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究——以芜湖市为研究视角

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究——以芜湖市为研究视角
安徽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究——以芜湖市为研究视角

2011年安徽省芜湖

2011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数 学 试 卷 温馨提示:1.数学试卷共8页,三大题.共24小题.请你仔细核对每页试卷下方页码和题数,核实无误后再答题.考试时间共l2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 2.请你仔细思考、认真答题,不要过于紧张,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字母填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中。 1.8-的相反数是( ) A .8- B.18- C. 1 8 D. 8 2.我们身处在自然环境中,一年接受的宇宙射线及其它天然辐射照射量约为3 1 00微西弗(1西弗等于1000毫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63.110?西弗 8.33.110?西弗 C .33.110-?西弗 D .63.110-?西弗 3.如图所示,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是( ) 4.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6x ≤ B 6x ≥ C. 6x ≤- D. 6x ≥- 5.分式方程253 22x x x -=--的解是( ), A .2x =- B .2x = C .1x = D .1x =或2x = 6.如图,已知△ABC 中,∠ABC=45°,F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CD=4,则线段DF 的长度为( ) A ..4 C .. 7.已知直线y kx b =+经过点(k ,3)和(1,k),则k 的值为( ) A . ..8.如图,直径为10的⊙A 山经过点C(0,5)和点0(0,0), 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 C 的余弦值为( )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 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 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 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 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 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 通、消费活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

安徽省以芜湖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园区规划

安徽省以芜湖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园区规划 一、安徽省以芜湖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发展战略 1.1安徽省及芜湖市现代物流基础条件分析 (1)安徽省及芜湖市的现代物流运输条件分析 近年来,安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己构成铁路、水运、公路、空运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芜湖是安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青弋江、裕溪河与长江汇合处,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更加突出了芜湖在全省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芜湖历史上一直都是安徽东南沿江地区物资集散地,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之一。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为以芜湖市为中心的安徽省物流中心的建成提供了较好的物流集散条件,成为物流中心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2)芜湖现代物流仓储条件分析 芜湖仓储业的现状是,港口车站的仓库利用率较高,而传统商业企业、流通企业的仓库或出租、或闲置,利用率不高。安徽省及芜湖市的一些仓储企业正在逐渐接受现代物流观念,但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服务项目单一,以被动的代储代运业务为主,缺少主动为生产企业着想的物流服务业务。 1.2芜湖现代物流环境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芜湖市相对于安徽省其他城市,如合肥、蚌埠、阜阳等,具有以下一些区位优势:芜湖地理上处于安徽省皖江,以沿江的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4个省辖市和巢湖、池洲、宣城3个地区为一线,和距皖江100公里左右的江北省会城市合肥、江南旅游城市黄山为两点,所构成的中间东西一线、侧翼南北两点的“一线两点”开发开放战略的中心地带,客观上形成了对“一线两点”范围内城市的吸引和辐射的中心作用。从生产力布局来说,芜湖是安徽省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芜湖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上有望成为仅次于合肥的地级城市。芜湖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 (2)技术条件 分析表明,无论是物流设施、还是物流工具,芜湖市的物流技术条件都较差,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大部分拥有物流设施的组织由于规模较小,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物流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整合,将芜湖市的物流设施、设备组合运用,提高芜湖市物流设施设备的水平,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 (3)政府态度与政策 芜湖市政府非常重视芜湖市的物流发展工作,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芜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开始对芜湖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规划、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芜湖经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教育、创造条件激发社会物流需求,这一切为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芜湖市政府已经开始研究与现代物流有关的政策问题,力求为芜湖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3芜湖现代物流需求的预测分析 影响物流量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种: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又可分为经济总量因素和经济结构因素。经济总量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工农业发展规模、交通运输网络的规模等;经济结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分布、国家的开放、开发政策、人口数量等。由于自然资源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物流量影响较大的是经济总量因素和环境因素中的政策因素。 (1)从经济总量因素估算芜湖地区的物流需求 经济发展是物流需求产生的重要前提。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过程,经济活动中的各环节之间、内部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以物流为联系基础。经济的发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由此也促进了对物流需求的增长。所以,物流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通常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物流需求的增长是正比例关系。按物流成本占GDP的一定百分比来估算,2001年到2003年芜湖市的物流费用总量估算约为:37亿元、39亿元和42亿元,当然这只是粗略的估算。

