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香草植物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5种香草植物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5种香草植物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桃树主要病害识别与诊断特点

桃树主要病害识别与诊断特点 1.桃穿孔病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霉斑性穿孔病,褐斑性穿孔病三种,其中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桃区均有发生,尤其在沿海滨湖地区,排水不良桃园以及多雨年份发病较重。三种穿孔病除为害桃外,还为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1)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果实和枝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大小约2mm左右。 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脱落后形成穿孔,或一部分与叶片相连。病斑多在叶脉两侧发生,穿孔边缘破碎,不整齐。 枝条受害后,形成两种不同病斑,一种称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出生的枝条上,在第一批新叶出现时,枝条上形成暗褐色小疱疹,直径约2mm,以后扩展长达1~10cm,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有时可造成梢枯现象。 春末(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夏季溃疡多于夏季发生,在当年的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病斑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夏季溃疡的病斑不易扩散,并很快干枯。 果实发病,果面产生暗紫色,圆形,中央稍凹陷的病斑,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粘质物;干燥时常发生裂纹。(2)霉斑穿孔病侵染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上病斑初淡黄绿色后变为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mm最后穿孔。 穿孔边缘整齐,不残留坏死组织。幼叶被害时大多焦苦,不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污白色霉状物。侵染枝梢时,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褐紫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果实上病斑初为紫色,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渐凹陷。(3)褐斑穿孔病侵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产生圆形病斑,直径约1~4mm,边缘清晰并略带环纹,外围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病斑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外常有一圈坏死组织,穿孔多时即行落叶。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面相似,均可生有灰色霉状物。 2.桃瘿螨畸果病桃瘿螨畸果病是河北,河南等地桃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受害果实表面凹凸不平,俗称“疙瘩桃”。 该病仅危害果实。落花时幼小果实开始受害,果面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斑块。随桃果膨大,病部桃毛逐渐变褐,倒伏,脱落,病部生长受阻而呈现深绿色凹陷状。后期,病果呈凹凸不平,着色不均匀的“猴头”状。病部果肉为深绿色。果实膨大期受害,果面产生纵横裂口,有的裂口长而深。严重病果,果肉木质化,不堪食用。感病桃树,部分叶芽坏死,开花期常呈现有花无叶的“干枝梅”状。 3.桃树黄叶病桃树黄叶病又叫缺铁症,在北方桃区普遍发生,严重时常造成枝梢叶片焦枯,甚至至少死亡。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导致新梢叶片失绿变黄。轻时叶肉变黄,叶脉保持绿色,呈绿色网纹状;病情加重使整叶变黄;严重时叶片变白,甚至从叶缘开始焦枯,或导致新梢死亡。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林木遗传育种:指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林木的特性及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而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为人类的需要服务。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座位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突变子:它是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即一个基因内部能造成可遗传的表型变化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重组子:在发生性状的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子只包含一对核苷酸。 连锁不平衡: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元型上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 象。 周期蛋白:指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 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座(因)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 非编码RNA:指的是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如tRNA, rRNA等,这些RNA不被翻译成蛋白质,但是参与蛋白质翻译过程。 RNAi:(RNA interference) 即RNA干涉,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生物学现象,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 的、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 体。 染色质: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由核内的DNA与组蛋白、RNA、非组蛋白蛋白质等结合形成。 广义遗传力:基因型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 狭义遗传力:加性效应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 遗传距离: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五脏——脾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五脏一一脾的生理特性、肝的生 理功能 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脾的生理特性,讲了第一个特性,叫脾主 升清,又称脾气宜升,得出来脾宜升则健这样一个著名的原理。由这个特性,推理出脾宜升则健。 下面我们讲脾第二个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这也是咱们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难题,在这一节也是一个重点,涉及到中医的气化、涉及到运气,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做一般了解,旨在了解它的实践意义就可以了。根据气化学说、运气学说(至于什么是运气学说?以后同学们再学习,暂时就这样理解),规定脾和胃在五行中同属土。根据运气学说,还要分阳土和阴土,是湿土还是燥土,脾和胃这二者规定它们的阴阳属性,胃为阳,脾为阴。同属土,胃为阳土,脾为阴土。就气化来说,胃为燥,脾为湿。湿和燥两者相比较而言,按照阴阳的属性,湿属阴,燥属阳。把阴阳去掉,从气化来说,燥湿来说,规定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同学们先理解到这个程度。湿土指脾而言,燥土指胃而言,那么燥和湿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阴阳学说,燥湿相对,阴阳相对,应该处于和谐状态。也就是说脾湿和胃燥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意味着脾胃的生理功能是正常的。这是一。 第二、就燥与湿相比较而言,中医还认为燥能胜湿,燥能抑制湿, 使湿处于和谐状态,叫做无过无不及。那么燥和湿,燥属阳,湿属阴C 我们上一节课讲阳和阴的关系,阳起主导作用。为什么强调湿与燥的问

