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整本书

幼儿心理学整本书
幼儿心理学整本书

第一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现象主要有哪些?

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口向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哪些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你以前听说过心理学吗?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很密切。幼儿心理学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心理学更加成熟起来,并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心理现象在这一阶段都有明显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我们了解幼儿心理之前,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心理以及我们都有哪些心理现象。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想一想你在平常的各种活动中都有哪些心理表现?

你知道心理是怎么一回事吗?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在工作学习中,有的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有的人表现为心神不定,马马虎虎……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我们对心理现象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天天离不开它,天天在感受它;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去认识这种复杂的现象。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包含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恩格斯曾把这种丰富多彩、复杂有趣的心理现象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1.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例如同学们学习非常努力是为了学到本事。为今后适应社会,做好工作,或是觉得某一学科非常有趣,能满足好奇心等。幼儿活动的动机很多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兴趣。例如,幼儿玩小汽车,其动机是由于对开汽车这一过程感兴趣,他并不是想把“汽车”真的开走。又如,幼儿把自己画的画拿给成人看,其动机可能是为了得到成人的称赞。幼儿的每一行为活动,都有一定的动机。分析这些动机,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提供更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条件。

动机的基础是人在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如人有生理的需要,人饿的时候要吃东西,渴的时候要喝水;人有交往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人还有认识的需要,如我们想知道大自然是怎么回事,幼儿见了很多东西都会问个为什么;人也有审美的需要,如幼儿喜欢色彩鲜艳的玩具等。可以说,人的动机就是在各式各样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不同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也不同,因而也就有了不同性质的动机。各种动机影响大小也各不相同。

实验1:用右手的食指拉砝码

将被试分为三个不同需要的组。第一组,只让被试拉砝码,没有任何要求,使被试没有特定需要;第二组要求表现自己的最高能力,被试产生表现自己最高能力水平的需要;第三组告诉他们拉砝码与某种重要的社会任务相关(如拉力越大,输电能力就越大,这样就与民用住宅的用电效果有明显的关系),被试产生为了完成重大社会性任务而工作的需要。

实验结果见表1.1。

表1.1不同动机下所完成工作的平均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动机对活动的推动力不同,完成工作情况也不同。

实验2:为别人制作小旗

实验用两种不同理由去要求幼儿完成制作小旗的任务,一种是要求幼儿为小朋友制作小旗;另一种是为妈妈制作小旗。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动机下,完成任务的情况不同。(见表1.2)幼儿能够接受任务,产生为

小朋友制作小旗的需要,但不能产生为妈妈制作小旗的需要,他们认为:“妈妈不要小旗。”由于缺乏为妈妈制作小旗的动机,完成任务的情况很差。

表1.2不同动机下幼儿完成制作小旗任务的百分数

2.心理过程

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时时刻刻看到各种东西和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这是人的感知觉。人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于感知觉;我们看见了的东西有时在我们头脑中并不马上消失,它会在我们头脑中保留一段时间,当我们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再次出现在我们的头脑里,如我们还记得我们小学老师的音容笑貌,还能想起以前见过的万里长城的宏伟雄姿,初中学过的很多知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还能用上,这就是我们的又一种心理过程:记忆;我们不仅能直接感知和记住眼前的事物,还能认识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如可以推测2000年以前孔子生活的方式,可以推测为什么某个幼儿今天没有来,有经验的老农还能根据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来判断天气的情况等,这些表现了人的重要心理过程:思维;我们还能想象日后的工作情景,吴承恩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孙悟空和猪八戒等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这是另一种心理过程:想象;我们在感觉和思维、想象的时候,都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注意是与心理过程相伴随的。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心理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而且还总是抱有一定的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欢、厌恶、高兴或悲伤等情绪或情感。例如,幼儿一见到妈妈,就特别高兴,而一见到大夫就害怕。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过程。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积极的情感引起我们活动的积极性,使我们锐意进取,乐观向上;而消极的情感则会使我们意志消沉,热情降低。

人在认识事物或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努力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活动称为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心理过程。

