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备考练习 苏教版

【步步高】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备考练习 苏教版
【步步高】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备考练习 苏教版

2.2.2 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基础过关

1. 已知点(3,2)在椭圆x 2a 2+y 2

b 2=1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点(-3,-2)不在椭圆上;

②点(3,-2)不在椭圆上;

③点(-3,2)在椭圆上;

④无法判断点(-3,-2)、(3,-2)、(-3,2)是否在椭圆上.

2. 椭圆以两条坐标轴为对称轴,一个顶点是(0,13),另一个顶点是(-10,0),则焦点坐标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椭圆x 2+4y 2

=1的离心率为________.

4.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若其离心率为12

,焦距为8,则该椭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椭圆x 2+my 2=1的焦点在y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则m 的值是________. 6. 已知椭圆x 2a +y 2b =1和x 2a +y 2

b =k (k >0,a >0,b >0),下列说法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 ①相同的顶点; ②相同的离心率;

③相同的焦点; ④相同的长轴和短轴.

7. 分别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离心率是23

,长轴长是6. (2)在x 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个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

二、能力提升

8. 过椭圆x 2a 2+y 2

b 2=1 (a >b >0)的左焦点F 1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F 2为右焦点,若∠F 1PF 2=6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

9. 若椭圆x 2+my 2=1的离心率为32

,则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F 1PF 2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11.已知椭圆x 2+(m +3)y 2=m (m >0)的离心率e =

32

,求m 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 12.已知椭圆x 2a 2+y 2

b

2=1 (a >b >0)的左焦点为F 1(-c ,0),A (-a ,0),B (0,b )是两个顶点,如果F 1到直线AB 的距离为b 7

,求椭圆的离心率e . 三、探究与拓展

13.已知椭圆x 2a 2+y 2

b 2=1 (a >b >0),A (2,0)为长轴的一个端点,过椭圆的中心O 的直线交椭圆于B 、C 两点,且AC →2BC →=0,|OC →-OB →|=2|BC →-BA →|,求此椭圆的方程.

答案

1. ③ 2. (0,±69) 3. 32 4. y 264+x 2

48=1 5. 14 6. ②

7. 解 (1)设椭圆的方程为

x 2a 2+y 2b 2=1 (a >b >0)或y 2

a 2+x 2

b 2=1 (a >b >0).

由已知得2a =6,e =c

a =2

3,∴a =3,c =2.

∴b 2=a 2-c 2=9-4=5.

∴椭圆方程为x 2

9+y 2

5=1或x 2

5+y 2

9=1.

(2)设椭圆方程为x 2

a 2+y 2

b 2=1 (a >b

>0).

如图所示,

△A 1FA 2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OF 为斜边A 1A 2的中线(高),且OF =c ,A 1A 2=2b ,

∴c =b =3,∴a 2=b 2+c 2=18,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18+y 2

9=1.

8. 3

3

9. 1

4或4 10.2-1

11.解 椭圆方程可化为x 2

m +y 2

m m +3

=1,

m -m m +3=m m +2m +3>0,

∴m >m m +3,即a 2=m ,b 2=m m +3,

∴c =a 2-b 2=m m +2

m +3.

由e =3

2,得m +2

m +3=3

2,

解得m =1,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y 2

14

=1,

∴a =1,b =12,c =3

2,

∴椭圆的长轴长为2,短轴长为1,

两焦点坐标分别为F 1? ?

?

??-32,0, F 2? ??

??32,0, 顶点坐标分别为A 1(-1,0),A 2(1,0),B 1? ????0,-12,B 2? ????0,12.

12.解 由A (-a,0),B (0,b ),

得直线AB 的斜率为k AB =b

a ,

故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b =b

a x ,

即bx -ay +ab =0.

又F 1(-c,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d =|-bc +ab |a 2+b 2=b 7, ∴72(a -c )=a 2+b 2,

又b 2=a 2-c 2,整理,得8c 2-14ac +5a 2=0,即8? ????c a 2-14c

a +5=0,

∴8e 2-14e +5=0,

∴e =1

2或e =5

4(舍去).

