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模具说明书

挤压模具说明书
挤压模具说明书

1. 绪论

1. 1 挤压的定义及分类

1. 1. 1 挤压的定义

挤压是将挤压模具装在压力机上,将金属坯料放入模腔内,利用压力机的往返运动,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之下,迫使金属在挤压模的型腔内发生塑性变形,从模腔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挤压是在很强的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成型的过程,因而允许很大的变形量,更适于低塑性材料的成型。显然,挤压加工是靠模具来控制金属流动,靠金属体积的大量转移来成型零件的;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其材料的体积是保持不变的[1]。

挤压成型速度范围很广,它既可在专用挤压机上进行,也可在一般的机械压力机、液压机、摩擦压力机以及高速空气锤上进行。挤压成型温度范围也很广,它既可在常温、中温下进行,也可在高温中进行。根据制品形状的要求,有各种与之相配的模具。挤压模具是挤压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它的结构形式、各部分尺寸、模具材料、模具的装配形式等,对挤压力、金属流动的均匀性、制品尺寸的稳定性、制品表面质量以及模具自身的使用寿命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2]。

1. 1. 2 挤压的分类

(1)按毛坯加热温度的不同分类

1)冷挤压在室温中对毛坯进行挤压。

冷挤压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采用冷挤压法加工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材料的利用率高达70%~90%[4]。在冷挤压中,金属材料处于三向不等的压应力作用下,挤压后金属材料的晶粒组织更加细小而密实;金属流线不被切断,而是沿着挤压件轮廓连续分布;同时,由于冷挤压利用了金属材料经冷加工而产生的加工硬化的特性,使冷挤压件的强度大为提高,从而提供了用低强度钢代替高强度钢的可能性[3]。此外,冷挤压靠强大的压力来熨平毛坯表面,因此可以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的冷挤压件。

冷挤压模具与一般冷冲模相比,工作时所受的压力大得多,因而在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冷挤模不同于冷冲模的地方主要有:

●凹模一般为组合式(凸模也常常用组合式)结构;

●上﹑下模板更厚,材料选择得更好,满足模具的强度要求;

●导柱直径尺寸较大,满足模具的刚度要求;

●工作零件尾部位置均加有淬硬的垫板;

●模具易损件的更换、拆卸更方便[5]。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冷挤压加工具有“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特点,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目前,已在机械、仪表、电器、轻工、航宇、船舶、军工等工业部门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金属塑性成形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

当然,冷挤压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单位挤压力较大,模具使用寿命较短[11]。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具材料的开发,模具结构的合理化,缺点会被克服,优越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2)温挤压将毛坯加热到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某个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压。

3)热挤压将毛坯加热到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某个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压。

(1)按毛坯材料种类不同分类

1)有色金属挤压被挤压毛坯材料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黑色金属挤压被挤压毛坯材料为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6]。

1. 1. 3 挤压基本方法

根据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挤压轴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挤压方法有:

(1)正向挤压法

正向挤压是挤压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主要特点是挤压时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轴的运动方向一致,即在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的运动方向相同。在挤压过程中挤压筒固定不动,毛坯在挤压轴压力的作用下沿着挤压筒内壁发生激烈的摩擦并引起毛坯的温度升高,同时毛坯沿着挤压轴运动方向发生流动变形。正向挤压又分为实心件正向挤压和空心件正向挤压。

正挤压生产的特点是:制品的尺寸范围广,灵活性大,自动化简单,投资费

用少,易分离残料;但由于挤压过程中毛坯表面与挤压筒内壁的激烈摩擦,从而使挤压力损失30%~40%,同时,摩擦产生的温度使毛坯的温度不均匀,导致金属流动不均匀。为避免由于流动不匀造成制品产生裂纹等缺陷必须降低挤压速度,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挤压残料较厚。

(2)反向挤压法

反向挤压法是针对正向挤压法在挤压过程中毛坯表面与挤压筒内壁的激烈摩擦的情况出现的另一种挤压方法。主要特点是:挤压时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轴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在挤压时金属的流动方向与凸模的运动方向相反,使挤压过程中的毛坯表面与挤压筒内壁之间无相对运动,改变了金属在挤压筒内流动的力学条件,减小了所需的挤压力,降低了变形的不均匀性。

反挤压生产的特点是:可减小总挤压力的30%~40%,适用于硬合金挤压生产,金属的流动性较好,从而使挤压制品的组织和性能均匀,但由于受到挤压轴、挤压模的限制,使挤压制品的表面质量欠佳,而且对毛坯表面质量要求严格,分离残料困难。由于受到设备条件及分离残料困难等因素的限制,因而使其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但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结构的改进,在实际生产在中反向挤压又有新发展。

(3)复合挤压法

复合挤压法将正向挤压法和反向挤压法的特点结合起来,生产断面形状为圆形、方形、六角形、齿形、花瓣形的双杯类和杆类挤压件,也可以制造等断面的不对称挤压件。复合挤压法是在挤压时使毛坯的一部分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轴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另一部分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轴的运动方向相反,即在挤压时金属沿着凸模运动的方向和相反的方向同时流动。

(4)其他挤压法

1)减径挤压法

它主要使毛坯断面作轻度缩减。适用于制造在径差不大的阶梯轴类挤压零件以及深孔薄壁杯形零件的休整工序。

2)径向挤压法

挤压时,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轴的运动方向垂直,即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的运动方向垂直。用该挤压法可以制造十字轴类挤压件,也可以制造花键轴的齿

形部分以及直齿和小模数螺旋齿轮的齿形部分等。

3)镦挤复合挤压法

它是将局部镦粗和挤压结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主要用于制造凸缘或粗腰形的杆类挤压件[8]。

1. 2 冷挤压定义及特点

1. 2. 1 冷挤压定义

冷挤压是利用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原理,在室温的条件下,将冷态的金属毛坯放入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型腔内,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作用下,迫使金属毛坯产生塑性流动,通过凸模与凹模的间隙或凸模出口,挤出空心断面比毛坯断面要小的实心零件,可获得所需一定形状及尺寸,还具有较高力学性能挤压件的工艺技术[9]。

1. 2. 2 冷挤压工艺特点

1. 2. 2. 1 冷挤压优点

近年来,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广泛采用冷挤压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其他制造方法相比,冷挤压工艺已成为金属塑性变形中的最先进工艺之一,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多显著优点。

(1)显著降低原材料消耗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可成形复杂形状的零件

(4)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

(5)可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及较小表面粗糙度值的零件

(6)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

(7)减少设备投资

(8)降低生产成本

1. 2. 2. 2 冷挤压缺点

(1)变形抗力高

(2)模具寿命短

(3)对毛坯要求较高

(4)对冷挤压设备要求高[9]

1. 3 冷挤压工艺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冷挤压加工方法是一种“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的先进工艺,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冷挤压技术已在我国汽车、摩托车、仪表、电信器材、轻工、建筑、宇航、船舶、军工、及五金等工业部门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金属塑性成形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