3.个性

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如有的幼儿在大多情况下都是积极热情,而有的幼儿则沉静文雅;有的幼儿遇事反应眼疾手快;而有的幼儿则反应迟缓。可以说每个人与别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就是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这三方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体验到。例如,同一个班里,有的同学语言表达特别好,而有的同学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有的同学理解力强,而有的同学则理解力弱,这就是能力不同的一些表现。再如有的同学活泼好动,有的同学则喜欢安静,有的同学行动迅速,有的同学则行动迟缓,这些都是气质不同的表现;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比较勇敢坚强,而有的同学则比较胆小懦弱;有的同学勤奋向上,有的同学则比较懒惰消沉,这些都是性格不同的表现。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心理表现。幼儿也是如此,每个幼儿的心理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要针对每个幼儿的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和所接触的环境。客观现实就是指我们心理以外的一切,包括大自然、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各种活动。

幼儿生活的客观环境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周围的成人、同伴等对幼儿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都有极大的影响。

幼儿园的活动天地愈广阔,接触的事物愈多,幼儿的心理活动内容就愈丰富。由于幼儿正处于心理发展中,他们的选择和辨别能力还不强,需要成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这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人脑中的心理反映,和镜子里的反映不同。镜子是被动地反映事物,原原本本地反映所照的事物,而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心理并不反映周围的一切事物,而是主动地加以选择。人的心理活动是有

目的性的。对同样一个事物,每个人的心理反映各不相同。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心理的加工厂,那么,客观现实就是这个加工厂的原料,但原料进入大脑这个加工厂时,是由每个人自己主动去选择的。因此,进入大脑的原料(客观现实)不完全相同。

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大脑在加工时,人的经验、个人与事物的关系和态度等等个人特点,都会影响到心理的反映。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反映也不会完全一致。例如个人的看法、感受,如当读到宋朝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每个人的心理反映是各不相同的。又如,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就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黑点。再如,对老师的厉声斥责,有的幼儿特别害怕,而有的就满不在乎。

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为不但能反映外部世界,还能认识自己,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

既然幼儿心理活动有主观能动性,那就不能期望幼儿一字不差地反映教师所说的话,丝毫不走样地按教师所教的去做。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教育幼儿、引导幼儿活动的前提。幼儿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创造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心理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是教师的职责。

二、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什么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幼儿心理发展是有其特点的,如幼儿活泼、爱动,思考问题具体形象等。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形成和表现是服从一定客观规律的。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很低,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到了大班,经过培养,自我意识会发展起来,这也是客观规律的表现。

幼儿心理特点的形成,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起作用的。幼儿心理学也要研究客观因素,如,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如何起作用。使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学除了让我们知道幼儿的心理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之外,还让我们注意到,每个幼儿心理

活动是有其独特性的,告诉我们幼儿心理发展为什么会有个别差异。而且指出,幼儿心理发展是在主动的活动中实现的。不能忽视幼儿心理活动的能动性。

具体讲来,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人的祖先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人体的形态、构造、血型、头发和神经系统等的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作为基本的物质前提对儿童的心理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好比一粒要生根发芽的种子,如果这粒种子是坏的,那么,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发芽和生长。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离开遗传的条件。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优越的环境,先天生理障碍,也会使孩子智力发展迟缓。如一个天生失明的儿童,想要训练他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是很难做到的。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因为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研究表明,黑猩猩在最好的训练和精心照顾下,其心理水平仍然很低级,因为它只有动物的大脑和神经系

统,而没有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心理水平永远也达不到人的心理活动水平。由此也可以证明,正常的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遗传素质的不同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尔·伯特为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人智力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他的调查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而在一起长大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儿童,其智力的相关性很小。有血缘关系的儿童,其智力的相关性则依其家族谱系的亲近和生活方式的接近而增高,其中,同卵双生子的相关性最高(见图1.1)。

每个儿童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种不同的遗传特性是儿童心理发展与活动的个别差异的基础。这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二)生理成熟

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生理成熟呢?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儿童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如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会抬头,然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会站,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先发展臂部动作,后发展手指的动作。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譬如,孩子没有学会坐、爬、站时,他就不会走路。儿童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总的来说,在出生的头几年,即婴幼儿期,生长发育很快,以后会减慢,到了青春期,又出现一个迅速生长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婴幼儿的心理变化发展也很快。由此说

