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医古文今译和断句题

卷 D 翻译句子

1,冰弱年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我年轻时就仰慕医道,一向喜好养生,有幸接触《素问》这部真经,就用作借鉴。

然而传世的版本有错误,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义相差甚远,施行运用不

易,阅读领会·也困难岁月已久,沿袭而成弊端。

2、菊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

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

菊在春天开始生长,到夏天枝繁叶茂,在秋天里开花,到冬天结果实,四时节气全部经

历过,饱经露水、霜冻,叶子就算枯萎也不掉落,花虽然干槁而不凋零,味道甘中带

苦,药性平和。以前的人说它能除风热,对肝有益,补阴分,却不知它得到金水的精华特

多(花盛开在秋冬天,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对金(肺)水(肾)二脏更加有益。

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

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有的却也有

很深奥。探讨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工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会

觉得非常的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或深” --或,表示转折;深,深奥。

4、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 ! 而不知我实犹是耳。当其受

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当人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看到夏天昆虫短暂的生命就讥笑它,认为这种动物的从生到

死,何等短暂啊 ! 却不知我们人类其实像这种动物一样罢了。当他坐胎的时候已经有一

定的寿数了。所说的寿命的定数,就是禀受的元气。

却,然后

5、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

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

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

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

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

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

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

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凡是要想成为好的医生,必须熟悉素问、甲乙、、、、、等经典著作药方,又需了解阴阳算命,

看相,以及算命、周易并必须精通熟练。如此才能成为大医。如果不能这样,就好比没有

眼睛在夜里走路,一动就会导致失败。其次还需要熟读次方,好好思索其中的道理,才可

以跟他谈论医道,还需要涉猎群书,为什么?不读五经,就不知道有仁义之道。不读史书,

就不知道古今的事情。不读诸子的书籍,见到事情就不能认识。不读《内经》 ,就不知道有慈

悲怜悯的品德。不读《庄子》、《老子》 ,就不能知道自然的变化,各种吉凶的事情到处都会发生。至于五行的生克变化,日月星辰的变化,都需要探索其中的奥秘 ,如果能把这些学问都学

习了 ,那么行医就没有障碍,可以尽善尽美了。

E卷题目

1,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

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希望这样能使上古圣人的旨意清楚明白,使那深奥的理论得到充分的陈述和阐发,

就像天上众星高挂,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又像那深彻的泉水清净透明,水里的生

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君臣再也不会有夭折早死了,各族人民都有了延长寿命的希望。

介,贝壳类

2、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⒁,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

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⒂,斯盖医之本意也。

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

苦,一刻也没有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

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3,、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

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 虽是这样,然而也正如用别的山上的砺石可以琢成宝玉,断流的水面可以照见形体一

样,即便是墙洞里透过来的灯影、囊萤放射出来的亮光,都能资助有志读书的人;竹头木

屑等也曾经有利于打仗的军事家。

4、世之医者,酬接之繁,不暇雍容,未信宿辄谢去,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而

不可挽留者,孰有如贾君调护数年之久而不生厌者乎?

今世上的医生,酬应接待频繁,忙于社会交际,没有空闲来从容不迫地医护病人,

不到两宿就辞谢离去,甚至有看病却没有时间切脉,切了脉没有时间开处方,就

勿勿离去而挽留不住的,哪里有像贾君那样给病人调理护养几年之久而不生厌烦

之心的呢?

5断句

、孙思邈之祝医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嗟乎,医之神良,尽于此矣!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

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

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新久,运气

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

望、闻、问、切宜祥,补、泻、寒、温须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

差讹,永却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

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

恒投起死。析理祥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

四者似分而实合也。世未有祥谨之士,执成法以伤人;灵变之人,败名节以损

己。行方者,智必圆也。心小则惟惧或失,胆大则药如其症,或大攻,或大补,似乎

胆大,不知不如是则病不解。是胆大适所以行其心小也。故心小胆大者,合而成智圆;

心小胆大智圆者,合而成行方也。世皆疑方则有碍乎圆,小则有碍乎大,故表而出之。

翻译:孙思邈对巫、医说“: (治病时 )行动要缜密 ,心思要聪颖。心中要小心 ,用药要大胆。(意译 )”啊 !医术的神奇和优良,都在于这里啊 !

