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航理论简介

偏航气动理论及偏航结构

风力发电机偏航状态的空气动力学基础

由于风向的不断变化,风轮不能时刻保持其轴向与风向平行,这种状态称之为偏航状态。偏航状态的风力发电机运行效率低于非偏航状态。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都配有偏航装置,用以改变风轮的方向,时刻保持风轮轴向与风向平行,使风力发电机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传统的叶素-动量理论只考虑了风向与风轮平行使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偏航状态,因此需要对其修正以达到准确效果。偏航时的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通常用来研究风速与风作用在叶片上的力之间的关系,用以表现风轮对风能的转换效率问题,为了便于该问题的研究,现做出以下假设

1 风轮为一平面圆盘,不考虑倾斜角。

2 空气无摩擦、无粘性

3流过风轮的气流均匀

4空气不可压缩,即空气密度不变。

将动量定理直接应用于处于偏航状态的风轮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对于未处于偏航状态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来说,实际上叶片在空间的诱导速度是不同的,在径向方向上是有一定变化的,而动量定理只能计算出平均的诱导速度。对于处于偏航状态的风力发电机而言(见图),由于叶轮与风向间存在夹角,诱导速度将会在径向角与方位角间产生变化,难以对叶轮的特性进行估价。现假设风速大小稳定,方向无变化(见下图),由于风向与叶轮间存在夹角r,随着叶片的旋转,每个叶片的攻角不断发生变化。攻角的时刻变化会在风轮叶片产生轴向推力的同时还附带径向力引起偏航倾斜力矩。

当风向固定时,由动量定理可知轴向的动量变化率等于通过圆盘(致动盘)的质量变化率乘以垂直于风轮的速度变化率。其质量变化率为ρAv∞cosγ?a,速度变化率为2av∞

风力发电机偏航状态见图

风中带有的动能为

E=1

2

mv2=

1

2

ρAv3

由上式可知风流过叶轮时带来的机械能为

E=1

ρAv3=

1

ρAv∞3

叶片作用在圆盘上的力为F=P a?P b A=2ρAv∞cosα?a av∞

FRF

式中,P a和P b分别为风轮迎风面与背风面的压力;A为风轮的扫略面积;v∞为风在无穷远处的速度;ρ为空气的密度;a为轴向诱导速度;α为轴向平均诱导因数。

由上式可知,令

C T=

F

1

2

ρAv∞2

=4a cosγ?a

我们称C T为风轮的推力系数,则

风轮产生的功率为

P=Fv∞cosγ?a=2ρaAv∞3cosγ?a2现定义风轮的风能利用系数C p为

C p=P

E

=

2ρaAv∞3cosγ?a2

1

2ρAv∞

3

=4a cosγ?a2

现要使风能系数达到最大,对上式轴向平均诱导系数a求导,令其一阶导数为0,即dC p

da

=0因此有

a=

cosγ

C pmax=16

27

cos3γ

在理想状态下,当风向与风轮轴之间的夹角为零度时,此时的风能利用系数最大

C pmax=16

≈0.592

该数据表明风机最大仅能利用风能的59.2%。实际在运行时,由于风向的变化,偏航角γ的存在,风能的转化率要比这个数值小很多,风能利用少之又少,大约只占风能的30%左右。

偏航时的叶素动量理论

现时风力发电机桨叶的载荷都是由叶素动量理论计算出来的。叶素动量理论根据空气动力学方法对桨叶翼型进行载荷分析的一种简单方法。首先假设风机叶片之间的气流互不干扰,将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延轴向离散为无数个单元,这些小单元成为叶素。叶素则近似为二维翼型,然后将这无数叶素上的力及力矩进行积分,最终苛求出叶片上所受的力及力矩。

假设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数目为N,叶尖处的风轮半径为R,则任意半r处的叶素简图如下

假设叶片的旋转速度为ω,叶片前端的风速为v1,则叶素的切向速度为ωr,其切向诱导速度为a′ωr

该叶素总的切向速度为1+a′ωr

叶片上气流的速度为

v res=v121?a2+1+a′2ω2r2

v res=v11?a

=

1+a′ωr

合速度与叶片的旋转平面的夹角φ(入流角φ<90°)

φ=arctan 1+a′ωr v11?a

攻角α

α=β?φ

由动量定理可知,在桨叶翼型不失速时,半径为r处的叶素翼型所受升力(与和速度方向垂直)

δL=1

ρv res2C L cδr

半径为r处的叶素翼型所受阻力(与和速度方向相反)

δD=1

2

ρv res2C D cδr

其中C L翼型的升力系数

C D翼型的阻力系数

叶素的轴向力与与切向力为

δF=δLcosβ+δDsinβ=1

2

ρv res2c C L cosβ+C D sinβδr

δT=δLsinβ?δDcosβ=1

ρv res2c C L sinβ?C D cosβδr

令C x和C y分别为

C x=C L cosβ+C

D sinβ

C y=C L sinβ?C

D cosβ其中C x为法向力系数,C y为切向力系数

由以上公式可知风轮受到的轴向力以及切向力分别为

F 轴=N

1

2

ρv res2c C xδr

R

r0

F 切=N

1

ρv res2cC yδr

R

r0

在变桨系统不失速时,给定叶片的攻角及翼型升力系数与翼型阻力系数,就可以根据上式计算出桨叶的载荷。但在偏航情况下,叶素上气流的不稳定性,叶素理论的实际应用存在很大问题。Theodorsen应用升力缺损函数来修正二维升力,进而解决叶片上攻角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忽略涡流的影响,在一个叶素平面的速度分量如图所示

其入流角φ由上图可知

tanφ=

v1cosγ?a1+F u Kχsinψ+ωra′cosψsinχ1+sinψsinχ

ωr1+a′cosχ1+sinψsinχ+v1cosψarctan

χ

21+F u Kχsinψ?sinγ

其中r为叶素圆环半径,u=r

R

,F u为气流膨胀系数,Kχ为尾流偏斜角函数,ψ为旋转方向上测量的叶片

方位角

由于叶片的攻角没有改变,叶片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并未发生改变,根据公式计算每个叶片的攻角,依据修正后的叶素理论便可以计算出叶素上的力和力矩。

叶素动量定理

叶素-动量定理是叶素理论与动量定理的合称,主要根据叶素理论与动量定理研究叶片的综合性能。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气流作用在叶素上的力的冲量与气流带来的动量是相等的。

假设风力发电机偏航的角度为δφ,风轮半径r处的叶素所受轴向力分力为

δF=δLsinφ+δDcosφ=1

2

Nρv12c C L cosφ+C D sinφδrδφ

定义弦长的实度为?r

?r=Nc 2πr

定义法向力系数为C x

C x=C L cosφ+C

D sinφ

考虑偏航和Prandtl 叶尖损失[41],由动量定理可知,偏航时的轴向动量变化率为

δM a=1

2

Nρv res24af cosγ+tan

χ

2

sinγ?afsec2

χ

2

rδrδφ

将动量定理应用到整个风轮叶片上,由于诱导因素a随着风轮半径r处气流的变化而变化,在圆形平面上,因此叶素动量的大小还应该在圆形平面上进行积分,因此风在叶素上产生的轴向动量有

