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气的分析识别及对飞行的影响

雷暴天气的分析识别及对飞行的影响
雷暴天气的分析识别及对飞行的影响

[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注意事项]恶劣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注意事项]恶劣天气安全注意事 项 1、冰雪道路行车谨慎最重要 机动车在冰雪路上行驶,由于冰雪路附着力小,车轮容易产生打滑、侧滑、空转、方向失控、制动距离增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雪天行车,首要是慢,其次是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行驶中注意前方和三个后视镜,并注意左右两侧的车辆。再有要提前刹车,如果速度较高或需要尽快刹车,可以直接减档并刹车。冰雪天气行车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雪地行车中,积雪覆盖的道路,有时沟壑被积雪掩盖,道路的轮廓难以辨别,行车时应根据道路两旁的树木、电杆等参照物判断行驶路线,低速行驶;有车辙的路段应循车辙行驶,不可急转转向盘,以防车辆侧滑偏出道路。 (2)平稳驾驶。为了防止驱动车轮滑转,机动车驾驶人可使用比平时高一级的挡位起步。起步时,要尽量平稳地松抬离合器(手动变速),或缓踏加速踏板(无级变速),缓慢起步,防止起步过急时车轮滑转或侧滑。行驶过程中,机动车驾驶人要保持低速、匀速行驶,缓转转向盘,轻踏缓抬加速踏板,以免驱动轮产生侧滑。转弯前要适

当减低车速,适当增大转弯半径(俗称转大弯),以防离心力增大引起侧滑。不得空挡滑行。 (3)超、会车应选择比较的地段靠右侧慢行,适当增大两车的横向间距,且与路边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可在较宽的地段停车让行。跟车行驶应与前车保持较大的纵向距离,一般为正常道路条件的 1.5~3倍;遇前车放慢速度,后车需要减速时,可采用间歇缓踏制动踏板,同时使用驻车制动器的方法,切忌将行车制动器一脚踏到底,或者急拉驻车制动器。在结冰的道路上会车时,应提前减速,稳住转向盘,适当增大两车的横向间距,且与路边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可在较宽的地段停车让行。山区冰雪道路上行车,发现前车正在爬坡时,后车应选择适当地点停车,等前车通过后再爬坡;在山区低等级冰雪道路遇坡道时,上坡车应当让下坡车先行。 (4)减速应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降低车速,不得使用紧急制动,也不能采取急转向的方法躲避,以免发生侧滑或转向失控。行车中车辆发生侧滑时,应立即缓慢、适当地向后轮侧滑的一方转动转向盘,可连续数次回转转向盘,以便调整车身。冰雪雨路面附着系数低,为防止制动不当造成侧滑或甩尾,无论汽车是否安装有制动防抱死装置(ABS),制动时都要握稳转向盘,尽量保持直线行驶时制动,并轻踏制动踏板,避免紧急制动。

雷雨天气注意事项

雷雨天气注意事项 这段时间经常下雨,打雷。那么雷雨天气注意事项呢?雷雨天气注意事项 一、室内防雷注意事项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7、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9、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二、户外避雷注意事项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东省涉外商务技工学校)

雷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雷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在此,提醒大家,在雷暴雨天气,注意预防雷电,做好自我保护。以下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雷雨天气8不宜: 1.不宜到山顶、山脊、开旷田野、各种露天停车场、运动场和迎风坡等易受雷击的地方,以及楼顶、房顶、避雷针及其引下线附近、亭榭内、铁栅栏、架空线附近等。 2.不宜躲在孤立的树下,并与树保持2倍树高的安全距离,下蹲向前弯曲。 3.不宜高举雨伞等带有金属的物体。 4.不宜进行带金属的设备和通讯、通电线路的安装。 5.不宜在水面、湿地或水陆交界处、高空作业,迅速离开水中、小船、水田等。不宜游泳。 6.不宜进行户外活动及不要在户外旷野中奔跑。 7.不宜停留在阳台、窗户边,雷雨过程中,不要接触电源开关和用电设备,不要上网。不宜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8.不宜使用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及其它户外通讯工具。 雷雨天气8宜: 1.宜寻找下列地方掩蔽: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并及时关闭车门、车窗;大型金属框架的建筑物、构筑物内;较深的山洞、但勿触及洞壁并要并拢双脚;如实在找不到以上地点,可选择低矮、茂密的树林、双脚并拢下蹲。

