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特训:《坐标曲线类解题模板练》同步训练及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特训:《坐标曲线类解题模板练》同步训练及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特训:《坐标曲线类解题模板练》同步训练及答案

题型二坐标曲线类解题模板练

解题模板概述坐标曲线中,多以时间、位置、温度等易测量的因素为横坐标,以事物的某种性质为纵坐标,以曲线表示事物变化及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生物体结构、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坐标曲线图的类型很多,有单一曲线型、多重曲线型等。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和形。数就是曲线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的动态。解题思维模板如下:

模板强化训练

1.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将它们的pH调节到3、5、7、9,取等量新鲜萝卜的提取液分别加入四个烧杯中,都有气体产生;将加入四个烧杯中的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30 ℃和相同的时间内,分别测量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B.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不同造成的

C.曲线A和B反映出提取液的量不同,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不同

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更容易熄灭

答案 A

解析曲线A和B的差异是在pH相同的条件下,因提取液的量不同造成的,其中曲线A 反映的是提取液的量减半的结果,B错,A对;由图中信息可知,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相同的,C错;pH为7的一组过氧化氢分解的最多,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点燃的卫生香燃烧最剧烈,D错。

规律总结单曲线: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常有以下种类:

(1)升曲线

(2)降曲线

(3)先升后降

(4)先降后升

(5)升降不断变化

2.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得出初步结论:两种激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甲促进、乙抑制

B.由图1的结果不能准确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C.欲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制备四种培养基

D.若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在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可以判断三种浓度关系是X>Y、X>Z、Y>Z

答案 D

解析由图1可知,浓度为0的一组属于空白对照组,激素类似物甲、乙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促进、抑制。0.5 μmol/L这一浓度介于0~1 μmol/L之间,二者生根数比较接近,因此不能准确判断激素类似物乙在此浓度下会不会对生根有影响。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需要设置四组培养基,分别是只添加激素类似物甲、只添加激素类似物乙、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混合添加、激素类似物甲和乙都不添加(空白对照)。图2的四条曲线中,以“空白对照”组的生长量作为参照,与之相比,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处理结果,生长量较低,起抑制作用。由题意可知激素类似物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因此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特点也具有“两重性”,图中Y浓度、Z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均起促进作用,且Z的作用大于Y,联系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可判断:X一定大于Y和Z,而Y和Z之间的大小不能确定。

规律总结双曲线与多曲线图例

答案 D

解析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A错;正常人空腹状态下口服一定量葡萄糖一段时间后,血糖含量仍应维持在100 mg/dL左右,B错;进食后随血糖浓度的变化,人体内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C错;D项正确。

4.科学家在两种二氧化碳浓度和两个温度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黄瓜光合速率的影

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温度较高或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

B.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环境因素中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或光照强度的降低都能降低光合速率

C.从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看,无法确定黄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温度从20 ℃升高到30 ℃比二氧化碳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对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答案 D

解析据图可知:温度较高或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比较显著。从单一变量角度分析,降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或光照强度中的任一因素都会降低光合速率。图中只涉及两个温度,无法确定黄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二氧化碳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比温度从20 ℃升高到30 ℃对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5.(2013·江苏卷,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 (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答案AB

解析本题注重对图形信息的提取。分解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土埋、水泡、堆放,故A、B正确,D错误;实验若提前30天进行,则实验的主体时间内平均气温是升高的,三组曲线不会上移,反而可能下降,C错误。

6.图①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②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B.图①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图②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D.图②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

答案 D

解析图①中乙酶经蛋白酶处理,分子结构改变,活性下降,A正确;图①中甲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说明甲酶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B正确;图②的酶活性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其可以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C正确,D错误。

7.图一中曲线1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6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

答案 B

解析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因素为底物的浓度,A错误;图二曲线中当底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反应速率降低,B正确;图二b、c点的速率值是一个定值,无法用曲线3和4表示,C错误;图二曲线2是在最适pH下测定的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无论pH增大还是减小,曲线2都应变成曲线6,D错误。