宅心仁厚 ,举止安详和谐 ,说话不要轻易吐出妄言 ,眼镜不要乱看 ,不要起忌心 ,不要生贪

念 ,不要忽视贫贱的人 ,不要害怕疲劳 ,查明医术精益求精 ,对疾病苦难要有怜悯之心 ,这

就是行方。

人的禀赋有多有少 ,年岁有老有少 ,体型有胖有瘦 ,性格有慢有急躁 ,处境有贵有贱 ,

风气有刚有弱 ,天气有寒冷有温暖 ,气色有凶险有吉祥 ,声音有大有小 ,得病有长有短 ,运

气有过度和不够 ,知道常理知道变化 ,能够有明确的直觉和精确的判断 ,这就是智圆。

人的禀赋有多有少 ,年岁有老有少 ,体型有胖有瘦 ,性格有慢有急躁 ,处境有贵有贱 ,风气有刚有弱 ,天气有寒冷有温暖 ,气色有凶险有吉祥 ,声音有大有小 ,得病有长有短 ,运气有过度和不够 ,知道常理知道变化 ,能够有明确的直觉和精确的判断 ,这就是智圆。

这四个看似分开 ,其实是统一的。世上有严谨的人,用已经有了的办法,却伤害了病人 ;聪明

变化的人 ,败坏了名节损伤了自己。行方的人,智力肯定圆。心小就害怕得失,胆大就药正好

抵挡其病症 ,有的大攻 ,有的大补 ,好像胆大 ,殊不知如果不这样病就无法解决。是胆大但是做

是非常小心。所以心小胆大合起来就是智圆 ;心小胆大智圆合起来就是行方。世人都怀

疑方圆不容 ,小大不容 ,所以表达不明。

B卷题目

,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

1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

对斯须,便处汤药,

观察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是各自秉承家

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诊察询问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2、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

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养生的作用非常微妙,可以通过理性认知,却难以用眼睛看到,这就如同栽种豫树樟

树,生长七年才能够认识它们的特性。如今用躁动急切的心情,进入虚静的养生之路,意

欲快速见效却作用迟缓,希望急功近利却应效遥远,所以没有谁能够长年坚持下去。

3、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⑽。志存救济⑾,

故亦曲碎论之⑿,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还有,不能因为别人有钱有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

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的心愿是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

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4、虽然,今之官政苟虐,敲扑椎击,惟日不足,我民病此久矣! 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

之间,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

虽然如此,然而当今的为官行政,苛政暴虐,打击残害百姓,天天唯恐不足,我们百姓民

众痛恨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我环顾天下四方,这样凶残的管理是多么的多啊。各郡县之

间,哪里有能施用一点点救济弊政的方法来救助百姓困苦的好官吏呢?

5、阅读断句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

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

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

曰:新

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

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

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

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

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

斯道,颇涉其理。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

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

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

省国子监。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

过去黄帝做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就是那个数。当时所奉行

的只有素问,秦越人根据素问著述了难经,皇甫谧编次了甲乙经,以后的各种学说都

是从这些

书开始的。其中或有不正确的地方,不足以为后世效法。只是遗憾的是灵枢不传已经很久了,世人很难去研究它。做医生的人,关键在于读医书,读书却不能成为好医生的人

很多,但是没有说不读书就能做医生的,不读医书,又不是家传,可能比棍子刀

子杀人还要严重。因此古人说,做人子的人不读医书就是不孝。我很愚昧,从很

小的时候一直到壮年,一直都是努力学习针灸之术,对针灸之理由很多的涉猎。

我常常自不量力,对

针灸等书籍进行校勘,再一次把家藏的灵枢经旧本拿来校勘。共 81 篇,增加了注音注释,附于卷末,汇总整理为 24 卷。希望好生之人开卷就能明白,一点没有差错。除了我已经

将有关具体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加以说明外,恳请批准希望使府按照规定转交给转运司选

定官员对书进行考察修订。同时写好了一封文书投送给秘书省国子监。让我史松

专门拜访名医,乞求他们详细的考察。免得误了将来的人,有了这个书就有了一

个好的开端。

C卷

1,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内经的道理不必商量,不论远近都同样适用,人们已经知道的和还不知道的

都讲得清清楚楚,考察黄帝内经的内容都有依据,检验他说的事情都没有差错,

的确是最高明医道的基础,养生之道的根本。

2、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

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

无有哉!

然后用灵芝一类的药物涵养精神,用甘美的泉水滋润脏腑,借助早晨的阳光温暖

肌肤,浮动琴瑟五弦怡悦心神,情景没有妄欲而自得自乐,身体健而心情旷达,

不可以追求欢乐而心神自然愉悦,摆脱生命的束缚自然长存。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

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天下有清明的政治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没有清明的政治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

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

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余虽不敏,公不以为无似,俾摄录事判官。判官职在抚治一城生聚,凡其捍御绥辑之

策,不惮昼夜而勤行之,以酬公知遇之万一。

你虽然不聪明,张君不认为我不是这样的人,让我做了一个管文书的官,文书的

职责就是管理一城百姓的日常生活,安抚百姓防御城池这样的事情。不怕白天黑

夜尽力去做。以报答他的赏识重用之恩的万分之一。

5、阅读题,断句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

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许,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

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故夫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

则道德之祜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故愚

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疴没齿,终无悔心,此其所以歧和长逝,彭跗永归,

良有以也。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

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四诵重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