题?强调阳燥能胜湿,没有阴湿能胜燥。这里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阳主阴从的关系,强调是阳气的重要作用。所以第二记住,燥能胜湿。至于为什么燥能胜湿?有兴趣的同学就这个问题将来学习运气的时候再进一步探讨。这里只记住脾湿胃燥这两者比较而言,燥能胜湿,胜湿的结果使湿处于无过无不及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脾的功能正常。燥不能胜湿,那就是会出现湿太过,也就说胃的燥不能抑制脾的湿,达不到两者和谐状态,就会出现脾的湿太过,在这种情况下脾由正常生理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就这个意义讲脾恶湿,和燥相对,所以古人得出结论叫脾喜燥恶湿。由于这个性质,我们有两点需要注意,脾是运化水液,脾要运化水湿,换言之,脾能运湿,而这里讲脾恶湿,那就是说脾既运湿又恶湿,运湿保证燥和湿处于和谐状态,使体内的水液代谢维持正常状态,不致于有水湿停聚。那么又恶湿,一旦湿气太重,就要影响了脾的功能,这就有些矛盾,这也体现中医思维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就这个意义讲脾喜燥恶湿。我们今天理解喜燥,什么意思呢?本来燥能胜湿,不应是喜应该是怕燥。所谓喜燥,在这里是指燥对湿要有一定的抑制程度,如果燥太过也不可以,这里喜燥理解为需要燥和它(湿)维持平衡。恶湿是恶湿之太过,不是湿之适度。湿之适度是它正常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这样来理解脾喜燥恶湿,这是脾的一个重要生理特性。这样一个生理特性,在理论上我们从脾胃,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从燥湿之间的关系强调燥与湿的和谐;从性能上也可以进一步的论证,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脾和胃,燥湿适度,既无太过又无不及;从生理特性上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意味着脾的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脾的升、胃的降处于正常状态。脾的功能正常,它才能化生气血,成为气血生化之源,它才能够成为后天之本,它才能够维持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平衡,这是从脾胃的属性气化的属性来说,又进一步来说明脾胃的功能。中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一个问题。我们讲脾主升清,从气机升降的角度来说明脾胃正常状态需要什么条件?那么从脾与胃、燥与湿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论述了,在这样条件下,又叫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那么脾的生理正常意味着脾胃执行气机升降枢纽的作用正常,脾胃能够执行气机升降枢纽的作用保证了五脏系统气机运行正常,意味着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各个脏腑都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理论在讲述每个概念每个原理都从不同角度回答一个什么问题,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就概念记概念,进一步探索它想说明什么问题?在什么角度它想回答这个问题,最终要想说明什么问题,它的实践意义。这样一个属性决定了中医对脾的病变,一旦出现各种各样的改变的时候,它的治疗,特别是处方用药,要注意它喜燥恶湿,要注意不能用加重脾湿的药物,将来学中药、学方剂的时候老师会进一步讲,多用辛、温、散这样的药物,取它燥湿的作用,保证维持湿土和燥土之间关系的平衡。将来学习中药,讲胜湿药物,多辛温香燥,这个结论哪来的呢?脾喜燥恶湿而来。那么强调病理的情况下,多强调脾的阳气不多,在虚证状态下,湿

半夏种植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选地

半夏种植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选地 中药材旱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可谓多年走红,畅销不衰。但有人种植并不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旱半夏在有的地方根本就不能生长或长势较差。在粘性或碱性土壤中种植就得不偿失,种50公斤球茎,到收获不过100公斤。在山区或缺水的地区生长不良甚至绝收。旱半夏其实最怕旱而喜欢湿润,喜欢在沙质或带有沙性的土壤中生长,要有较好的水利条件。这个品种属于半遮阴植物,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其产量就会大大减少。 怎样进行人工遮阴呢?根据经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 做畦时以东西走向为好,畦埂放在南边,一般畦宽 1.5米左右。在畦埂上,于谷雨节前后种上两行玉米或高粱,在6月份长大成形,正好遮阴用,玉米、高粱伴随旱半夏一生。旱半夏的种植方法类似种土豆一样简单。 在杂林木果树下间作也可以,但必须离开主树根部位,防止二者争水争肥或病虫害。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其它的间作方式在实地操作中很不理想,如旱半夏对锄草、成熟期、水肥条件的要求与实际格格不入或相反。 半夏高产栽培“六选择” 严格选择地质生长在土壤中的半夏块茎对地质有较严格的要求,它既怕酸又怕碱,既怕砂又怕黏,既要求土壤肥沃、又限制化肥的使用,前期喜土壤湿润、后期喜土壤干燥。因为半夏生长对土壤的四大矛盾特性,所以,种植半夏的地块应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和有一定光照条件的树林、果园种植。地质要符合: pH值在 6.5~ 7.5之间、不砂不黏、有机质含量应大于 1.2以上。