δM a= 2π

1

2

ρv124af cosγ+tan

χ

2

sinγ?afsec2

χ

2

rδr dφ=

1

2

ρv res2C x?r rδr dφ

因此有

8πaf cosγ+tan χ

sinγ?afsec2

χ

=?r

v res2

1

2

C xδr dφ

对于整个叶片而言,对叶片上的每个叶素所受的力进行求和就可以的到该叶片所受的轴向力,因此对上式在半径上进行积分可得风力发电机叶轮所受轴向力为

F 轴=

1

2

Nρv res2C x?r rdr dφ=

r

v res2

v12

C x?r dr dφ

r

根据叶素理论可知,叶素上所受的切向力相对轴的转矩为

δM=1

ρv res2δr cosψsinχC x+cosχC y r2δrδψ

由动量定理可知,叶素角动量是

δM m=1

ρv12λμ4a′f cosγ?af cos2ψ+cos2χsin2ψr2δrδψ

同理对上式进行积分,有角动量为

1 2ρv12λμ4a′f cosγ?af cos2ψ+cos2χsin2ψr2δrdψ

2π0

=

1

2

ρv res2δr cosφsinχC x+cosχC y r2δrdψ2π

对上式进行积分运算得到

λπu4a′f cosγ?af1+cos2χ=δr

v res2

v12

cosψsinχC x+cosχC y dψ

对于整个叶片而言,对叶片上的每个叶素所受的力矩进行求和就可以的到该叶片的力矩,对上式在半径上进行积分可得风力发电机叶轮所受的相对轴的转矩为

T=

v res2

v12

N cosψsinχC x+cosχC y drdψR

以上公式就是基本的偏航时的叶素—动量理论。根据以上公式可知,当给定叶片位置u和偏航时的角度ψ时。可根据黄色公式计算出气流的角度φ。根据叶片的翼型,可以查到固定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根据叶素的桨距角β,可以求得任意攻角α,利用公式求出轴向诱导因素a与切向诱导因素a′。通过最后的红色公式便可以求出风力发电机在偏航状态时风机叶轮所受的轴向力与相对转轴的的力矩。

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的结构

偏航系统是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力发电机组特有的私服系统【42】。所谓偏航,就是机舱和风轮绕塔架的垂直轴旋转,使风轮扫略面与风向保持垂直。通过偏航系统的准确工作,可以使风轮轴线时刻朝向风向,以保证风力发电机达到最大的发电效率。主动偏航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缆,当机舱在反复的转动过程中,极有可能在一个发向上转动很多圈,造成舱内电缆扭绞,甚至扯断电缆,通过解缆装置,可以自动解除电缆缠绕,使风机运行顺畅。

偏航系统通常分为被动偏航系统与主动偏航系统。被动偏航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机构将风力直接转化为偏航动力以达到偏航的目的,常见的有尾舵、舵轮和下风向三种。这种系统多用于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在中大型的风力发电机中较少采用。采用电力驱动或液压驱动的方式拖动偏航机构对风向变化响应以使风轮对准风向的偏航方式称为主动偏航系统。对于大型风力发电机而言,通常会采主动偏航的用齿轮驱动形式,以下主要介绍主动偏航系统。

偏航系统的基本结构

通常来说,对于大型并网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来说其主动偏航系统机构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偏航轴承、偏航制动装置、偏航驱动装置和偏航保护装置等。

下图所示为外齿式偏航系统执行机构的安装图,该机构通常用在大型风力发电机上。轴承内圈与风力发电机的机舱通过螺栓紧固相联,偏航轴承外圈通过螺栓与风力发电机的塔筒固定连接。当风向改变,需要偏航运动时,通过安装在减速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与偏航轴承上的外圈齿轮啮合,进而带动机舱绕塔筒轴线旋转,使风轮对准风向。在机舱底板上装有盘式制动装置,用于偏航系统停止工作时,保持机舱固定不动。

偏航载荷的确定

风力发电机的静载荷包括机舱与风轮的重量,作用在轴承上的轴向力。其动载荷包括静载荷与风作用在风轮上的载荷,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作用在偏航轴承上的偏航力矩M yaw

M yaw=M zR+y R F xR+M brake+M friction

倾覆力矩M tilt

M tilt=M12+M22

M1=M yR+z R F xR

M2=M xR?y R F zR?z R F yR+y N F N

径向力F r

F r=F yR2+F xR2

轴向力F a

F a=F zR+F N

式中F xR——机舱与风轮上的侧向载荷,单位N;

F yR——风轮上的轴向推力,单位N;

F zR——风轮重量,单位N;

M xR——风轮上x轴力矩矩,单位N?m;

M yR——风轮上y轴力矩,单位N?m;

M zR——风轮上z轴力矩,单位N?m;

F N——机舱重量,单位N;

y N——到机舱重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

y R——到风轮重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

z N——到机舱重心的垂直距离,单位m;

z R——到风轮重心的垂直距离,单位m。

由以上公式可知风力发电机偏航过程的运动方程式如式(所示)

M D+M W+M zr?F yr x R+M M+M R+M K=J W dωW

dt

式中M W——作用在机舱上空气产生的力矩,单位N?m

M M——机械制动力矩,单位N?m

M R——回转轴承的摩擦力矩,单位N?m

M K——回转效应产生的力矩,单位N?m

J W——偏航轴上的转动惯量,单位kg?m2

ωW——偏航角速度,单位rad/s

公式中规定偏航驱动力矩方向为正,制动力矩为负。实现偏航的条件就是等号左边的力矩之和大于零(稳态时是零)。偏航力矩的方向与风轮旋转的方向和偏航角度的方向有关,偏航的驱动力矩与偏航角度和风速有关,偏航角和风速增加,偏航力矩也相应的增加。

偏航轴承

偏航轴承是支撑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机舱与塔筒间的连接部件,传递来自机舱与塔筒间的风载,是风力发电机保持关键运行的关键部件。偏航轴承一般可分为两类包括外齿式偏航轴承和内齿式偏航轴承。外齿式是轮齿位于偏航轴承的外圈上,相对来说加工简单,安装便捷;内齿式是轮齿位于偏航轴承的内圈上,其优点是啮合受力效果较好,结构紧凑节省较大空间。偏航轴承的齿圈结构见下图

风力发电机偏航轴承的转速很低,通常情况下n≤10r/min。但是由于机组所受的载荷复杂,包括径向力、轴向力和倾覆力矩,因此对轴承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及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风力发电机的机组特性,偏航轴承承受的载荷变化幅值很大,故在动载条件下,对轴承的接触和疲劳强度的设计要求较高。

我们知道标准滚子轴承的强度是用额定载荷C表示的,回转轴承却与它大不相同。回转轴承的强度是以曲线的形式给出的,该曲线给出所了允许的等效轴向载荷和等效倾覆力矩之间的关系。该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所示的轴承寿命曲线代表了等效倾覆力矩与等效载荷的组合,在给定的转速下与载荷下,轴承失效概率为10%。如果计算出某一轴承的等效倾覆力矩与等效轴向载荷,则可在曲线图中描一点P,延长线OP与轴承寿命曲线L相交。一般情况下,制造商都会以转动圈数的形式给出轴承寿命,可以将此圈数乘上OL/|OP|加以放大。

回转轴承等效轴向载荷F eq计算方法与滚子轴承相似,也是通过轴向载荷F a以及径向载荷F r来确定

F eq=XF a+YF r K a K s

式中X, Y——组合因子,取决于轴承类型与F a/F r的值,X与 Y的值通常由制造商提供;

