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物理考试要点

城市环境物理考试要点
城市环境物理考试要点

城市环境物理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着自然的,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关系。

4城市型公害: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之污浊、噪声、振动、地基下沉、废弃物、日照和水源不足、绿地和水面等自然环境的减少、地震和火灾等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交通堵塞的方面。

7太阳高度角:h地球表面上某点和太阳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交角。

8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向的夹角。

9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蒸汽量的百分比称为该空气的相对湿度。

10露点温度:使室内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状态的特定温度。即渗出液态水。

11城市热岛: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越接近市中心气温越高,市区任一水平面的等温线图是如同海岛等高线一样的一族曲线。将气温分布的这种特殊现象称作城市热岛。

12热岛环流:由市区与郊区气温差形成热压差而产生的局地风,其风速一般都比较小。

14气温日较差: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只差。

16主导风向:也称为单一盛行风向,即该地区只有一个风向频率较大的风向。

18大气污染:指由于自然环境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使烟尘、有害气体等在大气中的数量、浓度、持续时间等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对人的健康及精神状态带来不利影响,或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0噪声: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

22光通量:由于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灵敏度,我们就不能直接有光源的辐射功率或辐射通量来衡量光能量,必须采用以人眼对光的感觉量为基准的单位即光通量来衡量。光源发光的基本量。

28泛光照明:对于一些形体较大,轮廓不突出的建筑物可用灯光将整个建筑物或建筑物某些突出部分均匀照亮。

29轮廓照明:以黑暗夜空为背景,利用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灯,将建筑物的轮廓勾画出来。简答题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哪4部分组成?8

生产者,包括大部分植物及某些细菌;消费者,动物和非绿色植物;分解者,主要为土壤和地表中的微生物,包括大多数细菌、真菌;非生命物质,指各种无机物、无生命有机物和自然因素,构成生态系统的自然营养物理环境。

3分析生态建筑,解释生态建筑两大类型。47

生态建筑的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存在,但目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定义。目前生态建筑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像托马斯。赫尔佐格这样的城市类型,其特点是关注利用技术含量高的适宜技术,侧重于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细部,提高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环境;另一类型则被称为乡村类型,其特点是采用较低技术含量的适宜技术,侧重对传统地方技术的改进来达到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的目标。

4请写出城市区域水分平衡式,从式中各分量分别分析城市湿环境。103

P+F+I=E+r+ΔS+ΔA

P为降水量,F为燃烧产生的水分,I为通过管道等供应城市的水分,E为蒸发和蒸腾的总量,简称蒸散量,r为径流量的变化,s为储存在城市建筑物—空气—地面系统水分的变化,a为建筑物—空气—地面系统间平流的水分。其中储存在城市建筑物—空气—地面系统水分对蒸散量e的影响较大,而蒸散量e又直接决定了城市湿环境。上述各量在城市和郊区的差

异,除了影响城市的湿度分布外,还影响到城市的热量平衡,造成城市区域气候与郊区的很多不同。在上式各项中,城市与郊区都有明显的差别,城市的p、f和i三项都比郊区大。E,s都比郊区小,r又比郊区大。由于所取的研究对象四周环境相同,a可忽略不计。上式所涉及的地下深处范围水分的交换可以忽略。城市中水分平衡与能量平衡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表现在蒸散这一过程中。城市中由于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大,植被少,蒸散量远比郊区小。

5请写出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56

1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密度、高度不断增大,人工铺装的路面、广场越来越多,这个立体化的下垫面层能够比郊区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她是形成的热岛效应的基本条件。2城市立体化下垫面比郊区自然下垫面层的热容量要大,白天的热量储存在下垫面层中的那一部分要比郊区多,使得在日落后城市下垫面降温速度要比郊区小。3城市内部上空的污染覆盖层善于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特别是co2温室效应是形成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之一。4城市人口的密集化,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人为热量。5城市中因不透水面积大,降水之后雨水很快从人工排水管道流失,地面蒸发量小,再加上植被面积比郊区农村小,蒸腾量少,城市下垫面消耗于蒸散的热量远比郊区小。6城市建筑物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速比郊区小。这也说明热岛的形成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那就是天气必须稳定,气压梯度小,风速微弱或无风。