明,儿童心理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所作的著名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成熟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先让T在出生第48周起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而C则在出生后第53周才开始学习,即比T晚6周开始,C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这个实验说明,提前学习对孩子并没有多大作用,因为他的生理成熟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技能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生理的成熟水平。儿童的心理发展依赖于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基础。

关键期问题是与生理成熟有关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早期动作、语言等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某种生理机能达到成熟水平时,儿童获得心理能力的时机就到来。认识和掌握儿童不同生理成熟的时机,有利于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契机,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研究表明,在出生头几年儿童被剥夺了语言学习的机会,以后他的语言发展将出现困难。

因此,应该了解和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所谓环境就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阳光、空气、水和花草树木等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导作用。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

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儿童所处的家庭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儿童所生活的不同社区等,都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母亲照料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研究也表明,缺少关怀与照顾的收容机构对儿童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在这里,儿童缺乏所需要的伙伴,缺少与人的交往和良好的氛围,因而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限制。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的环境。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幼儿园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文化教育条件好的城市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优于文化条件落后的乡村幼儿的认知水平;文化教育的差异是导致儿童认知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归纳起来,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会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某种特点的人。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感到教育水平先进与教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之所以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因而它能更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得到较好的发展。

2.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活动中学到许多行为方式,形成他们的性格,这些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很大的影响。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儿童所处的生活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受教育的条件也非常不同。不同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

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

家庭。家庭的文化氛围,家庭的经济状况,单亲家庭与正常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幼儿在幼儿园里所接触的老师,所开展的游戏、活动等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电视等各种媒体。比如,电视中的人物行为会引起幼儿的模仿;同样也影响到幼儿社会观念的建立。有研究表明,看电视会使幼儿学到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一)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及教育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我们不能把幼儿的心理发展看成是自然发展的或是可以随便影响的,不可忽视幼儿自身的能动性。

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

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选择意向的。随着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幼儿对他所处的环境会给予评价并主动地加以选择。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说有:幼儿的需要、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的能力、幼儿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幼儿的自我意识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因此,在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游戏是幼儿最需要的活动,因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最高。

(二)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

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幼儿就是在摆弄各种各样物体的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功能的。如幼儿对粘土、颜料、水和沙子、木头的操作,可以发展其观察力、好奇心和积极的创造性,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能力。

幼儿是爱模仿的。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模仿活动幼儿学习操作物体的技能,认识事物的特点,

逐步积累心理经验。

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通过与别人一起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为共同的目标与他人合作,并能形成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情感的意识。

由此可见,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幼儿的影响因人而异.。遗传与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形成与发展都极为重要,而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而实现的。在实践中认真看待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仔细分析,根据不同幼儿、不同情况考虑问题是教师必备的态度。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这个问题值得一想。

通过对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你也许已经感到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感到幼儿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很多现象不是那么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一位年轻老师刚到幼儿园工作,她很喜欢孩子,孩子也很快和她亲近起来。但,当她想组织孩子活动时说:“小朋友,我们拉一个圆圈做游戏,好吗?”孩子们都很高兴。顿时,许多只小手争着伸向老师,而且谁也不肯让开,圆圈拉不成了。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这样吗?因为孩子们觉得和新老师拉手才好呢!所以他们都不愿意与小朋友拉手。

上面的实例说明,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地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幼儿,就应该了解他们。

具体来讲,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与幼儿在一起,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

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有趣而且独特的。比如,让幼儿判断下列问题:有两个孩子,一个帮妈妈洗碗打破了十个碗;一个偷吃东西打破了一个碗,问这两个孩子哪个不好?幼儿的回答是,前面那个孩子不好,因为他打破的碗多。为什么幼儿会认为帮妈妈洗碗时打破十个碗的孩子不好,而偷吃东西打破一个碗的孩子还好些?类似这样的许多情况和问题,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都可以有所了解。(二)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进入儿童的世界,你就会觉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许多特殊的东西。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3~4岁的孩子与5~6岁的孩子心理活动也不一样,当然他们也同小学生不一样。幼儿心理学会让我们明白,幼儿有许多可爱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幼儿,不能将他们当作小大人。学习幼儿心理学之后,你就能够知道如何看待幼儿,能够正确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四)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例如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太会和别人一起玩,常常可以看见他们在一起玩沙土,各玩各的,彼此没有什么联系。根据这种特点,对3岁左右的孩子的合作性的活动,不能要求过高,而应着重于引导和培养。幼儿教育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时,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依据。