K a——应用因子,推荐的适用范围对偏航轴承室1.7~2.0;

K s——安全因子,等于相应工况下对应载荷的部分安全因子。

倾覆力矩的计算见公式等效倾覆力矩的计算公式为为

M eq=M t K A K S

其中K A,K S针对轴向载荷选取。

回转轴承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

M yaw=u aM t+bF a D r+cF r D r

式中:M yaw——摩擦力矩

a、b、c——比例系数

u——摩擦系数

M t——倾覆力矩

F a——轴向力(重力)

F r——切向力

D r——轴承滚道直径

由于风力发电机多数采用外齿式偏航轴承开式齿轮传动,且轴承所受负载复杂,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最基本失效形式表现为轮齿折断和磨损。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偏航轴承故障都是由轮齿故障引起的,也有少部分是滚动体破坏导致的。风力发电机工况复杂,设计设计载荷很难准确无误的掌握,传动部分的结构设计强度决定了轴承的质量[43]。

偏航驱动

偏航驱动是为偏航系统提供动力的结构,由偏航电机、偏航减速器以及偏航小齿轮组成。该机构通过法兰连接到机舱底部的机架上,用以拖动机舱旋转。该机构如图所示

由于风力发电机机舱空间有限,偏航电机一般采用转速较高的电动机,以尽可能减小占用的空间。由于偏航结构的转动转速很低,因此需要选用传动比范围大、结构紧凑、体积小、传动效率高和输入输出同轴的减速器,在实际应用中,多级行星齿轮变速箱应用比较频繁。

偏航驱动装置一般采用偶数组(2组、4组、6组等)对称布置在偏航轴承齿圈周围,以达到传动平稳,防止受力不均的作用。图()某一风力发电机4组偏航驱动装置的对称分布图。

偏航制动装置

偏航系统需要设计一种制动器,用以保证在风速较高时,机舱与塔筒间连接,机舱不出现摆动,风力发电机能正常工作时。制动器在一定的负载下,制动力矩稳定,在偏航过程中,制动器提供的阻尼力矩应该保持平稳,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大于5%,制动过程噪声小;制动器在闭合时,摩擦面与制动盘接触面积大于50%。摩擦片周边与制动器的配合间隙小于0.5mm;制动器设有自动补偿机构,保证制动力矩及偏航阻尼力矩稳定。偏航系统制动器有常闭式与常开式两种形式,常闭式制动器平时关闭,在有动力条件下开启,常开式制动器在有动力的条件下锁紧状态。

风力发电机一般采用液压拖动的钳盘式制动器(常闭式制动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制动器体是由整体轻合金制造,具有较高的刚度与强度。制动块由背板与摩擦片压在一起,摩擦片多为矩形或扇形,摩擦片材料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较强的抗衰退系数与稳定性。制动盘通常位于塔架与偏航轴承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为圆环状,制动盘的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制动盘不动,制动盘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韧性,长期使用不出现机构疲劳顺坏。此外,在未制动状态下,制动盘与制动块间应具有一定间隙,保证机舱能自由转动,因此制动器安装需要较高的精度。

偏航保护装置

偏航计数器是一种能够记录偏航系统同一方向旋转圈数的装置,当该圈数达到规定的处级解缆圈数或者终极解缆圈数时,该计数器会给控制系统发送一个信号,由控制系统控制机组进行解缆,以防止偏航同一方向转动圈数过多导致的电缆扭断。计数器一般由带控制开关的涡轮蜗杆装置组成。

扭缆保护装置也是偏航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起到失效保护的作用。该装置由控制开关和触点机构组成,且独立于主控系统。一般情况下,控制开关安装在塔筒的内壁上,触点机构安装在机组悬垂部分的电缆上,当偏航系统的偏航动作失效后,电缆扭绞达到威胁机组安全运行的程度时,触点机构触发控制开关该,装置将被触发,使机组紧急关机,以达到失效保护的目的。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研究了偏航系统在偏航状态下的运动学状态。在偏航角的存在的情况下,应用经典空气动力学理论不能很好的反应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对该理论进行修正,进而得到偏航时的动量定理以及叶素—动量理论。在偏航状态下,风力发电机的启动特性存在很大的变化,本章从经典的叶素—动量定理入手,通过实际情况分析,利用升力缺损函数来修正二维升力进而求出风轮在偏航状态下的轴向力及切向力,为以后的分析仿真做准备。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偏航系统的组成及结构以及它们在偏航运动中作用,为以后的建模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论文标题: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论文作者吴彤 论文关键词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特征概念/耗散结构概念方法论,论文来源科学技术 与辩证法,论文单位太原,点击次数452,论文页数19~24页1999年1999月论文免费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5d18997941.html,/paper_90071101/ 本文研究和区分了耗散结构创始人创立耗散结构的方法与研究耗散结构的方法:建立了耗散结构概念方法论的方法程序。 普里戈金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今天看来,这个理论在解决什么情况或条件下可以、可能出现耗散结构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更宽泛地说,该理论在运用何种方法可以判断一个体系可以从无序的状态自发地、自主地演化成为有序结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 献。 以往,在研究自组织方法论本来不多的国内文献中,常常把两个方面的东西混同起来。即,第一,把自组织的方法与它对唯物辩证法的意义混同起来,用对唯物辩证法的意义代替对自组织的方法的分析;第二,把自组织理论创始人建立理论的方法与理论寻找和发现自组织系统建立、发展的方法混同起来。例如有的同志在文中,仅仅讨论自组织方法论的意义与作用,而没有讨论什么是自组织方法论。似乎什么是自组织方法论已经被确切了解和掌握,不用讨论。然而他们关于自组织方法论的意义讨论却很泛泛,只是在那里谈自组织方法对唯物辩证法有何意义之纭纭。(注:见艾众:“自组织理论方法论”,《天府新论》,1991年第6期。)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建立耗散结构理论的方法、耗散结构理论的“发现”(其实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可以出现)、“耗散结构”方法和该方法论的意义做出明确区分,并对它们做出进一步的讨论。 一耗散结构创始人建立耗散结构理论的方法与思想 1.从可逆到不可逆:反常问题、哲学启迪和范式影响(注:见普里戈金的自传“我的科学生活”,《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按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观点,普里戈金从事科学事业的时段已经是物理学的范式从牛顿转变到了爱因斯坦以后的时代。但是,在物理化学领域这个转变却远远没有完成。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人们还习惯于把 可逆问题的研究当作“库恩范式”下的常规科学问题研究,而把不可逆问题当作“干扰”和令人厌恶的有害因素对待。克劳修斯与达尔文的矛盾,对十九世纪的以平衡态热力学和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常规科学,虽然一直就是一个演化方向的矛盾,是一个库恩意义上的反常,但是由于它们是在两个不同领域出现的,因而一直被科学家们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同时也存在