6城市热岛的特征57

1其强度的强弱只与城市郊区气温的差值有关而与气温绝对值呈非线性相关。在城市气温高时并非热岛效应强,而在城市气温较低时热岛效应并不一定弱。2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热岛现象越强。3各地区各季度的热岛强弱虽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各个季节的强弱变化是不同的。4白天热岛效应弱,晚间热岛效应强。5晴天无风时热岛强,阴天风大时热岛弱。

7控制城市热岛的措施63

1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因为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热岛越强。同时也应防止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过高。2保持城市区域有足够的蒸发面积。即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出足够的水面和绿地。事实证明城市绿化对缓和热岛效应所造成的城市热湿环境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改善作用。而水面之所以能够抑制夏季热岛的强度,是因为水体热容大,且蒸发能力强。另外也可推行屋顶栽植、墙面立体绿化等设计措施。3合理使用人工铺装,使之不要超过功能所必须的面积。因为大面积的水泥、沥青铺面会造成夏季严重干热。4加强市区的自然通风。在总体规划时应设计一定数量和一定宽度的、走向与夏季盛行风向相近的街道,以加强市区与郊区之间机械紊流的热交换,使城市的多余热量较快的转移到郊外。

10什么是逆温,并比较辐射逆温和地形逆温。120 124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地形逆温是由于局部地区地形的原因而形成的。

11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24

在正常的情况下,近地面下层是暖空气,上层是冷空气,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冷暖空气对流混合,气流流动主要是湍流。这样从烟囱冒出来的烟气随下层空气漂浮上升,在湍流中如果城市近地面上空出现逆温,下层是冷空气,上层是暖空气,挡住烟囱冒出来的烟气向高空扩散,烟气只好在逆温层下面空气中散布。若强逆温存在时,会使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加。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15写出三类大气质量保护区划分并解释177

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等情况和大气污染程度将大气质量保护区划分三类:第一类区,为国家所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执行第一级标准,即为保护自然和人体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类区,为首都,著名旅游城市,各地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文化区,风景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执行第二级标准,即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其余为第三类区,执行第三类标准,即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20城市热平衡公式如何解决城市平均气温高于郊区的问题

Qs=Qn+Qf+Qh+Qe Qs覆盖层内净辐射的热量Qf覆盖层内人为热释放量Qh覆盖层内大气显热交换量Qe覆盖层内的显热交换量Qs下垫面层储热量

23 从眼睛的构造分析人眼的四个视觉特征

1颜色感觉在明视觉时,人眼对于380~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英气不同的颜色感觉2光谱光视效率人眼在观看同样功率的可见辐射时,对于不同长波感觉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

3 视野范围根据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以及眼眉。脸颊的影响,人眼的视看范围有一定的局限

4 明、暗视觉由于椎状、杆状细胞分别在在明、暗环境中起主要作用,故形成明、暗视觉。

24 光通量与发光强度、亮度与照明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光通量:人眼对光的感觉量。发光强度;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照度: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

26.城市道路分类与照明要求分别是什么: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

1)快速路照明方式以给你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并重,要求显色性要好;

2)快速路应加强常规的功能照明而禁止装饰性照明和动态照明,以功能照明控制灯具的炫光,在光色与光源类型的选择上应尽量使用节能高效并具有良好的视觉功效的光源;

3)主干道不仅要考虑机动车的照明效果,更要注意人群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和交通,照明方式建议采用高显色性的白光照明;以功能性照明为重点,以满足亮度、均匀度、引导性,炫光控制方面要求,光源尽量节能高效,对显色性和光色要求不高;