也。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欤。

养性,首先要把有道德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处处为善,不学坏样,善便自然成了习惯。这样,百病不生,禍乱、灾害也不会上身。这是养性的经典呀!善于养性的人,用來防病,道理就在这里。养性的人不但靠药食和吐纳、导引來养生,他们还兼做各种善事;

善事面面具到了,即使不用药食,也能长寿。善事有始无终,即使吃长生不老的

玉液金丹,也不可能延年益寿。所以老夫子说:善于用道德來养生的人,即使在

路上遇到了凶猛的野兽,也会逢凶化吉。这正是做善事给你带來的庇佑,怎么能

说是靠吃了药而延年的呢?圣人用药物,只是拯救那些偶尔有错误行为的人。愚

昧的人,病生了多年,而不去做一件善事,以至缠病终身,毫无悔意。对于这样

的人,即使岐伯、医和;巫彭、俞

跗再世,也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这确实是有道理的。嵆康说:养生有五难:追求名利的观念除不掉,是一难;喜怒无节制,是二难;嗜欲声色禁不住,是三难;贪图美味

绝不了,是四难;思虑过度耗神伤精,是五难。这五难要是存在着,那末虽然心

里企求长寿,口里说着好话;吃的是延年益寿的植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不

改变自已的操行,还是不能尽享天年的。胸中没有这五种情况,信心会隨着时日

而提升,道德也日臻完满。不求善而有福,不求寿而延年,这才是养生的大宗旨

呀。然而有人说衷心信服、不折不扣地按仁义來做是件非常非常累的事情,那末

就降一级吧!

A卷题目

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念以来,尤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

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就,乃勤求古训,博彩众方,

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

其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其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

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

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

2、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

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针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观察病人进针后的适应和变化

情况,经气的变化尤为难测,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只是看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

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若:而,务,专一;冥冥:尤为难测乌乌稷稷比喻鸟飞的样子,这里比喻经气的变化。从,只是。

3、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仍乃得

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坐到三更半夜,就昏迷欲睡;当内心怀有深沉的忧虑,即使到天亮眼睛也不会合上。用

坚硬的梳子来整理头发,浓烈的酒能使面部红润,才能够得到到这样的效果;壮士发怒,面容就会大为改变,能竖起头发顶起帽子

低迷,迷迷糊糊;殷,深;暝,合眼。直发:竖起头发

4、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何可一日以无贾君?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何可一日以无贾

君?余疾于是乎告瘳,而贾君有功于余者甚大矣!

宁可不吃新鲜的佳肴,宁可不穿漂亮的皮衣,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贾先生呢?宁可

结交的世人不是孔孟那样的圣人,来往的客人没有王公贵族,怎么能一日没有贾

先生呢?正因为在贾先生在如此的关爱之下我的病才痊愈了。贾先生对我的功德

真是太大了。

5、断句

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

女脉诀》.《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

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

夫医之为道,必志虑渊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于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

吾乡有严生者,三世业医矣。其为医,专事大观之方①,他皆愦愦,绝弗之省。又有朱

聘君,家世习儒,至聘君始以医鸣,医家诸书无不精览。

一少年病肺气上,喀喀鸣喉中,急则唾,唾血成缕。严曰:“此瘵也,后三月死。”聘君

曰:“非也,气升而腴,中失其枢;火官司令,烁金于炉②.治之生。”已而果成生。

夫严生之医三世矣,聘君则始习为之,而优劣若是者,医其可以世论否耶?嗟夫!医其

可以世论否耶?嗟夫 !昔之名医众矣,未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嗣伯,若许智藏,其治证

皆入神,初不闻其父子相传也。自传经者惑于是非,使《礼》经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

翻译:

古代的医师,一定精通三世的医书、药书。所谓三世的医书、药书,一是《针灸》、二是《神

农本草》、三是《素女脉诀》。《素女脉诀》是用来诊察证侯的,《神农本草》是用来辨识药物

药性的,《针灸》是用来祛除疾病的。不懂这三世之书,不可以谈论医道。所以编著《礼记》

的人说:“医师如果不通晓三世的医书、药书,不要服用他开的药方。”注释《礼记》的人既

然明确地记载了这种说法,却又指责这种说法不对,竟然以父子相传三代行医作为解释,多

么糊涂啊!