综上可知,椭圆的离心率为e =1

2.

13.解 ∵|OC →-OB →|=2|BC →-BA →|,

∴|BC →|=2|AC →|.

又AC →2BC →=0,∴AC ⊥BC .

∴△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A =2,

∴C 点的坐标为(1,1)或(1,-1),

∵C 点在椭圆上,a =2,

∴14+1

b 2=1,b 2=43.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

43

=1.

全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椭圆知识点总结

椭圆知识点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2121F F a PF PF >=+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21F F ; 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无图形. 知识点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12222=+b y a x )0(>>b a 与 122 22=+b x a y )0(>>b a 的简单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122 22=+b y a x )0(>>b a 12 2 22=+b x a y )0(>>b a 图形 性质 焦点 )0,(1c F -,)0,(2c F ),0(1c F -,),0(2c F 焦距 c F F 221= c F F 221= 范围 a x ≤,b y ≤ b x ≤,a y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 顶点 )0,(a ±,),0(b ± ),0(a ±,)0,(b ± 轴长 长轴长=a 2,短轴长=b 2 长半轴长=a ,短半轴长=b (注意看清题目) 离心率 )10(<<= e a c e c a F A F A -==2211;c a F A F A +==1221;c a PF c a +≤≤-1; (p 是椭圆上一点)(不等式告诉我们椭圆上一点到焦点距离的范围)

注意:①与坐标系无关的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等; ②与坐标系有关的性质,如:顶点坐标、焦点坐标等 知识点三:椭圆相关计算 1.椭圆标准方程中的三个量c b a, ,的几何意义2 2 2c b a+ = 2.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其长 a b2 2 焦点弦:椭圆过焦点的弦。 3.最大角:p是椭圆上一点,当p是椭圆的短轴端点时,2 1 PF F ∠为最大角。 4.椭圆上一点和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 焦点三角形的面积2 tan 2 2 1 θ b S F PF = ? ,其中2 1 PF F ∠ = θ(注意公式的推导) 5.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待定系数法). (1)作判断:依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 (2)设方程: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专题四 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和圆以及圆锥曲线.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因此以坐标为桥梁,可以使向量的有关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的坐标运算产生联系,平面向量的引入为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几何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解析几何试题对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析几何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的选择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关注与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的交汇,关注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整体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该部分一般有1至2道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一道综合解答题,以圆或圆锥曲线为依托,综合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道解答题往往是试卷的把关题之一. 【考点透析】解析几何的主要考点是:(1)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圆与方程,重点是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坐标法思想的初步应用;(3)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直线与方程 例1 (2008高考安徽理8)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33 D .(33 - 分析: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其半径布列关于直线的斜率k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解决. 解析:C 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 x y -+=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 1d =≤,得222141,3 k k k ≤+≤,选择C 点评:本题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高考试卷中一般不单独考查直线与方程,而是把直线与方程与圆、圆锥曲线或其他知识交汇考查. 例2.(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10题)已知04,k <<直线1:2280l kx y k --+=和直线

2014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上海乌托邦教育 2014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填空题(共14题,满分56分) 1.(4分)(2014?上海)函数y=1﹣2cos2(2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 2.(4分)(2014?上海)若复数z=1+2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_________. 3.(4分)(2014?上海)若抛物线y2=2px的焦点与椭圆+=1的右焦点重合,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_________. 4.(4分)(2014?上海)设f(x)=,若f(2)=4,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5.(4分)(2014?上海)若实数x,y满足xy=1,则x2+2y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4分)(2014?上海)若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则其母线与底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_(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7.(4分)(2014?上海)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3cosθ﹣4sinθ)=1,则C与极轴的交点到极点的距离是 _________. 8.(4分)(2014?上海)设无穷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若a1=(a3+a4+…a n),则q=_________.9.(4分)(2014?上海)若f(x)=﹣,则满足f(x)<0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0.(4分)(2014?上海)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商场拟在未来的连续10天中随机选择3天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则选择的3天恰好为连续3天的概率是_________(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11.(4分)(2014?上海)已知互异的复数a,b满足ab≠0,集合{a,b}={a2,b2},则a+b=_________. 12.(4分)(2014?上海)设常数a使方程sinx+cosx=a在闭区间[0,2π]上恰有三个解x1,x2,x3,则x1+x2+x3= _________. 13.(4分)(2014?上海)某游戏的得分为1,2,3,4,5,随机变量ξ表示小白玩该游戏的得分,若E(ξ)=4.2,则小白得5分的概率至少为_________. 14.(4分)(2014?上海)已知曲线C:x=﹣,直线l:x=6,若对于点A(m,0),存在C上的点P和l上 的Q使得+=,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4题,满分2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2014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1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

