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上柳宗元的一篇文章,谁上来把课题写下。

(生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师:她在写课题的时候同学们自己也再比划一下。我发现我刚抽查的两本书本,你们都预习完了对吧,但是有个习惯你们自己看着办,如果今天在课上没问题的也可以,但是如果在课上我发现存在问题,那么绝对不允许这样做,什么问题呢你们的书上不着一字,预习以后书上一点印迹都没有。写好啦,歪歪斜斜的。“种树郭橐驼传”,我刚没看笔顺,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她的笔顺对不对啊字写对了,这里哪个字容易搞错,需要我们注意的

生:“橐”

师:这道题出过,这个字是很多同学会写错的。“橐”,弯的小树,被什么压得直不起腰来被石头压弯的。好,如果要板书的话,要完整地书写课题和作者(师在课题旁补充板书:柳宗元)。关于作者,我们不是第一次走进他,同学们预习时也搜了资料,要把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关于作者,你现在的积累有哪些

生: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师:不对,不应该是背书,看你像在背书的样子,你要介绍给大家,用介绍的语气告诉大家。

生:他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你现在已经说到了“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哪些人

,

生:唐代是韩愈、柳宗元。

师:好,“韩柳”并称,是唐代的两个。

生:还有“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

师:父子三,“三苏”,已经五个了,还有三个是

生:欧阳修、曾巩、和王安石。

师:好,完整了。他还是有方法的,先是“韩柳”,再是“三苏”,再是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好像外围的材料比较多一点,关于柳宗元倒是知之不多,请坐。你说。

生:柳宗元在当官的时候,因为改革失败被贬到永州,在永州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文章,比如我们初中时学过的有《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然后《捕蛇者说》以及“三戒”中的《黔之驴》,然后“三戒”是以寓言的形式写的。

师:说到寓言,《黔之驴》中有没有相关的词语的积累

生:黔驴之技和黔驴技穷。

师:很好,成竹在胸。你想到了初中学过的,然后散文当中有不同的文体,有寓言、有山水游记,都读过。

#

生:还有诗句。

师:你背下。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好的,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江雪》

师:非常好。关于柳宗元我们现在积累的比较多了,基本的都介绍到了,那么关于这篇文章,你们在预习当中还有哪些积累呢

生:“传”

师:哦,都已经看到这个题目中的“传”,XX你想补充是吧

生:“传”是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是传记的简称,一种是记述历史事件,还有一种是描写人物事迹,可以有点意识加工,有时把作者的一些意图放在传记当中。师:你说的就是人物传记。说到传记,好像有同学在预习中有疑问:这个“传”是真是假你觉得呢

^

生:我觉得是假的,就是柳宗元想借一个人的口来发表为官之道。

师:好的,其实这个问题,顾本提出来过,那到底要为这个人物作传干什么呢其实顾本,看你摘抄的相关资料中,你自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所以不要当小和尚,抄的时候也不要有笔无心。现在看看老师做的资料,我们很快过一遍,看看有没有要拾遗补漏的。(出示PPT)

师:字子厚,又称“柳柳州”,他当时在柳州当官,而且当得很好,老百姓就记住了他的,所以留下了许多与柳宗元相关的古迹......关于他的主张,同学倒是没提到,他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文以载道”......这里《永州八记》当中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我建议同学们课外去读一读,它是八记之首,我们的水平借助工具应该是能读懂的,特别是题目当中的“始得”很有意味,去读一读。再来看,对他文章的评价我们可以用这句话:“精裁密致,璨若珠贝”,把它记下来。他的文字对我们是有一种借鉴的意义,多看他的文章,我们的文字也会变得精致起来起来。另外,韩愈和柳宗元这两个人物确实应该联系在一起积累的,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比较,他们在文学上的主张是一致的,但是在政治上的主张有所不同,我们这里只是点到而已,感兴趣的去看一下。同学们的积累还是不错,基本上都点到了。好,现在回到文章,用通俗的话把文章的题目解释下。生:一个叫刘罗锅的。。。(其余生笑)

师:这个形象和刘罗锅确实挺相像的。

生:一个叫郭橐驼的......

