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答案附后)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答案附后)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答案附后)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习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1.下面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

2.以下列各组线段的长为边长,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3,5 B.3,4,5

C.3,5,10 D.4,4,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③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

④三角形按角分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个三角形,在△ABE中,AE所对的角是________,∠ABE 所对的边是________;在△ADE中,AD是________的对边;在△ADC中,AD是________的对边.

5.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a,b满足|a-3|+(b-2)2=0.

(1)求c的取值范围;

(2)若第三边长c是整数,求c的值.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1.桥梁拉杆、电视塔底座都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利用三角形的________性.2.如图,在△ABC中,AB边上的高是________,BC边上的高是________;在△BCF 中,CF边上的高是________.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已知∠ABC=80°,则∠DBC=

________°.

4.若AE是△ABC的中线,且BE=4cm,则BC=________cm.

5.如图,BD是△ABC的中线,AB=5,BC=3,则△ABD和△BCD的周长差是________.

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S△ABC=4cm2,则S△ABD=________cm2. 7.如图,AD,CE是△ABC的两条高.已知AD=5,CE=4.5,AB=6.

(1)求△ABC的面积;

(2)求BC的长.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2.1 三角形的内角

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在△ABC中,∠A=20°,∠B=60°,则∠C的度数为( )

A.80° B.90° C.20° D.100°

2.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则这块三角形木板的另一个角的度数是( )

A.30° B.40° C.50° D.60°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中,∠A=46°,∠C=7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是________.

4.根据下图填空.

(1)n=________;(2)x=________;(3)y=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点D在BA的延长线上,DE∥BC,∠BAC=65°,∠C=30°,求∠BDE的度数.

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1.在Rt△ABC中,∠C=90°,∠A=61°,则∠B的度数为( )

A.61° B.39° C.29° D.19°

2.在△ABC中,∠A=60°,∠C=30°,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则较小锐角的度数是( ) A.60° B.36° C.54° D.30°

4.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则与∠A互余的角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在△ABC中,∠A=25°,∠ACB=105°,则∠D的度数为________.6.如图,在△ABC中,CE,BF是两条高.若∠A=70°,∠BCE=30°,求∠EBF 和∠FBC的度数.

7.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上一点,且∠ACD=∠B.求证:CD⊥AB.

11.2.2 三角形的外角

1.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的大小为________.

2.如图,∠2________∠1(填“>”“<”或“=”).

3.如图,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A=70°,∠ACB=60°,则∠BDC 的度数为( )

A.80° B.90° C.100° D.110°

4.如图,直线AB∥CD,∠A=70°,∠C=40°,则∠E的度数为( ) A.30° B.40° C.60° D.70°

5.如图,在△ABC中,延长CB到D,延长BC到E,∠A=80°,∠ACE=140°,求∠1的度数.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1.3.1 多边形

1.下列图形中,凸多边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关于正六边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边都相等 B.对角线长都相等

C.内角都相等 D.外角都相等

3.四边形一共有________条对角线( )

A.1 B.2 C.3 D.4

4.已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最多可以引出3条对角线,则它是( ) A.五边形 B.六边形 C.七边形 D.八边形

5.若一个六边形的各条边都相等,当边长为3cm时,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 6.从七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________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可以将这个多边形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

7.如图,请回答问题:

(1)该多边形如何表示?指出它的内角;

(2)作出这个多边形所有过顶点A的对角线;

(3)在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处作出它的一个外角.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1.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

A.180° B.360° C.540° D.720°

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则这个多边形为( )

A.七边形 B.八边形

C.九边形 D.十边形

3.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3 B.4 C.5 D.8

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2 B.6 C.16 D.8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D=40°,则∠B+∠C的度数为________.

第5题图第6题图

6.图中x的值为________.

7.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它是几边形?