《最高考系列 高考总复习》2014届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引领+技巧点拨)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1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 合应用 1. (选修11P 44习题4改编)以双曲线x 24-y 25 =1的中心为顶点,且以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焦点的拋物线方程是__________. 答案:y 2=12x 解析:双曲线x 24-y 25 =1的中心为O(0,0),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3,0),则拋物线的顶点为(0,0),焦点为(3,0),所以p =6,所以拋物线方程是y 2=12x. 2. 以双曲线-3x 2+y 2=12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椭圆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x 24+y 216=1 解析:双曲线方程可化为y 212-x 24=1,焦点为(0,±4),顶点为(0,±23).∴ 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且a =4,c =23,此时b =2,∴ 椭圆方程为x 24+y 216=1. 3. 若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与椭圆x 26+y 22 =1的右焦点重合,则p =________. 答案:4 解析:椭圆x 26+y 22=1的右焦点(2,0)是抛物线y 2=2px 的焦点,所以p 2 =2,p =4. 4. 已知双曲线x 2-y 23 =1的左顶点为A 1,右焦点为F 2,P 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PA 1→2PF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设点P(x ,y),其中x≥1.依题意得A 1(-1,0),F 2(2,0),由双曲线方程得y 2=3(x 2-1).PA 1→2PF 2→=(-1-x ,-y)2(2-x ,-y)=(x +1)(x -2)+y 2=x 2+y 2-x -2= x 2+3(x 2-1)-x -2=4x 2-x -5=4? ????x -182-8116 ,其中x≥1.因此,当x =1时,PA 1→2PF 2→取得最小值-2. 5. 已知椭圆C :x 22+y 2=1的两焦点为F 1,F 2,点P(x 0,y 0)满足x 202 +y 20≤1,则PF 1+PF 2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2,22] 解析:当P 在原点处时,PF 1+PF 2取得最小值2;当P 在椭圆上时,PF 1+PF 2取得最大值22,故PF 1+PF 2的取值范围为[2,22].

2016版《步步高》高考数学大二轮总复习:专题九 数学思想方法

高考数学以能力立意,一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是考查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考查数学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处理和解决问题,是数学意识,是数学技能的升华和提高,中学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和转化思想.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就是用函数与变量去思考问题 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数学思想. 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数学思想. 例1(1)若a>1,则双曲线x2 a2- y2 (a+1)2 =1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若将函数f(x)=sin2x+cos2x的图象向右平移φ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φ的最小正值是______________. 思维升华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函数与不等式的相互转化,对函数y=f(x),当y>0时,就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不等式. (2)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去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3)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这都涉及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有关理论. (4)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跟踪演练1(1)(2015·南京模拟)若函数f(x)在R上可导,且满足f(x)”或“<”).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专题 一、《考试大纲》要求 ⒈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 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⒉圆锥曲线方程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二、高考试题回放 1.(福建)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F 2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 33 B .32 C .2 2 D .23

2.(福建)直线x +2y=0被曲线x 2+y 2-6x -2y -15=0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 3.(福建)如图,P 是抛物线C :y=2 1x 2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且与抛物线C 交于另一点Q.(Ⅰ)若直线l 与过点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Ⅱ)若直线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交于点S ,与y 轴交于点T ,试求 | || |||||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 4.(湖北)已知点M (6,2)和M 2(1,7).直线y=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M 1M 2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 ( ) A .2 3 - B .3 2- C .4 1 D .4 5.(湖北)两个圆0124:0222:222221=+--+=-+++y x y x C y x y x C 与的 公切线有且仅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湖北)直线12:1:22=-+=y x C kx y 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 点A 、B. (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7.(湖南)如果双曲线112 132 2 =-y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3, 那么 点 P 到右准线 的 距 离 是 ( )

