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毕业设计

电网规划毕业设计
电网规划毕业设计

前言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给出的数据及要求,按国民经济应用的要求设计一个供电、变电网络。该网络包括一个发电厂、四个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该网络必须在符合国民经济要求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运行方式灵活,电能质量符合标准,并且有一定的经济性。

设计内容包括:分析原始资料,审定运算条件;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绘制系统电气主接线图。

根据给出的负荷情况及输电距离确定网络的电压等级为110KV,再根据变电站、发电厂的地理位置,选出4~6 种结线方案进行粗略的比较,比较后从中选出2~3 种方案进行精细的方案比较,最后选出一种技术、经济上最优的方案,随之可以确定发电厂、变电站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然后根据所选的结线方式和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和调压计算,直至调压方式、范围合符要求,最后统计物资用量,进行经济指标计算。

最后得出的设计方案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安全、可靠地向用户提供符合电能质量要求地电能,运行方式变换灵活,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的要求。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出现错漏,希望指导老师指正,

并感谢指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给予的辅导和帮助。

第一章设计题目和原始资料

1-1 概述

一、设计题目:

区域电力网规划设计

二、设计主要内容:

1. 校验系统有功、无功平衡和各种运行方式;

2. 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系统接线方案;

3. 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接线方案和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参数;

4. 进行系统的潮流计算;

5. 进行系统的调压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

6. 统计系统设计的主要指标。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一张。

1-2 原始资料

一、发电厂资料

二、发电厂和变电所负荷资料

注意:

(1)、发电厂的负荷包括发电厂的自用电在内; (2)、建议采用的电力网额定电压为110kV 。 三、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图:(1:1000000)

第二章负荷合理性校验,功率平衡校验及确

定运行方式

2-1 负荷合理性校验

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定义,最大负荷运行Tmax 小时所消耗的电量等于全年实际耗电量,所以应大于全年以最小负荷运行所消耗的电量,即:

Pmax·Tmax>Pmin·8760 8760——全年小时数

1、发电厂负荷

(Pmax·Tmax=10×5500=55000)>(Pmin·8760=3×8760=26280)(MWh)

2、变电所1 负荷

(Pmax·Tmax=20×5500=110000)>(Pmin·8760=8×8760=70080)(MWh)

3、变电所2 负荷

(Pmax·Tmax=20×5000=100000)>(Pmin·8760=10×8760=87600)(MWh)

4、变电所3 负荷

(Pmax·Tmax=30×5000=150000)>(Pmin·8760=10×8760=87600)(MWh)

5、变电所4 负荷

(Pmax ·Tmax =30×5500=150000)>(Pmin ·8760=12×8760=105120) (MWh )

结论:所以负荷均满足合理性要求。

2-2 功率平衡校验

一、有功功率平衡校验(最大方式下)

系统最大有功综合负荷:∑???=n

n MAX XMAX P K K P 121

系统最小有功综合负荷:∑???=n

n MIN XMIN P K K P 1

21

K 1 ——同时系数取1

K 2 ——厂用网损系数取1.15(其中网损7%,厂用8%) P XMAX =1×1.15×(10+20+25+30+30)=132.25MW P XMIN =1×1.15×(10+20+25+30+30)=132.25MW 发电厂装机容量:P FMAX =50×2+25×2=150MW

有功备用容量:P B = P FMAX - P XMAX =150-132.25=17.75 MW 备用容量占系统最大有功综合负荷的百分比:13.4%>10% 二、无功功率平衡校验(最大方式下)

系统最大综合无功负荷:Q XMAX =P XMAX .tan(cos -1Φ) Q XMAX = 132.25×tan (cos -10.85)=81.96 MVar 发电机能提供的无功功率:Q FMAX =P FMAX .tan(cos -1Φe )

Q FMAX =(50×2)tan(cos -10.85)+(25×2)tan(cos -10.8)=99.47 MVar 无功备用容量:Q B =Q FMAX - Q XMAX =99.47-81.96=17.51 MVar

无功备用容量占系统最大综合无功功率的21.14%

三、功率平衡校验结论

发电厂有功储备为17.75MW,达到系统最大综合有功综合负荷的13.4%,大于10%,基本满足系统有功平衡的要求。

发电厂无功储备有17.51MVar,达到系统最大综合无功功率的21.14%,已满足系统无功平衡要求的10~15%的储备要求。

综上所述,该发电厂装机容量可以满足系统功率平衡的要求,而且不用无功补偿。

2-3 确定发电厂运行方式

系统以最大负荷方式运行时,系统最大有功综合负荷为132.25MW,而发电厂最大出力为150MW,因备用容量不足一台发电机组的容量,所以所有机组都须带负荷运行。机组间负荷分配,可以按机组容量来分配。

当系统以最小负荷方式运行时,系统有功功率只有49.45MW,此时发电厂以最大方式运行时,平均每台机组所承担的负荷仅达到容量的25%~50%,这显然是不经济的,因此要考虑切除机组;同时考虑事故时的备用容量,应切除1台25MW

机组和1 台50MW 机组,即一台50KW机组和一台25MW机组带负荷,而另一台50KW机组和一台25MW机组作备用,用作轮流检修和事故备用。

第三章确定网络结线方案和电压等级

3-1 网络电压等级的确定

本设计的网络是区域电力网,输送容量20~30MV A,输送距离从48~68kM。根据各级电压的合理输送容量及输电距离,应选择110KV 电压等级(其输送能力为10~50MW,50~150kM)。