8.如果四边形ABCD的四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3∶4∶5∶6,那么这个四边形各

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2.如图,△ABD≌△ACE,则∠B与________,∠AEC与________,∠A与________是对应角;则AB与________,AE与________,EC与________是对应边.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CDA,∠ACB=30°,则∠CAD的度数为________.

4.如图,若△ABO≌△ACD,且AB=7cm,BO=5cm,则AC=________cm.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ACB≌△DEB,∠CBE=35°,则∠ABD的度数是________.

6.如图,△ABC≌△DCB,∠ABC与∠DCB是对应角.

(1)写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若AC=7,DE=2,求BE的长.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边边边”

1.如图,下列三角形中,与△ABC全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图,已知AB=AD,CB=CD,∠B=30°,则∠D的度数是( )

A.30° B.60° C.20° D.50°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D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使其能由“SSS”判定

△ABC≌△DCB.

4.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

5.如图,AB=AC,AD=AE,BD=CE.求证:∠ADE=∠AED.

第2课时“边角边”

1.如图,已知点F、E分别在AB、AC上,且AE=AF,请你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使其能直接由“SAS”判定△ABE≌△ACF.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能绕着点O 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________.

3.如图,AB=AD,∠1=∠2,AC=AE. 求证:△ABC≌△ADE.

4.如图,AE∥DF,AE=DF,AB=CD.求证:

(1)△AEC≌△DFB;

(2)CE∥BF.

第3课时“角边角”“角角边”

1.如图,已知∠1=∠2,∠B=∠C,若直接推得△ABD≌△ACD,则其根据是( ) A.SAS B.SSS C.ASA D.AAS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ABD与△ACD中,已知∠CAD=∠BAD,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直接由“ASA”证明△ABD≌△ACD,需再添加一个条件,正确的是( ) A.∠B=∠C B.∠CDA=∠BDA

C.AB=AC D.BD=CD

3.如图,已知MA∥NC,MB∥ND,且MB=ND.求证:△MAB≌△NCD.

4.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F为直线AD上的两点,连接BE,CF,且BE∥CF.求证:

(1)△CDF≌△BDE;

(2)DE=DF.

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

1.如图,∠BAD=∠BCD=90°,AB=CB,可以证明△BAD≌△BCD的理由是( ) A.HL B.ASA C.SAS D.AAS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Rt△ABC与Rt△DCB中,∠A=∠D=90°,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使Rt△ABC≌Rt△DCB,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求证:∠AEB=∠F.

4.如图,点C,E,B,F在一条直线上,AB⊥CF于B,DE⊥CF于E,AC=DF,AB =DE.求证:CE=BF.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角平分线的性质

1.如图,在Rt△ACB中,∠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若CD=6,则DE的长为( )

A.9 B.8 C.7 D.6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在△ABC中,∠C=90°,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B为圆心,以小于B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点E,F;

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以大于1

2

EF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

③作射线BG,交AC边于点D.

若CD=4,则点D到斜边AB的距离为________.

3.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10,S△ABD =15,求CD的长.

4.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相交于点O,且AO平分∠BAC.

求证:OB=OC.

第2课时角平分线的判定

1.如图,DE⊥AB于点E,DF⊥BC于点F,且DE=DF.若∠DBC=50°,则∠ABC 的度数为( )

A.50° B.100° C.150° D.200°

第1题图第3题图

2.在三角形内部,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都相等的点是( )

A.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D.以上均不对

3.如图,∠ABC+∠BCD=180°,点P到AB,BC,CD的距离都相等,则∠PBC +∠PCB的度数为________.

4.如图,P是∠BAC内的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E,F,AE=AF.求证:

(1)PE=PF;

(2)AP平分∠BAC.

5.如图,B是∠CAF内的一点,点D在AC上,点E在AF上,且DC=EF,△BCD 与△BEF的面积相等.求证:AB平分∠CAF.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 轴对称

13.1.1 轴对称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是四条的图形是( )

3.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ABC≌△A′B′C′;②∠BAC=∠B′A′C′;③直线l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直线l上.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105°,∠C′=30°,

则∠B的度数为( )

A.25° B.45° C.30° D.20°

5.如图,△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A′,B′,C′,其中∠A=90°,A=8cm,A′B′=6cm.