2014年高考数学试题(江苏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 参考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l S =圆柱侧,其中c 是圆柱底面的周长,l 为母线长. 圆柱的体积公式:Sh V =圆柱, 其中S 是圆柱的底面积,h 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已知集合A ={4,3,1,2--},}3,2,1{-=B ,则=B A ▲ . 2. 已知复数2)i 25(+=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为 ▲ . 3. 右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n 的值是 ▲ . 4. 从1,2,3,6这4个数中一次随机地取2个数,则所取2 个数的乘积为6的概率是 ▲ . 5. 已知函数x y cos =与)2sin(?+=x y (0≤π?<),它 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 3 π 的交点,则?的值是 ▲ . 6. 设抽测的树木的底部周长均在区间[80,130]上,其频率 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 ▲ 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小于100cm. 开始 0←n 1+←n n 202>n 输出n 结束 (第3题) N Y 组距 频率 100 80 90 110 120 130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底部周长/cm (第6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均为非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 一、填空题 1、(2015年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P 为双曲线221x y -=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P 到直线10x y -+=的距离大于c 恒成立,则c 的最大值 为___ 2 __________。 2、(2013年江苏高考)双曲线19 162 2=-y x 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 3、(2013年江苏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 )0,0(122 22>>=+b a b y a x ,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 ,设原点到直线BF 的距离为1d ,F 到l 的距离为2d ,若126d d =,则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 4、( 南京、盐城市高三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C : y x 42=的焦点为F ,定点)0, 22(A ,若射线FA 及抛物线C 相交于点M ,及抛物线C 的准线相交于点N ,则FM :MN= 5、(苏锡常镇四市 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已知双曲线22 221(,0) x y a b a b -=>的离心率等于2,它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1,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6、(泰州市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知双曲线22 14x y m -=的渐近线方程为 2 y x =± ,则m = ▲

7、(盐城市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若抛物线28y x =的焦点F 及双曲线 22 13x y n -=的一个焦点重合,则n 的值为 ▲ 8、( 江苏南京高三9月调研)已知双曲线x 2a 2-y 2 b 2=1(a >0,b >0)的渐近 线方程 为y =±3x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9、( 江苏苏州高三9月调研)已知双曲线22 15 x y m -=的右焦点及抛物线 212y x =的焦点相同,则此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10、(南京市、盐城市 高三)若双曲线222(0)x y a a -=>的右焦点及抛物线 24y x =的焦点重合,则a = ▲ . 11、(南通市 高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直线2y x =±为渐近线,且经过抛物 线24y x =焦点的双曲线的方程是 12、(苏州市 高三上期末)以抛物线24y x =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中心,离心率为2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13、(泰州市 高三上期末)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右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是其 到左顶点距离的一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 = ▲ 14、(苏锡常镇四市2014届高三5月调研(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 19x y m -=的一个焦点为(5,0),则实数 m = ▲ 15、(南京、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淮安三模))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xOy 中,双曲线x 2a 2-y 2 b 2=1(a >0,b >0)的两条渐近线及抛物线y 2=4x Y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解析版82页 1.一个顶点的坐标()2,0 ,焦距的一半为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19422=+y x B. 14922=+y x C. 113422=+y x D. 14132 2=+y x 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2 221(0,0)x y a b a b -=>>,过左焦点F 1的直线交 双曲线的右支于点P ,且y 轴平分线段F 1P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 3 B .32+ C . 31+ D . 32 3.已知过抛物线y 2 =2px (p>0)的焦点F 的直线x -my+m=0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且△OAB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则m 6+ m 4的值为( ) A .1 B . 2 C .3 D .4 4.若直线经过(0,1),(3,4)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A .30o B . 45o C .60o D .120o 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ρ=2θ2cos ,给定两点P(0,π/2),Q (-2,π),则有 ( ) (A)P 在曲线C 上,Q 不在曲线C 上 (B)P 、Q 都不在曲线C 上 (C)P 不在曲线C 上,Q 在曲线C 上 (D)P 、Q 都在曲线C 上 6.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化为极坐标为( ) A .)65, 2(π B .)6 ,2(π C .)611,2(π D .)67,2(π 7.曲线的参数方程为???-=+=1 232 2t y t x (t 是参数),则曲线是( ) A 、线段 B 、直线 C 、圆 D 、射线 8.点(2,1)到直线3x-4y+2=0的距离是( ) A . 54 B .4 5 C . 254 D .4 25 9. 圆0642 2 =+-+y x y x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A.)3,2(-、13 B.)3,2(-、13 C.)3,2(--、13 D.)3,2(-、13 10.椭圆 122 2 2=+b y x 的焦点为21,F F ,两条准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212F F MN ≤,则该椭圆离心率取得最小值时的椭圆方程为 ( )

