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或式:3

(2)-,6

1()3

-,25- ,0,21m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一定在原点右边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已知a +b =7,ab =10,则代数式(5ab +4a +7b )+(3a –4ab )的值为( )

A .49

B .59

C .77

D .139

3.-2的倒数是( ) A .-2

B .12

- C .

12

D .2

4.观察下列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5的末位数字是( )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A .2

B .4

C .6

D .8

5.如图是由下列哪个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 )

A .圆柱

B .三棱锥

C .三棱柱

D .四棱柱

6.某个数值转换器的原理如图所示:若开始输入x 的值是1,第1次输出的结果是4,第2次输出的结果是2,依次继续下去,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 )

A .1010

B .4

C .2

D .1

7.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1=4x B .x+2>1 C .x 2-9=0 D .2x -3y=0

8.用代数式表示“a 的3倍与b 的差的平方”,正确的是( ) A .3(a ﹣b )2 B .(3a ﹣b )2

C .3a ﹣b 2

D .(a ﹣3b )2

9.“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用数学知识解释其道

理应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直线可以向两边延长

D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

距离

10.用一个平面去截:①圆锥;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2AB =BC =3CD ,若A ,D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5和6,点E 为BD 的中点,在数轴上的整数点中,离点E 最近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2

B .1

C .0

D .-1

12.已知点A,B,P 在一条直线上,则下列等式中,能判断点P 是线段AB 中点个数有 ( ) ①AP=BP;②.BP=

1

2

AB;③AB=2AP;④AP+PB=A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

13.已知x =3是方程

(1)21343

x m x -++=的解,则m 的值为_____. 14.苹果的单价为a 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 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____元.

15.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1)按两种不同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一边长为4)的盒子底部(如图2、图3),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已知阴影部分均为长方形,且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5:6,则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

16.=38A ∠?,则A ∠的补角的度数为______.

17.若1x =-是关于x 的方程220x a b -+=的解,则代数式241a b -+的值是___________.

18.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19.已知a ,b 是正整数,且a 5b <<,则22a b -的最大值是______. 20.对于有理数 a ,b ,规定一种运算:a ?b =a 2 -ab .如1?2=12-1?2 =-1,则计算- 5?[3?(-2)]=___.

2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其“横看成岭侧成峰”中所含的数学道理是_____.

22.若∠1=35°21′,则∠1的余角是__. 23.计算7a 2b ﹣5ba 2=_____.

24.规定:用{m }表示大于 m 的最小整数,例如{5

2

}= 3,{4} = 5,{-1.5}= -1等;用[m ] 表示不大于 m 的最大整数,例如[

7

2

]= 3, [2]= 2,[-3.2]= -4,如果整数 x 满足关系式:3{x }+2[x ]=23,则 x =________________.

三、压轴题

25.已知AOD α∠=,OB 、OC 、OM 、ON 是AOD ∠内的射线.

(1)如图1,当160α=?,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求MON ∠的大小; (2)如图2,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20BOC ∠=?,60MON ∠=?,求

α.

26.已知多项式3x 6﹣2x 2﹣4的常数项为a ,次数为b .

(1)设a 与b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A 、点B ,请直接写出a = ,b = ,并在数轴上确定点A 、点B 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向B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①若PA ﹣PB =6,求t 的值,并写出此时点P 所表示的数;

②若点P 从点A 出发,到达点B 后再以相同的速度返回点A ,在返回过程中,求当OP =3时,t 为何值?

27.(1)探究:哪些特殊的角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

在①135?,②120?,③75?,④25?中,小明同学利用一副三角板画不出来的特殊角是_________;(填序号)

(2)在探究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起了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如图,他先用三角板画出了直线EF ,然后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其中45角(AOB ∠)的顶点与60角(COD ∠)的顶点互相重合,且边OA 、OC 都在直线EF 上.固定三角板COD 不动,将三角板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当边OB 与射线OF 第一次重合时停止.

①当OB 平分EOD ∠时,求旋转角度α;

②是否存在2BOC AOD ∠=∠?若存在,求旋转角度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已知线段30AB cm =

(1)如图1,点P 沿线段AB 自点A 向点B 以2/cm 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 沿线段点B 向点A 以3/cm s 的速度运动,几秒钟后,P Q 、两点相遇? (2)如图1,几秒后,点P Q 、两点相距10cm ?

(3)如图2,4AO cm =,2PO cm =,当点P 在AB 的上方,且060=∠POB 时,点P 绕着点O 以30度/秒的速度在圆周上逆时针旋转一周停止,同时点Q 沿直线BA 自B 点向

A 点运动,假若点P Q 、两点能相遇,求点Q 的运动速度.

