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

研究

目的探讨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 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36例,分成A组和B组,各68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B组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以典型症状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结果A、B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B 组,A组总有效率95.59%,B组总有效率76.47%,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GERD疗效较单纯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更佳,且不良反应物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胃食管反流病;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以反酸、嗳气、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为食管粘膜被胃十二指肠反流物侵蚀[1]。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其治疗仍以抑酸为主,质子泵抑制剂(PPI)为首选药物,为了探究GERD治疗的更有效方案,我们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对GERD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诊治的136例GERD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50.1±6.5)岁,年龄32~70岁。所有患者均有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均有溃疡糜烂等表现,均排除感染性消化性食管炎症、手术史及恶性肿瘤,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对埃索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过敏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68例。A组男性3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9.8±5.9)岁。B组男性3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0.7±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餐前服用,2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餐前服用,3 次/d。对照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餐前服用,2 次/d。观察治疗4w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价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情况,评定标准参照于兰等制定的GERD症状评定标准[2]: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症状为依据。4分:症状较为严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分:有症状,日常生活或工作受到影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析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析 发表时间:2013-08-01T16:11:12.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张茂雷[导读] 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和降胃气,运脾化湿,使胃气和降,脾主健运,腑气畅,则反流之疾自去。张茂雷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 271600) 【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404-02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笔者从中医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初步辨析,认为:胃气上逆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脾胃虚弱是发病基础,肝失流泄,大肠传导失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应用补脾益气,和胃降逆枳术汤加味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析枳术汤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烧心和反流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反流物刺激食管可引起胸痛,属中医“反酸”、“胃脘痛”等范畴。笔者对其发病机制及辨证施治,做了初步探讨,浅析如下。 1、发病机理 1.1胃气上逆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胃气以降为顺,六腑以通为用。胃主降受纳腐熟水谷。若胃病,不能腐熟水谷,饮食积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了食物反流、反酸,胃脘痛。 1.2脾胃虚弱是发病基础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患有慢性胃炎,久病必虚;或先天秉赋不足,导致脾肾虚弱。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转输供养全身。脾又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胃虚弱,运化失司,饮食、水谷积滞,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生食物反流。 1.3肝失流泄,大肠传导失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便秘,导致腹内压增高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肠功专传导,若传导失司,宿便积滞,影响胃失和降,致胃气上逆,发生食物反流。肝主流泄,使胆汁泄注于胃肠而促进脾胃运化。若情志伤肝,肝失流泄,气机不畅,致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生食物反流。 2、症候特点 嗳气,反酸,常有胃中食物反流致口腔。胃脘、下胸部疼痛,便秘。舌质淡、有齿印,苔薄白,脉弦滑。 3、治法方药 3.1治法:补脾益气,和胃降逆。 3.2方药:枳术汤加味 枳实15g、生白术15g、党参30g、黄芪30g、竹茹15g、当归10g、大黄6g、半夏10g、生姜3片、连翅10g、海螵蛸30g、浙贝母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剂。 3.3方解 方中枳实、白术二药合用,名枳术汤,为《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名方,其功效行气散结,健脾消水,治疗脾虚气滞、水气痞结于心下而见 “心不坚,大如盘”之症。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湿滞,胃失和降。用枳实苦寒降气,白术健脾化湿,二药合用使气降、湿去,脾胃调和。二药用量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若胃脘胀满较甚便秘、嗳气,若则重用枳实30g,以行气导滞。若舌苔白厚,胃脘痞满,水湿较重,则重白术30g,以健运脾胃,豁痰行水。方中竹茹、半夏、生姜,助枳实,和降胃气。党参、黄芪助白术益气健脾,大黄、连翘、当归泻火通便,清胃中蕴热,散胃中结滞,通肠中积滞宿便。海螵蛸、浙贝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乌贝散,为治疗胃病泛酸之专方。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和降胃气,运脾化湿,使胃气和降,脾主健运,腑气畅,则反流之疾自去。 4、病案举隅 患者,男,48岁。2012年6月12日就诊。胃胀、反酸、食物反流3个月。有时上腹部、下胸部疼痛,常有食物自胃中反流致口腔。胃镜检查示:反流性的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刻下症:上腹部疼痛,胀满,反流,胸痛并向背部放射,乏力,便秘、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黄,脉濡。 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辩证: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治则: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处方:枳术汤加味:枳实15g、生白术15g、半夏10g、竹茹15g、党参30g、黄芪30g、当归10g、大黄6g、连翘10g、海螵蛸30g、浙贝母10g、蒲公英30g、甘草6g、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忌烟酒、辛辣。 2012年6月20日复诊,服药后腹胀、胸痛、食物反流、便秘、乏力诸症状均减轻,以上方加减,治疗三个月,并配合饮食调养。2012年9月30日复查胃镜示:食管粘膜光滑,病告痊愈。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七版,P372-P375. [2]吕景山著.《施今墨对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版,P157.

