,完善物流传输,形成“企业相互关联、供应配套集中、物流高效传输、环境统筹兼顾、循环综合利用、管理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 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理顺科技管理体制,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与汽车等产业关联密切的石化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技术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进一步建立引进人才、吸纳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才的能量,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实行人格化管理,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大力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形象。 “十二五”是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和谐、法治、诚信、创新、低碳、环保、人文关怀等将更深刻地融入主流价值观。为此,应重视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环境管理,使炼油化工实现社会效益、公司利润与顾客利益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化工园区实施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示范引导作用,开发并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新技术等,实现废液和固体废物的“零排放”。企业内部应采用先进工艺和清洁生产,加强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水循环技术和污水回用技术水平,从源头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公众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同和信任,将石油化工行业低碳、环保、高效、创新的崭新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新型煤化工市场评估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新型煤化工行业概述、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行态势,接着分析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区域市场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新型煤化工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新型煤化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摘要 产业布局理论是阐述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经济现象的理论。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杜能的《孤立园》。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②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 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 产业布局理论-发展 1、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胡佛。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法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2、市场学派理论。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结构,其合理与否影响到该国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速度。 详细介绍 基本定义 宏观调控上的产业布局指政府采取的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应用。 综合影响的产物 产业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其中决定区域竞争力与产业布局的先天条件及核心要素为区位因素,后天可以弥补的居于第二位的是区域政策因素。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和聚集效益。现代产业布局既是一个市场均衡问题,又是一个区域均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均衡问题。无论是古典的区位理论还是现代区位理论,距离以及由距离所造成的运输费用,始终是布局问题的关注与关键所在。现实中具体区位的选择是将上述三个方面标准与区域总体发展的要求结合,综合考虑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作出产业布局的最终选择。 美国学者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品都是以产业集群方式存在。贯彻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当今各地区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的区位选择准则。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众多企业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短途运费下降,采购、生产与销售成本降得很低,大大提高了集群企业竞争力。在集群环境中,企业对原材料和产品市场行情、技术动态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并据此作出快速反应,加快了集聚企业间技术的传递而形成技术溢出效应。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行业性组织加强,中介服务网络日趋健全,专业市场与要素市场网络的构建与形成,产业集群经营形成整体协调优势。产业集群具有微观与中观结合的高效率与高效益,是产业布局实现的载体与目标,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 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是指某一区域根据自身具有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各产业的运行特点,合理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某一经济发展阶段中,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以及广泛、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产业部门,它能迅速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和良好大发展潜力,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煤电煤化工产业布局

煤电煤化工产业布局 按照煤电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大型化、基地化、一体化”的要求,依托现有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对我区煤电煤化工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4.1.新疆2020年主要电源分布 到2020年全疆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00MW 左右,重点是准东准南煤炭基地、吐哈煤炭基地、哈密大南湖煤炭基地和库拜煤炭基地的坑口电厂建设工作。 铁厂沟电厂 玛纳斯发电厂 红二厂 哈密二电厂(34) 喀什电站(10,27) 塔什店电厂(54) 新疆2020年主要电源分布图 单位:万千瓦大南湖电厂 吐鲁番电厂(54,56) 准北电厂(27,73) 阿克苏电厂(27,27) 库车火电厂(27,27) 准南电厂 (380,120) 伊犁二电厂(27,27) 到2020年全疆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00MW 左右,重点是准东准南煤炭基地、吐哈煤炭基地、哈密大南湖煤炭基地和库拜煤炭基地的坑口电厂建设工作。 阜康发电厂(27 ) 已 建 新 建 准东电厂 (360,1640) (100,1000) 库尔勒地(40/100) 准南地区(300/500) 库--拜地(54/150) 伊犁地(40/250) 吐鲁番地(54/110) 哈密地区 (100/1100) 准东地区(360/2000) 准北地区(27/100)