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的坐标为(2,8),点N 的坐标为(2,6),将线段MN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PQ (点P 和点Q 分别是点M 和点N 的对应点),连接MP 、NQ ,点K 是线段MP 的中点. (1)求点K 的坐标;

(2)若长方形PMN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下方运动,(点A 、B 、C 、D 、E 分别是点M 、N 、Q 、P 、K 的对应点),当BC 与x 轴重合时停止运动,连接OA 、OE ,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用含t 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AE 的面积S (不要求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 、OD ,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三角形OBD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 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0.如图,数轴上有A , B 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 ,b ,且()2

25350a b ++-=.点

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它到达B 点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往A 点运动,并持续在A ,B 两点间往返运动.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当点Q 达到A 点时,点P ,Q 停止运动. (1)填空:a = ,b = ;

(2)求运动了多长时间后,点P ,Q 第一次相遇,以及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点P ,Q 停止运动时,点P 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 和点Q 一共相遇了几次.(直接写出答案)

31.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①,若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 ,b (a

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A 点,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B 点,然后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C 点. (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A ,B ,C 三点的位置.

(2)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 ①当t =2时,求AB 和AC 的长度;

②试探究:在移动过程中,3AC -4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32.如图,12cm AB =,点C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2BC AC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

3cm /s 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 后立即返回,以3cm /s 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 从

点C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右运动. 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s t . 当点P 与点Q 第二次重合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 (1)求AC ,BC ;

(2)当t 为何值时,AP PQ =; (3)当t 为何值时,P 与Q 第一次相遇; (4)当t 为何值时,1cm PQ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点在原点的右边,则这个数一定是正数,根据演要求判断几个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3

2-=-8,6

13??- ???

=1719,25-=-25 ,0,21m +≥1 在原点右边的数有6

13??- ???

和 21m +≥1 故选B 【点睛】

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数轴上的点的认识,抓住点在数轴的右边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首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将原代数式化简,再将所求代数式化成用(a+b )与ab 表示的形式,然后把已知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解:∵(5ab+4a+7b )+(3a-4ab ) =5ab+4a+7b+3a-4ab =ab+7a+7b

=ab+7(a+b)

∴当a+b=7,ab=10时原式=10+7×7=59.

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倒数的定义求解.【详解】

-2的倒数是-1 2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倒数相反数等知识点的掌握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2015÷4=503…3,

∴22015的末位数字和23的末位数字相同,是8.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类的规律探索.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

【详解】

解:由图可得,该展开图是由三棱柱得到的,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展开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题目中的数值转换器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进而求得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x =1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二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三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四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五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六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七次输出的结果是4, 第八次输出的结果是2, 第九次输出的结果是1, 第十次输出的结果是4, ……,

∵2020÷3=673…1, 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4,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数字的变化特点,求出相应的数字.

7.A

解析:A

【解析】A. 3x+1=4x 是一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正确; B. x+2>1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故本选项错误; C. x 2?9=0是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D. 2x ?3y=0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8.B

解析:B 【解析】

用代数式表示“a 的3倍与b 的差的平方”结果是:2

(3)a b .

故选B.

9.A

解析:A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两棵树的连线确定了一条直线,可将两棵树看做两个点,再运用直线的公理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种做法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公理的实际运用,易于理解掌握.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圆锥、圆柱、球、五棱柱的形状特点判断即可.

【详解】

圆锥,如果截面与底面平行,那么截面就是圆;

圆柱,如果截面与上下面平行,那么截面是圆;

球,截面一定是圆;

五棱柱,无论怎么去截,截面都不可能有弧度.

故选B.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A、D两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求得AD的长度,然后根据2AB=BC=3CD,求得AB、BD的长度,从而找到BD的中点E所表示的数.

【详解】

解:如图:

∵|AD|=|6-(-5)|=11,2AB=BC=3CD,

∴AB=1.5CD,

∴1.5CD+3CD+CD=11,

∴CD=2,

∴AB=3,

∴BD=8,

∴ED=1

2

BD=4,

∴|6-E|=4,

∴点E所表示的数是:6-4=2.

∴离线段BD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2.A

解析:A

【解析】

①项,因为AP=BP,所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故①项正确;

②项,点P可能是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在点B的一侧,此时也满足BP=12AB,故②项错误;

③项,点P可能是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且在点A的一侧,此时也满足AB=2AP,故③项错误;

④项,因为点P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时AP+PB=AB恒成立,故④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①.

二、填空题

13.﹣.

【解析】

【分析】

把x=3代入方程得到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即可.

