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一)-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一)-2

(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小儿麻痹症多见于几岁小儿:A.1~2岁

B.1~3岁

C.1~5岁

D.2~6岁

E.2岁以下

2. 治疗湿热熏蒸型胎黄首选方剂:A.犀角散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

D.甘露消毒丹

E.茵陈五苓散

3. 疰夏病以哪项为主: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少阴肾经

4. 邪郁肺卫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A.柴葛解肌汤

B.解肌透痧汤

C.宣毒发表汤

D.银翘散

E.凉营清气汤

5. 治疗瘀积发黄型胎黄首选方剂是:A.膈下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失笑散

6. 3岁患儿,6月发病,症见全身疲倦,饮食不振,嗜卧懒言,大便不调,应诊断为:A.疰夏

B.夏季热

C.厌食

D.小儿暑温

E.疳证

7. 脐风的预防与下列哪项无关:A.普及新法接生

B.重视脐部清洁

C.防止脐部感染

D.防止产程过长

E.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消毒

8. 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钱乙的学术观点:A.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

B.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疳皆脾胃病

D.急惊用凉泻,慢惊用温补

E.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

9. 夏季热,发热,口渴,多饮的病理是:A.湿热阻滞中焦,困阻脾土,脾津不能敷布于口B.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发生呕吐泄泻,吐泻伤津

C.暑热伤元气及阴津

D.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脾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

E.暑热伤阴,阴虚阳亢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脐部疾患:A.脐风

B.脐湿

C.脐血

D.脐突

E.脐疮

11. 赤游丹如见高热,烦躁,口渴,舌绛苔黄者,治疗可用:A.白虎汤B.清营汤

C.清瘟败毒饮

D.犀角地黄汤

E.凉膈散

12. 细菌性痢疾接触者检疫或观察时间为: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5天

13. 古代医家认为麻疹的治疗应以何法为先:A.升

B.清

C.透

D.和

E.散

14. 下列名称除哪项外均指的是脐风:A.脐带风

B.马脾风

C.四六风

D.七日风

E.锁口风

15. 治疗寒湿阻滞型胎黄首选方剂是:A.茵陈术附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理中汤

D.参苓白术散

E.泻黄散

16. 首先提出"疳皆脾胃病"的是:A.孙思邈

B.钱乙

C.阎孝忠

D.万全

E.陈文中

17. 痄腮腮肿一般持续:A.3天

B.5天

C.7~14天

D.14~21天

E.28天左右

18. 下列哪项不是疫毒痢的发病诱因:A.饥饿

B.感受寒凉

C.不洁饮食

D.疲劳

E.其他疾病后体弱未愈

19. 水痘皮疹的分布特征是:A.以四肢为主

B.以躯干为主

C.以头面部为主

D.以粘膜部位为主

E.全身散发

20. 夏季热除特有的症状外,在其兼证中,下列哪项不符:A.食欲减退B.面色苍白

C.身体日渐消瘦

D.肢端欠温

E.精神无明显改变

21. "儿科之圣"指的是:A.华佗

C.张仲景

D.钱乙

E.万全

22. 治疗邪毒入营型赤游丹的首选方剂是:A.化斑汤

B.神犀丹

C.清营汤

D.犀角地黄汤

E.凉营清气汤

23. 猩红热的病原学治疗应首选:A.青霉素

B.红霉素

C.氯霉素

D.洁霉素

E.链霉素

24. 2岁患儿,七月症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不振,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小便澄清,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舌淡苔黄,脉细数无力。治疗首选方剂是:A.白虎加人参汤

B.王氏清暑益气汤

C.新加香薷饮

D.温下清上汤

E.竹叶石膏汤

25. 疫毒痢症见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谵语,痢下脓血,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有力。治疗首选方剂是:A.参附龙牡救逆汤

B.白头翁汤

C.黄连解毒汤

D.葛根芩连汤

E.紫雪丹

26. 麻疹的高发季节是:A.春夏

B.夏秋

D.冬春

E.春秋

27. 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A.3天

B.4天

C.5天

D.6天

E.7天

28. 小儿"稚阴稚阳"的含义是:A.小儿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均未充足完善B.小儿临床易出现阴虚阳亢及阳虚衰脱之证

C.小儿形气稚嫩,易患疾病

D.小儿患病传变迅速

E.以上均是

29. 新生儿期指的是:A.出生~14天

B.出生~28天

C.出生~2个月

D.出生~6个月

E.出生~1岁

30. 生理性胎黄出现的时间一般是:A.出生当日

B.生后2~3日

C.生后4~5日

D.生后5~6日

E.生后6~7日

31. 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32. 疫毒痢内闭外脱的治法是:A.扶正固脱,潜阳熄风B.回阳救逆,补肾益气

C.熄风镇惊,救逆固脱

D.培元益气,补肾温阳

E.健脾补肾,熄风开窍

33. 夏季热发热,何时较高:A.全天

B.上午

C.中午

D.午后

E.傍晚

34. 水痘的高发季节是: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E.春秋

35. 钱乙首创:A.六经辨证

B.脏腑辨证

C.五脏辨证

D.卫气营血辨证

E.三焦辨证

36. 万全为何朝代儿科名医: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宋代

E.清代

37. 疰夏湿困脾胃的治法是:A.芳香化湿

B.健脾渗湿

C.淡渗利湿

D.醒脾化湿

E.苦温燥湿

38. 幼童期指的是:A.1~3岁

B.1~5岁

C.1~7岁

D.3~5岁

E.3~7岁

39. 《幼幼新书》的作者是:A.刘昉

B.钱乙

C.万全

D.董汲

E.曾世荣

40. 痄腮温毒在表的首选方是:A.普济消毒饮B.银翘散

C.黄连解毒汤

D.小柴胡汤

E.连翘解毒汤

41. 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是谁提出的:A.钱乙B.陈文中

C.董汲

D.曾世荣

E.万全

42. 婴儿期指的是:A.出生~14天

B.14~28天

C.28天~6个月

D.28天~1岁

E.28天~2岁

43. 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是: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E.春秋

