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物圈教学设计 (2)

标签:

分类:生物教学设计论文

杂谈

《了解生物圈》教学设计

1、教材与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地位: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这一章节内容涉及了科学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初中生物的第一堂实验课。

内容: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②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③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实验)。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出生物圈的概念;②能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③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④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①搜集资料的能力;②训练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③用自己语言清晰表述;④小组式分工合作能力,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①知道自己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学会积极主动保护生物圈;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1.3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单元的概念和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是学生们好奇心强,大多数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对于很多自然现象有印象能理解,不过却难以系统的思考和表达,对很多概念模糊不清楚,一知半解。若老师与学生能经常互动,给他们比较多的思考和发言空间,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出发,各抒己见,则学生会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

2 教学策略与方法

1 、以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通过对话、分析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掌握关于生物圈内各种生态因素分类

2、不从生物学的角度直接出发,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尝试和其认知水平来激起学习欲望,从而掌握本科要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注入情感目标教育

4、分为两节课上,第一节理论课,第二节实验探究(本教案主要为理论课)

3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章节的学习,大家都懂得区别非生物与生物了吧?今天,我想和大家来探讨一下生物的家。我们大家也是生物,我们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别的生物也是如此,它们和我们一样,通过各种方式生存。大家能够说出生物都生存在哪些地方吗?

生1:嗯,生物生存在空气中。

生2:不对,水中的鱼儿不是生存在空气中的,但是鱼儿也是生物呀。我认为有水才有生物,空气中也有许多水蒸气,水是生命的源泉嘛。

生3:有的生物在空气中,有的在水中,还有的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

学生热烈发表中。。。

师:好啦,安静同学们。其实刚才大家讲的都对,但是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生活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除了最基本的水和空气以外,有的生物还对温度、湿度、食物等等有要求。我们把这些统称为环境。那么环境加上生物,他们的总和我们称为:生物圈(黑板上列出:生物+环境=生物圈)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能明白生物的生活肯定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我们知道,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将“环境”这一个大概念里面的内容区分开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12页。

(趁大家翻书期间,打开PPT显示资料:“1983年夏季,四川岷山和邛崃山系的高山箭竹大面积开花枯萎,500多只大熊猫大祸临头,这一年,在野外发现246只大熊猫尸体。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竹子六七十年开一次花,开花后死亡,同时由于当时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了竹子数量急剧下降。大熊猫在这一年数量下降了很多,树林里常见饿死的熊猫尸体。如今,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的国宝。”)

(学生阅读资料中)

师:看完这则材料,大家有什么看法?

生1:我觉得因为竹子没有了,导致大熊猫没有足够食物而饿死了

生2:我觉得人类因破坏了大熊猫的家、大熊猫生存的环境,导致大熊猫大量死亡。

生3:大熊猫在我国分布的地区不多,这些地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熊猫无法适应而死。

师: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保护动物,他们憨厚可爱,非常受大家的喜欢。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和山西的周边山林里,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竹林,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但是由于某些自然原因,例如竹子开花,和人类破坏的原因,大熊猫数量急剧下降,野外的环境十分不适合大熊猫生存了。我们把影响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在这个案例中,影响大熊猫的最主要因素是?

生:竹子!

师:对。从上一节课我们可以得知,竹子属于生物,对吧?那么我们就把属于生物的生态因素称为:生物因素。以此类推,非生物的影响因素就是非生物因素了。

大家可以举出一些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吗?

生1:在下雨天过后,泥土里面会看到很多蚯蚓钻出来!这时属于非生物因素。

生2:有一种农田灾害是由蝗虫引起的,蝗虫把作物吃光,这是属于生物因素的影响

。。。。。。

师:嗯,很好,看来大家都能清楚掌握这一个知识了。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1:老师,我看到书上说水质好坏影响鲤鱼的生活,但是我知道有一种影响水质的原因是由于水中藻类过多引起的,藻类是生物啊,那水质好坏属于生物因素还是非生物因素呢?

师: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问得非常好,看来这位同学课外知识很丰富。水质的好坏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因为工厂污水引起水质变坏,也可能是因为藻类过多,吸收了本来可以让水中鱼儿生存的氧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假如是工厂污水导致的,那么算是非生物因素;若是藻类导致的,则属于生物因素呢。

师:好了,今天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下面是一个考察大家学习能力的时候了。想一想,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呢?请大家各抒己见,来一场头脑风暴吧!

(下面是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想法时间,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本堂知识的检验)

3.1 实验前准备

在第一节理论课结束前,布置一个为下一节实验课做铺垫的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泥土中常见的小动物。去生物园翻动泥土,观察小动物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