8.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②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GH

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图中a阶段、b阶段、LM阶段、MQ阶段分别对应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MN段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间期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OP段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GH段染色体数目的2倍;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9.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散热量较少,产热量较多,体温会上升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t1到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

C.t2开始阶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体温会升高

D.t3以后,散热量比t1时多,体温下降

答案 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这样才能维持体温恒定。当环境温度为25 ℃时,散热量、产热量相等,体温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t1到t2,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

10 ℃,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散热量、产热量均增大,B正确;t2开始阶段,

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C错误;t3以后,人体的散热量比t1时的多,相应产热量也多,体温仍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10.(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9)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

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

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或红) (2)O

(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回顾教材中脂肪的检测实验作答(1);种子干重增加主要是种子吸水所致,再结合空后说明作答(2);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也就是有机物增加,必须依靠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C、H、O以外的元素还需要萌发种子(幼苗)从溶液中吸收。11.(2013·北京卷,29)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 d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在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

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

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

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

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答案(1)[H] 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28

(3)淀粉和蔗糖含量输出量

(4)抑制

(5)未遮光的光合产物(淀粉、蔗糖)含量降低,光合速率(CO2固定速率相对值)增大

解析(1)光合作用光反应可为碳反应(暗反应)提供[H]和ATP,并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2)由图1信息知,随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固定CO2能力明显降低;对照组(未摘除棉铃)植株CO2固定速率的相对值应为“去除棉铃百分率为0”时的CO2固定值即“28”。(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由题干信息知叶片光合产物“被运到棉铃中并被利用”,故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量降低,从而导致相应产物在叶片中积累。(4)综合图1、图2相关信息可知,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将明显降低CO2固定速率,即抑制光合作用。(5)该验证实验中,去除植株上的棉铃,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则未遮光叶片光合作用产物会不断转运至遮光叶片中,从而导致未遮光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进而解除产物积累对光合速率的抑制,因此,通过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倘若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检测结果为CO2固定速率相对值增大,则可支持相关推测。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测试题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第二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选择题 1.(2009·中山模拟)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谈虎色变B.杯弓蛇影 C.红杏出墙D.抓耳挠腮 解析: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比如光、声、温度等,谈虎色变的信息是声音;杯弓蛇影的信息是光;红杏出墙的信息是光;抓耳挠揌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D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解析:草原的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是种间关系。 答案:C 3.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选项符合要求;B选项叙述的是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C、D选项叙述的是环境的破坏引起的变化,调节过程较为复杂。 答案:A 4. (2010·潍坊模拟)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飞翔行为B.声音鸣叫 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 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故鸟类通过声音鸣叫的方式传递信息。 答案:B 5.下图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X最可能代表() A.生物因素B.共生关系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答案: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dǐng,qí, záo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 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3、单是┈无限趣味。4、你人,比喻。5、要求言之有物,表达准确。6、排比、拟人 7、不好。因为加黑字表示推测, 如果去掉,语气就变成非常肯定,不符合当时儿童的心态。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lí pǔ zhǔ zhà 惰涨檐簪 2 (1)再三嘱咐(2)在一 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3)什么时候以前(4)这里指 起床 3.(1)《城南旧事》,林海音(2)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垂落了,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我已经长大了,插叙 4、(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 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 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 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2 )我迟到了那段“爸爸气 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将爸爸打我的动作写得很细。有爸爸生气时打 我的动作描写:拖、倒转来拿、抡;有打我时藤鞭“咻咻”的声音, 写出爸爸的严厉。

