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生平大事年表

柳宗元生平大事年表
柳宗元生平大事年表

柳宗元生平大事年表

入黃溪聞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州時作)

海畔尖山似劍鋩(1),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2)化為身千億,散上山峰頭望故鄉。(1)劍鋩:劍鋒。(2)若為:怎能、如何。

柳州二月榕葉盡落偶題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3)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3)春半如秋:二月春光最濃之際,榕葉卻落盡有秋天景象。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4)。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5)(4)楚客:指屈原,曾做橘頌,讚橘有「獨立不遷」等美德,用以自比。木奴:指三國吳丹陽太守李衡種柑不為求利。(5)噴雪:指橘之白花及香味。莫二句自傷遷謫已久,唯恐延續到黃柑成林還能親嚐。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生平简介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间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轶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莆齐名,也称“李杜”。 2、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3、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提纲人教版

世界历史年代大事表 世界历史上册(特别要注意世纪与年代的换算与记忆,) 世界古代史--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形成。最早的一支是来自非洲的“南方古猿”,正在形成的人前3500年,非洲尼罗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3500年,亚洲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3000年,古埃及国家统一 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前2070年,中国夏朝建立 前2000年~前12世纪,希腊爱琴文明出现及发展(西方文明之源)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前8世纪,雅典和斯巴达文明出现 前8世纪,罗马国家建立 前509年~前27年,罗马共和国时代 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 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 前5世纪早期三次希波战争 前5世纪后期,伯利克里改革(中国战国时期) 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前3世纪~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胜利 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中国两汉时期,中国把当时的罗马叫做大秦) 1世纪,基督教诞生(耶稣上帝)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 476年,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迟了近千年) 世界古代史--中古时代(封建社会) 5世纪,大和民族统一日本 5世纪后期,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期兰教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攻战麦加城, 632年,阿拉伯国家统一(中国唐朝) 646年(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8世纪,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实行封建采邑制,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9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确立 10世纪,西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3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元朝大都(北京) 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建立 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灭亡 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14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人文主义精神广为流传 14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人 走进柳宗元一生的4个阶段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人物生平 一: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1、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 ①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怀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怀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首先他所说的“礼”基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孔子认为只有恢复“礼”,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谐局面,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他站在时代的门槛,面对现实的混乱,还是向前望了望,却终究没有继续前行。 孔子继承了“孝”的道德观念。“孝”是“仁”的一种要求,并且把“孝”与“为政”联系起来。在他看来,为政就是要把“孝”的精神推广于政治,在家孝亲也是为政。 此外,孔子还突出了“德”的政治含义。“德”原来有“揖让”、重视文治和不尚暴力的含义。孔子崇德尚文,反对武力征伐,反对春秋霸道的盛行。只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才是德政,才能达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统治效果。 综上几点可见,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伦理道德是实行政治教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②人生哲学观. 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没有完全摆脱西周时代“天”的观念,但他却没有谈到“天”的意志一类的话,而且谈“天”时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起来。如其弟子颜回去世,孔子曰“天丧予!”;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莎士比亚生平及成就

莎士比亚生平及成就 The life of Shakespeare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baptized on 26 April 1564 and died on 23 April 1616.He was a great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on Europe Renaissance time, and he wa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writ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world's pre-eminent dramatist. He is often called England's national poet and the "Bard of Avon". Shakespeare was born and raised in Stratford-upon-Avon. At the age of 18, he married a 26-year old woman Anne Hathaway. When not reach 21 years old he had three children: Susanna, and twins Hamnet and Judith. Years later he came to London. Between 1585 and 1592, he began a successful career in London as an actor, writer, and part owner of a playing company called 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 later known as the King's Men. He appeared to have retired to Stratford around 1613. Shakespeare lived in Londo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nd during this period his wife still stayed bases. Shakespeare produced most of his known work between 1589 and 1613.His early plays were mainly comedies and histories, and he rose to the peak of sophistication and artistry by the end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In his last phase, he wrote tragicomedies, also known as romances, and collaborated with other playwrights.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 1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人物简介 柳宗元 (773819),字予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简介,请 考生学习。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七年任 蓝田县尉, 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 二十一年正月, 顺宗(李诵)即位, 柳宗元积极协同王叔文等人进行政治改革, 时为礼部员外郎。 改革触犯了保守官 僚、宦官、藩镇的利益,遭到反对,不到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九月,王叔文等 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贬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 零陵县)司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刺史。他 在柳州颇有政绩,四年后死在那里。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 家。他和韩愈尊儒学、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学(最看重《春秋》,主张 取圣人大中之道以为理),却统合佛、道之长而弃其短,并认为韩愈辟佛是忿其 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从势的发展来看待社 会历史的进化, 能从安民的角度来谈论吏治之道, 这些在当时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论比较完备, 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认为文章要表现正确的思 想内容,要能为时所用。他讲文者以明道,并要以辅时及物为道,且一再中言: 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二是主张文章的内容、形式要统一起来,二 者不能有所偏废。他既反对无乎内而饰乎外,也反对有乎内而不饰乎外。三是强 调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他说大都文以行为本, 在先诚 其中,又讲作文切不町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此外,他对古代文化遗产 并不一概否定, 而是主张参用其长, 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资料, 也利用各种文体(包 括骈文、辞赋)的艺术形式。柳宗元这些观点对当列的青年习作者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 他虽不像韩愈那样公开和一些青年建立师生关系, 但受他指教的人却相当 多。他在长安,每日登门求教者几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还从千里以外到永州 向他求教。柳宗元热心帮助他们,或口讲指画,或用函授方法解决疑难,大大推 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当然,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古文。这些优 秀作品大都产生在他被贬以后。 原因是长期谪居南方, 使他对社会弊病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而形同囚犯的忧患生活使得他悲愤填胸,抑郁难平。再加上他这时有 意识地研究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总的看,柳文高、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整理及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知识点整理:简介_成语_名句! 《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涵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格言警句,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论语》 【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该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能担当大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汝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论语》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6.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君子之道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莎士比亚生平大事年表