4)支路照明方式采用常规照明,一定要注意控制炫光,以免形成光污染,干扰居民生活。5)商业步行街照明方式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不需要大功率的光源和和很高的安装高度。

27.什么是炫光,分为那两类,分别解释

炫光是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范围的不适应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至于引起的不适应或降低观察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炫光分为失能炫光和不舒适炫光。不舒适炫光影响驾驶员视看的舒适程度,而失能炫光损害视看物体的能力,直接影响驾驶员观看物体的可靠性。29.写出建筑物的三种照明,并分别解释

轮廓照明:是城市中心区的主要照明,它是以黑暗夜空为背景,利用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灯,建建筑物的轮廓勾画出来,这种照明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泛光照明:对于一些形体较大,轮廓不突出的建筑物可用灯光将整个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某些凸出部分均匀照亮。

透光照明:是利用室内照明形成的亮度,透过窗口,在漆黑的夜空中形成排列整齐的亮点。

30.请写出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并简要解释

1)根治声源噪声。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声小或者不发声的设备,目前对噪声的控制主要有改进结构和采用吸收、隔声减震等方法。2)在传声途中的控制。因为声音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次实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使噪声源远离安静的地方,缩小噪声的干扰范围;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是降低高频噪声的有效措失,还可以建立隔声屏障阻挡噪声的传播,降低其影响程度。3)在噪声接受点进行防护。其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佩戴护耳器,二是减少在噪声中暴露的时间。

31.防噪规划设计原则:

1、按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区域:工业区、居住区、文化区、商业区、游览区等,将工业区与居住区和文化区分开,在其间以公共和福利设施作为缓冲带,或设置绿化隔离带;

2、在小区内,应将高噪声源尽量集中,高噪声源与低噪声源分开,并用绿化带隔离,绿化带的设置要综合考虑防噪、环境、美观、防止大气污染及气候等方面因素。

3、铁路和公路干线应远离市区或在工业小区外围。市区道路交通应采用树杈式布置,尽量避免方格式布置。根据车流量的不同,道路两侧设置必要的防护屏障和防护带。

4、高噪声源不得布置在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区。对于噪声过强的噪声源不得布置在城镇附近。如航空港.

32请写出出城市区域临街建筑的防噪设计四点措施

(1)临街建筑应尽量采用背向街道的U行结构(2)街道两侧的临街建筑,应尽量安排背向街道。(3)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筑和要求环境安静的临街建筑,可适当提高建筑隔声效果,尤其是窗户(4)建筑的高度应随着离开街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33请用图文分析5种不符合防噪要求的总平面布置

(1)周边式布置将高噪声设备分散布置在厂区外缘周边。它虽然能减少高噪声声源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但由于高噪声包围了其他较安静的厂房,结果扩大了厂区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对场外环境将造成的污染更严重(2)四合院式布置指某一声场功能界区的布置,高噪声源中间没有其他房屋。四合院式布置由于空间狭小,声波传播距离短,声波来回反射造成严重的勿扰(3)‖字型布置与以上两种相同,它还可能在‖字形内的建筑群之间发生干扰,起着放大噪声的作用,噪声从开口处穿出去之后,向开口方向的环境进行扩散(4)垂直式布置这种形式虽然主要噪声源都集中了,但它却被布置在厂区中央,将使声波与建筑物界面接触增多,造成严重干扰(5)圆心式布置这种形式虽然主要高噪声源都集中了,但它却被集中在厂区中央,将噪声污染面扩大,并增加防噪工程费用。

34 如何解决街道形成的强巷道风

(1)使高大建筑的小表面朝向盛行风向,或频数虽不够盛行风向,但风速很大的风向,以减弱风的影响。(2)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要合适(3)改变平面形状(4)设防风围墙可以有效的防止并减弱风害,防风网能使部分风通过,是较好的措施(5)种植树木于高层建筑周围,将和前述围墙一样,起到减弱强风区的作用(6)在高楼的底部周围设底层部分,这种底层部分可以将来自高层的强风挡住,使之不会下流到街面或院内地面上去(7)在近地面下层处设置挑棚等,使来自上边的强风不致吹着街上的行人(8)在两个建筑物之间架设联拱廊之后,下面就收到了保护了