灵活选择地势对地势的选择,往往是半夏种植者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一般认为不重要;其实,对半夏种植而言,地势的合理选择,与半夏的优质高产有直接关系。半夏种植地的地势要达到: 在低山和岭地,应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山坡,坡度为10度~30度之间最好;在平原地区种植半夏,需选择能浇能排、地势高操的地块,种植前一定要作好排水沟。另外,还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1000米之内没有污染源,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所用的灌溉水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正确合理选择地势,是半夏高产的基础,切不可马虎大意。 正确选择良种由于半夏人工栽培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半夏的特性、价格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截至目前还没有正式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根据笔者从事半夏近20年的栽培研究观察,单从半夏生长的叶型上可分为竹叶型、似竹叶型、柳叶型(笔者称“狭三叶”)、杏叶型、手掌叶型等几类。竹叶型、杏叶型分布较广,在全国半夏主产地均有发现;似竹叶型、手掌叶型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长江流域;“狭三叶”半夏主要原产地山东。从以上半夏不同叶型中比较筛选,其中以山东菏泽和江苏丰县原产的“狭三叶”半夏产量最高,质量较好,其长势旺盛,茎叶分蘖多,叶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和抗性较强,珠芽形成的早而多,商品个体大且圆整,是目前人工种植半夏的优良品种。 慎选药剂浸种人工栽培半夏的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在生长期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治疗起来相当麻烦,不但影响了半夏的生长,同时容易产生农药残留,还增加了种植成本,所以,播种前对种茎进行处理,非常重要。但是,在浸拌种茎的药剂选择、剂量及方法上,要正确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和拌种药剂;用量和处理方法,要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切不可乱用或滥施,以免起反作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选择栽种时间半夏在我国的大多数省区均可生长。为了最大限度增加半夏的生长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无霜和霜期较短的南部省区可在晚秋或冬季栽培;黄淮地区的最适栽种时间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雨水至惊蛰);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的栽种时间可适当向后推迟。总之,半夏各省区最适宜的栽种时间,当地实际测量,在5cm的地

活动方案 一颗小桃树语言特点

一颗小桃树语言特点 中班语言:一棵小桃树 活动目标: 1.排序讲述,了解小桃树的生长变化。 2.欣赏散文诗,对比性理解小桃树前后哭泣的不同意义。 3.尝试帮小桃树解决问题,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活动准备: 小桃树生长过程图、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排序讲述,发现小桃树生长规律。 1.出示图片,思考讲述。 师:这是谁啊?你们知道小桃树是怎么长大的吗? 2.借助卡片,排序讲述。 师:小桃树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呢?谁能按照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帮它排排队。小结:春天小桃树开出了花朵,夏天小桃树长出了叶子,秋天小桃树结出了果子,这是小桃树的生长规律。 二、欣赏散文,感受帮助小桃树的快乐。 1.欣赏配乐散文,体会语言美。 师:沈老师这里有一首散文诗,讲的就是小桃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理解小桃树哭泣的意义,帮助解决问题。 (1)师:小桃树哭了几次呢?分别是为什么而哭?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分别点出哭脸背后的图片。 (2)师: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小桃树开心起来呢? 幼儿自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分别将哭脸变成笑脸。 (3)师:小桃树听了你们的话,觉得很开心,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桃树会对你们说什么。(播放录音) 三、欣赏散文,体会小桃树的坚强。 1.分段欣赏散文,理解小桃树前后哭泣的不同意义。 师:夏天过去了,就是秋天了,咦?小桃树怎么又哭了呢?让我们接下去听一听。 师:现在的小桃树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呀? 小结:小桃树一共哭了3次,前两次哭是因为伤心,第三次哭是因为开心。 2.完整欣赏散文,表达对小桃树的情感。 师:现在让我们把这篇散文完整的听一遍,你们也可以跟着我一起念一念。 师:你们喜欢小桃树吗?为什么? 小结:小桃树从开花到结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它没有放弃,坚持了下去,最后终于结出了桃子。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桃树一样,做事要坚持,不要随便放弃。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文章中没有冬天。那冬天到来的时候,