PLC的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控制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的控制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10级风电(1)班 姓名:李世辉 指导教师:赵玉丽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20日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日益提高。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的常规能源,不仅资源有限,而且还会在使用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孕育着重大的转变,即由矿物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风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清洁能源己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而风力机的偏航系统能使风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所以偏航系统的设计非常的重要。 本设计首先分析了偏航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以三菱PLC作为控制器,触摸屏为监控器,设计了硬件系统模块,整个硬件系统采用了闭环控制,并说明了开环控制的缺点。根据偏航控制要求,设计了自动对风控制算法,自动解缆控制算法,90°背风控制算法,不仅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增大了发电效率,而且还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让风力发电机更好的运行。 关键词:偏航系统硬件设计自动对风自动解缆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背景 (2) 1.2设计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风力发电概况 (2) 1.3.1世界风电发展 (2) 1.3.2我国风电发展 (3) 第二章偏航控制系统功能简介和原理 (3) 2.1偏航控制系统的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偏航系统的控制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自动偏航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自动偏航传感器ASS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参数说明和电机运行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偏航控制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偏航电机电气连接原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偏航对风控制PLC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3.290°侧风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人工偏航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自动解缆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总结 (5)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偏航系统原理及维护

1.5MW风力发电机组 偏航系统原理及维护 UP77/82 风电机组偏航控制及维护 目录 1、偏航系统简介 2、偏航系统工作原理 3、偏航系统控制思想 4、偏航系统故障 5、偏航系统维护 偏航系统简介 偏航系统功能 ?使机舱轴线能够跟踪变化稳定的风向; ?当机舱至塔底引出电缆到达设定的扭缆角度后自动解缆。 风向标 ?风向标的接线包括四根线,分别是两根电源线,两个信号(我们实际的) 线和两根加热线; ?目前每台机组上有两个风向标; ?风向标的N指向机尾; ?偏航取一分钟平均风向。 偏航系统结构

4个偏航电机 偏航刹车片(10 个)偏航内齿圈 塔筒偏航大齿圈侧面轴承 ?偏航轴承 ?内摩擦的滑动轴承系统; ?内齿圈设计。 偏航驱动电机: ?数量:4个 ?对称布置,由电机驱动小齿轮带动整个 机舱沿偏航轴承转动,实现机舱的偏航; ?内部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绕组温度 ?偏航电子刹车装置, ?偏航齿轮箱:行星式减速齿轮箱 ?偏航小齿轮 ?偏航编码器 ?绝对值编码器,记录偏

航位置; ?偏航轴承齿数与编码器码盘齿数之比; ?左右限位开关,常开触点; ?左右安全链限位开关,常闭触点; 偏航刹车片 运行时间:960s ) 偏航系统工作原理 偏航系统原理 ?由四个偏航电机与偏航内齿轮咬合,偏航内齿轮与塔筒固定在一起,四个偏航电机带动机舱转动。 ?偏航电机由软启动器控制。

偏航软启动器 ?软启动器使偏航电机平稳启动; ?晶闸管控制偏航电机启动电压缓 慢上升,启动过程结束时,晶闸 管截止; 1. 2. 3. 4. 5. : 10组偏 ~ 固制动;偏航时,刹车仍 然保持一定的余压 (15bar的余压),使偏 航过程中始终有阻尼存 在,保证偏航运动更加平稳,避免可能发生的振动现象;

耗散结构简介

耗散结构简介 1自组织现象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孤立系统中进行的自然过程有方向性: 有序→ 无序(退化,克劳修斯提出) 自然界实际上也存在许多相反的过程: 无序→ 有序(进化,达尔文提出) 一个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组织现象。 例1:生命过程中的自组织现象 (1)蛋白质大分子链由几十种类型的成千上万个氨基酸分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组成。大脑是150 亿个神经细胞有规律排列组成的极精密极有序的系统,是一切计算机所替代不了的。——如看一张相片,分辨男?女?大约年龄?对带有输入“器官——眼睛”的大脑是很简单的事情,对计算机来说就非常复杂了。 假定蛋白质是随机形成的,而且每一种排列有相等的概率,那么即使每秒进行100 次排列,也要经过10109亿年才能出现一次特殊的排列。 这种有组织的排列决不是随机形成的 (2)树叶有规则的形状;动物毛皮有花纹,蜜蜂窝;龟背(空间有序)(3)候鸟的迁移;中华鲟的徊游(时间有序) 例2、无生命世界的自组织现象 (1)六角形的雪花; (2)鱼鳞状的云; (3)激光 (4)贝纳特现象(Benard) 当ΔT = T2 - T1 = 0 时平衡态 当ΔT > 0 但不太大时,稳定的非平衡态——单纯热传导 当ΔT> T c时,出现有序的宏观对流。千千万万的分子被组织起来,参加一定方式的宏观定向运动,能量得以更有效的传递。

自组织现象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有序 → 无序 时间箭头相矛盾的!要将它们用物理学规律统一起来,必须抓住孤立系统与开放系统的区别。 2、开放系统的熵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中发生的过程 ΔS > 0;但对一个开放系统,熵有可能减少! 开放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交换(通过作功、传热)或物质交换的系统。 2、1 理论上的可逆过程 状态 1 到状态 2 熵的增量 ()()21dQ S T ?=? (可逆) 对孤立系统:因绝热 ΔS = 0,熵不变 对开放系统:若单调吸热 d Q > 0,ΔS > 0 熵增加;若单调放热 d Q < 0, ΔS < 0 熵减少。 2、2 对实际的不可逆过程(上式不能用!) 利用卡诺定理可以证明 ()()()()2211dQ dQ T T >?? 或 ()()21dQ S T ?>? (可逆) (不可逆) (不可逆) 证明:

偏航系统原理及维护 (2)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原理及维护 UP77/82 风电机组偏航控制及维护

目录 1、偏航系统简介 2、偏航系统工作原理 3、偏航系统控制思想 4、偏航系统故障 5、偏航系统维护 偏航系统简介 偏航系统功能 使机舱轴线能够跟踪变化稳定的风向; 当机舱至塔底引出电缆到达设定的扭缆角度后自动解缆。风向标 风向标的接线包括四根线,分别是两根电 源线,两个信号(我们实际的) 线和两根加热线; 目前每台机组上有两个风向标; 风向标的N指向机尾; 偏航取一分钟平均风向。 偏航系统结构 4个偏航电机

偏航刹车片(10 个)偏航内齿 塔筒偏航大齿圈侧面轴承 偏航轴承 内摩擦的滑动轴承系统; 内齿圈设计。 偏航驱动电机: 数量:4个 对称布置,由电机驱动小齿轮带动整个 机舱沿偏航轴承转动,实现机舱的偏航; 内部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绕组温度 偏航电子刹车装置, 偏航齿轮箱:行星式减速齿轮箱 偏航小齿轮 偏航编码器 绝对值编码器,记录偏

航位置; 偏航轴承齿数与编码器码盘齿数之比; 左右限位开关,常开触点; 左右安全链限位开关,常闭触点; 偏航刹车片 数量:10个 液压系统偏航刹车控制; 偏航系统未工作时刹车片全部抱闸, 机舱不转动; 机舱对风偏航时,所有刹车片半松开, 设置足够的阻尼,保持机舱平稳偏航; 自动解缆时,偏航刹车片全松开。 偏航润滑装置 偏航轴承润滑150cc/周 偏航齿轮润滑50cc /周 用量3:1 润滑周期16分钟/72小时(偏航润滑油泵启动间隔时间:36H 偏航润滑油泵运行时间:960s ) 偏航系统工作原理 偏航系统原理 由四个偏航电机与偏航内齿轮咬合,偏航内齿轮与塔筒固定在一起,四个偏航电机带动机舱转动。

