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见修辞手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见修辞手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常见修辞手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常见修辞手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

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 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注意: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模拟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比喻与比拟的比较】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3.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

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

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言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最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最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人像白熊一样答应了我的价钱”,显然不成句子。总之,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喻,与客体(喻体)相应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代,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如果从以上三方面进行辨析,就不难将借喻和借代区别开。如“丈夫难过了,她却觉得安慰,到底,萤火虫飞回了车间,她自己也没影响工作。”(《离不开你》)这句是借喻用法。首先萤火虫光虽弱但也要奉献给社会,与耿玉亭身体残废却坚持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二者有相似性,其次与客体(萤火虫)相应的词语“飞”采用了比喻说法,由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以下句子中同样运用了借喻手法,分析从略。

1、要清除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

下列句子运用了借代手法,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4、“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包身工》)

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去了。(《分马》)

6、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

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药》)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8.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可以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9.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以上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因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因此,运用时务必注意:

1.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

2.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

3.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4.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

5.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6.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

此外,引用、反语、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常常会考到,下面一并说明。

1.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2.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3.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四、【示例精析】

[题一]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答案]C

[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

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

[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题三]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

[答案]B

[题四]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

[解说]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题五]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

[答案]A

修辞方法教学设计

《语言中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涞水小学杜跃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2、体会并总结出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3、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仿写、改写句子,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并且说出句子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能够在作文中综合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掌握修辞是能够美化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能力。几乎所有的课文中都有修辞的运用,因此作为小学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种类,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用途,以及所带来的效果,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本节复习课,将通过了解修辞的概念和用法、体会修辞的效果、通过练习训练运用等多个环节,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常见的修辞种类: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过渡:修辞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各种修辞手法。 二、了解修辞,介绍概念 1、投影出示,介绍有关修辞的概念。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根据修饰效果的不同,修辞可以分为很多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作用。 3、投影不同修辞的主要作用。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5)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6)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三、立足文本,体会作用 1、学生自由找句子,并且说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一、词汇 1.芊芊轻飞曼舞匍匐 2.蛱蝶 3.淤泥蜀葵锥形俯瞰酩酊蹒跚草莓骚动 聒噪笃笃声砸砸声 潺潺粗犷 4.描摹臆测窈窕娉娉婷婷囫囵丘壑轿子耽搁 5.毡帽驮着队伍 6.锯子诅咒长辈甭想天方夜谭 7.狼嚎蕴涵嗜好召唤 8.分析教诲 9.赫赫有名胥鸵鸟发疯衍生分析曙光震惊舒展 惊世骇俗不容置疑心悦诚服 10.瞳孔雍容收敛卵子雌雄刻骨铭心淋漓尽致肆无忌惮挟带枪毙眷顾冰清玉洁银装素裹 11.沧海一粟怦然心动陨星纬度腐蚀称秤地轴 12.联袂媒体届时隧道包括 13.逶迤弹丸 14.迤逦硬邦邦戳哆嗦搀扶刨坑踉跄 15.炯炯有神鼓槌闸门洪水嗬田埂 16.叛徒匣子煎熬尸体棉絮 17.窒息辗转不寐霹雳瓢泼蠕动翩翩起舞擦拭依偎 18.篱笆杞人忧天凸出 19.一趟园圃愠怒惋惜偏僻 20.慰藉唷 21.矣 22.隐匿擅长谨慎丞相彼此玄机擒获 23.茴香篝火押到肝脏 24.报酬保佑貂皮奴仆门槛 25.噢落日余晖悻悻然诳我嘤嘤萌发 兴致勃勃专心致志诧异体验 情不自禁乐此不彼茫然回味 26.简明扼要祈祷瞳孔主宰嘹亮 27.天赋茧子鞭策纯粹报酬猝然琐事 28.撙衣节食铸器 二、积累与运用

1.学会引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语海拾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夕阳无限好,只是经黄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关联词: 递进关系:不但······还 而且 语海拾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3表示“看”的词语:.打量俯瞰仰望 体会近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4.认识对偶句的特点 表达爱国的句子: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5.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三种情况下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6.体会古今意义有差异的词 知道古文中表示人称和说的词 我:吾余 你:汝尔 说:曰云 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哲理的名言警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体会句子内部的关系,掌握关联词的用法,并能熟练使用。 转折:但 假设:假如 条件:只要······就 因果:因而 并列:既······又 表示念书的格言: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例如:翠鸟像箭一样往远处飞走了。 本体:翠鸟 喻体:箭 喻词:像……一样 (1)像这个例句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用上“像”这个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叫“明喻”;这类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仿佛……一般“等。(2)暗喻:句中不用比喻词;而用上“是”、“成了”、“构成”等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正因为它不用比喻词;显得不那么明显;所以称为“暗喻”。 例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本体:井冈山 连接词:是 喻体:摇篮 (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