植物生理学作业复习题

一、问答题 1.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及其区别是什么? 2.温度为什么会影响根系吸水? 3.如果你发现一种尚未确定光周期特性的新植物种,怎样确定它是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或日中性植物? 4.图4.7为光强-光合曲线,分别指出图中B、F两点,OA、AC和DE线段,CD曲线,以及AC斜率的含义? 图4.7 光强-光合曲线 5.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除休眠? 6.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什么作用? 7.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细胞的生理生化变化有那些影响? 8.植物抗旱的生理基础有哪些?如何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9.植物耐盐的生理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0.果实成熟时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1.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12.果树生产上常利用环剥提高产量为什么?若在果树主茎下端剥较宽的环能提高果树的产量吗?为什么? 13.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 变化? 14.蔗糖作为同化物的运输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15.为什么C4植物的光呼吸速率低? 16.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的代谢、抗逆性有什么关系? 17.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18.植物根系吸收矿质有哪些特点? 19.试分析植物失绿的可能原因。 20.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并简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1.产生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如何缓和“午睡”程度? 22.为什么C4植物的光呼吸速率低? 23.为什么说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陆生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24.植物的休眠与生长可能是由哪两种激素调节的?如何调节? 25.乙烯利的化学名称叫什么?在生产上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26.简述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在生产上如何调节植物的根冠比?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8 讲 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 肝的生理功能(一)

第18 讲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 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脾的生理特性,讲了第一个特性,叫脾主升清,又称脾气宜升,得出来脾宜升则健这样一个著名的原理。由这个特性,推理出脾宜升则健。下面我们讲脾第二个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这也是咱们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难题,在这一节也是一个重点,涉及到中医的气化、涉及到运气,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做一般了解,旨在了解它的实践意义就可以了。根据气化学说、运气学说(至于什么是运气学说?以后同学们再学习,暂时就这样理解),规定脾和胃在五行中同属土。根据运气学说,还要分阳土和阴土,是湿土还是燥土,脾和胃这二者规定它们的阴阳属性,胃为阳,脾为阴。同属土,胃为阳土,脾为阴土。就气化来说,胃为燥,脾为湿。湿和燥两者相比较而言,按照阴阳的属性,湿属阴,燥属阳。把阴阳去掉,从气化来说,燥湿来说,规定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同学们先理解到这个程度。湿土指脾而言,燥土指胃而言,那么燥和湿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阴阳学说,燥湿相对,阴阳相对,应该处于和谐状态。也就是说脾湿和胃燥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意味着脾胃的生理功能是正常的。这是一。第二、就燥与湿相比较而言,中医还认为燥能胜湿,燥能抑制湿,使湿处于和谐状态,叫做无过无不及。那么燥和湿,燥属阳,湿属阴。我们上一节课讲阳和阴的关系,阳起主导作用。为什么强调湿与燥的问题?强调阳燥能胜湿,没有阴湿能胜燥。这里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阳主阴从的关系,强调是阳气的重要作用。所以第二记住,燥能胜湿。至于为什么燥能胜湿?有兴趣的同学就这个问题将来学习运气的时候再进一步探讨。这里只记住脾湿胃燥这两者比较而言,燥能胜湿,胜湿的结果使湿处于无过无不及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脾的功能正常。燥不能胜湿,那就是会出现湿太过,也就说胃的燥不能抑制脾的湿,达不到两者和谐状态,就会出现脾的湿太过,在这种情况下脾由正常生理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就这个意义讲脾恶湿,和燥相对,所以古人得出结论叫脾喜燥恶湿。由于这个性质,我们有两点需要注意,脾是运化水液,脾要运化水湿,换言之,脾能运湿,而这里讲脾恶湿,那就是说脾既运湿又恶湿,运湿保证燥和湿处于和谐状态,使体内的水液代谢维持正常状态,不致于有水湿停聚。那么又恶湿,一旦湿气太重,就要影响了脾的功能,这就有些矛盾,这也体现中医思维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就这个意义讲脾喜燥恶湿。我们今天理解喜燥,什么意思呢?本来燥能胜湿,不应是喜应该是怕燥。所谓喜燥,在这里是指燥对湿要有一定的抑制程度,如果燥太过也不可以,这里喜燥理解为需要燥和它(湿)维持平衡。恶湿是恶湿之太过,不是湿之适度。湿之适度是它正常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这样来理解脾喜燥恶湿,这是脾的一个重要生理特性。这样一个生理特性,在理论上我们从脾胃,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从燥湿之间的关系强调燥与湿的和谐;从性能上也可以进一步的论证,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脾和胃,燥湿适度,既无太过又无不及;从生理特性上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意味着脾的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脾的升、胃的降处于正常状态。脾的功能正常,它才能化生气血,成为气血生化之源,它才能够成为后天之本,