5、起因:下雨天,我早晨醒来迟了不想去上学。经过: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把我赶到学校,又为我送夹袄。结果:从此以后,我每天早晨很早到学校等校工开门。 6、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爸爸的严厉慈爱 7、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参考:①“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一边抽抽嗒嗒地哭,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还发着热”这句好,因为这个句的一些细节描写,把我被鞭打后的状态写得淋漓尽致,从中体现了爸爸的严厉、凶狠,也照应了后文爸爸为我送花袄和钱这几句话,体现爸爸对我既严厉又慈爱的特点;②爸爸气极了一段写得好,因为作者连用了几个动词“拖”、“看”、“抄”、“抡”把爸爸打我的情景写的具体生动,体现了爸爸的严厉。③“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这几句写得好,“猛”字写出了“我”不确定是谁,急切地想知道窗外的是谁时的动作,末句的感叹号体现了我知道是爸爸后的惊讶心理 8、参考:我觉得父亲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因为这次,“我”做得很过度,居然只因下雨,又太晚醒来了这个点小事就懒在床上不起来,被父亲打也是应该的。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讲道理的方法呢?”道理也是要讲的,并不是每次做错事都要打,而是要耐心教育,但是像不去上学这件事实在不应该,父亲是为孩子的做法着急,父亲打孩子是因为爱孩子,为了孩子长大成才,只有“狠心”的父亲,才能教出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9、以后真是神了,我的统计学成绩竟然次次得 A!因为“我”得到鼓励之后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我用心学习,成绩就好了。 10、从激励的重要作用方面去答题。 11、急切地、焦急地、不解地、吃惊地瞪得出奇地大、闪着泪光(注意与眼睛的搭配)

高三生物综合训练(18)

高三生物综合训练(18) 1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2. 201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 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一O Y表示从树突到胞体, 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图中反射弧共有2个突触结构 B. 若该 图只有③为沉默突触,刺激①不能引起 e 的 电位变化,同时⑤也不能检测到反应 C. 若该图中所有突触都是沉默突触,刺激a点时,在 电位变化 D. 沉默突触产生原因可能与突触小泡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与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有关 3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一定在生物膜结构上进行的一组是 D.②③⑤⑥⑨ 4 .关于右图所示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ab、cd、ef分别表示在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 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B. c、d可表示有丝分裂 后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的比例 C. d T e if可表示种子萌发一定时期内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变化 D. e if可表示土壤中N缺乏时,老叶中N的含量变化 5.下列过程一定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 无氧呼吸酶的合成 B.抗体杀灭抗原 C. DNA复制和转录 D.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6 .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鱼垂体的提取物可促使雌鱼排卵,是因为垂体提取物含有促性腺激素 B. 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豆科植物在某地栽培不结根瘤,是因为该地土壤中无根瘤菌 ①氧气的生成 ④光能转变为电能 ⑦构成赤道板的物质的合成 ② NADPH 变为NADP+ ⑤DNA复制和转录 ⑧ NADP+变为NADPH ③ADP转变为ATP ⑥抗体的合成 ⑨星射线或纺锤丝的形成 A.①④⑧ B.①③④⑥⑦⑧ C.②④⑦⑧⑨ b点、c点、d点、e点都不能检测到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 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 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读音 雾气竹笋蚕豆... 薄.薄细细飘飘洒.洒田野. 二、看拼音,写词语 sǎ shuǐ huàn shàng tàn chū zh?t?u wyn nuǎn yuán yt 三、形近字组词 换枝探原洒技深愿酒暖——亮——探——微微—— 2、写反义词 薄——细——动——暖——))) 2、笋芽儿 一、选择正确读音 侧面缩着弹奏乐曲痒痒雷公公轰隆隆 二、看拼音,写词语 dǎng zhùjǐ mǎn hū huàn qiüo qiüoch?n xià dǐng zhe