冷挤压作为一种少无切削的新工艺,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门类。冷挤压加工的缺点与优点相比是次要的,是相对于当前技术条件而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具钢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模具结构设计的合理化,缺点问题会被解决,优越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可以预见,在我国经济建设已跨入21世纪,并加入WTO组织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情况下,这种先进的金属塑性成形加工工艺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各个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9]。

2. 材料分析

2. 1 材料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材料:20钢

各化学成份含量[12]

元素含量

碳(C )0.17~0.24

硅(Si)0.17~0.37

锰(Mn)0.35~0.65

磷(P )≤0.04

硫(S )≤0.04

铬(Cr)≤0.25

镍(Ni)≤0.25

材料机械性能[12]

强度极限σb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φ(%)屈服极限σs(兆

帕)

230 390~420 28 55

3. 工艺方案的制定

3. 1 零件工艺性分析

气门顶杆用于发动机,受拉、压、剪、扭、弯和冲击等多种载荷作用,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采用切削加工,不仅浪费大量的金属,而且由于零件材料为20钢,强度高,切削性差,所以生产效率低。而采用冷挤压加工,可节省金属,提高生产率,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尺寸精度,适于冷挤压工艺。而且设计的零件图如图3-1所示:

图3-1

3. 2 冷挤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3.2.1 毛坯尺寸的确定

考虑到挤压件顶端不平齐。应在工件顶端留出修边余量Δh ,取Δh =4㎜,气门顶杆挤压件如图2所示。

毛坯的形状及尺寸对模具寿命及冷挤压件纤维方向的改善有很大影响。根据气门顶杆的形状特点,同时考虑到便于毛坯的定位和成形,决定选用圆柱形毛坯。挤压件毛坯体积是根据制件体积与毛坯体积相

等的原则计算的。计算毛坯体积V p得:

V p=π×(26∕2)2×51-π×(20∕2)2×(51-3.8-2.7)-π×(23.5∕2)2×27=11 926㎜3

为了便于将毛坯放入凹模型腔内,同时考虑到减少模具的磨损,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一般毛坯外径D 应比凹模型腔尺寸D 小,对于反挤压件,毛坯尺寸应比凹模型腔尺寸小0.05m 左右。由此可得毛坯外径D。:

D p=D n-0.05=26—0.05=25.95 ㎜

毛坯长度l p为:

l p=(4V p)∕(πD p)= (4×11926)∕(π×25.952)=22.55㎜

经试验,最后确定的毛坯实际尺寸为Φ25.95㎜×22.6㎜,如图3所示。

图3毛坯

挤压件

3.2.2

综上所述,制定的发动机气门顶杆冷挤压工序为:

(1)制备毛坯;

(2)退火处理;

(3)毛坯表面处理:酸洗-磷化-皂化等;

(4)反挤压成形:

(5)洗涤,切削加工。

3. 3 冷挤压经济效果分析

材料利用率由切削加工的42%提高到89%,并提高了零件强度,其中零件疲劳寿命提高了一倍,且模具调整方便,生产率也提高了。

4. 模具设计

4. 1 挤压模具设计基本要求

挤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以下条件:

(1)凹模工作部分应有足够高的强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凹模工作部分能够简洁可靠的固定在模架上;

(3)极易损坏部分拆卸方便;

(4)毛坯放置容易,定位准确,在大量生产时可能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料;

(5)挤压的工件可以方便的取出;

(6)制造简单,成本费用低;

(7)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9]。

4. 2 模具设计时应考虑的安全措施

在设计模具时,必须周全的从各个不同角度考虑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模具结构安全措施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下:

(1)模具的结构不应使操作者有不安全感。在操作时,严禁向模具内伸手。模具结构应以操作时不必将操作者身体的一部分进入危险区为原则。

(2)模具要有足够的强度。整个模具结构的厚度不能过薄,受力部分厚度要大一些。

(3)在设计模座时,应考虑安装螺钉的槽孔尺寸,特大的上模座或具有较大的钢性卸料板的模具,应增加紧固螺钉。

(4)对具有敞开式活动卸料板的模具,应加保护板[9]。

4. 3 挤压模具整体设计

在高压力作用下,为了保证挤压模具的寿命,对模具结构的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要求应比一般冲压模具高。该模具采用导柱导套导向,来提高导向的精度。凸模用凸模固定板固定。由于挤压时的挤压力很大,为了防止由凸模和凹模传来的高压直接作用在上、下模座上,一般是在凸模和模座之间,以及凹模和模座之

间设置垫板,来分散压力,起缓和作用。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压力在板内传播是向外扩大的,即垫板厚度增加,压力面的传递直径增大,传递的压力减少。垫板是承受高压的零件,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凹模通过预应力圈固定在下模座上。为了防止挤压件卡在凸模上,采用卸料板卸料,卸料板安装在预应力圈上,以便减少模板的横向尺寸[9]。

4. 4 冷挤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冷挤压时的单位挤压力很大,可达到材料抗拉强度的4~6倍或更高,接近甚至超过先有模具材料的抗拉强度,远远超出一般金属塑性加工时的单位压力。冷挤压时,单位挤压力的大小主要受模具强度的限制,现在所用的冷挤压模具的材料强度最高为2500~3000MPa。超过此值,模具将要损坏,或者寿命很低,所以,当计算的单位挤压力超过模具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应采取降低单位挤压力的措施,如增加挤压次数,减小每次的变形程度等。连续的挤压操作可使金属与模具刚烈摩擦,模具的温度可升至200~300°C,甚至更高。由此可知,冷挤压模具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因此,为了确保模具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模具必须能够耐静态高压,耐冲击,经得住工件和模具表面之间的摩擦,同时要耐疲劳。作用在模具上的压力必须引导到压力机工作台面和压力机机架上。虽然金属在压缩下发生塑性变形,但是模具中的工作应力却是一个复杂的抗张、抗压和切应力的联合应力。由于工作应力很高,模具承载时将会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

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冷挤压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

1)保证模具在恶劣工作条件下工作,选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高的耐磨性材料,正确的加工方法和热处理工艺规范。特别是模具的工作部分(凸模、凹模等),应设计合理的几何形状,采用强韧度很好的材料;

2)模具工作部分能够方便而可靠地固定在模架上,对中性要好;

3)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挤压件,模具应有良好而可靠的稳定性和导向装置; 4)模具具有方便而灵活的卸料和顶出装置,易使零件取出;

5)模具的易损部分拆卸方便,在生产批量较大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6)便于毛坯的放置和定位,在大批量上产中要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并配有自动送料装置;

7)模架能牢固的安装在压力机上,具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

8)模具制造要简单,成本低廉[9]。

4.5冷挤压件的变形程度

变形程度是反映冷挤压时材料塑性变形量大小。冷挤压时变形程度越大,变形抗力也越大,当超过模具钢所能承受的单位挤压力时,会影响模具寿命,甚至使模具损坏。变形程度可以用断面缩减率、挤压比、对数挤压比3种方式表示。在工厂中,大多采用断面缩减率表示:

εF=[(F0一F1)/F0]×100%

= (20/26)2×100%=59.2%

式中:εF一断面缩减率;F0—变形前毛坯的横截面积,㎜2。;F1一变形后挤压件的横截面积,㎜2。20钢反挤压的许用变形程度为68%~78%,该气门顶杆可一次挤压成形。