城市水环境作业题

《城市水环境》作业题 一、城市水环境概述 1、城市水功能区划各区执行标准水质是什么?(P39-40) 2 、解释城市水环境含义(P36) 二、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 1、城市河湖水系统综合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城市水生态系统?它分哪些类型? 3、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建设目的什么?其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三、城市水环境规划 1、城市水系布局规划含义 2、城市河流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3、城市河湖水环境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 4、城市河湖水景观规划原则是什么? 5、简答水环境质量改善总体思路 6、什么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城市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1、什么是城市洪水和城市内涝,试述的成因。 2、试述我国的城市防洪排涝现状。 3、建设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体系,需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4、试述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 5、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需水量定义分别是什么?生态用水包括哪些方面的用水? 6、城市水生态需水量定义是什么?其具有哪些特点?分为哪两大类? 7、河道内环境需水和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分别包括哪些方面的用水? 8、最大安全纳污容量的内涵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9、试述污染物在水体中如何迁移与转化? 五、城市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1、生态修复定义是什么? 2、水体修复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生态型河床构建技术和生态护岸构建技术 4、简述城市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六、城市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1、试分析城市水环境污染源有哪些? 2、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城市污水处理处理级别有哪几级? 3、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原则是什么?处置方式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4、常规雨水水质处理工艺是什么?雨水自然净化技术有哪些?雨水综合利用常用技术是什么? 5、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涵盖哪些内容? 6、水功能二级区划各区的水质管理执行的标准分别是什么?(P39-40) 7、水功能一级区划各区的区划应满足哪些条件?(P38-39) 8、解释水功能和水功能区划含义(P36)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大学物理学试卷2及答案

一 填空题(共32分) 1.(本题3分)(0043) 沿水平方向的外力F 将物体A 压在竖直墙上,由于物体与墙之间 有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并设其所受静摩擦力为f 0,若外力增 至2F ,则此时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为_______. 2.(本题3分)(0127) 质量为的小块物体,置于一光 滑水平桌面上.有一绳一端连接此物,另一 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如图所示).该物… 体原以3rad /s 的角速度在距孔的圆周 上转动.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使该物 体之转动半径减为.则物体的角速度ω =______ 3。(本题3分)(5058) · 处于平衡状态下温度为T 的理想气体,23 kT 的物理意义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 为玻尔兹曼常量). 4. (本题4分)(4032) 图示曲线为处于同一温度T 时氦(原子量 4)、氖(原子量20)和氩(原子量40)三种气 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其中 曲线(a),是________气分子的速率分布 曲线; 曲线(c)是_________气分子的速率分布 曲线; 5.(本题35分)(4147) 同一种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 p 大于定体摩尔热容C v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题35分)(4128) 可逆卡诺热机可以逆向运转.逆向循环时,从低温热源吸热,向高温热源放热, 而且吸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等于它正循环时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和从高温热源 吸的热量.设高温热源的温度为T l =450K ;低温热源的温度为T 2=300K ,卡诺热 机逆向循环时从低温热源吸热Q 2=400J ,则该卡诺热机逆向循环一次外界必须 作功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题3分)(1105) . 半径为R 1和R 2的两个同轴金属圆筒,其间充满着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 介质。设两筒上单位长度带有的电荷分别为+λ脚-λ,则介质中离轴线的距离为r 处的电位移矢量的大小D=_____,电场强度的大小E=_________. 8.(本题3分)(25lO) 如图所示,一段长度为l 的直导线MN ,水平放置在 载电流为I 的竖直长导线旁与竖直导线共面,并从静止 图示位置自由下落,则t 秒末导线两端的电势差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 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 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 第一章引论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 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 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 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 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 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 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 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 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大学物理试卷大物下模拟测试试题