师:嗯,一个性郭的驼背的老头,是吧你犹豫在哪里

生:还有“种树”

师:哦,“种树”两个字怎么理解种树是郭橐驼的

生:职业

^

师:所以是以什么为业啊

生:以种树为业

师:对,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园林工人,他是个以种树为业的姓郭的驼背的老头。那这个“传”是什么呀就是为这么一个种树的老头写下的传记。请坐。

师:好,现在既然已经出现了郭橐驼这么一个老人的形象,那么请同学们带着“郭橐驼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么一个问题读一读课文,思考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等会儿我们用自己的话说一下。我今天看到你们书上不着一字,有问题,其实王老师以前读古文有一个习惯,我还没有这样要求你们,但以后我检查预习的时候会以相对较快的速度一个个抽读,看你们能不能读得清楚,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你读错一个字或者停留了,那你主动地坐下,这是我以前的学生的有的一个习惯,主动坐下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回去再抄两遍。当然你读顺了就没必要再抄了,这是强化一下,我们是有针对性的。所以在上古文前熟读文章是关键。来,现在用我们一起的力量来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阅读。读的时候想想这个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用自己的话来说。

(全体读)

师:刚刚在读的时候我兜了一圈,我抽样检查了几本书,我只看到一位同学比其他同学多做了一件事。XXX,你告诉大家你做了什么

(生犹疑)

师:这不是做坏事啊,你应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比大家多做了。她把文中所有的难字都注上了音。下面注释有的,也应该注,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因为有些字确实比较难读;如果再做的好一点的话,再注一些难字,那些你不理解的字词,你可以在旁边注释。我以为你们在初中已经养成这些习惯,没有养成的习惯还得重头开始。好,回过头来,一个姓郭的驼背的老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你自己的话说一下。这个文章我们都翻译过了,应该有给你们留下一些印象,谁来说王俊文。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和善的人。

师:和善的人,怎么讲说说你的观点

生:因为他的外形,别人叫他郭橐驼,他不但没有生气,还欣然接受了。

师:哦,你从这里得出结论的,他说的是在文中第几段

生:第一段

师:是,人家说他你这个驼背,给他取了个绰号,但是他说什么

生:“名我固当”

师:什么意思啊

生:这样称呼我确实很恰当。

师:嗯,那这里哪个是表示“称呼我”的啊

生:“名”

师:这是名词用作动词,看来是词类活用。像这类词语的自读的时候要把它划下来,在旁边注上名作动。因为积累多了,其实不用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了。他说他是一个和善的老人,那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写完第一段,其他的就不用写了,好像不完全。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尊重自然的人,因为他种树不像其他的人那样,而是对这个树放之任之,不会拔苗助长。

师:你得出了尊重自然规律这么一个结论,或者说他是按规律行事的这么一个老人,表现在他种树上,你这里用了“放之任之”这么一个词,在这里不是贬义,用文中的话是什么“顺木之天”对吧顺应树木的天性。而且你刚在讲的时候,还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来塑造老人,说其他种树的人不像他这样,其实作者也是用这样一个比较的手法来写的。好的,XXX

生:他是一个聪明的有思想的人,他可以通过养树推出为官之道。

师:哦,他从种树之道推出为官之道,这个你发现了,在哪里啊

生:第三、四自然段。

师:第三、四自然段,种树之道我们刚刚已经隐约感觉到了要顺木天性,然后呢关键他怎么推出为官之道的

生:要顺应老百姓......

师:哦,要顺应老百姓的,统治者如果是种树之人的话,那老百姓就是手下的树,应该也要

生:顺民心

师:是的,要顺民心,得民意;你看这是一个非常了得的驼背,他能够从种树当中得出为官之道。那么最后一段就是说听的人很开心,我问你种树,你竟然告诉了我为官之道,于是,文章的意图也就出来了,是通过问的人说出来的,是文章哪一句

生:最后一句

师:是的,“传其事以为官戒”。有同学说这篇文章和《捕蛇者说》很像,是蛮像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师:哦,“以俟观人风者得焉”,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我们做官的道理。如果现在要说写每一段的段意,大家应该也都清楚了,这个由你们自己去做,刚刚已经理了。这是怎样一个老人,通过大家集体的智慧,我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出来。这个郭橐驼,他的外貌确实是不好看。(板书:面丑),然后呢,刚说到他的心地倒是和善,(板书:心善),再说到种树方面,他的技艺高超,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人,(板书:技高)还有一个是什么小人物也了得,说道理时让人家豁然开朗,(板书:理明),今天是老师把他概括出来的,其实我是受你们的启发概括出来的。他说我不知道做官的道理,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如果他心理不明亮的话,他怎么让别人豁然开朗所以这八个字是我们对他的定位,让我们觉得这老头丑也不丑了,甚至让我们心生敬畏。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确有其人,但是作者为这么一个人作传,我们也觉得是有理由的,是值得的。现在我们以段为单位,开始自读。一边看,一边散读出声,并用红笔在每一段当中做一点注,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如果你们自己能解决的我就不一一道来了,因为你们初三也熟读了很多古文。现在开始,就以第一段为例,读出声音,并做一点注,然后我们交流下,注了什么就看你的眼光了。

(生读书并作注)

师:你们把一二两段放在一起是合理的,因为都是对郭橐驼的介绍。好,注好了,速度很快。来,宋元明,你来说一下。

生:我标注了一些字词。

师:告诉大家,养成这么一个习惯:读一句,以句为单位,读好了之后,再说这一句中我标注了什么。

生:就是“病瘘”......