4.6 冷挤压力的计算

在冷挤压机上进行反挤压所需的压力由下式确定:

P =AZ nσb (4-1)

式中:P——挤压力,N;A——凸模工作部分横断面

积,mm2;Z——模具形状因数;n——挤压方式及变

形程度修正因数;σb——挤压前材料抗拉强度,

MPa。

确定各参数值为:A= π×(20/2)2 314.2 mm2,Z=1.1,n=5,σb =400MPa,由计算得P=691kN;

考虑到实际生产中材质的软化、表面润滑处理的质量等因素对挤压力的影响,在

选择挤压设备时,在计算挤压力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1.3。故选用标称压力为1000kN的YF32-100A型液压机。

4.7凹模形式的确定

在设计组合凹模时,根据内凹模使用材料可分为两种情况:

(1)一般工具钢制成的内凹模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允许在一定的拉应力状态下工作。当挤压力P≤1100MPa时,可采用整体式凹模。当1100MP

(2)硬质合金作为内凹模材料由于抗拉强度很低甚至为零。设计时就必须设定其不允许在拉应力状态下工作。当P≤1100MPa时,采用两层组合凹模;当1100MPa≤P≤1900MPa时,采用三层组合凹模。整体式凹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使用价值[10]。

由式(4-1)得:单位挤压力 P=F/A=786.98MPa<1100MPa,由于凹模材料为W18Cr4V,故选用整体式凹模。

4. 8 反挤压模具设计

反挤压模具工作原理与正挤压模是很相似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凸模上面增设了一个卸件机构。反挤卸件时是用上顶杆来推挤打销使凸模外套运动完成的。4. 8. 1反挤压凸模设计

反挤模的凸模是采用法兰式,它必须与凸模外套配合使用。为了有利于金属流动和充满模具型腔,在产品零件允许的情况下,凸模的工作端最好设计成锥形。如图4.1是反挤凸模的设计结果;

图4-1 4. 8. 2反挤压凹模设计

反挤凹模的形状和尺寸如下图:

图4-2 4. 8. 3反挤压上模板设计

反挤压上模板设计如图:

图4-3

4. 8. 4反挤压凹模压紧圈设计

反挤压凹模压紧圈设计如图:

图4-4

4. 8. 5凸模固定板设计

凸模固定板设计如图:

图4-5

5 毛坯的预处理

根据冷挤压工艺要求,毛坯在冷挤压变形前需进行预处理,包括软化处理、表面处理和润滑处理。

(1)软化处理。为了提高材料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改善金相组织,?肖除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冷挤压性能,在冷挤压成形前需对材料进行软化退火处理,其退火工艺如图4所示。经软化退火处理后毛坯的硬度为110~120lib。

图4 加钢退火工艺

(2)表面处理。气门顶杆冷挤压成形过程中,材料变形量较大,毛坯需进行良好的表面处理。毛坯处理过程为:去除表面缺陷一清洁、去脂、清洗一去

除表面氧化层一磷化处理。其中前三项处理是为了改善毛坯表面质量,并为磷化处理做准备。

(3)润滑处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毛坯与模具间的摩擦力,减小变形抗力和变形功,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经表面处理后的毛坯还需进行润滑处理。该毛坯润滑处理采用皂化处理的方法。

6. 润滑剂的选择

除了应对成形材料作进一步性能研究以外,还应该考虑改善温挤时挤压凸模的工作条件这个因素,如果能有效地降低挤压力和控制凸模的温升,那么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都可以得到提高,因而,为挤压全过程提供有效稳定的润滑也是非常重要的[9]。

6.1 润滑剂的要求

为了减少摩擦对冷挤压成形过程的不良影响,必须选用合适的润滑剂。冷挤压加工中使用的润滑剂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1)润滑剂应有良好的附压性能,在高压作用下,润滑剂仍能吸附在接触表面上,保持润滑效果。

2)应有良好的耐热性。由于冷挤压变形会产生热能,使毛坯温度升高,此时润滑剂应不分解、不变质。

3)润滑剂不应对金属毛坯和模具有腐蚀作用。

4)润滑剂应对人体无毒,不污染环境。

5)润滑剂要求使用、清理方便,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等[9]。

6.2 润滑剂的种类

冷挤压加工时,常用的润滑剂有液体润滑剂和故土润滑剂两大类。

(1)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包括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乳液等。矿物油多是全损耗系统用油,全损耗系统用油的化学成份稳定,与金属不起化学作用,但摩擦因数比动、植物油大,因此,常把全损耗系统用油作配置润滑油的基油,再加入各种添加剂以制成所需的润滑油。动、植物油含有脂肪酸,和金属起反应后在金属表面生成脂肪酸的润滑膜,润滑性能良好;动、植物油与矿物油相比,化学成分不稳定,还带有酸性。

(2)固体润滑剂冷挤压常用的固体润滑剂有石墨、二硫化钼和肥皂类[9]。

综上所述,考虑到经济因素,坯料在磷化处理后可以采用猪油或或机油拌二硫化钼做润滑,也可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猪油的效果最好[10]。

7. 挤压设备的选择

挤压设备选择是挤压成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挤压设备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时也关系到挤压工艺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及模具的使用寿命,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高低等一系列问题。在选择挤压设备时,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所要完成的挤压工序的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挤压件的几何尺寸及精度要求来选择挤压设备的类型。

(2)由于在挤压过程中,机械的个部分都会受力变形,因此在选择挤压设备时,应充分注意到其精度和刚度。

(3)挤压全过程的变形力应低于压力机的许用压力。

(4)所选的压力机装模高度应与模具闭合高度相适应。

挤压设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压力机台面的尺寸应足以安装模具,以便于安放压板固定,压力机有无气垫等弹顶装置,工作台孔大小是否适于出料等等。

考虑到本零件和模具的具体情况,既尺寸很大,必须选择滑块行程大的压力机,以保证本模具的顺利工作。

综上所述:选用THp32-3000通用液压机[9]。

标称压力 30000KN

滑块行程 1500mm

滑块开口高 2800mm/s

滑块工作速度 1-6mm

工作台尺寸 2200×2200

液压垫力 6300KN

液压工作压强 25MPa

电动机功率 269.5K

挤压工艺及模具习题库参考答案

挤压工艺及模具习题库参考答案 1.答:反挤压进入稳定阶段,坯料的变形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已变形区、变形区、过渡区、死区、待变形区。 2.答:三向应力之所以可以提高被挤压材料的塑形,归纳起来主要 原因是:第一:三向压应力状态能遏制晶间相对移动,阻止晶间变形。第二:三向压应力状态有利于消除由于塑性变形所引起的各种破坏。第三:三向压应力状态能使金属内某些夹杂物的危害程度大为降低。第四:三向压应力状态可以抵消获减小由于不均匀变形而引起的附加应力,从而减轻了附加应力所造成的破坏作用。 3.答:在塑形变形过程中,变形金属内部除了存在着与外力相应的 基本应力以外,还由于物体内各层的不均匀变形受到变形体整体性的限制,而引起变形金属内部各部分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4.答:实心件正挤压的金属流动特点:坯料除了受凹模工作表面的 接触摩擦影响外,还受到芯棒表面接触摩擦的影响,因而坯料上的横向坐标线向后弯曲,不再有产生超前流动的中心区域,这说明正挤压空心件的金属流动比正挤压实心件均匀一些。在进入稳定流动时,剧烈变形区也是集中在凹模锥孔附近高度很小的范围之内,金属在进入变形区以前或离开变形区以后几乎不发生塑性变形,仅作刚性平移。