4.2.2020年新疆电网规划 在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750千伏联网的基础上,2020年前,750千伏电网还将延伸至阿克苏,并在乌鲁木齐外围形成750千伏单环网,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提供更为坚强的电网保障,同时,建成准东煤电基地至乌鲁木齐的第二回750千伏线路,建成两回特高压直流线路至华中、华东电网。 5.煤电煤化工园区布局 5.1.按照科学规划,突出优势,产业聚集、产品关联、服务配套、体现特色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形成“一带九园”的总体格局。 5.2.重点发展准东煤化工园区、将军庙煤化工园区、阜康重化工园区,形成天山北坡煤化工产业带; 5.3.积极建设伊犁煤化工园区(察布查尔煤化工园和尼勒克煤化工园)、克拉玛依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哈密工业园区、库车化工园区、拜城重化工园区和托克逊重化工园区 。 6.哈密煤电煤化工基地 6.1.煤炭资源情况 哈密地区煤炭资源预测储量5708亿吨,地质储量384亿吨,查明储量338.5亿吨,其中大南湖矿区预测储量为230亿吨,淖毛湖矿区预测储量为283亿吨,根据资源情况,近期可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中期生产规模可达到4000万吨。 哈密煤炭资源示意图: 新疆煤电煤化工园区分布 准东 煤化工园区 将军庙 煤化工园区 阜康 重化工园区 克拉玛依 石化工业园区 库车 化工园区 哈密 工业园区 拜城 重化工园区 伊犁煤 化工园区 托克逊 重化工园区

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2006年全市原煤产量2014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十一五”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

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三、发展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一)近期规划(2007年-2010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焦化行业的调控政策,在现有焦化企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建设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焦炉,实现焦炭总量700万吨规模。合理利用我市现有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加工转化能力,到2010年,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200万吨-2400万吨左右。提高焦炭产品质量,加快现有煤气、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和资源利用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到“十一五”末期,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7〕553号)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31.5%、50.4%、55.9%和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全国煤化工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第七章全国煤化工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目前,国内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其中,内蒙古煤化工发展规模最大。国家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均落地内蒙古。 第一节新疆 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把加快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特别是推动现代煤化工发展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是新疆加速新型工业化最现实、最具比较优势、最有可能占领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的部署下,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将成为引领新疆新型工业化重点突破、早见成效的主力军,成为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排头兵。 一、煤化工成为新疆实现率先跨越的排头兵 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2011年年初自治区制定的《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新党发…2011?1号),把做强做大煤化工及下游产业,作为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按照新党发…2011?1号文提出的优势优先、抢占制高点的发展原则,新疆加快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率先跨越,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只有坚持优势优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实现煤化工产业率先跨越,新型工业化才能有大发展。 新疆现代煤化工虽然起步晚,但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中央已经把新疆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由目前的1亿t增加到2015年的4亿t以上。中央对新疆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放宽对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发展限制,支持和鼓励新疆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2011年11月自治区颁布的《煤炭资源有偿配置与勘查开发转化管理规定(暂行)》明确:用于煤电、煤化工等的煤炭开发项目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以上,为促进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布局影响因素识别 从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对我国产业布局及变化的动态考察,识别区域产业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影响因素。重点从区域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和路径依赖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1.自然因素。 根据工业区位论和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等先天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就是指某个地区适宜发展某类产业的自然资源丰度及组合优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工业化初期,产业布局必将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有优势的地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正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弱化。

2.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现代区位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增长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位势、人力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因子及生态因素、政治军事因素等。其中经济位势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由于集聚、辐射、增长能量强大的核心经济区或大城市或同等增长能量的经济区或城市的存在,某一特定地区或城市与这些地区或城市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能量落差,或呈现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或呈现协调互动的互补关系,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很大。 3.体制因素。 资源禀赋只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却取决于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的改革趋向深入,体制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地区间产业竞争的关键增长要素。 4.科技因素。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规划意见简介

宁夏华亿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1. 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简介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1.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的总体布局、项目建设和 产品生产中;采用绿色低碳技术,施行清洁生产,减少能源转化和电变升降过程, 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余热、废气等废弃资源,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延伸,降 低万元产值能耗物耗;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物质利用循环化、生产生活生态化”。 总体考虑1.2 在绿色低碳煤电镁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始终将节 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作为指导思想,并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设“低能耗、人性化”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在园区建设中,作业场地符合国际标准(满足工人作业时的温度、湿SA8000 度、气流和亮度条件);新建建筑采用节能型建材,减少供热和空调能耗。 严格执行环保、消防、节能、安全和卫生等有关法令法规、标准规范,注重人“ 性化设计,建设一个环境舒适、利于工作、与环境协调友好、外形庄重、简约大气” 的现代化企业。 (2)采用绿色低碳技术,优化技术路线,建设“两型企业” 以节约、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大力施行清洁生产,从园区的规划和建”“ 设开始,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从源头削减和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和 排放,实现由末端治理向预防和全过程控制转变。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式分析报告