师:咦,刚刚要求完毕就,刚说“以句为单位”,比如说“郭橐驼,不知始何名”,我觉得这句没什么,不标注了也行。好吧

.

生:“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这里的“病”是“生......病”的意思。

师:“生......病”,你是这样来翻译的,你们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生:“患......病”

师:“患......病”这个就是要作动词了对吧继续。

生:“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这里我没有注义。

师: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在哪里哪里可能会有问题的000

生:“有类橐驼者”是判断句吗

师:你们说呢

(生犹疑)

师:这句应该不是判断句,不是看到有“者”的都是判断句。“类”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固”,

生:原本的意思

师:对,固,原本的意思

生:固到底是“确实”还是“原本”

师:“确实”应该是引申义,固本义应该是原本,“确实”也可以。

生:“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娶养。”这里“业”字我加点了

师:“以......为职业”这要是注的话应注什么

生:使动这个我不清楚。

师:这个不清楚,谁能够讲清楚

生:业原来应该解释为职业,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师:而且是翻译成了“以......为职业”“把......当作职业”这种活用现象是什么意动用法。首先名词作动词看对了,同时它还是意动用法。很好,请坐。有一句难句我觉得大家要注意”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娶养。”怎么理解生:就是长安有钱人为了养这些东西供人观赏,或者有卖水果的人,就是都争着把郭橐驼迎到家里来奉养。

师:不是所有的人都让他到家里来的,是哪两种人而且前提是有钱人、豪富人中,我们可以在“豪富人”后面加一个“中”,豪富人中的哪类人呢

生:“为观游”

师:“为观游”是做什么的啊

生:就是经营园林游览的人

师:对,课文下面也有注解,是经营园林游览的人,就是让你看看盆景啊看看树木品种啊,开树木博览会让他们参观的。还有一类人是思念呀

生:卖果者

师:对,卖水果的人当然也要种果树。由此可见他的技术是很好的,要他帮忙打理,可见他技高是公认的。为什么要供养他呢为什么要请他过来呢

)

生:因为郭橐驼种树“无不活,且硕茂,早食以蕃”

师:哦,你把这个关键词拎起来了,那“或移徙,无不活”怎么讲啊这里有即或的意思在里面啊,即便是移树苗,有时候移树苗很难移的,我们学校里有好多移来的大树有的就死掉了,移树木很难,但是他移的树木“无不活”,用了什么语气啊

生:双重否定

师:双重否定表肯定。“且硕茂”不仅活了,而且

生:高大茂盛

师:而且他种的树可以“早食以蕃”,这个“食”和“蕃”要不要加注“食”是什么

生:食是结果实

师:食是结果实,肯定又是名作动。不仅结果实,而且长得多,“蕃”是长得多,

蕃是形容词,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好,后面一句“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生:“窥伺”不理解

师:谁来帮助一下

生:观察,偷窥

师:偷看,但是学得到吗

生:学不到

师:学不到没用,尽管心生羡慕,想要仿照他这么做,但是“莫能如也”“莫”怎么翻译

生:没有

生:没有一个

师:我听到两种,“没有”和“没有一个”,到底是什么这个词大家要注意,可能常常会搞错,记住了是“没有一个”,它是一个不定代词。

板书:

第二节课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种树郭橐驼传》,对这个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也用八个字进行了概括,哪八个字(生齐答“面丑、性善、技高、理明”) 对这八个字,难道你们没有质疑的地方吗老师昨天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一个字似乎用得不好,你们发现了吗德立,你觉得有个字不好是吧。

丁德立:面丑的“面”,“面”狭义的话只是指“脸”,这里是指了全体吧。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你们很敏感啊,老师有时候不对的地方你们可以指出来,我希望有这样一个课堂的情景。我也觉得这个字用的不好,你们觉得更好的应该是什么

丁德立:形。

师:很好,我就采纳你的,改成形丑,谢谢。学习就应该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有生长的空间,要作学习的主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人是形丑、性善、技高、理明,上节课后,有个同学就问我,说这个人物塑造的不好、不真实,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文中他说的话,看这个人物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下面,我来找同学翻译后面几段,其他同学要看书本了,看他的翻译有没有不准确的。大家先齐读第三段。(生齐读)

下面,我们先请怡玲开始。大家在她说的过程中有问题的可以作记号,待会可以提出来。李怡玲: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只是让它尽性生长罢了。

师:这里你停顿了,有疑问吗我觉得她翻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哪里,一个“寿”和“孳”翻译出来了,是什么意思