医学是大学问,必须有志向、考虑问题深邃细致,聪敏超人、明察秋毫,然后才能行医,即使做父亲的也不能做到一定能传给自己的儿子啊。

我的乡里有个姓严的,三代人行医。他行医专事大观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

其他医书都懵懵懂懂,根本不能领悟。又有个朱聘君,他家世代研习儒学,到朱聘君时才靠

医术闻名,医家的各种书没有不精读的。

有一个少年患肺气上逆的病,喉咙里喀喀地响,响急了就吐涎,吐的血成丝。姓严的说:

“这是肺结核。三个月以后会死。”朱聘君说:“不对。肺气上逆,以致胸中胀满,是中焦脾

胃失去它的升降功能;心气亢盛,伤克肺金,就象在熔炉中熔化金属一样。这种病叫做肺痿。

治他的病,他就能活命。”后来果真活了下来。

严生的医技传了三代了,而朱聘君却刚学习行医,但医技的高低差别就这么大,医师的

优劣难道能用“世代相传与否”这个标准来判断吗?唉!古代的名医太多了,我没有时间多

加评论。象华佗、象徐嗣伯、象许智藏,他们治疗病证都进入了神奇的境界,从来没

听说他们是父子相传的。自从注释经书的人颠倒了是非,使《礼记》经文的意思隐晦

不明,到现在已经三千年了。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

扁鹊传 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見五藏癥结,特以诊胍為名耳”這幾句話?因為作者難以理解扁鹊以胍测病的高超醫技,便以扁鹊具有“视見垣一方人”的特異功能來加以解释。 2.扁鹊認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樣的醫學觀?醫學能使疾病好轉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這是唯物的醫學觀。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什么?它對後世有何影響?“六不治”的具體内容是:“驕恣不論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適”,“會陽並,藏氣不定”,“形羸不能服藥”,“信巫不信醫”。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醫”反映醫學科學摆脱巫術迷信的束缚而得到獨立,由經驗學朝着理論醫學昇華,奠定中醫學術理論基礎的《素問》、《九卷》(即《靈柩》),就是在醫巫分道揚镳的前提下,總结了先秦以來醫學的實践经經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樣理解扁鹊行醫“随俗為燮”?扁鹊運用全面的醫療技術,根據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醫的科别,盡心盡力地為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 1.“兼通數經”舆“合湯不過數種”的“數”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為“多部”,表示多;後者意為“幾”,表示少。 2.怎樣理解“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東漢時期儒舆醫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習儒出身,“兼通數经”;華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厭食事”,更不願“專視”曹操。 3.本文從哪幾個方面說明華佗是“人命所縣”的人?一是華佗醫術全面而高超,從傅文所载多则醫案可見;二是曹操所患頭風,每次發作,華佗针刺即愈,而華佗被殺後,曹操“豆風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倉舒病危,而華佗已被殺,遂至死於非命。 4.華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殺害?因華佗家鄉在安徽亳縣,而到河南許昌“專视”曹操,“久遠家思歸”,便告假回家探视,並“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任憑曹操“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華佗“猶不上道”。後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殺害。 丹溪翁传 1.“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的意思是什么?惟知悌爲什么對朱震亨提出這個要求?意爲完全抛棄你過去學習的内容,因爲那些是不正確的。因爲羅知悌認爲朱震亨原来所學是無本之學,而他要傅授的是劉完素、张從正、李杲的學說,並以《内經》、《難经》等经典理論爲根本,因而提出這一要求。 2.“時方盛行陳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昼合。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這段话反映朱震亨封局方之學持何熊度?朱震亨在認真研究局方之學以後,得出古方不能治療今病的结論,反映他封局方之學抱着寅事求是的憩度。 3.“浦江鄭羲士病滞下”一段所述證候、病因、病機分别是什么?證候: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脈大無序。病因:病後飲酒舆行房。病機:陰虚而陽暴绝。 汉书艺文志 1.“詔”作爲共用述語,其意不局限於“光禄大夫劉向校经傅、諸子、詩赋”句内,而通黄至哪幾矮個句子中?通贯至“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 A 高贵 B 尊重 C 尊贵 D 富贵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D ) A 奇怪 B 惊奇 C 使……奇异 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 A 回避 B 要求 C 征召 D 宠爱 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 A 研磨 B 锋利 C 厉害 D 针灸 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 A 谥号 B 年号 C 庙号 D 别号 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 A 稍微 B 逐渐 C 很快 D 一点儿 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 A 轻微的病 B 四肢的病 C 体表的病 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 A 纪念 B 通“记” C 回忆 D 纲纪 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D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B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 )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 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B )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 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 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 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 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 医古文试题 试卷的说明 (1)全卷共9个大题,共150分; (2)所有职称都必做第一题~第七题(100分);考副高和正高必做第八题(25分); 考正高必做第九题(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 A.年幼之时 B.求学之时 C.患病之时 D.白首之时 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 A.刲股 B.伏轼 C.推毂 D.捐馆舍 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 A.长得好的野草 B.可以治病的药草 C.自喻不才 D. 比喻不同的人才 4.“思过半”义为() A.收益多 B.刻苦努力 C.思虑多 D.进展神速 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 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的“闲”义为() A.闲散 B.悠闲 C.闲暇 D.熟悉 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 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 A.低贱的人 B.无用的人 C.迟钝的人 D.胆怯的人 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 A.对校 B.他校 C.本校 D.理校 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 A.异体字 B.同形词 C.通借字 D.古今字 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委婉 C.借代 D.举隅 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 A.伏羲氏 B.神农氏 C.黄帝 D.岐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浙江省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古文(一)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医古文(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7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 A.天亮 B.天黑 C.太阳落山 D.太阳西斜 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 A.东面 B.北面 C.屏风 D.矮墙 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 A.洲中坟墓 B.水中高地 C.上古典籍 D.山崖 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 A.担忧 B.使用 C.庸俗 D.庸医 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 A.研究原理 B.研究整理 C.经典理论 D.经过整理 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 A.选择 B.久远 C.高深 D.犹且 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 A.远远地 B.希望 C.远远地看见 D.想起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 A.结打草绳 B.捆扎草木 C.报恩 D.报仇 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 A.愿望 B.愿意 C.请求 D.希望 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 A.兄弟 B.长兄 C.长弟 D.堂弟 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 A.《与薛寿鱼书》 B.《不失人情论》 C.《病家两要说》 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 A.赵学敏 B.沈括 C.王世贞 D.宋濂 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 A.《儒门事亲》 B.《医宗必读》 C.《景岳全书》 D.《医学源流论》 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 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 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 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 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 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 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

