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

进行选择、重组而构建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

的专业学习领域。

学前教育含义: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与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

学前教育措施:是学前教育活动支持、联结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一切中介,是构成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要素。

家庭学前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奠基性特质。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对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

普惠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学面向所有儿童,确保所有学前儿童都能从中获益,而

不能仅仅满足少数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要。

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

面、和谐发展。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将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相结合,保教并重。

以游戏为主要途经的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为最重要的实施

途径与方法。

儿童发展的含义:是指儿童在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两边与质变的

过程。

儿童发展特征的顺序型:是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次序、序列。

儿童发展特征的不平衡性:是指儿童身心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匀速、不均衡的发展状态。

儿童发展特征的阶段性:又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过程

中,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儿童发展特征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儿童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

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涉及儿童的权力与地位、生长特点、发展的形势和成因、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

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受社会委托对学前儿童身心

全面和谐发展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保育和教育工作者。

幼儿园教师的地位: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经济利益、政治待遇和社会声望。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是指要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

新手型幼儿园教师:主要是指走上工作岗位1-3 年的教师或处在见习阶段的新教师。

成熟型幼儿园教师:是指教龄在3-5 年或以上的青年教师。

骨干型幼儿园教师:是指教龄在6-12 年的青年教师。

专家型幼儿园教师:是指已获得各类“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扮演的社会身份,幼儿园教师具有教育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三种基本角色。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幼儿园教师在保教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保教效果、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所有品质的总和。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保教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保教活动的成效和质量能力的总和。

随机观察能力:是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在一日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对随机发生的事件的观察能力。

有计划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语言、行为等表现。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又称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经由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及反省思考的过程,在专业知识、能力及态度等方面达到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及结果。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培养人的性质及素质规格的描述,它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

幼儿园教育目的:是总的教育目的在幼儿园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与要求。

方向性原则:指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科学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目的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目的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

层次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这是由幼儿发展水平的层次系列所决定的。

整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建构要有整体统合观,这是由幼儿发展的整体需

求所决定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内容:“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

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我国幼儿园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育者根据幼儿园

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旨在引导幼儿养成行为习惯、丰富经验、增长

知识技能、培养感情态度等活动内容的总和。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是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

主要包括入园、离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常规生活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健

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于促

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合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是综合性的而非分科的、单一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活性:是指幼儿园教学紧贴幼儿的生活,紧扣幼儿的直接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启蒙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为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启动、奠基,而非发展的最终结果。

游戏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游戏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实操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进行学

习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引导幼儿所学

习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正确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始终以学前儿

童的健康、安全为前提。任何有伤害学前儿童身心安全的教学都是不允许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

立足全体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正确的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活动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要为学前儿童提供尽可能的多动手、动脑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应该是有效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师幼双方教与学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的选择与规划,从而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

游戏:儿童追求快乐的一种行为,是儿童自愿参加、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

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活动。

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的、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角色游戏:又称想象性游戏、模仿性游戏、假扮游戏,是指学前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和模仿,长造型的反映个体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学前儿童利用积木、黏土等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或构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或现象的活动。

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学前儿童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规则游戏:又称教学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为发展学前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制的用于教学的游戏。

音乐游戏:一般是指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而设计和编制的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又称运动性游戏,是为发展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和运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规则性游戏,具有较强的规则性、竞赛性。

智力游戏:是为发展学前儿童智力而设计的规则游戏。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生活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仅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即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

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幼儿园制度环境:主要指那些保证幼儿园得以正常运行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与管理机制等。

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的软物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幼儿园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原则:保护幼儿的安全健康,是幼儿园的基本责任,也是贯彻“保教并重”原则的必要措施。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导向原则:幼儿园是特殊的教育环境,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必须明确环境的创设目标应该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致并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师幼共创原则:幼儿园的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只有幼儿自己参与创设的环境,才是幼儿最认同、最关心,也最喜欢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利于于操作原则:有利于幼儿操作的环境,不应只是幼儿园的摆设,应有利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包括生活常规、区角活

动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学前

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幼儿园和社区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

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

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解决儿童入学以后适应困难,即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