埃索美拉唑市场分析(2012年销售数据)

畅销药埃索美拉唑市场的黄金时代 ?2013-03-05 ?来源:米内网 核心提示:2006年至2011年埃索美拉唑每年销售业绩均在50亿美元左右,自上市以来累计销售几百亿美元。2012年,我国有多家企业向SFDA提出埃索美拉唑仿制药申请。 米内网专稿(研究员 lily-cha)春节刚过,各大医院的消化道科室的病人急剧增多。由于连日来的饮食不规律,加上暴饮暴食、贪烟酒,致使胃肠负担过重,造成胃酸过多、胃肠蠕动不顺畅和功能不稳定等,从而诱发急性胃肠道不适或胃肠旧疾复发,甚至导致一些急症的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2.5亿人患有消化道疾病,其中又以溃疡病为主。所以国际医药市场抗溃疡药物的研发热情一直高涨,上市的品种很容易就成为全球市场的畅销药。埃索美拉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美国医药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最畅销药品前十位中,耐信(埃索美拉唑的商品名)坐上头把交椅。米内网跨国公司业绩显示,2006年至2011年耐信每年销售业绩均在50亿美元左右,自上市以来累计销售几百亿美元,成为阿斯利康公司名副其实的印钞机。 埃索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 也是质子泵抑制剂家族中第1个单一光学异构体,于2000年上市。由于其生物利用度高而抑制胃酸的作用强烈持久,且毒副作用低而受到市场的追捧。在印度兰伯西公司向FDA提交了埃索美拉唑胶囊非专利药的简化新药申请后,阿斯利康提起了专利侵权之诉,但是2008年2月5日兰伯西公司还是获得了FDA的临时性批准。由于耐信最关键的专利94190335. 4即将到期,为避免与诸多仿制药厂家打耗时耗钱的专利侵权官司,阿斯利康2011年10月决定与各国仿制药厂家签订协议,只要与其达成合作意向,并付一定金额的“专利使用费”,即可继续生产埃索美拉唑通用名药物。目前包括印度Dr Reddy’s大药厂等十几家公司与阿斯利康签订了协议。虽然仿制药的出现夺走了耐信的部分市场,但与其专利到期后对付蜂拥而至的仿制药队伍,现在收取的专利使用费也可挽回小部分的损失。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方法 胃病是最容易得的病,而且最容易复发,只要不小心吃的凉了,硬了,酸了,或者是辛辣的食物都会犯胃病。胃病也有很多种,而且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理。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得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和记载,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吞酸”、“呕吐”、“郁证”、“反胃”、“气噎”等范围。这类病人主要表现有胸骨下烧灼感,胸膈满闷,暖气频作,咽紧不利,有梗塞感,反酸,反食,甚或胸背胀痛,吞咽难下,严重时气塞胸中,膈咽不通。胸骨下烧灼感(俗称胸骨下烧灼感),是GERD的主要症状,中医对胸骨下烧灼感,一般责之于郁热伤及阴分,或素秉营阴不足;若脾胃虚,元气不足,使心火、相火、七情郁结之火从中焦逆乘上焦,客于膻中,即李东垣所说的阴火上乘:若胃中浊气与阴火相结合,反流至咽部而吞酸,胃热,胃寒均可引起反酸,胃热上壅,胃脘多灼热,胃寒则厥气上逆,食已吞酸,胃脘冷痛,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横逆犯胃,也可吞酸。笔者观察到胸膈痞满,暖气频作与咽不利、咽如梗常同时并见,往往暖气后胸痞得

减,咽部舒畅,异物感可消失。气塞胸咽在《诸病源候论》中称为气噎,“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令人喘悸胸背痛”,李东垣说“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中医认为,你的情况是湿热阻滞脾胃所致,晚上由于寒气上升,寒湿交织会加重病情,服用胃苏颗粒等药物很难凑效.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 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 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用这些传统中药辨证施治,可以清除脾胃湿热,抑制反流,快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胃黏膜屏障,消除发病根源,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都说是药三分毒,但是有病还是要用药来医。西医都是合成药剂,虽然治愈快,但是不如中药去本。中药以食补为根本,从内调理。其实不管什么病都应该对症调理,不能盲目医治,不但去不了病害还会适得其反。我主张食疗养生,安全无毒副作用,多吃有益健康的东西。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1例头晕、嗜睡,对照组1例嗜睡,2例皮肤出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治疗,能显著提高溃疡愈合率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与《内科学》中胃溃疡临床诊断标准吻合,排除就诊前2w内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抑酸剂、黏膜修复药物、抗生素治疗及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其中男性占有例,女性有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在(43.67± 2.89)岁。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每组36例,两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服用0.457 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生产厂家: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183)及0.5 g替硝唑片(生产厂家: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512),1次/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20 mg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32),对照组加用20mg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生产厂家:修正药业集团许昌修正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579),口服,1次/d。两组连续治疗8 w后。于4 w后,采集患者晨起4 mL空腹血,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估标准:治愈:溃疡完全愈合,炎症完全消失;显效:溃疡消失但存在炎症;好转:溃疡面积减小>60%,炎症明显缓解;无效:溃疡面积缩小0.05)。 3讨论 胃溃疡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主要表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doc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 (二)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 (三)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四)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五)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烧心、反酸、嘈杂 1.观察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30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抬高床头30°。反酸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做好口腔护理,可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脘、膈俞、天突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