2.遇到雷雨,外出的人们应就近寻找相对干燥、背风处躲避,切勿冒雨赶路,千万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3.宜穿无任何金属附着物的雨衣,要远离高压线,身体应与金属器物脱离接触并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 4.宜在雷雨来临前,事先拉闸切断电源。将室内电器关掉,拔掉插头、电话线和闭路天线。 5.雷雨天最好穿上绝缘性较好的球鞋或者雨鞋。尽量减少跨步电压。 6.雷雨天气上下车时,不宜一脚在地、一脚在车,双脚同时离地或离车是最佳方法。 7.雷雨时,如果感到头发竖起时应立即双脚合并、下蹲、向前弯曲,双脚尽量并拢,抬起脚跟,双手抱膝,双手避免触地,尽量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 8.在室内躲雨时,不应依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墙壁站立,宜保持一定距离

[浅谈雷暴形成条件与注意事项]雷暴天气注意事项

[浅谈雷暴形成条件与注意事项]雷暴天气注意事项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还受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现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致电子设备损坏。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雷暴的形成条件 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有

时还引起火灾等。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二、雷暴记录和观测 1、雷暴记录 (1)以该系统第1次听到雷声的所在方向记为开始方向,最后一次听到雷声的所在方向为终止方向。按8个方位记录。如雷暴始终在一个方向,则只记开始方向。 (2)当积雨云入侵测站天空时。云体可跨占几个方位。甚至布满全天。当其中某一方向雷暴系统移到天顶或其他方位时,在原来方位或相邻方位可产生另一个雷暴系统,此时值班员切勿将2个系统的雷

强对流天气过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 2 学期强对流过程实习报告姓名夏新露一、强对流天气概述 强对流天气通常是指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强雷电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依赖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其发生发展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直接相关,特别是中尺度的辐合抬升机制 往往与对流风暴发生的时间、地点有紧密联系。丰富的水汽、不稳定层 结、抬升机制、逆温层、强的垂直风切变、中层干冷空气都是有利强对 流发生的条件。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破 坏力大等特点,造成这类天气的强对流天气系统有时称之为“强雷暴” 或“强风暴”。 二、层结条件及背景形势 ●500hpa高空图上,从我国河套地区一直延伸下一条中空急流,并与从山 东半岛经安徽向西南延伸的温度槽有较大的交角,近乎垂直,对应强烈 的冷平流,造成黄淮地区大片区域高空显著的降温,同时,850hpa高空 图上,可以看到东西向的低空急流和南北向的温度脊垂直,对应于强烈 的暖平流,造成黄淮地区低空显著的升温。同时,该地区500hpa高空图 上大范围的干区控制,850hpa高空图上看到大范围的湿区控制,因而中 空干冷平流和低空暖湿平流同时出现在黄淮地区上空,且高空的冷温度 槽与低层暖温度脊叠置,使该地区上空环境温度直减率增大,对流不稳 定因素增加,为该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位势不稳定层结。 ●700hpa图上,沿南岭—云贵高原一线有明显的切变线存在,山东半岛尖 端存在一低压中心,其槽线自低压中心平行于海岸线延伸至江淮流域外 海; ●在850hpa图上,山东半岛南部的低压伸出多条槽线,在秦岭淮河一线和 南岭附近,有明显的低空急流存在,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江南地区,使得 我国南方大部分都处于湿区的控制下,拥有充足的水汽条件,其在山东 半岛西南部的低压中心伸出的槽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伸入位于长江中游的 暖中心中; ●925hpa图上,可以看出,图上的温度脊位置与高层冷中心基本重合,具 有强大的不稳定性,并且,在长江流域上游和中游地区存在较强的暖中 心,说明长江沿岸大气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而在长江下游地区,低层风 向随高度顺转可知,此处有明显的暖平流,而在500hpa上,此处有强的 冷平流,出现上层冷平流,下层暖平流的格局,这一现象加剧了大气的 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在山东省西部有低压中心,并向西南和东南伸出了 槽线,即有风的幅合作用,这可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地面图上,山东半岛西南部的低压伸出了一条沿秦岭分布的小冷锋,但 其迅速消亡,在其后的12个小时内,这一低压由山东半岛西南部向东南 方向移动,在江淮地区水汽条件充足的地区引起了冰雹雷暴天气,而自 蒙古高原至新疆一线的冷锋将冷空气向东南地区输送。 ●而至2015年4月28日,20:00,高空与地面的低压中心已基本全部东移

