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闽菜菜名的翻译

闽菜菜名的翻译对于闽菜的推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依据目的论的三个原则,结合闽菜菜名的特点,分析闽菜菜名翻译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翻译方法。
一、翻译目的论
(一)概述
“翻译目的论中的“目的(Skopos)”即译文目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费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的的策略。[1]所以,译文是否被译文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即是检验译文的效果,也是检验翻译的目的。
(二)目的论的三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Skopos Rule)
“费米尔认为,所有翻译者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费米尔对翻译目的进行了区分,他认为目的应该分为三个层次:译者目的;译文交际目的;使用特殊翻译策略目的。” [1]
因此,根据目的性原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翻译方法,那么,译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翻译目的、自己翻译的译文要达到怎样的交际目的、以及由翻译目的所选用的翻译方法是否可以满足翻译目的,而最终的翻译结果和译文受众的反馈,会检验是否符合目的性原则。
2、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
“目的论的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1] 连贯性原则指在翻译时,译者要将原文的意思和信息,用译文受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要求译者考虑译者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所在的社会环境,以便译文受众和原文受众一样获得来自原文的同等信息。[2] 所以,根据连贯性原则的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原文与译文之间表达的差异,原文受众和译文受众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而采用更合适的翻译方法,用便于译文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思。只有原文和译文建立并保持这种联系,才能顺利沟通和传播信息和文化。
3、忠实性原则 (Fidelity Rule)
“忠实法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 [1]
根据忠实性原则的要求,译者要充分、全面地理解原文的意思,明确译文的目的,并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把原文的信息和意思传达给译文受众。但由于译者对

原文的理解度和译文的目的都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译文对于原文的忠实度也在不断变化,进而也影响了译文受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以及译文的最终效果。
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守上述的三个原则,并合理运用,以期让译文的效果最佳,让译文受众可以和原文受众一样,获得同等的原文信息,理解原文的内容。
二、闽菜菜名的特点
(一)写实型
所谓的写实法就是“用直截了当地给菜肴命名,不拐弯抹角,也不需要会意猜测,它是一种如实反映菜肴原料构成,烹任制作方法以及风味特色的命名方法,使人一看便了解菜肴的原料和特色”。 [3]写实性菜名的特点是十分真实地描述了菜肴的原料和烹调方法、刀功技法,以及色、香、味、形、口感等这些特点。
例如:1 原文:莲藕拌旅菜(主料+辅料)
译文:Lotus Roots with Bracken
2 原文:煎蜂蛋(烹调方法+主料+辅料)
译文:Fried Razor Clam with Egg
上述两个中文菜名的英文译文,简洁、清楚地介绍了菜肴的原料、烹饪方法,体现了写实型的特点。
(二)写意型
“写意法通常釆用借代、比喻、象征等联想手法来给菜肴命名。因而,这类菜名表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有的古朴典雅,有的诙谐幽默”。[3]如有些菜是常以植物、动物名、珠宝和吉祥语来给菜肴命名,这类菜肴传达除了美好祝福和愿望。
例如:1 原文:梅花傲艳
译文: Bloomy Plum Blossom ( This dish is made with mushrooms,water - chestnut,pump-kin,and wheat gluten.)