(1)求AB,A′C′的长;

(2)求△A′B′C′的面积.

13.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1.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P,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

A.3 B.4 C.5 D.6

第1题图第2题图

2.如图,AC=AD,BC=BD,则有( )

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B.CD垂直平分AB

C.AB垂直平分CD D.CD平分∠ACB

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且BC=BD+AD,则点D在线段________的垂直平分线上.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在Rt△ABC中,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C于点D,交边AB于点E,

且∠CBD=∠ABD,则∠A=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D,连接AD.若AC =4cm,△ADC的周长为11cm,求BC的长.

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作图

1.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点B为圆心,以大于1

2

AB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C和点D,作直线CD,在CD上取两点P,M,连接PA,PB,MA,MB,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PA=MA

B.MA=PE

C.PE=BE

D.PA=PB

2.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全部的对称轴.

3.已知下列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

(1)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直线l;

(2)填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确定它们的对称轴有两种常用方法,经过两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________画直线;或者画出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____________.4.如图,在某条河l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B,现要在河道上建一个水泵站,这个水泵站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村庄到水泵站的距离相等?

13.2 画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

1.已知直线AB和△DEF,作△DEF关于直线AB的轴对称图形,将作图步骤补充完整(如图所示).

(1)分别过点D,E,F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分别是点________;

(2)分别延长DM,EP,FN至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次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F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GHI.

2.如图,请画出已知图形关于直线MN对称的部分.

3.如图,以AB为对称轴,画出已知△CDE的轴对称图形.

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2,3) B.(2,-3)

C.(-2,-3) D.(3,-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A.(4,-3) B.(3,-4)

C.(3,4) D.(-3,-4)

3.平面内点A(-2,2)和点B(-2,-2)的对称轴是( )

A.x轴 B.y轴

C.直线y=4 D.直线x=-2

4.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A′B′C′与△ABC关于y 轴对称,则点A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6.已知点M(a,1)和点N(-2,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_,b=________.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1,5),B(-1,0),C(-4,3).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3)△A1B1C1的面积是________.

13.3 等腰三角形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________.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________cm.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 的度数.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__.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其可以确定△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AB=AC.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原文(最新整理)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conversation: R: Hi, Helen. Long time no see. H: Hi, Rick. Yes, I was on vacation last month. R: Oh,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H: Yes, I went to Guizhou with my family. R: Wow! Did you see Huangguoshu Waterfall? H: Yes, I did. It was wonderful! We took quite a few photos there. What about you? D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last month? R: Not really. I just stayed at home most of the time to read and relax. passage: I arrived in Penang in Mala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lt was sunny and hot, so we decided to go to the beach near our hotel. My sister and l tried paragliding. l felt like l was a bird.lt was so exciting. For lunch, we had something very special——Malaysian yellow noodles. They were delicious. In the afternoon, we rode bicycles to Georgetown. There are a lot of new buildings now, but many of the old buildings are still there. In weld quay, a really old place in Georgetown, we saw the houses of the Chinese traders from 100 years ago. I wonder what life was like here in the past. I really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My father and I decided to go to Penang Hill today. We wanted to walk up to the top, but then it started raining a little so we decided to take the train. We waited over an hour for the train because there were too many people .When we got to the top, it was raining really hard. We didn't have an umbrella so we were wet and cold. It was terrible! And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we couldn't see anything below. My father didn't bring enough money, so we only had one bowl of rice and some fish. The food tasted great because I was so hungry!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conversation: A:Hi,Claire,are you free next week? B:Hmm… next week is quite full for me, Jack. A:Really?How come? B:I have dance and piano lessons. A:What kind of dance are you learning? B:Oh,swing dance. It’s fun! I have class once a week, every Monday. A:How often do you have piano lessons? B:Twice a week, on Wednesday and Friday. A:Well,how about Tuesday? B:Oh,I have to play tennis with my friends. But do you want to come?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第一章 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 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 6、有理数的四则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 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 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0与任何数相加都 等于任何数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0; 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负因数有偶数个时, 积为正数,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数,再把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②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7、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8、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负数< 0 < 正数,任何一个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

