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3单元测试题

一、趣味填空。(22分)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质量单位有()、()、()。

2.一名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千克,()名这样重的学生大约重1吨。

3.美工课上,老师拿来一根30米的尼龙绳,先剪下20分米编织了小鱼,又剪下3米编织了小狗,这时尼龙绳还剩()米。

4.

()厘米()毫米()厘米()毫米

5.算一算。

3吨500千克+500千克=()吨1吨-800千克=()千克

6500千克-500千克=()吨2800千克-800千克=()吨

7000米-5千米=()千米9分米-70厘米=()分米

140分米+120分米=()米26毫米+54毫米=()厘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4分)

1.一个足球重() A.250千克 B.250克 C.250吨

2.1千米与1千克比较,() A.1千米大 B.1千克大 C.不能比较

3.张老师的体重是() A.1吨 B.2000克 C.52千克

4.2米和20厘米比较,() A.2米长 B.20厘米长 C.同样长

5.下面的单位不是长度单位的是() A.米 B.厘米 C.千克

6.一块橡皮长20() A.厘米 B.分米 C.毫米

7.一枚五角硬币厚() A.2厘米 B.2分米 C.2毫米

三、判断对错我最行。(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X”)(10分)

1.学校三层楼高约13米。()

2.小明1分钟能走100千米。()

3.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吨。()

5.1吨-500千克=500千克。()

四、我会填“<”“>”或“=”。(14分)

1吨千克5000千克吨

505分米400米4千米

1分米毫米1米毫米3吨+4000千克7吨

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4分)

2千克2500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

六、操作题。(6分)

1.画一条比2厘米长4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短3毫米的线段。

七、解决问题。(共30分)

1.一头大象重4吨,一头牛重300千克,一头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5分)

2.一本书的厚度大约4毫米,5本这样的书叠在一起大约有多厚?合多少厘米?(5分)

3.小立每天从家步行10分钟到商场,他每分钟大约走100米,小立家到商场大约有多少千米?(6分)

4.(2015年山东济南平阴县校级期末)一辆卡车自重4吨,运载4台机床,每台机床重2吨。这辆卡车能否通过一座限载15吨的桥梁?(6分)

5.某公司准备租用限坐20人和限坐30人的大巴搭载150人去旅行,且要求每辆车都坐满,有几种租车方案?(8分)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ǚxínɡ()jiù mìnɡ()méi yóu()l iúlèi()shènɡ xià()jiēzhù()pínɡděnɡ()jì suàn() 二、找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伐.木(fá)②拆.开(chāi)③咱.们(zhán)() 2.①吱.嘎(zī)②缩.小(suō)③诱.人(yòu)() 3.①吞咽.(yàn)②召.开(zhāo)③根茎.(jīnɡ)()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 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 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 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并按规律再写一组。 油()由() 睁()争() ___()___() 五、给多音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shāo shào 1.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原地稍.()息,稍.()微休息一下。 dádā 2.妈妈答.()应我晚饭后回答.()我的问题。 六、先用给出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把词语分别填入句子中。 冷:()() 1.面对这种突发事件,青头显得很()。 2.秋天来了,鸟儿们飞走了,树林里变得()起来。 油:()()

3.运动会上,同学们都拼命给自己班的运动员()。 4.大公鸡看着自己鲜红的冠子,()的羽毛,得意极了。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学习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 ,理不辩不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古胜负在于理。 九、阅读理解。 1.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1)选段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对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鸟儿必须离开树。 (3)树请求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鸟回答树的话中,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鸟很讲信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黑羊 羊群里有一只黑色的小绵羊,而其他的羊都是白色的。它们总是对小黑羊说:“走开!你这黑色的丑八怪!”小黑羊可伤心了。它独自跑得远远的,藏