医古文模拟试题(2020年整理).doc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護2.興3.藥4.葉5.異6.斷7.體8.還9.動10.戲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 题0.5分,共5分) 1.昧经权之玅(炫)者,无格致之明。 2.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3.病亦行差(瘥)。 4.使人奋迅感慨激厉(励)之不暇。 5.譌(谓)者绳之。 6..国中治 ....... ....穰.()过于众事。 7.而用度箴(针)石汤火所施2。 8.因敢忘陋效矉(颦)。 9.旁涉元(玄)禁。 10.不得起一念蔕(蒂)芥之心。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养生论》的作者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嵇康),字()。 2.《类经》的作者是(张介宾),字是(景岳)。 3.而(),有浮沈弦紧之乱;(),有高下浅深之差。 4.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5.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评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6.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7.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8.孔安国序(《尚书》)曰:(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9.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只手,(),方就其业。 10.然刻意研精,(),或识契真要,()。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11.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12.《汉书·艺文志》的“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四部分。 1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中的“咳”同(孩),意思是 (小孩)。 114.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象形者,(),(),日月 是也。”115.《中国医学大辞典》的作者(),《中国药学大辞典》的 作者()。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中,“间”的意思是(D) A.间隔 B.延误 C.加重 D.病愈

医古文模拟试题4

模拟练习四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每字0.5分,共5分) 1.醪 2.恚 3.蓍 4.蕞 5.赍 6.诣 7.盍 8.訾 9.诠 10.侪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艺 2.权 3.专 4.铁 5.树 6.戏 7.参 8.获 9. 宝 10.剧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之肇端。 2.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4.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5.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涙.()。 6.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8.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9.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 10.熊颈.()鸱顾,引挽腰体。 四、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2.东汉许慎给指事字下的定义是:“指事者,(),(),上下是也。”

3.(《》)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也是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典。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收字()。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第以人心积习既久,(),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7.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崇饰其末,忽弃其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8.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9.人之所病,();(),病道少。 10.经方者,(),量疾病之浅深,(),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养生论》的作者是张景岳。 2.“寸”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3.“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句中,“诣”的意思是“旨意”。 4.“望日”,指阴历每月的初一。 5.在“声随影附”中,“声”、“影”的语法特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六、语译(每题1分,共10分) 1.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2.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医古文今译和断句题 卷D翻译句子 1,冰弱年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我年轻时就仰慕医道,一向喜好养生,有幸接触《素问》这部真经,就用作借鉴。然而传世的版本有错误,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义相差甚远,施行运用不易,阅读领会·也困难岁月已久,沿袭而成弊端。 2、菊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 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 菊在春天开始生长,到夏天枝繁叶茂,在秋天里开花,到冬天结果实,四时节气全部经历过,饱经露水、霜冻,叶子就算枯萎也不掉落,花虽然干槁而不凋零,味道甘中带苦,药性平和。以前的人说它能除风热,对肝有益,补阴分,却不知它得到金水的精华特别多(花盛开在秋冬天,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对金(肺)水(肾)二脏更加有益。 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 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有的却也有很深奥。探讨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工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会觉得非常的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

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或深”--或,表示转折;深,深奥。 4、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 是耳。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当人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看到夏天昆虫短暂的生命就讥笑它,认为这种动物的从生到死,何等短暂啊!却不知我们人类其实像这种动物一样罢了。 当他坐胎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寿数了。所说的寿命的定数,就是禀受的元气。 却,然后 5、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 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凡是要想成为好的医生,必须熟悉素问、甲乙、、、、、等经典着作药方,又需了解阴阳算命,看相,以及算命、周易并必须精通熟练。如此才能成为大医。如果不能这样,就好比没有眼睛在夜里走路,一动就会导致失败。其次还需要熟读次方,好好思索其中的道理,才可以跟他谈论医道,还需