(二)胸骨后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2.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胃脘部,使气顺而痛缓。 3.遵医嘱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中脘、胃俞等穴。 (三)嗳气、胃脘胀满 1.观察嗳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胃食管反流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两大病理学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 1. 针对胃酸反流在辨证基础上,多选加左金丸、乌贝散及失笑散。 A. 左金丸取黄连之苦降,吴茱萸之辛开,专治肝经气分“火热郁结”之吞酸; B. 乌贝散取乌贼骨入肝活血,川贝母泄肝经郁热,并可化痰,专治肝经痰瘀之热; C. 失笑散则专入肝经活血化瘀,专治久治不愈之吞酸,是老中医之经验。合并食管糜烂、溃疡者,为热毒瘀结化腐之证,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加三七粉、珍珠粉去瘀生新、敛疮生肌。 2. 针对胃动力异常症见胃脘堵闷,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打嗝)频频,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西医属于胃动力障碍者。根据改善胃脘胀满症状强度的大小,分为一、 二、三线药: A. 一线药:主要有枳实、苏梗、陈皮、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等; B .二线药:主要有秦艽、威灵仙; C .三线药:主要为黑丑、白丑。 3. 分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对比研究,结合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配合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其大致思路如下: A.I 期主要为肝胃不和,兼有郁热食后胃脘胀满,或累及两胁,嗳气等为主,可有口苦,胸骨后烧心,泛酸——肝失疏泄、胃气壅滞。舌暗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滑。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A,LA-B 级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抑酸方药:四逆散+香苏散+乌贝散;疗程:一般为8-12 周,以胃镜下黏膜愈合为标准 B. II 期主要为肝胃郁热,兼有血瘀阻络或肝胃阴虚肝胃郁热证: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烧心、疼痛,或严重的胸中憋闷甚或有窒息感,口苦,烦躁,失眠,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兼有瘀血阻络者,舌质暗有瘀斑,入夜发病,胸骨后疼痛且痛有定处;兼肝胃阴虚者,病程较长,口干较甚,舌质暗红,少苔。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C 级治法:清肝泄热,通腑降逆,及兼证的治疗方药: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炒栀子、泽泻、浙贝母。兼证:胸骨后疼痛且夜晚发病或加重,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伴或不伴舌下络脉曲张及其他瘀血征象者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和 Berrett 食管三种类型。 1.有胃灼热和/或反流的典型症状。 2.有非心源性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非 典型症状。 3.有咳嗽、咽喉症状、哮喘、牙蚀症等食管外症状。 4.PPI 试验阳性、食管测压和/或食管下端 24 小时pH 值监测支持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 5.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明显黏膜破损及病理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的炎症表现,可明确糜烂性食管炎的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1.健康宣传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调整 饮食及体位。 2.内科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黏膜保 护剂、促动力药等。 3.抗反流手术治疗。 4.内镜治疗:包括射频治疗、注射或植入技术、内镜腔 内胃食管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ICD–10: K2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 决定是否取用): (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 (2)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离子; (3)心电图; (4)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转上级医院完善检查): (1)内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质量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质量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是治疗酸相关疾病的药物,是第一个单一光学异构体的质子泵抑制剂。2003年,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在中国获得上市批准(商品名:耐 信,Nexium),上市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有20 mg和40 mg两种规格。 本课题对方法学进行了再验证并对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了质量研究。通过实验,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本实验对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进行了质量研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溶出曲线、有关物质、异构体等进行了检测,结果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质量标准。 