5.答:附加应力不是由外力引起的,而是为了自身得到平衡引起的。 因此,当外力取消以后,附加应力并不消失而残留在变形体内部,成为残余应力。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的危害:第一:缩短挤压件的使用寿命;第二:引起挤压件尺寸及形状的变化;第三:降低金属的耐蚀性。 6.答:缩孔是指变形过程中变形体一些部位上产生较大的空洞或凹 坑的缺陷。当正挤压进行到待变形区厚度较小时、甚至只有变形区而无待变形区时,会产生缩孔。筒形件反挤压时进行到待变形区厚度较小,甚至当坯料底厚小于壁厚时仍继续反挤,则会因材料不足以形成较厚的壁部而产生角部缩孔缺陷。 7.答:挤压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有:挤压时,在强烈的三 向应力作用下金属晶粒被破碎,原来较大的晶粒挤压后变成为等轴细晶粒组织,因而提高了强度。 8.答:冷挤压时常用材料的形态有:线材、棒材、管料、板料等。 9.答:冷挤压坯料进行软化处理的原因:为了改善冷挤压坯料的挤 压性能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大部分材料在挤压前和多道挤压工序之间必须进行软化处理,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塑形,得到良好的显微组织,消除内应力。 10.答:碳钢和合金钢坯料冷挤压前要进行磷化处理。磷化处理又叫 磷酸盐处理,也就是把钢坯放在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处理。处理时金属表面发生溶解和腐蚀。由于化学反应的结果,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磷酸盐覆盖层。

冷挤压模具的结构、分类与设计

第六章冷挤压模具设计 本章通过一些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结构,介绍冷挤压模具的特点、其工作零件及其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要点及步骤等。 第一节冷挤压模具的结构及分类 一、概述 冷挤压是在常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其单位挤压力相当大,同时由于金属材料的激烈流动所产生的热效应可使模具工作部分温度高达200℃以上,加上剧烈的磨损和反复作用的载荷,模具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因此冷挤压模具应具有以下特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在冷热交变应力下正常工作; (2)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 (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 (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 (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 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 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 4.卸料部分如卸料板、卸料环、拉杆、弹簧等; 5.导向部分如导柱,导套、导板、导筒等; 6.紧固部分如上、下模板、凸模固定圈、固定板、压板、模柄、螺钉等。 二、冷挤压模具分类 冷挤压模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可根据冷挤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及材料来选择合适的模具结构形式。冷挤压模具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分类。 (一)按工艺性质分类 模具按工艺性质可分为:正挤压模、反挤压模、复合挤压模、镦挤压模等。 1.正挤压模图6-1所示为实心件正挤压模。该模具更换相应的工作部

齿轮轴冷挤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1冷挤压基础知识 (2) 1.1冷挤压的实质及方法分类 (2) 1.2冷挤压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2) 1.2.1冷挤压的特点 (2) 122冷挤压的优点 (3) 1.2.3冷挤压的缺点 (4) 1.2.4冷挤压工艺的应用范围 (4) 1.3冷挤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5) 1.3.1冷挤压技术的现状 (5) 1.3.2冷挤压技术发展方向 (6) 1.4冷挤压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6) 1.4.1冷挤压模具的构造及特点 (6) 1.4.2模具设计基本要求 (7) 1.4.3 模具设计的一般程序 (7)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8) 2冷挤压件图的设计及毛坯准备 (10) 2.1冷挤压件图的设计 (10) 2.2毛坯的制备及处理 (12)

2.2.1坯料形状和尺寸确定 (12) 222坯料的软化处理 (12) 223 坯料表面处理及润滑 (13) 2.3冷挤压工艺方案设计 (14) 2.4冷挤压模具材料 (15) 3挤压力的估算及挤压设备的选择 (16) 3.1影响单位挤压力的主要因素 (16) 3.2冷挤压力的估算及压力机选择 (18) 4模具结构设计 (19) 4.1凹模设计 (19) 4.1.1凹模的结构形状设计 (20) 4.1.2凹模各部分尺寸的设计计算 (20) 4.2上模部分结构设计 (23) 4.3导向装置 (24) 4.4卸料装置 (25) 4.5凹模压板紧固螺钉计算 (26) 4.6模具总体结构 (26) 5凸、凹模失效形式及分析 (28) 5.1凸模失效形式及分析 (28) 5.1.1凸模失效原因 (28)

挤压工具及模具

挤压工艺及模具习题库 1.反挤压进入稳定挤压状态时,可将坯料的变形情况分为几个区域 2.三向应力为何可以提高被挤压材料的塑形 3.什么是挤压变形的附加应力,它是如何形成的 4.根据正挤压实心件的坐标网格,分析实心件正挤压的金属流动特点。 5.什么是残余应力,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有何危害性 6.分析正挤压、反挤压缩孔产生的原因。 7.挤压分别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8.冷挤压常用原材料的形态有哪有种 各使用在哪些场合 9.冷挤压坯料为何要进行软化处理 10.碳钢和合金钢坯料冷挤压前采用何种表面处理,这种表面处理为何能提高冷挤压零件的 表面质量和模具使用寿命 11.奥氏体不锈钢和硬铝坯料在冷挤压前要进行何种表面处理 12.计算冷挤压力有何意义与作用 13.影响单位冷挤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情况如何 14.冷挤压工艺对压力机的特殊要求有哪些,选择冷挤压设备的原则是什么 15.冷挤压模具有哪些特点 16.为何要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其有什么优点 17.组合凹模的压合工艺有哪几种 18.对冷挤压模工作零件有哪些要求,工作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19.热挤压时钢的加热缺陷有哪些,有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止 20.简述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加热不同直径的棒料要选用不同频率的感应加热 21.热挤压时为什么要制定冷挤压件图和热挤压件图,有何区别,各自的作用如何 22.为什么说模具的冷却和润滑是温挤压成败的关键因素 23.过共析钢的温挤压温度如何确定,成形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对最终热处理有何影响 24.温挤压对润滑剂有什么要求,常用润滑剂的种类、特点和使用方法如何 25.与冷、热挤压相比,温挤压模具结构有什么特点 26.铝合金型材按断面可分为实心型材和空心型材,所采用的挤压方法分别有哪些 27.如何确定铝型材挤压工艺的工艺参数 28.铝型材挤压工艺毛坯尺寸如何确定 29.挤压模按模孔的断面形状分成哪些 按模具结构又分成哪些 30.在实心型材模的设计中减少金属流动不均匀的措施有哪些 31.在热挤压多孔实心型材模的设计中 模孔的排列应注意什么 32.实心型材挤压模如何设计 即模孔位置、模孔尺寸、工作带、空刀应如何确定 33.舌形模的特点、结构类型及用途分别是什么 34.舌形模的结构要素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5.平面分流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36.如何设计平面分流模的分流孔、模桥、模芯、焊合室、模孔尺寸、空刀 37.试制定建筑铝合金型材的平模、平面分流模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8.型材热挤压模为何要进行热处理 39.型材挤压模为什么要进行渗氮处理 40.热挤压型材模具应具备哪些性能条件 41.用08钢生产缝纫机螺钉 见图4-29.请分别用公式计算法、图算法计算单位及压力和总 挤压力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卷A 注:1.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凡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有姓名、班级学号、记号的,以作弊论。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计3×5=15分) 1)反挤 2)型材挤压 3)“红脆”现象 4)皂化处理 5)脱碳现象 二、是否判断题(每题分,共计×10=15分) 1)复合挤压工艺中包含有正挤压、反挤压、减径挤压等挤压特性。 2)温挤压后的试件必须进行正火或退火等热处理,从而得到较好的综合 性能。 3)静液挤压是一种新型挤压工艺,能使脆性材料的挤压变成现实。 4)型材挤压之所以产品形式不一样,其决定因素在于模孔的不同设计。 5)温挤压的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明显好于热挤压,但要差于冷挤 压的。 6)型材挤压时挤压速度与加热温度两者之间必须良好协调,否则其挤压 制件质量不能保证。 7)确定热挤压加热温度的范围,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塑性、质量和变形抗 力等因素。