莎士比亚生平大事年表 1564年4月6日,出生。 1569年5岁进入斯特拉特福学校附属幼学班学习。 1579年15岁在家跟父亲学手艺。 1582年18岁与安妮.哈撒韦结婚. 1587年21岁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 1590年26岁历史剧《亨利六世》问世。 1591年27岁结识他的庇护人——年方18岁的 南安普顿伯爵。 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斯》公演。1592年28岁《理查二世》《错误的喜剧》以及 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写成。 伦敦流行瘟疫,政府下令关闭所有 剧院。 与南安普顿等随女王巡幸牛津大 学。 通过喜剧《驯悍记》,第一次写到 故乡的风土人情。 1593年29岁写成《维洛那二绅士》。 1594年30岁《威尼斯商人》《爱的徒劳》《仲夏 夜之梦》上演。长诗《鲁克丽丝受

辱记》出版。 女王伊丽莎白否定了枢密院禁戏 的主张。 1595年31岁写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1596年32岁丧子,写作《约翰王》。被纹章院 授予家徽。 1597年34岁写成《亨利四世》。 1598年34岁写成《温莎的风流娘们儿》《无事 生非》。 1599年35岁写成《亨利五世》《皆大欢喜》《裘 力斯.恺撒》。成为“环球大剧院” 股东。 1600年36岁写成《哈姆雷特》《第十二夜》。1601年37岁写成《特罗伊洛斯与克瑞西达》。1602年38岁写成《终成眷属》。 1604年40岁写成《麦克白》。 1605年41岁写成《李克王》。 1606年42岁写成《奥塞罗》《一报还一报》《安 东倪与克莉奥特拉》。 1607年43岁写成《雅典的泰门》《科利奥兰那 斯》,与人合作《亨利八世》。1608年44岁完成《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 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 “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 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 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 主要资料。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 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 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 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 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 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 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 对于柳宗元 大家肯定再熟悉不过了, 那么,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吧。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 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11 月 28 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 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 家、哲学家、散文 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 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孟浩然 、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 文论说性强, 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 多所寄托, 有 《河东先生集》 , 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 4A 级 景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 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 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 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 年, 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 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 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

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 12 岁的柳宗元在 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 785 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 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 社会情况有所了解, 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 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 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 年,21 岁的柳宗元 进士及第, 名声大振。 不久,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 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 年, 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 年, 26 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 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 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 尉(正六品)。803 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 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 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逐渐萌发了要求改 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 805 年(贞元二十一年)1 月 26 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 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 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 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 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王叔文等掌管 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 取的革新措施有, 抑制藩镇势力, 加强中央的权力; 废除宫市, 罢黜雕坊、 鹘坊、 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 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随着 顺宗的病情加重, 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 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 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 年(永贞元年)4 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 为太子,改名李纯。5 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 月,宦官,大臣请太子 监国。 同月, 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 八月五日, 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 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 的政治集团。8 月 6 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 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 180 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革新失败后,9 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 月,在赴任途中,柳宗 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