44.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疫毒痢的治疗原则:A.开闭

B.泄邪

C.清热

D.止泻

E.固脱救逆

45. 下列哪项不属小儿麻痹症的证型:A.邪郁肺胃

B.邪注经络

C.气虚血滞

D.肝肾亏损

E.脾肾阳衰

46. 万全的主要学术思想有:A.五脏以胃气为本

B.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

C.重视胎养、蓐养、鞠养

D."温补凉泻各附所宜"治疗痘疹

E.以上均是

47. 下列症状除哪项外,均为上盛下虚型夏季热的临床症状:A.精神萎靡,虚烦不安B.面色苍白,下肢不温

C.小便澄清,频数无度

D.口渴多饮,大便秘结

E.身热不退

48. 水痘患儿应隔离至:A.热退

B.皮疹完全结痂

C.皮疹完全消退

D.皮疹消退后3天

E.皮疹消退后5天

49. 麻疹恢复期的治疗方法是:A.清热解毒B.滋阴养血

C.气营双清

D.清气凉血

E.养阴清解

50. 妇女妊娠三个月内患风疹最易导致:A.流产B.妊娠高血压

C.胎儿畸形

D.妊娠水肿

E.胎死宫内

中医儿科学试题

一、发病原因与病理特点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占小儿外感致病因素中第一位的病邪是: A.风B.寒C.暑D.湿E.火 2.小儿夏季特有的病证有: A.暑风B.暑痉C.中暑D.夏季热E.疰夏 3.湿邪最易伤: A.心B.肝C.脾D.肺E.肾 4.与禀赋因素无关的疾病有: A.哮喘B.惊风C.胎黄D.癫痫E.食积 5.小儿时期,容易犯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疾病,原因是: A.脾常不足B.肺常不足C肾常虚D.肝常有余E.心常有余 6.小儿寒暖不能自调,易致: A.饮食内伤B.外感六淫C.胎禀不足D.产时损伤E.遗传疾病 7.脾常不足,容易引起的疾病除外: A.泄泻B.厌食C.疳证D.遗尿E.食积 8.小儿肺炎喘嗽,见发热,咳嗽,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因失治误治,迅速出现面白肢冷,大汗淋漓紫心悸等症,是由于: A.发病容易B.易虚易实C.易寒易热D.肺常不足E.心常有余 9.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但引起的病理变化没有: A.风B.痰C.喘D.热E.惊 10.小儿感受疫疠之邪,不会引起: A.痄腮B.水痘C鹅口疮D顿咳E.麻疹 11.饮食偏嗜可引起: A.腹泻B.疳证C.痢疾D.虫证E.呕吐 12.饥饱失常,不会引起: A.腹泻B.疳证C.虫证D.食积 E.呕吐 13.胎禀因素不包括: A.孕母营养不良B.产程过长C孕母接触放射线D.孕母疾病E.孕母服药(二)多项选择题 1.小儿外感风邪常易与其他病邪兼挟致病,常见有: A.挟寒B.挟火C.挟热D.挟湿E.挟暑 2.寒邪可引起: A.惊风B.冷哮C.五软D.寒泻E.硬肿症 3.肺燥阴伤之证有: A.干咳少痰B.口咽干燥C.舌红D.苔黄E.小便清长 4.小儿感受疫疠之气,引起的时行疾病有: A.水痘B.丹痧C.夏季热D 顿咳E.痄腮 5.胎禀因素有:

中医儿科学(一)-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一)-2 (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小儿麻痹症多见于几岁小儿:A.1~2岁 B.1~3岁 C.1~5岁 D.2~6岁 E.2岁以下 2. 治疗湿热熏蒸型胎黄首选方剂:A.犀角散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 D.甘露消毒丹 E.茵陈五苓散 3. 疰夏病以哪项为主: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少阴肾经 4. 邪郁肺卫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A.柴葛解肌汤 B.解肌透痧汤 C.宣毒发表汤 D.银翘散 E.凉营清气汤

5. 治疗瘀积发黄型胎黄首选方剂是:A.膈下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失笑散 6. 3岁患儿,6月发病,症见全身疲倦,饮食不振,嗜卧懒言,大便不调,应诊断为:A.疰夏 B.夏季热 C.厌食 D.小儿暑温 E.疳证 7. 脐风的预防与下列哪项无关:A.普及新法接生 B.重视脐部清洁 C.防止脐部感染 D.防止产程过长 E.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消毒 8. 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钱乙的学术观点:A.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 B.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疳皆脾胃病 D.急惊用凉泻,慢惊用温补 E.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 9. 夏季热,发热,口渴,多饮的病理是:A.湿热阻滞中焦,困阻脾土,脾津不能敷布于口B.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发生呕吐泄泻,吐泻伤津 C.暑热伤元气及阴津 D.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脾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 E.暑热伤阴,阴虚阳亢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脐部疾患:A.脐风

中医儿科学(一)-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医儿科学(一)-2 (总分5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小儿麻痹症多见于几岁小儿: •A.1~2岁 •B.1~3岁 •C.1~5岁 •D.2~6岁 •E.2岁以下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C 2. 治疗湿热熏蒸型胎黄首选方剂: •A.犀角散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 •D.甘露消毒丹 •E.茵陈五苓散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C 3. 疰夏病以哪项为主: •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少阴肾经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B 4. 邪郁肺卫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 •A.柴葛解肌汤 •B.解肌透痧汤 •C.宣毒发表汤 •D.银翘散 •E.凉营清气汤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B 5. 治疗瘀积发黄型胎黄首选方剂是: •A.膈下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失笑散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C 6. 3岁患儿,6月发病,症见全身疲倦,饮食不振,嗜卧懒言,大便不调,应诊断为: •A.疰夏 •B.夏季热 •C.厌食 •D.小儿暑温 •E.疳证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A 7. 脐风的预防与下列哪项无关: •A.普及新法接生 •B.重视脐部清洁 •C.防止脐部感染 •D.防止产程过长 •E.断脐时严格执行无菌消毒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D 8. 下述除哪项外均为钱乙的学术观点: •A.小儿五脏"三不足,二有余" •B.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疳皆脾胃病 •D.急惊用凉泻,慢惊用温补 •E.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 SSS_SIMPLE_SIN A B C D E 分值: 1 答案:A 9. 夏季热,发热,口渴,多饮的病理是: •A.湿热阻滞中焦,困阻脾土,脾津不能敷布于口 •B.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发生呕吐泄泻,吐泻伤津•C.暑热伤元气及阴津 •D.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脾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 •E.暑热伤阴,阴虚阳亢