暴雨及台风期间安全注意事项

暴雨时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安全注意事项: 1、密切留意暴雨的情况。可以通过上网、看电视、听收音机,或者是打电话询问的方式, 了解雨势。如无必要,不要外出。 2、己经在外面的话,暴雨来临前请找好一个安全的地方,并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 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并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让家人放心。 3、如果路面开始水浸,请不要贸然涉水,暴雨中通过被水浸的路面有以下危险: (1)水流太急,水太深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人跌倒在水流中,危险性将致命,一米深的水也可能淹死人。 (2)马路上有很多下水道的渠盖,下暴雨时,下水道水流急,很容易把渠道顶开冲走,而涉水而行根本看不到这种老虎口,一旦掉进去,基本无生还机会。 (3)城市的马路下埋了很多地下电线,被水泡浸之后,很容易漏电,涉水而过容易触电。4、万不得己一定需要涉水时,需要注意的是: (1)远离路灯、广告牌等带电的设施。 (2)尽量要跟周围的人互助,手拉手,形成人链,倒了一个有数人扶助,这样会把危险降低不少。 (3)万一摔倒在水中,千万不要惊慌,尽量的屏住呼吸,把四肢分到最大,呈“大”字状,这样在冲走过程中,短时间之内应该能遇到障碍物,把水流中的你尽大可能的卡住。 5、暴雨伴随雷电时,注意防雷防电。尽量呆在安全的建筑物中,保持身体干燥。如果无建 筑物可躲避,在马路上淋雨的话,请不要站树下,电线杆下,也把手中的雨伞扔掉。此外,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

6、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请保持警 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 7、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还有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也不要站在不牢固的临时建筑物旁 边。 8、长时间下雨过程中或雨后,不要靠墙行走或者行车、停车。墙体经过雨水长时间浸泡, 极有可能倒塌。同理,也不要靠近陡峭的山坡。 行车安全注意事项: 1、暴雨来临前请选择可以安全避雨的场所,不要贸然驾车暴雨中行驶; 2、开始下暴雨时,在马路行驶中,请降低车速,并亮大灯、雾灯。(勿开紧急双闪灯,车辆 行驶时开紧急灯,后面的车就无法判断你要往左转还是往右转,雨中视野不好,汽车操控性下降,开紧急灯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请勿因心急而开快车! 3、切勿盲目驶进积水的路面。万不得已必须通过时,请观察前面车辆的通行情况,一定要看 见底盘高度和你的车相当的车能安全通行时,才能开过去,并且请按前面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以避开被冲开的沙井盖。积水超过半个车轮就不能强行驶过。 4、路面开始水淹,切勿驶入立交桥的底层或下沉式隧道中。知道前方有下沉式通道时,绕行 或者就近停车,不要强行通过。走下沉式隧道,极有可能前面的车通过了,到你的车通过时,前面开始堵车,你就有可能被困隧道中,眼睁睁看着水淹没了车。所以最安全的办法是不要走隧道。 5、车在积水中已经熄火,请密切留意水位,当水有继续上涨的势头时,必须离开车辆,步行 至地势较高的地方,水位过高时可能因外部水压过大导致车门打不开,应弃车时就应果断地弃车离开,等水退后再处理,因为生命无价。如果整车被淹,无法打开车门,应利用车内的车锁、锤子、座位头枕插杆等一切可能的工具,把车窗打破后逃生。 6、连续暴雨天气,地下停车场可能淹水,尽量不停车入地下停车场。

雷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范文

雷雨天气安全注意事项范文 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持续及强烈的雷雨,往往可达暴雨的程度。那么,在这种天气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大家就随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注意事项 一、当遇近雷电时,您正处在建筑物内,请参照下列建议: (1)雨来临前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湿度大引起导电效应而发生雷击灾害。 (2)切断暂时可以不用的电器设备,不要靠近炉子等带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3)不宜打电话和手机,不宜使用水龙头。 二、当遇近雷电时,您正处在户外或旷野,请参照下列建议: (1)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游泳池、湖泊、海滨。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