有关物质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Microspher C18(4.6 mm×100 mm,3μm);流动相A:水-pH7.6磷酸盐缓冲液(每1000 mL中含磷酸二氢钠0.0052 mol、磷酸氢二钠0.0135 mol)-乙腈(80:10:10),流动相B:乙腈-pH7.6磷酸盐缓冲液-水(80:1:19);进样体积:20μL;柱温:35℃;检测波长:302 nm。流速:1 mL/min。 主药与有关物质D的分离度大于2.5。空白辅料不干扰有关物质的测定。 埃索美拉唑镁及有关物质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质量控制。含量、溶出曲线测定色谱条件:色谱 柱:Aglient Microspher C18,3.0μm,4.6mm×100 mm;流动相:乙腈-pH7.3磷酸盐缓冲液-水(35:50:15);检测波长:302 nm;进样体积:20μL;流速:1 mL/min;柱温:40℃。 主峰保留时间大于3.5 min。空白辅料不干扰含量、溶出样品的测定,专属性较好,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符合要求,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含量和溶出度。 对映异构体检测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6.0)-水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脾胃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409)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 (412)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路径 (418)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424)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427)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432)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435)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8 —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 疗共识意见(2009)》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 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 候: 脾虚气滞证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 疗 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 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 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不良反应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不良反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不良反应》的内容,具体内容: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常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那有人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嗜睡,失眠,眩晕。可逆性精神错乱,激...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常用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那有人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异常,嗜睡,失眠,眩晕。可逆性精神错乱,激动,易攻击,抑郁和幻觉,主要存在于严重疾病患者。 内分泌:男子女性型乳房。 胃肠道:口腔炎和胃肠道念珠菌病。 血液学: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全血细胞减少症。 肝脏:脑病(先前有严重肝病者);黄疸或非黄疸性肝炎 ;肝衰竭。 肌肉骨骼:关节痛,肌无力和肌痛。 皮肤:皮疹,光过敏,多形性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上皮坏死,脱发。 其他:不适。过敏反应,如:发热,支气管痉挛,间质性肾炎。多汗,外周水肿,视力模糊,味觉障碍和低钠血症。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用法用量 药片应和液体一起整片吞服,而不应当咀嚼或压碎。对于存在吞咽困

难的患者,可将片剂溶于半杯不含碳酸盐的水中(不应使用其他液体,因肠溶包衣可能被溶解),搅拌,直至片剂完全崩解,立即或在30分钟内服用,再加入半杯水漂洗后饮用。微丸决不应被嚼碎或压破。对于不能吞咽的患者,可将片剂溶于不含碳酸盐的水中,并通过胃管给药。重要的是应仔细检查选择的注射器和胃管的合适程度。准备工作及使用指导如下:通过胃管给药: 1. 将片剂放入合适的注射器,并加入约25 mL水及5 mL空气。有时需要50 mL水,以防止管子被微丸堵塞。 2. 立即振摇注射器约2分钟使片剂溶解。 3. 使注射器尖端朝上,检查尖端未被堵塞。 4. 将注射器插入管,并保持此位置。 5. 振摇注射器,使尖端朝下。立即注射5-10 mL入管。注射后翻转注射器并振摇(注射器必须保持尖端朝上,以免尖端堵塞)。 6. 使注射器尖端朝下,立即再向管中注射5-10 mL,重复此步骤,直到注射器中无液体。 7. 如需要洗下注射器剩余的残留物,重复步骤5,向注射器中加入25 mL水及5 mL空气,有时需要50 mL水。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药理毒理 药效学特性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通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为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的R-异构体和S-异构体具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 作用部位和机理