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者简介]杨萍, 女,新疆伊犁州党校,正县级组织员。唐旻星,男,新疆伊犁州党校学报编辑部。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浅析 杨萍唐旻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伊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伊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伊犁文化产业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文化产业伊犁战略布局 [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03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14-0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伊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地区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伊犁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一、“一城”———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伊宁市 以优化和提升文化创意、商务旅游、影视创作、休闲餐饮、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强化“塞外江南、西域古都”文化品牌,把伊宁市建设成为文化西联东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聚集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中心城市和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区。 1.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进一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适当恢复历史古迹、“老字号”店铺等,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贯彻“保护为 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保护,加强遗址、文物古迹、古民居的维修保护力度。 2.彰显“ 塞外江南”文化休闲功能。重点统筹规划、适度开发好伊犁河,合理布局建设河道两岸和沿河文化设施,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产业,突出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功能,扩大“塞外江南”品牌效应。对市区及周边湿地、河流、水系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开发,构建城市沿河生态圈,打造体现“塞外江南”特色的生态公园、园林景观。 3.加速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合提升民俗一条街的文化内涵,重点结合汉人街商圈改造建设,集中打造古玩字画交易市场,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餐饮、歌舞娱乐等规模经营场所。结合伊宁市新区建设和打造百万人口规划、以高起点、大视野、前瞻思维统筹规划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特色示范街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4.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策划举办和承办全疆乃至全国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搭建伊犁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首府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2013年第2期No.2201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4·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武汉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武汉市文化强市建设(2003-2012)纲要》,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文化产 业发展计划》(2003-2007年)。这表明武汉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整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高度。本文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借鉴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从武汉市的市情出发,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一、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20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当一个民族或国家由贫穷走向经济起飞,国民经济规模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一个强烈凸起的现象。此时,人们在获得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上的满足。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使得文化产品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对公众的影响力上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此时,对文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性质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对文化领域进行改革,出台 1 相应的政策措施,将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发展,就历史性地成为一个重 大课题。武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性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2002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2.74亿元,人均GDP达19560元,折合2365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10.7%计算,再过两年,既可达到3000美元。这说明武汉市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方面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另外,按照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分析方法,当居民收入越过温饱线开始走向小康水平时,居民收入除了生活基本支出外,开始有了剩余,精神文化消费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就具备了条件。一般公认的是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时,就标志着人民生活

文化产业分析调研资料

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加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组 (2011年10月26日)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基本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旗帜和支撑力量。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落实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发展课题组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着眼于发挥文化建设在基本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功能作用、着眼于不断巩固提升南通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着眼于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省领先目标,重点围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目标任务、对策措施等内容,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文化企业和项目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和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并经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提出我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工作建议。 一、南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宣部与国家统计局下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注1〕。南通文化产业的组织、引导、规划、发展,即是遵循以上分类规定来展开的。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市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颁布了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出台了促进文化发展政策扶持政策,就“建设文化强市”作出具体部署,大力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各地各部门日益重视文化建设,一批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尤其市级财政三年累计安排市区景点建设近2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有总投资近60亿元的17个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完成投资12亿元,占1-6月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2%,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7%。据统计,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8.24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2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97%,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注2〕。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上下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着力点,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网吧14家。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