(2)不要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 (3)不要在户外打手机。 (4)雷雨时,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要把带金属的东西扛在肩上或头上。 (5)遇到雷电时,不要几个人拥挤成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 (6)不要停留在铁栅栏前边、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下面以及铁路轨道。 (7)应该迅速寻找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停留;若迫不得已需躲在树下,需保持与树干和枝叶5米以上的距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宜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安全常识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应拔掉电话线插头。手机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一般尽量不要在户外,或室内靠近窗户的位置接打手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免伤人及损坏电器。 3、不要站在电灯泡下,不要冲凉洗澡。 4、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 5、尽量不要开门、开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 6、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可以选择建筑物躲雨。也可以车内避雨,因为车属于金属外壳,人既不会受到感应雷伤害,也不会被雷电直接击中。 8、不要把晾晒衣服被褥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门上。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5), 570-57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d9220947.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d9220947.html,/10.12677/ccrl.2020.95062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杨杰尧 哈密市气象局,新疆哈密 收稿日期:2020年9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7日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 × 1?再分析资料、闪电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南京市2014年9月28日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雷暴发生前南京数日持续高温累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先决条件,冷空气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触发机制。(2) 此次雷暴为湿雷,以负闪为主(占93%)。强对流天气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其中中西部为闪电密集区。(3) 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动力学机制;较强的水汽输送和高的相对湿度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稳定性指数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强动力和强动热力不稳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4) 强雷电区雷达特征表现为回波强度维持在45 dBz以上,风廓线表现为低层为偏东风,中低层为偏西风,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4 km 左右,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形。 关键词 强雷暴,闪电特征,多普勒雷达,气象物理量参数 Analysis of a Severe Thunderstorm Weather in Nanjing in 2014 Jieyao Yang Hami Meteorological Bureau, Hami Xinjiang Received: Sep. 5th, 2020; accepted: Sep. 20th, 2020; published: Sep. 27th, 2020 Abstract A strong thunderstorm weather process on September 28, 2014 in Nanjing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1? × 1? reanalysis data, lightning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thunderstorm,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sisting in Nanjing region was found, which had cumulated mass instable ener-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 64 - 第11期2019年6月No.11June,2019 1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特征1.1 雷暴天气的季节变化 雷暴天气的季节性特征明显,热带地区的雷暴天气更加频繁。此外,其他地区的雷暴天气大多出现在3~10月,在惊蛰前后是初雷,一直持续到寒露时节。其中,6~8月的雷暴天气较多,而冬季仅在我国南方会偶尔出现。就我国雷暴天气的季节变化来看,我国雷暴天气夏季出现频繁,冬季较少。 除了季节特征明显外,雷暴天气还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我国的雷暴天气变化呈现规律日变化,午后到凌晨的雷暴天气较多,且北京时间20:00频次最高(9%),11:00最低(2%)。在季节变化中,夏季的频次最高,冬季出现较少,其中7~8月最高(>35%),12月至次 年1月最低(<1%)[1-2] 。 结合实践经验和统计数据发现,我国雷暴天气发生的概率还与地理有着密切联系,雷暴天气在白天和黑夜的分布变化很大。笔者统计了2018年全国的雷暴天气降水量,数据显示占到全国降水量的48%,而且在夏季的占比最高,达到了64%。因此,这表明降水量和雷暴天气频次呈现正比关系,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5,在6月最为明显。1.2 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 从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国雷暴天气发生呈现南北差异的现象,且雷暴天气发生也受到地形的影响,呈现山区多于平原的特征。根据我国地理分布和雷暴天气发生频率,可以分为东南高发区、西南高发区、东北次高区和西北低发区。结合2008—2018年雷暴日统计数据来看,云南省的平均雷暴日超过了100天,华南地区的平均雷暴日达80~120天,西南地区的平均雷暴日只有24~80天。另外,我国地形较为特殊的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受到地形抬升的影响,使得平均雷暴日达到了50~80天,而在戈壁和沙漠地区受到地形的影响,使得平均雷暴日低于20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乌鲁木齐和和田,平均雷暴日分别只有9.3天和3.2天。2 雷暴天气成因2.1 主要影响因子 以雷暴天气为代表的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是世界级技术 难题,有学者针对江苏夏季强雷暴天气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强雷暴天气与锋生函数、假相当位温、涡度散度等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有关[3]。此外,还有学者在研究西藏那曲、青海大通、甘肃中川和平凉4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雷暴天气后指出其电学特征不同,可以将高原地区的雷暴天气分为特殊性和常规性。 结合复杂地形下雷暴新生地点变化和天气研究,复杂地形能够与雷暴冷池出流作用相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雷暴新生变化,使得γ中尺度强降水中心也随之改变。复杂地形使得冷空气在一定范围内流动,在边界层产生碰撞和辐合,起到触发和增强对流作用,并使得对流风暴的形态和走向与地形呈现出紧密相关性。 结合理论知识发现,气溶胶会影响雷暴云起电和闪电的发生率。当气溶胶质量分数从50 cm -3增加至1 000 cm -3时,水成物粒子质量分数上升,能够极大地增加雷暴云的电荷量,并提高闪电的发生率。当气溶胶质量分数达到1 000~3 000 cm -3,就会发生云水竞争,将限制冰晶的增长,使得雷暴云上部主正电荷量减少,从而使闪电发生率趋于稳定。如果气溶胶质量分数一旦超过3 000 cm -3,水成物粒子质量分数更加稳定,将使得云内的电荷量保持在一定的稳定值,并且使得闪电发生率也相对稳定。同时,从热力不稳定指标上看,夏季异常偏高的全总指数、异常偏高的对流有效位能指数均与夏季雷暴频次显著相关,分别为0.58和0.76。 2.2 雷暴与闪电的气候分布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不断增多,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在夏季的雷电灾害最多,甚至能够达到60%。笔者在重庆地区的夏季雷暴云出现频率调研中发现,其发生率甚至达到了65%。 雷暴云就是导致闪电出现的根源,当云中均布的电场超过400 kV/m 时,就会发生闪电放点。而且闪电的活动区域和强对流天气密切相关。在冰雹大风天气过程中正闪电占优势,负闪电则与强降水相关。闪电密度平均值能够较精确地 反映全年雷电活动的多少[4] 。 雷暴天气特征分析及其防灾减灾措施 吴起辉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重庆分局,重庆 401120) 摘 要: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 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降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因此,文章将分析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为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关键词:雷暴;预报;防灾减灾;方法作者简介:吴起辉(1984— ),男,福建南平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数值预报解释应用。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注意事项