TOC理论简介

T O C理论简介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1、TOC理论简介: 在现今企业管理的哲学世界里,TOC制约法被很多业界专家誉为“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专家们甚至认为,比起此前的MRP(物料需求计划)、LEAN(精益生产)和6Sigma(六西格玛)等企业生产方式,TOC 更胜一筹。 事实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小至不足50人的小厂,大至跨国企业,如通用汽车、宝洁,AT&;T、飞利浦、波音、3M、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英特尔等都成功运用了TOC管理法,令企业保持活力。 TOC理论的成功,让发明人高德拉特一举成名。这位曾经当过物理学家的企业管理大师,开始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光环:财富杂志称他为“工业界大师”,商业周刊形容他为“奇才”…… 不过,对于以上种种,高德拉特显得十分谦逊。他对记者说:“它们(包括TOC在内的管理哲学)都是大拼图当中很小的一部分。” 事实上,TOC理论认为,一个不管看上去多么复杂的公司系统,最终都是由一个制约因素(或称为“瓶颈”)所控制的。制约因素决定了公司上下所有的问题,找到这个因素,让其他环节都迁就它,为它“松绑”,为它“减压”,公司的改善便能卓有成效。 指约束管理/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 简单的讲,约束理论是关于企业应作哪些变化以及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些变化的理论。具体一些,约束理论是这样一套管理原则——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约束理论认为,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如果它的投入/产出过程可以按环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s 比利时的普里戈金(I. Prigogine)从研究偏离平衡态热力学系统的输送过程入手,深入讨论离开平衡态不远的非平衡状态的热力学系统的物质、能量输送过程,即流动的过程,以及驱动此过程的热力学力,并对这些流和力的线性关系做出了定量描述,指出非平衡系统(线性区)演化的基本特征是趋向平衡状态,即熵增最小的定态。这就是关于线性非平衡系统的“最小熵产生定理”,它否定了线性区存在突变的可能性。 普里戈金在非平衡热力学系统的线性区的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始探索非平衡热力学系统在非线性区的演化特征。在研究偏离平衡态热力学系统时发现,当系统离开平衡态的参数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将会出现“行为临界点”,在越过这种临界点后系统将离开原来的热力学无序分支,发生突变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若将系统推向离平衡态更远的地方,系统可能演化出更多新的稳定有序结构。普里戈金将这类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作“耗散结构”。从而提出了关于远离平衡状态的非平衡热力学系统的耗散结构理论(1969年)。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系统从无序状态过渡到这种耗散结构有几个必要条件,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二是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和热力学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三是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并且需要不断输入能量来维持。 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涨落是一种破坏稳定有序的干扰,但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非线性作用使涨落放大而达到有序。偏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涨落,在越过临界点后“自组织”成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由突变而涌现,其状态是稳定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可以涌现出新的结构。地球上的生命体都是远离平衡状态的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它们通过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经自组织而形成一系列的有序结构。可以认为这就是解释生命过程的热力学现象和生物的进化的热力学理论基础之一。 在生物学,微生物细胞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在物理学,典型的例子是贝纳特流。广义的耗散结构可以泛指一系列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它们可以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系统,也可以是社会的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对于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耗散结构理论促使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开始探索各种复杂系统的基本规律,开始了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攀登。 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典型的例子是贝纳特流。在一扁平容器内充有一薄层液体,液层的宽度远大于其厚度,从液层底部均匀加热,液层顶部温度亦均匀,底部与顶部存在温度差。当温度差较小时,热量以传导方式通过液层,液层中不会产生任何结构。但当温度差达到某

偏航系统原理及维护

1.5MW风力发电机 组 偏航系统原理及维护

UP77/82 风电机组偏航控制及维护 目录 1、偏航系统简介 2、偏航系统工作原理 3、偏航系统控制思想 4、偏航系统故障 5、偏航系统维护 偏航系统简介 偏航系统功能 ?使机舱轴线能够跟踪变化稳定的风向; ?当机舱至塔底引出电缆到达设定的扭缆角度后自动解缆。风向标 ?风向标的接线包括四根线,分别是两根电源 线,两个信号(我们实际的) 线和两根加热线; ?目前每台机组上有两个风向标; ?风向标的N指向机尾; ?偏航取一分钟平均风向。 偏航系统结构 4个偏航电机

偏航刹车片(10 个)偏航内齿圈 塔筒偏航大齿圈侧面轴承 ?偏航轴承 ?内摩擦的滑动轴承系统; ?内齿圈设计。 偏航驱动电机: ?数量:4个 ?对称布置,由电机驱动小齿轮带动整个 机舱沿偏航轴承转动,实现机舱的偏航; ?内部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绕组温度 ?偏航电子刹车装置, ?偏航齿轮箱:行星式减速齿轮箱 ?偏航小齿轮 ?偏航编码器 ?绝对值编码器,记录偏

航位置; ?偏航轴承齿数与编码器碼盘齿数之比; ?左右限位开关,常开触点; ?左右安全链限位开关,常闭触点; 偏航刹车片 ?数量:10个 ?液压系统偏航刹车控制; ?偏航系统未工作时刹车片全部抱闸, 机舱不转动; ?机舱对风偏航时,所有刹车片半松开, 设置足够的阻尼,保持机舱平稳偏航; ?自动解缆时,偏航刹车片全松开。 偏航润滑装置 ?偏航轴承润滑150cc/周 ?偏航齿轮润滑50cc /周 ?用量3:1 ?润滑周期16分钟/72小时(偏航润滑油泵启动间隔时间:36H 偏航润滑油泵运行时间:960s ) 偏航系统工作原理 偏航系统原理 ?由四个偏航电机与偏航内齿轮咬合,偏航内齿轮与塔筒固定在一起,四个偏航电机带动机舱转动。

SAP&SIEBEL简介

附件1 SAP简介 一、SAP公司简介 SAP创立于1972年的德国,是全球商业软件市场的领导厂商,提供优质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帮助超过25个行业内各种规模的企业实现卓越运营。根据市值排名为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制造商。在全球120多个国家拥有109,000个企业客户,其中包括财富500强80%以上的企业,并在包括欧洲、美洲、中东及亚太地区的50个国家雇用52,921名员工。SAP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票在包括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全球多家证交所挂牌上市。 SAP的核心业务是销售其研发的商业软件解决方案及其服务的用户许可证。SAP解决方案包括标准商业软件及技术以及行业特定应用,主要用途是帮助企业建立或改进其业务流程,使之更为高效灵活,并不断为该企业产生新的价值。 二、SAP在中国 SAP公司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同中国的国营企业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995年在北京正式成立SAP中国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广州、大连分公司。SAP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推出适应企业管理需求和符合企业行业特点的商务解决方案,并汇同合作伙伴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管理改革,增强竞争力。作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年度业绩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 SAP在中国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石化、IBM、HP、Sun、美盈森、埃森哲、毕博、凯捷中国、德勤、源讯、汉得、高维信诚、神州数码、太极计算机、东软软件、汉普、新波信息科技、北京龙象信益、清华紫光,方正科技、华软新元、广东新盛通、明基逐鹿等。SAP在众多的项目中与这些伙伴密切合作,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转变为切实帮助中国企业成功的现实。 自1997年就已开始从事软件开发的SAP中国研究院于2003年11月正式成立,同时升级为SAP全球八大研究院之一。作为SAP全球分支机构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机构,目前已有来自全球的1000余名研发人员。通过与SAP全球研发网络的紧密合作,SAP中国研究院目前的工作范围覆盖了企业应用级解决方案研发流程的全部环节,并致力于为中国,亚太区乃至全球的客户提供创新的、全面的企业应用级解决方案。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