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A、陌.生(mò)宿.儒(s ù)秕.谷(bǐ)暂.时(zàn) B、确凿.(záo)绽.开(dìng)惭愧.(kuì)赠.送(zēng) C、自卑.(bēi)浸.满(qìng)弹簧(dàn)尴尬.(gà) D、蝉蜕.(duì)搓捻.(niǎn)唾.沫(cuí)贪婪.(lá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3、回顾课文结合语境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渊博的宿儒 ..,这些知识不至于不知道。 宿儒:书念得多的老学者。 C、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 ..地吞读下去。 贪婪:贪得无厌。 D、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 ....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词语。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C)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A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7.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2分) 逢老媪方磨铁杵 9.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去:_离开______ 方:___正________ 欲:__想要_______ 还:____回去_____ 10.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2分) (1)问之,曰:“欲作针。”__代老妪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 ___ 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增、漏、错、别字均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三人行___ ,必有我师焉。 (5)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第14-18题。(16分)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3分) 荧.光屏(y ín yíng ) 筑巢.(.ch áo c áo ) 捕.捉(p ǔ b ǔ) 侵.蚀(q īn q ǐn )栖.息(q ī x ī) 揭.开(ji ē xi ē) 二、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l ǚ y óu bi ān f ú q īng l ǎng b ǔ ji ù y ú gu àn ér ch ū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zhē zh é sh é 1.他身体不好,不要折. ______腾他。 2.一根筷子,轻轻一折.______就折.______了;十根筷子放在一起,怎么折. _____也不弯。 ji ē ji é 3.树上结.________了不少苹果。 4.这次出访,结. ________识了许多国际友人。 四、比一比,再来组词语。(6分) ?????蛾( )饿( )?????欧( )鸥( ) ?????滩( )推( ) ?????捕( )铺( ) ?????蝠( )幅( ) ?????幻( )幼( )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 )先( )后 ( )( )其事 ( )( )而出 随心( )( ) ( )( )天开 ( )枝( )叶 轻而( )( ) 气喘( )( ) 六、选词填空。(6分) 灵巧 灵敏 灵活 1.程泽华头脑( ),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是一位优秀的特警队员。 2.警犬“老黑”的嗅觉很( )。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在夜晚飞行时也能( )地避开。 七、读句子,判断对错。(6分) 1.蝙蝠夜里飞行,靠眼睛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 2.“往返”的“返”意思是“回”。( ) 3.太平洋绿龟一般在三四月份离巢而出,爬向大海。( ) 4.黄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 5.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 6.“愚蠢”一词中加点字读“yū”。( ) 八、修改病句。(4分) 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似乎在侦探外面是否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妈妈三番五次地送我出家门,并叮嘱我路上小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九、按要求变换句子。(3分) 1.海龟受到这样的伤害,难道不是我们造成的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院子里有桃树。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民间俗语我会填。(4分) 1.__________,晚霞行千里。 2.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__________。 3.春雾 _ _,夏雾_ _,秋雾 _,冬雾_ _。 4.清明前后,______________。 十一、我给句子排排序。(5分) ( )天空变成了浅蓝色,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扩大了范围。 ( )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准备看日出。 (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 (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升。 十二、快乐阅读轻松答。(12分) (一)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 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6分) 1.明明每天早晨跑步锻炼身体,他每分钟跑80米,每天跑20分钟,他每天跑( )米。 2.学校买了4盒乒乓球,每盒5个,每个乒乓球2元,一共花了( )元。 3.要使×42里最大填( )。 4.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乘积是( )。 5.在算式13×300,150×4,50×80,24×400中,积的末尾有3个0的是( )。 6.12个34的和是( ),47的26倍是( )。 7.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加工18个零件,那么14小时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某小学三年级4个班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每个班有35人,每人完成2件“科技小制作”。三年级共完成多少件“科技小制作”? 列式:35×4×2是先求( ),再求( )。 9.两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19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 )米。