三、形近字组词 沉挡芽挤顶当牙济项张望明亮美丽高兴灰心 五、照样子补全句子 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啊,多么,多么的太阳呀! 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 啊,多么,多么的春天呀! 3、有趣的作业 一、选择正确读音 布置一幅画解释摘花.... 扇动酿蜜桑叶... 二、看拼音,写词语 zu? ya kǒng l?ng wǎng zhào shàng ka zu? tiünzhuō zi 三、形近字组词 龙业网课昨 尤亚冈棵作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小的嫩嫩的青青的 轻轻地满意地悄悄地 五、选词填空 理解解释发现发明 1、你的意思我能。 2、小丽说:“昨天,我看到玉兰花开了。” 3、爱迪生了电灯。 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4、我在大自然中了春天。 4、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读音 咏妆蜻蜓 二、看拼音,写词语 kt x? zhào zài liǔ shù quán shuǐ xì s?r?u ruǎn 三、形近字组词 似惜蜻泉 以借晴原

高三生物练习7

16周理综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壁对物质进出细胞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B.细胞膜上的糖类含量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 C.细胞功能的差异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下列有关果蝇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B.基因治疗的原理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C.PCR过程中,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 D.人类滥用抗生素促使细菌突变成耐药性细菌 4.下列实验材料不.适合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A.玉米——用于遗传杂交实验 B.麦芽提取液——检测还原糖实验 C.洋葱表皮细胞——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 D.水绵——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香蕉成熟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D.侧芽生长素浓度过低导致其生长受抑制 6.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盐酸、氢氧化钠,不可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斐林试试、加热设备,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可以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可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5.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水和食物。下列有关的 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高三二轮复习系列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②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范围为生物圈。 ③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能量流动的“四三二” (1)4个去向: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3个关系式 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2个特点 ①单向流动: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②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热能);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生物2020.5 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糖类都以单糖形式存在 B.构成蓝藻遗传物质的碱基有5种 C. 载体与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核糖体和细胞膜中都有含磷有机物 2.T2噬菌体与醋酸杆菌均 A.以DNA为遗传物质 B.通过分裂增殖 C.进行有氧呼吸 D.为原核生物3. 柽柳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带,能在盐碱环境中正常生长,具有耐盐性。它能积累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使其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柽柳积累土壤中无机盐离子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B.柽柳耐盐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C.柽柳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吸收水分子的方式不同 D.进入冬季气温较低时柽柳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4. 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湿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对照组正常浇水,实验组不浇水, 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B.2—4天,实验组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C.2—8天,实验组的植株叶片中有机物的含量仍然在增加 D.综合分析,土壤湿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没有影响 5.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无毒性。科研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五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五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篇一: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s=txt>1、草原 我会写:羞涩勾勒翠色欲流礼貌天涯襟飘带舞 我理解: 1、(1)一碧千里;(2)渲染;(3)勾勒;(4)翠色欲流 2、(1)③;(2)① 我会找:1、草原羊群 2、河清澈明亮 我判断:1、√;2、√ 我诊断:1、去掉“送进了”;2、把“柔软”改成“柔美”;3、把“尽管”改成“只要”;4、把“不但”改成“既” 2、丝绸之路 我会补:栩栩计数富彩崇峻彩纷轮奂丝绸饱满 我会填: 1、矗立 2、屹立 3、挺立 我会改: 1、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欧亚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而且是促进欧亚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 3、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情况。 我概括:1、栩栩如生 2、不计其数 3、崇山峻岭 我理解:2、b 3、白杨 我会写:边疆抚摸陷入清晰介绍 我会填:介意中介简介介词新疆边疆疆界 我会做:1、深思清楚挺拔 2、出现脆弱坚定 我会换:1、浑黄一体 2、分辩 3、抚摸 4、挺拔秀丽 我会选: 1、挺秀 2、挺拔 3、分辨 4、分辩 5、坚强 6、顽强 我会改:1、旅客望着卫士出神。2、爸爸的思路杯小小的争论打断了。3、把“、鸡、鹅的”去掉。 4、没有这么大的伞。 5、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我阅读:1、(1)不管不管总是(2)3 直随处都能生长坚强(3)表达自己要像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的愿望

