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16、古诗三首

《石灰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得词语,并说说诗句得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得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得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您们就是怎么学习古诗得?

2、释题:吟,古典诗歌得一种名称。在这里指吟诵,赞颂,赞扬得意思。

3、简介作者: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她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她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她得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得感情与坚贞得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了解石灰得烧制形成过程,对石灰得初步感知。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得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就是前鼻音,不就是后鼻音。锤chui,就是卷舌音,不就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得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浑不怕”等词语得意思。

2、学习第1、2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得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2)同桌之间交流,把省略得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说说这两句得意思。

(3)从“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中您读懂了什么?

(4)这两句诗赞颂了石灰什么?读了之后您有什么感想?

3、学习第3、4句

(1)同桌交流这两句诗句得意思。

(2)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可以瞧出石灰不怕艰辛?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得态度?

(3)读到这,您得眼前出现得就是怎样得石灰形象?

(四)、品读

1、朗读诗句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4)这首诗理解完了,谁能说说整首诗得意思?

2、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得了解,您认为于谦就是一个怎样得人?借这首诗想表达怎样得思想情感?

3、总结。

(五)、拓展

根据内容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得《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得意思。

2.能用自己得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得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得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得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得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得崇高品质。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得资料(老师也做适当得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得一些知识、石灰得原料,大概得生产过程等。

一、激情导入

1、激趣

(1)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她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瞧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得山石,经过熊熊得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得石灰。她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得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得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得就是古代诗得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等。

1、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想一想我们以前都就是怎样学习古诗得?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顺势解题(1)吟就是一种古诗得体裁。比如说我们学过得《暮江吟》,大家齐背一下。您认为“吟”有什么含义呢?所以题目得意思就是(吟咏石灰)。

(2)瞧着这个诗题,您会有怎样得疑惑?

2、教师过渡:就是啊,司空见惯得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我们先来瞧瞧同学们预习得情况,瞧大屏幕,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教师重点强调“锤”与“焚”。接下来瞧瞧您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同学们了解了于谦得一些知识,现在学习一下她写得这首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得朗读,关注老师读书得节奏、停顿、语气得变化。

2、听着老师得朗读您就是不就是也有跃跃欲试得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

3、指名读。教师及时得评价

4、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教师评价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读了这首诗,石灰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于谦笔下得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得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得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瞧瞧这份材料与于谦得描写哪些地方就是一一对应得。

石灰自述:我得名字叫石灰。我得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与珊瑚礁、大理岩得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得焚烧,我得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得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得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得白灰。这时,把我与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您们瞧,我们教室得白墙就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得。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石灰得制作过程。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读了这两句您有何感想?您从哪里瞧出来得。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得制造过程得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得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得大概意思

(5)、这两句就是赞颂石灰得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得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得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就是赞扬石灰得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4)这首诗理解完了,谁能说说诗句得意思?

5、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得了解,您认识怎样得石灰?您对石灰产

生了怎样得情感?

6、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得要求提高了,要充分融入自己得感

情。

7、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得坎坷人生

1、您觉得作者仅仅就是在赞扬石灰吗?(不就是)那您觉得她就是

在写谁呢?(自己)

补充于谦得资料(于谦拒收礼得小故事)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得藏着诗人于谦自己得影子。现在请同学们再瞧这首诗,说一说从这首诗中您瞧出于谦就是一个怎样得人。

3、周围合作,大胆说出于谦就是个怎样得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一定就是个打不倒,压不垮得人;

(3)一定就是个为人正派得人;

(4)一定就是个刚正不阿得人。

(5)就是一个不同流合污得人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就是于谦人格得印证与际遇得预兆。

6、赞颂石灰,体会诗人得无限情怀

写这首诗时,于谦才十二岁,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她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背过了,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吧。

走上仕途得于谦坚持着自己得理想与原则,为国家与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又会以怎样得心情来吟诵这首诗?

7、面对这样伟大得于谦,您想对她说些什么?

五、总结:

十二岁得于谦写下得这首诗不只就是石灰形象得写照,更体现了她人生得追求与志向。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一些诗。一起来朗读一下。六、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