大学物理试卷大物下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09大物下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电流由长直导线1沿半径方向经a 点流入一由电阻均匀的导线构成的圆环,再由b 点沿半径方向从圆环流出,经长直导线2返回电源(如图).已知直导线上电流强度为I ,∠aOb =30°.若长直导线1、2和圆环中的电流在圆心O 点 产生的磁感强度分别用1B 、2B 、3B 表示,则圆心O 点的磁感强度大小 (A) B = 0,因为B 1 = B 2 = B 3 = 0. (B) B = 0,因为虽然B 1≠ 0、B 2≠ 0,但021 B B ,B 3 = 0. (C) B ≠ 0,因为虽然B 3= 0,但021 B B . (D) B ≠ 0,因为B 3≠ 0,021 B B ,所以0321 B B B . [ ] 2. 如图,流出纸面的电流为2I ,流进纸面的电流为I ,则下述 各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I l H L 2d 1 . (B) I l H L 2 d (C) I l H L 3 d . (D) I l H L 4 d . [ ] 3. 一质量为m 、电荷为q 的粒子,以与均匀磁场B 垂直的速度v 射入磁场内,则粒子运动轨道所包围范围内的磁通量 m 与磁场磁感强度B 大小的关系曲线是(A)~(E)中的哪一条? [ ] 4. 如图所示的一细螺绕环,它由表面绝缘的导线在铁环上密绕 而成,每厘米绕10匝.当导线中的电流I 为2.0 A 时,测得铁环内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为1.0 T ,则可求得铁环的相对磁导率 r 为(真 空磁导率 0 =4 ×10-7 T ·m ·A -1 ) (A) 7.96×102 (B) 3.98×102 (C) 1.99×102 (D) 63.3 [ ] 5. 有两个长直密绕螺线管,长度及线圈匝数均相同,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管内充满均匀介质,其磁导率分别为 1和 2.设r 1∶r 2=1∶2, 1∶ 2=2∶1,当将两只螺线管串联在电路中通电稳定后,其自感系数之比L 1∶L 2与磁能之比W m 1∶W m 2分别为: (A) L 1∶L 2=1∶1,W m 1∶W m 2 =1∶1. (B) L 1∶L 2=1∶2,W m 1∶W m 2 =1∶1. (C) L 1∶L 2=1∶2,W m 1∶W m 2 =1∶2. (D) L 1∶L 2=2∶1,W m 1∶W m 2 =2∶1. [ ] a b 1 O I c 2 L 2 L 1 L 3 L 4 2I I O B m (A)O B m (B)O B m (C) O B m (D)O B m (E)

环境化学考研要点分析

2011考研复习重难点知识全攻略(环境化学) 万学海文 近年来,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成为21世纪全球的焦点。世界各国均把环保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环保产业也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因此,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将来的热门与重点学科,吸引了众多的考研学生的目光。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是国家规定的统考专业,因此考生在复习时感觉无从下手,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们万学海文教研中心经过悉心的研究,发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试卷也有规律可循。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高校自主命题,参考书参差不齐,从研究中我们发现,主要的考试科目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科目,而主要的高频参考书目有《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等编著)、《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蒋展鹏)、《环境管理学》(叶文虎主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周群英、高廷耀)、《环境微生物学》(王家玲等)、《环境生物学》(孔繁翔主编)、《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等)等书目。 下面我就将分析一下环境化学的通用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环境化学;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的转化;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数学模式 第三章:天然水的分类;天然水的性质和组成;水环境化学;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中污染物的存在方式及治理;氧化还原平衡;氧平衡模型;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膜化学原理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四章: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酸碱性;土壤吸附性;土壤的污染;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转化 第五章: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第六章: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通过真题分析,我们发现历年的题目均针对以上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不同侧重点、不同深度、不同题型、不同分值的考查,如西南大学2007年的试题分别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机毒物的环境行为、土壤酸碱性、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等知识点进行了名词解释、填空题、名词辨析、中英互译、简答题等题型的考查,因此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解:算数平均值: 835 .012 84 .090.079.088.075.092.081.092.073.089.076.083.0 (1) 21=+++++++++++= =+++=∑=- n i n x x x x x n i n 加权平均值: 835.012 84 .090.079.088.075.081.0292.073.089.076.083.0 (1) 1 212211=++++++?++++= = ++++++=∑∑-=- i x w w w w x w x w x w x w n i i i n i n n n w 几何平均值: 832 .084.090.079.088.075.092.081.092.073.089.076.083.01221=???????????=???=- n n G x x x x 调和平均值: 830 .084.0190.0179.0188.0175.0192.0181.0192.0173.0189.0176.0183.0112 11=+ ++++++++++= ∑= -- i n i H x n x 标准差:

0676 .0)835.084.0()9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 121 )(112222222222221 2=-+-+-+-+-+-+-+-+-+-+-+--=--= ∑=-o x x n s n i i 算数平均误差: 057 .012 835 .084.08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092.0835 .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 =-+-+-+-+-+-+-+-+-+-+-+-= -= ?∑=- n x x x n i i 级差: {}{}19.073.092.0min max 11=-=-=≤≤≤≤k n k k n k x x R 2、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59.11,59.76,60.31,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解: 算术平均值: 225.58 (1) 21== +++=∑=- n i n x x x x x n i n 标准差: 2.1)(111 2=--=∑=-n i i x x n s 取显著水平05.0=?得616.22.118.2)10,,05.0(=?=λ 偏差最大的数60.31,检验该数 616.2085.2225.5831.60<=-=p d 所以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有一组3因子数据:x 1=(1,3,4,5),x 2=(0.2,0.3,0.4),x 3=(32,35,36),试对它们进行标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其中要素之一。分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2010年,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分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仿真模型 D、 沙盘模型 我的答案:D 11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 分 A、 系统分析 B、 时间分析 C、 定量分析 D、 数据分析 我的答案:A 12 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不包括()。

大学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 大学物理》(上)考试试卷( A 卷) 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姓名、序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4、考试为闭卷考试; 5、可用计算器,但不准借用; 6、考试日期: 7、答题答在答题纸上有效, 答在试卷上无效; b =2.897×10?3m·K R =8.31J·mol ?1·K ?1 k=1.38×10?23J·K ?1 c=3.00×108m/s ? = 5.67×10-8 W·m ?2·K ?4 1n 2=0.693 1n 3=1.099 g=9.8m/s 2 N A =6.02×1023mol ?1 R =8.31J·mol ?1·K ?1 1atm=1.013×105Pa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 (A) 间距变大. (B) 间距变小. (C) 不发生变化. (D) 间距不变,但明暗条纹的位置交替变化.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只适用于 (A) 准静态过程(或平衡过程). (B) 初、终态为平衡态的一切过程. (C) 封闭系统(或孤立系统). (D) 一切热力学系统的任意过程. 3.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圆周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 (A) 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变. (B) 角动量守恒,动能改变. (C) 角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变. (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 (E) 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4.质量为m 的物体由劲度系数为k 1和k 2的两个轻弹簧串联连接在水平光滑导轨上作微小振 动,则该系统的振动频率为 (A) m k k 212+π =ν. (B) m k k 2 121+π=ν . (C) 2 12 121k mk k k +π=ν. (D) )(212 121k k m k k +π=ν 5. 波长? = 5500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常数d = 2×10-4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2. (B) 3. (C) 4. (D) 5.