故网络电压等级确定为:110kV

3-2 网络结线方案初步比较

根据上表比较,从可靠性、操作容易、保护简单等方面选优,选出Ⅱ、Ⅲ、Ⅵ三种方案进行精确比较。

3-3 网络结线方案精确比较

确定导线材料和杆塔的类别及导线的几何均距。目前我国高压输电线主要采用钢芯铝绞线。按电力设计手册,当负荷的年最大利用小时数达5000 小时以上时,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取J=0.9A/mm2,在高压区域电力网,用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导线截面,用发热校验。因本设计是110kV电压等级,为了避免电晕损耗,导线截面不得小于LGJ-70。在LGJ-240以下者,均采用单杆三角形排列,在LGJ-300以上者,采用Π型杆塔。有关数据查参考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手册(摘录)》,综合如下:

初选出来的Ⅱ、Ⅲ、Ⅵ方案技术和经济精确比较见下表:

由上表的技术及经济比较可以看出,方案Ⅵ在技术上满足要求(正常时?U<5%,故障时?U<15%) ,经济上又最省,故选择Ⅵ方案为网络结线方案。

表中数据算法及算例如下(以方案Ⅲ为例,方案Ⅱ、方案Ⅵ类同) : 线路潮流分布计算的两个假定:1、计算时不考虑线路功率损失;2、功率大小按导线的长度均匀分布。 1、潮流计算:

线路A-1:P=20/2=10MW Q=P ·tan(cos -1φ)=10×tan(cos -10.85)=6.20 MVar

线路A-2:P=25/2=12.5MW Q=P ·tan(cos -1φ)=12.5×tan(cos -10.85)=7.75 MVar

线路A-3:)(46.2627

506730

5030)2750(MW P =++?+?+=

Q=P ·tan(cos -1φ)=26.46×tan(cos -10.85)=16.40 (MVar) 线路A-4:)(54.3327

506730

6730)7067(MW P =++?+?+=

Q=P ·tan(cos -1φ)=33.54×tan(cos -10.85)=20.79 (MVar) 线路3-4:P=P A-4-P 4=33.54-30=3.54 (MW)

Q=P ·tan(cos -1φ)=3.54×tan(cos -10.85)=2.19 (MVar) 2、选导线: 线路A-1: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

Φ

=

A U P I 50.12385

.011031020cos 33m ax m ax =???=

Φ

=

261.689.075.61mm J I S ===

故选2×LGJ-70 I max =275A 线路A-2: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

Φ

=

A U P I 50.12385

.011031020cos 33m ax m ax =???=

Φ

=

261.689.075.61mm J I S ===

故选2×LGJ-95 I max =335A 线路A-3: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

Φ

=

A U P I 50.12385

.011031020cos 33m ax m ax =???=

Φ

=

261.689.075.61mm J I S ===

故选LGJ-185 I max =515A 线路A-4:A U P I 75.6185.011031010cos 33=???=

Φ

=

A U P I 50.12385

.011031020cos 33m ax m ax =???=

Φ

=

261.689.075.61mm J I S === 故选LGJ-240 I max =610A 线路3-4:A U P I 75.6185

.011031010cos 33=???=

Φ

=

A U P I 50.12385

.011031020cos 33m ax m ax =???=

Φ

=

261.689

.075.61mm J I S === 故选LGJ-70 I max =275A 3、线路阻抗计算

Z= r+jx =r 0L+jx 0L

A-1:r+jx=0.45×68/2+j0.432×68/2=15.30+j14.69(Ω) A-2:r+jx=0.33×48/2+j0.416×48/2=7.92+j9.98(Ω) A-3:r+jx=0.17×67+j0.395×67=11.39+j26.47(Ω) A-4:r+jx=0.132×50+j0.188×50=6.60+j9.40(Ω) 3-4:r+jx=0.45×27+j0.432×27=12.15+j11.66(Ω) 4、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100Pr %2

?+=

?U Qx

U A-1:%100Pr %2

?+=?U Qx

U A-2:%100Pr %2

?+=?U Qx

U A-3:%100Pr %2?+=?U Qx

U

A-4:%100Pr %2

?+=?U Qx

U 5、故障时最大电压损失:

A-3-4-A 网络中,当A-4断开电压损失最大:

%8.13%10011047

.26)85.0tan(cos )3030(39.11)3030(%213=??++?+=?--A U

%8.13%100110

47

.26)85.0tan(cos )3030(39.11)3030(%2

143=??++?+=?--U ΔU%=ΔU A-3%+ΔU 3-4%=13.8%+4.8%=18.6% 6、投资(K ):

线路:(双回路线路投资,线路计算长度为两线路长度之和的70%) K 1=K A-1+K A-2+K A-3+K A-4+K 3-4=1.95×95.2+2.1×67.2+2.7×

67+2.95×50+1.95×27=707.81万元

断路器:K =4.75×14=66.5万元(单价4.75万元) 总投资:K =K 1+K =707.81+66.5=774.31万元 7、年运行费用(万元):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折旧费=8%K =774.31×8%=61.94万元(折旧率8%)

线路年网损费用:(τ查表:《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表14-1

p.129)

线路A-1: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

2.610%2

2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A-2: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

2

2221=?+=

=?- cos φ=0.85 T max =5000h 查表得τ=3500h

线路A-3: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2.610%2

2

2221=?+=

=?-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

线路A-4: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

2.610%2

2

2221=?+==?- cos φ=0.85 T max =5000h 查表得τ=3500h

线路3-4:MW R U S P A 17505.03.15110

2.610%2

2

2221=?+==?- cos φ=0.85 T max =5500h 查表得τ=4000h

电能损耗:ΔA=Σ(ΔP ·τ)=0.17505×4000+0.14158×

3500+0.91223×4000 +0.84936×3500+0.0174×4000=7887.01 MWh 总网损成本=7887.01×10-1×0.2=157.74万元(电价0.2元/kWh)年运行费:N=61.94+157.74=219.68万元

8、年计算费用(万元):按7年收回投资计算

Z=K/7+N=774.31/7+219.68=330.30(万元)