医古文模拟精彩试题2

模拟试题二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邇 2.穀 3.實 4.豐 5.書 6.攣 7.薦 8.獵 9.勝10.禮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属.()使勿逐。 2.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3.卒.()然遭邪风之气。 4.譌.()者绳之。 5.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6.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7.不反.()者,临涯已晚。 8.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9.及参膏成,三饮之甦.()矣。 10.犹慈.()石取铁。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精气内伤,(),是所独失也。 2.感往昔之沦丧,(),乃(),博采众方,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标格亦资于诂训,(),出不 由户者也。 4.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 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5.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长幼妍蚩,怨亲善友,(),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6.孔安国序《尚书》曰:(),谓之三坟,言()也。” 7.若是轻生,()?而进(),退不能爱身知己, 8.至齐之得,(),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生为死。 9.东汉许慎给会意字下的定义是:“会意者,(),(),武信是也。” 10.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

简化字六个阶段。 11.(《》)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首创()编排法编写的工具书。 12.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13.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 14.《伤寒论》的作者是东汉著名医家张机,字()。相传曾任长沙太守,世称()。 15.《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的作者是金代著名医家(),字()。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斛”字的正确读音是() A.hú B.dòu C.jiǎo D.dù 2.“眄”字的正确读音是() A.měi B.miǎn C.miǎo D.gaì 3.“忒”字的正确读音是() A. shì B. tè C.huò D.gè 4.“觇”字的正确读音是() A.jiàn B.jiǎn C.chān D.zhàn 5.“肓”字的正确读音是() A.máng B.wáng C.mó D.huāng 6.在“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二家之说”中,“旁”的意义是() A.又 B.另 C.广 D.皆 7.在“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中,“可”的意义

《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2008年专业职称考试 医古文试题 试卷的说明 (1)全卷共9个大题,共150分; (2)所有职称都必做第一题~第七题(100分);考副高和正高必做第八题(25分); 考正高必做第九题(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 A.年幼之时 B.求学之时 C.患病之时 D.白首之时 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 A.刲股 B.伏轼 C.推毂 D.捐馆舍 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 A.长得好的野草 B.可以治病的药草 C.自喻不才 D. 比喻不同的人才 4.“思过半”义为() A.收益多 B.刻苦努力 C.思虑多 D.进展神速 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 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的“闲”义为() A.闲散 B.悠闲 C.闲暇 D.熟悉 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 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 A.低贱的人 B.无用的人 C.迟钝的人 D.胆怯的人 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 A.对校 B.他校 C.本校 D.理校 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 A.异体字 B.同形词 C.通借字 D.古今字 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委婉 C.借代 D.举隅 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 A.伏羲氏 B.神农氏 C.黄帝 D.岐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 下列同义词复用的是()()()()

(完整word版)医古文词汇-期末考试必备

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 《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 2. 榆令人瞑。(同“眠”。) 《伤寒论》序 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华叶递荣。(同“花”。) 《串雅》序 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 2. 动色相戒。(同“诫”,告诫。) 《大医精诚》 1. 长幼妍蚩。(同“媸”,丑。) 2. 差—— (同“瘥”。) 3. 羞—— (同“馐”。) 《不失人情论》 1. 五藏各有所偏。(同“脏”。) 《与薛寿鱼书》 1. 医之效立见。(同“现”。) 《医话四则》 1. 如火薪然。(同“燃”,燃烧。)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 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栗,战栗,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 2. 榆令人瞑。(同“眠”。) 《伤寒论》序 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华叶递荣。(同“花”。) 《串雅》序 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

医古文模拟试题

医古文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模拟练习五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顯 2.實 3.穀 4.歲 5.豐 6.動 7.義 8.補 9.殺 10.達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继复并心壹志,徧.览前贤注释。 2.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 3.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 4.劳而未验,志以.厌衰。 5.而寸口关尺,有浮沈.絃紧之乱。 6.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 7.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所以该.治病之法也。 8.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 9.卒.然遭邪风之气。 10.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伤寒论》的作者是张机,字(),被后世尊为() 2.《养生论》的作者是()字()。 3.我国最早的字典是()。最早的词典是()。 4.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医类书是清代()等人编撰的()。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不同的字。

6.象形者,(),随体诘诎,()是也。 7.感往昔之沦丧,伤(),乃勤求古训,()。 8.孔安国序《尚书》曰:()、神农、黄帝之书,谓之(),言大道也。 9.因敢忘陋效颦,(),固非敢(),然不屑沿街持钵。 10.故学者必须(),精勤不倦,不得(),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11.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长幼妍蚩,怨亲善友,()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1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则疾可(),身可活也。 13.然而,其文(),其意博,其理(),其趣深。 14.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精究方术,上以疗(),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15.虽然,他山之石,可以();(),可以鉴形。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视见垣一方人”中,“垣”的意思是() A.矮墙 B.土堆 C.土坡 D.隔断 2.在“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中,“诣”的意思是() A.造诣 B.选择 C.宗旨 D.到 3.在“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中,“矧”的意思是() A.大概 B.牵引 C.况且 D.或许 4.在“长可尺所”中,“所”的意思是()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

