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

[考纲明细]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1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2)03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

04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05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特别提醒] 有关红细胞的常考点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①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无细胞核、细胞器;高度分化,不能分裂,寿命很短;

②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③不能用来提取DNA(不含DNA);

④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线粒体);

⑤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⑥含有酶,但不能合成酶(无核糖体);

⑦含血红蛋白(C、H、O、N、Fe)(核退化之前已经存在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⑧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红细胞形态改变。

(2)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有细胞核,DNA在分裂时发生复制均分。

2.细胞膜的成分

成分所占比例在细胞膜构成中的作用

脂质约50% 01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具有)

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02种类和蛋白质约40%

数量越多

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03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部分与脂质结合糖类2%~10%

形成04糖脂

(1)将01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02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0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交流方式如下:

多细胞生物体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如果没有信息交流,生物体不可能作为一

13细胞膜的结构和14功能有关。

4.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01脂质组成的。

(2)2002脂质和蛋白质。

(3)192503连续的两层。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04蛋白质。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05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中间的亮层是06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07蛋白质分子。

(6)1970年,人鼠细胞荧光标记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08具有流动性。

(7)1972年,09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10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5.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结构模型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支架:04磷脂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有的05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06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07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

①结构特点

②功能特点

③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联系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相应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6.植物细胞壁

1.(必修1 P41相关信息)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2.(必修1 P41与生活的联系)①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②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必修1 P43拓展题)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此方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4.(必修1 P66思考与讨论)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题组一细胞膜的组成及结构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B.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最好选用红细胞

C.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答案 A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故膜蛋白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A正确;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C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实现,也可通过其他结构(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实现,D错误。

2.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糖蛋白,对所有的细胞只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B.②是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并不是静止的

D.不同细胞膜中,所含①②③的比例是有区别的

答案 A

解析①是糖蛋白,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润滑作用,而有些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却有识别作用,A错误。

四种常考的“膜蛋白”

受体蛋白信号分子(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等)的受体蛋白

载体蛋白是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的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识别(受体)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

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3.如图是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功能①可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功能②中物质进出细胞必须穿过细胞膜

C.抗利尿激素对靶细胞的调节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 B

解析功能①是指细胞膜具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可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进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穿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B错误;③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抗利尿激素对靶细胞的调节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④(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4.(2017·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 D

解析雌激素属于信号分子,由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到乳腺并作用于乳腺细胞,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进入卵细胞前需要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题组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5.生物膜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的过程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说明细胞膜有信息传递功能

B.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图中所示细胞膜的识别功能依赖于膜上的载体蛋白

D.说明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答案 C

解析题图中所示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是指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不是载体蛋白,此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C错误;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

融合,将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物质运输功能,B、D正确。

6.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糖类组成

B.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C.人工脂双层膜能让O2通过不能让Ca2+通过,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答案 D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A错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错误;人工脂双层膜能让O2通过不能让Ca2+通过,是因为人工脂双层膜没有相应载体蛋白,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题组四与细胞膜有关的实验探究

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答案 D

解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保证物质选择性地出入细胞,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水溶性染色剂(PI)不是细胞所需物质,因而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溶于水中的物质(如PI)都可以通过,从而使细胞核着色。

8.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

(1)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该如何改进?请写出你的改进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照实验

(2)设置至少含低温、正常温度和高温三组温度进行实验(合理即可)

与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相关的实验设计

项目

设计思路

组成成分鉴定

①实验:用溶解脂质的溶剂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溶解;脂溶性物质能够

优先通过细胞膜;磷脂酶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破坏等都可说明细胞膜中

含有脂质分子。②实验: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制备细胞膜样

液,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结果呈现紫色,都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③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某种物质,经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

现紫色;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为糖蛋白

细胞膜磷脂双分

子层的鉴定

提取细胞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单分子层占有面积,

与细胞膜面积对比分析

细胞膜流动性的

鉴定

取A、B两种动物细胞,分别用红、绿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动物细胞膜上

的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观察在细胞融合过程中两种颜色的荧光在细胞

膜上的分布情况

细胞膜识别作用

探究

将大量的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观

察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情况

细胞膜控制物质

进出细胞探究

①可利用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溶液中,然后用高温、强酸或

强碱处理,观察处理前后溶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②将种子切开,放入红

墨水中,胚部分不被染红,而胚乳部分被染红

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07核膜、核仁、染色质。

08核膜和核仁。

③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09同种物质在细胞10不同时期的11两种存在状态,前者呈细长丝状,后者呈圆柱状或杆状,即:

染色质间期、末期高度螺旋化、变短、变粗

解螺旋、成为细丝状

染色体

前期、中期、后期

(2)功能:细胞核是12遗传信息库,是13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01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02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03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①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04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相关实验归纳总结

3.模型建构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

(2)类型:01物理模型、02概念模型、03数学模型。

①物理模型:以04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②概念模型:用05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等。

③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06数学方程式、关系式、07曲线图、表格等。

[特别提醒] 电镜下拍出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照片是真实的,不是物理模型。

题组一细胞核的结构

1.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③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B

解析①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间期和末期以染色质形式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以染色体形式存在,A正确;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合成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B错误;③是核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同时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2.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如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核输入和核输出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 C

解析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越多,A错误;部分离子、小分子也能通过核孔,B 错误;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

