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设计概论

第1章设计的含义

P2设计含义(广义上的设计,是蕴含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追求平衡与有序的力量,是人类试图统一和支配一切的冲动和需要。而“设计”,即“design”一词,有其语源学上的历史含义。我们现在所说的设计,一般指的是“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自己特有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P2 设计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和宇宙一样古老的,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他是一种人性的反映,一种对人类生命节奏和内心灵魂的终极关怀。

P3 瓦萨里的“disegno”概念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现、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使disegno 成为艺术核心范畴。

P4 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P6 设计开始被视为解决功能、创造市场、影响社会、改变行为的手段,而不仅仅是功能与外形的问题了。

P6 现代设计是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密切相关,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P6 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给人类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给人类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方便交流的重要手段

P7 现代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大的形态(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包括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染织服装设计、非物质设计。)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第2章设计元素

P10 现代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几个基本元素(线条、空间、明度、色彩、肌理、材料)是设计中几个主要的元素

P10 线条是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容易产生错觉的元素,它实际上纯粹是知觉上的产物。

P10 线条的类型和特性:从性质上、线条可分为实际、隐藏和精神的线,实际的线是在自然界或图画中实际存在的线,可能在形状、分量、特征、效果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

P10 从方向上,线条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从形式上,线条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P11 线条方向的特征。水平线使人想到遥远的地平线,像征着平静和安宁;垂直线有上升感,犹如摩天大楼或巍峨的高山;而对角线是危耸的,好似划过天际的闪电

P13 二维平面上的幻想空间(5点)可画图表示

1)重叠:重叠是营造空间深度幻觉的一种简单方法(可画图表示)如图,其空间关系因为重叠而显得一目了然,每一图形都掩盖了另一图形的一部分,因为这个图形在另一个的上面或前面,这样,空间深度感出现了;

2)大小:改变图形的大小,是表现物体间距离的最明显和最自然的方法。(可画图表示)如果相同的图形以不同的大小重复出现时,小的图形自动开始往后退,其空间效果明显;

3)垂直定位:垂直定位是一种空间处理方法,在纸面或格式上位置的上升表示深度的隐退。物体位置越高被认为越远。

4)透视:透视法是在二维平面上构建三维空间的数学体系,透视法可分为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又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和多点透视;(可画图表示)一点透视是物体在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两点透视是将物体的观测角度移向一侧,物体在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三点透视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俯视图或仰视图,物体或建筑有三个消失点;多点透视是在设计工具、建筑或其他物

品时,经常用到的方法,除垂直线外,所有平行线都会聚集到一个消失点上;空间与光线的关系被称为空气透视,与近处的事物相比,远处的事物看起来细节总不是那么清晰,色彩也更暗淡一些。

5)错视空间:错视空间也叫矛盾空间,是一种假设的空间,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错视空间,矛盾空间的视点是矛盾的、多变的,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观看,但结合起来却无法成立,互相矛盾,使人产生不合理的视觉效果。

P17左下创造空间的方法,通常有减法和加法,以及综合运用,或根据一定的模式进行变化创造。

P19 1912年,艾伯特·孟塞尔(Albert munsell)创建了一套色彩理论,被认为是现代体系中最科学的一种。

P19 右上色彩的性质:色相、明度、纯度

P21 左中倒数2 、3段(肌理包括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还可以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

P21 肌理又称质感或质地,是物质表面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性的综合表现。肌理作为物质的“表皮”,表现为一种可视、可触的特性,展现物质材质本身的实体感觉。材料是产品的造型和功能赖以维持的条件。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材料又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还可以分为(传统材料、新兴材料)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有木材、金属、陶瓷、染织材料、玉石、塑料、玻璃、复合材料等

P22 看1、材料的特质了解(1)木材一般分为硬木和软木,硬木大多是落叶树,雕刻难度大,细节容易处理,不易断裂;软木包括很多针叶树,容易着色、上蜡、滚油或将其抛光形成软软的光亮的表面。木材在纹理、色彩、肌理和处理性上有着多样的变化,木材的纹理让人看到生命成长的历程,木材的色彩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木材的肌理激发着设计师的创作灵感,这种与生俱来的温暖感和充满生机的感觉正是木材的独特魅力。

识记:明度,三大面(亮面,暗面,中间调),三大调(明调,暗调,中间调),艾维斯色相环(红,黄,蓝),1912年孟塞尔色彩理论。第3章设计原则

P26 设计的一般原则有统一与多样、平衡与节奏、比例尺与尺度等

P26 统一性是所有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

P26右倒数1、2 开头第一句(获得统一的方法有重复和连续)

P27右倒数2、3开头第一句(多样性的精髓在于对比,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是对立和过渡)

P28 平衡的分类:结构平衡、视觉平衡。

P28平衡是一种挑战,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理想状态

P32左节奏具体可以分为流动节奏、度量节奏、回旋节奏、高潮节奏。

P34 比例指的是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可以是构图,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一个建筑或房间。

P36尺度所指的大小与度量单位有关。建筑师的图纸和各种地图都有比例尺,一般是在图纸最下方,看图纸的人可以依照这个比例将图纸上的标记与他所以代表的现实中的建筑物对应起来。谈到人的尺度时候,我们将人体作为单元。

第4章设计思维与方法

P39 思维是受社会所制约的、同语言紧密联系的、探索和发现崭新事物的心里过程,是对现实进行分析和综合中间接概括反映现实的过程。广义上讲,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p39 4.1设计思维有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两种 4.1.2一切突破常规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是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

P40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独特性、多向性、跨越性、综合性。同时设计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P41 设计思维的类型(1、程序性设计思维2、典范性设计思维3、叙事性设计思维)

P42 设计方法(主要有功能论方法、艺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切割法、整合法等)

P43 形态是造型设计中的第一要素。点、线、面是纯粹的形态,在造型学上称为原理性的基本形态。

P44 系统论方法就是把设计对象以及相关的设计问题,如设计程序和管理、设计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设计目标的拟定。

第5章设计程序

P46 现代设计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行为,设计与生产、消费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结构,必须超出自身的范围而考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P46 灵感触发:设计师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前的印象和积淀集体迸发,从而发现某种新的关系,产生新的想法,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这种现象就叫“灵感”。

P47 设计过程:灵感的触发是设计中的关键点,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成败和成就大小,然而,整个设计活动,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包括界定、创新、分析、制作、反思、整合等多个阶段。