二、我是小法官。(每题1分,共6分) 1.45×60与450×6的计算结果相同。 ( ) 2.300与0相乘,积仍然是300。 ( ) 3.56×45的积与65×54的积的末位一定都是0。 ( ) 4.38×46>48×36。 ( ) 5.一本书共有400页,明明如果每天读28页,两周就能全部读完。 ( ) 6.79×58的计算结果一定比4800小。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 A.是四位数 B.是三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D.是五位数 2.24×7的积最大是( )。 A.408 B.2328 C.1368 D.2568 3.有420袋牛奶,每6袋装一盒,每7盒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 正确列式是( )。 A.420÷6 B.420÷7 C.420÷6÷7 D.420÷6×7 4.6名工人5天加工零件600个。600÷6÷5表示( )。 A.平均每名工人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别:姓名:座号得分: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8分) jīnɡxīn qīnɡ liánɡ pīn mìnɡ xī wànɡ()()()()yán rè yóu piào dǒu dònɡ fēnɡ shōu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5分) 扇子(shān shàn)欢乐(lè yuè)异乡(yì yǐ) 散步(sàn sǎn)磨坊(fānɡ fǎnɡ) 三、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6分) 轻轻地()()地学习 精心地()()地离开 甜甜地()()的作家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5分) 大()失色垂头()气千()万() 引()注目五彩()纷凌空() 一本()翩翩()欢蹦() 五、我会按要求写词语。(5分) 1、描写心情的词语 2、描写秋天的词语 3、表示颜色的词语 六、我会对对子。(5分) 天对,雨对,大陆对。 秋月白对,水绕对。 雨中山果落对。 光明对,聪明对, 山清对,鸟语对。 七、我会默写一首秋天的古诗。(6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秋天的雨》片断,回答问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给文中最后两句话加上标点符号。(2分) 2、在文中找出颜色的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5分)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20分) 1、150×6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2、50的17倍是( ),108与30相乘,积是()。 3、370×30=37×3×() 4、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5、一头大象一天可以吃3512克的食物,大约是()克。 小强身高173厘米,大约是()厘米。 6、小明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286米,可写作()。 一辆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可写作()。 7、()×时间=路程 8、火车每小时可行210千米,6小时可行()千米。 9、根据65×18=117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65×36= 65×54= 65×9= 13×18= 10、在里填上“>”、“<”或“=”。 180×50 180×60 260×30 26×300 70×200 230×70 15×400 380×5

二、选一选。(5分) 1、下面哪个不是速度的单位()。 A.千米/时 B. 米/秒 C. 千米 D.米/分 2、206×5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1 B.2 C.3 D.4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5倍 D.扩大5倍 4、278×6的积大约是()。 A.1668 B.1700 C.1670 D.1660 5、与560×3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A.56×30 B.28×600 C.560×300 D.112×6 三、算一算。(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0×70= 50×12= 75×40= 16×30= 40×40= 630+70= 15×30= 540-130= 350×2= 170×5= 300×20= 180×5= 1800-600= 521+66= 22×4= 19×30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3套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 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2分)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 1.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2.卖出的服装M号的比L号的少。() 3.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L号卖得多。() 4.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5.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6.卖出的M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二、先填表,再回答问题。(填表6分,其余每空3分,共18分) 某一天三个不同的连锁店在下午5:00~5:30两种鸡翅的销售量情况如下: 香辣鸡翅的销售情况 奥尔良鸡翅的销售情况

你能把两个表合成一个表吗?试一试吧! 1.()的香辣鸡翅卖得最多。 2.长乐中路的()比()卖得多。 3.两种鸡翅中,()鸡翅的销售量最多。 三、下面是丽丽调查的本校三年级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每空2 分,共22分) 1.男生身高在()段的人数最多,有()人。 2.女生身高在()段的人数最少,有()人。 3.身高在131~140的学生有()人,身高在121~130的学生有()人。 4.通过比较发现()身高比()身高偏高一些。 5.本校三年级男生有()人,女生有()人,共有()人。

四、学校要开运动会,聪聪统计了三(1)班五位同学的1分钟跳绳和 踢毽子的成绩。(1题4分,其余每题3分,共10分) 1.跳绳比赛中,谁的成绩最好?踢毽子比赛中,谁的成绩最好?2.如果要挑选3位选手参加比赛,你认为选哪三位同学? 3.如果进行体育测试,你觉得谁的成绩可能最差?

五、(变式题)下面是实验小学三(2)班同学数学第三单元测试成绩记录 单。(1题10分,其余每题5分,共20分) 男生成绩记录单 女生成绩记录单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 1、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卷一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1--20),卷二为非选择题(21---28)共8个小题共60分: 2、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P---31 S---32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体 B.食盐水 C.海水 D.汽水 3、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5、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6、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7、在荷塘边经过,能闻到阵阵清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有质量 C.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酒精灯忘记盖帽,长时间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9、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48+268+152+32=(48+ )+(268+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和( )。 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 )元。 3.a×6+6×15=×( + ) 4.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 ),这样计算是根据( )。 5.用简便方法计算592+276+24,要先算( ),这是根据( )律。6.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a+(30+8)=( + )+8 (2)45×=32× 7.在()里填上“>”“<”或“=”。 (65+13)×4()65×4+13×4 720÷36÷2()720÷(36÷2) 8.在降落伞上填上合适的数,使伞上的三个数能根据运算要求进行简便运算。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134-75+25=134-(75+25) ( ) 2.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 ) 3.180÷5÷4=180÷(5×4) ( )