1.5MW风力发电机组 变桨系统原理及维护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培训中心 (内部资料严禁外泄) UP77/82 风电机组变桨控制及维护

目录 1、变桨系统控制原理 2、变桨系统简介 3、变桨系统故障及处理 4、LUST与SSB变桨系统的异同 5、变桨系统维护 定桨失速风机与变桨变速风机之比较 定桨失速型风电机组 发电量随着风速的提高而增长,在额定风速下达到满发,但风速若再增加,机组出力反而下降很快,叶片呈现失速特性。 优点:机械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控制原理简单,运行可靠性高。 缺点:额定风速高,风轮转换效率低; 电能质量差,对电网影响大; 叶片复杂,重量大,不适合制造大风机 变桨变速型风电机组 风机的每个叶片可跟随风速变化独立同步的变化桨距角,控制机组在任

何转速下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额定风速得以有效降低,提高了低风速下机组的发电能力;当风速继续提高时,功率曲线能够维持恒定,有效地提高了风轮的转换效率。 优点:发电效率高,超出定桨机组10%以上; 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兼容性好; 高风速时停机并顺桨,降低载荷,保护机组安全; 叶片相对简单,重量轻,利于制造大型兆瓦级风机 缺点:变桨机械、电气和控制系统复杂,运行维护难度大。 变桨距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成为当前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流。 变桨系统组成部 分简介 变桨控制系统简介

?主控制柜 ?轴柜 ?蓄电池柜 ?驱动电机 ?减速齿轮箱 ?变桨轴承 ?限位开关 ?编码器 ?变桨主控柜 ?变桨

轴柜 ?蓄电池柜

?电机编码器 GM 400绝对值编码器共10根线,引入变桨控制柜,需按线号及颜色接入变桨控制柜端子排上。 ?限位开关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TOC约束理论)关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组建AOC和TOC的探讨

关于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组建AOC和TOC 的探讨 根据集团公司对长沙机场运营管理和业务流程模式调查报告批示精神,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各一线单位管理人员对AOC和TOC的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汇编,以下将AOC和TOC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AOC和TOC的概念 AOC是机场运行中心(Airport Operation Center)的简称。AOC作为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和飞行区区域运行管理主体的地位,其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机场运行现场和飞行区安全运行管理。它是机场运行管理和应急指挥的核心,是机场日常航班安全生产和旅客服务现场的最高协调管理机构。 TOC是航站楼运行管理中心(Terminal Operation Center)的简称,它是机场航站区运行的区域管理者,是航站楼内日常运营,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核心机构,是整个航站楼现场运行的指挥中心.TOC定位于整个航站区的日常管理主体和指挥中心,是航空公司客运的保障和支持中心,是驻楼单位和旅客遇到困难时的协调和指导中心,TOC对整个航站区的日常运营和航站区内各驻楼单位进行统一管理。 二、AOC和TOC的运作模式简介 (一)AOC的运作

核心模式是:“集中指挥+分级管理”。集中指挥体现在由AOC 统一管理整个机场关键性的业务,负责各中心之间的协调、应急事件的统一指挥;各中心指挥所属区域的日常运行、服务与安全。分级管理体现在AOC、各中心及各中心指挥体系下各部门的管理与运作。 AOC单体的主要功能又分解为:营运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信息中心三个核心功能。 营运指挥中心的功能定位设计主要为所辖范围内(飞行区)资源分配管理和飞行区秩序管理和飞行区保障生产业务的常态管理,并承担对基地航空公司、空管等的对外沟通协调,以及对业务和资源管理界面上出现业务链断裂或者不清(或者管理范围不明确)的状况的指挥协调。一旦在出现大范围或者影响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则AOC 启动应急指挥程序,进入非常态的应急指挥管理状态,进行全范围的指挥调度协调,因此应急指挥中心在功能设计上,必须考虑常态和非常态(战时状态)两种应用情景。 信息中心,集中了机场生产运行的主要IT信息系统,如集成、离港等,是信息的获取中心以及集中处理中心。 (二)TOC的运作 航站楼运行管理中心TOC是航站楼运行管理的核心机构,集中管理航站楼的各类业务,提高响应能力、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在各管理职能之间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作为整个机场运行管理的关键管理单元从属于机场管理中心(AOC)的统一调度和指挥。特别是当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

耗散结构理论-科学观,哲学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 (I.Prigogine)教授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针对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发展提出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当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普利高津把在远离平衡态情况下所形成的有序结构命名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就是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开放系统。宇宙中的系统无一不是和周围环境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不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是如此。因此,这一理论涉及的面之广,在科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一理论从诞生到现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在各方面的应用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自然界、科学实验、乃至社会现象中,从宏观上看,都有必要、也必须区分平衡结构(平衡状态下的稳定化有序结构)和耗散结构(耗散状态下的稳定化有序结构)。这里所讲的平衡结构,是指热力学意义上的平衡,即在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交换的条件下,宏观系统的各部分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而耗散结构是指宏观系统在非平衡条件下,通过和外界不断地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并维持的一种稳定化了的有序结构,即在非平衡态下

宏观体系的自组织现象。通俗一点讲,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有序化结构,而耗散结构则是一种“活”的有序结构。我们熟知的晶体和液体是比较典型的平衡态下的稳定化有序结构。连续介质力学中的“贝纳特不稳流”则是布鲁塞尔学派最早用来说明耗散结构物理图象的一个例子。这个实例说,加热一个液体系统,液体内会产生一个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较小时,热量通过传导在液体中传递,不存在一种有序的自组织现象。但如果继续加热,当温度梯度达到一定的特征值时,一种有序的对流元胞会自动呈现,整个体系则由无数个这种对流元胞组成,它对应于一种高度有序化的分子组织,此时热量是通过宏观对流来传递的。这种图象就称为“贝纳特花样”,如右图所示。这种产生在不稳定之上,当体系达到某一特征值时稳定化的宏观有序的新组织、新结构,就是所谓的耗散结构。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熵是无序度的一种量度。熵增加原理又指出,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它终究要达到一个极大值,此时对应于一个热力学的平衡态。因此高熵对应于平衡态,低熵对应于非平衡态。而对于布鲁塞尔学派来说,耗散结构是“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这一基本出发点的必然结果。对于一个和外界可以交换能量或物质的开放系统,在时间dt内,体系熵的增加量ds,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体系和外界交换能量及物质而引起的熵增,称为熵流,用 d e s表示。另一部分称为“熵源”,顾名思义,它是由于体系内部的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用d i s表示。ds可表示为ds=d e s+d i s。熵增加原理告诉我们d i s≥O。而对于一个开放系统来说,只要满足d e s<-d i s,

偏航系统的原理

新疆大学大作业 题目:偏航系统的原理 学号: 学生姓名: 所属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年月日