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因此也不是比喻句。 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比喻。 2、老师是 ;我们是。 3、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 4、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像。 5、老师像一样关怀我们成长。 6、长城蜿蜒盘旋;好像。 7、鲜红的太阳像 ;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8、沉甸甸的稻穗像 ;真惹人喜爱。 9、桂林的山山水水构成了。 10、我们的生活像。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成比喻句。 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柿子树上挂满了灯笼似得柿子。 2、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深。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晓丽)(1)

一、(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打一农业活动)插秧! 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荷花! 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 二、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一)比喻 1)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二者性质不同,但又要有相似之处。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 (2)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具体。(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用什么来比喻就要作者发挥想象力。 (4)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借喻。 +喻体+比喻词(像,好像,似,如,仿佛,犹如,宛如,如同,好比,像……一样,仿佛……似的) 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例: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喻体+比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成为) 例: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例: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 例: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1、作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每当开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举例:在我们班,有好多乐于助人的人,像杨乐,李明等。 5、表说明:猎人微笑地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小结:第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第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如”这样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1、请辨别下列的句子,找出比喻句。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一下比喻句的妙处。 (1)“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品味:本来手术都是让人很担心,很害怕的,而经他这么一比喻,就像棉花打在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北京的色彩 第一课时 一、课题:北京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 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复习:知识集锦之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 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资料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

复习修辞手法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广场上挤得连根针也插不进去.。() 4、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2、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4、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的奔忙呢?()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3、索溪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 四、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 1、这些小精灵也爱我们祖国的海岛。() 2、难道瓜秧会开了花不结果吗?() 3、老虎大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4、海岛的秋天好像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五、选正确的选项。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2、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像一叶扁舟。() 4、它有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和美妙的大气层;它有一个斜轴,四季交替变化;它有刚好合适的自转速度;它有稳定的重力;它有千秋万世,运转不停。() 5、难道我们不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吗?() 六、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里。()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 ) 4、太阳像一团火焰,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这件衣服补一补,不照样可以穿吗?() 八、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九、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呢?() 2、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 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应用到写句子中去。 目标 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写句子。 难点 一、导入 先给学生几句关于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猜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二、教学内容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作用: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5套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根据情境,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4分) ①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②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的人就很多。 ③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一下,就得花半天的时间。 ④航天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发出由衷的感叹。 二、请你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划横线。(2分) 宁静(níng líng)强调(qiáng qiǎng) 宝藏(zàng cáng)歼灭(jiān qiān) 三、将下列词语填在句中适当的括号里。(5分) 激动激烈激发激励激情 前线将士在报告中充满( )地讲述了战斗的( )和我军的英勇。大家听了报告,心情十分( )。报告( )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前线将士( )着我们前进。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分) 电影对观众正如书报对() 农民对土地正如()对机器 开幕对闭幕正如开始对() 五,按要求填空(22分) 1、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优美,幅员辽阔,吸引着中外游客,像张家界的,杭州西湖的,的云雾飘渺, 的波澜壮阔。(填地名或成语) 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中外名人。他们中有“一生不要抛弃学问“的教育家;有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还有的美国女孩海轮凯勒,的军事家诸葛亮。 3、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一诗中的两句诗——“,。”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关于“学习”的成语则更多,你能想到哪些?请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可以多写一、二个,写对三个即得满分)。 4、你最喜欢读的一本课外书是(写出书名),因为(简要写出理由)

。 5、在你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时,你会想起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选一首写在下边,注意行款。 六、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 )人类大肆砍伐森林,( )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2. ( )这家商店物美价廉,服务态度又好,( )经常是顾客盈门。 3. 期末复习很紧张,我们( )要自己复习好各门课程,( )应当热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七.按要求写出下列成语(4分) 1.含有动物名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知识渊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八.给下列成语找出相对应比喻意思的成语(8分) 一箭双雕()飞蛾投火()水落石出() 画蛇添足()虎头蛇尾()掩耳盗铃() 过河拆桥()螳臂挡车() 九.照样子,成语接龙(4分)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 1.握手言欢—()—()—()—()2.人一己百—()—()—()—()十.名言警句(4分) 1.读书名言 2.惜时名言 3.做人格言 4.《论语》中的警句 十一.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10分) 出其不意——()翻手为云——() 福无双至——()捡了芝麻——()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焉得虎子 ()——一波又起()——败事有余 ()——弃之可惜()——后无来者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一)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通用)