4.125×4×25×8=(125×8)+(4×25) ( ) 5.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三、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 B.a×b+a×c=a×(b+c) C.4×a×5=a×(4×5) 3.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4.49×25×4=49×(25×4),这是根据(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5.986-297的简便算法是( )。 A.986-300-3 B.986-300+3 C.986-200-97 四、计算。(每题12分,共24分) 1.判断对错,错的要改正。 (1) 34+37+56+173 =(34+56)+(37+173)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带答案|人教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是三(1)班期末检测成绩统计表。 1.三(1)班共有学生69人。() 2.三(1)班学生语文成绩不及格的人最少。() 3.三(1)班语文及格的人数比数学及格的人数要少。() 4.语文成绩良好的人数比数学成绩良好的人数多2人。() 5.三(1)班语数都及格的有6人。() 二、下面是小猴、小兔、小狗摘的水果记录表。(每题4分,共12分) 1.小兔摘的()最多,()最少。 2.()摘的橘子最多,()摘的桃最少。 3.小狗一共摘了()个水果。 三、某商场今年6、7月份家电销售情况如下表。(每题3分,共15分)

1.7月份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多?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少? 2.这两个月电视机的销售量相差多少台? 3.这两个月什么家电销售量最好?一共有多少台? 4.从6月份到7月份,()的销售量增加得最多,()的销售量减少了。5.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8月份你会怎么进货?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14分) 438÷6=△908÷3= 400÷9=△553÷5= 五、下面是三(1)班同学动手操作的得分情况。(1题6分,4题4分,其余每空2 分,共18分) 第一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杨涛刘刚沈阳黄楠 成绩96889778 第二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陈新张力李欢夏天 成绩75949691 1.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2.第一组得优的有()人,及格的有()人。 3.第二组得优的有()人,得良的有()人。 4.如果三(1)班一共有这样的9组,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下面分别是三(1)班和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2题4分,其余每题6分,共 16分) 三(1)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304510 三(2)班书屋图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 数量/本451540 1.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表。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积累。(47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ēi wǔ yī rán shì zi dǒu dòng lěng què ( ) ( ) ( ) ( ) ( ) mò fáng bō luó yán rè xiāng tián qì wèi ( ) ( ) ( ) ( ) ( ) 2、我会组词。(5分) 杨()异()遥() shàn() 扬()导()摇() shān() 3、我会填空。(6分) ()地盯着轻轻地()()的颜料 ()地离开婉转地()()的衣裳 4、根据“资料袋”“读读背背”填空。(8分) (1) ,,水绕对云横。(2)雨中山果落,。(3) ,,大陆对长空。(4) ,赤日对苍穹。(5)在中国,风筝有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做的。 5、课文内容我会填。(10分) (1)我们()做着,心中()了憧憬和()。 (2)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小青蛙在()挖洞,()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 (4)()兄弟登高处,()茱萸少一人。 6、默写。(8分) (1)古诗《夜书所见》 (2)《秋天的雨》文中描写菊花的句子。二、运用。(53分) 1、我的发现。(3分) 红:橘红桃红,我发现 ,我还能接着写两个这样的词语、。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的“ ,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2分) (2)《秋天的雨》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4分) (3)读了《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你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 3、我是阅读小能手 (一)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找出描写放风筝时表示动作的词语。(2分) (2)用“”画出描写孩子们放风筝时、断线时、找风筝时心情变化的语句。(2分) 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1分(每空1分,共一、填空。1.48+268+152+32=(48+ )+(268+ ),运用的运算定。 ) )和( ( 律是 元。( )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2.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 +×( ×3.a6+6×15= 4.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 ),这样计算是根据。) ( 律。) ),这是根据( 5.用简便方法计算592+276+24,要先算( 里填上适当的数。.根据运算定律,在6 8+ ) + (1)a+(30+8)=( =32×(2)45× )里填上“>”“<”或“=”。 7.在(4×+13)65×4(65+13)×4( 2)(36÷)720÷2720÷36÷(简便运算。.在降落伞上填上合适的数,使伞上的三个数能根据运算要求进行 8 )5分(每题1分,共二、判断。)( (75+25) =134-75+25134-1.2.三个数相乘时,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 律。 )( (5×4) 5÷4=180÷3.180÷) ×25) ( =(125×8)+(44.125×4×25×8) 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83=+(52+48)5.52+83+48)分分,共15三、选择。(每题3。 )运用了(72+28)( .56+72+28=56+1.加法结合律 B A.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C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下面算式中,( c)+×(ba×c=a+30 +12)=42× B.a×b42A.×(185)(4×5=a××C.4× a)( ×125=3.101125100+125 B.×+.A100×1251 1×125.×100C。) ( ,这是根据4)×(25×49=4×25×49.4. .乘法分配律 BA.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C。 )-297的简便算法是( 5.9863300+.986-3 BA.986-300-97200-.986-C)分12分,共24四、计算。(每题.判断对错,错的要改正。1173+37+56(1) 34+173)+56)+(37=(34+改正: 100=+200 ) =300( 25××32(2) 125改正:×4×25 =125×84)(25×(125×8)+=1001000+=)1100( =425× 500÷(3) 改正:÷=500(25×4) 100÷=500) =5( 36× 99(4) 改正: 1)×36 =(99+36100×=)3600(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14--186 989×12548 101× 98 140+260++245 355 136-101×136 4 ÷25÷460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2分) 1.买东西时,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的钱数。 2. 李阿姨带了100元,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 (1)如果剩下的钱最多,她应该买()元的书包和()元的文具盒。 求剩下多少钱,列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剩下的钱最少,她应该买()元的书包和()元的文具盒。 求剩下多少钱,列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华买了《故事大全》和《连环画》两本书,《故事大全》23元,比《连环画》贵8元,买这两本书共需多少元?应先算(),再算出两本书共需()元。 4.王大爷家养了12只公鸡,养的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2倍多8只,王大爷家共养鸡()只。 5.玩具厂男职工有32人,女职工分成4个小组,每组有18人。男职工比女职工少()人。 二、我会选。(每空3分,共15分)