最新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要点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和HC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反应。 ≤2.5μm。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PM2.5,其中PM2.5是指D p 对于碳酸平衡,pH=8.5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3-。 在高pE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①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②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③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④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①研究的综合性;②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③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①.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 对流运动,②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③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④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 解;②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③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 平流层中危害:①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②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 HO hv O H 222?→?+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①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②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③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79 PAN 的生成 9、列出乙烯在大气中的可能反应路径。解:①与HO 反应;②与臭氧反应;③ 与NO 3反应。 10、列出乙烯与臭氧在大气中可能的反应及产物。 解: 22322CH CH O H CO H COO =+→+

环境保护练习题(教师)

环境保护练习题 1.(10分) 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6分)(只要答案合理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4分)(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4分)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解析】(1)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 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 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 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 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由第(1)问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护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3.(10分)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表3 (单位:km2) 年份 1990年2000年2010年 类型 重度盐渍土153425755 中度盐渍土133219293 轻度盐渍土952801694 合计12381445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 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少;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解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李建龙)

绪论(一)已完成 1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2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3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4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5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6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 绪论(二)已完成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大学物理试题库及答案详解【考试必备】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 2d d d d ??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 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C、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A、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经典题型(带详细答案的)

例1:1 mol 氦气经如图所示的循环,其中p 2= 2 p 1,V 4= 2 V 1,求在1~2、2~3、3~4、4~1等过程中气体与环境的热量交换以及循环效率(可将氦气视为理想气体)。O p V V 1 V 4 p 1p 2解:p 2= 2 p 1 V 2= V 11234T 2= 2 T 1p 3= 2 p 1V 3= 2 V 1T 3= 4 T 1p 4= p 1V 4= 2 V 1 T 4= 2 T 1 (1)O p V V 1 V 4 p 1p 21234)(1212T T C M m Q V -=1→2 为等体过程, 2→3 为等压过程, )(2323T T C M m Q p -=1 1123)2(23RT T T R =-=1 115)24(2 5RT T T R =-=3→4 为等体过程, )(3434T T C M m Q V -=1 113)42(2 3 RT T T R -=-=4→1 为等压过程, )(4141T T C M m Q p -=1 112 5)2(25RT T T R -=-= O p V V 1 V 4 p 1p 21234(2)经历一个循环,系统吸收的总热量 23121Q Q Q +=1 112 13 523RT RT RT =+=系统放出的总热量1 41342211 RT Q Q Q =+=% 1.1513 2 112≈=-=Q Q η三、卡诺循环 A → B :等温膨胀B → C :绝热膨胀C → D :等温压缩D →A :绝热压缩 ab 为等温膨胀过程:0ln 1>=a b ab V V RT M m Q bc 为绝热膨胀过程:0=bc Q cd 为等温压缩过程:0ln 1<= c d cd V V RT M m Q da 为绝热压缩过程:0 =da Q p V O a b c d V a V d V b V c T 1T 2 a b ab V V RT M m Q Q ln 11= =d c c d V V RT M m Q Q ln 12= =, 卡诺热机的循环效率: p V O a b c d V a V d V b V c ) )(1 212a b d c V V V V T T Q Q (ln ln 11-=- =ηT 1T 2 bc 、ab 过程均为绝热过程,由绝热方程: 11--=γγc c b b V T V T 1 1--=γγd d a a V T V T (T b = T 1, T c = T 2)(T a = T 1, T d = T 2) d c a b V V V V =1 212T T Q Q -=- =11η p V O a b c d V a V d V b V c T 1T 2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1 2 1212))(T T V V V V T T Q Q a b d c ==(ln ln 2 122122T T T Q Q Q A Q -= -== 卡ω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 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5d438496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及环境学_李建龙满分课后题和答案解析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绪论(一)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绪论(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交通拥挤 B、人口众多 C、污染严重 D、自然环境丰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 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 C、以政治为基础 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 B、以人为主体 C、功能不完整 D、自我维持能力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规划中属于生态城市规划框架下的专项规划的是()。 A、功能区分规划 B、生态建设战略 C、经济布局规划 D、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