有关细胞核的六点提醒

(1)并非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

(2)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如双小核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人的骨骼肌细胞中细胞核多达数百个。

(3)核孔也具有选择性,能选择性地控制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mRNA、蛋白质(解旋酶等)可以通过。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4)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5)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6)细胞核并非细胞代谢的中心。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

题组二细胞核的功能及实验探究

3.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a、b做了如下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C.c性状的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中心

答案 A

解析从图示可看出,c由a的细胞核与b的细胞质重组后培养得到的细胞发育而来,其性状与细胞a的性状保持一致,故可说明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A正确。

4.如图是对变形虫进行去核和再植入核的有关实验过程。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去核的部分细胞质可以生活一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独的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变形虫去除细胞核以后,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存活一段时间后最终死亡。但如果在去核三天后,再植入一个细胞核,其又能恢复生命活动,正常生活(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情况下,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已合成的蛋白质等物质仍可发挥一定作用

(2)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供应等

(3)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全面理解细胞的“整体性”

高考热点突破

1.(2019·全国卷Ⅲ)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 B

解析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细胞核内DNA复制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D正确。

2.(2018·天津高考)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

A 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

B 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

C 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

D 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

解析靶细胞膜上识别并结合激素的结构是受体,不是载体,B错误。

3.(2016·海南高考)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 B

解析该实验结果是两种荧光染料由开始时的“对等分布”变为最后的“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由此可表明荧光蛋白分子并非静止的而是“流动的”,B正确。

4.(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 C

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满足活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相同并对称分布

C.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D.膜中的蛋白质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

答案 A

解析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细胞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必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不相同,不成对称分布,如糖蛋白只存在于膜外侧,B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C错误;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D错误。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只能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B.动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都是激素

C.吞噬细胞与T细胞能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D.性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答案 C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除了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之外,还可以通过激素进行间

接的信息传递,A错误;动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除激素之外,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也能传递信息,B错误;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不是在膜上,D错误。

3.(2020·湖北四地七校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成分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进行鉴定

B.科研上常用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是因为细胞膜可以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改变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细胞膜外侧的糖类只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答案 C

4.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C.一切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的细胞膜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 C

解析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有可能进入细胞,A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不一定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一切细胞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壁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

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

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 C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 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只有一层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C错误。

6.(2019·威海模拟)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

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降低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答案 B

解析漂白区域重新出现绿色荧光是因为被染色的蛋

白质运动到了漂白区域,说明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应用该技术只能测定群体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错误;降低温度,膜流动速率降低,恢复时间延长,C正确;由于实验时,一部分荧光消失,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仍小于漂白前,D正确。

7.下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

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C.②是蛋白质,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

D.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

答案 D

解析由于A面具有糖蛋白,所以A面为细胞膜的外侧,B面为细胞膜的内侧,A正确;图中①②都是蛋白质,其中①与糖类结合成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B正确;②可能是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载体蛋白,C正确;磷脂的头端具有亲水性,尾端具有疏水性,D错误。

8.(2019·黑龙江省哈三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B.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D.D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 C

解析细胞核内的液体是核液,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A错误;核膜是双层膜,而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则核膜共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B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 分子不能从细胞核出来,D错误。

9.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答案 D

解析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A正确;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B正确;核仁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形成蛋白质的场所,若该细胞核内的④核仁被破坏,则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D错误。

10.(2019·河北衡水高三二调考试)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

B.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

D.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答案 C

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无核孔,A错误;核膜是双层膜,每层膜都有两层磷脂分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B错误;由题意知,核孔复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因此核膜也具有选择性,C正确;mRNA运出细胞核通过核孔复合物完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11.(2019·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监测)通过冷冻技术,细胞膜通常从某处断裂分开,其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图中b侧为细胞质基质

B.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端断裂

C.膜蛋白的分布存在不对称性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 D

解析题图中a侧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侧,b侧为细胞膜内侧,即细胞质,A正确;由题图可知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断裂,B正确;图中蛋白质分布不对称,C正确;由题图信息无法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12.(2020·湖北四地七校高三联考)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因此,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或者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事实不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其细胞中会出现两个细胞核

B.细胞分裂时,核膜、核仁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黑色美西螈的细胞核与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后的重组细胞会发育成黑色美西螈

D.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产生反应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蒸馏水(清水) 渗透

(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①均分为A、B两组②适量的蒸馏水③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变化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解析(1)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膜和众多的细胞器膜,是获取纯净细胞膜的好材料。

(2)人的成熟红细胞置于蒸馏水(清水)中,由于渗透作用会吸水破裂,其中的内容物流出来,再通过离心的方法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3)当温度升高时,磷脂分子由整齐地排列变得不整齐,可能是由磷脂分子运动造成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厚度才会改变。

(4)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中的色素不会从细胞中渗出;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会从细胞中渗出。由题干信息可知,杀死细胞的方法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处理。

14.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结构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具有________。

(3)图中________(填图中字母)侧是细胞膜外侧,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________(填图中数字)。

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2)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

(3)A A侧有糖蛋白,而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

(4)3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该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

(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动物细胞吸水时1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会变小,这说明1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A表示细胞膜外侧,B表示细胞膜内侧。

(4)Ca2+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结果Ca2+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3载体蛋白。

15.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

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