中医儿科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9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最早把“疳”列为脾胃病的儿科医家是 A. 万全 B. 薛铠 C. 刘防 D. 董汲 E. 钱乙 2. 《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 A. 脾、胃 B. 肝、胆 C. 心、小肠 D. 肺、大肠 E. 肾、膀胱 3. 创立儿科“五脏证治法则”的专著是 A. 《颅囟经》 B. 《幼科发挥》 C. 《幼幼集成》 D. 《小儿药证直诀》 E.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4. 最早提出烧灼法断脐预防脐风的儿科专著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幼科发挥》 D. 《保婴撮要》 E. 《幼幼集成》 5. 小儿营养不良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A. 60% B. 70% C. 85% D. 95% E. 90% 6. 4周岁小儿的身长应为 A. 90cm B. 95cm C. 100cm D. 105em E. 110cm 7. 小儿出齐20颗乳牙的时间是 A. 8~10个月 B. 11~12个月 C. 13~15个月 D. 16~19个月 E. 20~30个月 8.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 A. 脉搏增快,血压增高 B. 脉搏增快,血压减低 C. 脉搏减慢,血压增高 D. 脉搏减慢,血压减低 E. 脉搏、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9. 小儿能独走的时间一般是

A. 8个月 B. 10个月 C. 12个月 D. 16个月 E. 18个月 10. 新生儿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粒样颗粒。称为 A. 马牙 B. 板牙 C. 螳螂子 D. 口疮 E. 鹅口疮 11. “纯阳”学说是指小儿 A. 发育迅速 B. 脏腑娇嫩 C. 有阳无阴 D. 阳亢阴亏 E. 形气未充 12. 小儿“稚阴稚阳”学说,是指其生理状态为 A.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C.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 脏气清灵,易趋健康 E. 脾常不足,肝常有余 13. 小儿疾病谱中最为多见的是 A. 肺肾系病证 B. 心肺系病证 C. 肺脾系病证 D. 心肝系病证 E. 肝肾系病证 14. 小儿患病后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 A. 心常有余 B. 肝常有余 C. 稚阴稚阳 D. 脏腑已成 E. 脏气清灵 15. 小儿面呈红色,证候多属 A. 热 B. 湿 C. 燥 D. 虚 E. 实 16. 小儿正常舌象是 A. 淡白 B. 绛红 C. 紫暗 D. 暗红 E. 淡红 17. 小儿“地图舌”是由于 A. 肺气虚弱 B. 脾阳亏虚 C. 脾失健运 D. 宿食内停 E. 胃之气阴不足 18. 小儿指纹色紫主证为 A. 燥 B. 热 C. 寒 D. 滞 E. 瘀 19. 小儿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A. 虚寒 B. 食积 C. 痰热 D. 虚热 E. 实热 20. 婴儿(<1岁)服用的中药煎出量是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中,下列哪个是儿科常用的辨证方法? A. 问诊 B. 望诊 C. 听诊 D. 切诊 答案:A. 问诊 2. 按中医理论,儿童发病常与下列哪个脏腑有关? A. 心脏 B. 肺脾 C. 肾脏 D. 肝脾 答案:D. 肝脾 3. 根据中医六淫理论,下列哪个不属于“淫邪”? A. 寒邪 B. 湿邪 C. 火邪 D. 风邪 答案:D. 风邪 4. 针灸治疗儿科疾病中,下列哪个穴位是治疗小儿腹痛的常用穴位? A. 太溪穴 B. 气海穴 C. 缺盆穴 D. 天突穴 答案:B. 气海穴 5. 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时,经常采用哪种中药? A. 人参 B. 陈皮 C. 金银花 D. 当归 答案:C. 金银花

二、判断题 1.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正确/错误) 答案:正确 2. 中医儿科重视预防疾病,注重调理体质。(正确/错误) 答案:正确 3. 中医儿科在治疗疾病时,常强调整体观察与辨证施治。(正确/错误) 答案:正确 4. 中医儿科针灸疗法无副作用,适用于所有儿童。(正确/错误) 答案:错误 5. 中医儿科治疗宿便问题时,一般首选中药疗法。(正确/错误) 答案:正确 三、问答题 1. 中医儿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中医儿科注重整体观察与辨证施治,注重预防疾病,倡导调理体质,辨证施治时注重个体差异等。 2. 中医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案:中医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 摩疗法等。根据病情和病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3. 中医儿科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时,常采用哪些调理措施? 答案:中医儿科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时,通常采用调理饮食,适当增 减食物种类和饮食方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进行中 医经络调理,如穴位按摩、适当针灸等。 四、综合题 某患儿因咳嗽、发热、咳痰黄稠求诊中医儿科医生,请根据患儿的 症状,回答以下问题: 1. 患儿所患的病空间属于哪种? 答案:属于中医儿科的“痰热壅肺”症。 2. 该病空间的主要证候是什么? 答案:主要证候是咳嗽、发热、咳痰黄稠。 3. 请推荐合适的中药治疗方案。 答案:可采用清热化痰的中药方剂,如川贝清肺汤或前胡止咳汤等。 4. 针灸疗法在这种病症中是否适用? 答案:针灸疗法在这种病症中适用,可以选择一些疏风化痰的穴位 进行针灸治疗。 五、案例分析题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1-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1-2 (总分86,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慢惊风的治疗原则 A. 温阳逐寒 B. 补气养血 C. 育阴潜阳 D. 温中健脾 E. 柔肝熄风 2. 小儿时期以下列哪两经疾病最为多见 A. 肺肝 B. 肝肾 C. 肺脾 D. 脾肾 E. 肺肾 3. 蛔虫证的治疗,除驱蛔杀虫外,还有 A. 健脾理气 B. 补气养血 C. 调和气血 D. 调理脾胃 E. 消食导滞 4. 小儿五脏辨证,下列除哪项外都是肝经本病 A. 大叫 B. 目直视 C. 呵欠 D. 颈项强直、四肢抽搐 E. 神昏 5. 下列哪一症状不属惊风八候 A. 颤 B. 掣 C. 窜 D. 抖 E. 视 6. 小儿指纹浮现于气关,是属于 A. 正常指纹 B. 病情较重 C. 病多轻浅 D. 病情危重 E. 病多危殆 7. 治疗伤食泻的首选方剂是 A. 木香顺气丸 B. 枳实导滞丸 C. 保和丸 D. 木香槟榔丸 E. 以上都不是 8.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明小儿为 A. 纯阳之体 B. 稚阳之体 C. 稚阴之体 D. 稚阴稚阳之体 E. 盛阳之体 9. 小儿指纹郁滞,推之不畅,应属