2、(1)由小树联想到自己即将到边疆生活、学习的孩子,心中感到欣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我会填:分外继狂及昂废食装裹翼杯以 我会选:1、不是??而是 2、尽管??还是 3、观测 4、观察 我会改:1、隧道贯通了。 2、一夜之间大风把刚刚搭好的 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撕扯得七零八落。3、突击队员制服了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马蹄拘束礼貌渲染欢呼抚摸洒脱新疆迂回低吟清晰勾勒三、美轮美奂一碧千里襟飘带舞始料不及翠色欲流杯水车薪银装素裹废寝忘食 五、1、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牛羊。 。 3、难道还有一场球赛比今天的这场球更精彩、激烈吗? 九、1、松树的风格2、赞颂高尚品格 3、解释说明 4、具有生命力强和自我牺牲“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高尚对松树的敬仰 5、古诗词三首 我会写:牧遮醉锄蓑 我会填:1、草铺横野六七里逗弄 2、不是遮头是使风怪不得 3、白发谁家翁媪互相逗趣,取乐 4、卧剥莲蓬顽皮、淘气 我知道:1、唐吕岩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的一种向往 2、宋杨万里聪明顽皮的儿童 3、宋辛弃疾一家五口各具形态的农家生活之乐的赞美 我知道:增多幼小孤独干脆温暖平静 我会品:1、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骆驼咀嚼的样子吸引了我 2、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会改:1、心灵充满了想法。2、把“和舞蹈”去掉。 我会用:3、(1)安静(2)寂静(3)平静 7、祖父的园子 我会找老虎杏树玉米追蜻蜓 我会改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3、蜜蜂小毛球 我理解

高三生物综合训练(二)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生物综合训练(二)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52分) 1.下列哪类生物肯定具有细胞结构()A.原始生命B.原核生物 C.烟草花叶病毒D.大肠杆菌T4噬菌体 2.单位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其所含元素与有耗氧量的特点是,前者()A.含C、H原子多,氧化时耗氧多B.含C、H原子多,氧化时耗氧少 C.含C、H原子少,氧化时耗氧多D.含C、H原子少,氧化时耗氧少 3.小孩能合成与母亲相似的脂肪酶,这主要与母体内含有哪类物质有关()A.脂类B.蛋白质C.糖类D.核酸 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A.62个B.2个C.17个D.16个 5.在细胞周期中每个染色体只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的时期是()A.间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6.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7.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是()A.5 B.6 C.7 D.8 8.下列各类生物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相应化合物的一项是()A.乳酸菌产生CO2B.人体产生酒精 C.酵母菌产生乳酸D.甘薯产生丙酮酸 9.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可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 (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 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A.NH3B.NO2C.NO3D.谷氨酸 10.人体在下列哪一活动过程中ADP含量会增加()A.K+被吸收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的过程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 C.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D.甘油吸收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的过程 11.对于育种来说,有性生殖的主要优点是能产生()A.更多的后代B.更多各种各样的后代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训练题