学习幼儿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能够使我们真正从每个幼儿的特点出发,与幼儿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往,引导他们良好的发展。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幼儿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们会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环境。

二、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学习幼儿心理学会使我们自己体验到心理是怎么一回事,也可以从幼儿心

理的研究中看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果也为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普通心理学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人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所关心的问题。幼儿心理学揭示了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些问题的揭示,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积极的解释。幼儿阶段是认识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分析幼儿心理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历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是在研究人的认识发生时,从儿童的认识能力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中获得累累硕果的。他的关于儿童思维的研究为哲学界的发生认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幼儿心理学,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意识(心理)的东西是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在人脑这种物质中产生的。这有助于理解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命题。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学习幼儿心理学,也使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认识水平,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了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也能够认识自己学习和活动中的主动性,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为正确地看待自己、较好地适应环境提供帮助。

(三)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人的早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尤其是影响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因此,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其他阶段的心理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

幼儿心理研究的成果也为普通心理学提供资料。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心理研究也.为心理学的整体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章第四节幼师生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

一、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首先,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一定要明确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初期、中期和晚期的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分析幼儿心理时要明确幼儿所处的

时期,了解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其次,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结构特点,获得本学科的总的概要。本学科是以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为主。从幼儿的认识发展特点到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到幼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特点,较系统地阐述了幼儿心理现象的发展历程。

同时,本学科从幼儿初期到幼儿中期再到幼儿晚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中,生动而具体地论述了各个幼儿发展时期的特点与表现。了解不同时期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为我们理解幼儿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提供了帮助。

第三,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本学科内容丰富,论述具体。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学科的体系,了解基本知识点,如幼儿各种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及基本含义等;要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这是进一步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是打开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大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重要辅助方法。

幼儿心理的发展特点是在幼儿的生活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幼儿心理特点的了解,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实际活动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观察,将会更加切实地体会和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的实际活动中学习、体会幼儿心理学,是学习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环节。

幼儿心理学的许多结论是在大量心理实验的研究中获得的,因此,实验法也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把同量的两杯水让幼儿比较,幼儿会得出什么样的回答,.再把其中的一杯水倒入另一个大杯子时进行比较,这时幼儿的回答又会怎样。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各种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根据书中的要求或提示,我们也不妨做一做小实验来体会一下书中结论。

总之,把理论学习与实际的观察、实验结合起来,会让我们感受到幼儿心理活动中非常有趣而独特的心理特征。内容小结本章主要介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的本质含义。

本章阐述了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诸如,遗传与生理成熟、环境与教育、幼儿的活动等,从而使我们对幼儿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从而认识到了解幼儿心理特点与实际教育工作的相互关系。同时也简要地对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提出了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的活动。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概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观察幼儿的活动,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

2.谈一谈你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因素的看法。

3.用你所学的内容分析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在生活中观察一下人们都有哪些心理现象?并说明心理现象的内容。

5.谈谈学习幼儿心理学对你可能有些什么帮助?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请你观察一下幼儿,总体说来,你看到幼儿都有哪些表现?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一般的特征呢?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 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 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 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 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 前儿童 心 理发展的 影 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 生理成熟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 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概念: 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 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 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 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 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 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 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 生理成熟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 4 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 2 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王振 宇 主 编 )