2 原文:太平石笑
译文:Steamed Pigeon and Sea Bass ( Symbolizing peaceful life)[]
这类菜肴通常用四字词,表达简单,但意义丰富。而外国客人对于中国四字词的了解有限,因此在翻译时,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直译,而是运用意译法,将菜肴的食材、烹饪方法、口味和特色说明,同时,用括号中注释的内容说明菜肴的寓意,帮助外国客人了解菜名的意思,和有关菜肴的基本信息,进而对菜肴产生了兴趣,也对菜肴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达到了信息交流和文化宣传的目的。
(三)半写实半写意
“半写实半写意型”就是将菜肴的原料和制作方法融入到菜名之中,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命名,[4]但这类菜肴我们可以从表面知道吃的是什么食物或则是烹饪的方法。
例如:1 原文:荔枝肉
译文:Sweet and Sour Pork in the Shape of Litchi
2 原文:五彩珍珠扣
译文:Cuttlefish Balls with Assorted Vegetables。 [4]
这类菜肴和写意型菜肴相比,从菜名可以透露更多有关制作菜肴的食材和烹饪方法的信息,方便菜名的翻译,帮助外国客人理解菜名的意思。
针对不同类型的菜名,采用

合适的翻译方法,力求让外国食客和中国食客一样,可以理解菜名的意思,产生品尝美食的兴趣,同时,愿意进一步了解菜名的文化内涵。
三、闽菜菜名翻译所存在的问题
下文将依据目的论的三个原则,通过实例解析,说明闽菜菜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违背了目的论的原则
例如:1 原文:南海金莲
译文1:Golden Lotus from the South Sea
译文2:Golden Lotus from the South Sea ( This dish is made with tofu,mushrooms,bamboo shoots,water-chestnut,and white gourd. )
此菜是特色闽菜之一,用豆腐、香菇、竹笋、荸荠和冬瓜等食材,做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寓意美好祝福。但写意型的菜名,无法了解菜肴的具体信息,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介绍清楚菜肴的食材,让译文受众首先明白这道菜是什么,然后,译文受众才有兴趣了解,菜名有何寓意,实际菜肴的色、香、味是否与菜名匹配,进而达到菜肴推广和文化传播的目的。译文1,只是直接按照菜名的字面意思翻译,这不仅无法让译文受众了解菜肴的具体信息,还会误解这道菜是否是用产自南海的莲花制作的。违背了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译文2,不仅翻译菜名的信息,同时,用注释将菜肴的主料介绍给译文受众,让译文受众了解这道菜的具体信息,达到信息交流与传播的目的,符合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
2 原文:黄芪牛肉
译文1:Stewed Beef Soup with Herb
译文2:Stewed Beef Soup with Chinese Astragalus (Nourishing vitality and enriching the blood) [6]
此菜名是写实型,这个菜肴是一道药膳,它具有补气血的特殊功效,所以在翻译菜名时,需要把菜名中的这味中药材的功效说明清楚,以便没有中药知识的译文受众,也能对这道菜肴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宣传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译文1没有说明翻译“黄芪”--这道菜肴的重要配料,只是用“herb(草药、香草)”这种笼统的指称名词代替,没有具体、全面说明这道菜的主要材料,不能让译文受众了解这道菜使用的这个草药是什么,有何种功效,尤其是药膳,不同食材和不同中药材搭配,功效不同,针对的人群也不同,若食用错误,不仅不会有益健康,甚至是危害健康。所以,译文1的翻译不符合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译文2,简明清楚介绍了菜肴的主料、烹饪方法和主要配料--黄芪,同时,也用注释说明了黄芪的功效,帮助译文受众更多了解中国的饮食,宣传中国药食同源的理念,符合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
(二)违背了连贯性的原则
例如:1 原文:太平石笑
译文1:Steamed Pigeon and Sea Bass
译文2:Pigeon and Sea Bass(Symbolizing peaceful life)[6]
“太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是“安宁”的意思。“太平石笑”这道菜表达的是美好祝愿,属于写意型菜名,译文1的翻译虽然介绍了菜肴的主料和烹饪方法,但没有传达菜名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不符合目的论连贯性原则;与译文1相比,译文2的翻译,既介绍清楚菜肴本身,通过注释也说明了菜名的文化寓意,符合目的论连贯性原则。
2 原文:白玉藏珍