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双胞迷城:××》、《哈尼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原则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文化趋同趋势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2.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的历史沉淀,有着丰富的文明艺术瑰宝和民族风情文化,形成了较完全的社会组织制度,一些开放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虚心的广泛学习、吸收、借鉴。 3.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当今世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产业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与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一起,组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群落,形成体系,推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明显增长,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由于长期实行文化事业为主的方针,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首先需要划清事业与产业的界限,不能都推向产业,该留的留,该转的转。其次,作为一个地方的规划,应该既要有事业规划,又要有产业的规划。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五年,通过事业带动产业,非常重要。 2.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我区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优秀的草原文化,深度发掘。同时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3.组建大型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现代经济是大型企业的经济。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没有经济实力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众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并且对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也是基础性的。 4.文化产业应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既可以做生活资料,也可以做生产资料,所以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很多。从生活资料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开拓市场的切入点。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内蒙古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符合区情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1.都市文化战略。都市文化是把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一个枢纽,同时现代都市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和都市文化作支撑。内蒙古已开始形成大、中、小城市网络,有着较好的都市文化基础。草原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然而,在如今各种文化混杂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处境,经历着新的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困境,如何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产业,财政,金融 一、前言 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就必然有其传统。一种文化传统就是一部民族的生命史,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经过了长期延续发展和演变传承,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何谓传统文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周秦至清中叶这三千多年历史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本文使用赵洪恩、李宝席在《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一书中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即“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而传统文化产业则是指以出版、影视、动漫、餐饮、企业管理、旅游等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产业。 相较于一般的市场经济产品,传统文化产品有属于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即是非竞争的,并且其产权不易被界定,所以他还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这两点决定了它的公共性质特征。其次,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政治、文化体制结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所有权只归国家唯一所有。除此之外,又因传统文化产业受限于我国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企业资产无形化等问题,使其与资本市场难以有效对接,目前市场中供给双方都严重不足,如何更好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传统文化资源缺乏保护,不断消逝。中华民族拥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8848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的注入精神力量,以下这篇是资料站为大家准备的一篇关于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我市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围绕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课题,我们深入盐湖、永济等有关县(市、区)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XX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具有法人资格)从业人员36676人,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264万人)的1.39%、占城镇从业人员(30.84万人)的11.89%。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89%,比20XX年增长

1.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 2.75%)高1.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3.12%)0.77个百分点。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构成看,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从业人员24447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93%;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3.25%。20XX年,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从业人员7592人,实现增加值6.56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20.7%和20.4%。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从业人员16855人,实现增加值16.99亿元,分别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45.9%和52.85%。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层从业人员12229人,实现增加值8.6亿元。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20.7:45.96: 33.34,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0.4:52.85:26.75。 (二)文化市场情况 20XX年,我市文化市场共有文化及相关专业从业人员1860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0.6%;实现增加值1.28亿元,占GDP的0.15%。文化市场的从业人员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5.07%,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3.98%。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战略和对策,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协调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增速保持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约占GDP比重%。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052亿元,比2009年增长18%,

约占GDP比重%。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000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平稳增长。 同时,十一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实现倍增。 2.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00~2009年,中国文化影响力从世界排名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中国的软实力名列全球第三,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范围内先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 1.市场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以电影业为例,中国每年可生产近400部电影,只有少数预算超过上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影片,能够取得一两亿的国内票房。2009年的电影总票房约60亿,2011年达131亿元,增速明显。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尚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地文明古国,具有深厚地历史资源,丰富地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地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地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地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地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地扶持文化发展地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地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地应属美国地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地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地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地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地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地世纪颁布地.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地意义.在以后地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地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地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地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地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地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地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地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地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地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地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地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地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一、现状据不完全统计,连云港市现有歌舞厅、电子游戏室、音像、*吧、文艺表演团体、艺术培训、影剧演出等文化市场服务类经营场所20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多人,注册资金1.1亿元,实际累计投资3.5亿元;共有报刊社、编辑部、印刷企业、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音像制作单位、*络出版单位等新闻出版类服务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注册资金达3.3亿元,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除去国营新华书店等为数不多的单位之外,我市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多为民资、外资,其中歌舞娱乐业和民营书业发展较快。 与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连云港市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连云港市文化市场投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但从总体上而言,市场规模较小,质量档次偏低,规模大、档次高、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经营场所少,光储、动漫等高新技术行业尚属空白。 二是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印刷企业的分布自发性和随意性较大;公共聚集场所配套文化设施明显不足,现有文化经营场所布点分散,多利用其它商业场所改造,歌舞娱乐场所尤为突出。 三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尚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瞻性和文化产业新理念的新型产业人才群体,导致不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究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点: 1、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娱乐消费水平低。连云港市虽属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但城市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较低,与南方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定位上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客流量较小、总体消费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这是影响该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根本原因。本地市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住、教育方面,市民用于文化消费占各项消费支出的比例很低。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曾有上海、广东、福建、青岛等地客商有意在我市投资 兴建大规模、高档次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但在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后,认为我市消费水平和客流量还不具备兴建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