A. 热 B. 寒 C. 痛 D. 实 E. 虚 10. 下列除哪项之外,均可见面呈青色 A. 寒 B. 痛 C. 虚 D. 瘀 E. 惊 11. 肺炎喘嗽对哪一脏器影响最小 A. 肺 B. 脾 C. 心 D. 肝 E. 肾 12. 小儿五脏辨证,下列除哪项外都为肺经本病 A. 鼻塞流涕 B. 喷嚏咳嗽 C. 呼吸不利、短气喘急 D. 哽气或长出气、闷乱 E. 发热恶寒 13. 按公式计算,正常6岁小儿血压的收缩压是 A. 80毫米汞柱 B. 88毫米汞柱 C. 100毫米汞柱 D. 90毫米汞柱 E. 92毫米汞柱 14. 6~24个月正常小儿的乳牙数的计算公式是 A. 月龄~4(或6) B. 24~月龄 C. 月龄~8(或10) D. 月龄+4(或6) E. 月龄~6(或8) 15. 百啐咳是指 A. 小儿咳嗽连续100天以上 B. 乳儿生后百日以内的咳嗽 C. 小儿咳嗽时间较久,痰较多 D. 浮而稍缓 E. 浮而且弦 16. 下列哪项不是积滞的临床特征 A. 不思饮食 B. 食不不化 C. 腹部胀满 D. 脾气急躁 E. 大便不调 17. 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的不足,其中尤以哪三脏更为突出 A. 心、肺、肾 B. 肝、肺、肾 C. 心、肝、肾 D. 肺、脾、肾 E. 肝、脾、肾 18. 小儿指纹若色紫,其证属 A. 血瘀 B. 阴虚 C. 热证 D. 肝风内动 E. 寒证 19. 3周岁小儿按公式计算:身长体重应该是 A. 身长85厘米、体重12公斤 B. 身长90厘米、体重14公斤 C. 身长90厘米、体重12公斤 D. 身长100厘米、体重14公斤

中医儿科学试题

儿科试题 一、选择题 1.*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A) A.10-12个月B.8-10个月C.12-14个月D.6-8个月E.14-16个月 4.患儿,6岁。发热咳嗽5天。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首选方(D)P53 A.三拗汤B.麻黄汤C.荆防败毒散D.华盖散E.麻杏石甘汤 5.患儿,9岁。发热咳嗽2天。证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而黄,口渴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其治法是(B)P53 A.辛温宣肺,化痰止咳B.辛凉宣肺,清热化痰C.清热涤痰,开肺定喘D.清热解毒,泻肺开闭E.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6.患儿,8个月。素来体弱,泄泻2天,大便日行20余次,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时而烦闹,皮肤干燥,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小便量少,舌红少津。其治法是(B) A.健脾温阳,助运止泻B.健脾益气,酸甘敛阴C.补肾滋阴,平肝降火D.补肾温阳,涩肠止泻E.挽阴回阳,救逆固脱P85脾虚泻+P86气阴两伤 7.患儿,9个月。泄泻3个月,身体日渐消瘦,现仍泻下不止,日行7~8次,精神萎靡,哭声微弱,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细微欲绝。其证候是(E)P86 A.脾阳虚弱B.肾阳虚衰C.阴津耗伤D.气阴两伤E.阴竭阳脱 8.患儿,6岁。体重11kg,近3月来食欲不振,食而乏味,多食则胸脘痞闷,嗳气泛恶,精神如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腻。其病机为(D)P97 A.脾胃气虚B.脾为湿困C.乳食积滞D.脾失健运E.脾胃阴虚 9.患儿,2岁。体重11kg,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食而不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最可能诊断是(A)P96 A.厌食B.积滞C.疳证D.疰夏E.泄泻 10.患儿,5岁。3月前曾患肺炎,病愈后一直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形体较瘦,乏力肢倦,舌质淡,苔薄白。治疗应首选(C) A.肥儿丸B.枳术丸C.异功散D.保和丸E.四君子汤P97 11.患儿,3岁。性痉咳1月余,经治痉咳次数减少,咳嗽声低,痰少而稀,手足欠温,神疲乏力,自汗,食少而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选方是(D)P59 A.生脉散B.沙参麦冬汤C.独参汤D.人参五味子汤E.四逆汤加人参方 12.患儿,10个月。暑天后体温渐高,发热持续,气温越高,体温越高,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精神烦躁,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薄黄,指纹色紫。其证候是(C) A.夏季热,上盛下虚证B.夏季热,气阴亏损证C.夏季热,暑伤肺胃证D.暑温,邪在气营证E.暑邪感冒 选择题B型(6分) A.肺脾气虚B.肾气不足C.脾肾阳虚D.心肾不交E.肝经郁热P158 15.睡中遗尿,一夜数次,醒后方觉,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其证候是(B) 16.睡中遗尿,日间尿频,平素易感冒,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其证候是(B) A.轻证B.重证C.虚证D.实证E.表证P222 17.紫癜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斑颜色较淡者,其证候属(C) 18.紫癜除皮肤见瘀斑、瘀点外,伴有尿血、便血、颅内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气随血脱者,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1-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1-1 (总分9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病邪使何脏受累才能发生小儿咳嗽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2. "肺炎喘嗽"之病名,首见于 A. 《麻科活人全书》 B. 《小儿药证直诀》 C. 《幼幼新书》 D. 《幼科铁镜》 E. 《幼科发挥》 3. 拔火罐不适用于 A. 肺炎喘嗽 B. 哮喘 C. 腹痛 D. 遗尿 E. 6个月以内的婴儿 4. 下列哪项不是风热咳嗽的主症 A. 恶寒发热 B. 脉象浮数 C. 咳嗽不爽 D. 痰白稀薄 E. 咽红疼痛 5. 下列哪项是风寒咳嗽的主要舌象 A. 舌淡红苔薄白 B. 舌淡红苔白腻 C. 舌淡红苔薄黄 D. 舌质红少苔 E. 舌淡嫩 6. 肺炎喘嗽和哮喘均有的病理产物是 A. 热 B. 痰 C. 瘀 D. 寒 E. 积 7.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 A. 疳证,婴儿泄泻 B. 咳喘 C. 五迟、五软 D. 积滞 E. 厌食 8. 小儿开始出乳牙的年龄是 A. 3~5个月 B. 5~8个月 C. 5~10个月 D. 10~12个月 E. 12个月以后 9. 舌苔为"霉酱苔",常为