第五章幼儿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问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2、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3、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5、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打印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幼儿一会儿把它想象成山峰,一会儿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儿 的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4、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有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综合想象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没有规律 6、下列不属于3—6岁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A、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B、有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C、相对较多的采用理解识记 D、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7、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晚出现的是:()。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记忆 8、某幼儿替小鸟画上衣物、饰物,这说明:()。 A、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 C、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 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9、考试时,复习提纲中的知识都背得出,等考试后就忘记了,这属于:()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10、24、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12、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这 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3、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这说明幼儿:() A、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14、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A.反复背诵B.精细加工 C.间接的意义识记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16、在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是( )。 A.语言 B.成人的语言描述 C.实际行动 D.外界情境 17、一般来说,学习程度在()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25% C、150% D、200% 18、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19、打字员对打印文稿内容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0、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A.运动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记忆 21、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像开汽车……如果没有玩具, 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这说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 ()。 A.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B.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像受情绪影响 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22、中班幼儿凯凯对假日的想象是:“小朋友在水上世界玩,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滑梯,一会儿 又吃冷饮。”这属于以下哪种想象类型?() A、情境性想象 B、愿望性想象 C、经验性想象 D、夸张性想象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记忆的因素有:、、、。 2、读者看小说时的想象活动是;工程师在进行蓝图设计师的想象活 动是。 3、德国教育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所以教师 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 4、记忆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 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作用 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 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 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都不是 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 情境性A. B.暂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历两个阶段 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 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8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3、________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过渡阶段。2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10、4、在___________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 5、_________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D.焦虑恐惧 C. 笑 A.哭 B. 6、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C. B. 第三周的新生儿两三个月的婴儿 D. 四个月 A.两周内7、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8、_____________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说课材料

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 D)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1、识记 身高的发展:婴儿出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岁以后身高增设速度放缓,平均每月厘米。幼儿期儿童身高增长的速度比3岁前降低了,但与以后各发展时期相比,身高增长仍属较快的。 体重的发展:婴幼儿体重的与他们骨骼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婴儿的骨骼发育得信息论快,从2-3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力量也不断增强。1-3岁骨骼继续骨化,弹性大,易弯曲。大肌肉已发展,但耐力差,易疲劳;小肌肉没发展起来,精细活动能力差。4-6岁骨骼发育较明显,虽然坚硬,但骨化过程还没完成。 脑重的发展: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刚出生时,其脑重大约390克左右,是成人的25%,体重是成人的5%。第一年内速度最快,平均每天1克,至9个月时平均达660克。二岁半至三岁时,至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七岁时为1280克左右,达到成人的90%。九岁达1350克,十二岁时达1400克,20岁左右,不再增长。 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大脑功能的侧化 2、领会 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幼儿期两种信号系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即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逐渐降低,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逐渐增加。 (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 1、识记 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单人游戏:指单独一个人进行的游戏 集体游戏:把多名儿童共同参与进行的游戏活动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自己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它有明确的主题、目的、角色分工、内容丰富、情节多变等特点。 教学游戏:指结合一定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 活动性游戏:指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一种游戏。 2、领会: 游戏的发展:1、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2、独立性显著增加,3、计划性逐渐增强,4、组织形式日益复杂,5、内容更加丰富。 3、简单应用: 主导活动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游戏是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三)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识记 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初步发展(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使用机械识记较多(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初期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语词记忆能力还很差(四)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直觉行动思维: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 具体形象思想:指幼儿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内在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一、填空题。 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总体上来看呈正态分布。 3.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化。 4.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5.巴甫洛夫发现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6.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7.当个人把某个群体作为一种尺度,使自己行为有所参照,那么这个群体被称之为参照群 体。 8.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9.气质具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选择题。 1.具有核心意义的性格的结构特征是(D)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2.在智力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3.下列哪种是人的特殊能力(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节奏感 D、注意力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人的个性的(D)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 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7.个性的个别性集中表现在(C)