第四章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结线方式

4-1 选择发电厂主结线

从负荷情况来看,各变电所均有一、二类负荷,而且系统中只有一个发电厂,因此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成为选择发电厂主结线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双母线比单母线分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要优,因此,高压侧母线采用双母线结线。而发动机和变压器的连接可以有多种选择,选择其中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50MW发电机与变压器采用单元结线,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任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都能基本保证发电厂的大部分出力,但缺点是变压器多,投资大,其接线图如下:

水位

Z(m)

3

方案二:50MW发电机与变压器采用扩大单元结线,将两台50MW

发电机出线并联在一起,共用一台变压器。其优点是省了一台变压器,减少了投资。但是种结线方式有缺点,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两台50MW 发电机都退出运行,这将严重影响发电厂的出力,因此这种结线方式供电可靠性低,其结线图如下:

水位

Z(m)

3

结论:如前所述,由于该网络一、二类负荷比重较大,而且发电厂只有一个,所以选择发电厂主结线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供电可靠性,其次才是经济性。因为方案一的可靠性高,因此尽管方案二比它经济上要省,也需选方案一。另外,因有机端负荷,所以两台25MW发电机采用10kV 母线与变压器连接。即发电厂主结线采用高压侧双母线,两台50MW发电机与变压器采用单元结线,两台25MW发电机采样母线结线。

4-2 确定变电所结线方式

由于各变电所均有一、二类负荷,对安全可靠供电要求高,需要有两个电源互为备用,而且因有两条高压进线,故采用双母线和每个变电所设置两台变压器,同时把两条进线接在不同的母线上。

4-3 确定变压器型号、台数及容量

一、发电厂:

变压器容量应大于或等于发电机容量,故选3×SFL1-63000 kV A 的升压变压器。 二、变电所1:

S MAX =P max /COS φ=20 /0.85=23.53 MV A S MIN =P min /COS φ=8 /0.8=10 MV A

每台变压器容量按最大视在功率的70%考虑,则23.53×70%=16.47MV A 故选2×SFL1-16000 降压变压器。

变压器参数:ΔP 0=18.5kW ΔP s =110kW U S %=10.5 I 0%=0.9 切除功率:MIN s N lj S MVA P P K K S S ?=-=??-=28.9110

5

.18)

12(216/)1(0 当切除功率小于最小功率时,为减少断路器的损耗,一般不切除变压器,所以采用内桥式结线。 三、变电所2:

S MAX =P max /COS φ=20 /0.85=23.53 MV A S MIN =P min /COS φ=8 /0.8=10 MV A

S N =29.41×70%=20.59 MV A 故选2×SFL1-25000降压变压器。 变压器参数:ΔP 0=18.5kW ΔP s =110kW U S %=10.5 I 0%=0.9 切除功率:MIN s N lj S MVA P P K K S S ?=-=??-=28.9110

5

.18)

12(216/)1(0 当切除功率大于最小功率时,可以切除一台变压器,所以采用外桥式结线。

四、变电所3:

S MAX =P max /COS φ=20 /0.85=23.53 MV A S MIN =P min /COS φ=8 /0.8=10 MV A

S N =35.29×70%=24.70 MV A 故选2×SFL-25000降压变压器。 变压器参数:ΔP 0=18.5kW ΔP s =110kW U S %=10.5 I 0%=0.9 切除功率:MIN s N lj S MVA P P K K S S ?=-=??-=28.9110

5

.18)

12(216/)1(0 切除功率大于最小功率,所以采用外桥式结线方式。 五、变电所4:

S MAX =P max /COS φ=20 /0.85=23.53 MV A S MIN =P min /COS φ=8 /0.8=10 MV A

S N =35.29×70%=24.70 MV A 故选2×SFL-25000降压变压器。 变压器参数:ΔP 0=18.5kW ΔP s =110kW U S %=10.5 I 0%=0.9 切除功率:MIN s N lj S MVA P P K K S S ?=-=??-=28.9110

5

.18)

12(216/)1(0 切除功率小于最小功率,所以采用内桥式结线方式。 六、计算结果明细表及变电所主结线

第五章 调压方式的选择和计算

用电设备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时,效率最高。但实际上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随着负荷的变化,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网络中电压的损失也会发生变化。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经济性及安全性,应采取必要的调压措施使电压偏移限制在某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系统常用的调压方式有顺调压、逆调压、常调压,都是通过发动机调压和变压器分接头配合来实现的。

5-1 系统参数计算

一、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变电所1:Ω=?=??=20.516000

1101102

22

2

11e

e

S B S U P R Ω=?=?=4.7916000

1105.10%22

1

e e S B S U U X

KVar S I Q e 14410016000

9.0100%001=?=?=? KW S U P e S 144100

16000

5.10100%01=?=?=

? 同理,其余变压器参数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终结完整版

课程实习 单项交流电源自动稳压器课程电力电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联系电话 提交时间

单相交流电源自动稳压器 一、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因它本身是大功率的电技术,又大多是为应用强电的工业服务的,故常将它归属于电工类。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系统。电力电子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最常用的材料为单晶硅;它的理论基础为半导体物理学;它的工艺技术为半导体器件工艺。近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中大量应用了微电子学的技术。电力电子电路吸收了电子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又开发出许多电能转换电路。这些电路中还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外围电路。利用这些电路,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组成了各种用途的整机,称为电力电子装置。这些装置常与负载、配套设备等组成一个系统。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信号检测处理等技术常在这些装置及其系统中大量应用。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电力电子电路及综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设计的各环节基本内容与要求,完成将来实际工程设计的必需的基础训练。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单相交流电源自动稳压器 调压方式:自耦变分级+晶闸管无触点开关+开环或闭环自动控制 性能指标:容量3KVA 输入电压范围:最低200,最高240V, 输出稳压范围:最低UL〉217V,最高UH〈225V。UL,UH自定,变化范围小于8V。 四、设计要求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照设计程序,完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各环节(主电路、自动调压与触发电路、电源控制及保护显示电路等)的结构设计、设计原理说明、电路图、各元件的计算选择、及相关实验或仿真。 2. 分组作设计报告。 3. 上交完整的设计报告书