柳宗元政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殷艺琳) 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被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 1200 年前,唐代思想、文学的宗师柳宗元,同时亦是卓越的革新政治家,他的“生人之意”的民生政治思想和“官为民役”的民权政治思想,闪耀着政治文明的光芒,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柳宗元生活的社会背景出发,阐述他主要的政治思想,展现其与时代主流相背的政治勇气。并对柳宗元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进行分析对比,以便借鉴。 一、柳宗元的概述 (一)社会背景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以一种成熟的气象弥漫在历史河床之上。内政德刑调用得心应手;外交文武张弛得心应手;三省六部奠定政治基础;科举考试全面吸纳人才;诗赋、艺术涌现了出神入化的人物;均田、租庸成就了殷实的社会。所有的一切,汇成了无以伦比的综合国力,于青史居了巅峰,在东方执了牛角,给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模本。辉煌!黄金般的大盛世。 然而,在正极成熟之际,各种负极因素,在汲取了恶的历史经验后,继之也成熟了。野草般的藩镇割据、毒瘤般的宦官专权、逐浪般的朋党之争、戏剧般的昏君故事、酱缸般的贪官群体,恶的因素如蛀虫一样将帝国大厦蛀空,正常社会生活遭到了大破坏,民不聊生。 (二)个人生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出身在官僚家庭,于宦官专权的唐德宗贞元九年中进士,步入官场。“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1顺宗年间,与同科生刘禹锡一同参加了二王为首的永贞革新。报国报民心切可鉴,却给长安笼罩了恐怖的气氛,仅持续八个月,新帝宪宗登位后便立即对革新集团全面开刀。变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继又谪为柳州刺史。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下层百姓,看到劳动人民遭受苛政迫害的凄惨情景,更加坚定了他追求政治革新的信念。期间写了大量揭露社会弊端、抨击时政的文章,使得他在政坛上日益潦倒,文坛上声名显赫,人敬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819)十月,逝于柳州刺史任所。何曰:“子厚已矣,不复能伸其志矣。庶几以待后之人乎?”○2 (三)历史评价 柳宗元的后半生虽“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环境十分险恶,却仍以“抑诡类、拔正道”为己任,以屈原的高风亮节为己喻,“穷于达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义”、“感激愤悱、思奋其志略以效于当世”,一再表达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对唐王朝的忠贞。其作《天说》、《天对》、《封建论》等都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著名篇章。 二、柳宗元主要的政治思想 (一)天人不相干预论——提倡重人明道,反对推天引神 自先秦以来, 历代思想家都以“究天人之际”为己任, 探索天人关系,天命论始终作为官方哲学而受到历朝统治者的推崇。到唐代,儒、道、法思想流派相争相融,韩愈等 天命论者“穷异以为神,引天以为高”,把人们自己应当作的事, 寄托于天神的赐予, 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柳宗元大胆坚持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坚决反对天有意志、赏善罚恶的天命观,并集中批判了天人感应论,在哲学上发展了天道自然论的观点。 柳宗元认为,宇宙起源于元气的不断运动,天地万物皆由元气自然形成。元气的运动推动着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功之人自己立功,有祸之人自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孔子生平经历