【免费下载】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数学(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一二三总分合分人题号1-89-1819202122232425262728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如图,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 、x≤2 B 、-1≤x≤2 C 、-1<x≤2 D 、x >-1.在代数式① ;② ; ③ ;④中,属于分式的有 ( x 25y x +a -211-πx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k y x =A 、(,3) B 、(,3) C 、(-3,-1) D 、(3,-1)1313-.若=,则的值为 ( a b b -13a b A 、 B 、 C 、 D 、 32233443 题号12345678答案2011.04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

初中数学5.如图所示,点P 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 k x 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y=- B 、 y= C 、y=- D 、y=2x 2x 4x 4x 6.不等式21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A 、 4个 B 、 5个 C 、3个 D 、2个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第7题)A 、B 、C 、D 、8.如果从一卷粗细均匀的电线上截取1米长的电线, 称得它的质量为克,再称a 得剩余电线的质量为克, 那么原来这卷电线的总长度是 ( ) b 、(+1)米 C 、(+1)米 D 、(+1)米b +1b a a +b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9.不等式的解集为 。13x -≥-10.若当x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分式有意义。121+x 11.点A 在函数的图像上,则点A 的坐标可为 。(写出一个即可)6y x =-12.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8cm ,则A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km 。13.已知反比例函数(x<0),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2m y x -=14. 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小整数解是 。2010x x +>??->?问题,而且可保障中,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况下与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卷安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初二英语上册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1-10重点课文(3a`2b课文) Unit 1 3a(page3)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 At 9:00 a.m. yesterday, bus No.26 was going along Zhonghua Road when the driver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 woman next to him was shouting for help. The bus driver,24-year-old Wang Ping, stopped the bus without thinking twice. He got off and asked the woman what happened. She said that the man had a heart problem and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Mr. Wang knew he had to act quickly. He told the passengers that he must take the man to the hospital. He expected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 to get off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 But to his surprise, they all agreed to go with him. Some passengers helped Mr. Wang to move the man onto the bus. Thanks to Mr. Wang and the passengers, the doctors saved the man in time. “It's sad that many people don't want to help others because they don't want any trouble,” says one passenger.“But the driver didn't think about himself. He only about saving a life.”thought Unit 1 2b(page6)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六册)

初 中 数 学 知 识 点 大 集 结2017.07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3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完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5章,约需62课时,供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约14课时) 第17章反比例函数(约8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约8课时) 第19章四边形(约18课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约14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给出了分式的相对应的概念,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即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分析画出的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勾股定理,之后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是本章的重点。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的难点是这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19章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把它们分成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数学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①框架正整数( 1, 2, 3)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1 ,-2 ) 正分数( 1/2,1/3,) 分数 负分数( -1/2,,1/3,) ②相反数:两数相加为0 ;0 的相反数为0 绝对值:0的绝对值为0 倒数:两数相乘为1; 1 的倒数为 1;0 没有倒数 ③正负数比较大小-8/21 -3/7;-()│ -1/3│ ④计算 ab=ba abc=a(bc) a(b+c)=ab+ac