半夏种植技术

二、生物学特性 半夏为浅根性植物,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重黏土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深厚,含水量在20%~30%、pH 6~7的砂质壤土较为适宜。野生多见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 半夏具有明显的杂草性,具多种繁殖方式,对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一年生半夏为心形的单叶,第二至第三年开花结果,有2或3裂叶生出。半夏一年内可多次出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平均可出苗3次。第一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相应每年平均有三次倒苗,分别为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出苗至倒苗的日数,春季为50~60 d ,夏季为50~60 d ,秋季为45~60 d 。倒苗对于半夏来说, 一、植株形态特征 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 cm 。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4.0 cm ,芽的基部着生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黄色,光滑,部分连年作种的大块茎周边常联生数个小块状侧芽。顶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 cm ,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 cm ,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 mm 。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 cm ,宽1.5~3 cm ;成年植株叶3全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 cm ,宽1~4 cm ,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呈紫绿色,长6~7 cm ;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 mm 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绿紫色,佛焰苞下部管状不张开,上部微张开,直立,或呈"S"形弯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轴下部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 mm ,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浆果卵圆形,顶端尖,绿色或绿白色,成熟时红色,长4~5 mm ,直径2~3 mm ,内有种子1枚。种子椭圆形,两端尖,灰绿色,长2~3 mm ,直径2.2 mm ,不光滑,无光泽,解剖镜下观察有纵向浅沟纹。鲜种子千粒重10 g 左右。花期4-7月,果期8-9月。图10-10. 图10-10 半夏植株形态图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综述)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重金属在环境中的释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水体和大气,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进人生物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有多种途径,除采矿区的尾矿、矿渣、冶炼、有毒气体的排放之外,还有城市垃圾、金属电镀、汽车尾气排放、工业企业向环境排放的“三废”、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农田的污水灌溉等等,这些途径都将导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通常植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时都会出现生长迟缓、植株矮小、根系伸长受抑制直至停止、叶片褪绿、出现褐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和植物死亡[1,2]。多年来,人们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理也有较多报道,本文就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字:重金属,植物,生理生化。 1.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 重金属污染能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了酶活性。重金属与某些元素之间有拮抗作用,也可能会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沈阳农业大学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能明显降低水生植物凤眼莲的根系活力,影响植株生长。 2.引起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当植物受到重金属毒害未出现可见症状之前,实际上在细胞内部已有

亚细胞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这些细胞器参与的生理生化功能抑制或丧失。据彭鸣、王焕校等人[2]的研究表明,当重金属污染较轻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没有明显变化,这时植株外部形态也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受害症状。而污染严重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均被破坏,此时植株外部形态会表现出叶片褪绿、萎蔫,根生长受抑制,乃至植株死亡。 3.影响细胞膜透性 重金属能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王正秋[4]等对Pb2+,Cr3+,Zn2+对芦苇幼苗质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Cr3+,Zn2+对芦苇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电解质渗漏影响显著,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其中Cr3+和Zn2+的作用更明显。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3+污染可增加凤眼莲膜脂过氧化,并使其细胞膜透性增加,且伤害程度与Cr3+浓度呈正相关,而且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要早于膜透性的改变。目前,细胞膜透性被广泛地用作评定植物对重金属反应的方法之一。 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对于重金属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比较广泛,结果表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3]说明,重金属Cr3+可使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重金属离子直接干扰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在大麦幼苗中,Cr3+通过影响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的活性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据王泽港[5]等报道,重金属离子对叶绿素的影响不是由于取代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而是通过影响叶绿素合成酶以及抑制一些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等其他途径而产生的。张宁、唐咏[3]就Cr3+对凤眼莲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r3+时(Cr≤0.025mmol/L),凤眼莲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而较高浓度Cr3+时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特性 第一、我们讲一讲心主神志的含义。首先讲什么是神?在中医的文献里面,神有三个义项:一、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三、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活动。这三个义项合起来,称之为广义之神,把神的第三个义项称为狭义之神。心主神志的神是指狭义之神。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持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的功能。 第二、神的物质基础。就形神而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形神之间的关系又称体用的关系。体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它有多种含义,在这里,体,就形神而言,指形体而言,而神是这个形体所产生出来的生理功能。中医强调形神合一、神离开形无所谓神,离开神也无所谓形。其一、我们从形神的体用关系,讲形是神的物质基础。而中医学又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从哲学层次来说,从宏观整体来说,那么又进一步强调,这个形体是由于父母媾精,阴阳交媾而形成的,而这个生命源于人体内的精气。在这里,把精气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那么这个精微的物质,它通过形体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就这个意义讲,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在这里面强调两个思想,在咱们中医学里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神,一种思想称之为神灵,主观意识的产物;一种学术思想强调形神合一、形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把精气作为神的物质基础。这里面强调的思想,神