耐信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 汉语拼音:zhusheyongaisuomeilana 【商品类型】处方药(RX)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314 【成份】埃索美拉唑。 【适应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规格】40mg 支 【用法用量】药片应和液体一起整片吞服,而不应当咀嚼或压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40mg每日一次,连服四周。对于食管炎未治愈或持续有症状的患者建议再服药治疗四周。-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20mg每日一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没有食管炎的患者20mg每日一次,如果用药4周症状未获控制,应对患者作进一步的检查,一旦症状消除,随后的症状控制可采用即时疗法,即需要时口服20mg,每日一次。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预防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二次,共7天。 【禁忌】已知对埃索美拉唑、其它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或本品的任何其他成份过敏者。【注意事项】当出现任何报警症状(如显著的非有意的体重下降,反复的呕吐,吞咽困难,吐血或黑便),怀疑有胃溃疡或已患有胃溃疡时,应排除恶性肿瘤,因为使用埃索美拉唑溶片治疗可减轻症状,延误诊断。长期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使用1年以上者)应定期进行监测。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使用该药的经验有限,治疗时应慎重(见药代动力学);肝功能损害:轻到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采用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剂量为20mg(见药代动力学)。对驾驶和使用机器能力的影响尚未观察到这方面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埃索美拉唑对其他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那些吸收过程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在埃索美拉唑治疗期间,由于胃酸下降,可增加或减少这些药物的吸收,与使用其他泌酸抑制剂或抗酸药一样,埃索美拉唑治疗期间酮唑和依曲康唑的吸收会降低。埃索美拉唑抑制CYP2C19,后者为埃索美拉唑的主要代谢酶,因此,当埃索美拉唑与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如地西泮、西酞普兰、丙米嗪、氧米帕明、苯妥英等)合用时,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可被升高,可能需要降低剂量,合用埃索美拉唑30mg可使CYP2C19降解的地西泮的清除下降45%。合用埃索美拉唑40mg,可使癫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谷浓度上升13%,因此,苯妥英治疗期间,当合用或停用埃索美拉唑时,建议监测苯妥英的血药浓度。在健康志愿者中,合用埃索美拉唑40mg,可使西沙必利的血药浓-时间曲下面积(AUC)增加32%,消除半衰期ttR)延长31%,但并不显著性增高西沙必利的血浆峰浓度,这种相互作用不改变西沙必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对阿莫西林、奎尼丁或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临床相关性的影响。配伍禁忌无。其他药物对埃索美拉唑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埃索美拉唑经CYP2C19和CYP3A4代谢,埃索美拉唑与CYP3A4抑制剂克拉霉素(500mg 每日二次)合同,可使机体对埃索美拉唑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加倍,但埃索美拉唑的剂量无需调整。 【药理作用】药效学特性: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通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为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的特异性抑制剂。作用部位和机理:埃索美拉唑为一弱碱,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抑制该部位的H+/K+-A TP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精)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吐酸病 西医病名: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脘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香附10g、苏叶梗各10g、枳壳10g、半夏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连6g、吴茱萸2g、海螵蛸30g等。 加减: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 9g、绿萼梅6g;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脘腹胀满者,加枳壳9g、厚朴9g、香橼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g、栀子6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3胃苏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脘腹痞满,大便溏泄;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制半夏9g、黄连6g、黄芩9g、干姜9g、党参15g、 吴茱萸2g、大枣10g、甘草6g、海螵蛸30g等。 加减:痰热重者,加虎杖10g、瓜蒌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g、降香6g;伴有反食嗳气者,加旋复花10g、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溏泻者,加炒扁豆 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成药: (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10g, 每日3次; (2加味左金丸,每次9g, 每日3次。 3.脾虚气滞证: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脘灼热或疼痛,脘腹胀满,疲倦乏力,纳呆食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方药:通降3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海螵蛸30g、黄连6g、吴茱萸2g等。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04-04T14:39:28.3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期作者:刘强[导读] 运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方案消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在溃疡愈合及消除真菌方面比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行临床治疗和推广。 眉山市东坡区松江中心卫生院四川眉山 620030 摘要:目的:讨论在治疗由幽门螺杆菌所感染的胃溃疡时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在2016年2月到2017年9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98例,按接受诊治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49例。