P50 设计三部曲:1、问题概念化;2、概念视觉化;3、设计商品化

P51 一般设计程序:1、明确目标;2、情报收集、分析形成观念;3、设计构思与视觉化;4、生产;5销售与反馈。

第6章设计师P53

P54 、设计师的类型分为(企业设计师、独立设计师)内部工作关系和职责分为(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助理设计师)

P57 设计师对形态、空间的认识、创造和表现的能力都是关键的,设计问题的解决和设计的创意,都要通过形态和造型表现出来。

P57 创意能力是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天才设计是和平庸设计是的根本区别,设计史上伟大的设计师和精美绝伦的设计作品,都是源于他们非凡的创意能力,因此,设计师的教育一定要特别注重设计师创意能力的培养。

P58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1、人性化设计;2、绿色设计)

P59 绿色设计起源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矛头直指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巨大的消费主义、样式主义和“有计划废止制”的设计模式。

第7章设计的技术特征

P62 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是与社会生产实践同步生产的,它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改造的手段。

P62 两次科技革命:一是40年代以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合成化学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在发生的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包括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新的学科技术,这些新技术学科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或者说就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贡献和影响是通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实现的。

P64 科学技术进步带来新材料的运用,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例如轧钢、轻金属、镀铬、塑料、胶合板、层积木等。各种优质钢材和轻金属被应用于设计,建筑业也采用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如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表明钢铁已由传统的辅助材料变成了造型主角。

P65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其中心内涵是使设计更加宜人化,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研究中心是“人—机—环境”系统。

第8章设计的艺术特征

P69 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P70 设计的艺术特征:自由美和依存美

P71设计的艺术手法(1、艺术创造;2、艺术抽象;3、艺术造型;4、艺术装饰;5、艺术解构)

P75 事实上,在现代设计发展史上,装饰主义是与功能理性主义一直并存着的另一大设计思想源流,它贯穿整个现代设计史,与功能主义这相对立而存在,交替互动重共同演绎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第9章设计的经济特征

P77 设计经济学:现代设计是为社会经济生活服务的,其实用价值,为生活的品质就是经济性的具体表现。经济性又是设计、生产、制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设计作为物质生产活动,它直接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从设计、生产到流通、销售、反馈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如此。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对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选定,对产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双重关注,都是与经济规律有关。

实用价值是设计的基本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持有价值、荣誉价值等是商品的附加价值。

现代设计,作为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的一部分,具有商品属性,因而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设计的使用价值,是设计的基本价值,设计产品最终都要进入人们的生活,供给人们使用,瞒住人们各种需求,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P81 设计管理(1、设计企业管理;2、设计师管理;3、设计项目管理)

P85 设计管理营销策略(1、企业形象设计策略;2、产品创新设计策略;3、率先进入市场策略;4、集中策略;5、多元化和通用化策略)1 4 5 重点

第10章设计的文化特征

P87 人类文化分为的三大部分: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

P88 工艺文化和设计文化作为人本质力量的具象化,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

设计文化是人类造物的文化,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尺度,根据客观规律和审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计划和安排生活,以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造物文化。

P89 设计与生活方式(当代设计关注的核心一是生活方式、二是文化、三是情感)

P90 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新的科学技术设计发明新的产品,新的产品带来了人们新的使用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通过新的科技和设计改良产品的形态和使用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三是通过设计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精神品位和象征价值,引导和塑造人们的精神品位、情感心理、个性风格,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11章工业产品设计

P97 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要求(1、需求;2、功能;3、造型;4、技术条件)

P97-98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1、功能性要求;2、审美性要求;3、经济性要求;4、创造性要求;5、适应性要求)

第12章环境艺术设计

102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活动空间进行的设计,其中心课题是协调“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完整、和谐、美观、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

P103 解决难题(人类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实验主要包括去中心化、城市复兴、文脉主义)

P104 建筑设计的过程(1、条件分析;2、设计构思;3、确定设计方案;4、方案深化)

P107 室内设计四个主要内容:1)空间设计2)装修设计3)陈设设计4)物理环境设计

第13章视觉传达设计

P111 左第3段(6)隶书:印刷隶书源于手写的隶书。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是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字体。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发展称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印刷体隶书,秉承了手写隶书的形式特点,典雅、庄重、浑厚、优美,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艺术性,适合用于标题和正式性、艺术性、装饰性文字印刷中。

(4)加强字脚体:又叫埃及体,是19世纪20年代出现在美国广告中用于标题、海报等媒体上的展示字体。由于当时轰动世界的埃及尼罗河文化遗迹的发现就在这一时期,所以这种字体又被称为“埃及体”。“加强字脚体”是以罗马字体为基础,而改变罗马字体的衬脚,使其更为厚重、粗壮有力。MEMPHIS、KARNAK、CAIRO都属于这一类字体,具有类似的基本特征。

P114 CI的设计中的字体,标准字体分为企业名称的标准字体、印刷用标准字体

P117-119 CI 设计(CIS 包括MI企业理念识别、BI企业行为识别、VI 企业视觉识别)

VIS视觉识别系统(基础系统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象征图案;

应用系统包括事物系统、环境系统、服装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礼品系统、广告传播系统、展示陈列系统、包装系统)

第14章染织服装设计

P121 染织工艺(1、印染:包括印花和染色;2、织造)

P122 染织图案造型的基本形式(小标题)

第15章非特质设计

P127 非物质社会是一个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是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

P129 非物质设计的特征(1、服务化;2、情感化;3、互动化;4、共享化)

第16章现代设计史略

P138 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大生产,让传统的手工艺人被生产工人代替,这样艺术与技术分离,技术工人从事生产而不关心产品的艺术性,英雌造成工业产品的粗陋和非人性化

P139-140 新艺术运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威廉莫里斯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传到法国和比利时,兴起了一场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称之为“分离风格”,在意大利称之为“自由风格”或“花草风格”,在法国、西班牙称之为“现代风格”,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工艺美术运动”

P143 流线型风格:流线型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波及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形都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高速运动时具有降低风阻特点的圆滑流畅的形状。由于它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活力感,便成为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美国设计

师们的青睐,成为产品外形设计的重要源泉。

P144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形式依随功能”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建筑设计界出现了所谓的“新建筑”六项原则:一从功能出发;二是强调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特性,使其相互适应;三是突出经济原则,为大众服务;四是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五是着重对空间进行考虑;六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装饰性。