有乘方:先乘法——再乘除——后加减;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⑤科学记数法a*10n (a大于或等于1&小于10) 235000 000 ⑥近似数(四舍五入) (精确到) (精确到)(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个位)(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千分位) (精确到) (精确到) 巩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B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 C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D零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27与(- 2) 7B-32与( -3)2C-3× 23与- 32×2D―( ―3) 2 与―(―2)3 3、在- 5,- 9,-,-,- 2,- 212 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12B- 9C-D-5 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0,那么这个数只能是() A0B- 1C1D0 或 1 5、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 4 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A8B7C6D5 6、计算: ( - 2) 100+( - 2) 101的是() A2 100B- 1C-2D-2100 7、比-大,而比 1 小的整数的个数是() A6B7C8D9 8、 2003 年 5 月 19 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其邮票发行为 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 7874 10B.× 10C.× 10D.× 10 9、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A. x2 B.| - x+1| C.(- x) 2+2 D. - x2+1 10、已知=,若x2=,则 x 的值等于() A86. 2B862C±D± 86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一定是负数; B .a 定是正数; C. a 一定不是负数; D .- a 一定是负数 1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第13章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3. 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在条对称轴的是() 4.已知点P(2,1),那么点P关于x轴对称的P'的坐标是() A. P'(-2,-1) B . P'(-2,-1) C. P'(-,2) D. P'(2,1) 5.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是全等的是() A.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6.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 A. .20 B. 12 C. 14 D. 13 A B C D A B C D E C B D A

7. 如图△ABC中,AB=AC,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E和△ACD,且∠EDC=40°,则∠ABC的度数为() A. 75° B. 80° C. 70° D. 85° 8.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定P,使△AOP为等边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5个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 B. 40° C. 25°或40° D.不能确定 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中线AD、BE交于F,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共有()xK b1.C om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1.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 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 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 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 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 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 5 ×35 212 B. 36 5×212 C. 5 ×36 214 D. 37 5×211 12.如图,等边△ABC中,AB=2,D为△ABC内一点,且DA=DB, E为△ABC外一点,且∠EBD=∠CBD,连接DE、CE则下列结论: ①∠DAC=∠DBC;②BE⊥AC;③∠DEB=30°;④若EC∥AD,则 S△EBC=1,其中正确的有()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若△ACD的周长为7cm,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则AC +BC=. 1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的底角 是°. 15. 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 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 A B D C E A B E C 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试卷

0 1 2 -1 XXXXX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数学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1-8 9-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 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1.如图,数轴上所表示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 A 、x ≤2 B 、-1≤x ≤2 C 、-1<x ≤2 D 、x >-1 2.在代数式①x 2 ;②5y x + ; ③a -21 ;④1-πx 中,属于分式的有 ( )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1,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 、(13,3) B 、(13-,3) C 、(-3,-1) D 、(3,-1) 4.若a b b -=13,则a b 的值为 ( ) A 、 32 B 、 23 C 、 34 D 、 43 5.如图所示,点P 是反比例函数y=k x 图象上一点,过点P 分别作x 轴、y?轴的垂线, 如果构成的矩形面积是4,那么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 A 、y=-2x B 、 y=2x C 、y=-4x D 、y=4x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学校 姓名 考试号 班级 密 封

6.不等式2 1x <2的非负整数解有 ( ) A 、 4个 B 、 5个 C 、3个 D 、2个 7.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 8.如果从一卷粗细均匀的电线上截取1米长的电线, 称得它的质量为a 克,再称得剩余电线的质量为b 克, 那么原来这卷电线的总长度是 ( ) A 、 b+1 米 B 、(b a +1)米 C 、(a+b a +1)米 D 、(a b +1)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9.不等式13x -≥-的解集为 。 10.若当x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分式1 21+x 有意义。 11.点A 在函数6y x =-的图像上,则点A 的坐标可为 。(写出一个即可) 12.在比例尺为1︰20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8cm ,则AB 两地 间的实际距离为 km 。 13.已知反比例函数32m y x -=(x<0),当m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4. 使不等式2010 x x +>??->?成立的最小整数解是 。 15.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且AB=9, AC=6,AD=3,若使△ADE 与△ABC 相似,则AE 的长为_______。 16.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多植树6棵,甲班植80棵树所用的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相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 棵,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 (第7题) A 、 B 、 C 、 D 、 得分 评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