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方法及奥美拉唑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口服构橼酸秘钾后,分别给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埃索美拉唑 片。将两组患者的肠胃蠕动情况、不良反应、幽门螺杆菌消除状况、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药物治疗,两组患者胃溃疡症状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胃部发生灼热感和腹痛感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比较发生胃胀和嗳气的检出率差异,结果无统计意义(P>0.05);经过多次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59%);观察组患者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2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没有出现过的严重身体不适。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时,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较好,胃溃疡治愈率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治疗和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幽门螺杆菌;观察组;对照组胃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繁杂,如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酗酒、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胃肠道蠕动困难等,其中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类疾病的主要病因。近几年以来,医院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相比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科学使用提高了这一病症的治疗效果,运用临床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患者比之前明显下降。目前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多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埃索美拉唑镁片。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胃溃疡的最优方式,本研究对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98例患者运用两种治疗方式并开展比较研究,现将治疗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6年2月到2017年9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98例,按接受诊治的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2-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56)岁,男性25例,女性24例;病史为3-5年,平均病史为(3±0.4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1-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3.45)岁,男性23例,女性26例;病史为2-6年,平均病史为(2±1.24)年;两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能够进行比较。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胃溃疡患者都经过自己和家属的同意,并签订了同意书。 1.2方法 1.2.1从治疗一开始,医生向参与本研究的98例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饮食习惯,按时服用药物的重要意义等。其次,叮嘱患者按时进食,食物要清淡,而且按照营养学知识进行科学搭配。 1.2.2奥美拉唑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在遵医嘱的基础上,实施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具体步骤为:(1)前15天:空腹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一片,用餐后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各一粒;服用频率:早晚各服用1次。(2)后40天:空腹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一片,服用频率:早晚各服用1次。 1.2.3埃索美拉唑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的基础上,实施埃索美拉唑治疗方案,具体步骤为:(1)前15天: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一片,用餐后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各一粒;服用频率:早晚各服用1次。(2)后40天:空腹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一片,服用频率:早晚各服用1次。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运用t进行检验2结果 两组患者胃溃疡改善状况比较:在治疗开始前,对照组患者中有13例患者具有嗳气症状,15例患者具有腹痛症状,11例患者具有腹部灼热感,10例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症状;观察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具有嗳气症状,13例患者具有腹痛症状,12例患者具有腹部灼热感,9例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症状;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具有嗳气症状,5例患者具有腹痛症状,3例患者具有腹部灼热感,4例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症状;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具有嗳气症状,3例患者具有腹痛症状,1例患者具有腹部灼热感,2例患者具有明显的腹胀症状。两组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之后,胃溃疡状况相比于治疗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在胃部发生灼热感和腹痛感的检出率上,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比较发生胃胀和嗳气的检出率差异,结果无统计意义(P>0.05)。