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简介

《电力工程技术》简介

《电力工程技术》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主管,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电气工程类科技核心期刊。

据2019年2月《电力工程技术》官网显示,《电力工程技术》期刊编辑委员会有顾问15人、委员55人。 [1]

据2019年2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电力工程技术》共出版文献4082篇、总被下载351278次、总被引12967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64、(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10。

[2] 据2019年2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电力工程技术》共载文2784篇,基金

论文269篇,被引量为9116、下载量为53905,2015年影响因子为0.97

栏目方向

《电力工程技术》刊登内容覆盖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调全领域,设有专论与综述、技术经验交流、理论与实践、继电保护通讯、江苏电力信息、科普园地等栏目。

CFM56-5B 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概述

CFM56-5B 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概述 摘要:燃油系统是发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CFM56-5B发动机燃 油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部件作用,为发动机燃油系统故障的排除提供了 理论基础。 关键词:燃油系统、液压控制组件、HMU、推力不一致 一、引言 2015年1月25日,某架航班起飞时设置推力50%时,ENG1稳定在50%滞后,相比ENG2滞后5秒。在发动机全权数字化系统中,液压机械组件(HMU)作为 整个发动机系统的重要执行机构,对发动机的燃烧、控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燃 油计量部分作为控制的核心,配合发动机控制组件(ECU)完成推力控制。本文 通过对燃油计量系统的分析,解开控制和执行的关系。便于航空维护中对发动机 工作状态的理解和把握。 来自飞机燃油通过供油管路进入发动机燃油系统。通过油泵后增压进入主燃 油/滑油热交换器对滑油进行冷却。之后经过油滤进入发动机高压燃油泵。高压燃油泵出口燃油分成两路,主燃油路经过液压机械组件(HMU)计量系统用于燃烧;次燃油路作为液压源经过伺服燃油加热器加热后进入燃油作动部件,为发动机控 制提供动力。从HMU出来未使用的燃油通过IDG滑油冷却器后再次进入主燃油/ 滑油热交换器或通过燃油回油活门(FRV)混合低压泵出来的冷燃油返回飞机油箱。 当发动机启动主电门置于ON位,低压燃油关断活门继电器11QG断电,活 门开位电路接通,低压活门打开。 综上所述,燃油系统不仅为发动机的工作提供燃料也为控制发动机提供液压源,同时还对发动机其他系统进行冷却。发动机燃油泵组件有两级自润滑燃油泵、主油滤和冲洗油滤组件组成。下面对发动机燃油系统部件分别进行阐述。 二、液压机械组件(HMU) 液压机械组件依据发动机控制组件(ECU)的控制信号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进行控制。HMU实现如下功能:a、内部压力的精确计算;b、控制燃烧室的供油; c、N2超速保护; d、为发动机其他部件提供经过调节的稳定作动液压源。为实现这些功能HMU分为两个不同的子系统:燃油计量系统(包括计量活门、压差活门、压力关断活门、旁通活门和超速管理系统);伺服管理系统(包括压力调节 系统、伺服流量调节系统、电磁阀和力矩马达)。 HMU燃油系统简要介绍: 经过高压燃油泵后,用于燃烧(Ps)和用于伺服控制(Psf)的两路燃油分别供 给HMU。伺服燃油通过冲洗油滤、伺服燃油加热器进入压力调节模块。压力调节模块将压力调节为Pc(高压)、和Pcb(中压)。压力调节模块将燃油调节为恒 定的伺服压力。 Pc=Pb+300psi Pcr=Pb+150psi 调定后有5个压力燃油可用。四路用于各种部件位置。从高到低依次如下: Ps=Psf>Pc>Pcr>Pb Pb为低压燃油泵出口压力。 高压泵出口排放的最大压力为1250psig。 当Pcr压力超过调定压力20Psi,Pcr压力释放活门将超压的燃油释放到Pb。