偏航系统的功能和原理 摘要 能源、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不仅可以节约常规能源,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由于风能具有能量密度低、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风力发电机组是复杂多变量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因此,控制技术是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偏航控制系统成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被动迎风偏航系统和主动迎风系统。前者多用于小型的独立风力发电系统,由尾舵控制,风向改变时,被动对风。后者则多用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由位于下风向的风向标发出的信号进行主动对风控制。本文设计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根据风速仪、风向标等传感器数据,对风、制动、开闸并确定起动,达到同步转速一段时间后,进行并网操作,开始发电。 偏航系统的功能和原理 偏航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特有的伺服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有两个:一是要控制风轮跟踪变化稳定的风向;二是当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偏航作用,机舱内引出的电缆发生缠绕时,自动解除缠绕。风力机偏航的原理是通过风传感器检测风向、风速,并将检测到的风向信号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计算出风向信号与机舱位置的夹角,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机舱方向以及朝哪个方向调整能尽快对准风向。当需要调整方向时,微处理器发出一定的信号给偏航驱动机构,以调整机舱的方向,达到对准风向的目的。 1.1 偏航控制系统的功能 偏航控制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1)风向标控制的自动偏航;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指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方法,研究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机理和规律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是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教授,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普里戈金的早期工作在化学热力学领域,1945年得出了最小熵产生原理,此原理和翁萨格倒易关系一起为近平衡态线性区热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普里戈金以多年的努力,试图把最小熵产生原理延拓到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去,但以失败告终,在研究了诸多远离平衡现象后,使他认识到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其热力学性质可能与平衡态、近平衡态有重大原则差别。以普里戈金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种新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这一理论于1969年由普里戈金在一次“理论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 耗散结构理论提出后,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如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哲学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评价普里戈金的思想时,认为它可能代表了一次科学革命。 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可见,要理解耗散结构理论,关键是弄清楚如下几个概念: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开放系统、涨落、突变。 (1)远离平衡态 远离平衡态是相对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而言的。平衡态是指系统各处可测的宏观物理性质均匀(从而系统内部没有宏观不可逆过程)的状态,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dE=dQ-pdV,即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dS/dt>=0,即系统的自发运动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和波尔兹曼有序性原理:pi=e-Ei/kT,即温度为T的系统中内能为Ei的子系统的比率为pi. 近平衡态是指系统处于离平衡态不远的线性区,它遵守昂萨格(Onsager)倒易关系和最小熵产生原理。前者可表述为:Lij=Lji,即只要和不可逆过程i相应的流Ji受到不可逆过程j的力Xj的影响,那么,流Ji也会通过相等的系数Lij受到力Xi的影响。后者意味着,当给定的边界条件阻止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态(即零熵产生)时,系统就落入最小耗散(即最小熵产生)的态。 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可测的物理性质极不均匀的状态,这时其热力学行为与用最小熵产生原理所预言的行为相比,可能颇为不同,甚至实际上完全相反,正如耗散结构理论所指出的,系统走向一个高熵产生的、宏观上有序的状态。 (2)非线性 系统产生耗散结构的内部动力学机制,正是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临界点处,非线性机制放大微涨落为巨涨落,使热力学分支失稳,在控制参数越过临界点时,非线性机制对涨落产生抑制作用,使系统稳定到新的耗散结构分支上。 (3)开放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时间和认识论(一)

耗散结构理论、时间和认识论(一) 摘要:本文讨论了普里戈金创立耗散结构理论、对不可逆时间探讨引起的几个认识论问题:认识与生命特征相联系;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观测者;动力学描述和热力学描述,不可逆与可观测;科学认识发展中的共鸣与涨落放大;以及自然观和科学认识论的关系。 关键词:耗散结构时间认识论自然观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建者普里戈金对时间的新探索,不仅具有自然观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具有科学认识论上的重要意义。 一、时间对称破缺:认识与生命特征相联系 时间,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也是一个基本的科学范畴。它与科学思想的演进密切相联系,也与认识论的发展密切相联系。 在经典科学的可逆的钟表时间观支配下,自然界被描述成一个量的世界、几何的世界,自然界是钟表,动物是机器,人只不过是更精妙的高级的会学习的机器。那时代的一部分思想家提出,学习是从感觉经验中来的,除了感觉经验之外,一切都不可知。另一部分时代思想家则认为,这台机器中已先天地装有某种概念程序,从而可以接纳跟这种内存程序相容的东西。康德则明确提出了“先验时间”是认识得以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 进入19世纪,终于出现一系列关于自然演化的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把不可逆的演化、时间之矢问题提到了醒目地位。在普里戈金看来,20世纪以来的一系列科学进展,特别是基本粒子的不稳定性的发现,现代宇宙学演化观念的发展,以及非平衡成为有序性的基本因素的发现,都标志着时间的再发现。所谓的时间的再发现即时间对称破缺、不可逆性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建设性因素的发现,这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认识论观点的产生。 在对时间的新探索中,普里戈金导出了一个内部时间。一个系统的内部时间本质上不同于从钟表上读出的外部时间,但其与某个态相联系的平均“年龄”与钟表上读出的时间的数量相同。一旦得到了内部时间,就有一个时间对称破缺变换,从而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一个选择原则。 当普里戈金以“更带有认识论色彩的说明”来阐述上述科学发现的意义时,他认为:“测量过程相应于人与其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要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活的系统,包括人,有一个破缺的时间对称性。”“时间不仅仅是我们内部经验的一个基本的成分和理解人类历史(无论是在个别人,还是在社会的水平上)的关键,而且也是我们认识自然的关键。”(〔1〕,pp.209—214)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恢复主观主义的科学观;而是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必须把认识与生命联系起来。”(〔1〕,p.5) 从相对论、控制论到宇宙学,都接触到了时间的对称破缺,不可逆性对于科学认识和认识论的意义。相对论中,时间与认识有关;爱因斯坦还注意到:如同拍电报那样,“这里重要的是,发送信号在热力学意义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是一个同熵的增大有关的过程(然而,按照我们现在的知识,一切基元过程都是可逆的)。”2]维纳写道:“能够和我们通信的任何世界,其时间方向和我们相同。”(〔3〕,p.35)霍金试图论证热力学时间箭头、心理学时间箭头和宇宙学时间箭头的一致性,他写道:“我们必须按熵增加的次序记住事物。”4] 普里戈金通过耗散结构理论的新成就,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他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为一个选择原则表明,时间对称破缺意味着存在着一个熵垒,即存在不允许时间反演不变的态。如同相对论中光垒限制了信号的传播速度一样,熵垒的存在则是通信有意义所必需的。无限大的熵垒保证了时间方向的唯一性,即保证了生命与自然的一致性,使认识成为可能。换言之,人之所以能认识世界,是因为天人相通、人跟世界的时间之矢一致。 生命系统是耗散自组织系统,是有内在生命节律的过程系统。生命即使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正是借助这种内在的生命节律机制,从而内在的对时间有方向性感觉。对时间方向性的理解,随着生物组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很可能是在人的意识中达到最高点。而且,耗散