@

李怡玲:活得长久长得快

师:嗯,这里是作动词了。那“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中“以”怎么讲

生答“用来”。

师:用来致使达到应该是使其达到它的天性。那“焉尔”怎么讲

生答“罢了”。

师:对,焉在文中好像出现几次了,凡是出现两次以上的同学们都要注意了。“焉”你们以后可能遇到多种解释,但在这里“焉尔”是罢了的意思,是语气词。好,继续翻译。

李怡玲:但凡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用土要用原来的,捣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担心它,离开后不要再去看它。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就得到了自由发展。

师:翻得很好。那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什么因为你前面翻译的非常顺。

李怡玲:省去的要翻译出来。

师:哪里

李怡玲:······

师:这里好像没有省略的,你翻的都很好,每句话都有对应的。我倒是想问一下,“其筑欲密”如果加点“筑”的话应该怎么解释因为这个词语跟我们平时的理解好像不一样。

树木移栽的时候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就得到了自由发展。

李怡玲:它本来是建筑的意思,在这里是捣土。

师:引申的很好,就是捣土。那么,后面有一句“去不复顾”,去很简单是“离开”,那“顾”呢(生答“回头看”)很好,那能不能想个成语(罔顾左右)你们反映很快,那左顾右盼呢左、右已经表示方向了,所以只是“看”,这里又是一词多义了。怡玲,你接着再来翻译一句。

李怡玲: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使得它长得高大茂盛的方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果实罢了,也没有能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

师:好,请坐。这句话我找同学来讲翻得好的或不足的地方。蔡子琪,翻得好吗有问题吗蔡子琪:没有。

师:那我就要来问你了,“非有能硕茂之也”,这里有没有你觉得应该加点的地方看不出我看有同学已经说了,你请坐,思昊你来说。

顾思昊:有使动用法,硕茂,使···高大,使···茂盛。

}

师:对,这里是使动用法,那后一句“不抑耗其实而已”,有没有需要加点的

顾思昊:有,“其实”。

师:“其实”,那可以归到哪里今天讲完以后,要按照五个部分来整理这些知识点。第一个是一词多义,第二个是通假字,第三个古今异义,第四个词类活用,第五个是特殊句式。那这个要归在哪里

生答“古今异义”。

师:嗯,这个“其实”和现代汉语不一样,这里怎么讲

生答“它的果实”。

师:对,它的果实。那下面思昊你继续翻译,从“他植者”开始。

顾思昊: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就换上新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师:这里“然”和“焉”是什么意思

顾思昊:这样,语气词。

(

师:很好,继续翻。

顾思昊: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不同的人,却又太过于溺爱它们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是,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查看看它是死是活,摇晃树

干来观察它是松是紧,这样就已经背离于它的天性。

师:这里还有一个代词跟“然”一样翻成“这”的,是哪个

顾思昊:是

师:很好,“苟有能反是者”的“是”。还有,你翻译的不错的是“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很通顺合理。还有一个,“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话要注意什么

顾思昊:“日”是一个名词作状语。

师:嗯,这里是名词作状语。那再来看这个“以”字,“以”一般是“用来···”,对吧,是连词。那这里是“用来···”吗这里我们又见了一种新的用法,是表“修饰”。好,继续讲下去。

顾思昊: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呢

师:你刚才翻译的这句中,有一个字我们常见的,它其实只有两种解释,一个是“虽然”,一个是“即使”,那这里这个“虽”怎么解释

顾思昊:虽然,是已经发生了。

.

师:你们已经很确定了,是“虽然”。那这里的“其实”怎么讲

顾思昊:实际上

师:跟现代汉语差不多吧,这跟刚刚的“其实”是不一样的。还有两个句子同学们要注意的,一句是“故不我若也”,是什么句子

顾思昊:倒装句

师:倒装句中的什么

顾思昊:宾语前置

师:怎么讲哪里是宾语

顾思昊:应该是“故不若我也”,“我”是宾语。

师:很好,这一句我们就可以作为例句把它记下来。这句整体是什么句其实它是一个否定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今天我们记住了一条规律,以后再慢慢积累。还有一句“吾又何能为哉”,你们怎么翻

生答“我又能做什么呢”

师:这句我们没有强调,因为不典型,有时候可以是宾语前置,但顺着讲也是可以的。这一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了,我们继续。第四段,开始读。

生齐读第四段。

师:好,邱恩捷,你来翻译。

邱恩捷: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专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而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师:好,暂时先到这里,有什么问题这里又有一个实词出现了,不一样的解释已经出现好几次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的“以”,跟之前我们说过的作为连词的“用来”和表修饰的不一样,又是第三种了,是什么

生答“把,用来”。

师:是介词了,把、用、拿都可以。再看,“官理,非吾业也。”,这是什么句

生答“判断句”。

师:对,它是一种否定判断,这个我们只要了解就可以。那后面呢“若甚怜焉”,这个“焉”又出现了,先看这一句要注意什么

生答“省略了”

