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含患者版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含患者版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含患者版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含

患者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原发性高血压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

1.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特殊高血压

(1). 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明显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可以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

(2). 难治性高血压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

3.高血压水平分级

(1).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

(3).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4.简化的高血压危险分层

(1). 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

①. 危险因素指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

②. 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

③. 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存在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伴发的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分为: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高血压

1级2级3级

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很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

5. 鉴别诊断

高血压应鉴别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常见的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大动脉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等。

(三).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编码ICD-10:I10 11),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 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 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 治疗原则

1. 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

(1).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

(2). 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

(3). 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如能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mmHg 以下。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收缩压达标。

2. 治疗方案

(1). 根据患者心血管总体危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2).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立即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3). 药物治疗

①. 钙拮抗剂: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短效制剂硝苯地片、尼群地平。

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

③.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

④. 利尿剂(噻嗪类):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氨苯蝶啶、吲达帕胺。。

⑤. 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普萘洛尔。

⑥. 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

⑦. 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口服常释剂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口服常释剂型、珍菊降压片。新型复方制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六). 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七).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入院后1-3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基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 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尿酸、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甲乙丙肝、HIV、TP。

(3). 心电图、头颅+胸部CT、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踝肱动脉指数、24小时动态血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眼底检查。

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 心肺五项、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钾。

(2).

(八). 出院标准

1. 血压达标。

2. 症状改善。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

2. 考虑继发性高血压,需进转院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 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需要转科或延长住院时间。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7-14 天

高血压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