A. 宿食内滞 B. 寒湿内停 C. 湿热内蕴 D. 脾虚失运 E. 心脾积热 10. 指纹淡青为 A. 气血不足 B. 体虚有寒 C. 体虚有热 D. 体虚有风 E. 寒湿阻滞 11. 诊断小儿疾病,尤为重要的是 A. 按诊 B. 望诊 C. 闻诊 D. 问诊 E. 切诊 12. 刺四逢疗法,刺后可用手挤出 A. 黄白色脓液 B. 少许血液 C. 青绿色黏液 D. 少许血液及脓液 E. 黄白色黏液 13. 治疗风热咳嗽的首选方剂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杏苏饮 D. 桑杏汤 E. 止嗽散 14. 关于小儿暑温的传变规律错误的是 A. 暑温患儿都可在两周左右顺利恢复 B. 暑温可按温病学卫气营血的一般规律传变 C. 本病传变迅速,故初起发病多见卫气同病 D. 卫气之后可迅速传入气分营分,甚则经入营血 E. 由于暴受邪毒较深或体禀不足,往往出现内闭外脱的急候 15. 硬肿症患儿放入暖箱后,每小时应提高箱温 A. 0.5℃ B. 1.0℃ C. 1.5℃ D. 2.0℃ E. 2.5℃ 16. 与小儿遗尿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 肝、肾 B. 脾、肾 C. 肾、膀胱 D. 心、脾、肾 E. 心、肾、膀胱 17. 脐风的别名有 A. 脐带风 B. 锁口风 C. 四六风 D. 七日风 E. 以上都是 18. 水痘的多发季节是 A. 秋冬 B. 冬春 C. 夏秋 D. 春夏 E. 春季 19. 夏季热暑伤肺胃型的症状不包括 A. 口渴引饮 B. 恶风头痛 C. 小便频数清长 D. 皮肤灼热无汗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50-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50-1 (总分8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2型题 1. 患儿,12岁。发热咳嗽3天,证见高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咯黄稠痰,胸闷胀满,面赤口渴,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首选方()。 A. 华盖散 B. 麻杏石甘汤 C.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D.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E.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2. 患儿,7岁。咳嗽喘促3小时。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喘促气急,喉间痰鸣,鼻塞,流清涕,咯痰黄稠,烦躁,口渴,大便干,舌红,苔白,脉浮紧。治疗首选方()。 A. 麻黄汤 B. 华盖散 C. 麻杏石甘汤 D. 大青龙汤 E. 小青龙汤 3. 患儿,8岁。反复咳嗽喘促3年余。证见咳嗽时作,喘促乏力,咯痰不爽,潮红盗汗,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首选方()。 A. 桑菊饮 B. 麦味地黄丸 C. 养阴清肺汤 D. 麻杏石甘汤 E. 沙参麦冬汤 4. 患儿,9岁。1月前患肺炎喘嗽,迁延未愈,证见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治疗首选方()。 A. 麦门冬汤 B. 沙参麦冬汤 C. 补肺阿胶汤 D. 青蒿鳖甲汤 E. 人参五味子汤 5. 患儿,7岁。反复咳嗽喘促3年余。证见咳嗽喘促,动则喘甚,胸闷气短,面色欠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疗首选方()。 A. 苏葶丸 B. 华盖散 C. 苏子降气汤 D. 小青龙汤 E. 金匮肾气丸 6. 患儿,10天。啼哭不安,不欲吮乳,口舌满布白屑,唇舌俱红,小便短赤。治疗应首选()。 A. 导赤散 B. 泻黄散 C. 竹叶石膏汤 D. 知柏地黄丸 E. 清热泻脾散 7. 患儿,2岁。起病1天,发热,口颊、齿龈见多个溃疡点,周围掀红,口臭流涎,舌红,苔黄。其证候是()。 A. 心火上炎 B. 风热乘脾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8-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8-2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儿童期指的是 A. 3~5周岁 B. 3~7周岁 C. 5~7周岁 D. 7~12周岁 E. 7~14周岁 2. 小儿诊脉的年龄是 A. 1岁以上 B. 2岁以上 C. 3岁以上 D. 4岁以上 E. 5岁以上 3. 人工喂养婴儿用全脂奶粉调制成乳汁,奶粉与水的体积比应为 A. 0.0423611 B. 0.0430556 C. 0.0444444 D. 0.0465278 E. 0.0472222 4. 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最突出地表现于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期 E. 学龄前期 5. 小儿按诊内容包括 A. 按压和触摸头面、上肢 B. 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 C. 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脉、胸腹 D. 按压和触摸头颅、四肢、脉、皮肤、胸腹 E. 按压和触摸头颅、四肢、皮肤 6. 乳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 A. 痢疾 B. 急性肠炎 C. 肠套叠 D. 虫积 E. 食积 7. 小儿指纹郁滞,推之不畅,应属 A. 热 B. 寒 C. 风 D. 实 E. 虚 8. 治疗寒性哮喘的首选方剂是 A. 三拗汤 B.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C. 杏苏散 D. 射干麻黄汤