20世纪以后,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逐步取代传统的木料、石料和砖瓦,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而钢筋混凝土浇灌技术的推广、大型建筑机械的运用,使大型预制件框架结构称为可能,这样建筑结构便有更为广阔的室内空间。其中,以美国的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法国的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德国的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和西格拉姆大厦为代表。

P145 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年成立,该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大力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出新一代设计师。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在设计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是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引发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设计理性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仿效的模式。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设计原则在与布劳恩公司的合作中得到实现,并产生出“布劳恩原则”,成为德国高度几何化、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设计的典型。

P146 美国消费主义现代设计: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处于最鼎盛阶段,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繁荣促成了消费的高潮,从而产生了“计划废止制”: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时,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使汽车最少每两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三或四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

P147 后现代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反思、反叛、分析和探索,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因而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引发了设计师们经久不息的热情。二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的探索。以往对于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已大打折扣,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人性化设计和绿色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准则。)

P149 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主流文化,是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产物。波普设计是波普艺术思想在设计领域中反映。波普设计是一个反对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重功能、重理性、严谨而呆板的特点和讲究完美、整洁、高雅、形式单一的传统。波普设计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强调设计趣味的新颖、奇特,在形式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资源,从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牛仔裤等最常见的生产产品和生活垃圾,到就广告、电影明星形象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象,然后采用夸张、变形或组合、不规则的形式以及艳俗的色彩,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光的可消费性和即时性。

第17章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与设计有关的是行为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

P150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依据的意识,放弃了结构主义将意识分析成精神或心理元素的内省法,主张以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学。这里提到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行为是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人的一切活动;内隐行为是指通过仪器设备可以测量到的个体活动,如内分泌等。

完形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结构主义元素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经验或行为是浑然一体不可分解的,整体形态和属性,并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完形心理学家对知觉、问题求解和思维感兴趣,并提出“场论”。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兼收并用了内省和客观观察的方法。

完形心理学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研究揭示了很多人类视知觉和视觉思维活动的特点与规律,为本质上主要是视知觉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P153 设计消费心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特征:1、需求的多样性;2、需求的发展性;3、需求的层次性;4、需求的时代性;5、需求的可诱导性;6、需求的系列性和替代性)

P154 一般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经过注意阶段、兴趣阶段、联想阶段、欲望阶段、比较阶段、依赖阶段和行动阶段7个阶段

第18章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范畴的有机融合。

P159 形式美的法则(1是变化与统一。也叫多样统一,是一切艺术与设计领域中形式美的总体法则。变化是由运动造成新形式的呈现;整体的统一是任何设计构图的基本要求。2是对比与协调。对比能产生生动活泼与鲜明的个性;协调能产生协调、稳定与柔和的品质。3是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一种变幻中的不变性,使事物在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某种不变的性质;均衡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或平衡状态,如在大小、轻重、远近、明暗或质地之间构成的均势或平衡感觉。4是比例与尺度。比例反映了各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的尺度关系,比例的选择取决于尺度和结构等多种因素;尺度则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包括物品自身的尺度和物品与人之间的比例关系两种含义。5是节奏与韵律。节奏是事物在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秩序感;韵律是诗歌、音乐中的音韵、旋律。节奏是韵律的基础,韵律是节奏的升华和提高。)

第19章设计教育学p161包豪斯设计学院革新在于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主义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化,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形”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使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开创了各种工作室。

6、创造了“基础课”。

第20章设计批评

P167 指示符号表示媒介物和指称对象之间有某种联系或因果关系。

指示符号直接表明了产品的实用功能,而象征符号则间接表明了产品的社会文化意义。

P170 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作为广泛的设计概念兴起于20世纪晚期,成为新时期设计界影响巨大的思潮。20世纪中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大众和设计界的普遍关注。绿色设计的思想,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提出,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掀起了“绿色消费”浪潮,随即席卷了全球,并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现代设计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现代设计商业化、广告化、以市场消费为主导的现象受到反对。绿色设计强调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属性(可拆卸、可回收、可维护、可重复利用等),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关注设计对人类和世界的影响。设计的人性化,主张通过科学的设计,表现出对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文化需求和全人类命运的全方位关怀和关注,人性化设计,强调功能、理性,又不牺牲美观、人性和传统,设计简洁、洗练,体现出对多元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尊重和融合,强调人文因素、人性关怀。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理念,将成为引领未来的设计批评理念,让设计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环保、适度、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和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配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其其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单轴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因为【 C 】 A. 螺旋箍筋参与混凝土受压 B. 螺旋箍筋使混凝土密实 C. 螺旋箍筋横向约束了混凝土 D. 螺旋箍筋使纵向钢筋参与受压更强 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极限承载力N u有哪项提供【 B 】 A. 混凝土 B. 纵筋 C. 混凝土和纵筋 D. 混凝土、纵筋和箍筋 3.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其体积【 B 】 A. 膨胀 B. 收缩 C. 不变 D. 先膨胀后收缩 4.两根适筋梁,其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 u【 A 】 A. 配筋率大的,M u大 B. 配筋率小的,M u大 C. 两者M u相等 D. 两者M u接近 5.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要求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是因为【 D 】 A. 粘结力方面得考虑 B. 耐久性方面得考虑 C. 抗火方面得考虑 D. 以上3者 6.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指构件表面处)的关系是【 A 】 A.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大,裂缝宽度也愈大 B.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裂缝宽度也愈小 C. 保护层愈厚,平均裂缝间距愈小,但裂缝宽度愈大 D. 保护层厚度对平均裂缝间距没有影响,但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大 7.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荷载的增加以及持续时间增加而【 B 】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少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8.减小预应力钢筋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损失σs2的措施是【 B 】 A. 加强端部锚固 B. 超张拉 C. 采用高强钢丝 D. 升温养护混凝土 9.预应力混凝土在结构使用中【 C 】 A. 不允许开裂 B. 根据粘结情况而定 C. 有时允许开裂,有时不允许开裂 D. 允许开裂 10.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强度按下列哪项取值【 D 】 A. 比例极限 B. 强度极限 C. 弹性极限 D. 屈服强度或条件屈服强度 二、填空题 11. 所谓混凝土的线性徐变是指徐变变形与初应变成正比。 12. 钢筋经冷拉时效后,其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减小,弹性模量减小。 13. 在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应用中,应满足下列适用条件:①ξ≤ξb;②x≥2a’,其中,第①条是为了防止梁破坏时受拉筋不屈服;第②条是为了防止压筋达不到抗