(8分) ) ( ) ) ( ) ) ( ) ) ( ) (5分) )飞扬日月如)多( ) 忐( ) )目秀 ()雀无)无阻( )( ) (6分) 信心百倍问心 ,我们应该是( )的, ( )的,展 ( )的。 心灵的缺憾( )填满,( )补 谦退深沉健硕

欢欣 你自己率直豪爽,你更佩服朋友的( );你自己热情好动,你更欣赏你朋友的( ),你自己多愁善感,你更羡慕你朋友的( )。 6.用恰当的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4分) (1)《将相和》 (2)《草船借箭》 (3)《司马光救友》 (4)《矛盾》 7.解释加点的字和句子的意思。(4分) (1)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吾: 之: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他深情地对电话那头的妻子说:“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 转述句: 2.他很激动。 反问句: 3.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仿写句子: 4.杨利伟有顽强的精神。杨利伟走向了成功。 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5.他的心很细。 改为夸张句: 三、积累与运用。(15分) 1.朋友就要离别了,你一定是思绪万千,这时你可以引用哪两句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呢? (1分) 2.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本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收藏阳光》让我们明白 ;《沙漠玫瑰》让我们惊叹;《巨人的花园》使我们懂得;《大海中的灯塔》使我们领悟了。(4分) 3.判断下列各句说法的正误,正

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作品,是一篇感悟时光流逝的散文。( ) (2)《长江之歌》的歌词是一首抒情诗,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运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中国第一大河。( ) (3)《那棵高山榕》通过对高山榕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4)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通过几件事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开朗、惜时如金、关心青年成长的品格。( ) 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 ,而殉国家之急。 (3)学而时习之, ? (4)于是,洗衣的时候, ;吃饭的时 候, ;默默时, 。 四、阅读展台。(14分) (一)课内阅读我最棒。(8分)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深恶痛绝: 眼睛不济: 2.这段文字主要写,反映了鲁迅先生的性格。(2分) 3.鲁迅先生对青年人写信草率深恶痛绝,但仍然认真地阅读每封来信,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学文案

修辞手法 句子的修辞形式共有六种: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比喻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一个是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还有一个是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词,叫比喻词。) 例如:翠鸟像箭一样往远处飞走了。 本体:翠鸟 喻体:箭 喻词:像……一样 (1)像这个例句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用上“像”这个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叫“明喻”,这类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仿佛……一般“等。(2)暗喻:句中不用比喻词,而用上“是”、“成了”、“构成”等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正因为它不用比喻词,显得不那么明显,所以称为“暗喻”。 例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本体:井冈山 连接词:是 喻体:摇篮 (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 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因此也不是比喻句。 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比喻。 2、老师是,我们是。 3、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 4、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像。 5、老师像一样关怀我们成长。 6、长城蜿蜒盘旋,好像。 7、鲜红的太阳像,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8、沉甸甸的稻穗像,真惹人喜爱。 9、桂林的山山水水构成了。 10、我们的生活像。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成比喻句。 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2021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很重要练习题(Word版)

2021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我很重要 练习题 (最新版) 作者:XXX 编写日期:2021年1月26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吮(shǔn)吸菽(shū)粟衣(yì)钵笑靥(yè)B.攻讦(jié) 泊(pō) 船龋(qǔ)齿战栗(lì)C.牟(móu)利罹(lí)难瞥(piē)见啜(chuò)泣D.挑(tiāo)拨琴弦(xián) 联袂(mèi) 粗糙(c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抵砺再接再励严厉励精图治B.卓见真知灼见流传流传千古C.妥帖物事人非辑录惹是生非D.雾蔼和蔼可亲寄予寓教于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拉法特虽然在法国由专家组会诊治疗,但毕竟积重难返,日前逝世。