E. 金匮肾气丸 9. 小儿肺气闭塞,气血瘀阻,面色应为 A. 白色 B. 红色 C. 黄色 D. 黑色 E. 青色 10. 疳积与食积的主要区别是 A. 不思饮食 B. 大便不调 C. 大便酸臭 D. 腹部胀满 E. 形体明显消瘦 11. 哮喘四季都有,好发于 A. 春秋 B. 夏秋 C. 春夏 D. 秋冬 E. 冬春 12. 小儿喂药方法以下哪项不正确 A. 固定其头手,捏鼻,用小匙将药液送至舌后部,使之自然吞下 B. 固定其头手,用小匙将药液送至舌后部,使之自然吞下 C. 喂药后随即喂少量糖水 D. 可在中药中加入适量调味品,如白糖、冰糖等 E. 对昏迷的患儿,可用鼻饲法给药 13. 乳婴儿的喂养方式中哪种方式最理想 A. 人工喂养 B. 混合喂养 C. 牛奶喂养 D. 母乳喂养 E. 米粉喂养 14. 哮喘缓解期,脾气虚弱者,首选方剂是 A. 参苓白术散 B. 补中益气汤 C. 四君子汤 D. 理中丸 E. 六君子汤 15. 望诊方法中有五色主病,其中五色是指 A. 红、黄、灰、白、黑 B. 红、黄、青、白、黑 C. 红、紫、灰、白、黑 D. 红、紫、黄、白、黑 E. 红、紫、黄、白、青 16. 肺炎喘嗽属风热闭肺的代表方是 A. 桑白皮汤 B. 桑菊饮 C. 麻杏石甘汤 D.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E. 止嗽散 17. 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A. 1岁以内 B. 1~3岁 C. 3岁以内 D. 5岁以内 E. 7岁以内 18. 舌体胖并有裂纹多为 A. 气滞血瘀 B. 气血两虚 C. 热甚伤津 D. 脾气虚弱 E. 心脾热积 19. 哮喘缓解期,肾虚不纳的治法是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4-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4-2 (总分98,考试时间90分钟) 1. A2型题 1. 小儿3岁,女,轻微发热,鼻塞流涕,次日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头面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治疗首选方剂为 A. 宣毒发表汤 B. 银翘散 C. 透疹凉解汤 D. 清胃解毒汤 E. 桑菊饮 2. 男性,1岁半,发热腹泻半天入院,泻下稀薄,水份较多,粪色深黄而臭,微见粘液,腹部时觉疼痛,食欲不振,伴泛恶,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发红,舌苔黄腻,其治法是A. 消食化积 B. 疏风散寒 C. 清热利湿 D. 健脾益气 E. 补脾温肾 3. 患儿,男,9岁。哮喘病史3年余。现证见咳嗽痰多,食少脘痞,面色欠华,大便不实,肌肉痿弱,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缓无力。辨证为 A. 热性哮喘 B. 寒性哮喘 C. 肺气虚弱证哮喘 D. 脾虚气弱证哮喘 E. 肾虚不纳证哮喘 4. 女性,5个月,因腹泻1天入院,腹泻30次,已为泻下无度,质稀如水,色黄混浊,小便10小时未解,皮肤干燥,目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绛无津,属何变证 A. 伤食 B. 风寒 C. 风热 D. 伤阴 E. 伤阳 5. 女性,5岁,面色少华,不思纳食,形体偏瘦,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苔白,脉有力,治疗首选方 A. 异功散 B. 木香大安丸 C. 香砂六君子汤 D. 健脾丸 E. 曲麦枳术丸 6. 患儿8岁,男,哮喘反复发作5年。现证见面色光白,形寒怯冷,下肢不沮,脚软无力,动则心悸气促,大便澄清,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疗首选方剂为 A. 金匮肾气丸 B. 河车八味丸 C. 右归饮 D. 黑锡丹 E. 八珍汤 7. 男孩,5岁,发热2天,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眼睑红赤,泪水汪汪,口腔颊粘膜红赤,见有细小白色疹点,周围红晕,小便黄,舌苔薄黄,治疗首选方剂是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5-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5-1 (总分92,考试时间90分钟) 1. A1/A2型题 1. 创立中医儿科五脏证治法则,并以之作为主要辨证依据的医家是 A. 钱乙 B. 刘昉 C. 曾世荣 D. 万全 E. 夏禹铸 2. 创立儿科“五脏证治法则”的专著是 A. 《颅囟经》 B. 《幼科发挥》 C. 《幼幼集成》 D. 《小儿药证直诀》 E. 《小儿卫生总微论诀》 3. 明确疳为小儿脾胃病的医家是 A. 钱乙 B. 陈文中 C. 刘昉 D. 曾世荣 E. 万全 4. 较早对儿科发疹性传染病加以鉴别的医家是 A. 扁鹊 B. 淳于意 C. 钱乙 D. 万全 E. 谢玉琼 5. 《小儿药证直诀》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 A.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B.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C.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E.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6. 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医家是 A. 陈文中 B. 曾世荣 C. 鲁伯嗣 D. 万全 E. 陈飞霞 7. 提出“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的医家是 A. 钱乙 B. 刘昉 C. 曾世荣 D. 万全 E. 陈飞霞 8. 主张对痘疹等病“温补凉泻,各附所宜”的医家是 A. 钱乙 B. 陈文中 C. 刘昉 D. 曾世荣 E. 万全 9. 患儿,1岁。体重10kg,身长50cm,前囟未闭,后囟已闭,乳牙萌出6颗。应考虑的是

