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运漕镇三曹小学:曹奉才

内容摘要:随着2007年9月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在受到冲击并转变的同时,作用于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笔者一年来致力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现将实践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二、“以学定教” 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学案”是“以学定教”教学形式最重要的操作材料,学生就是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预习的成果和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去听课;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学案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解决疑问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

“导学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按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层次确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要把握不同层

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的自学。

从学案的设计中不难看出:

1、学生有了预习、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知道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检测公式的记忆,为了在同学面前不丢面子,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他们课下一定会下功夫,掌握最基本的公式形式,为课上的应用作了很好的准备,这种方式也无形中督促着学生的自学。还有,教师在找各组代表到黑板展示时,此环节是最低要求的就要给学困生机会,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乐于学习。

2、题目的选择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有思考价值。两道题目都属于中档难度,有一定梯度和递进关系,并且都与实际结合,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思路而且也很感兴趣,不会觉得题目无从下手或很枯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永远的动力,这些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在题目的选择和编制上花大力气,做到精心而大胆,有利于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教师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任务。在学生课前预习先做的两道题目设计上,要求会解的没有问题的学生可直接写

出解题过程,而不会解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说明哪个关键点突破不了,这种做法与常规的课前练习不同,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一定有不会解的同学,这部分同学更需要我们积极引导,那教师就可以通过“质疑”这种方式来促进这部分同学思考,这样我们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学案引导,学生在课上的主动参与。

有了课前有效的自学,教师课上就有了正确的教学起点,也就是教师没必要在学生都会的知识点上浪费时间,也没必要在学生无法达到的高度下功夫,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生生互动解决,教师适时引导解惑的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途径。

通过以上的实例还不难看出:

1、学生通过“先学”产生疑问后,必定急于得到问题答案,这就促进了课堂上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质疑的环节很精彩,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共鸣或思考,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喜欢老师不符合他们想法的讲解。因此,学生“先学”后的有准备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2、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将问题再抛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解决一部分学生的问题,还要使原本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答其

他同学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学习好的学生没事做的情况,让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活跃的,都在积极的思考,都不会被动的等待接受。

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举一反三。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复习课一般都是教师讲一道例题,紧接着学生学着教师的步骤练一道类似题目,然后作业再巩固一些相似练习,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很好,学生掌握的也很扎实,可深入思考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方法的构建,它实际上是让学生“练三会一”,在多次的重复中记忆知识,的确存在弊端:(1)只能使学生停留在模仿水平上,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并未调动起来,主体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2)教师重在传授知识以学生听懂为目的,教学脱离实际,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能听懂但遇到问题还是不会解决的怪圈。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灌输,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上课时学生并未动脑积极思考,学不会方法,作业压到课外,科科如此就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避免了以上的问题。比如前面的学案,第一题就是在学生都会解决的刹车问题上附加了真实情景,那就只需强调学生抽象出模型的方法;第二题虽然面目全非,似乎与第一题毫无关系,实际分析后却发现它就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多增加了一个质点的运动,那就只需强调找到两个运动物理的两系就可以了,就在递进式的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三题看似又与前两题无关,在仔细思考后发现它就是在两个质点运动相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追击问题最大距离的典型讨论,到此也只有三个题目,但既有巩固又有提高,三个题目的解题方法不断的渗透,学生在一步步练习中培养了画情景图的习惯,这也就是找到了解题的关键,学生也就做到了举一反三。

4、“以学定教”的思想也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呈现。在上述实例中,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评价,但是是以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展开的。这个问题有三个特点:一是继续沿用和巩固所学方法解题,二是仍然是个实际问题,时刻告诉学生学以致用;三是要求用最快时间解出,那组长必须合理分工,只有将不容易算的火车到站时间交给能力强的、将容易算的普客和快客交给能力稍弱一点的同学解决才能高效的完成任务,在组间的竞争中获胜。这样设计会使在组里学习的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要在小组汇报结论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就完成了有效的“教”,而且这种“教”不只教会了知识与方法,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合作、如何体味学习的乐趣,

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以学定教” 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要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角色的转变就是观念的转变,但我却认为这一角色的转变还不仅仅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当然,观念转变是前提,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才是保证。大部分教师已适应传统教学,面对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应对的得心应手,可当新课程来临,在转变教学方式后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却看不见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实践失败后自己的观念也开始动摇,甚至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态度。笔者经过尝试和实践后才知道,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不提高,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当然就得不到课堂的高效。如从前面一直提到的复习课学案设计和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没有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不懂“以学定教”学案的设计、不能选择编制恰当题目、找不到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不会引导学生掌握学法、抓不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没有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等等,都会制约和阻碍一位好的导演型教师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而我认为“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实践,是锻炼教师的好途径、好方法,它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全新挑战,也会为教学带来新的乐趣和生机。

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

传统的教学几乎都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它追求计划性和完整性,这有利于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然而这种教学太过平淡,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失去新鲜感,课堂也容易失去生命活力,师生对课堂不再有期待,那就不会有所创新。而“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成的精彩,有时还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我们重视预设,而我们更憧憬生成。以下是前面复习课学案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两则叙事:

案例片断一:仍然是上述的复习课。上课前两个学生来找我,到办公室时还不断辩论着,原来他们对于学案中的课堂巩固练习产生了解法上的强烈分歧,恰好一位同学的解法是典型的错误,我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矛盾强调我要说明的问题。可还是有我没想到的,其一是因为这道题本来是课上的独立思考检测题,他们课前就做了,再一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做了,可见学生的积极和主动;其二是因为我已很久没见到学生为一道题目而争论的场面了,因为学生懒惰和厌学的现状,他们不会的题目多数都等着老师讲,对题目也不感兴趣,我确实没想到这个学案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我没有立即给他们结论,只是让他们保留观点等待课上的讨论。

课上,他们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将解法写在了黑板上,又开始了辩论。其他学生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给他们评判。就在学生的争论中正确答案得出了,做错的学生也明白了,同时还得出了物理分析和数学运用两种解法。这一次的课堂辩论一定比我的讲解和反复强

调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亲历过程比知道结果更重要。这个辩论是生成的精彩,而教师要做的是要抓住每一个这样的机会。

案例片断二:仍然是上述的复习课。当那道课堂训练题有了正确解法时,我以为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可这时有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我这种解法对吗?我实在没准备,但仍让他展示了解法。使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用图像法解出了这道题,我不是不知道图像法,而是没想到学生有此高的能力。这给了我很大启示,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潜力真是无穷。可我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匆忙做了表扬后也没有过多解释此方法,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因为始终有“一定要完成教学进度”的思想左右我,使我失去了一个总结归纳方法的好机会。但这个意外的课堂生成,也是其他同学开阔了视野,也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