`

师:有同学已经注意到了,省略了什么

邱恩捷:后面的宾语。

师:那我们知道了,就可以顺便加进去,其实最前面可以加个什么“为官者”,为官者好像很怜爱百姓,那这个“焉”是另一种意思了,它不仅可以作语气词,还可以作代词“他们”。如果“焉”作为代词的话,那省略就可以不用加了,对吧。好,继续。

邱恩捷: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

师:这句有没有问题毛备

毛备:早晚饭是不是可以概括一下说“吃饭”的意思

师:你说的是“辍飧饔”,对吧,“飧”是晚饭,“饔”是早饭,忙不停的吃早晚饭、吃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都可以。大家在看“字而幼孩”,“字”注释什么意思是“养育”,能不能想一个词语帮助我们理解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待字闺中”,想想看,一样吗先不回答,有疑问的我们要去查。其它还有要注意的吗看这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生答“使动用法”。

师:你们注意了这个,我倒是注意了“何以···”,这是个疑问代词对吧,整体是个疑问句,“用···来···”。我们又可以整理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还有最后一句,再翻译完。

邱恩捷: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

师:有一个地方她翻译的很好,这个“其”不仅是代词,还可以是语气词。还有问题吗好,我们来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一段苗沐青来解释。

苗沐青:问的人说:“不也很好吗!我问种树,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师:那这一段有什么可以作注的地方,问的人说:不也很好吗!我注意了“不亦···乎”,它是一个固定句式,刚才我们说的是特殊句式。文言中就有两类,一种是固定句式,一种是特殊句式。这个固定的是什么语气

苗沐青:反问

师:对,是反问语气。

苗沐青:“传其事以为官戒”的“以为”。

师:“以为”在古汉语中是可以连用的,但在这里是

生答“以之为”。

师:以之为,把它作为···那么“传”呢

苗沐青:作传,写传记。

师:本来它是个名词,在这里作动词了,写下这个传记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好,请坐。看到最后我们就要恍然大悟了,难道这篇就是为了给郭橐驼作个传先回答上次高云扬的问题,这个老头的塑造是不是真实的你们怎么看可以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这个人物到底是不是真实顾本,你怎么回答

顾本:我觉得不是真实的,应该是柳宗元借这个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嗯,那高云扬你再来说一下,现在你认为是真实还是不真实

高云扬:我觉得是不真实的,这是个小人物,不可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师:哦,一个种树的人不该说出这种有哲理、深刻的话,你是指这个的真实,至于这个人物是不是虚构的也无所谓,只是作者假托了这个人是吧。其实这其中深刻的道理是我们从这些话中体会到的,郭橐驼说话的时候并不深奥的,只是通过柳宗元的叙述,我们感觉到了其中的道理,把两者似乎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总结起来,本文主旨也就出来了。通过郭橐驼说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们体会到了要顺民之性。这里把郭橐驼和他植者作了对比,又拿他植者和为官者作类比。养树、为官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自己如果要整理的话,不难吧。这是一种非常含蓄的表达,所以要讲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的话,应该是一种讽喻。借这个人立说,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上课讲义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

《种树郭橐驼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3、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运动,并称韩柳。 2、了解背景 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_______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从头到尾翻译全文,批注记忆重点词语,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将不能理解的字词,不能翻译的句子做好记号。完成后,能基本概括出段意,并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 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 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 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 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4、预习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病瘘( ) 郭橐( )驼孳( ) 勖( ) 缫( )丝飧( )饔(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 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 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 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 ⑤故病.且怠 二、熟读并翻译下列句子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3)传其事以(之)为官戎也()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习 一、阅读文章,完成1~ 9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 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橐驼(tu 6)病偻(10)移徙(x 1) B . 莳(sh 1 ) 孳(z i ) 番(f a n) C. 拳曲(qu a n) 勖(x u) 缫(s a o) D. 鸡豚(sh i ) 缕(l u ) 飧饔(s u n y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 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 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

6.01.种树郭橐驼传[王-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2. 设事明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探究拓展 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联系实际探究并明晰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是在文意的理解上还有待教师的引导。通过多角度阅读,学生能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目标,但是想准确的旁征博引,联系实际抒发己见,则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披文入理,层层深入。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思想,课外阅读涉猎较广,但是在语言组织与表达上欠缺火候,有待在课堂活动中进一步提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寓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 【教学难点】 1.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 设事明理,能联系实际辩证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4教学过程