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规范 1、冰雪道路行车谨慎最重要 机动车在冰雪路上行驶,由于冰雪路附着力小,车轮容易产生打滑、侧滑、空转、方向失控、制动距离增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雪天行车,首要是慢,其次是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行驶中注意前方和三个后视镜,并注意左右两侧的车辆。再有要提前刹车,如果速度较高或需要尽快刹车,可以直接减档并刹车。冰雪天气行车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雪地行车中,积雪覆盖的道路,有时沟壑被积雪掩盖,道路的轮廓难以辨别,行车时应根据道路两旁的树木、电杆等参照物判断行驶路线,低速行驶;有车辙的路段应循车辙行驶,不可急转转向盘,以防车辆侧滑偏出道路。 (2)平稳驾驶。为了防止驱动车轮滑转,机动车驾驶人可使用比平时高一级的挡位起步。起步时,要尽量平稳地松抬离合器(手动变速),或缓踏加速踏板(无级变速),缓慢起步,防止起步过急时车轮滑转或侧滑。行驶过程中,机动车驾驶人要保持低速、匀速行驶,缓转转向盘,轻踏缓抬加速踏板,以免驱动轮产生侧滑。转弯前要适当减低车速,适当增大转弯半径(俗称“转大弯”),以防离心力增大引起侧滑。不得空挡滑行。