编译原理复习题(经典)

编译原理复习题 一、是非题 1.计算机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只有解释一种方式。(×) 3.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 LL(1) 文法。 (×) 4.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5.LR分析方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 6.“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都必须通过编译,产生目标代码后才能投入运行”这种说法。(× ) 7.一个句型的句柄一定是文法某产生式的右部。 (√) 8.仅考虑一个基本块,不能确定一个赋值是否真是无用的。 (√ ) 9.在中间代码优化中循环上的优化主要有不变表达式外提和削减运算强度。 (× ) 10.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FORTRAN采用动态贮存分配策略。(×) 11.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 ) 12.递归下降分析法是自顶向下分析方法。(√ ) 13.产生式是用于定义词法成分的一种书写规则。 (×) 14.在 SLR(1)分析法的名称中,S的含义是简单的。(√) 15.综合属性是用于“自上而下”传递信息。(× ) 16.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属性和特征等有关信息,如类型、种属、所占单元大小、地址等等。(×) 17.程序语言的语言处理程序是一种应用软件。 (×) 18.解释程序适用于 COBOL 和 FORTRAN 语言。 (×) 19.一个 LL(l)文法一定是无二义的。 (√) 20.正规文法产生的语言都可以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描述。 (√) 21.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最多只有一个终态。 (×) 22.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 (√) 22.逆波兰法表示的表达式亦称后缀式。 (√ ) 23.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二义的。 (√ ) 24.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与数组的存储方式有关。(√) 25.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26.编译程序是对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 ) 27.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 28.一个算符优先文法可能不存在算符优先函数与之对应。 (√ ) 29.语法分析时必须先消除文法中的左递归。 (×) 30.LR分析法在自左至右扫描输入串时就能发现错误,但不能准确地指出出错地点。 (√) 31.逆波兰表示法表示表达式时无须使用括号。 (√ ) 32.静态数组的存储空间可以在编译时确定。 (√) 33.进行代码优化时应着重考虑循环的代码优化,这对提高目标代码的效率将起更大作用。 (√) 34.两个正规集相等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对应的正规式等价。 (√) 35.一个语义子程序描述了一个文法所对应的翻译工作。 (×) 36.设r和s分别是正规式,则有L(r|s)=L(r)L(s)。(×) 37.确定的自动机以及不确定的自动机都能正确地识别正规集。(√) 38.词法分析作为单独的一遍来处理较好。 (× ) 39.构造LR分析器的任务就是产生LR分析表。 (√) 40.规范归约和规范推导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 41.同心集的合并有可能产生新的“移进”/“归约”冲突。 (× ) 42.LR分析技术无法适用二义文法。 (× )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二.填空题: 1.我国钢材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普通低合金钢两大类。2.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作用是替混凝土受拉和。 3.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有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4.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受力变形和。 5.钢筋被混凝土包住,可以保护钢筋免于生锈,保证结构的。6.公路桥涵设计中所采用的荷载有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 7.当永久作用的效应对结构安全不利时,其作用分项系数取。8.当结构的状态函数Z服从正态分布时,其可靠指标与Z的成正比。9.容许应力是以平截面和的假定为基础。 10.近几十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主要是由容许应力法向发展。 1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常用的截面形式有矩形、和T形等。12.钢筋混凝土板可分为整体现浇板和。 13.混凝土保护层是具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层,它是取钢筋边缘至构件截面表面之间的。 14.肋板式桥的桥面板可分为周边支承板和。 15.梁内的钢筋常常采用骨架形式, 一般分为绑扎钢筋骨架和两种 形式。 16.为了避免少筋梁破坏,必须确定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 17.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 上除产生弯矩外,一般同时还 有。 18.把配有纵向受力钢筋和腹筋的梁 称为。 19.在矩形截面梁中,主拉应力的数 值是沿着某一条主拉应力轨迹线 逐步增大的。 20.随着剪跨比的变化,无腹筋简支 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有斜拉破 坏、斜压破坏和。 21.当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时,构件便会。 22.钢筋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有两个 重要衡量指标,它们分别是构件的开裂 扭矩和构件的。 23.根据抗扭配筋率的多少,钢筋混 凝土矩形截面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一般 可分为少筋破坏、、超筋破坏 和部分超筋破坏。 24.在纯扭作用下,构件的裂缝总是 与构件纵轴成方向发展。 25.扭矩和抗扭刚度的大小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的数量。 26.普通箍筋的作用是防止纵向钢 筋,并与纵向钢筋形成钢筋骨 架,便于施工。 27.轴压柱中,螺旋箍筋的作用是使 截面中间部分混凝土成为,从 而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28.按照构件的长细比不同,轴心受 压构件可分为两种。 29.在长柱破坏前,增加得 很快,使长柱的破坏来得比较突然,导 致失稳破坏。 30.当钢筋混凝土螺旋箍筋柱承受轴 心压力时,核心部分的混凝土将处于 的工作状态。 31.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随着偏 心距的大小及纵向钢筋配筋情况不同, 有两种主要破坏形态,分别是受拉破坏 和。 32.可用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或 来判别两种不同偏心受压破坏形态。 33.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按长细 比可分为短柱、长柱和。 34.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是长柱, 由于最终破坏是材料破坏,因此在设计 计算中需考虑由于构件侧向挠度而引起 的的影响。 35.试验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圆形 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最终表现 为。 36.当纵向拉力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 心轴线相重合时,此构件为。 37.对受拉构件施加一定的,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石伟 内容提要:萧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她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独特的认识,她的很多作品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在其中,使她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关键字:萧红创作风格 正文: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或清新淡雅,或慷慨激昂,在一个个文字的构建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独有的气质,成为作家在茫茫文海中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志。 关于创作风格的形成,不能否认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更应该看到作家生存的外部环境与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一方面,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因素,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调,使作家表现出一种都有的才情与气质;另一方面,后天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为作家提供了可供写作的素材,让作家有了进行文学创作的欲望,使其文学天赋得到完善并发展。在不断的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下面就以萧红为例,论述其文学创作的风格。