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湖南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数学(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满足 (z i i i z +=为虚数单位)的复数z = A .1122i + B .1122i - C .1122i -+ D .1122 i -- 2.对一个容量为N 的总体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当选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种不同方法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分别是123,,,p p p 则 A .123 p p p =< B .231 p p p =< C .132p p p =< D .123p p p == 3.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32()()1,f x g x x x -=++ (1)(1)f g +则= A .-3 B .-1 C .1 D .3 4.5 1(2)2 x y -的展开式中23 x y 的系数是 A .-20 B .-5 C .5 D .20 5.已知命题2 2 :,;:,.p x y x y q x y x y >-<->>若则命题若则在命题 ①p q ∧②p q ∨③()p q ∧?④()p q ?∨中,真命题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执行如图1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2,2]t ∈-,则输出的S 属于 A .[6,2]-- B .[5,1]-- C .[4,5]- D .[3,6]- 7.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何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 .1 B .2 C .3 D .4

2020步步高 苏教版高三一轮复习 数列 含答案解析

考试内容等级要求数列的概念A 等差数列C 等比数列 C §6.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考情考向分析以考查S n与a n的关系为主,简单的递推关系也是考查的热点.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以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为低档. 1.数列的定义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 分类原则类型满足条件 按项数分类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按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分类递增数列a n +1 __>__a n 其中n∈N* 递减数列a n +1 __<__a n 常数列a n +1 =a n 摆动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 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式法. 4.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

数列的通项公式. 5.a n与S n的关系 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 则a n , n≥2,n∈N*. 概念方法微思考 1.数列的项与项数是一个概念吗? 提示不是,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某一确定的数,而项数是指数列的项对应的位置序号.2.数列的通项公式a n=3n+5与函数y=3x+5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数列的通项公式a n=3n+5是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为N*,而函数y=3x+5的定义域是R,a n=3n+5的图象是离散的点,且排列在y=3x+5的图象上. 题组一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相同的一组数按不同顺序排列时都表示同一个数列.(×) (2)所有数列的第n项都能使用公式表达.(×) (3)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止一个.(√) (4)1,1,1,1,…不能构成一个数列.(×) (5)任何一个数列不是递增数列,就是递减数列.(×) (6)如果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则对?n∈N*,都有a n=S n-S n-1.(×) 题组二教材改编 2.[P34习题T2]在数列{a n}中,已知a1=1,a n+1=4a n+1,则a3=________. 答案21 解析由题意知,a2=4a1+1=5,a3=4a2+1=21. 3.[P34习题T7]根据下面的图形及相应的点数,写出点数构成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 n=____________. 答案5n-4 题组三易错自纠 4.数列{a n}中,a n=-n2+11n(n∈N*),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________. 答案30