8)挤压模特别是冷挤压模具的凹模多设计成预应力圈组合式凹模。 9)热挤压件图要参考冷挤压件图,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前题下,进行绘制 或设计。 10)冷挤压件一般要进行挤后的等温退火处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5×5=25分) 1)挤压时主变形区金属处于什么应力状态画出正挤压变形分区,表示其 应力应变状态 2)型材挤压时沿长度方向最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有什么措施解决 3)Conform连续挤压有何特点 4)相对比其他塑性成形工艺,挤压工艺有何特点 5)如何防止或消除挤压时的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四、问答题(每题14分,共2×14=28分) 1)冷挤压时,挤压力与挤压行程存在一定的关系,请用曲线表示,各阶段有何特点影响冷挤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图1为一中部带凸缘的杯形件制品,现在需要运用挤压工艺成形,请设计2套工艺方案,详细阐述每套方案的每一工步或工序,并绘制各步简图 五、综合题(共17分)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冷挤压工艺的特点及模具分类 (2) 一、冷挤压工艺 (2) 二、冷挤压模具特点 (2) 三、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 (3) 四、冷挤压模具分类 (3) 五、冷挤压的特点 (4) 第二章模具工作部分设计 (5) 一、冷挤压模设计要求 (5) 二、正挤压凸模 (6) 三、正挤压凹模 (7) 第三章模具组成及工作过程原理 (8) 一、自行车前钢碗正挤压模具装配图 (8) 二、工作过程 (10) 第四章听课感受及意见与建议 (11) 一、感受 (11) 二、意见和建议 (11)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冷挤压工艺的特点及模具分类 一、冷挤压工艺 冷挤压的工艺过程是:先将经处理过的毛坯料放在凹模内,借助凸模的压力使金属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下产生塑性变形,通过凹模的下通孔或凸模与凹模的环形间隙将金属挤出。它是一种在许多行业广泛使用的金属压力加工工艺方法。 二、冷挤压模具特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在冷热交变应力下正常工作; 2 、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 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 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 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 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 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 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 4、卸料部分如卸料板、卸料环、拉杆、弹簧等; 5、导向部分如导柱,导套、导板、导筒等; 6、紧固部分如上、下模板、凸模固定圈、固定板、压板、模柄、螺钉等。 在第二章内容中将主要介绍模具的工作部分的设计 四、冷挤压模具分类 根据金属被挤出的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的关系,冷挤压一般可分为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三种基本方式。 1、正挤压如图1-1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流动方向相同,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实心件、管件和环形件的挤压; 2、反挤压如图1-2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适用于各种截面形状的杯形件的挤压; 3、复合挤如图1-3所示,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相对于凸模运动方向,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相反,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制件的挤压;改变凹模孔口或凸、凹模之间缝隙的轮廓形状,就可以挤出形状和尺寸不同的各种空心件和实心件。 cd

挤压模具说明书样本

1. 绪论 1. 1 挤压的定义及分类 1. 1. 1 挤压的定义 挤压是将挤压模具装在压力机上, 将金属坯料放入模腔内, 利用压力机的往返运动, 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之下, 迫使金属在挤压模的型腔内发生塑性变形, 从模腔中挤出, 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挤压是在很强的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成型的过程, 因而允许很大的变形量, 更适于低塑性材料的成型。显然, 挤压加工是靠模具来控制金属流动, 靠金属体积的大量转移来成型零件的; 在整个变形过程中, 其材料的体积是保持不变的[1]。 挤压成型速度范围很广, 它既可在专用挤压机上进行, 也可在一般的机械压力机、液压机、摩擦压力机以及高速空气锤上进行。挤压成型温度范围也很广, 它既可在常温、中温下进行, 也可在高温中进行。根据制品形状的要求, 有各种与之相配的模具。挤压模具是挤压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 它的结构形式、各部分尺寸、模具材料、模具的装配形式等, 对挤压力、金属流动的均匀性、制品尺寸的稳定性、制品表面质量以及模具自身的使用寿命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2]。 1. 1. 2 挤压的分类 ( 1) 按毛坯加热温度的不同分类 1) 冷挤压在室温中对毛坯进行挤压。 冷挤压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采用冷挤压法加工能够降低原材料消耗, 材料的利用率高达70%~90%[4]。在冷挤压中, 金属材料处于三向不等的压应力作用下, 挤压后金属材料的晶粒组织更加细小而密实; 金属流线不被切断, 而是沿着挤压件轮廓连续分布; 同时, 由于冷挤压利用了金属材料经冷加工而产生的加工

硬化的特性, 使冷挤压件的强度大为提高, 从而提供了用低强度钢代替高强度钢的可能性[3]。另外, 冷挤压靠强大的压力来熨平毛坯表面, 因此能够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的冷挤压件。 冷挤压模具与一般冷冲模相比, 工作时所受的压力大得多, 因而在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冷挤模不同于冷冲模的地方主要有: ●凹模一般为组合式( 凸模也常常见组合式) 结构; ●上﹑下模板更厚, 材料选择得更好, 满足模具的强度要求; ●导柱直径尺寸较大, 满足模具的刚度要求; ●工作零件尾部位置均加有淬硬的垫板; ●模具易损件的更换、拆卸更方便[5]。 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冷挤压加工具有”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特点, 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当前, 已在机械、仪表、电器、轻工、航宇、船舶、军工等工业部门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已成为金属塑性成形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加工手段之一。 当然, 冷挤压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 单位挤压力较大, 模具使用寿命较短[11]。可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模具材料的开发, 模具结构的合理化, 缺点会被克服, 优越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2) 温挤压将毛坯加热到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某个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压。 3) 热挤压将毛坯加热到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某个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挤压。 ( 1) 按毛坯材料种类不同分类 1) 有色金属挤压被挤压毛坯材料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 黑色金属挤压被挤压毛坯材料为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6]。 1. 1. 3 挤压基本方法 根据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挤压轴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挤压方法