电力系统毕业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毕业设计题目 【篇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 全(158个)】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58个) 1、110kvxx(箕山)变电站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方案 2、11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3、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4、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5、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6、110kv常规变电站改无人值班站的技术方案研究 7、110kv电力网规划 8、110kv线路保护在xx(郴电国际)公司的应用 9、110kv线路微机保护设计 10、1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设计 11、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技术设计 12、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3、22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14、22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设计 15、220kv变电站设计 16、220kv地区变电站设计 17、220kv电气主接线设计 18、220kv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19、2x300mw火电机组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20、300mv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一) 21、300mv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一) 22、300mw机组节能改进研究 23、300mw机组优化设计 24、300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25、30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 26、30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 27、50mva变压器主保护设计 28、scada系统的设计 29、sdh光纤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30、xx电厂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31、xx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保护二次设计 32、xx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xx水电站电气一次初步设计 34、xx县电网高度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 35、xx小城市热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36、变电气绕阻直流电阻检测 37、变电站电压智能监测系统 38、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研究 39、变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0、变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终端 41、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 42、变电站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43、变电站微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监控系统 44、变电站微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scada 45、变电站无人值班监控技术的研究 46、变电站智能电压监测系统开发 47、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设计 48、变电站自动化综合设计 49、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系统上位机功能组合) 5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设计 5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综述 52、变压器电气二次(cad)部分设计 53、变压器电气二次部分 54、变压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55 、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 56、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常规检测技术 57、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典型故障分析 58、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介质损耗在线检测 59、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局部放电在线检测 60、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绝缘结构及故障诊断技术 61、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油气色谱监测 62、变压器故障维修 63、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油质检测 64、变压器绝缘老化检测

电气系毕业设计题目大全模板

电气系毕业设计题 目大全

集成电路型方向阻抗继电器设计锅炉过热汽温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研究 谐振接地电网调谐方式的性能分析与实验测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 消弧线圈接地补偿系统优化研究 面向对象的10kV配电网拓扑算法研究 蚁群算法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中性点接地系统三相负载综合补偿 电力有源滤波器控制设计 110kV电力线路故障测距 防窃电装置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能表设计 跨导运算放大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基于微机的三段式距离保护实验系统开发 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实用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冲击负载引起电压波动与闪变分析 基于等波纹切比雪夫逼近准则最优化方法设计FIR滤波

电力系统智能稳定器PSS的设计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电力系统测量技术研究 基于重复控制的冷轧机轧辊偏心补偿系统 基于模糊聚类的变压器励磁涌流与短路电流的识别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电网报装路径优化 基于虚拟仪器的变压器保护系统设计 配网无功功率优化 复合控制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研究 电力系统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 基于标准系统方块图的OTA-C滤波器的实现 6-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潮流算法研究 基于DSP的逆变电源并联系统的功率检测技术研究滤除衰减非周期分量的微机保护算法研究 分布式电力系统发电机动态模型仿真研究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温度测控装置的设计 电力系统谐波分量计算-最小二乘法 用户供电事故自动回馈系统 电力系统谐波抑制的仿真研究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

目录 引言 (1) 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发电厂装机容量的确定 (2) 2 确定电力网的最佳接线方案 (4) 2.1 方案初选 (4) 2.2 方案比较 (5) 2.3 最终方案的确定 (18) 3 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18) 3.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8) 3.2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及选择 (19) 3.3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9) 3.4 主接线方案确定 (20) 4 选择发电厂及变电所的主变和高压断路器 (20) 4.1 发电厂及变电所主变压器的确定 (20) 4.2 短路电流计算 (23) 4.3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5 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42) 5.1 潮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42) 5.2 丰水期最大负荷的潮流计算 (43) 5.3 丰水期最小负荷的潮流计算 (49) 6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调压计算 (55) 6.1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 (55) 6.2 调压计算 (56) 7 浅谈电力网损耗及降损节能措施 (60) 7.1 损耗计算 (61) 7.2 电网电能损耗形成的主要原因 (62) 7.3 降损节能的措施 (64) 参考文献 (68) 谢辞 (69) 附录一计算机潮流计算程序: (71)

引言 本次设计的课题内容为电力网规划设计及降损措施的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完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在毕业前夕所做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 该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所过的主要课程进行一次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将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一次较全面地用于实践,用它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从提高分析能力,并力争有所创新。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电力网)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同时学会正确运用设计手册,设计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掌握编写设计文件的方法。 其意义是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总的应用,通过这次设计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此外,在计算机CAD绘图及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方面也得到较好的锻炼.。 本设计是电力系统的常规设计,主要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灵活的调度,把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送到负荷集中地区。发电厂把别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电所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各种能量。这些生产、输送、分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本设计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工程建设中贯彻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出切合实际、安全使用、技术先进、综合经济效益好的设计,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从电力系统的特点出发,根据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对电力系统运行要达到以下的技术要求:保证安全可靠的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拖动毕业设计