译文1:Clams and Shrimps Wrapped in White Gourd Pieces
译文2:Clams and Shrimps Wrapped in White Gourd Pieces( Symbolizing jade and other treasures)
此菜名是写意型,译文1,虽然说明了菜肴的主料,但没有把菜名内在所包含的意义表达出来,不符合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而译文2,不仅介绍了菜肴的主料,而且通过注释,说明菜名的寓意,帮助译文受众了解更多文化信息,符合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
(三)违背了忠实性的原则
例如:1 原文:醉糟鸡
译文1:Drunken Chops
译文2:Saturated Chicken with Fujian Rice Wine Sauce
此菜名是写实型,但译文1会让译文受众费解,鸡块为何会喝醉?这个译文是错误的,没有把原文的意思体现在译文中,违背了目的论忠实性原则;译文2,正确、简明地介绍了菜肴的主料、主要调味料和烹饪方法,让译文受众和原文受众可以获得同等的信息,符合目的论忠实性原则。
2 原文:麦花羊肚
译文1:Quick-Fried Mutton Tripe with Wheat
译文2:Quick-Fried Mutton Tripe Shaped as Wheatear
此菜名是半写实半写意型,其中“麦花”,不是指麦子的花,而是指厨师用刀将主料羊肚割出麦穗一样的形状,所以称为“麦花”。这在翻译时,要在译文中说清楚,否则会让译文受众误解。译文1,虽然介绍了菜肴的主料、烹饪方法,但没有正确理解菜名原文中“麦花”的意思,错误理解为“麦子的花”,所以译文也是错误的,没有达到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反而误导了译文受众,这不符合目的论目的性原则;译文2,不仅介绍菜肴主料、烹饪方法,还正确说明了菜肴的外形,形似麦穗,帮助译文受众获得与原文受众同等的信息,符合目的论忠实性的原则。
四、闽菜菜名的翻译建议使用的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与形式相符的方法。” [7]直译法较适用于写实型的闽菜菜名翻译。
例如:1 原文:陈皮兔肉
译文1:Preserved Rabbit Meat:
译文2:Tangerine-flavored Rabbit
此菜名是写实型菜名,在菜名中介绍了菜肴的主料和调味料,即“兔肉”和“陈皮”。两个译文都采用了直译法,但是译文1的意思是“腌制的兔肉”,这与原文的意思不同,原文的意思是“以陈皮为主要调料,烹制的兔

肉”,所以,译文1是错误的,同时也违背了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而译文2,不仅说明菜肴的主料是兔肉,还说明了主要调味料是陈皮,因此译文2采取的直译法,将原文的意思简洁明确地翻译,与中文菜名从形式到内容都相符,符合忠实性原则。
2 原文:沙茶牛肉
译文1:Sand Tea Beef
译文2:Braised Beef with Satay Sauce
上述例子也是写实型菜名,适合使用直译法翻译菜名。虽然两个译文都使用了直译法,但是从译文1的内容,可以看出,译者要么不知道“沙茶”的英文译文,要么不懂“沙茶”是一种烹饪用的酱料,否则不会字对字的将原文错误的译成“sand(沙)”和“tea(茶)”,这不是直译,这是死译原文,是错误的。而译文2正确地使用直译法,将原文的菜肴的主料和主要调味料翻译成译文,帮助译文受众理解原文的意思,获得与原文受众同等的信息和内容,符合目的论忠实性原则。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 [7] 意译法较适合于半写实半写意型闽菜菜名的翻译。
例如:1 原文:水晶干贝
译文1:Crystal Scallops
译文2:Steamed Egg White with Scallops
此菜肴的菜名是半写实半写意型,“水晶”,不是指真正的“水晶”,而是描述菜肴的外观:大火快速清蒸鸡蛋清后,铺上蒸熟的干贝,淋上调味后的鸡汤,干贝粒粒饱满,晶莹剔透。而菜名取其形,寓其意。译文1,直接将原文翻译为“水晶”和“干贝”,会让译文受众很费解,“水晶”和“干贝”怎样做成一盘菜,无法正确理解原文传达的信息,违背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译文2,用意译法,没有翻译原文中的“水晶”,而是将菜肴中的主料在译文中体现,让译文受众看后,便明白此菜肴是什么,符合目的论忠实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是意译法的正确示例。
2 原文:金丝龙虾球
译文1:Golden Silk Lobster Ball
译文2:Lobster Ball in Toffee Homecoming Swallows
上述菜名也是半写实半写意型。“金丝”不是金子做的丝,而是高温加热后的糖,拉成的金黄色或棕黄色的糖丝,将其裹在炸好的龙虾球表面,因而得名。译文1错误地直译原文中的“金丝”为“Golden Silk”,让译文受众很难理解,“金丝”怎么能吃?违背了目的论忠实性和目的性原则;译文2,没有直接翻译原文中的“金丝”,而是采用意译法,把菜肴的主料和烹饪方法在译文中说明,让译文的受众看后,明白菜肴是什么,符合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三)意译加注释
写意型菜名,从字面,一般很难了解菜肴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