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目录 一、挤压相关知识及发展状况 (2) 二、总设计过程概论 (5) 三、实心型材模设计 (7) 四、总结与体会 (19)

1.1 挤压加工方法 挤压是有色金属、钢铁材料生产与零件成型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各种复合材料、粉末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与加工的重要方法。从大尺寸金属铸锭的热挤压开坯、大型管棒型材的热挤压加工至小型精密零件的冷挤压成型,从粉末、颗粒料为原料的复合材料直接固化成型到金属间化合物、超导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现代挤压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 挤压加工的方法主要有正挤压,反挤压,侧向挤压,玻璃润滑挤压,静液挤压,连续挤压。挤压加工特点是处于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这有利于提高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提高制品的质量,改善制品内部微观组织和性能。除此以外,挤压加工还具有应用范围广,生产灵活性大,工艺流程简单和设备投资少的特点。应用挤压加工工艺最多的材料是低熔点的有色合金,如铝及铝合金。 1.2 铝加工行业的分布 中国的铝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地区,即珠江三角洲(广州一深圳为中心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环渤海湾地区(京津经济圈)所占比例较大,许多铝加工企业都云集于此三大经济圈。在珠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佛山地区,其中大沥更是全国,甚至世界地区铝加工业的佼佼者。 1.3铝及铝合金的特点与应用 铝及铝合金具有一系列特性,在金属材料的应用中仅次于钢材而居第二位。目前全世界铝材的消费量在1800万吨以上,其中用于交通运输(包括铁道车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汽艇、快艇、飞机等)的铝材约占27%,用于建筑装修的铝材约23%,用于包装工业的铝材约占20%。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包括铝型材在内的

挤压成型工艺基本介绍

5 挤压成型工艺 5.1 挤压概述 定义:所谓挤压,就是对放在容器(挤压筒)内的金属锭坯从一端施加外力,强迫其从特定的模孔中流出,获得所需要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一种塑性成型方法。 优点:: (1 )具有最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 (2 )生产范围广,产品规格、品种多; (3 )生产灵活性大,适合小批量生产; (4 )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5 )设备投资少,厂房面积小; (6 )易实现自动化生产。 缺点: (1 )几何废料损失大; (2 )金属流动不均匀; (3 )挤压速度低,辅助时间长; (4 )工具损耗大,成本高。 适用范围: (1)品种规格繁多,批量小; (2)复杂断面,超薄、超厚、超不对)复杂断面,超薄、超厚、超不对称; (3)低塑性、脆性材料。 5.2挤压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挤压的方法可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有几十种。 最常见的有6种方法:正向挤压、反向挤压、侧向挤压、连续挤压、玻璃润滑挤压和静液挤压。 最基本的方法仍然是正向挤压(简称正挤压)和反向挤压(简称反挤压)。 如下所示为挤压的分类

a.正向挤压 b.方向挤压 c.侧向挤压 d.连续挤压 e.玻璃润滑挤压 f.静液挤压 正向挤压: 定义: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杆(挤压轴)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挤压生产方法。 特征:变形金属与挤压筒壁之间有相对运动,二者之间有很大的滑动摩擦。引起挤压力增大;使金属变形流动不均匀,导致组织性能不均匀;限制了挤压速度提高;加速工模具的 磨损。

反向挤压: 定义:金属的流动方向与挤压杆(或模子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挤压生产方法。 特征:变形金属与挤压筒壁之间无相对运动,二者之间无外摩擦。 特点:挤压力小;金属变形流动均匀;挤压速度快。但制品表面较正挤压差;外接圆尺寸较小;设备造价较高;辅助时间较长。 5.3 热挤压、冷挤压、温挤压 5.4 挤压设备、挤压模具及设计 5.4.1 挤压设备 按传动类型分液压和机械传动两大类。 (1)机械传动挤压机又分为统机械传动挤压机和现代机械传动挤压机。 传统机械传动挤压机以前曾用于挤压钢材和冷挤压方面,现在已不采用。钢材和冷挤压方面,现在已不采用。 目前以CONFORM挤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机械传动挤压机得到了广泛应用。 (2)液压传动挤压机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挤压设备。又分为水压机和油压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油压机,但大吨位设备仍以水压机为主。 5.5挤压模设计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Extrusion Technology and Mould Design

一、挤压工艺分类 挤压可分为以下三类: 1)冷挤压,又称冷锻,一般指在回复温度以下(室温)的挤压。 2)温挤压,一般指坯料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回复温度以上进行的挤压。对于黑色金属,以600℃为界,划分为低温挤压和高温挤压。 3)热挤压,指坯料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挤压。

1)冷挤压工艺 冷挤压是在冷态下,将金属毛坯放入模具模腔内,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作用下,迫使金属从模腔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 冷挤压与热锻、粉末冶金、铸造及切削加工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因在冷态下挤压成形,挤压件质量好、精度高、其强度性能也好; 2)冷挤压属于少、无切削加工,节省原材料; 3)冷挤压是利用模具来成形的,其生产效率很高; 4)可以加工其它工艺难于加工的零件。 。

2)温挤压工艺 温挤压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在冷挤压塑性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少无切削新工艺,又称温热挤压。它与冷、热挤压不同,挤压前已对毛坯进行加热,但其加热温度通常认为是在室温以上、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对温挤压的温度范围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有时把变温前将毛坯加热,变形后具有冷作硬化的变形,称为温变形。或者,将加热温度低于热锻终锻温度的变形,称为温变形。 从金属学观点来看,区分冷、热加工可根据金属塑性变形后有无加工硬化现象存在来决定似乎更合理些。在金属塑性变形后存在加工硬化现象这个过程称为冷变形及温变形。

3)热挤压工艺 热挤压是几种挤压工艺中最早采用的挤压成形技术,它是在热锻温度时借助于材料塑性好的特点,对金属进行各种挤压成形。目前,热挤压主要用于制造普通等截面的长形件、型材、管材、棒料及各种机器零件等。热挤压不仅可以成形塑性好,强度相对较低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低、中碳钢等,而且还可以成形强度较高的高碳、高合金钢,如结构用特殊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和耐热钢等。

第六章 冷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6章冷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冷挤压工艺方法及冷挤压模具结构组成。 二、主要内容 冷挤压分类,冷挤压件工艺性分析,冷挤压模具设计。 三、难点与重点 冷挤压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授课方式 多媒体授课。 五、思考题 6—1 冷挤压加工有哪些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6—2 冷挤压加工有什么优点? 6—3 冷挤压对毛坯有何要求? 6—4 如图所示的冷挤压件,试确定坯料形状及尺寸。 6—5 如图所示的冷挤压件,材料为10号钢,试计算冷挤压力的大小。 题6—4图题6—5图 6—6 预应力组合凹模是如何提高挤压凹模的整体强度的?若凹模承受的单位压力是1300MPa,通常采用几层凹模? 六、小结