2014届高考数学专题汇编10:三角函数

专题10:三角函数 1.(2012年海淀一模理11)若1tan 2α= ,则cos(2)απ 2 += . 2.(2012年西城一模理5)已知函数44()sin cos f x x x ωω=-的最小正周期是π,那么正数ω=( ) A .2 B .1 C . 12 D .1 4 3.(2012年门头沟一模理4)在ABC ?中,已知4 A π ∠=,3 B π ∠= ,1AB =,则BC 为 ( ) 1 1 4.(2012年东城11校联考理11)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若 sin A C =, 30=B ,2=b ,则边c = . 5.(2012年房山一模11)已知函数()()?ω+=x x f sin (ω>0, π?<<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ω=_ _,?=_ _. 6.(2012年密云一模理6) 已知函数sin(),(0,||)2 y x π ω?ω?=+>< 的简图如右上图, 则 ω ? 的值为( ) A. 6π B. 6π C. 3π D. 3π 7.(2012年西城二模理9)在△ABC 中,BC ,AC =,π 3 A =,则 B = _____. 8.(2012年海淀二模理1)若sin cos 0θθ<,则角θ是( ) A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x y O π2π 1 -1 9.(2012年朝阳二模理4)在△ABC 中, 2AB = ,3AC = ,0AB AC ?< ,且△ABC 的面积为3 2 ,则BAC ∠等于( ) A .60 或120 B .120 C .150 D .30 或150 10.(2012年昌平二模理9)在?ABC 中,4 ,2,2π ===A b a 那么角C =_________. 11.(2012年东城二模理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点 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 90到点 B ,那么点B 的坐标为____,若直线OB 的倾斜角为α,则sin2α的值为 . 12.(2012年海淀二模理11)在AB C ?中,若 120=∠A ,5c =,ABC ? 的面积为, 则a = . 13.(2013届北京大兴区一模理科) 函数()cos f x x =( ) A .在ππ (,)22 -上递增 B .在π(,0]2-上递增,在π(0,)2上递减 C .在ππ (,)22 -上递减 D .在π(,0]2-上递减,在π(0,)2上递增 14.(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3月联考数学(理)试题 )已知函数sin() y A x ω?=+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函数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41 sin(2)55y x =+ B .31 sin(2)25y x = + C .441 sin()555 y x =- D .441 sin()555 y x =+ 15.(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理试题)函数2sin()y x ω?=+在一个 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解析式可能是( ) A .2sin(2)4 y x π =- B .2sin(2)4y x π =+ C .32sin()8 y x π =+ D .72sin()216 x y π =+ 16.(2013届北京大兴区一模理科)函数 f x x x ()s i nc o s =的最大值是 。

2014届高考数学知识点总复习教案基本不等式

第4讲基本不等式 A级基础演练(时间:30分钟满分: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2013·宁波模拟)若a>0,b>0,且a+2b-2=0,则ab的最大值为(). A.1 2B.1 C.2 D.4 解析∵a>0,b>0,a+2b=2,∴a+2b=2≥22ab,即ab≤1 2.当且仅当 a=1,b=1 2时等号成立. 答案 A 2.函数y=x2+2 x-1 (x>1)的最小值是(). A.23+2 B.23-2 C.2 3 D.2 解析∵x>1,∴x-1>0, ∴y=x2+2 x-1 = x2-2x+1+2(x-1)+3 x-1 =(x-1)2+2(x-1)+3 x-1 =(x-1)+ 3 x-1 +2≥23+2. 当且仅当x-1= 3 x-1 ,即x=3+1时取等号. 答案 A 3.(2012·陕西)小王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速分别为a和b(a

∵a a 2-a 2a +b =0,∴v >a . 答案 A 4.(2013·杭州模拟)设a >b >c >0,则2a 2 +1ab +1 a (a - b ) -10ac +25c 2的最小值是 ( ) . A .2 B .4 C .2 5 D .5 解析 2a 2+1 ab +1 a (a - b ) -10ac +25c 2 =2a 2+a -b +b ab (a -b )-10ac +25c 2 =2a 2+1 b (a -b ) -10ac +25c 2 ≥2a 2+1 ? ??? ?b +a -b 22-10ac +25c 2(b =a -b 时取“=”) =2a 2+4a 2-10ac +25c 2=? ? ???a 2+4a 2+(a -5c )2≥4 ? ????当且仅当a =2,b =22,c =2 5时取“=”,故选B. 答案 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2011·浙江)设x ,y 为实数.若4x 2+y 2+xy =1,则2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有(2x +y )2 =1+3xy =1+32×2x ×y ≤1+32·? ?? ??2x +y 22,得5 8(2x +y )2≤1,即|2x +y |≤2105.当且仅当2x =y =105时,2x +y 取最大值210 5.