(3)超、会车应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段靠右侧慢行,适当增大两车的横向间距,且与路边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可在较宽的地段停车让行。跟车行驶应与前车保持较大的纵向距离,一般为正常道路条件的1.5~3倍;遇前车放慢速度,后车需要减速时,可采用间歇缓踏制动踏板,同时使用驻车制动器的方法,切忌将行车制动器一脚踏到底,或者急拉驻车制动器。在结冰的道路上会车时,应提前减速,稳住转向盘,适当增大两车的横向间距,且与路边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可在较宽的地段停车让行。山区冰雪道路上行车,发现前车正在爬坡时,后车应选择适当地点停车,等前车通过后再爬坡;在山区低等级冰雪道路遇坡道时,上坡车应当让下坡车先行。 (4)减速应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降低车速,不得使用紧急制动,也不能采取急转向的方法躲避,以免发生侧滑或转向失控。行车中车辆发生侧滑时,应立即缓慢、适当地向后轮侧滑的一方转动转向盘,可连续数次回转转向盘,以便调整车身。冰雪雨路面附着系数低,为防止制动不当造成侧滑或甩尾,无论汽车是否安装有制动防抱死装置(ABS),制动时都要握稳转向盘,尽量保持直线行驶时制动,并轻踏制动踏板,避免紧急制动。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9220947.html,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作者:闫景东 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8年第05期 摘要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冠县1970—2013年雷暴天气观测资料,对冠县的雷暴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雷暴天气变化规律,探索雷暴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雷暴灾害防御策略。 关键词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农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S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117-02 DOI: 10.19383/https://www.360docs.net/doc/5d9220947.html,ki.nyzhyj.2018.05.050 雷暴是伴有雷击及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出现时伴随局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影响。冠县地处冀、鲁、豫3省交界处,西北黄泛平原,东靠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窗口,西临中西部地区,境内地势开阔平坦,略有起伏,属温带季风区域大陆型半干旱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温度为13.3℃,年均日照时数4 432.9 h,年均降雨量为549.9 mm,年均相对湿度66%,年均风速3.4 m/s,年无霜期日数198~227 d。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气候特征影响,导致冠县雷暴天气时常发生,每年都会给当地的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笔者分析了冠县雷暴天气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策略,以减轻雷暴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于冠县气象局1970—2013年逐日雷暴资料。雷暴日数统计以地面观测记录为准,资料统计时,观测薄上只记录闪电而无雷暴记录的不作雷暴统计;1 d之内发生数次雷暴时,统计为1个雷暴日。采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统计分析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月际和四季分布特征,并通过雷暴天气折线图及柱形图分析及研究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 2 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2.1 冠县雷暴天气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冠县雷暴日数总体波动起伏明显,20世纪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20世纪80、90年代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不大,21世纪以来雷暴日数大都偏少。据统计资料记录,冠县近44年共出现976个雷暴日,年平均雷暴日数22.2 d。由图1可知,最多年份雷暴日数为38 d,出现在1977年,最少年份雷暴日数为14 d,出现在1999年,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4 d,要高于年累计平均雷暴日数。总体来看,1970—2013年冠县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约减少0.2 d,气候倾向率为-2.087 d/10年。

雨雪天气行车安全六大注意事项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1673 雨雪天气行车安全六大注意事项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雨雪天气行车安全六大注意事项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在雨雪天行车时,除了要保证车辆机械正常之外,还要降低车速,打开防雾灯,随时观察雨刷器、刹车系统、大小灯光及轮胎气压,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一点小疏忽酿成交通事故。 首先,在出门之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应检查发动机罩的封闭情况及雨刮器、制动器的技术状况,发现故障要及时排除。 1.雨刮器最好一年一换。如果雨刮器的扫水能力下降,雨天行车观察路面情况将很困难。特别是高速行驶时,雨刮片向上浮起,扫水能力更差。另外,夜

2019最新范文-雷雨季节加油站安全注意事项

雷雨季节加油站安全注意事项 夏天天气闷热,不少地方都会间歇性的出现雷雨天气。车主除了防止突然暴涨的水,把车淹了之外,还要注意雷雨天雷击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不少的车主会在加油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考虑到安全问题,雷雨天加油站一般是不会给你加油的。也许有些车主反驳,在我的城市雷雨天照样加油的。那问题来了,雷雨天到底能不能加油呢?对于加油站来说,雷电有可能引起致命的事故,后果很严重。雷雨季节加油站安全生产工作又该怎么做呢? 【雷雨天到底能不能加油?】答案是:不能! 原因是:雷雨天气的时候,空气经过闪电的雷击,会弥漫大量的带电粒子在空气中。如果在打雷时给车辆加油,油枪极易将杂、散电流引入油箱,引发火灾。易燃的油蒸气容易弥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万一被雷击中,车辆和油罐将发生爆炸。而加油站工作人员给到的解释也是:加油站的机器是带电运转的,打雷时容易导电,导致油气爆炸尽管每个加油站都有防雷设施,但是防雷所也会提醒我们有雷电天气尽量不要加油。 所以,无论柴油还是汽油,加油站大与小无关。只要雷电在加油站附近区域时,加油站的电脑主机就会关闭,不给加油。至于一些加油站私自在雷雨天给车主加油确实是冒险的违规,很不安全。 雷雨季节加油站安全注意事项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让所有员工充分认识到雷雨季节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养成不携带手机、打火机等危险源进行加油、卸油作业的