A、个性倾向性系统 B、自我意识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D、动力特征系统 8.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D)三个基本特性。 A、强度、指向性和平衡性 B、强度、指向性和灵活性 C、强度、平衡性和稳定性 D、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9.与神经系统类型安静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人在生产劳动、技术操作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一般称为(B) A、认识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会交往能力 D、计算能力 1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C)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2.“活泼好动,行动缓慢”是人的下列哪种特征的表现(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3.一般能力中核心成分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14.在记忆时,有的儿童善于视觉记忆,有的善于听觉记忆等,这属于儿童(A)的差异。 A、能力发展类型 B、能力发展水平 C、能力发展早晚 D、能力发展顺序 15.智商就是智力商数的简称,其计算公式是(B) A、IQ=(CA/MA)*100 B、IQ=(MA/CA)*100 C、IQ=(CA/MA)*100% D、IQ=(MA/CA)*100% 16.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7.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8.与神经系统“弱、平衡、灵活”的特性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D)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教学提纲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它们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内部的非常状态。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自身的不舒服等。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事物的整体。如:我们面前的一朵花,我们不是仅仅去反映它的黄色,香味和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朵月季花。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有机地发生联系。如:音乐的旋律是由若干单音组成的,但听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旋律,而不是若干的单音,因为每个单音已成为完整旋律中不可分割的成分了。正是感觉和知觉有这样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知觉还包含其他一些心理成分。如:过去的经验以及人的倾向性常常参与在知觉过程中,因而当我们知觉一个对象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反映。例如:一座山,画家知觉它为写生对象,着重反映它的造型;地质学家知觉它为矿藏资源的特征,着重的兴趣在于如何去挖掘、开产;旅游学家知觉它为美丽的风景区,兴趣在于如何去开发这片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时,马上就知觉到该事物的整体及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常把感觉和知觉称为“感知觉”。 2.感知觉与认识活动

幼儿心理学章节测试 第八章第九章 幼儿的言语

幼儿心理学章节测试幼儿的言语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一、单选题(15分 1、言语是一种( A.心理现象B、社会现象C、自然现象 2、默读是(言语 A口头B书面 C 内部 3、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儿期B幼儿期C青少年期 4、幼儿一边搭积木——长江大桥,一边发出声音“这里面可以走人,桥洞里可以过船,……。这种言语是( A独白言语 B 游戏言语 C 问题言语 5、幼儿是图形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 A三岁B四岁C五岁 6、双人或集体的独白是( A自我中心言语 B 社会化言语C连贯性言语 7、“你过去一点,挡了我了。”是( A适应性告知B请求(祈使C问题与回答 8、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这是情绪情感的(作用。

A组织B动机 C 感染 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它与(需要是否满足直接关联。 A生理B社会C爱与被爱的 10、“想哭就哭”体现的是情绪的( A易冲动性B不稳定性C外露性 11、一个四岁的孩子爱告状,说明他的(在发展 A道德观B理智感C美感 12、在整个幼儿期,最基本的句型是( A陈述句B疑问句C感叹句 13、羞愧感或内疚感属于( A道德观B理智感C美感 14、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是( A加以斥责B过急要求改正C解除紧张 15、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体现的是情绪的(作用。 A组织B动机 C 感染 二、名词解释(15分 1、言语 2、情境性言语

3、情绪和情感 4、道德感 5、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填空(20分 1、(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2、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通用语是(。 3、(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等。 4、进入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 5、(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不是用来和人交际的言语。它的发音隐蔽,而且比外部言语更概括和压缩。 6、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之间的关系。 7、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就是人的(的健康,即没有情绪方面的异常,如忧郁、焦虑等。 8、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和适应的需要。 9、(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四、简答题(30分 1、幼儿口语的发展有何特点?

幼儿心理学第十章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幼儿的个性什么是个性? 个性主要有什么特性? 个性是由哪两大方面组成的? 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 幼儿个性的发展对人一生有什么影响?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有什么特点? 幼儿需要的发展有何特点? 幼儿气质发展有什么特点? 幼儿性格有什么年龄特点? 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两方面? 什么是幼儿个性评价,如何进行? 一、什么是个性 什么是个性? 你如何理解个性的独特性、整体性和稳定性? 个性是如何形成的? 个性由哪两部分组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在相貌上,你可能分不出谁是谁,但熟悉他们的人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把他们区分出来;即使是初次见到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触一段时间,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把他们区别开来。他们之间的这种不是在相貌上,而是存在于行为各个方面的不同所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 个性的整体性,是说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在一个人行为的各