4.1 第三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一、情境导入 & PPT【标题】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女,相貌丑陋,却嘉言懿行赢得宣王尊重而为后;今有“犀利哥”,网络走红,特立独行引领大众无厘头审美 新时尚。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笔 下的“种树达人”郭橐驼的身边,了解一下他的事迹。请大家打开《种树郭橐驼 传》,同时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PPT【学习目标】 活动2【活动】温故知新,总结回顾 二、温故知新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清理了文言字词的障碍,理顺了文章大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PPT【郭橐驼其人,形丑而技绝,身残而自信】 》 这是我们上节课对郭橐驼的概述。 哪位同学能结合原文,为大家做一下具体阐释呢? 明确:学生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北京版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北京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刚学过他的《师说》,还知道他的《谏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又称“柳柳州”。生于长安,九岁时因避战乱,曾随祖父辗转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九江、长沙等地,切实体验到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他以后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影响很大。少年时即因文章而有“奇名”。贞元九年(793)中进土。后来在朝中任职,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在被贬途中,朝中有人认为贬得太轻,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州刺史的属官),刘禹锡等七人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他在永州九年,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历当地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的“八司马”中尚存活的几位被召回长安,但仅过了一个月,他们又被放逐到远州做刺史,柳宗元去柳州赴任。多年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很多很多的奇人异事。比如古有无盐,相貌丑陋,却以极高的德行赢得齐宣王的尊重而立为王后;今有文喜得,癖好吃活蛇,越毒越越觉得美味。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种树郭橐驼传》。 二、作者柳宗元 题解: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生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传记散文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等名篇。与寻常史传文不同,其传记散文往往借题发挥,指斥时弊,思想深刻,感情厚重,堪称奇文。 三、解惑(投影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490余字,注解就60多处,应该在预习时能读懂课文。但有十来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还是令老师崩溃。 这些意思我就不讲了,稍微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

解惑二词类活用: 补充:两个名词并列,前一个作动词用。可根据其在谓语的位置判断其词性。如项羽军霸上。讲解3时插入:乡里的人给他起那么难听的外号,他居然欣然接受,说:甚善,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是不是自暴自弃啊——豁达、自信。 解惑三:古今异议 其实: 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今义:实际情况是 故乡: 故乡人号之“驼”古义:故:所以乡:家乡今义:家乡 既然:(怎么读) 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解惑四: 1、旦视而暮抚旦:名作状,在早上 2、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 不是很好吗!我请教养树(的方法),(却)得到了养民的法术。”传播这件事来作为官吏的戒示。 3、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本性 凡植木之性方法 则其天者全其性者得矣解释: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 4、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5、以子之道,移之官理解释: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 6、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怎么读) 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老师已经板书在白板上,我们将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逐个地解决: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使别人模仿他种树的秘诀也达不到和他一样的效果 3、为什么放纵比督促的结果好那么多呢 4、为什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与本文主题有什么关联,在本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章所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授业: 1、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真有这个人吗仅仅写了他种树吗 写了一个有种树绝技的人,通过揭秘他的种树经,并与他人种树的对比,由此阐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在最后两段找,找出一个与“种树经”相应的词。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种树郭橐驼传》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1、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2、如果没有学生提问,看来同学的预习效果不错,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文题,从课文的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传记)。(投影)齐读 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通人作传,并且主要只介绍了他的一种技艺,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研讨这篇《种树郭橐驼传》。 四、朗读感知课文,抓住关键问题,从最强信息切入对课文的阅读。 (一) 指导学生解读郭橐驼的“种树经”。 1、本文的传主是郭橐驼,作者从哪些方面为他作传? 姓名、形貌、籍贯、技能

2、他的形貌有何特点,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上的残疾,从反映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3、为什么他外形丑陋却能如此豁达,身体残疾却充满自信,是什么让他豁达,给了他自信?(郭橐驼有种树技艺高超,看来是:一技在手,自信自然有啊)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投影) 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4、郭橐驼种树有他的绝技,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本“种树经”(板书“种树经”)。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种树经”的?自由朗读课文,找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合作探究,精读文本,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文言文学习,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显文言文。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疏通了文本文意,积累了文本涉及的文言文知识。但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课外阅读有限,存在思考问题不够深入,表述时内容不够明确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因势利导进行点拨,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合作学习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合作探究,精读文本,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时重点: 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探究文章写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点拨,感悟柳宗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时难点: 理解文章借“种树之道”阐发的“养人之理”。