林峰?北中医硕士国医战队 2015-01-05 18:37 来自QC空间日志 《医古文》期末考试试题【一】 医古文试题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A高贵B尊重C尊贵D富贵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A奇怪B惊奇C使……奇异D认为……奇异 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A回避B要求C征召D宠爱 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研磨B锋利C厉害D针灸 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A谥号B年号C庙号D别号 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A稍逐渐C很快D 一点儿 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A轻微的病B四肢的病C体表的病D严重的病 8 ?“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A纪念B通“记” C回忆D纲纪

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A.没有B .沉没C .死亡D .隐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A.删去B .缩减C .调整D .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A. —向B .从前C .趋向D .刚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A.才能出众B .聪明敏锐C .见解高明D .口才敏捷 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A.奉献B .拿着C .赏赐D .断送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D柔软 15“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 1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 17“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 18“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用B通“试” C法式D形式 19.“去圣寝远,其学难精”中“寝”的意思是()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 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医古文一考试题集

医古文(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中“有”义为( )。 A.有时 B.有的 C.有人 D.又 2.“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中“长物”义为( )。 A.长条的东西 B.多余的东西 C.好的东西 D.擅长的东西 3.“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中“别白”义为( )。 A.另外明白 B.区别空白的地方 C.区别明白 D.另外用空白的方式 4.“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中“遂”义为( )。 A.实现 B.称心 C.于是 D.接着 5.“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中“负”义为( )。 A.负责 B.承担 C.牵累 D.失败 6.“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一句出自( )。 A.《陈情表》 B.《进学解》 C.《前赤壁赋》 D.《兰亭集序》 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猥”义为( )。 A.担忧 B.卑下 C.句首语气词,无义 D.我 8.“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的“适”字义为( )。 A.调适 B.询问 C.使…顺畅 D.诊查 9.“悬车边,欲造佗”的“造”义为( )。 A.告诉 B.请教 C.前往 D.给……看 10.“委付凡医,恣其所措”的“恣”义为( )。 A.请求 B.不管 C.希望 D.听凭 11.《赠医师葛某序》的作者为( )。 A.袁枚 B.宋濂 C.顾景星 D.刘禹锡 12.“则仓促之间,何所趋赖”一句出自课文( )。 A.《不失人情论》 B.《大医精诚》 C.《病家两要说》 D.《养生论》 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 02976# 医古文(一)试题第1 页共5 页

医古文考试题

基础知识很重要!(就是那些查字典的,象形字什么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 号内) 2、“太尉黄琬辟”中的“辟”意思是(B ) A、同“避” B、征召 C、回避 D、要求 E、招呼 3、“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的“稍”意思是( B) A、渐渐地 B、稍微 C、一点儿 D、很快 E、捎带 6、“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意思是 (D ) A、删去 B、修改 C、调整 D、节取 E、缩减 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思过半”意思是(E ) A、发现很多 B、思考很多 C、顾虑很多 D、疑虑很多 E、收益很多 8、“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思是(B) A、奉献 B、拿着 C、依赖 D、断送 E、赏赐 9、“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中的“或”意思是(C ) A、假如 B、或许 C、有时 D、语气助词 E、有人 10、“岁月既淹,袭以成弊”中“淹”的意思是( D) A、滞留 B、长久 C、淹没 D、流逝 E、埋没 14、“以阙如为耻”中“如”义为(E ) A、到……去 B、像 C、词尾 D、如何 E、疑 18、以下不表示“夸耀、赞许”义的是( ) 19、“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中“由”与“犹”的关系为( )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E、同源字 20、“遽辞以出,人咸不之信”中的“人咸不之信”是( ) A、定语后置 B、宾语前置 C、主谓倒装 D、普通语序 E、被动句式 得分阅卷人(签全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以下表示“年”义的词是( ) A、“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中的“载” B、“此病后三期当发”中的“期” C、“俾至道不尽明于世者,迨四千余祀矣”中的“祀” D、“翁春秋既高,乃循张翼等所请著《格致余论》”中的“春秋” E、“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中的“稔” 2、以下表示“仅仅”、“只”义的词是( ) A、“今之奉行,惟八卷尔”中的“惟”

医古文模拟试题4讲课讲稿

医古文模拟试题4

模拟练习四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每字0.5分,共5分) 1.醪 2.恚 3.蓍 4.蕞 5.赍 6.诣 7.盍 8.訾 9.诠 10.侪 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藝 2.權 3.專 4.鐵 5.樹 6.戲 7.參 8.獲 9. 寶 10.劇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题0.5分,共5分) 1.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之肇端。 2.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3.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4.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5.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涙.()。 6.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8.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 9.及参膏成,三饮之甦.()矣。 10.熊颈.()鸱顾,引輓腰体。 四、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中,“精”是指();“诚”是指()。