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如一个脾气急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动作快、吃饭急、做事时喜欢一口气干完、和人相对时也容易冲动等;一个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这种特点,不安于现状,爱动脑筋,不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而希望和别人有所不同等。因此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具有关心别人品质的人,不论是在家里,在街上,还是在学校都会表现出这种品质。在家里,他会经常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收拾房间、洗碗、洗衣服等,当爸爸妈妈身体不好时,他会很着急,伺候爸爸妈妈;在街上,如果看到盲人、老人有困难,他会主动帮助;在公共汽车上,他会主动让座给小孩和老人;在学校,当同学有困难时,他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这种个性的稳定性,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在一个场合的行为去推测他的个性。如在公共汽车上,几个女中学生在说笑,她们的座位之间都有空。这时一个妈妈领着一个3、4岁的孩子上车,想挤个空让孩子坐下。可是,这几个学生不但没人让座,而且无动于衷。通过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就可以想到,这几个学生的个性是一种自私的,不关心别人的。我们也很难想到她们在家里、在学校里会关心别人。所以有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对你好不好,而要看他对他的父母、朋友及不相识的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人真实的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比如,一个孩子早期形成的一些个性特点,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而改变。即使一个成人的某些个性特点,也会由于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所以说,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个性是在人先天生物特点的基础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民族文化、社会等,都对其个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直接影响个性发展的具体因素是人生活的微观环境,即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耍是家庭、幼儿园和学校。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个性的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它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是个性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二、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想一想,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的初步形成期? 人的个性并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在人出生后,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人的个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 人们普遍认为,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因为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表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整理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1、母亲的体重 ?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25%,就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母亲过于肥胖对于胎儿的主要影响是:肥胖的母亲易患高血压。 ?若低于标准体重的25%就被认为过瘦。过瘦的母亲往往缺乏营养,她们在怀孕后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疾病:1. 贫血2. 肌肉痉挛3. 甲状腺肿。 2、母亲的身高 如果母亲的身高只有140厘米左右,就会影响胎儿发育。 过矮及骨架过小的母亲还会面临产出困难。在医疗技术较差的情况下,会造成胎儿死亡,严重者造成母婴双双死亡等等。 3、母亲的孕史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妇女有过四次以上孕史,她再怀孕会有更多的危险性,她的孩子更容易是低体重儿或死胎。 4、母亲的营养 如果在怀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有可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可能生出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死亡有较高相关)。胎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母亲当时的食物供给,而非她的脂肪贮存。 5、Rh因素 ?在人类,存在两种Rh因子,Rh阴性(Rh-)和Rh阳性(Rh+)。一个人的红血球能和抗RH 抗体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阳性,不能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阴性。 ?据报道(1941) ,患有胎儿溶血症孩子的母亲通常是Rh阴性,而孩子的父亲和孩子自己是Rh阳性。孩子的Rh阳性细胞,少量地从胎儿的循环中逸出,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抗体。这些抗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进入胎儿体中,使胎儿的红血细胞凝集或破坏,造成胎儿的各种严重异常或死亡。 Rh阴性妇女所生的第一胎孩子往往正常,因为第一次怀孕中很少发生致敏作用。新生儿溶血症往往在第二胎以后的Rh+胎儿中产生。患上新生儿溶血症的儿童,通常会在生后不久死亡或终生耳聋和大脑麻痹等。 6、母亲的年龄 超龄:一般认为,生育的最适合年龄是在20多岁,35岁以上通常被认为是“超”龄的界限。过了这个年龄,危险将会明显增加。 ?1. 由于母亲年龄增高,发生唐氏综合症(2l——三体综合症)的机会增多; ?2. 35岁以后生第一胎,会使分娩时间过长和死胎增多。当然,母亲的整个身体条件是很关键的。 年龄太小:15岁以下(也有人认为18岁以下)生育,认为是年龄太小。因为这些母亲们尚未完成自身的发育,所以,她们产出低体重儿、死胎、分娩困难等机会均高于正常孕妇。 ?约23、24岁~27、28岁是生育的较好时机。 7、母亲的疾病 许多病毒能损伤胎儿,如风疹、伤寒、白喉、梅毒和淋病等。 8、母亲的情绪状态 精神压力对胎儿的影响 ?精神压力包括担心和焦虑等。在怀孕期间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妇女往往会发生高血压,高血压常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 ?精神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其一是怀孕本身;有家庭遗传病史;还有夫妻关系;极端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