萧红,这个生长于动荡年代的作家,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11-1929与1930-1942,在前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她生活在呼兰这个小县城内一个重男轻女的地主家庭,开始感受周围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这就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大背景。在后一个阶段,萧红开始了流浪与痛苦的生涯,生活非常艰难,爱情的变更,疾病的困扰,一直伴随着她。但就是在时期,萧红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发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她在现当代文学创作史上的地位。 (一)寂寞凄凉的风格 她始终是寂寞的,从她出生到她最后病死香港,她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寂寞的情绪。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仿佛只有祖父这一个亲人疼爱她,“等我生来了,第一次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疼爱我。使我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而祖母留给她的,只是用针扎她手指的事。她的父亲母亲似乎没有给她留下多少印象,父亲的两次出场,也都伴随着暴力,一次揣她,一次打有二伯。她是寂寞的,亲人对她的冷漠给她的是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大多数时候,她只是自娱自乐的一个人,她“常常在蒿草里做着梦”,也看着“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显得更荒凉寂寞”。缺乏父母亲的疼爱,缺少可以一起玩的伙伴,使得她的这种寂寞的情绪,一直伴随了她一生。 自她19岁逃离家庭,她就开始了另一种寂寞的生活,漂泊不定

编译原理复习资料

(1) 简述规范归约的基本思想。(第五章课件第5张) 用一个寄存符号的先进后出栈,把输入符号一个一个地移进到栈里,当栈顶形成某个产生式的候选式时,即把栈顶的这一部分替换成(归约为)该产生式的左部符号。 (2) 阐述编译程序各个组成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课本P2~P4) 词法分析的任务:输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识别出一个个的单词。 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对语法分析所识别出的各类语法范畴,分析其含义,并进行初步翻译。 优化:在于对前段产生的中间代码进行加工变换,以期在最后阶段能产生出更为高效的目标代码。 目标代码生成:把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低级语言代码。 (3) 什么是编译器的前端和后端,这样划分有何意义?(课本P7) 编译器粗略分为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类型检查,中间代码生成, 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优化。 把中间代码生成及之前阶段划分问编译器的前端,那么后端与前端是独立的。后端只需要一种中间代码表示,可以是三地址代码或四元式等,而这些都与前端生成的方式无关。也就是不论你前端是用fortran 还是c/c++,只要生成了中间代码表示就可以了,后端是不管你是用哪种语言生成的。 (4) 乔姆斯基把文法分为哪几种类型?对这几种类型文法作简要说明。(课本P34) 把文法分成四种类型:0,1,2,3型。与上下文无关文法一样,它们都由四部分组成,但对产生式的限制有所不同。 0型(短语文法,图灵机):产生式形如:α→β其中:∈α (VT ? VN)*且至少含有一个非终结符;∈β (VT ? VN)* 1型(上下文有关文法,线性界限自动机):产生式形如:α→β其中:|α| ≤ |β|。仅Sε→例外,但此时S不得出现在任何产生式的右部。 2型(上下文无关文法,非确定下推自动机):产生式形如: A →β其中:A∈ VN;∈β (VT ? VN)*。 3型(正规文法,有限自动机):产生式形如:A → aB 或A → a其中:a∈ VT ? {ε};A,B∈VN产生式形如: A → Ba 或 A → a 其中:a∈ VT ? {ε};A,B∈VN。 (5) 简述编译过程中遍的概念以及遍数的多少对编译器设计的影响。(参考课本P7) 遍的概念: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结果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作有关的加工处理,生成新的中间结果或目标程序。 遍可以和阶段相应,也可无关——遍中通常含有若干个阶段。实际上,根据语言的不同,编译器可以是一遍(onepass)——所有的阶段由一遍完成,其结果是编译得很好,但(通常)代码却不太有效。Pascal 语言和C语言均允许单遍编译。(Modula-2语言的结构则要求编译器至少有两遍)。大多数带有优化的编译器都需要超过一遍:典型的安排是将一遍用于扫描和分析,将另一遍用于语义分析和源代码层优化,第3遍用于代码生成和目标层的优化。更深层的优化则可能需要更多的遍: 5遍、6遍、甚至8遍都是可能的。 备注:由于最后一道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答案,欢迎大家补充。 1) 什么是句子?什么是语言?

(完整word版)《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x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篇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三、复 (一)填空 1、在筋混凝土构件中筋的作用是替混凝土受拉或助混凝土受。 2、混凝土的度指有混凝土的立方体度、混凝土心抗度和混凝土抗拉度。 3、混凝土的形可分两:受力形和体形。 4、筋混凝土构使用的筋,不要度高,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塑性、可性,同要求与混凝土有好的粘性能。 5、影响筋与混凝土之粘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混凝土度、筑位置、保厚度及筋距。 6、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地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主要原 因是:筋和混凝土之具有良好的粘力、筋和混凝土的温度膨系数接近和混凝土筋起保作用。 7、混凝土的形可分混凝土的受力形和混凝土的体形。其中混凝土的徐 属于混凝土的受力形,混凝土的收和膨属于混凝土的体形。 (二)判断 1、素混凝土的承能力是由混凝土的抗度控制的。????????????【×】 2、混凝土度愈高,力曲下降愈烈,延性就愈好。?????????【×】 3、性徐在加荷初期增很快,一般在两年左右以定,三年左右徐即告基本 止。????????????????????????????????????【√】 4、水泥的用量愈多,水灰比大,收就越小。???????????????【×】 5、筋中含碳量愈高,筋的度愈高,但筋的塑性和可性就愈差。????【√】 (三)名解 1、混凝土的立方体度────我国《公路》定以每150mm的立方体件,在 20℃± 2℃的温度和相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28 天,依照准制作方法 和方法得的抗极限度(以MPa)作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度,用符号f cu表示。 2、混凝土的徐────在荷的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形将随而增加,亦即在力不的情况 下,混凝土的随增,种象被称混凝土的徐。 3、混凝土的收────混凝土在空气中硬体减小的象称混凝土的收。 第二章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的原则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带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一 选择题(1分×10=10分) 1.对于有流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 B )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取值。 A .弹性极限; B .屈服强度; C .极限强度; D .条件屈服强度; 2.受弯构件在正截面工作的第一阶段末期,即将开裂的Ⅰa 状态时,钢筋的应力大约为( B ) A .5~~10MP a ; B .20~~30 MP a ; C .60~~70 MP a ; D .100~~110 MP a ; 3.(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 D .第Ⅱ阶段; 4.《规范》规定,对于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位于同一连接区域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A )。 A .25% ; B .50% ; C .75% ; D .10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d )。 A .C20 ; B .C30 ; C .C35 ; D .C40 ; 6.预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I l σ应为( )。 A .21l l σσ+ ; B .321l l l σσσ++ ; C .4321l l l l σσσσ+++;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7.c c c E εσ= ' 指的是混凝土的( )。 A .弹性模量; B .割线模量; C .切线模量;