高中生物第一册综合训练题(二) 一、选择题:(50分) 1、下列植物的运动现象,由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 A、太空横放的幼苗,根与茎径直生长 B、紫茉莉的花晚上开放,白天闭合 C、旱金莲的叶柄弯曲,而叶片与光垂直 D、昆虫落到捕虫草上时,其裂叶迅速合拢 2、下列对酶和激素的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的功能都具有专一性 B、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 C、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都在细胞内起作用 3、香蕉有果实,但种子退化,其原因是: A、传花粉的昆虫少 B、没有进行人工授粉 C、减数分裂不正常 D、喷洒了植物生长素 4、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部位准确⑤作用时间短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5、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6、动物精巢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DNA含量为P,染色体数为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A、Q、P B、2Q、2P C、Q/2、P/2 D、Q、2P 7、经化学分析后断定某物质不含有任何矿质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 A、叶绿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淀粉 8、A、B两种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等量的两组,每天每只只消耗100克大麦种子(含60%淀粉和30%脂肪),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克和1.55克,两者在相同的环境下持续实验几天。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左右全死亡,B 动物生活了10天后才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 A、生物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 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 C、在原来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 动物的寿命长 D、B动物原来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来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才更能忍受 缺水环境 9、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有人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 (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即下降,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 由此可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 A、NH3 B、NO2 C、NO3 D、谷氨酸 10、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阻碍,这是因为: A、磷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C、磷对维持时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 1.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 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4). 有利 (5).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6). 种间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蚯蚓能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2)①C特别喜食A,也捕食B,说明C与B存在捕食关系,C又和B争夺A,故二者又存 在竞争关系。 ②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捕食的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根据“B把卵产入A体内”,可知A、B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又根据“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可知,B、C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C之间有捕食关系。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 沁园春雪积累与运用1.qìn fèn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2.⑴娇艳美好。⑵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作品。⑶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⑷指称雄一世的人物。⑸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3.⑴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⑵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词牌填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5.⑴对偶夸张⑵拟人理解与鉴赏1.日本帝国主义陕北2.北国雪景英雄人物3.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望惜5.这样写使得群山与高原充满了勃勃生机。以银蛇飞舞比喻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比喻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6.不能。因为这些历史人物是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拓展与提高一、1.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2.寒秋。橘子洲头。“我”看湘江北去。3.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4.“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5.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反问,答案包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 二、1.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照万代。新时代的我们会踏着先烈的脚步,不辜负如此多娇的江山。让我们自豪地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我的选择:丙理由:《沁园春雪》这阕词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甲曲的“哀伤”很显然不适合这首词。乙方案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不是咏雪的抒情长调,而是一曲爱情的悲歌,也不适宜作这首词的背景音乐。丁方案《红色娘子军》节奏较快,不宜选为朗诵的配乐。只有丙方案的《安妮的仙境》节奏舒缓,柔美中隐含着刚劲,适合作为《沁园春雪》的背景音乐。 2 雨说积累与运用1.pǔ suō dǒu lì gù zhì qiǎng bǎo yīn lǚ xuān rǎng 2.禁锢:束缚,强力限制。襁褓:背婴儿用的宽带子和包婴儿用的被子;泛指背负、包裹婴儿所用的东西。喧嚷:大声叫嚷。探访:访求;探望。安息:安静地休息(多用于悼念死者)。3.禁锢干涸;喑哑明暗;蓑衣衰老;条缕镂空4.⑴润物细无声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两三点雨山前⑷春潮带雨晚来急5.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悲惨世界》6. 郑愁予错误理解与鉴赏1.在这两节诗中,“雨”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诗中洋溢着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这两节诗,应当用喜悦、轻快的语调朗诵。2.“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是不会“笑”的,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作者希望孩子们勇敢、乐观地生活的愿望。3.示例:雨下得很安静,没有一丝声响,玻璃窗上也缀满了水珠,那不是串串珍珠,而是散落的精灵。带着泡沫一般的情怀,静静地滑落。 4. 拟人;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5.略拓展与提高1.人生人生的目标生活的坎坷和艰险能给人以休息的港湾2.这首诗表现的是人应该勇敢地承受人生的坎坷。3.这一句表现出诗人的昂扬斗志、尽管人生坎坷艰险如大海,但心中对人生的航向不迷茫。这是诗人的人生体验,也是诗人给予读者的启示。 3 * 星星变奏曲积累与运用1.颤凝慰疲覆僵朦胧2.D 3.B(点拨:游动的正确解释为悠闲从容地到处移动。)4.朦胧诗舒婷顾城理解与鉴赏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星星“颤抖”形象地表现人灵魂受到禁锢时的苦痛。生活的压抑,精神的不自由让人的心灵寒冷孤寂,因而颤抖。 2.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 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5. 光明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在黑暗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 6. 示例1: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版)精选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 版) 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⑧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A.全部不正确 B.有一个正确C.有两个正确 D.有三个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的线粒体呈绿色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③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 ④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⑤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结构是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⑧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中,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值不同,酵母菌种群的K值也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⑧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⑧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②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中,内质网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③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④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网架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正确的有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2013年高考研讨)(原创+改编)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各图所示的某些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A中,共有条食物链,若由于某种原因蛇突然全部死亡,则短期鹰的数量将。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上图B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3)上图C中,假设在每种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从来源不同的途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草中含900kg的生物量,最多能使鹰增重 kg。 (4)上图C中,假设每种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比例不知道,每种较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比例也不知道,要使鹰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草 kg。(5)上图D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提供给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8 增加植物→鼠→猫头鹰 (2)3250 (3)4 (4)25 (5)25A/(5-4x) 2013年一模 28题(16分)研究发现,某污染重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目前人们依据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甲基汞通过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 。 答案:(1)净化水体空间(垂直和水平)(生物)群落演替(2)食物链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释放过多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从影响酶的活性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载体蛋白的角度回答) (3)分解者分解者和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种植能大量吸收贡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在贡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分解甲基汞的真菌)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 考向预测