电力拖动系统设计 摘要: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首要的是在各种工作制度下电动 机功率的选择,同时还要确定电动机的电流种类、类型、额定电压与 额定转速。正确决定电动机的功率与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功率过大, 会造成浪费,设备投资增大,而且电机经常欠载运行,效率及交流电 动机的功率因数较低,运行费用较高,急不经济;反之如果功率选择 小了,电机将过载运行。造成电动机过早的损坏。或者在保持电动机 不过热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负载使用。因此,电动机不适当地选择得 太大货太小。都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 决定电动机功率时,要考虑电动机的发热,允许过载能力与起动能力等三方面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发热问题最为重要。 关键字: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接触器 1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1.1绝缘材料的等级 电动机在负载运行时, 其内部总损耗转变为热能使电动机温度升高。而电动机中耐热最差的是绝缘材料,若电动机的负载太大, 损耗太大而使温度超过绝缘材料允许的限度时, 绝缘材料的寿命就急剧缩短, 严重时会使绝缘遭到破坏, 电动机冒烟而烧毁。这个温度限度称为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由此可见, 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就是电动机的允许温度;绝缘材料的寿命就是电动机的寿命。 1

如表中的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升(也称允许温升)就是最高允许温度与标准环境温度 40℃的差值, 它表示一台电动机能带负载的限度, 而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就代表了这一限度。电动机铭牌上所标注的额定功率, 表示在环境温度为 40℃时, 电动机长期连续工作, 而电动机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超过绝缘材料最高允许温度时的输出功率。当环境温度低于 40℃时,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大于额定功率;反之,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将低于额定功率, 以保证电动机最终都能达到或不超过绝缘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 当绝缘处于表一所示的极限工作温度时,电机的使用寿命可以长达15~20年。如果高于表一所表示的温度连续运行,电机的使用寿命将迅速下降。据统计,A级绝缘材料的工作温度每上升8~10 ,绝缘的寿 命将缩短一半。现代电机中应用用最多的是E级和B级绝缘。 2

电力电子毕业设计

中原工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单相交流电源的设计 教学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号:200800494125 姓名:李杨 指导教师:巫付专 2012年2月

一、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题目背景 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当前,电力电子作为节能、节才、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正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硬件结构模块化、产品性能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不远的将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使电源技术更加成熟、经济、实用,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用电相结合。现代电源技术是应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在各种高质量、高效、高可靠性的电源中起关键作用,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开关电源稳压: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 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稳压电源(以下简称开关电源)问世后,在很 多领域逐步取代了线性稳压电源和晶闸管相控电源。早期出现的是串联型开关电 源,其主电路拓扑与线性电源相仿,但功率晶体管工作于开关状态。随着脉宽调 制(PWM)技术的发展,PWM开关电源问世,它的特点是用20kHz的载波进行脉 冲宽度调制,电源的效率可达65%~70%,而线性电源的效率只有30%~40%。 因此,用工作频率为20 kHz的PWM开关电源替代线性电源,可大幅度节约能 源,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电源技术发展史上被誉为20kHz革命。随 着超大规模集成(ultra-large-scale-integrated-ULSI)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小,电源的尺 寸与微处理器相比要大得多;而航天、潜艇、军用开关电源以及用电池的便携式 电子设备(如手提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更需要小型化、轻量化的电源。因此,对开关电源提出了小型轻量要求,包括磁性元件和电容的体积重量也要小。(2)发展阶段 开关稳压电源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功率半导体器件从双极型器件(BPT、SCR、GT0)发展为MOS型 器件(功率MOS-FET、IGBT、IGCT等),使电力电子系统有可能实现高频化,并大 幅度降低导通损耗,电路也更为简单。 第二个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频化和软开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使功 率变换器性能更好、重量更轻、尺寸更小。高频化和软开关技术是过去20年国 际电力电子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220KV变电站设计毕业

引言 随着经济的腾飞,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负荷的增长,电力网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和综合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电力设备日新月异,该地原有变电所设备旧,占地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为满足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电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对变电所的设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建设新的变电所,采用先进的设备,使其与世界先进变电所接轨,这对提高电力网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能质量,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绪论 由于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网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的提高,综合自动化水平的需求,使变电所设计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常规变电所之外,还出现了微机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变电所和无人值班变电所等。目前,随着我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开展,对变电所设计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1 我国变电所发展现状 变电技术的发展与电网的发展和设备的制造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我国电力工业也在高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建成的500kV变电所有近200座,220kV变电所有几千座;500kV电网已成为主要的输电网络,大经济区之间实现了联网,最终将实现全国联网。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改进。除空气绝缘的高压电气设备外,GIS、组合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高压配电装置也有了新的发展;计算机监控微机保护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全面推广采用;代表现代输变电技术最高水平的750kV直流输电,500kV交流可控串联补偿也已经投入商业运行。

我国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发达国家连续发生严重的电网事故的同时,我国电网的运行比较稳定,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1.2 变电所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未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变电技术还将有新的发展,同时也给电力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高压、大容量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进入市区所带来的如何减少变电所占地问题、环境兼容问题;电网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解决在事故时快速切除隔离故障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系统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提高,如何限制短路电流问题;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如何恰当的选择主接线和电气设备、降低工程造价问题等。 1.3 地区变电所的未来发展 变电所实现无人值班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要求技术和管理工作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电网一、二次部分、变电所装备水平、通信通道建设、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以及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工作等。所以要实现变电所的无人值班,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变电所的基础设施要符合要求。如:主接线力求简单,运行方式改变易实现,变压器要具有调压能力(可以是有载调压变压器或由调压器与无载调压变压器相配合来实现调压),主开断设备要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操作机构要能满足远方拉合要求等。另外,所还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自动化水平,用以完成对一些辅助性设备实现控制(如主变风扇的开停、电容器的投切等),以减轻调度端的工作量。 ⑵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达到部颁发的《县级电网电力调度自动化规》中所要求的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扩展“遥控”、“遥调”,实现“四遥”功能,达到实用