D .原点切线模量应力; 8.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σ (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9.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不满足要求时,调整下列哪个因素对增加构件刚度最为有效( )。 A .ρ ; B .0h ; C .'ρ ; D .s E 10.轴压构件按螺旋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大于按普通箍筋柱计算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的1.5倍,是因为 ( )。 A .保证间接钢筋的屈服; B .保证在使用荷载下混凝土保护层不致过早剥落; C .保证足够的安全; D .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要求; 二 判断题(1分×10=10分) 1.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 2.可变荷载的组合值是可变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 3.荷载设计值等于荷载的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 ) 4.设计中R M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 5.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中,ζ的限制条件7.16.0<<ζ的目的是保证受扭纵筋和箍筋均可达到屈服强度。( ) 6.受弯构件弯曲刚度是随弯矩增大而减小的。( ) 7.轴压比是影响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 ) 8.碳化对混凝土本身是有害的。( ) 9.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别标准条件是b ξξ>。( ) 10.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随着受拉纵筋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 三 简答题(5分×8=40分) 1. 什么是结构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功能要求有哪些? 2. 什么是结构可靠度? 3. 应用“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推导受弯构件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2019-2020年编译原理复习资料(1).doc

编译原理复习资料 1、某操作系统下合法的文件名为:device:name.extension ,其中第一部分(device:)和第三部分(.extension )可缺省,若device, name 和extension 都是字母串,长度不限,但至少为1,画出识别这种文件名的DFA 。用标记d 表示任意字母。 2、用两个不同最左推导来说明下面的文法是二义的。 S → A S | b A → S A | a 答:句型aSAS 的两个不同最左推导如下: S ? AS ? aS ? aAS ? aSAS S ? AS ? SAS ? ASAS ? aSAS 3、证明下面的文法 S → S A | A A → a 不是LL(1)文法,但是SLR(1)文法,并画出SLR(1)分析表。 答:该文法的第一个产生式表现出直接左递归,因此该文法不是LL(1)。 接受该文法的活前缀的DFA 见下面右边;Follow(S ') = {$},Follow(S ) = {$, a },Follow(A ) = {$, a };SLR(1)分析表见下面左边。该表无冲突,所以该文法d d d 图1 接受文件名的DFA

4、用SLR(1)文 法能定义的语 言集合、用LR(1) 文法能定义的 语言集合和用LA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用S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用LA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 用LA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用LR(1)文法能定义的语言集合。 5、下面是int i, j, k这样的类型声明的两种不同语法: D → T L D → T L T → int | real T → int | real L → L , id | id L → id , L | id 如果用LL(1)分析方法,应该选择哪个文法?如果用某种LR分析方法,选择哪个文法更好?简要说明理由。 答:对于LL(1)分析方法,两个文法都不合适,左边的文法是左递归的,右边文法有公共左因子。修改右边文法来适应LL(1)分析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只要提公共左因子。 对于LR的各种分析方法,两个文法都适用,但是采用左边的文法更好一些。用左边的文法时,分析器一边扫描一边归约,占用分析栈的空间较少。而用右边的文法时,分析器要把所有的标识符都移进栈后才进行归约,因此使用较多的分析栈空间。(结合语法制导的翻译,采用左边的文法还有好处:便于确定T的类型属性在栈中的位置。) 6、在C语言中,3++和( id + id )++这样的表达式被编译时,编译器都会报告如下的错误:invalid lvalue in increment 说明左值不能为数值或表达式。现有如下简化的C语言表达式文法: E → E + E | ( E ) | E ++ | id | num 请写一个语法制导定义或翻译方案,检查++的运算对象是否合法。 答:给非终结符E一个综合属性v,其值可取lvalue或rvalue,分别表示E是左值标识符和右值表达式,那么语法制导定义如下(无输出则表示无错):E'→ E E → E 1 + E 2 E.v := rvalue E → ( E 1 ) E.v := E 1 .v E → E 1 ++ if E 1 .v = rvalue then printf(“invalid lvalue in increment”); E.v := rvalue E → id E.v := lvalue E → num E.v := rvalue 7、 E → E+T | T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考试资料

1.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基本概念 所谓广义建筑学,即与传统意义或狭义相对照,其研究领域和内涵有所扩大,其研究方法从注重个体或微观发展到更注重宏观和整体,把相关的学科融入其中(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强调“整体观”和“辩证统一观”。 (2)基本内涵 其内涵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把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地景、建筑与生态融为一体。 2. 建筑的双重功能性 一是使用功能,二是精神满足,二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 3. 建筑有两种主要的需求:一是具有使用者的要求,二是社会、城市的要求。 4. 建筑的基本特征: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审美性 5.建筑的空间性问题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生命。建筑物内部或周围的所有区域都是具有空间定义的容量。建筑空间有两种类型:一是内部空间——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 二是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是由建筑物和他周围的环境所构成。建筑空间有六种构成方式:(会理解和判断某种建筑用了那些空间构成方式) (1)围合 ①形成:用墙体(实墙、花墙)、栏杆、列柜、篱笆及其它的物质形式围合成的一定的空间,被围部分与其外部就有了区分。 ②特点: 这种空间的区分随隔围物体的形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围的方式或强化或弱化或随意或是有一种隔而不断的感觉。 ③应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各种半室外空间等. (2)覆盖 ①形成:在空间的上部设置一个面积性的物体,那么其下部便形成一个空间。这种空间垂直方向的限定性很强,水平方向的限定性很弱。如亭子、雨伞、凉棚等。 ②特点:是行为的自由,并有某种关怀、保护、庇护等作用(因为人们往往对来自上方的袭击是很担心的)。覆盖物的大小和高度是覆盖强度的两个要素。 ③应用:如雨棚、亭子、阳台、室外走廊等 (3)凹凸 ①形成 凸起一个平台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这种限定会随着凸起物的增高而增强,同理,“凹入”地面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 ②特点: 凸起的性质是“显露”的,显示地位或权势的高大,可增强或烘托建筑的气势。 凹入则与凸起刚好相反,它是“隐藏性”的有安全感,两者刚好是一露一藏。 ③应用: 凸起多用于纪念性建筑当中,如纪念碑前的台子……和大型公共建筑前的平台; 凹入多用于地下通道、城市人防工程、下沉式广场等。 (4)设立 ①形成:这种空间形式是意象性的,而且空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设立和围着好是相反的情形,如果一种叫做正空间(positive),则另一种叫负空间(negative)。 ②特点:与围对应,围是物体包围或限定空间,而设立则是空间包围着限定物,而且空间的边界模糊,