A. 体重低下 B. 身长低下 C. 囟门早闭 D. 囟门晚闭 E. 出牙过晚 10. 4周岁小儿的身长应为 A. 90cm B. 95cm C. 100cm D. 105cm E. 110cm 11. 患儿,3岁。体重14kg,身长86cm。该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为 A. 体重正常,身长偏高 B. 体重正常,身长偏低 C. 体重偏高,身长正常 D. 体重偏高,身长偏低 E. 体重偏低,身长正常 12. 小儿出齐20颗乳牙的时间是 A. 8~10个月 B. 11~12个月 C. 13~15个月 D. 16~19个月 E. 20~30个月 13. 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动作发育 A. 6个月会翻身 B. 7个月会独坐 C. 9个月会爬 D. 1岁时眼与手的动作能协调 E. 1岁半左右会走路 14. 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语言发育 A. 2~3个月会笑 B. 4个月会笑出声音 C. 10个月能发复音 D. 1岁半能用几个字连成单语 E. 7岁以上能较好地掌握语言 15.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 A. 脉搏增快,血压增高 B. 脉搏增快,血压减低 C. 脉搏减慢,血压增高 D. 脉搏减慢,血压减低 E. 脉搏、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16. 按公式计算,5周岁小儿的标准体重是 A. 16kg B. 18kg C. 20kg D. 22kg E. 以上都不是 17. 患儿,16个月。乳牙已出6颗。其乳牙萌出颗数应该有 A. 7~9颗 B. 10~12颗 C. 13~15颗 D. 16~18颗 E. 19~20颗 18. 小儿五脏娇嫩,其中最突出的是 A. 肝、脾、肾 B. 肺、脾、肾 C. 心、肝、肾 D. 脾、心、肝 E. 心、肝、肺 19. “纯阳”学说是指小儿 A. 发育迅速 B. 脏腑娇嫩 C. 有阳无阴 D. 阳亢阴亏 E. 形气未充 20. 小儿患病后易趋康复的主要原因是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0-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0-2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2型题 1. 程某,女,7岁。1周前食用河虾后出现皮肤鲜红的皮疹,压之不退色,伴痒感,尤以臀部及下肢多见,纳差,腹痛时作,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当诊断 A. 紫癜 B. 丹痧 C. 厌食 D. 腹痛 E. 风痧 2. 患儿5岁,女,咳嗽哮鸣,痰黄而黏稠,发热面红,胸闷膈满,渴喜冷饮,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脉滑数。当诊断为 A. 肺炎喘嗽(风热闭肺) B. 肺炎喘嗽(痰热闭肺) C. 哮喘(热性哮喘) D. 咳嗽(风热咳嗽) E. 咳嗽(痰热咳嗽) 3. 患儿,2岁,男。症见腹泻20日,食后即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日行6~7次,面色萎黄,神倦色淡苔薄白,指纹色淡。治宜 A. 疏风散寒止泄 B. 清热利湿止泄 C. 健脾益气止泄 D. 消食导滞止泄 E. 补脾温肾止泄 4. 患儿5岁,男,3天来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疼,鼻塞流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疗首选方剂为 A. 金沸草散 B. 杏苏散 C. 华盖散 D. 止嗽散 E. 三拗汤 5. 鲁某,3岁,男,咳嗽3天。咳嗽频作,痰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疼,鼻塞流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首选方剂是 A. 金沸草散 B. 杏苏散 C. 华盖散 D. 止嗽散 E. 三拗汤 6. 患儿5岁,以肺炎收住入院。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肝右肋下3cm,苔薄白,舌质略紫,脉微弱疾数。治疗首选方剂是 A. 四逆汤 B. 参附龙牡救逆汤 C. 附子汤 D. 参附汤 E. 金匮肾气丸 7. 李某,女,3岁。8月25日住院。8月5日起病,发热3日后高热、神昏1周,抽风多次。经外院治疗,8月16日以来身热渐减至正常,但仍意识不清,呜呀胡言,吞咽困难,喉间有痰。治疗的首选方剂是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3-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33-2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2型题 1. 患儿女,6岁,咳嗽近2个月,咳声低微,痰稀白易咳出,汗多,不喜活动。查体:面色光白,瘦弱。舌淡嫩,脉细少力。此患儿应诊为 A. 阴虚燥咳 B. 痰湿咳嗽 C. 痰热咳嗽 D. 风寒咳嗽 E. 肺虚久咳 2. 患儿,3个月,症见口腔黏膜白屑堆积较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白厚腻,指纹紫滞。辨证为 A. 鹅口疮,心脾积热证 B. 鹅口疮,虚火上浮证 C. 鹅口疮,肺脾气虚证 D. 鹅口疮,脾肾阳虚证 E. 鹅口疮,肝肾不足证 3. 女性,3岁,浮肿3天,全身浮肿,颜面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既起,小便少,发热,恶风,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病变主要在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4. 男孩,7岁。睡中时有遗尿,尿量不多,其味腥臊,尿色较黄,平时性情急躁,唇红,苔黄,脉数有力。治疗首选方剂 A. 龙胆泻肝汤 B. 知柏地黄丸 C. 导赤散 D. 泻黄散 E. 当归龙荟丸 5. 患儿2岁,患肺炎喘嗽反复不愈二周余,低热起伏,咳嗽无力,多汗、四肢欠温,面色白,纳呆便溏,舌质偏淡,舌苔白滑,指纹淡红而滞,在风关,治疗应选 A. 桂枝汤 B. 人参五味子汤 C. 四君子汤 D. 补中益气汤 E. 以上都不是 6. 患儿男,3岁,因易汗出1个月前来就诊,症见: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活动后加重,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平时易感冒。舌质淡,舌边齿印,苔薄白,脉弱。治疗首选方剂是 A. 参苓白术散 B. 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C. 生脉散 D. 四君子汤 E. 黄芪桂枝五物汤 7. 患儿,4岁。咳嗽近1周,咳时喉中痰鸣,痰白色稀。伴纳呆、呕恶、思睡。查体: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此患儿应诊为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29-1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练习试卷29-1 (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 1. A2型题 1. 某患儿,9个月,发热2天,体温39℃,鼻塞,稍有咳嗽,微汗,口干而渴,咽红肿痛,舌红,苔薄黄。治疗首选方为 A. 荆防败毒散 B. 银翘散 C. 桑菊饮 D. 新加香薷饮 E. 葱豉汤 2. 女孩,8岁,4日前双下肢皮肤突见针尖大小出血点,近2日出血点增多,躯干亦散在出血点,色鲜红。患儿食欲不振,口干喜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并有发热,舌质红,脉细有力。治疗的首选方剂是 A. 白虎汤合小蓟饮子 B. 归脾汤 C. 清营汤 D. 犀角地黄汤 E. 清瘟败毒饮 3. 患儿8岁,男,发热2天,咳嗽1天,伴咽痛流浊涕,头痛,易出汗,咳痰黄。查体:体温37.8℃,咽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病例应诊为 A. 痰热咳嗽 B. 痰湿咳嗽 C. 风热咳嗽 D. 风寒咳嗽 E. 阴虚燥咳 4. 患儿3岁,面色少华,不思饮食,形体偏瘦,精神状态尚好,二便基本正常,舌苔白,脉有力。治疗首选方剂是 A. 资生健脾丸 B. 香砂六君子汤 C. 曲麦枳术丸 D. 木香大安丸 E. 参苓白术散 5. 患儿发热3天,体温持续39℃,咳嗽频频,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红,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苔黄,舌质红而干,脉浮数。治疗首选 A. 麻杏石甘汤 B. 桑菊饮 C. 清宁散 D. 银翘散 E. 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6. 患儿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或昏迷,舌苔黄,脉弦。治疗首选方剂是 A. 己椒苈黄丸合玉枢丹 B. 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C. 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D. 真武汤合小半夏汤 E. 以上均不是 7. 患儿,男,1岁。8月20日就诊。症见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或稽留不退,气候愈热,发热愈高,口渴喜饮,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清长,口唇干燥,舌

中医儿科学试题

病例分析每题10分 患儿,男性,3岁。2005年3月2日就诊。 咳嗽3天,加重伴发热1天。患儿3天前始见咳嗽,渐见痰多、咳嗽夜甚,1天前发热,气急。查体:体温38.1℃,神清,咽充血,双下肺可闻细小水泡音。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答题要求:写出诊断、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诊断:肺炎喘嗽(2.5分) 证候分析:风热闭肺(2.5分)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2.5分)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2.5分 张某,男,3.5岁。2005年12月15日诊。 主诉:发热、咳喘4天。 现病史:入院前4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以后病情逐渐加重,于入院前1天起,患儿高热不退,剧烈咳嗽,痰多色黄,呼吸急促。曾予先锋4号口服,效果不著。 现症:高热面赤,黄浊涕,咳嗽气促,痰多,色黄粘稠,无鼻煽,口渴喜饮,尿黄,大便3日未行。 查体:体温39.5℃,烦躁哭闹,呼吸30次/分,口唇无明显发绀,心音有力,心率135次/分,双肺可闻及细小湿罗音,腹软,肝脾未及。舌质干红,苔黄燥,脉滑数略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2.8×109/L,G 82%L16%。 X线胸片:双肺纹理粗重紊乱,可见小片状密度增高影。 中医诊断与辨证类型:肺炎喘嗽(3分),风热闭肺证(3分) 西医诊断:肺炎(2分) 治法与选方:辛凉宣肺、清热化痰(2分),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2分) 处方:(3分)芥穗10g、薄荷(后下)5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前胡10g、桑叶10g、桔梗10g、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 张某,男,3岁。腹泻2天,大便稀烂夹有食物残渣,1日3~5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腹胀,大便气味酸臭,无发热,舌淡红,苔厚腻。查便常规:不消化便。 要求:诊断:泄泻(腹泻)(3分) 辨证分型:伤食泻(4分) 治法:消食化滞,运脾止泻。(4分) 处方(包括方名、具体用药):大安丸(或保和汤)加减(处方略)(4分) 患儿,4岁。主诉:腹泻3月,伴形体消瘦1月。现病史:近3月来腹泻迁延,开始大便稀黄,日行7~8次,经治腹泻减而未愈,时发时止,多于食后作泻,每日大便3~5次,糊状不成形。近1月形体渐瘦,性情急躁,食多不吐,夜卧不宁,小便尚调,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泻;疳证,疳气证。 证候分析:小儿久泻不愈,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水谷合污而下,形成脾虚泻;同时脾胃受损,津液耗伤,气血亏虚,肌肉消灼而成疳证。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山药10g,扁豆15g,薏仁10g,砂仁(后下)3g,胡黄连3g,