良好习惯;同时密切注意进站顾客的情况,发现有使用手机或在站内危 险场所吸烟的要及时劝阻并禁止不安全行为。 加油站站长及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对进入站内的加油 车辆要严格管理,加油作业时必须熄火加油,尽可能做到车内乘客下 车在站外等候,摩托车、拖拉机必须推出站外启动。 认真做好塑料桶及铁桶、小额配送车的罐油作业,严禁直接加罐 或双枪罐油,加罐小额配送车时还必须连接有效的静电接地装置,将 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导入地下。 加油站卸油作业时要做到卸油员、司机等相关人员的全程现场监护,一步一步按卸油确认表的要求进行操作,切忌为了图快而省略某 个步骤。在遇有强雷雨天气或附近有危险作业时,应暂停作业。同时,在作业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并设置监护人员,加强监督检查。 加油站内划定禁止使用非防爆通信设备(如手机)区域,外来与 站内业务无关的车辆及行人禁止穿越加油站。油站人员对站外周边环 境要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外围不安全因素影响站内安全。

暴雨天气安全行车注意事项(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暴雨天气安全行车注意事项(通 用版)

暴雨天气安全行车注意事项(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低车速高转速通过积水区 如果一定要通过积水处时,应该用低挡行车,车速不要快,稳住油门,不可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即便使用空挡也要不断地轰油门,保持发动机的排气压力高于水压,这样就可以避免汽车熄火时排气管回流进水,使排气系统受损。如果水深没过车轮中心或没过排气管最好不要通行,避免在通过时发动机熄火。 保持车距 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大约是干燥路面制动距离的3倍,因此务必注意保持和前车的车距,根据车速的不同,最少应保持两个车身以上的车距,防止与前车发生追尾事故,如果后车跟车过紧,可以打开双闪警示灯提醒后车。 雨后检查 这样可以及时的发现一些隐患,尤其要注意检查发动机舱与驾驶舱分隔部位的进气孔位置和左右翼子板两侧的沟槽内有无积水,如有

积水,可以拿清水冲洗进气孔,疏通水道,以保证车辆的最佳工况。 避免胎压过低 在雨天行车最好保持胎纹的深度在4毫米以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出现汽车跑偏、甩尾和制动距离加长等情况。 低速慢行 这是避免在湿滑路面打滑的最佳做法。慢速行驶可让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供更大的牵引力。如果您发现车辆开始打滑,请不要猛踩制动或猛打方向,这可能导致汽车进入侧滑状态。将脚从油门踏板上抬起,直至车速变缓。 在使用制动的时候应该采取点刹的办法。车身如果发生了侧滑,在稳定制动的同时,应该顺着打滑的方向转动方向盘,可以抑制车身发生旋转。 行驶中及时解决视线不清的问题 雨天行车使用前大灯会形成炫目的光幕,要改用雾灯。若前挡玻璃上产生雾气模糊了视线需要打开空调的制冷开关,用冷风吹风挡玻璃,这样能迅速使视线清晰;后挡风玻璃出现雾气时,需打开后挡风玻璃加热器,尽快消除雾气。如果雨刷器扫水不彻底,可以将车蜡涂在车窗上,使玻璃表面形成蜡膜,改善视线范围。

雷暴天气应急预案

珠海新世纪学校应对暴雨、大风、雷暴等恶劣天气 应急预案 为应对暴雨、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暴雨、雷暴、大风及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等天气适用,自然生效。 二、应急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应对暴雨、雷暴等各类突发气象灾害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统一指挥,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组长:苏一帆 副组长:郝永友饶艳婷曾秋华 成员:杨剑辉陆皆学孔频冯丽玲张丽年级主任 三、遇暴雨、雷暴等天气,在下列情形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一)早晨到校时 1、学生上学前务必收看天气预报,根据预报决定是否上学。 2、走读学生上学时要准备好雨具,以备不时之需;上学途中遇到雷雨、大风等天气应立即就近室内暂避,待天气稳定再出发,走路时避开路面积水,禁止从不明水情涉水通过,防止跌入下水道。 2、乘车学生在站点候车时,选择既避雨且安全的地方候车,乘坐校车时时,注意安全,听从跟车老师的指挥,确保不被大雨淋湿衣服、书包、鞋袜等。 (二)在教室上课时 遇到强雷暴时,上课老师应立即关掉多媒体设备,关闭走廊门窗,稳定学生情绪;遇到地震等突发灾害应立即组织学生就近三角区下蹲抱头躲避,待平稳后迅速按平时演练的通道撤出教学楼。 (三)往返食堂时 1、遇雨天到食堂用餐时,按用餐行走路线规定执行,西梯下楼学生统一改在南边走廊通过(二A班门口),在跟班老师的带领下依次穿过雨棚;去食堂三楼用餐的学生改为穿过食堂二楼再到三楼餐厅用餐,避免淋湿。 2用餐结束后回教室下雨时,餐厅三楼学生须通过二楼到达一