《文学理论导引》笔记(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 (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一章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一、文学活动可由四个要素组成: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对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大体形成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模仿说:着眼于作品与世界的关联,强调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实用说:着眼于作品对欣赏者的意义,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表现说,着眼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本质上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客观说,着眼于作品自身存在,强调文学作品的自在自足,认为其意义和价值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 1、艾布拉姆斯在总结了西方文学研究的历史后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根据这种看法,他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 艾布拉姆斯说:“……运用这个图式,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质和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其意义和价值的确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按照这个思路,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第2~3页) 2、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西方则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imitation)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波兰]塔达基维奇著,褚朔维译:《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1~362页)……模仿说的文学观对后世产生

结构设计原理小考试卷

结构设计原理小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 承载力 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 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 2、T 形截面连续梁,在正截面设计计算中跨中按 T 形 截面,而支座边按 矩形 截面计算。 3、双筋梁截面设计时,s A 、s A '均未知,应假设一个条件为 0=b h χξ ,原因是 充分利用混凝土受压,节约 总用钢量 。 4、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降低 。 5、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按正截面抗弯计算该钢筋强度全部发挥作用的截面以外h0/2处,以保证 斜截面抗弯 ;同时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以保证正截面抗弯。 6、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混凝土的 受力变形 和混凝土的 体积变形 。其中混凝土的徐变属于混凝土的 受力 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属于混凝土的 体积 变形。 7、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的主要破坏形态有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和剪压破坏等。在设计时,对于斜压和斜拉破坏,一般是采用 截面限制条件 和 一定的构造措施 予以避免,对于常见的剪压破坏形态,梁的斜截面抗剪能力变化幅度较大,故必须进行斜截面 抗 剪 承载力的计算。 8、在长柱破坏前,横向挠度增加得很快,使长柱的破坏来得比较突然,导致 失稳破坏 。 9、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是长柱,由于最终破坏是材料破坏,因此,在设计计算中需考虑由于构件侧向挠度而引起的 二阶弯矩 的影响。 10、对于结构重力引起的变形是长期性的变形,一般采用 设置预拱度 来加以消除。 11、《公路桥规》规定,混凝土局部承压必须进行 局部承压区承载力计算 和 局部承压区抗裂性计算 。 12、后张法主要是靠 工作锚具 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先张法则主要是靠 粘结力 来传递并保持预加应力的。 13、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从预加应力到承受外荷载,直至最后破坏,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 施工阶段 、 使用阶段 和 破坏阶段 。 二、简答题: 1、设计受弯构件时,一般应满足哪两方面的要求? 答:①由于弯矩的作用,构件可能沿某个正截面(与梁的纵轴线或板的中面正交时的面)发生破坏,故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②由于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构件可能沿剪压区段内的某个斜截面发生破坏,故还需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2、简述设置预拱度的目的及如何设置预拱度? 答:设置预拱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结构重力这个长期荷载引起的变形,另外,希望构件在平时无静活载作用时保持一定的拱度。《公路桥规》规定:当由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产生的长期挠度不超过1600/l (l 为计算跨径)时,可不设预拱度;当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设预拱度。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预拱度值按结构自重和2 1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之和采用。

编译原理复习资料

第3章文法和语言 第1题 文法G=({A,B,S},{a,b,c},P,S)其中P为: S→Ac|aB A→ab B→bc 写出L(G[S])的全部元素。 答案: L(G[S])={abc} 第 11题 令文法 G[E]为: E→T|E+T|E-T T→F|T*F|T/F F→(E)|i 证明 E+T*F是它的一个句型,指出这个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答案: 此句型对应语法树如右,故为此文法一个句型。 或者:因为存在推导序列: E=>E+T=>E+T*F,所 以E+T*F句型 此句型相对于E的短语有:E+T*F;相对于 T的短语 有 T*F 直接短语为:T*F 句柄为:T*F 第 13题 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生成句子abbaa的推导树如下: (1)给出串abbaa最左推导、最右推导。 (2)该文法的产生式集合 P可能有哪些元素? (3)找出该句子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句柄。 A S a S B B B A S a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 (1)串abbaa最左推导: S=>ABS=>aBS=>aSBBS=>aBBS=>abBS=>abbS=>abbAa=>abbaa 最右推导: S=>ABS=>ABAa=>ABaa=>ASBBaa=>ASBbaa=>ASbbaa=>Abbaa=>abbaa (2)产生式有:S→ABS |Aa|ε A→a B→SBB|b abbaa aaabbaa ? 可能元素有:ε aa ab (3)该句子的短语有: a是相对 A的短语 ε是相对 S的短语 b是相对 B的短语 εbb是相对 B的短语 aa是相对 S的短语 aεbbaa是相对 S的短语 直接短语有:a ε b 句柄是:a