电气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指导老师: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号: 姓名: 2018年3月30日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110千伏至10千伏电气部分一次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气学号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早已进入电气时代,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能。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水平的提高,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人们将不同功能的装置模块化,并将它们设计在一个屏体中,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方便了设备维护。合理的线路设计能减少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信号干扰,节约屏体空间,提高供电水平,使变电站工作人员更方便的使用。 本课题的研究涵盖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做毕业设计时可以督促我温顾已学的课本,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也可以锻炼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为将来的更快的适应工作做准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在1949年以前,国内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建设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决策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使电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用电量激增。到1995年末,全国发电量已经达到10000亿kw.h,仅次于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达2.1亿kw,当时居世界第三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为了充分利用资源。目前形成了以火力发电厂和水力发电厂为主,其他类型的发电厂有核电厂、风力发电厂、潮汐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等。变电站的数量数以万计,尤其在发电厂附近和用户附近,由于用电用户的性质不同,所采取的的供电方式不同,主接线形式也不同,变电站的大小和规模也不尽相同。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变电站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发展。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研制成功第一个符合国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山东威海望岛变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课题(电力方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电力方向) 【总体要求】 1.给出方案与论证; 2.画出系统原理图和电路图; 3.主要电路设计与计算; 4.系统测试与指标; 5.稳定性与可靠性; 6.毕业设计(论文)用计算机处理打印后用A4纸装订成册; 7.在规定的时间内答辩通过后由答辩小组给出设计(或论文)的成绩; 8.每位毕业生任选一题,每题不超过10名学生; 9.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类别包括设计类、软件类两大类,对选题要求的指导性意见如下: ⑴设计类: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份10000字以上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折合不少于5张1~2#图纸(电气信息类设计不少于3张1~2#图纸)设绘工作量,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中涉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⑵软件类: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系统或较大系统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完成一份10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和论文;如涉及电路方面的内容,应完成调试工作并提供测试结果;如涉及软件开发的内容,要进行程序演示并给出结果。论文(说明书)中涉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课题一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指导教师:姜永豪徐鹏 【原始资料】 1.设计变电所在城市近郊,向开发区的炼钢厂供电,在变电所附近还有地区 负荷。 2.本变电所的电压等级为220/110/10KV,220KV是本变电所的电源电压,110KV和10KV 是二次电压。 3.待建变电所的电源,由双回220KV线路送到本变电所;在中压侧110KV 母线,送出2 回线路;在低压侧10KV母线,送出12回线路;在本所220KV母线有三回 输出线路,送 向负荷。该变电所的所址,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4.110KV和10KV用户负荷统计资料见表2-1和表2-2。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数Tmax=5500h,同时率取0.9,线路损耗取5%。

开关稳压电源-电力电子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开关稳压电源 摘要:本设计应用隔离型回扫式DC-DC电源变换技术完成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及制作。系统主要由整流滤波电路,DC-DC变换电路,单片机显示与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开关电源的集成控制由脉宽调制控制芯片UC3843及相关电路完成,利用单片机进行D/A转换,完成对输出电压的键盘设定和步进调整,同时由单片机A/D采集数据利用数码管显示出输出电压和电流。系统具有输出电压可调范围宽、噪声纹波电压低和DC-DC变换效率高等特点。此外,该系统还具有过流保护功能,排除过流故障后,电源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关键字:DC- DC,整流滤波,脉宽调制,A/D采集,D/A转换Abstract:The stabilized voltage switching supply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DC-DC power transfer with isolation and feedback. The supply includes rectification and filtering circuit, DC-DC transfer unit, controller controll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The swiching supply is controlled by pulse width modulation IC UC3843. The output voltage can be regulated step by step by a microcontroller, a key and a D/A converter. The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of the switching supply are collected by a A/D converter and displayed in Nixie tubes. The switching supply have some advantage such as wide output voltage, low noise ripple, high transfer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swiching supply can realize current foldback. Keyword:DC-DC transfer, rectification and filtering, , microcontroller, A/D collecting dat a,D/A converting 一、方案论证 图1为开关电源系统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电路电源、控制回路和显示设定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 变电站电气主系统毕业设计题目1 一、题目 XZ市郊110kV变电站设计 二、原始资料 (一) 变电站性质及规模 本变电站位于XZ市郊区,向市区工业、生活及近郊区乡镇工业与农业用户供电,为新建变电站。 电压等级:110/10kV 线路回数:110kV近期2回,远景发展1回; 10kV近期12回,远景发展2回。 (二)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 注:①图中系统容量、系统阻抗均为最大运行方式的数据。 ②系统最小运行方式时,S1=1300MVA,XS1=0.65;SⅡ=150MVA,XSⅡ=0.8。 (三) 负荷资料负荷资料如表1-1所示。 (四) 所址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1.所址地理位置图(如图1-2所示)。 2.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 站址地区海拔高度500m,地势平坦,地震烈度6度。年最高气温+40℃,年最低气温-2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2℃,最大复冰厚度10mm,最大风速为25m/s,土壤热阻率ρt=100℃·cm/W,土壤温度20℃,地下水位较低,水质良好,无腐蚀性。

电压等级负荷名称 最大负荷MW穿越功率MW负荷组成%自然 力率 Tmax (h) 线长 (km)近期远期近期远期一级二级三级 110kV 市系1线152060市系2线152025备用20 10kV 棉纺厂12 2.50.7555002棉纺厂22 2.50.7555002印染厂1 1.520.785000 2.5印染厂2 1.520.785000 2.5毛纺厂220.755000 1.5针织厂1 1.50.7545001柴油机厂1 1.520.840002柴油机厂2 1.520.840002橡胶厂1 1.50.7245002市区1 1.520.825001市区2 1.520.825001食品厂 1.2 1.50.840000.5备用1 1.50.78 备用2 1.5 .所址地理位置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所址地理位置图 - 1 - / 7