是有物质基础的,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这是两种不同对神的解释,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中医学依据的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世界是物质的,生命是物质的,因此强调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这样来理解神的物质基础。在讲述气血的关系的时候,常常又讲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血属于精气的范畴,精气在这里泛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血是其中之一。在讲心血在神志当中的作用的时候,在那里是讲心的主血脉和神的关系,这是总体上讲,从形神的关系来讲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强调神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物质运动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中医学里面,把神的物质基础规定为精气,规定为一种具体的物质,一、它承认人的精神活动的物质性,神的物质性。二、把神的活动规定为某种物质,这个结论又是不甚确切的。我们知道,神的活动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的活动,它是在物质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出来的神志活动。如果仅仅归结为精气,这个结论我们今天看来是不甚完善和确切的,但是它是历史的产物,我们在这里理解,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神的物质基础就是精气,要找出那个具体的精气它有什么形态?应该理解为中医所说的神不是神灵,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唯物的,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从形神统一观强调形为神的物质基础,那么气是构成形体的本源物质。就这个意义讲,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要正确地理解我们的中医文献里所描述神的物质基础,它的合理地方在什么地方?有不甚确切的地方是什么?随着同学们后期,特别是学习脑科学的时候,那么对这个问题就有更清楚的认识。

半夏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

半夏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 半夏原野生于湿润而又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地中,耐阴蔽,根浅喜有机肥。家种喜温和湿润气候,忌高温、干旱,又怕土壤过分潮湿。从整个生长期来看,春季喜阳光充足、温暖天气;夏季高温期间宜地半阴半阳环境中生长,一旦干旱缺水就要倒苗;秋季地下块茎膨大加快至成熟期,最适宜疏松、湿润土壤,水份过多会发生烂母减产。如何根据半夏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的要求,采敢相应措施,促使生长的更好,才能获得稳产高产。根据多年观察实验结果,现将半夏对土壤、肥料、水、温度、空气、光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介绍如下。 (一)土壤 土壤是半夏生长发育的基础,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疏松砂质壤土地中产量高,土壤性质及有机质含量对半夏倒苗影响很大,从而也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产量也越大,反之,产量越小,土壤全含盐小、PH值越高,半夏倒苗率越高,产量越低,所以盐碱地、粘性土及涝洼地皆不适宜种植。试验结果有机质含量达1.12%以上,全含盐量在0.11%及PH值7.4以下砂壤土地中种植半夏,多不发生倒苗,产量也高。 (二)肥料 肥料是半夏高产的基础,半夏生长发育需多种元素,其中氮、磷、钾为主。三种素中需要最多的是钾,其次氮和磷。据分析,块荭和珠芽中氮、磷、钾含量比例为0.5:0.1:4.缺氮时,半夏生长受抑制,叶色呈灰绿、黄、或红色。磷是细胞分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缺磷严重,叶呈古铜色、叶背面叶脉呈紫色。钾对光合作用、抗旱抗病力的提高起关键作用。严重缺钾、叶面出现青铜色褐斑。试验证明,栽种半夏施用农家肥产量高,农家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又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三要素和其它多种营养元素。施后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使土疏松。 经对比试验,施用化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特别在偏碱性地中不宜施用氯化钾、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化肥,施后半夏易发生倒苗和烂母,造成减产。 种植半夏,施用生物钾肥有增产效果。土壤中的钾95%以上为矿物态钾,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生物钾肥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钾细菌,它能使土壤中的矿物态钾(K盐)分解,释放出可溶性有效钾素(离子态K),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钾含量,直接被半夏吸收利用,从而促进生长,加速块茎、珠芽的膨大,达到增产作用。经试验,生物钾肥亩施5000克增产效果最佳,可增产6-7%。 (三)水 半夏喜水怕旱,但整个生长期相差较大。春季发芽出苗和秋季成熟期需水偏少,夏季长生和块茎膨大期需水偏多。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达19.5-25%最为适宜。生长初期植株小,叶子少,气温低,耗水量也低。随着植株的生长,叶子的增多,气温的增高,蒸腾作用加大,需水量逐渐增多。 半夏最怕干旱缺水,土壤含水最低于15%以下,生长期发育就受到影响。出苗期缺水,发芽极慢也不生根。生长阶段干旱缺水,叶片卷曲,气孔缩小或半闭,气体交换少,光合作用低,有机物合成减少,在炎热的夏季严重缺水时,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消耗多,半夏植株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而停止生长,不久地上植株便干枯倒苗。地下块茎在干旱时,地上不仅不能供给积累的物质,相反在干枯倒苗前,植株还要靠块茎供给水份和养料维持生命,因此干旱缺水时块茎、珠芽不但不膨大加重,而且还消耗体内的物质养分,使产量降低,半夏块茎有极强的发芽能力,缺水倒苗后,雨后水分充足时又能发芽生根,继续生长,但间断干旱缺水和间断出苗要消耗块茎中的大量养分,从而导致产量连续降低。因此适时浇水或采取防旱保墒措施,严防缺水倒苗,方可保证半夏稳产高产。 中国半夏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d17713022.html,庞福海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陈慧欢 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综述 (1) 摘要 (2) 关键词 (2) 叶绿体与叶绿素含量 (2) 光合速率 (3)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4) CO2的需求特性 (4) 蒸腾比率 (5) 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转与分配 (6)