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名篇佳作更是浩若烟海,浩若烟海的名篇佳作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欣赏这些名篇佳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庖丁解牛》,懂养生之道; 品《阿房宫赋》,知存亡之由; 赏《伶官传序》,晓盛衰之理; 今天我们学习《种树郭橐驼传》,将收获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读课文。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郭橐驼是怎样一个人?(第1、2段) 1.思考提示: 名字、相貌、性格、职业、本领 2.交流互动。 3.师生小结:地位低下、相貌丑陋、乐观豁达、技艺高超。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种树郭橐驼传完美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偻”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3.了解“养民”治国的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课文中对比与类比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养民”治国的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如果大家留心我们的周围环境会发现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校园空地中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它们不仅能愉悦我们的心情,更能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历代文人墨客就长对喜爱的树木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咱们XX浣花溪时,也不忘在他的草堂中栽种些桃树,“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而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XX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XX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我们今天将学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从题目便可看出此文与树有关。那就让我们朗读课文,看看他写了关于树的什么事儿呢?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6页,自己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注释与字典读准字音及断句。 生:自己朗读课文。 师:好,我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看看有没有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至五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读音和断句)。 生:朗读课文。 师:嗯,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郭橐驼名字由来、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他种树的高超技艺。 第二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上柳宗元的一篇文章,谁上来把课题写下。 (生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师:她在写课题的时候同学们自己也再比划一下。我发现我刚抽查的两本书本,你们都预习完了对吧,但是有个习惯你们自己看着办,如果今天在课上没问题的也可以,但是如果在课上我发现存在问题,那么绝对不允许这样做,什么问题呢你们的书上不着一字,预习以后书上一点印迹都没有。写好啦,歪歪斜斜的。“种树郭橐驼传”,我刚没看笔顺,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她的笔顺对不对啊字写对了,这里哪个字容易搞错,需要我们注意的 生:“橐” 师:这道题出过,这个字是很多同学会写错的。“橐”,弯的小树,被什么压得直不起腰来被石头压弯的。好,如果要板书的话,要完整地书写课题和作者(师在课题旁补充板书:柳宗元)。关于作者,我们不是第一次走进他,同学们预习时也搜了资料,要把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关于作者,你现在的积累有哪些 生: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师:不对,不应该是背书,看你像在背书的样子,你要介绍给大家,用介绍的语气告诉大家。 生:他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你现在已经说到了“唐宋八大家”,分别都是哪些人 , 生:唐代是韩愈、柳宗元。 师:好,“韩柳”并称,是唐代的两个。 生:还有“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 师:父子三,“三苏”,已经五个了,还有三个是 生:欧阳修、曾巩、和王安石。 师:好,完整了。他还是有方法的,先是“韩柳”,再是“三苏”,再是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好像外围的材料比较多一点,关于柳宗元倒是知之不多,请坐。你说。 生:柳宗元在当官的时候,因为改革失败被贬到永州,在永州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文章,比如我们初中时学过的有《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然后《捕蛇者说》以及“三戒”中的《黔之驴》,然后“三戒”是以寓言的形式写的。 师:说到寓言,《黔之驴》中有没有相关的词语的积累 生:黔驴之技和黔驴技穷。 师:很好,成竹在胸。你想到了初中学过的,然后散文当中有不同的文体,有寓言、有山水游记,都读过。 # 生:还有诗句。 师:你背下。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好的,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江雪》 师:非常好。关于柳宗元我们现在积累的比较多了,基本的都介绍到了,那么关于这篇文章,你们在预习当中还有哪些积累呢 生:“传”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清华中学语文组罗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 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 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 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体裁: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 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 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言字词释疑(详见学案) 2.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 的?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板书) 3.“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三、思考探究 (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 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 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郭橐驼他植者种树方法 种后态度 结果 原因分析 2.写作方法:对比 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 (二)、为官戒——探养民之术 1.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 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描述他植者官吏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清华中学语文组罗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3. 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学习重点】 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学习难点】 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 《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 体裁: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 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 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文言字词释疑(详见学案) 2.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板书) 3?“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2018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学生版)上课讲义

《种树郭橐驼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设事明理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翻译时重点词句落实。 3、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______,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_______。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_______运动,并称韩柳。 2、了解背景 中唐时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衰落,老百姓民不聊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唐王朝急需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重振国力,老百姓也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作者采用虚拟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这篇_______体讽喻散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根据课文给出的注释从头到尾翻译全文,批注记忆重点词语,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将不能理解的字词,不能翻译的句子做好记号。完成后,能基本概括出段意,并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3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和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 [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

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五、课文分析。 第一段:[注音]橐tuó偻lǚ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定稿 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教材】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 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 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一篇传记《种树郭橐驼传》。 1.文言字词释疑

2.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然而作者仅仅是为人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 3. “其”指的是谁?“事”又是何事?作为什么官戒?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 1.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对比 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天致性,为所当为,有所不为。 四、为官戒——探养民之术 1.讨论:作者说他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讨论并用在原文中勾画、做批注。 2.写作方法:类比 3. 作者得出的“养人术”是什么? 明确:顺民之性以养民。要了解百姓,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做好官府该做的事,不要朝令夕改,繁政扰民,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种树郭橐驼传》课后作业

《种树郭橐驼传》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 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 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 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 2.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伺(守候)实以蕃(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 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 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3.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4.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杀臣,不能绝也