110KV变电所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区域电力网及降压变电所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区域电网的设计内容 1、根据负荷资料,待设计变电所的地理位置。据已有电厂的供电情况。作出功率平衡。 2、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电网供电电压、电网接线方式及导线截面。 3、进行电网功率分布及电压计算,评定调压要求,选定调压方案。 4、评定电网接线方案。 二、在区域电网设计的基础上,设计110 kV;kV A降压变电所的电气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对B 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所供用户的分析。 2、选择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型式。 3、分析确定高低压主接线方式及配电装置型式。 4、分析确定所用电接线方式。 5、进行继电保护及互感器的配置。 6、进行选择设备所必须的短路电流计算。 7、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回路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8、选择10kV 硬母线。 9、进行防雷及保护接地的规划。 三、设计文件及图纸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计算书; 3、图纸(2号)。 (1)区域电网接线图; (2)变电所一次接线图;

原 始 资 料 一、区域电网设计的有关原始资料 1、发电厂、变电所及新选定变电所地理位置(见附图一):D 图; 2、原有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图及设备规范(见附图二); 3、新变电所有关资料; 变电所 编 号 最大负荷 MW 功率因数 COSφ 二次侧 电压kV 调 压 要 求 负荷曲线 性 质 重要负荷 % A 20 0.92 10 顺 A 60 B 23 0.9 10 逆 B 51 C 27 0.9 10 逆 B 60 D 20 0.92 10 常 A 70 4、典型日负荷曲线 典型日负荷曲线(A )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区域电力网设计计算书电力自动化毕业设计

区域电力网设计计算书 电力自动化毕业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三篇 区域电力网设计计算书 1. 电网初步功率平衡 (一)最大负荷情况下的发电负荷 (1) 原有电网的发电负荷: (2) 新建电网的发电负荷: (3) 总发电负荷:1240.86105.75146.61()L L L P P P MW =+=+= (4) 发电机发出的功率:max max 25250100()G P P MW =∑=?+= (5) 联络线上的潮流:100146.6146.61()S G L P P P MW =-=-=- (二) 最小负荷情况下的发电负荷 (1) 原有电网的发电负荷: (2) 新建电网的发电负荷: (3) 总发电负荷:1226.2474.02100.26()L L L P P P MW =+=+= (4) 发电机发出的功率:max max 25250100()G P P MW =∑=?+= (5) 联络线上的潮流:100100.260.26() S G L P P P MW =-=-=-

2. 待建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A 变电所: 故选用两台SFZ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2)B 变电所: 故选用两台SFZ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3)C 变电所: 故选用两台SFZ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4)D 变电所: 故选用两台SFZ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过负荷能力校验 (1) A 变电所 因考虑负荷发展,所选变压器额定负荷稍大于最大重要负荷。故满足过负荷要求,最终选2台SFZ 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2) B 变电所 'max 16000167800.954N K S S ===,按A 日负荷曲线可知过负荷时间为T=6h 欠负荷等值负荷系数: 查正常过负荷曲线可知过负荷等值负荷系数2K = 满足要求,最终选用2台SFZ 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3)C 变电所 因考虑负荷发展,所选变压器额定负荷稍大于最大重要负荷。故满足过负荷要求,最终选2台SFZ 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4)D 变电所 'max 16000171800.931N K S S ===,按A 日负荷曲线可知过负荷时间为T=6h 欠负荷等值负荷系数: 查正常过负荷曲线可知过负荷等值负荷系数2K = 满足要求,最终选用2台SFZ 9-16000/110型主变压器。