中医儿科学医学高级职称一真题_真题-无答案

中医儿科学医学高级职称一真题 (总分78.79,考试时间120分钟) 多项选择题 1. 新生儿先天不足的病因有 A. 多胎 B. 早产 C. 孕妇体弱 D. 胎盘、脐带异常 E. 胎养、胎教不周 2. 小儿咳嗽辨寒热的要点有 A. 咳嗽病程的长短 B. 咳嗽声的轻浊 C. 咳痰的颜色 D. 咳痰的稀稠 E. 咳嗽是否伴发热 3.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中医病因病理机制有 A. 病邪侵袭,肺失宣肃 B. 肺病及脾,肝肾心虚 C. 痰瘀阻肺,热邪犯肺 D. 痰、瘀、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E. 本虚标实,相互转化 4. 小儿湿热泻的辨证要点有 A. 泻下急迫 B. 神疲纳呆 C. 便稀味臭 D. 量多次频 E. 舌红苔黄腻 5. 蛔虫病的常见病因有 A. 虫踞肠腑 B. 虫窜胆腑 C. 虫聚成瘕 D. 湿热内生 E. 禀赋不足 6. 病毒性脑炎的并发症主要有 A. 肺炎 B. 心肌炎

D. 中耳炎 E. 肾炎 7. 麻疹收没期体虚,其虚一般在于 A. 血 B. 津 C. 阴 D. 阳 E. 气 8.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有 A. 休克型 B. 脑型 C. 肝型 D. 肺型 E. 肾型 9. 川崎病西医的主要治疗原则及用药有 A. 抗感染(抗生素) B. 抗炎(肾上腺皮质激素) C. 免疫治疗(丙种球蛋白) D. 抗凝(阿司匹林) E. 抗过敏(西替利嗪) 不定项选择 1. 患儿男性,8岁,因“面色苍黄,唇淡甲白,神疲乏力,时感头晕,食欲不振”来诊。患者肌肉松弛,大便不调,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其所患疾病最有可能是 A. 贫血 B. 黄疸 C. 便秘 D. 眩晕 E. 泄泻 2. 患儿男性,4岁,因“发作性抽搐2年余”来诊。患儿发作时惊叫,恐惧不安,意识恍惚,四肢抽搐,平素胆小易惊,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脉弦。该患儿中医证候诊断是 A. 惊痫 B. 痰痫 C. 风痫 D. 瘀血痫 E. 脾虚痰盛证 3. 患儿男性,4岁,因“发热1天,皮疹”来诊。患儿壮热烦躁,咽痛口渴,咽部红肿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部分融合成片,压之褪色,舌质红起芒刺,脉数有力。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清解透表汤 B. 凉营清气汤 C. 宣毒发表汤

中医儿科学A2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交互

中医儿科学(A2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02, 做题时间90分钟) 1. A2型题 1. 患儿,3岁。体重14kg,身长86cm。该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为 SSS_SINGLE_SEL A 体重正常,身长偏高 B 体重正常,身长偏低 C 体重偏高,身长正常 D 体重偏高,身长偏低 E 体重偏低,身长正常 2. 患儿,11个月。早产,生后一直人工喂养,经常泄泻。近4个月来食欲不振。面色白晄白,唇舌爪甲苍白,毛发稀黄,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指纹淡。检查:血红蛋白60g/L。治疗应首选 SSS_SINGLE_SEL A 金匮肾气丸 B 六味地黄丸 C 右归丸 D 理中丸 E 小建中汤 3. 患儿,22天。面目皮肤发黄20天,色泽鲜明如橘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其证候是 SSS_SINGLE_SEL A 肝失疏泄 B 瘀积发黄 C 寒湿阻滞 D 湿热熏蒸 E 胆道不利 4. 患儿,7岁。发热1天,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候是 SSS_SINGLE_SEL A 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邪感冒 D 感冒夹滞 E 感冒夹痰 5. 患儿,9个月。发热,微汗,鼻塞流涕,咽红,夜间体温升高,又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浮紫。其诊断是 SSS_SINGLE_SEL

A 夜啼 B 感冒夹痰 C 感冒夹惊 D 急惊风 E 小儿暑温 6. 患儿,2岁。咳嗽2天,咳声不爽,痰黄黏稠,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恶心、头痛、微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其证候是 SSS_SINGLE_SEL A 风寒咳嗽 B 风热咳嗽 C 痰热咳嗽 D 痰湿咳嗽 E 阴虚燥咳 7. 患儿,2岁。咳嗽2周,日轻夜重,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或食物后暂时缓解,不久又复发作,昼夜达十余次,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SSS_SINGLE_SEL A 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B 苏子降气汤合黛蛤散 C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D 麻黄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E 泻白散合黛蛤散 8. 患儿,10岁。昨天受凉后,见喷嚏、鼻塞、流清涕,今晨起喘咳,咳痰稠黄,口渴欲饮,大便干燥。查体:鼻煽,口周发绀,咽红,双肺满布哮鸣音,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其证候是 SSS_SINGLE_SEL A 寒性哮喘 B 热性哮喘 C 外寒内热 D 肺实肾虚 E 肺肾阴虚 9. 患儿,10个月。高热烦躁,气急鼻煽,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声如曳锯,口唇紫绀。其治法是 SSS_SINGLE_SEL A 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B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C 辛凉开肺,清热化痰 D 清热活血,泻肺化痰 E 泻肺镇咳,清热化痰 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