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式分析报告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内容 煤化工简介 煤化工发展必要性和发展思路 国、内外煤化工产业现状分析 具有应用前景的煤化工新技术 洁净煤(Clean Coal) 利用战略

煤化工简史 ?始于18世纪 ?18世纪中叶:炼铁—炼焦 ?18世纪末:生产民用煤气 ?19世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费托(F-T)合成法制液体燃料 ?煤直接液化制液体燃料 ?提取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学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石油化工兴起,煤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由65%~70%降至25%~27% ?目前 ?石油资源日渐短缺,煤化工重新受到重视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发展新的煤化工技术

(事后)(事后)(事前)(事前)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的公共技术、龙头技术、关键技术

煤气化技术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及趋势 ●煤化工相关技术发展的需要大型煤气化技术;气流床技术是大型煤气化技术发展 的主要方向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以Lurgi(鲁奇) 、Texaco(德士古)、Shell(壳 牌)、HTW等为代表的工业化煤气化技术; ●为适应更宽范围的煤种,各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均在开 发新型的煤气化技术,如美国的Transport(输送床)气化技术。 ●大多数国内企业仍然使用落后的固定床炉型;Lurgi(鲁奇) 、Texaco(德士古)气化 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引进和吸收再创新,装备生产和应用均已达到商业化水平,Shell技术正在调试期; ●产学研结合推动了国内气化技术的发展,如:水煤浆四喷嘴对置气流床气化技术, 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等。

发展煤化工产业对煤炭深加工

发展煤化工产业对煤炭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意义,煤气化、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是煤洁净利用和发展煤化工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我市煤电化工发展重点是:煤炭工业:围绕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求,在全面实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产量,满足发电、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洗精煤、型煤等高品质煤炭产品,进一步提高洗精煤产量。 电力工业:以重大发电项目和电网建设为重点,实施热电联产,加快煤转电步伐,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实现输煤向输电转型发展。积极推进陇东基地电源建设和对外输送电网两个方面的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建成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火电基地。 电源建设:优化电源点建设规模和布局,鼓励建设10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发展以中煤、煤泥、煤矸石为燃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煤化工:以原料煤品种、质量和供应能力为基础,以发展精细化工为主要目标,规划布局煤化工核心项目,以甲醇、二甲醚、醋酸、醋酐、甲醛、烯烃、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为主导,积极论证开发终端煤化工优势产品,把煤炭资源转化为高效洁净的化工产品。 “平凉金果”系指产于甘肃省平凉市的苹果。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适宜区,其纬度、海拔、年均气 平凉金果 温、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果品生产。所产的“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份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在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筛选中,“平凉金果”在国际第三方谱尼测试公司11项安全指标检测中,其中8项未检出农残物,全部符合标准要求,3项远低于国际标准。“平凉金果”畅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打入了俄罗斯、东南亚以及、欧盟、智利等国际高端市场。 "平凉红牛"是指在中国甘肃平凉特定自然环境和精细饲养方式下,经过长期繁育、改良生产的红色牛的商品品牌,包括当地秦川牛在内的各种杂交牛,以皮质厚韧,肉质细嫩著称。主要分布于平凉市东部崆峒区、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四县及周边地区。目前饲养量有 50多万头。从1990年以来,经过定位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全市经济主导产业两个阶段的努力推进,平凉红牛产业在饲养规模、加工、流通各个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目标 产业布局理论是产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学习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后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影响因素,从而对产业布局理论的知识了解更完善,在调查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时有依据。 二、教学重点 在本节中共分为五个部分,由于在这些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最突出的因素,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就将就此部分做重点的阐述。、 三、教学方法 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途径,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经济理论和思想来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导入;产业布局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着其特有的规律,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那么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些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 1、地理位置因素:这是影响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沿海和内陆的发展我们就可以明白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1)对第一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 农业受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严格制约 农业受当地运输条件及相应的市场供求制约 (2)对第二、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 产业≠能源基地、矿产和其他原料地 产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地第三产业 例如:郑州:“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中原地区最大城市。它拥有6区5市1县,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新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由于郑州属中原地带土壤肥沃加之过去重农抑商的思想,使得那里成为了多次建都之地,拥有这方面历史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这里便利的交通,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2、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未被利用以及被利用的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中被人利用的部分。 (1)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土地、气候、水、生物共同综合作用 (2)自然资源对第二、三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 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 第二产业:采掘、重型机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 厂址选择:地形、面积、工业用水 第三产业:旅游业(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之地) (3)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向最优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专业化生产 (4)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稳固的地质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平原区、山区、盆地为例展开讲。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编制依据 (6) 第二章发展条件分析 (6) 一、煤炭资源 (6) 二、水资源 (7) 三、交通条件 (8) 四、市场条件 (9) 五、产业基础条件 (9) 六、阜阳市发展煤化工的优劣势分析 (12)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5) 一、规划指导思想 (15) 二、规划原则 (15) 第四章煤化工基地产业布局及产业链构成 (17) 一、布局原则 (17) 二、产业发展布局 (17) 三、产业链构成 (17) 四、产品链构成 (21) 第五章产业规划目标 (22) 一、产业规模的确定 (22) 二、产业规划定位 (22) 三、规划期限及建设内容 (23) 四、规划目标 (23)