人教版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 1.注意考查直线的基本概念,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此类题大多都属中、低档题,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每年必考 2.考查直线与二次曲线的普通方程,属低档题,对称问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查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题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与求轨迹有关、与向量结合、与求最值结合的往往是一个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大题,属中、高档题, 4.解析几何的才查,分值一般在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 【考题解析与考点分析】 考点1.求参数的值 求参数的值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构造方程解之. 例1.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 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 解答过程:椭圆22162 x y +=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考点2. 求线段的长 求线段的长也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找出点的坐标,利用距离公式解之. 例2.已知抛物线y-x 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 、B ,则|AB|等于 A.3 B.4 C.32 D.42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公式的应用. 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b =+,由22123301y x x x b x x y x b ?=-+?++-=?+=-?=+?,进而可求出AB 的中点1 1(,)22M b --+,又由11(,)22 M b --+在直线0x y +=上可求出1b =, ∴220x x +-=,由弦长公式可求出AB ==. 故选C 例3.如图,把椭圆2212516x y +=的长轴 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 分于1234567 ,,,,,,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 ____________.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性质和距离公式的灵活应用.

2014届高三高考数学最后一讲

2014届高考数学最后一讲 一、主要考点: (一)、填空题 1.复数,2.集合(简易逻辑),3.双曲线与抛物线,4.统计,5.概率,6.流程图,7.立体几何,8.导数,9.三角,10.向量,11.数列,12.解析几何,13.不等式,14.杂题(函数) 填空题的能力题体现在考试说明中的C级(8个)以及B级(36个)中,近几年,主要体现在:导数,三角计算,解析几何(直线与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数量积),不等式(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或函数),数列综合,函数综合等. (二)、解答题 15.三角与向量,16.立体几何,17.应用题,18.解析几何,19.数列,20.函数综合二:时间安排(参考意见) 填空题(用时40分钟左右):1—6题防止犯低级错误,平均用时在2分钟左右。 7—12题防止犯运算错误,平均用时在2.5分钟左右。13—14防止犯耗时错误,平均用时在5分钟左右。 解答题(用时在85分钟左右):15—16题防止犯运算和表述错误,平均用时10分钟左右。17—18题防止犯审题和建模错误,平均用时在15分钟左右。19—20题防止犯第一问会而不做和以后的耗时错误,平均用时在16分钟左右。 三: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解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有:①直接求解法;②数形结合法;③特殊化法(特殊值法、特殊函数法、特殊角法、特殊数列法、图形特殊位置法、特殊点法、特殊方程法、特殊模型法);④整体代换法;⑤类比、归纳法;⑥图表法等. (二)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这些题涵盖了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解答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值占90分,主要分六块:三角函数(或与平面向量交汇)、立体几何、应用问题、函数与导数(或与不等式交汇)、数列(或与不等式交汇)、解析几何(或与平面向量交汇).从历年高考题看综合题这些题型的命制都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解题规律,从阅卷中发现考生“会而得不全分”的现象大有人在,针对以上情况,最后几天时间里,能不断回顾之前做过的典型题目,从知识、方法等层面进行反思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考场上能将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学到的方法体现在你的解题中,将你会做的做对,相信你的高考数学一定能取得满意成绩!!! 四:特别提醒: (1)对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考虑周密,书写规范,关键步骤清晰,防止分段扣分.解题步骤一定要按教科书要求,避免因“对而不全”失分. (2)对不会做的题目: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对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①缺步解答:如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问题,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每一步演算到得分点时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 ②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若题目有两问,第(1)问想不出来,可把第(1)问作“已知”,先做第(2)问,跳一步再解答. ③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