摘要:弱光环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部分植物在弱光环境中都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弱光环境虽不限制植物的基本生存,但对植物的光合特性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等。本文综述了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几个重要指标影响的情况。 关键词:弱光光合特性 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诸多因子中,植物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实际上是光照使植物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是光照的物理效应和植物的生物化学转换的有机统一的过程[1-2]。近年来,新型的栽培方式如间作、套作等以及设施农业迅速发展,间套作中较矮小的植物受到较高大植物的遮挡、设施覆盖物及骨架结构对设施内的植物造成遮光,使得植物经常处于遮光所造成的弱光环境中生长,有时遮光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由于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关于弱光的概念,植物生理学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对于不同植物所需的光照环境本身就存在差异,有人认为弱光逆境指环境光强持久或短时间显著低于植物光饱和点,但不低于限制其生存的最低光照强度时的光环境[1]。 对于大部分植物而言在弱光环境中都会产生生长不良的现象,大量的研究报道称,在弱光环境中,植物会出现叶片变大变薄,夜色变淡,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总生物量严重下降,开花期则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生殖能力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及成熟延迟。弱光环境之所以会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积累少,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弱光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适应性反应,这些适应性的反应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表达等各方面,是植物对弱光环境信号进行感受、转到和适应调节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是植物耐阴性产生的机理和耐阴性体现(Fernando)。研究弱光环境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对间套作栽培模式及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拟对弱光环境中植物光合特性的几个重要指标的相关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叶绿体与叶绿素含量 叶绿体是高等绿色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影响叶绿体形成的环境因子有光照、水分、温度、氧气及矿质营养等,其中光照是影响叶绿体形成的主要因子,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叶绿体的发育受到光环境的严密调控,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叶绿体的结构是不同的,长期在高光强和弱光以及红光条件下可分别发育形成阳生型叶绿体(sun chloroplast)和阴生型叶绿体(shade chloroplast)[1-3]。与阳生型叶绿体相比,在弱光环境中形成的阴生型叶绿体基粒、每个基粒类囊体及类囊体总面积都较多或较大,捕光天线大,碳还原酶活性低,这类叶绿体适应于低光照和高CO2环境[3]。有报道表明,耐弱光生态型黄瓜在弱光(20~90μE·m-2·s-1)处理后叶片叶绿体内基粒数增多,基粒的类囊体排列紧密,从而有利于弱光环境下光能的有效利用[4];沈文云等研究发现不耐弱光的黄瓜品种(津研3号)在弱光处理后叶片组织细胞叶绿体排列紊乱,方向不规则,海绵组织叶绿体及基粒发育不正常,基粒片层膨胀解体,叶绿体外被膜受到破坏[5]。弱光环境对叶绿体超微结构有显著的影响,研究郁金香时发现遮光率超过50%时,不耐遮阴的夜皇后部分叶绿体呈不规则椭圆形,而耐阴的牛津则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较小[6]。 叶绿体的类囊体中含有两类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通常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