B.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 A.而揣惴焉摩玩不已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且焉置土石 D.若甚怜焉 E.万钟与我何焉 8.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既然已 10.选出下列作品中不是柳宗元的一项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课堂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够归纳、积累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疏通文意。 2. 读懂文本,理清由事到理的论述过程及方法 3.掌握寓言体传记的特征,学习由事入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法:学案引导、问题设置、思维导图 学法:学案预习、小组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 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归纳本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 2.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 【学习难点】 1.由事入理,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 二、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种树郭橐驼传》。首先看这个课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人物:郭橐驼。本文介绍了人物的什么情况?姓、名。 橐驼是他的绰号,因为他“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所以乡里人称之为“驼”。这个名字并不雅,为什么他也舍弃了自己的名字,自称橐驼?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豁达、随性、自信 职业:种树。种树的本领如何?高超。 作者:唐宋八大家,韩柳,代表作《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 体裁:传。

三、“传”是体裁,说明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那么作者仅仅是为郭橐驼立传吗?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 “其”就是郭橐驼,“事”就是种树之事,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警戒。一)、察其事——探植木之性 1.我们首先从郭橐驼其事开始: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写作方法:对比 侧面描写。一从人角度,“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二从树角度,“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 蕃。 分析豪富人和他植者的作用:这是什么手法?侧面与正面、映衬与反衬 总结:原来,郭橐驼种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二)、为官戒——探养民之术 1.分析郭橐驼种树之后,文章并没有结束,在文章结尾作者说他问“养树”,得,那么官吏是如何治民的?官理和种树的有什么相似之处? “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书人生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等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了解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书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书补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合理设置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准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

湖州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课堂实录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实录 安吉县高级中学蒋红卫 教学目的: 学习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读写互动,学习寓言的写作。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提问引导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对象: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110班(省一级重点中学高一普通班学生)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指导:对照注释读通课文;能熟读成诵;找出字、词、句、文意等方面的疑难之处,准备好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好语言关。这篇文章共490余字,注解有60多处,大家预习时应该能读懂课文。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掌握它们的常用意义。 本文在语言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词性活用现象很丰富。下面老师就重点检测一下大家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 二、检测预习情况(投影):

三、引导学生提问 师:在预习中,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句、文意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提出一些字词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一一帮助解决;其中一学生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生1:我觉得本文的题目好像有点特殊。 师:“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我们平时读的传记,一般都是“某某人传”,而这篇传的题目在“郭橐驼传”前面还要加上“种树”两个字,是否有什么特殊的用意?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转向大家)大家平时读到过的传记,通常都是给怎样的人作传? 生(纷纷答):给名人、伟人作传。 师(插问):记录他们的什么情况? 生:记录他们的生平,至少记录他们的某一段比较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师(追问):那么这篇传的“传主”是怎样一个人?作者记录了他的哪些情况? 生2:“传主”是郭橐驼,是一个驼背,没有名字,“郭橐驼”只是他的外号。 生3(补充):作者并没有记录他的生平事迹,只是记录了他的一种“种树”技艺。 (听过几位同学的发言后,教师总结。) 师:传记,通常记录名人、传人的生平事迹。而本文是给“郭橐驼”这个普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解读种树人郭橐驼的形象 3.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一、导入 师:大道至简!2500 年前,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就像烹煮小鱼,生活即如此,小事寓大道。岁月千年,真理永恒,智慧之光,烛照古今,种树老农的一番话,又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治国大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种树郭橐驼传》。 二、整体感知 师:题目是文眼所在,“种树郭橐驼传”,哪个字标示了文体? 生:传。 师:我们学过《张衡传》《苏武传》,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生:传是一种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师:本文为何人立传?文中哪些段落写郭橐驼? 生:郭橐驼。第1、2 段。 师:传他何事? 生:种树。 师:文中哪些段落写种树?第4、5段写了什么? 生:第3 段。官理。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现在,让我们去认识郭橐驼其人。 三、品读鉴赏 (一)赏析其人:顺其形 (投影:“郭橐驼是怎样的人?”) 师:请自由诵读1、2 段,找出相关语句品读鉴赏。 生:“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相貌奇特。 师:“类”是什么含义? 生:像。 师:“橐驼”二字引人好奇,是何含义? 生:骆驼。 师:表现像“橐驼”特征的词语有哪些? 生:隆、伏。 师:请你翻译“隆然伏行”。 生:脊背高高隆起弯着腰走路。 师:确实像骆驼。作者抓住典型特征,用“隆、伏”交代形象,加以典型化描写,四个字就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生:“‘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他心胸豁达。 师:翻译。那删掉“甚、固”与原句比较品读,有什么区别吗?(生读。) 生:甚:很。固:本来。去掉不能表现郭橐驼顺应自身本来形貌的豁达。 师:面对别人的轻视嘲谑,郭橐驼不仅泰然处之,还顺己之形,坦然接受,自称“橐驼”。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他的豁达形象。诵读也是对文本的一种品味,请一位同学读出这种豁达。(生读。)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第2 段“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种树技术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