孔子生平经历 孔子的祖先原本是宋国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家世逐渐衰落,最后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就逃往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只是一名地位不高的普通武士,但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屡次立下战功。 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为他生下九个女儿,他的小妾倒是生有一个儿子,但腿有残疾。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男孩,叔梁纥又娶了颜征在,并到曲阜东南的尼丘山祈祷。公元前551年,颜征在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就是后来的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给孔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母亲颜征在带领全家从邹邑搬迁到了曲阜阙里。鲁国保留了较为完备的周代礼乐文明,孔子幼时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模拟、演习各种礼仪。 由于家境贫寒,孔子少时就需要参加劳动。尽管如此,孔子仍然热爱学习,在15岁时就立下求学问道的大志向。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他回答说,这是由于我年少的时候贫贱,不得不去学做各种粗鄙的事情。 孔子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孔子出任了一些职位很低的官吏。他做过看管仓库的“委吏”,也当过负责牛羊放牧、牲畜蕃息的“乘田”。闲暇时间里,他喜爱读书,手不释卷。 鲁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汇集了众多博学多识的人才,孔子一有时机就向他们请教。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动地向一切能够给自己教益的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这使他视野开阔、学识广博。 太庙是鲁国祭祀他们的先祖周公的地方,这里的礼节仪式最为规范纯正。孔子在太庙中协助祭祀的时候,每遇到一件事情都要问个清楚明白,表现得十分敬重谨慎。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孔子终于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取得了“士”的资格。掌握这些技艺,在当时是出仕做官的前提。 孔子好学深思、熟悉礼仪,这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望。他19岁娶妻,第二年他的儿子出生之时,鲁国国君送来一条鲤鱼以示祝贺。孔子很感激鲁君的赏赐,就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目标 1.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领会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2.初步了解戏剧的情境与冲突的关系以及“独白”在戏剧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关于文艺复兴及莎士比亚在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必要在进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赏析之前,引导学生加以认识,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及要素。由于时间有限,系统展开文艺复兴历史或莎士比亚的生平是不可能的,概略的介绍则容易流于肤浅。较好的办法可能是由学生中的少数积极分子分头准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作品与小故事,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在人类思想解放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讲授,从思想层面上讲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爱情观的思考。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憧憬期,对于“什么是爱情”有着强烈的兴趣,也有不少来自社会的纷繁认识。要学生领会“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很不容易。首先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观看录像、倾听名演员的朗诵、听有关的音乐)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够进入“月夜幽会”的诗一般的意境。这一点可能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沉浸于其中,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一些观念问题。在讨论中也应该提醒学生,爱情仅是人类美好情感之一。年轻人不应该沉迷于“两个人的世界”,而要走向社会,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获得更加博大多彩的精神体验。 三、本单元戏剧理论的学习有两个方面,戏剧情境的设置只需一般性了解,“独白”是其中的重点。“独白”是戏剧艺术中卓有特色的一种手段。除了讲解独白的假定性和多种形态以外,应该通过欣赏名家的朗诵和学生自己的朗诵,领会独白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赏析举隅 一、如何对待爱情和女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文主义课题。莎士比亚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具有温柔、美丽、善良、机智、热情、高雅等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他还依照审美规律探讨了爱情感受的多样性,如一见钟情时的触电感,男女之间的神秘感,接触中的喜悦、羞怯、误会、摩擦和性格撞击,思念的甜蜜和痛苦,爱情高峰时火焰般的狂烈,“月亮式的爱”与“太阳式的爱”,失恋的感伤和绝望,自我牺牲的骑士风度等等。马克思说,根据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明程度”。莎氏的作品(包括中、后期的爱情作品)使人确认,性爱已经升华进入审美领域,人的情感已经变为“美的情感”。它们在读者与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个充满近代意识的爱的伊甸园。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些优秀的青年男女,他们在爱情上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功利的忠诚不渝的美好感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的狭隘利益不能阻止他们的爱情;近在眼前的生命危险不能阻止他们相会;他们互相把对方幻化为人间最美好的偶像;他们把对方看作是自己身体里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了对方自己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他们当得知对方已经离开人世时,自己毫不犹豫地追随而去。这种情感和精神不仅是对当时存在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禁欲主义的强烈冲击,而且在这一片灿烂纯洁的情感星空照耀下,现代社会中那种将男女之情降格为肉欲享乐和金钱权势等价物的丑陋本质也暴露无遗。 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获得情感的高峰体验。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功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

韩愈和柳宗元主要成就介绍

韩愈和柳宗元主要成就介绍 韩柳 韩愈和柳宗元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 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散文 , 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二人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主张文道合一, 并称“韩 柳”。 “韩柳”的主要成就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 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唐四六),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 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 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 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 杜以 诗为文,故不工耳”。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 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 杜甫 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 以说韩诗不工。 韩愈在 《调张籍》 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说: “我愿生两翅, 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 不著织女襄。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两句, 说明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经营不必太忙,却自然合于李杜。韩诗变化 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 优劣论 (当以元稹为此论代表) , 说, “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不是学李杜同样有得,对李杜同样深知,是容易偏袒李杜立在某 一方的。 韩愈是中唐创硬体诗的一大家,有如白居易 创通俗诗也是一大家。 韩派诗人多有名人, 最著者张籍孟郊贾岛樊宗师卢仝 李翱李贺等人。 张籍于唐德宗时登进士第, 深得韩愈重视,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云“张籍学古淡, 轩鹤避鸡群”。 《调张籍诗》 云“乞君飞霞珮, 与我高颔颃”。 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所谓学古淡,古是 指张诗擅长乐府,多用古乐府为题,淡是指辞意通显,不作雕饰,张籍与白居易 元稹唱和,诗句 通俗,但不同于元白末流,所以说“轩鹤避鸡群”。如《野老歌》:“老农 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 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种意境,也是 从学杜得来。韩愈给张籍诗评价很高,《病中赠张十八》诗云“龙文百斛鼎,笔 力可独扛”。张诗往往语已尽而意有余,扛鼎的笔力当是指此。 柳宗元在文学上,与韩愈齐名,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也同为“唐宋散 文八大家”之一。 他创作丰富,可分为论说文、寓言 、传记、山水游记和诗歌 五类,各具特色。 他主要成就在散文上,代表作有《三戒》、《蝜蝂传》等。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 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 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 》、《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 歌理论方面, 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 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 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 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 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韩柳”风格的比较 阅读韩愈、柳宗元文集,感觉二人散文总体风格之差异是存在的。韩愈的文 章内容比较广、立意比较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 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宗元文章对现实无不再有一种强烈、 抑郁而激愤的 色彩, 而立意新颖、 结构细密, 语言简洁精美, 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一、 散文文体 韩愈的散文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韩愈在创作众多的散文中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韩愈的论说文,发挥 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原毁》,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