电力电子课设ups设计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0.5kw小功率UPS的设计系别: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我设计的UPS主要分为,UPS的运行方式部分,开关电源部分和电源逆变部分。且每一部分都有其典型的控制芯片组成。 该UPS不间断电源为在线式UPS电源,这种方式的不间断电源在UPS电源当中性能是比较完美的一种。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市电的浪涌.持续的高压或低压.断电等问题。而在市电故障的时候则有蓄电池给电源逆变部分供电,从而保证UPS的不间断供电。 UPS作为保护性的电源设备,它的性能参数具有重要意义,应是我们选购时的考虑重点。市电电压输入范围宽,则表明对市电的利用能力强(减少电池放电)。输出电压、频率范围小,则表明对市电调整能力强,输出稳定。波形畸变率用以衡量输出电压波形的稳定性,而电压稳定度则说明当UPS突然由零负载加到满负载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智能型UPS是当今UPS的一大发展趋势,随着UPS在网络系统上应用,网络管理者强调整个网络系统为保护对象,希望整个网络系统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仍然可以继续工作而不中断。因此UPS内部配置微处理器使之智能化是UPS的新趋势,UPS内部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大幅度提高了UPS的功能,可以监控UPS的运行工作状态,还可以通过软件对电池进行检测、自动放电充电,以及遥控开关机等。网络管理者就可以根据信息资料分析供电质量,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当UPS检测出供电电网中断时,UPS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在电池供电能力不足时立即通知服务器做关机的准备工作并在电池耗尽前自行关机。智能型UPS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进行通讯,从而使网络管理员能够监控UPS,因此其管理软件的功能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运行方式开关电源脉宽调制逆变器维护 目录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很多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对单片机非常感兴趣,不光是对专业的热爱,另外由于单片机是集成电路芯片,是控制整个流程最基础的环节,大多数理科生对这种控制式设计充满着好奇,下面,我们学术堂整理了多个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借鉴。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一: 1、基于单片机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低频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2、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测距系统 3、基于C8051F005单片机的两相混合式直线步进电机驱动系统的设计 4、基于单片机的工业在线数字图像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5、基于FPGA的8051单片机IP核设计及应用 6、基于单片机的军需仓库温湿度测控系统研究 7、单片机多主机通信模式在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8、基于单片机的中小水电站闸门控制系统 9、基于单片机的正弦逆变电源研制 10、单片机实验教学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12、基于单片机的蓝牙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的实现 13、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4、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15、行为导向教学策略在职校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6、逻辑电路与单片机的虚拟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17、基于单片机的LED显示系统 18、基于单片机的校园安防系统 19、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红外甲烷检测仪设计及实现 20、基于高性能单片机的无线LED彩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基于AVR单片机教学实验板的设计 22、基于单片机的阀岛控制系统的研究 23、基于AT89S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设计 24、基于单片机和GPRS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 25、基于HCS12单片机的智能车底层控制系统研究 26、单片机GPRS智能终端及远程工业监控技术研究 27、基于单片机的MODBUS总线协议实现技术研究 28、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研究 29、基于单片机的通用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3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PTCR阻温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32、基于单片机的变频变压电源设计 33、基于单片机的监控系统控制部分的设计 34、基于单片机的葡萄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35、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37、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 38、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随钻测斜仪系统开发 39、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B智能车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论文题目二: 40、基于单片机的压力/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41、单片机与Internet网络的通信应用研究 42、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温室环境测控装置研究 43、具有新型接口的MCS-51单片机实验系统设计 44、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 45、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 46、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的研制 47、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研究 48、基于DTMF技术的单片机远程通信系统研究 49、基于单片机的GPRS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设计 50、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柴油机喷油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基于谐振技术及MK单片机的多路升压器研究设计 52、基于单片机的数据串口通信 5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寻迹系统设计 54、压电式阀门定位器与单片机实验装置研制 55、基于单片机的微型电子琴研究与实现 56、基于单片机的恒温恒湿孵化器系统设计 57、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的两轮自平衡智能车的系统研究与开发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摘要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它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很快,电网及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些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运行但是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如何使变电生产管理与变电运行紧密结合,使变电管理自动化水平与变电运行自动化发展相适应,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的组成、规模、发展历程以及它对各个生产领域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及其各个状态的分析;同时对君正热电发电厂的电气部分、动力部分、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构造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世界大发展的前提下,我电力行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求越发明确。我电力行业迫切需要就“改善发电系统结构,提高输电效率,保证用电质量,加速发展水,风,核电的建设等方面”展开发展。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体,清洁能源的比重偏低。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促进能源资源节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而且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状态分析,动力部分,电气部分,电气设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本文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了详述,主要以君正热电的电力系统为例展开描述。 电力系统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初期,由小容量发电机单独供电的供电系统称为住户式供电系统。白炽灯发明后,出现了中心电站式供电系统。到19世纪90年代,三项交流系统研制成功。20世纪以后,电力系统规模迅速增长。 电力系统状态分析 1.2.1 稳态分析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性能,主要包括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网络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的分布等。潮流计算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方式,给出电力网的功率损耗,也可以用于电力网事故预想等。 1.2.2 其它状态分析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暂态分析,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及机电暂态过程的分析等。这些状态分析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运行。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58个)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58个) 1、110KVXX(箕山)变电站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方案 2、11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3、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4、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5、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6、110KV常规变电站改无人值班站的技术方案研究 7、110KV电力网规划 8、110KV线路保护在XX(郴电国际)公司的应用 9、110KV线路微机保护设计 10、1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设计 11、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技术设计 12、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3、22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14、22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设计 15、220KV变电站设计 16、220KV地区变电站设计 17、220KV电气主接线设计 18、220KV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19、2X300MW火电机组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20、300MV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一) 21、300MV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一) 22、300MW机组节能改进研究 23、300MW机组优化设计 24、300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25、30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 26、30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 27、50MVA变压器主保护设计 28、SCADA系统的设计 29、SDH光纤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30、XX电厂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31、XX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保护二次设计 32、XX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XX水电站电气一次初步设计 34、XX县电网高度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 35、XX小城市热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36、变电气绕阻直流电阻检测 37、变电站电压智能监测系统 38、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研究 39、变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0、变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终端 41、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 42、变电站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一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的设计要求为: 负载为感性负载,L=700mH,R=500欧姆. 2、技术要求: (1). 电网供电电压为单相220V; (2). 电网电压波动为+5%--10%; (3). 输出电压为0~100V. 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要求具体电路方案的选择必须有论证说明,要说明其有哪些特点。主电路具体电路元 器件的选择应有计算和说明。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必须在检索、阅读及分析研究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剖析、提炼,设计出所要求的电路(或装置)。课程设计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并给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自己的研究体会。 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系统主电路、控制电路等详细的设计(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基本相同,甚至完全一样。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电路的确定,主电路的分析说明,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和选型,以及控制电路设计。报告最后给出所设计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标准电路图 前言

电力电子学,又称功率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它主要研究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由这些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各式各样的电路或装置,以完成对电能的变换和控制。它既是电子学在强电(高电压、大电流)或电工领域的一个分支,又是电工学在弱电(低电压、小电流)或电子领域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强弱电相结合的新科学。电力电子学是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一个新兴工程技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电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在生产实际中需要大小可调的直流电源,而相控整流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性能稳定,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得到大中、小各种容量的直流电能,是目前获得直流电能的主要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晶杂管相控整流电路中随着触发角α的增大,电流中谐波分量相应增大,因此功率因素很低。把逆变电路中的SPWM控制技术用于整流电路,就构成了PWM整流电路。通过对PWM整流电路的适当控制,可以使其输入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且和输入电压同相位,功率因素近似为1。这种整流电路称为高功率因素整流器,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是将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引入传统的电力技术领域,利用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组成各种电力变换电路实现电能和变换和控制,而构成的一门完整的学科。故其学习方法与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好实验和课程设计,因而我们进行了此次课程设计。又因为整流电路应用非常广泛,而锯齿波移相触发三相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又有利于夯实基础,故我们单结晶体管触发的单相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这一课题作为这一课程的课程设计的课题。 目录 任务书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