楼,在跟班老师的带领下依次穿过雨棚回教室或宿舍。 3、下雨时,小学住宿生晚餐集合地点在教学楼中庭集合。 (四)午休和晚修时 1、雨天去宿舍时:中小学午休学生从海天楼校医室旁小门回宿舍,小学住宿生和午休房午休同学从知还楼东侧小门进入宿舍。(后勤中心提前预判,负责落实好开、关门,提前放置好雨棚)。 2、午休结束回班下雨时:午休结束后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知还楼东侧小门回班(后勤中心提前预判,负责落实好开、关门,提前拉开雨棚)。 (五)课间活动时 雨天走廊湿滑,学生除上厕所应尽量回到、留在教室里,楼层值日老师务必到岗加强巡查管理,严禁学生追跑,借地板湿滑做危险游戏等,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六)放学时 1、下雨时密切关注班主任群里的信息,留意第一趟乘车学生是否提前20分钟放学,年级主任跟进并通知到各班,不得因个别班原因导致放学整体延迟。 2、每逢节假日,周五放学提前20分钟放学。 3、雨天放学、突发灾害、应急演练时,当天ABC值日岗位老师务必在岗管护;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现场指挥,维护学生放学秩序,确保学生安全放学。 4、走读生雨天放学时,学生在教室等候,待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确认可以放学离校后,方可离校。 5、周五住宿生放学,中学生在屏西七路校门口放学,小学生在屏西八路校门口放学。雨天放学时班主任需与家长联系确认后,方可离校。 四、责任追究 应对恶劣天气过程中,全体教职工、家长一定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互助互爱,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应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人员视其情节追究相应责任。 1、不服从领导指挥,不按要求执行的。

京津冀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统计分析

京津冀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1984~2013年河北省142个观测站、北京20个观测站、天津14个观测站雷暴大风资料,对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西北部山区存在雷暴大风日数的大值中心,京津翼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则分 布最小值,可能与京津翼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关;近30年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 日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年内雷暴大风天气出现的最多的月份在6~7月份, 其次是5月和8月,受春末夏初冷空气活跃、夏季的西南暖湿急流不断向北方地 区转移以及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增强的影响较大;一天中京津翼地区以14时到20 时雷暴大风天气最为集中,而18时则有极值出现, 03时到08时是雷暴大风天 气出现的最少时段,其中05时至07时这段时间基本没有雷暴大风天气出现。 关键词: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天气系统;京津翼地区 引言 我国是强对流天气频发、多发、造成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每年汛期都有会 不同种类的强对流天气出现。这些强对流天气大都以雷暴大风、暴雨、龙卷风、 冰雹等形式出现。其中雷暴大风天气则是除了龙卷风外,由雷暴天气引起的瞬时 风速超过17m/s的灾害性阵风天气,因持续时间短、出现频率高、造成的危害严 重且预报预警有较大难度,对其产生的触发机制、环境条件等进行研究一直是气 象界关注的重点,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本文以京津翼地区为研究地区, 对其境内的雷暴大风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为此类灾害性天 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利用1984~2013年河北省142个观测站、北京20个观测站、天津14个 观测站逐日雷暴日数、超过17m/s的大风观测资料以及2006~2013年京津翼雷暴 大风日变化资料和个例资料,使用数学统计分析法对京津翼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 特征进行分析。 2、雷暴大风时空分布 2.1雷暴大风空间分布 京津翼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和山地,其中还分布 有盆地。在西北部地区主要以高原为主,而从燕山西部到东部、太行山北部到南 部则呈现出半圆形在平原四周分布,地形从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通过京津翼地 区1984~2013年年均雷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北京西北部山区存 在雷暴大风日数的大值中心,年平均雷暴大风日数高达16d,其次是天津沿海区域,年平均雷暴大风日数在10d左右,此外张家口西北部地区的雷暴日数相对较多,分布在6~7d之间。在京津翼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则分布有雷暴大风日数的 最小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北京西北部主要以山区为主,境内复兴复杂,海风对天津及其沿海地区产生了影响,也可能与冷空气活动路径有很大的关联, 由于对京津翼地区产生影响的冷空气以西北路径为主,其次则是西路,受到桑干 河盆地、洋河盆地地形狭小的作用,使得张家口西北部的雷暴大风天气出现频率 较大;而平原大部分地区雷暴大风日数较少的原因,则可能是受到北部山地、太 行山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相关。 2.2雷暴大风时间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