设计原理 参考资料

课题1 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现代设计有着自身鲜明特点(简答题) 首先是设计与生产的分工,以及设计师的诞生。 其次是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第三是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设计的分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三个大类(填空题) (名词解释)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以通过视觉来传达各种信息为目的的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三要素 由具有不同的符号组成的传达内容; 以形形色色的载体而承担的传达媒介; 特定的传达受众(对象)。 标志设计和VI设计 标志即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视觉符号或图形。一般分为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 广告设计就是怎样利用视觉符号进行广告信息传达的设计。 广告设计五个要素:广告信息的发送者,广告信息,信息接受者,广告媒介和广告目标。包装设计是商业性的艺术设计,它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综合社会,经济,艺术,技术,心理诸多要素,最终的设计应能达到商品信息传达与视觉审美传达之间的完美融合。 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个要素。 网页设计指在计算机上用超文本编辑工具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和可执行程序组织成超文本页面,然后将这些页面以一定的链接方式放置在互联网上,以供人们远程访问并获取信息。 多媒体设计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下的一个新的设计门类。 工业设计,严格来说,在工业时代,除了一些特殊的手工艺品之外,所有的产品都是工厂化生产出来的。 工业设计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技术和艺术手段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生态学,材料学,数学,力学,市场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 手工艺设计是相对与工业设计而言的,它的特点是完全用手工或简单的手工操作的机器来制作,单件生产,设计和制作不分离,设计师同时也是工艺师。 服装设计是指对服装产品的设想与计划。 环境设计是指对人的生存空间进行设计。 1.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所制定的 城市建设综合性计划。(名解)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 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两个方面。(名解) 3.米斯·凡德罗的建筑用简到空无一物来表达“少即是多”的哲学。(填空) 4.早在古罗马时代就由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基本要求,即:“坚固、实用、美观”。(填 空) 5.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即是指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 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

文学理论题目

第一章 1.如何定义文学?它有哪些特征? 答: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变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艾布拉姆斯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设计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大题上对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世界~作品~作家~读者。他还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倒是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代表人:亚里士多德《诗学》 “实用说”:是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的,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放在首位。代表人:孔子“诗可以兴、观、群、怨”、《毛诗序》、(古罗马)贺拉斯“寓教于乐”。 “表现说”: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世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代表:白居易、李贽“诗言志、诗缘情”,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客观说”:尤为重视形式、技巧、寓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代表:兰塞姆《英美新批评》。 (1)文学具有审美性: 所谓的“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肯定文学具有审美属性,并是不说过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人生、把握生活的。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往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丑的东西能够成为文学的形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没成为审美对象;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对丑的揭示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2)虚构性: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属性。 文学所以要超越和表现理想,从根本上说,源于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虚构性和文学的审美性具有内在的联系: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才不会溺于个人欲望的幻想。 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以形写神” (3)形象性。 2.文学形象的含义是什么?文学形象有哪些类型? 答:文学形象:反思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而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三种类型: (1)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2)描摹性的形象,特点是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描摹型具有接近生活形象的特点,也是叙事文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象类型。从形象创造的意义上说过,描摹型形象目的在于通过摹写来引发视觉、嗅觉、听觉或触觉想象,给读者如闻其人,如见其人的感受。

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

《结构设计原理》(上)试题库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 1.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混凝土 【 】 A 不出现拉应力 B 不开裂 C 必须开裂但要限制其宽度 D 开裂且不限制其宽度 2.钢筋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是 【 】 A 比列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强度 D 极限抗拉强度 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温度养护条件是 【 】 A C 0)315(± B C 0)320(± C.C 0)515(± D.C 0)520(± 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湿度养护条件是 【 】 A80%以上 B85%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5.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试验时,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 【 】 A 涂润滑油时强度高 B 不涂润滑油时强度高 C 涂与不涂润滑油无影响 D 不一定 6.无明显物理流限的钢筋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σ0.2,它所对应的残余应变是 【 】 A0.2 B0.2% C 千分之0.2 D 万分之0.2 7.混凝土的徐变变形是指 【 】 A 荷载作用下最终的总变形 B 荷载刚作用时的瞬时变形 C 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 D 持续荷载作用下随荷载持续时间增加的变形 8.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共同工作,是因为它们之间有 【 】 A 胶结力 B 摩擦力 C 机械咬合力 D 黏结力 9.同一批混凝土,在不同情况下其抗压强度不同,下列情况中,抗压强度最低的是 【 】 A 立方体抗压强度 B 棱柱体抗压强度 C 局部抗压强度 D 旋筋柱中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 10.下列各方面计算中,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是 【 】 A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B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C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D 裂缝及变形验算 11.抗倾覆、滑移验算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值为 【 】 A γG =0.9 B γG =1.0 C γG =1.1 D γG =1.2 12.影响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是 【 】 A.混凝土截面尺寸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钢筋面积和级别 D.构件长度

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doc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1 钢筋与混凝土能结合在一起良好的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答:二者存在粘着力传递应力,线膨胀系数较为接近,混凝土包围钢筋避免锈蚀 2 立方体抗压强度cu f、轴心抗压强度c f、轴心抗拉强度t f三者大小关系怎样?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如何确定? 答:cu f>c f>t f,由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cu f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3 混凝土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单向强度相比有何变化? 答:1、当双向受压,一向混凝土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增加而增加,大于单向抗压强度; 2、双向受压,双向混凝土抗拉强度均接近单向抗拉强度; 3、一向受拉一项受压,混凝土强度均低于单向受力强度; 4、三向受压,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随另外两向压应力增加而增加。 4 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 答: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应力不变情况下,应变随时间继续增加。 5 绘软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并标明特征点),软钢、硬钢各有什么特点?热轧钢筋分为哪几种?其代表符合是什么?各级钢筋的强度与变形性能有何差别? 答:?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各有什么不同?

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通过此状态,造成后果严重,设计时应很可靠。此状态的设计保证结构安全。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超过此状态造成的后果没有前者严重,设计可靠度较低,此状态的设计保证结构耐久适用。 7 安全级别不同、破坏性质不同对目标可靠指标有何影响? 答:破坏性质相同时,安全级别越高,目标可靠指标越大;同一安全级别,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比脆性目标可靠指标小。 8 何谓单向板、双向板?在单向板和双向板中,受力钢筋应怎样布置?分布钢筋的作用,分布钢筋的布置方向和位置(相对于受力钢筋)。答:1、对于周边支撑的桥面板,其长边/短边>=2时受力以短边方向为主,称为单向板,反之称为双向。 2、单向:沿板的跨度方向布置在办得受拉区,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或8mm,双向板:板的两个方向同时承受弯矩,所以双向都应设置主筋。 3、作用:使主筋受力更均匀,并固定受力钢筋位置、分担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的作用。 4、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垂直,放在受力钢筋内侧。 9 记住梁绑扎钢筋骨架的主筋净距(三层以下),主筋的布置原则。会布置主筋,并能验算净距能否满足要求。答:三层以下n s>30mm,布置:上细下粗,上疏下密,上下层对齐,注意对称 10 适筋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分为三个阶段,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正常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