B.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C.在2003年5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久,五角大楼竟“乱点鸳鸯谱”,一度打算把“对伊拉克问题一窍不通”的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派到伊拉克担任巴格达市市长 D.昨天,学校请来北京的名师给我们讲课,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磁浮列车示范线运行成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浮列车系统技术的国家。B.为了迫使北朝鲜放弃核计划,美国政府不仅要求日韩两国,而且还要求中国和俄罗斯进一步对北朝鲜施压。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新教材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通过在校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缺乏自制力,有待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他们接受学前教育也参差不齐。现将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大部分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他们对语文课已有了较为初步的了解、认识,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识字,并能讲一些故事,虽然有些故事讲得不是很流利,但是可以说明这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是极其微薄的,他们刚具备拼读,阅读文章能力。 2、部分学生在上课习惯不好,小动作极多,不能专心听讲,也不愿思考。上课很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安静地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但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很早来到学校,个个都还很有礼貌,能跟老师问好,回去能跟老师道再见,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相信不久,他们能很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卷首语”“识字”“课文”“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附录”几个部分。教材安排每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全册设8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500个常用字,写其中300个笔画简单的字。 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1. 按要求转换句式。 ⑴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______ (2)大瀑布如今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______ (3)八月桂花,十里飘香。______ (4)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______ (5)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和毁坏地球上的资源,将来怎能不给人类带来灾难?______ 3. 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汉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问句,填字母。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______ ②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______ ③这是不是很有趣?______ 5. 造句。 ①用一个拟人句写太阳升起。 ______ ②用一个比喻句写老师育人的辛勤。 ______ ③用关联词语造句。 一旦……就……:______ 尽管……却……:______ 6. 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 .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 .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7. 按要求写句子。 (1)妹妹一定知道爸爸在哪儿。(改为反问句) (2)年轻人说:“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改为转述句) (3)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快的脚步登上了傣家竹楼。(修改病句) (4)许多河流暗藏风险。我们不要去危险水域玩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补写语句。 玉米咧开嘴巴在乐,高粱______。 8. “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灯笼,真是红得耀眼。”是比拟句。 9.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______ (2)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______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______ 10. 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①牵牛花在凌晨四点就开了。 ②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③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④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 11. 判断题。 (1)因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我们黔东南的春节和北京一样,都贴春联。 (2)古诗词中,诗又叫长短句,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就属于长短句。(3)宋江、林冲都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这本名著中的人物还有武松、周瑜等。 (4)我国的“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是肃清社会风气,王强等四个男同学在校内经常以威胁的方式收低年级小朋友的保护费,但从没动手打过他们,这不属于校园暴力。 (5)“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上。”这个句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2. 读句子,判是否比喻句。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识别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修辞准确表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鉴赏热情,提高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件,比较两句话的效果。 二、复习常用修辞手法 1、学生说。 2、教师课件出示: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3、各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说,教师板书。

4、学生各写一句带有以上修辞手法的句子,小组内展示。教 师巡堂指导 5 、 抽两组展示。 三 、 判断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课件出示,学生判断并说理由。 2、集体评析,教师指导、小结。 四、 把 - 普通句子转换成指定的修辞句。 1、教师出示课件(逐句)。 2、学生逐句做题,反馈,评价。 五 、 课堂检测。 1、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堂指导。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反馈不会做或错得多的题,请高手上台解题。 4、总结。 六、做《突破演练》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抽组展示 七、作业布置:预习“仿句和连贯句”。 【课后反思】 考题展示 1、2006年上海市中考题《水的感悟》 12题、第2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对人类很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的特点。 2、2009年上海市中考题《在可可西里回头》

24题、第5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3、2011年上海市中考题《龙眼与伞》 21题、第1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其表达效果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花飞舞时轻盈、娇媚的姿态。 二、考试目标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 辞手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读目标,并说说常见的体型。 三、实战演练 1、(一模卷)《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23题(1)第8段画线句“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 。 2、本卷中另一处的修辞运用 第2段“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运用___________ 修辞手法, 其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方法总结 1、六中修辞的识别:两比两问(来)夸拟 2、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基本格式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及进度计划 ——庆元中心校文敏 新年伊始,看着孩子们穿着新衣,怀着期待的心情端坐在教室里,陡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为了在新学期中,自己的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实施,为了教育教学工作能有一个新起点、新气象、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三个班语文学习情况和上期语文成绩来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日渐扎实,但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对一些简单的抄抄写写的作业都能较认真地完成,但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学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一学期,我们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本期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28篇。将课文分为7个单元,每个单元一般4篇课文,在每个单元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体现在“积累、运用”的互动平台中。在每篇课文的后面编有“思考、练习”,提示出课文的重难点。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逐步达到以下要求: 1、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语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生字,能认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读107个生字,要求认读字音,培养独立认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语言积累,逐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地课文或课文的某些段落。 6、能独立地预习课文,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和同学、老师研究解决。 7、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用普通话,清楚、明白、举止文雅地进行口语交际。 8、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语句通顺,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写建议书、书信等应用文。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