“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解题思路】矮小的草本、垫状植物、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组成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有些植物(如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营寄生生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是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可以是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正确。 【答案】D “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 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 例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 a y a o x i n i k a ng k a i s ()()()()() p e ng s o n g zh a n y a n g zh u m u q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V 。( 3分) 摩平(m a m o ) 琢磨(zhu o zu )6 嫉妒(j J ) 污渍(j z )勉强(qi a ng qi a ng 瓜果累累(I e i l ) ei 舵轮(tu 6 du)o 淙( c 6 ng z o h 淙垂涎(y a n xi 1、 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 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 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4、 ()觉如到的地方,()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六、修改病句。(5分) 1、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2、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陈校长的报告。 3、 参观博物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4、老师经常夸耀小明学习很认真。 5、只要认真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 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 )( )忘食 () 手好 ( ) ( 走 () 无() () 恶( ) 仇 解 ( )( )不堪 无( )可 ( ) 如 ( )出 ()外 不可 () ( ) ( 四、 比一 比,再组词 司。( 4分) 瞩 () 镭() 谓( ) 框 ( ) 嘱 () 擂() 猬( ) 眶 ( ) 蔽 () 挫() 踊( ) 概 ( ) 憋 ?() 座() 涌 () 慨( ) 五、 用合 适的关联词 司语 填空 。 (5 分)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机妙() )相() )针() 以为() i hu i qi a o cu i a)n

2018届高三生物高考前训练二.docx

2018 届高三生物考前训练二 1、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结构糖(如核糖等)和能源糖(如葡萄糖等)都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B.磷脂和胆固醇都能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胆固醇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多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构成 D.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都能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将一个T2噬菌体的DNA 32P标记并使其成功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 用 的是 A.若子代噬菌体数为n 个,则含31P的噬菌体数为2n-2个 B. 噬菌体 DNA分子中一条单链(A+T)/(G+C) 的值与双链中的该值不一定相等 C. 噬菌体的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子 D. 噬菌体的基因表达时所需tRNA 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3、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正常人由炎热环境进入到寒冷环境中散热量会减少 B.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都可能导致组织水肿 C.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三个神经元参与 D.人体内各种激素的产生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4、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B.秋末①→③→⑤→⑥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脱落酸含量,促进叶片脱落 C.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D.①一⑥的生理过程在根本上都是基因调控的结果 5、油料种子萌发至绿色幼苗的过程中,干物质的量按照“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变 化,该过程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早期干物质增多源于吸收的水参与了细胞呼吸 B.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部将不断减少 C.从种子到幼苗的过程中,代谢旺盛的细胞内不会有乙烯存在 D.种子在生根发芽时,根尖产生的激素中有的能促进细胞分裂 6、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的红细胞不能用于 DNA的提取 B.反射一定依赖反射弧完成,体现了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C.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所以不能体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这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