6.1 概述 冷挤压是指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压力机的压力,使模腔内的金属毛坯产生塑性变形,并将金属从凹模孔或凸、凹模的缝隙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工件的加工方法。 6.1.1、冷挤压的分类 根据冷挤过程中金属流动的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相互关系,可将冷挤压分为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径向挤压等。 1、正挤压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一致(见图6-1)。适用于带凸缘的空心件和杯形件、管件、阶梯轴等制件的挤压。 2、反挤压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见图6-2)。适用于杯形件、 图6-1正挤压图6-2反挤压 3、复合挤压挤压时一部分金属的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而另一部分金属的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见图6-3)。适用于各种断面的制件,如圆形、方形、六角形、齿形、花瓣形等的挤压。 4、径向挤压挤压时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垂直(见图6-4)。适用于具有

挤压工艺课后答案资料

挤压工艺及模具习题库 1. 反挤压进入稳定挤压状态时,可将坯料的变形情况分为几个区 域? 反挤压进入稳定阶段,坯料的变形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已变形区、变形区、过渡区、死区、待变形区。 2.三向应力为何可以提高被挤压材料的塑形? 三向应力之所以可以提高被挤压材料的塑形,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是:第一:三向压应力状态能遏制晶间相对移动,阻止晶间变形。第二:三向压应力状态有利于消除由于塑性变形所引起的各种破坏。第三:三向压应力状态能使金属内某些夹杂物的危害程度大为降低。第四:三向压应力状态可以抵消或减小由于不均匀变形而引起的附加应力,从而减轻了附加应力所造成的破坏作用。 3.什么是挤压变形的附加应力?它是如何形成的? 在塑形变形过程中,变形金属内部除了存在着与外力相应的基本应力以外,还由于物体内各层的不均匀变形受到变形体整体性的限制,而引起变形金属内部各部分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产生原因:1,变形金属与模具之间存在着摩擦力。2各部分金属流动阻力不一致。3变形金属的组织结构不均匀。4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与尺寸不合理。 4.根据正挤压实心件的坐标网格,分析实心件正挤压的金属流动特 点。

实心件正挤压的金属流动特点:坯料除了受凹模工作表面的接触摩擦影响外,还受到芯棒表面接触摩擦的影响,因而坯料上的横向坐标线向后弯曲,不再有产生超前流动的中心区域,这说明正挤压空心件的金属流动比正挤压实心件均匀一些。在进入稳定流动时,剧烈变形区也是集中在凹模锥孔附近高度很小的范围之内,金属在进入变形区以前或离开变形区以后几乎不发生塑性变形,仅作刚性平移。 5.什么是残余应力?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有何危害性? 当外力取消以后,附加应力并不消失而残留在变形体内部,成为残余应力。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的危害:第一:缩短挤压件的使用寿命;第二:引起挤压件尺寸及形状的变化;第三:降低金属的耐蚀性。 6. 分析正挤压、反挤压缩孔产生的原因。 缩孔是指变形过程中变形体一些部位上产生较大的空洞或凹坑的缺陷。当正挤压进行到待变形区厚度较小时、甚至只有变形区而无待变形区时,会产生缩孔。筒形件反挤压时进行到待变形区厚度较小,甚至当坯料底厚小于壁厚时仍继续反挤,则会因材料不足以形成较厚的壁部而产生角部缩孔缺陷。 7.挤压分别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挤压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有:挤压时,在强烈的三向应力作用下金属晶粒被破碎,原来较大的晶粒挤压后变成为等轴细晶粒组织,因而提高了强度。

挤压件正挤工艺模具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 资料袋 机械工程学院学院(系、部)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挤压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目挤压件正挤工艺模具设计 成绩 起止日期2013年11 月日~2013 年11 月日 目录清单 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 —2014学年第1 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专业班 课程名称:挤压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挤压件正挤工艺模具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3 年11 月日至2013 年11 月日共1.5 周

指导教师:2013 年11月日系(教研室)主任:2013 年11月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挤压件正挤工艺模具设计 起止日期:2013年11月日至2013年11 月4日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部) 2013年12月日

目录 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3) 第二章零件工艺方案的选定 (5) 第三章工序设计 (6) 3.1 毛坯的制备 (6) 3.2 毛坯的软化处理 (6) 3.3 毛坯表面处理与润滑 (7) 3.4 毛坯尺寸的确定 (7) 第四章工艺计算 (8) 4.1 许用变形程度计算 (8) 4.2 挤压力的计算 (8) 4.3 压力机的选择 (9) 第五章冷挤压模具的机构设计 (10) 5.1 凹模的设计 (10) 5.2 凸模的设计 (11) 5.3 模具其他部分的设计 (12) 5.4 模具的固定 (13) 第六章模具装配及工作原理 (14) 6.1 加工要求 (14) 6.2 模具装配图及装配过程 (15) 6.3 加工路线 (16) 第七章工作零件材料的要求与使用注意事项 (17)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期 末考试卷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卷A 注:1.请考生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凡在答题纸密封线以外有姓名、班级学号、记号的,以作弊论。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计3×5=15分) 1)反挤 2)型材挤压 3)“红脆”现象 4)皂化处理 5)脱碳现象 二、是否判断题(每题分,共计×10=15分) 1)复合挤压工艺中包含有正挤压、反挤压、减径挤压等挤压特性。 2)温挤压后的试件必须进行正火或退火等热处理,从而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3)静液挤压是一种新型挤压工艺,能使脆性材料的挤压变成现实。 4)型材挤压之所以产品形式不一样,其决定因素在于模孔的不同设计。 5)温挤压的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明显好于热挤压,但要差于冷挤压的。 6)型材挤压时挤压速度与加热温度两者之间必须良好协调,否则其挤压制件质量不能保证。 7)确定热挤压加热温度的范围,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塑性、质量和变形抗力等因素。 8)挤压模特别是冷挤压模具的凹模多设计成预应力圈组合式凹模。 9)热挤压件图要参考冷挤压件图,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前题下,进行绘制或设 计。

10)冷挤压件一般要进行挤后的等温退火处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5×5=25分) 1)挤压时主变形区金属处于什么应力状态画出正挤压变形分区,表示其应力应变状态 2)型材挤压时沿长度方向最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有什么措施解决 3)Conform连续挤压有何特点 4)相对比其他塑性成形工艺,挤压工艺有何特点 5)如何防止或消除挤压时的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四、问答题(每题14分,共2×14=28分) 1)冷挤压时,挤压力与挤压行程存在一定的关系,请用曲线表示,各阶段有何特点影响冷挤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图1为一中部带凸缘的杯形件制品,现在需要运用挤压工艺成形,请设计2套工艺方案,详细阐述每套方案的每一工步或工序,并绘制各步简图 五、综合题(共17分)