1.某超市运回3车水果,每车装26箱,每箱重24千克,用“26×24” 可以求出(),用“26×24×3”可以求出()。 A.运回水果的箱数 B.每车运水果的质量 C.一共运水果的质量 2.光明小学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分6个组,每个组种5棵树。 三年级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5×6×2B.6×2×5 C.6÷2×5 3.梨树有54棵,桃树有5行,________,求梨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缺少的条件可以是()。 A.梨树每行有9棵 B.桃树每行有9棵 C.梨树有6行 4.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0人,女生26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7 B.4 C.13 三、看图列式计算。(每题6分,共18分) 1.

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 总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B.铝C.红磷D.氯化钠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金Ag B.氖Ne C.氯cl D.钙Cu 4.豆类、动物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6.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7.下列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A.O2B.2O2C.2O D.O2- 8.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 9.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10.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A B C D 实 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 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品红加入水 中后整个液体变 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 同温度下的运动 情况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 后的体积小于 100mL 解释 分子的质量 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 不运动,加热时 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 隙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词分类并翻译。I A.sweater B. eight C. music room D. nine E. five F. art room G. jacket H. computer room I. three J. shirt K. TV room L. dress 1.服装:_______________ 2.数字:________________ 3.功能室:________________ II A.where B. grey C. sweater D. whose E. black F. dress G. shirt H. pink I. what J. orange K. who L. skirt. 1.疑问词:____________ 2.颜色:________________ 3.服装: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 )1.______________is my skirt? It's on the bed. A. What B. Where C. Who ( )2. _____________is it? It's blue. A. What colour B. What time C. What ( )3.Is this your skirt, Mom? ____________________. A. Yes, it isn't. B. No, they aren't. C. No, it isn't. ( )4.__________is this dress? It's Sarah's. A. What B. Who's C. Whose ( )5.-----Put away your sweater. please. -----_______________. A. Sure B. Here you are. C. OK. ( )6.My sweater___________purple. A. am B. is C. are ( )7.Mike has a new___________. A. skirt B. shirt C. dress. ( )8.I can___________my shirt. A. wash B. watch C. white ( )9.Take_________your jacket, Mike. A. of B. off C. to ( )10.----Whose is this cap? -----______________ A. It's Kate B. She's my sister C. It's my sister's. ( )11.What colour_________your socks? A. am B. is C. are ( )12. I like________white shirt with__________blue jeans. A. the an B.a an C. the, the ( )13. Look at_______pants. Amy. A. that B. those C. It ( )14.__________cap is this? It's Fang fang's. A. Who is B. Who's C. Whose ( )15. Mom, look at this pair of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共 12分) 1. 量物体的长度用吨作单位。 2. 1小瓶洗发液重250克。 3. 1厘米有10毫米. 4. 10个100千克是1吨。 二、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共 12分) 1. 蜡笔长约 A.6分米 B.6厘米 C.6千克 2. 课桌高约 A.7厘米 B.7分米 C.7米 3. 汽车重约 A.3克 B.3千克 C.3吨 4. 跳绳长约 A.2厘米 B.2分米 C.2米 三、填空题(1-6每题 2分, 7-10每题 3分,第11小题 4分,第12小题 12分,共 40分) 1. 1吨=千克 11吨=千克 2. 1米=分米 5米=分米 3. 1米=毫米 9米=毫米 4. 1千米=米 4千米=米 5. 1米=厘米 10米=厘米 6. 1分米=毫米 8分米=毫米