桃树的生物学特性

桃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结果习性 1、树性桃是喜光性小乔木,芽具有早熟性,萌芽力强,成枝力高。新梢在一年中多次生长,可抽生2-3次枝,幼年旺树甚至可长4次枝,干性弱,中心主干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2年后自行消失;层性不明显,树冠较低,分枝级数多,叶面积大,进入结果期早,5-15年为结果盛期,15年后开始衰退,桃树寿命的长短,与选用的砧木类别、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有较密切的关系。 2、根系生长桃属浅根性树种,根系大部分为水平状分布。根系的扩展度大于树冠的0.5-1倍,深度只及树高的1/5-1/3,吸收根分布在离土表的40厘米以内,其中10-30厘米分布最旺。桃的根上有明显的横形皮目,说明特别需土壤通气,空气在土壤中的含量要求达10%,空气含量在5%以上根才能生长。空气含量在2%以下,生长差,甚至窒息死亡。地温4-50C时,根系开始活动,15-200C时,为根系生长活动的适宜温度,土温超过300C时,停止生长。 3、芽的生长桃的侧芽(腋芽),有单芽与复芽之别,单芽有叶芽与花芽,顶芽为叶芽。复芽有双复与三复,三复中间一般为叶芽,也有无叶芽的,同一枝上的芽饱满程度,单芽、复芽的数量与着生的部位是有差异的,这与营养、光照状况有关。 4、枝梢的生长叶芽在春季萌发后,新梢即开始生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有 2-3个生长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中旬逐渐减弱。第二个生长高峰在5月下旬-6月上旬,同时在该段时间新梢开始木质化,6月下旬新梢的伸长生长明显减弱。但幼树及旺树上的部分强旺新梢还出现第三次生长高峰。除此之外的新梢这时主要是逐渐进入老熟充实、增粗生长阶段,10月下旬进入落叶休眠阶段。 桃在生长季节中,由于生长时间、生长势及所处的着生部位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枝条。 (1)徒长期生长极旺,枝条粗大,长度一般可达1米以上,节间长,叶片薄,组织不充实,大部分有副梢,在幼树上发生较多,可利用作为树冠扩展的骨干枝,衰老树上可更新利用,空间较大的,可采用伤变结合的修剪方法,进行逐步改造利用,培养为结果枝粗。

植物生理学试题

细胞膜的特性:流动性(是基于膜脂流动性、膜蛋白流动性以运动相及膜固醇的互作用下进行的) 膜的功能:分室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识别功能、抗逆能力、物质合成。胞间连丝:指贯穿细胞壁、胞间层,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 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 水分代谢 水势的计算:Ψw=Ψπ+Ψp+Ψm 例1:有一个水分充分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0倍的溶液中,则其细胞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例2:将一个细胞放入渗透势为-0.2 MPa的溶液中,达到动态平衡后,细胞的渗透势为-0.6 MPa,细胞的压力势等于多少?0.4 MPa 含水量:水生﹥陆生草本﹥木本活跃器官﹥不活跃器官植物组织含水量一般为70%~90% 束缚水:靠亲水物质较近,并被吸附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靠亲水物质较远,并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束缚水是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水分总是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 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1)渗透性吸水(具液泡细胞):利用溶质存在使溶质势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 (2)吸胀性吸水(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及干种子):依赖于低的衬质势而引起的吸水 (3)代谢性吸水(直接耗能):耗能吸水或耗能吸收离子 不同物质吸胀力大小不同: 蛋白质 > 淀粉 > 纤维素 三种典型细胞的吸水方式及水势组成 风干种子:吸胀吸水 ψs≈0 ,ψp=0,所以ψw = ψm 液泡化细胞:渗透吸水 ψm≈0 ,所以ψw =ψs +ψp 无液泡分生组织细胞: Ψw = ΨS + Ψm + Ψp 根系吸水的部位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吸水最活跃的部位是根毛区。 根的吸水途径 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导管沿导管上升 质外体途径:水分经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不越膜,移动快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主要生理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主要生理特点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即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饮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腐熟,然后下降到小肠分别清浊,这期间,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才能把饮食水谷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同样,亦要靠脾的转输,才能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脾的运化水谷的功能,全赖于脾气,只有在脾气强健的情况下,水谷精微才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若脾气虚损,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甚则面黄肌瘦,倦怠乏力等病变。还可因气血生化不足、正气虚损而变生它病,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由于脾位于人体中焦,故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因此,只有脾气强健,则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方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亦就防止了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由于人出生后,主要靠从饮食物当中摄取营养,而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脾胃的运化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营养,饮食有节,保养脾胃,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如金代医家李杲即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在临床治疗用药时,也应注意不能损伤脾胃。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的功能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脾主升清可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心肺,以滋养清窍,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 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脾不升清,则清窍失于水谷精微的滋养,可见倦怠乏力,头目眩晕;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则可见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