挤压工艺及模具复习资料 贾俐俐

1、挤压分类(按温度):冷挤压;温挤压;热挤压。按毛坯材料种类分:有色金属挤压;黑色金属挤压。按加工对象的属性分:一次塑性加 工的挤压;二次塑性加工的挤压。按挤压时金属坯料流动方向与凸模运 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分: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径向挤压登。 2、挤压的基本方法包括: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减颈挤压、径 向挤压、墩挤复合法。 3、挤压的特点 优点(1)提高金属的变形能力(2)工件精度高,强度性能好 (3)节约原材料,且没有加热等产生的污染(4)生产效率高,便于实 现自动化(5)加工的综合成本低。 缺点(1)对模具材料要求高,模具加工精度高(2)成型设备吨位 大(3)需要特殊的挤压前坯料处理复杂(4)对所加工的原材料要求高(5)工艺流程设计技术水准较高,研发过程周期长,投入大。 温挤压特点是有便于组织连续生产的优点,与冷挤压不同,温挤压 时可以不进行预先软化退火和各工序制件的退火,也可不进行表面处 理。温挤压的许用变形程度较大,可减少工序数,可以采用通用锻压设备,较经济。 热挤压时,由于坯料加热至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某个温度以上的 某个温度,材料的变形抗力大为降低。它不仅可以成型有色金属及其他 合金,低中碳钢,而且可以成形高碳钢,结构用特殊钢等。但是,由于 加热时产生氧化、脱碳等缺陷,必然会降低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 量。 第二章 1、正挤压时坯料大致分为:变形区;不变形区;死区。 2、反挤压变形分区分为:已变形区、死区、变形区、过渡区、待变形区。 3、挤压变形程度表示方法有三种:断面减缩率:用挤压前毛坯横截面 积减去挤压后工件横截面积与挤压前毛坯横截面积之比值表示。= (2)挤压比 G (3)对数变形程度 4、挤压变形区中的基本应力状态是三向压应力。在塑性成形中,变形 区内的金属受拉应力的影响越小,受压应力的影响越大,则塑性越高; 相反,则塑性越低。因此,挤压变形可以大大提高被挤压坯料的塑性。 三向应力之所以可以提高被挤压材料的塑形,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是:第一:三向压应力状态能遏制晶间相对移动,阻止晶间变形。第二:三向 压应力状态有利于消除由于塑性变形所引起的各种破坏。第三:三向压 应力状态能使金属内某些夹杂物的危害程度大为降低。第四:三向压应

冷挤压工艺正挤压模具设计

目录 第一章冷挤压工艺的特点及模具分类 ........................................ 3 一、冷挤压工艺 (3) 二、冷挤压模具特点 (3) 三、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4 四、冷挤压模具分类 (4) 5 五、冷挤压的特点? 第二章模具工作部分设计?6 一、冷挤压模设计要求 (6) 二、正挤压凸模 (6) 7 三、正挤压凹模? 第三章模具组成及工作过程原理? 9 9 一、自行车前钢碗正挤压模具装配图? 二、工作过程............................................................................... 10第四章听课感受及意见与建议. (11) 11 一、感受? 二、意见和建议?11 11 参考文献?

第一章冷挤压工艺的特点及模具分类 一、冷挤压工艺 冷挤压的工艺过程是:先将经处理过的毛坯料放在凹模内,借助凸模的压力使金属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下产生塑性变形,通过凹模的下通孔或凸模与凹模的环形间隙将金属挤出。它是一种在许多行业广泛使用的金属压力加工工艺方法。 二、冷挤压模具特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在冷热交变应力下正常工作; 2、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 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 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 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 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三、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组成 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 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 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

最新挤压工艺及模具测试题(一)

挤压工艺及模具测试题(一) 一、多选题。 1、正挤压时坯料大致分为(ABCD ) A.变形区 B.待变形区 C.已变形区 D.死区 2、挤压件的常见缺陷有(ABCD) A.表面折叠 B.表面折缝 C.缩孔 D.裂纹 3、硬铝的表面处理方法有(ABC) A.氧化处理 B.磷化处理 C.氟硅处理 D.皂化处理 4、冷挤压力与行程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CD) A.塑形变形阶段 B.墩粗与充满阶段 C.稳定挤压阶段 D.非稳定挤压阶段 5、影响单位冷挤压力p的因素主要有(ABCD) A.冷挤压用材料 B.变形程度 C.变形速度 D.摩擦与润滑 二、填空题 1、挤压的基本方法包括----------、------------、------------、-----------、------------、-------------。 2、反挤压变形分区分为以下-----------、------------、----------、------------、------------。 3、在塑形成形中,变形区内的金属受拉应力的影响越---------、受压力的影响越---------,则塑形越---------。 4、模具按工艺性质可分为---------、----------、----------、------------等。 5、温挤压件的力学性能包括---------、----------、----------、-----------、-----------。 三、名词解释。 1、表面折叠 2、表面折缝 3、残余应力 4、正挤压 5、舌形模 四、简答题。 1、三向应力为何可以提高被挤压材料的塑形? 2、什么是挤压变形的附加应力?它是如何形成的? 3、根据正挤压实心件的坐标网格,分析实心件正挤压的金属流动特点。 4、什么是残余应力?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有何危害性? 五、综合题。 1、用08钢生产缝纫机螺钉,见图4-29.请分别用公式计算法、图算法计算单位及压力和总挤压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铝合金挤压工艺及模具毕业设计

一、绪论 1.1 挤压加工方法 挤压是有色金属、钢铁材料生产与零件成型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各种复合材料、粉末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与加工的重要方法。从大尺寸金属铸锭的热挤压开坯、大型管棒型材的热挤压加工至小型精密零件的冷挤压成型,从粉末、颗粒料为原料的复合材料直接固化成型到金属间化合物、超导材料等难加工材料,现代挤压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 挤压加工的方法主要有正挤压,反挤压,侧向挤压,玻璃润滑挤压,静液挤压,连续挤压。挤压加工特点是处于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这有利于提高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提高制品的质量,改善制品内部微观组织和性能。除此以外,挤压加工还具有应用范围广,生产灵活性大,工艺流程简单和设备投资少的特点。应用挤压加工工艺最多的材料是低熔点的有色合金,如铝及铝合金。 1.2 铝加工行业的分布 中国的铝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地区,即珠江三角洲(广州一深圳为中心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环渤海湾地区(京津经济圈)所占比例较大,许多铝加工企业都云集于此三大经济圈。在珠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佛山地区,其中大沥更是全国,甚至世界地区铝加工业的佼佼者。 1.3铝及铝合金的特点与应用 铝及铝合金具有一系列特性,在金属材料的应用中仅次于钢材而居第二位。目前全世界铝材的消费量在1800万吨以上,其中用于交通运输(包括铁道车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汽艇、快艇、飞机等)的铝材约占27%,用于建筑装修的铝材约23%,用于包装工业的铝材约占20%。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包括铝型材在内的建筑装饰材料不断增加。铝型材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 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和生产工艺特点,通常分为变形铝合金与铸造铝合金两大类。变形铝合金也叫熟铝合金,根据据其成分和性能特点又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锻铝和特殊铝等五种。 铝合金比纯铝具有更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易加工、耐久性高、适用范围广、装饰效果好、花色丰富。铝合金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等种类,各种类均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并有各自的代号,以供使用者选用。铝合金型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稳定性强、耐腐蚀性强、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