【详解】

解:把x=3代入方程得1+1+=,

解得:m=﹣.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

解析:﹣8

3

【解析】

【分析】

把x=3代入方程得到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即可.【详解】

解:把x=3代入方程得1+1+mx(31)

4

2

3

解得:m=﹣8

3

故答案为:﹣83

.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4.【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3b)元 解析:(23)a b

【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 +3b )元.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15.【解析】 【分析】

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 ,则宽为m ,观察图2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m 的值,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结合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

解析:【解析】 【分析】

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 ,则宽为m ,观察图2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求出m 的值,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结合图2与图3阴影部分周长之比为5:6,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 的值,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解:设小长方形卡片的长为2m ,则宽为m , 依题意,得:2m +2m =4, 解得:m =1,

∴2m=2.

再设盒子底部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x,

依题意,得:2(4+x﹣2):2×2(2+x﹣2)=5:6,

整理,得:10x=12+6x,

解得:x=3,

∴盒子底部长方形的面积=4×3=12.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角互补的定义对其进行求解.

【详解】

解:

,

的补角的度数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互补的含义,解题关键就是用180度直接减去即可.

解析:142?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角互补的定义对其进行求解.

【详解】

解:

∠=,

38

A

∴A

∠的补角的度数为:18038142

-=,

故答案为:142?.

【点睛】

本题考查互补的含义,解题关键就是用180度直接减去即可.

17.-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a,b的代数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代入方程得到,变形得到,所以=

故填-3.

本题考查利用方程的对代数式求值,将方

解析:-3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1x =-代入方程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代数式,变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1x =-代入方程得到220a b --+=,变形得到22a b -=-,所以

241a b -+=2(2)1 3.a b -+=-

故填-3.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方程的对代数式求值,将方程的解代入并对代数式变形整体代换即可.

18.【解析】 【分析】 【详解】

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也没有算术平方根 ∵

∴16的平方根为4和-4 ∴16的算术平方根为4

解析:【解析】 【分析】 【详解】

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也没有算术平方根

∵2

(4)16±= ∴16的平方根为4和-4 ∴16的算术平方根为4

19.-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出a 的最大值,b 的最小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解:, , ,, 则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出a的最大值,b的最小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

解:459

∴<<,

253

=,

∴=,b3

a2

=-=-,

则原式495

-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0.100

【解析】

【分析】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5[32= 5(32+3×2)= 515=(-5)2-(-5)×15=25+75=100. 故答案

解析:100

【解析】

【分析】

原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5?[3?(-2)]=- 5?(32+3×2)= - 5?15=(-5)2-(-5)×15=25+75=100.

故答案为100.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观察角度,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三视图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得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数

解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观察角度,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三视图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得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故答案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点睛】

本题考查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熟练掌握三视图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2.54°39′.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定义,∠1的余角度数是90°-35°21′=54°39′.

考点:1.余角和补角;2.度分秒的换算.

解析:54°39′.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定义,∠1的余角度数是90°-35°21′=54°39′.

考点:1.余角和补角;2.度分秒的换算.

23.2a2b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解析:2a2b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即可.

【详解】

()

2222

﹣﹣.

7a b5ba=75a b=2a b

2a b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4.4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求解即可. 【详解】 解: 解得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属于新定义题型,正确理解{m}和[m]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4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

1,x x x x =+=,求解即可. 【详解】

解:{}[]

323(1)25323x x x x x +=++=+= 解得4x =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属于新定义题型,正确理解{m }和[m ]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三、压轴题

25.(1)80°;(2)140°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OM=

12∠AOB ,∠BON=1

2

∠BOD ,再根据角的和差得∠AOD=∠AOB+∠BOD ,∠MON=∠BOM+∠BON ,结合三式求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

义∠MOC=

12∠AOC ,∠BON=1

2

∠BOD ,再根据角的和差得∠AOD=∠AOC+∠BOD-∠BOC ,∠MON=∠MOC+∠BON-∠BOC 结合三式求解. 【详解】

解:(1)∵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

∴∠BOM=12∠AOB ,∠BON=1

2

∠BOD ,

∴∠MON=∠BOM+∠BON=1

2

∠AOB+

1

2

∠BOD=

1

2

(∠AOB+∠BOD).

∵∠AOD=∠AOB+∠BOD=α=160°,

∴∠MON=1

2

×160°=80°;

(2)∵OM平分∠AOC,ON平分∠BOD,

∴∠MOC=1

2

∠AOC,∠BON=

1

2

∠BOD,

∵∠MON=∠MOC+∠BON-∠BOC,

∴∠MON=1

2

∠AOC+

1

2

∠BOD -∠BOC=

1

2

(∠AOC+∠BOD )-∠BOC.

∵∠AOD=∠AOB+∠BOD,∠AOC=∠AOB+∠BOC,

∴∠MON=1

2

(∠AOB+∠BOC+∠BOD )-∠BOC=

1

2

(∠AOD+∠BOC )-∠BOC,

∵∠AOD=α,∠MON=60°,∠BOC=20°,

∴60°=1

2

(α+20°)-20°,

∴α=14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明确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1)﹣4,6;(2)①4;②1319

,

22

【解析】

【分析】

(1)根据多项式的常数项与次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b的值,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2)①根据PA﹣PB=6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进而得到点P所表示的数;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Ⅰ)P在原点右边;(Ⅱ)P在原点左边.分别求出点P运动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即可.