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经过相关的药物治疗以后,对照组患者中25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98%;观察组患者中3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3%。两组之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17.45,P<0.05)。 3讨论 不好的生活习惯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致使产生胃溃疡疾病。近几年来,胃溃疡的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年人和中年人,而且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中主要采用消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式以达到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维持胃部正常的酸碱中和。 在本研究中,运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方案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的腹痛、腹部灼热感、腹胀等症状相比于奥美拉唑治疗方案均有了明显的减轻。这进一步表明相比于奥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更有效迅速的消除幽门螺旋杆菌,缩小溃疡范围,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 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 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 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评判标准 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依据,临床路径退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因疾病本身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说明书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 片说明书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说明书 Esomeprazole Magnes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药品名称】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商品名】 耐信 【英文商品名】 Nexium 【英文或拉丁名】 Esomeprazole Magnesium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 Aisuomeilazuomei Changrongpian 【主要成分】 埃索美拉唑镁 【化学名】 双-S-5-甲氧基-2-{ (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

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镁三水合物 【结构式及分子式、分子量】 分子式:C34H36MgN6O6S2·3H2O 分子量:767.15 【药理毒理】 药效学特性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经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为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的R-异构体和S-异构体具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作用部位和机理埃索美拉唑为一弱碱,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抑制该部位的H+/K+-ATP酶(质子泵),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均产生抑制。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和40mg后,在一小时内起效。重复给以20mg每天一次连续5天,在第5天服药后6~7小时测量,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平均高峰泌酸量降低90%。症状性GERD患者每天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和40mg,5天后24小时胃内pH>4的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3小时和17小时。维持胃内pH>4的时间至少8小时、12小时和16小时的患者比例在埃索美拉唑20mg时分别为76%、54%和24%;在40mg时分别为97%、92%和56%。用AUC参数代替血浆药物浓度,能够显示胃酸分泌抑制与药物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抑制胃酸的治疗效果有临床研究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4周的愈合率约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疑似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ICD–10:K2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决定是否取用): (1)血常规、便常规和潜血、尿常规; (2)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血离子; (3)心电图; (4)胸片; (5)腹部彩超; (6)胃镜(检查前做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筛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内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 (2)食管测压;

(3)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和阻抗; (4)食管钡餐检查。 (七)选择用药。 1. 质子泵抑制剂。 2. 黏膜保护剂。 3. 促动力药。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除外其他疾病。 2.反流、胸痛、腹痛等症状缓解,可应用口服药物维持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胃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出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2.拒绝接受药物维持疗法,要求内镜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3.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或进入相关路径。 4.患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拒绝配合必要的检查项目和/或治疗方案。 二、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