2014届高考数学(人教版)总复习提高分冲刺模拟卷6.5推理

第6章 第5节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 为有理数集,R 为实数集,C 为复数集): ①“若a ,b ∈R ,则a -b =0?a =b”类比推出“若a ,b ∈C ,则a -b =0?a =b”; ②“若a ,b ,c ,d ∈R ,则复数a +bi =c +di ?a =c ,b =d”类比推出“若a ,b ,c ,d ∈Q ,则a +b 2=c +d 2?a =c ,b =d”; ③“若a ,b ∈R ,则a -b>0?a>b”类比推出“若a ,b ∈C ,则a -b>0?a>b”.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 ①②正确,③错误,因为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如a =5+6i ,b =4+6i ,虽然满足a -b =1>0,但复数a 与b 不能比较大小. 【答案】 C 2.观察下列各式: 1=12, 2+3+4=32, 3+4+5+6+7=52, 4+5+6+7+8+9+10=72, …, 可以得出的一般结论是( ) A .n +(n +1)+(n +2)+…+(3n -2)=n2 B .n +(n +1)+(n +2)+…+(3n -2)=(2n -1) 2 C .n +(n +1)+(n +2)+…+(3n -1)=n2 D .n +(n +1)+(n +2)+…+(3n -1)=(2n -1)2 【解析】 可以发现:第一个式子的第一个数是1,第二个式子的第一个数是2,…,故第n 个式子的第一个数是n ;第一个式子中有1个数相加,第二个式子中有3个数相加,…,故第n 个式子中有2n -1个数相加;第一个式子的结果是1的平方,第二个式子的结果是3的平方,…,第n 个式子应该是2n -1的平方,故可以得到n +(n +1)+(n +2)+…+(3n -2)=(2n -1)2. 【答案】 B 3.“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y =tan x ,x ∈-π2,π2是三角函数,所以y =tan x ,x ∈-π2,π 2是周期函数.”在以上演绎推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推理完全正确 B .大前提不正确 C .小前提不正确 D .推理形式不正确 【解析】 y =tan x ,x ∈-π2,π 2只是三角函数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一般的三角函数,所以小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椭圆

第八章圆锥曲线的方程●网络体系总览 圆锥曲线 椭圆 定义 双曲线 定义 抛物线 定义 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几何性质 几何性质 几何性质 作图 作图 作图 第二定义 第二定义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统 一 定 义 ●考点目标定位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初步应用. 5.结合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的认识. ●复习方略指南 本章主要内容有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它们作为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典型问题,成了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高考中,圆锥曲线成为命题的热点之一.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有下面几个显着特点: 1.注重双基保持稳定 圆锥曲线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风格独特,每年的试卷中客观题2至3道,主观题1道,分值占全卷的15%左右,“难、中、易”层次分明,既有基础题,又有能力题. 2.全面考查重点突出 试题中,圆锥曲线的内容几乎全部涉及,考查的知识点约占圆锥曲线总知识点的四分之三,通过知识的重新组合,考查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仍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上. 3.考查能力探究创新 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重点考查学生画图、数形结合、等价转换、分类讨论、逻辑推理、合理运算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今后的高考中,圆锥曲线仍将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和性质、求曲线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解析几何中的定值最值问题.其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仍是命题的热点,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及最值问题也会有所加强.圆锥曲线内容的“应用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将会出现在今后的高考中. 学好本章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掌握由曲线求方程和由方程讨论曲线的性质这两个问题.为此建议在学习中做到: 1.搞清概念(对概念定义应“咬文嚼字”); 2.熟悉曲线(会“速写”出符合题目数量特征要求的曲线); 3.熟练运用代数、三角、几何、向量的知识; 4.处理问题时要在“大处着眼”(即在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综合信息和处理问题的数学思想)“小处着手”(即在细节上能熟练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 8.1 椭圆 ●知识梳理 定义 1.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F1F2|)的点的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