【详解】

(1)∵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

∴a=﹣4,b=6.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6;

(2)①∵PA=2t,AB=6﹣(﹣4)=10,

∴PB=AB﹣PA=10﹣2t.

∵PA﹣PB=6,

∴2t﹣(10﹣2t)=6,解得t=4,

此时点P 所表示的数为﹣4+2t =﹣4+2×4=4; 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 =3时,分两种情况:

(Ⅰ)如果P 在原点右边,那么AB+BP =10+(6﹣3)=13,t =132

; (Ⅱ)如果P 在原点左边,那么AB+BP =10+(6+3)=19,t =19

2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应用,数轴以及多项式的有关定义,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27.(1)④;(2)①15α=?;②当105α=,125α=时,存在2BOC AOD ∠=∠.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运用角的和与差的计算,只要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画出来;

(2)①根据已知条件得到∠EOD=180°-∠COD=180°-60°=12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OB=

12∠EOD=1

2

×120°=60°,于是得到结论; ②当OA 在OD 的左侧时,当OA 在OD 的右侧时,根据角的和差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135°=90°+45°,120°=90°+30°,75°=30°+45°, ∴只有25°不能写成90°、60°、45°、30°的和或差,故画不出; 故选④;

(2)①因为COD 60∠=,

所以EOD 180COD 18060120∠∠=-=-=. 因为OB 平分EOD ∠, 所以11

EOB EOD 1206022

∠∠=

=?=. 因为AOB 45∠=,

所以αEOB AOB 604515∠∠=-=-=.

②当OA 在OD 左侧时,则AOD 120α∠=-,BOC 135α∠=-. 因为BOC 2AOD ∠∠=, 所以()

135α2120α-=-. 解得α105=.

当OA 在OD 右侧时,则AOD α120∠=-,BOC 135α∠=-. 因为BOC 2AOD ∠∠=, 所以()135α2α120-=-.

解得α125=.

综合知,当α105=,α125=时,存在BOC 2AOD ∠∠=. 【点睛】

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并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28.(1)6秒钟;(2)4秒钟或8秒钟;(3)点Q 的速度为7/cm s 或2.4/cm s . 【解析】 【分析】

(1)设经过ts 后,点P Q 、相遇,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330t t +=,解方程即可求得t 值;(2)设经过xs ,P Q 、两点相距10cm ,分相遇前相距10cm 和相遇后相距10cm 两种情况求解即可;(3)由题意可知点P Q 、只能在直线AB 上相遇,由此求得点Q 的速度即可. 【详解】

解:(1)设经过ts 后,点P Q 、相遇. 依题意,有2330t t +=, 解得:6t =.

答:经过6秒钟后,点P Q 、相遇;

(2)设经过xs ,P Q 、两点相距10cm ,由题意得

231030x x ++=或231030x x +-=, 解得:4x =或8x =.

答:经过4秒钟或8秒钟后,P Q 、两点相距10cm ;

(3)点P Q 、只能在直线AB 上相遇,

则点P 旋转到直线AB 上的时间为:()120430s =或()120180

1030

s +=, 设点Q 的速度为/ycm s ,则有4302y =-,

解得:7y =; 或10306y =-, 解得 2.4y =,

答:点Q 的速度为7/cm s 或2.4/cm s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应用解决第(2)(3)问都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注意不要漏解.

29.(1)(4,8)(2)S △OAE =8﹣t (3)2秒或6秒 【解析】 【分析】

(1)根据M 和N 的坐标和平移的性质可知:MN ∥y 轴∥PQ ,根据K 是PM 的中点可得K 的坐标;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OAE 的面积S ; (3)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2,当点B在OD上方时

②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

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分别根据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的面积列方程可得结论.

【详解】

(1)由题意得:PM=4,

∵K是PM的中点,

∴MK=2,

∵点M的坐标为(2,8),点N的坐标为(2,6),

∴MN∥y轴,

∴K(4,8);

(2)如图1所示,延长DA交y轴于F,

则OF⊥AE,F(0,8﹣t),

∴OF=8﹣t,

∴S△OAE=1

2

OF?AE=

1

2

(8﹣t)×2=8﹣t;

(3)存在,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当点B在OD上方时,

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则B(2,6﹣t),D(6,0),∴OG=2,GH=4,BG=6﹣t,DH=8﹣t,OH=6,

S△OBD=S△OBG+S四边形DBGH+S△ODH,

=1

2OG?BG+

1

2

(BG+DH)?GH﹣1

2

OH?D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