五、“十一五”发展重点 (24) 六、重点项目 (2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 (26) 一、环境容量 (26) 二、治理措施 (27) 第七章保障措施 (29)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 (29)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9) 三、搞好煤化工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工作 (29)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融集建设资金 (30) 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的力度 (30) 六、坚持科技创新,以技术的推广带动煤化产业的发展 (31) 七、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 (31)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一)全国煤化工发展概况 我国煤化工产品多、生产规模较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和电石生产国,也是唯一大规模采用电石法路线生产聚氯乙烯的国家,目前国内传统的碳一化工产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过去受煤化工技术制约,国内煤化工原料用煤以优质的无烟块煤为主,我国无烟块煤产地集中,运输困难,使无烟块煤价格已高出烟煤一倍以上,且供不应求。随着煤化工技术发展,采用先进的气化技术,生产合成氨、甲醇、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能源化工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原料煤的来源范围。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催生了国内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煤化工产业,2004年国内第一套 煤液化项目开工建设,大型煤制烯烃项目也已开工,甲醇、电石等煤化工项目成为投资热点。煤化工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在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浅析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摘要:中小企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活跃区域市场、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规模经济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加。2010年底,中国实有企业1136.5万户,中小企业数量达到了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2%。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卜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卜的新产品开发。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逐渐步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工业分布;因素;时空格局 1.金融机构对工业的影响 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金额(FIN)从1997-2010年都对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呈显著的正相影响,且负荷量逐渐增大。说明地区金融环境,特别是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影响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金融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方政府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加强建认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体系,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增加中小企业贷款。 2.影响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2.1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影响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对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其重要性逐渐上升。一方面,随着弹性生产模式(即时生产、定制生产)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将生产链的环节外包给中小企业,从而促进当地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大型工业企业往往会带来当地的相关产业集聚,甚至形成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地区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各省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在一定程度反映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及市场开放性,大量外资进人有利于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在Zi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资的进人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地区工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随着中国不断重视扩大内需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地区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小。另外,国有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呈较弱负相关,说明活跃的市场能在一定程度卜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但作用不强。 2.2创新因素 创新因素在1997-2010年对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影响呈较强正相关。其中,R&D人员全时当量(1NN0 V 1)对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呈逐渐加强的趋势,相关系数逐渐增大,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空间集聚逐渐发挥出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7年之后,逐渐成为影响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首要因素,表明知识共享和技术溢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地区经济发展对工业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 2.3信息化因素 信息化因素对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呈正相关。其中,2000年前后ICT3的影响非常显著,2004年之后ICT2和ICT3的影响比较强。说明在信息化发展初期「28],互联网普及率对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特别是当各省区固定电话和互联网普及率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固定电话和互联网对工业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降低。ICT2的变化趋势与ICT3相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卜网率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工业中小企业的影响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2.4交通因素 交通因素(TRANSPI, TRANSP2, TRANSP3)对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铁路密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文档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文档 Municipal coal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ning document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 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 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 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 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 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XX 年全市原煤产量2014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

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 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 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 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 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