偏航系统

偏航系统

2.偏航电机 偏航电机是多极电机,转速有三种:0.75kw/935rpm、0.55KW/695rpm和0.37KW/450rpm,分别适用于风向变化频繁和主风向比较固定的情况。 偏航电机的电压等级为690V,内部绕组接线为星形。电机的轴末端装有一个电磁刹车装置,用于在偏航停止时使电机锁定,从而将偏航传动锁定。 附加的电磁刹车手动释放装置,在需要时可将手柄抬起刹车释放。 2.1 偏航电机电磁刹 电磁刹车的原理如右图所示: 2.1.1工作原理 电磁刹车线圈的直流电取自电机的一相绕组, 经整流桥整流后供电。当偏航电动机工作,则电 磁铁(5)带电,吸引移动衔铁(4),克服制动 弹簧(9)的作用,与刹车盘(2)分离。刹车盘 上装有摩擦层,固定在开槽的轴套(6)上,通过 一个键(7)与电机轴(1)相连并一起转动。 偏航停止,电磁线圈随之失电,移动衔铁(4) 在制动弹簧(9)的推动下,与刹车盘(2)的摩擦 层接触并施加压力,从而实现制动。 2.1.2气隙调整 气隙(11)为电磁铁(5)与移动衔铁(4)之间的间隙,它的最大值可达初始值的4倍。气隙应定期检查,因为刹车盘(2)的摩擦层的磨损会使间隙增加。松开螺栓(8)调整刹车调节器(3)使气隙达到要求值。调整螺帽(10)使制动弹簧受压,然后使移动衔铁与刹车盘分离,让轴转动,注意观察是否正常。 2.2偏航刹车整流器 偏航整流桥为一单向整流电路,将取自于偏航电机一相绕组的交流整流后供给电磁刹车线圈。整流板安装在偏航电机的接线盒内。

3.偏航减速齿轮箱 偏航减速器为一个四级行星传动的齿轮箱,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是免维护的。一般情况下,在运行期间检查是否有泄露、定期对油位进行检查和更换润滑油。3.1润滑 XWEC-Jacobs43/600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减速器采用浸油润滑,所有的传动齿轮都在浸没在润滑油中。润滑油的种类是Mobilgear SHC 320,未经制造商同意,不允许更换或混用其他种类的油。 偏航减速箱的运行温度不得超过85℃! 3.2加油和更换油 偏航减速箱在供货时没有加油。在使用之前,先检查减速箱配备的附件如:油位计、通气帽、放油阀等是否齐全。初次加油时,应保证使减速器处于安装位置状态,卸开通气帽,加油使油位超过油位计的下限,但不超过上限。 需要更换油时,打开放油阀的同时打开通气孔,以保证箱体内的油能比较快地流出。在可能情况下,可以使偏航先运转将油温升高,这样更有利于油的流动。 3.3运转 在初次运转之前,检查通气孔是否畅通,运转过程中应确保通气孔没有被堵塞。如果通气孔被堵塞,运转时减速器内部会产生压力,而且有可能破坏密封环。 在运转过程中,注意检查减速器运转是否平稳并且没有产生过度的噪音。检查是否有油渗漏现象。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与制造/供应商进行联系。 3.4偏航小齿轮与内齿圈的啮合间隙 为保证偏航小齿轮与内齿圈的啮合良好,其啮合间隙应为0.3~0.6mm。这个间隙在组装时已经调整好,在试运转或更换偏航零部件后,应对偏行间隙进行检查,如果不合适,可通过偏心盘进行调整。 3.5偏心盘 偏航减速器是通过偏心盘与机舱底座相连的。偏心盘上减速器安装螺栓孔分布圆φ250和与机舱底座的安装孔分布圆φ325之间不同心,偏心距为2.5mm。通过转动偏心盘即可调整偏航小齿轮与圈啮合中心距,从而调整啮合间隙至要求范围。

耗散结构理论的建立

耗散结构理论的建立 作者:沈小峰胡岗等课程相关:自然篇文献类型:选读 耗散结构理论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它对当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有人甚至认为它代表了下一次的科学革命。普利高津(Prigogine)为此荣获了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本文试图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建立过程的分析,探讨科学发现的一般特征及其规律性。 1、问题的提出:两种物理图像、两个演化方向和两类运动规律的矛盾 十九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了提高热机的效率,热力学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1842年到1848年,由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等人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1850年一1851年汤姆生和克劳修斯建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而奠定了热力学的理论基础。为了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宏观的热力学现象,克劳修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吉布斯等人建立了统计物理学。这个时期的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主要研究一个系统处于平衡态,以及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即可逆过程的运动规律。对于非平衡系统与不可逆过程,除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个不与外界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自发地趋于平衡态这—过程是不可逆的之外,没有给出更多的知识。因而我们称之为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 然而,在描述时间的问题上,热力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牛顿力学(后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亦不例外)中,时间和空间坐标一样,本质上只是一个描述运动的几何参量。力学问题可以放在四维时空中来进行研究,它们的基本方程,如牛顿运动方程,薛定谔方程,对于时间来说都是可逆的、对称的。也就是说,这些方程既可以说明过去,又可以决定未来,在方程中不出现任何“时间箭头”的问题。总之,动力学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可逆的、对称的世界图景。 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图像。它指出,一个孤立系统,无论其初始条件和历史如何,它的一个状态函数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调的增加,直至达到热力学平衡态时趋于极大,从而指明了不可逆过程的方向性。既“时间箭头”只能指向熵增加的方向。熵增加原理第一次把演化的观念、历史的观念引入物理学。“熵”概念的提出,是十九世纪科学思想的一个巨大贡献,它的意义完全可以和生物学中提出的“进化”概念相媲美,热力学和动力学给我们提供了两幅不同的物理图像,产生了可逆的微观方程和不可逆的宏观现象的矛盾。 十九世纪的热力学和生物学都涉及到世界运动变化的方向,即“时间箭头”的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的是一个孤立系统朝着均匀、无序简单、趋向平衡态的方向演化,这实际上是一种.退化的方向。克劳修斯把这一理论推广到全宇宙,就得出了“宇宙热寂说”的悲观结论。生物学的进化论描述的却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出大功能到有功能、多功能的有组织的方向演化。这是一个进化的方向。在生物界和人类社会小这种进化的现象最为明显。于是又产生了一个克劳修斯和达尔文的矛盾,退化和进化的矛盾,似乎生物界包括人类社会遵循留与物理世界完全不同的规律,有着迥然不同的演化方向。 此外,还存在一个动力学规律相统计规律的关系问题。动力学的规律是必然的、决定论的,而统计规律却是概率性的、随机的、非决定论的。 两种物理图像,产生了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关系问题:两个演化方向,涉及到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关系问题;两类运动规律涉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许多科学家们热烈的争论,正如普利高津所说:“十九世纪是带着—种矛盾的情景一一作为自然的世界和作为历史的世界——离开我们的。”(《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第V页,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近百年来,讨论这些矛盾的论文有上千篇,但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威格纳(Wigner)曾经说:“近代科学中最重要的间隙是什么?显然是物理科学和精神科学的分离”(参见《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第101—102页)。柯伊莱(A.Koyre)则指出,牛顿用他的经典力学“把分割天体和地球之间的壁垒推倒,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的宇宙。”但是他却把“我们的世界一分为二”,即分成一个物理的世界、量的世界;一个生物的世界、质的世界,于是形成了两个世界、两种科学、两类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参见《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第101—102页)。怎样把二者统一起来呢?能否用物理学的观点来全面地解释生命的特点及其进化的过程,使生物学成为研究生命系统的“物理科学”,实现自然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