2.东汉许慎给指事字下的定义是:“指事者,(),(),上下是也。” 3.(《》)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也是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典。 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收字()。 5.异体字是指()()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第以人心积习既久,(),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7.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崇饰其末,忽弃其本,()。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8.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9.人之所病,();(),病道少。 10.经方者,(),量疾病之浅深,(),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养生论》的作者是张景岳。 2.“寸”属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3.“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句中,“诣”的意思是“旨意”。 4.“望日”,指阴历每月的初一。 5.在“声随影附”中,“声”、“影”的语法特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医古文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上池之水饮之”中,“上池之水”之义为 A.天池之水 B.上面的池水 C.未沾地的水 D.倒入池中的水 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 A.听随 B.任从 C.遵从 D.盲从 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 A.条理 B.条目 C.分条 D、分条列出 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 A、衣服狭小 B、心胸狭小 C、心胸不正 D、偏心眼儿 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 A、差 B、起 C、閒 D、甦 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 A.介词,在 B.介词,对于 C.介词,被 D.介词,比 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 A、阐发说明 B、创造 C、明显 D、解释 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 A、伪劣 B、凭借 C、假冒 D、使用 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

A.动词,刺 B.量词,灸的次数 C.名词,艾灸名 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 A、天资之聪明 B、知识之完备 C、方法之得当 D、训诂之重要 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 A、稍、逐渐 C、缓慢 D、大略 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 B、本、外、毛 C、末、外、毛 D、本、内、皮 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 A.刚会笑的婴儿 B、咳嗽的婴儿 C、男孩和女孩 D、会咳嗽的女孩 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 A、开头 B、防备 C、原因 D、道理 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 A、显赫的样子 B、盛怒的样子 C、可怕的样子 D、脸红的样子 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 A、士兵 B、军队 C、武器 D、战争 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 A、趣味 B、旨意 C、兴趣 D、趋向 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 A、常规和变化 B、义偏于“经”,常法 C、经常和权变 D、义偏于“权”,变化

医古文考试重点翻译了

丹溪翁传 1、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人,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译文:(朱丹溪)便慨然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努力。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译文:其他医生拘泥地墨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原则,而最终跟古法相符合。一时间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音相随身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3、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 译文:不是那志同道合的人不去结交,不是那正当的道理不去谈论。喜欢评论古今得失,慷慨激昂大有以天下之忧为忧的高尚情怀。当世的著名公卿大多屈身向他请教,丹溪翁为他们直率地陈述治国之道,没有什么顾虑忌讳。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是广博啊!”的确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溫病條辨》敘 1、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译文:可是社会上的庸医遇到温热病,总是首先发散表邪,残杂消积导滞,紧接着就猛投攻下药,有时胡乱用温补药,轻的病人因此加重,重的病人因此死亡。 2、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虚心而师百氏。 译文:喜好学习的医家,都明辨了方向,但是贪求常规沿袭老办法治疗的一类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厌恶听取即高明的医学理论,技术低劣的医生又只略微了解一些粗浅的章节,没有通达精髓要旨,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很少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有拯救世人的抱负,具有超人的智慧,酷爱学问,从不满足,研究医理,追求精深,树立高尚的志向而仰慕古代名医,虚心效法各位医家。 3、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 译文:赞同我或者怪罪我,完全听凭当代医学家的评议,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的话正确,于是共同讨论评定书稿后交付刊印。 大醫精誠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译文:假如对极其精湛的医学理论,用非常粗浅的思维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 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译文:如果有患病痛苦来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都要一视同仁,都象关心最亲的人一样。 3、“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译文: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I n gl U)兼陈,看有若无。” 译文: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译文: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醫案六則 1、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译文:如果慓悍的药入内,那么邪气闭阻了,而郁结之气愈加深入内伏 2、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 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译文:张仲景虽然说不回避早晚,就应该立即治疗,医生也必须顾及病人的表里虚实,等待那治疗用药时机成熟之日。如果不遵循先后次序,暂时能症状减轻,损伤五脏,以致缩短寿数,哪里值得器重。 3、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译文:当时朱彦修先生客居城中,因于同学的友情,每天来看望我,给我饮药, 只是一天天地服药而病情一天天地加重。 4、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窃以识明德云尔。” 译文:我听说善于赠人的人凭借语言,那些发誓永远不忘的人也是凭借语言。我微不足道,不值得被先生器重,只是私下用来记住先生完美的德行罢了。 5、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译文: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先知,从不说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 6、素来扰亏根本,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译文:素来对于亏损元精的病证,不只病人自己烦心厌恶,就是从事医师职业的人,也有左右为难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