7. 1吨+500千克=千克 8. 1米-3分米=分米 9. 21毫米+29毫米=毫米=厘米 10. 47厘米-17厘米=厘米=分米 11. 1分米=厘米 6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7厘米=毫米 12. 在○里填上《、》或=。 (1)4米○1400毫米(3)910克○1千克 (2)3吨○4500千克(4)5时○300分 四、口算题( 10分) (1)80÷4=(2)12÷6=(3)4000÷8= (4)96÷3=(5)150÷3=(6)300÷5= (7)420÷6=(8)21÷7=(9)630÷7÷3= (10)15÷5×6= 五、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共 10分) 1. 多少吨的3倍是150吨? 2. 120分米是6分米的多少倍? 六、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共 16分) 1. 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2.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 2.一根黄瓜长约2( )。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 60千米○9千米 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 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 三、辨一辨。(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根跳绳长5分米。( )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 )厘米1米=( )分米 2厘米=( )毫米6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80毫米=( )厘米 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 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 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 (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 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如果派两辆这样的车,怎样装才能一次运完,而且不超载? 5.一根4米长的木头,现在要把它锯成5分米的木桩,可以锯成多少段?需要锯 几次?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毫米 2.分米 3.吨 4.千米 5.分米 二、< > < < = < 三、1.? 2.? 3.√ 4.? 5.√ 四、20 10 20 6 3000 8 五、1.1100+2000=3100(千克) 3吨=3000千克3100千克>3000千克不可以。 2.小明家→少年宫→体育馆 3.(1)32÷4=8(个) (2)4×6=24(分米) 4.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900千克的油,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800千克的蔬菜和700千克的饮料;也可以一辆车装1000千克的大米和800千克的蔬菜,另一辆车装400千克的水果、900千克的油和700千克的饮料。 5.4米=40分米40÷5=8(段) 8-1=7(次) 可以锯成8段,需要锯7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必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中华传统文化 一、主题感悟。(35分) 1. 写出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传统习俗。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并回答问题。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____________,______在水里________烂成浆;再把浆________出来________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这一段文字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①中国的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 ②中国的造纸术最先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 ) ③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3. ______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____________的石拱桥,叫________桥,又叫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

______年了,但它还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是劳动人民______和______的体现,是我国________的历史文化遗产。 4. 《清明上河图》是____宋画家________画的,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 二、主题链接。(16分) 1.日积月累。(8分) (1)我会填。 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记。 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自然美景:风花雪月 2.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你觉得有必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吗?为什么?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应用。(49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问题。(19分) 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后期。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他在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旧时,各家在门上插艾草,贴纸符;小孩还穿绣有老虎的肚兜和鞋,或佩戴艾草香囊,以期“驱鬼除邪”。后来,在五月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