大功率天然气发动机介绍

3000系列闭环电控外混式天然气发动机简介 一、概述 3000系列闭环电控外混式天然气发动是以B3000高可靠性柴油机为本体、借鉴在1512T系列气体机上成功应用的国际先进的控制技术、由我公司自行研发设计的电控外混天然气发动机。 二、总体特点和外观特征 1、AD12V190Z L T2型(3412T)电控外混式天然气发动机 AD12V190Z L T2型电控外混式天然气发动机,是以B3000高可靠性柴油机为本体、借鉴在1512T系列气体机上成功采用的国际先进的控制技术,设计开发的电控外混天然气发动机。转速1500r/min,单机功率为1100kW,该机可配成1000kW 天然气发电机组和固定机械配套动力。 2、AD12V190Z L T2-2型(3412CT)电控外混式天然气发动机 AD12V190Z L T2-2型天然气发动机是在3412T天然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的,转速1000r/min,单机功率为800kW,该机可配成700kW天然气发电机组和固定机械配套动力。 三、主要技术规格和基本参数

四、3000系列电控外混式天然气机的特点 1、采用压气机前混合方式,通过EGS控制系统对空燃比进行闭环控制,发动机可以按不同工况和不同转速适时地自动调整空燃比,从而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同时通过提高空燃比,实现稀薄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经济性、可靠性,解决了普通外混式天然气机的回火、放炮等问题。 2、选用高压比大流量增压器,满足发动机进气要求,以达到高空燃比。 3、对进气系统及冷却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将中冷器进行了大胆改进,大大减小了功率蝶阀后气道容积,提高了进气效率,改善了发动机调速特性。 4、选用高能量、高可靠性的点火系统,使发动机各缸燃烧更加稳定,均匀。 5、在发动机进气系统设置了带消焰功能的放泄阀,以满足气体发动机的防爆要求,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 6、燃气进气系统选用了国际上成熟的产品,具有过滤、调压、超压保护及紧急切断等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的选型匹配,在完善功能的同时,节省了成本。 五、主要用途 本机型以天然气为主,同时兼顾沼气、煤气等低压燃气的用途,可以替代进口大功率天然气机,满足城市、井场供电以及压缩机等市场的需求。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数据

Engine room and performance data for 9S50ME-C8.5-GI (methane) with low load exhaust gas bypass tuning Light running margin (LRM) is 7%. Recommended value is 4-10%. The LRM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each ship project depending on: In-service increase of vessel resistance, ship manoeuvring requirements and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a possible barred speed range (short passing time). Further read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111655.html,/Papers/Basic_Principles_Of_Ship_Propulsion p.20-29

Specified main engine and other parameters Turbocharger specifications Fuel consumption and gas figures SGC: Specific Gas Consumption (LCV: 50,000 kJ/kg) The consumption of the engine, when running on fuel oil, is equal to that of the fuel oil engine with high load tuning.

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浅析

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浅析 发表时间:2018-08-09T15:52:39.380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7期作者:王健[导读] 摘要: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基本燃烧过程及工作特点:换气短路损失,高压缩比,小负荷工作等作了介绍,并对双燃料发动机的两种典型结构预燃室双燃料发动机、直喷式双燃料发动机以及双燃料发动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 摘要: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基本燃烧过程及工作特点:换气短路损失,高压缩比,小负荷工作等作了介绍,并对双燃料发动机的两种典型结构预燃室双燃料发动机、直喷式双燃料发动机以及双燃料发动机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 关键词:发动机;天然气;柴油 引言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紧缺,寻找发动机替代能源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天然气(NG)的主要成份是CH。,它是一种清洁燃料。和石油资源相比,中国拥有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从能源供应结构出发,中国政府首先鼓励和支持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双燃料发动机(一般指柴油/天然气发动机),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可以克服柴油机NO 和PM高排放的缺点,使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几乎可以无烟运行,并且与中国现阶段的天然气供应状况相适应,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双燃料发动机技术 由于天然气在常温下为气体,因此作为车用燃料时必须压缩(CNG)或液化(I NG)。表1是天然气的燃料特性与其它车用燃料特性的对比。从天然气的特性可以看出,天然气具有比较高的单位质量热量,比较高的辛烷值(RON),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质,天然气既可以作为压燃式发动机燃料,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中使用,也可以作为单一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的燃料 J。 1.1燃烧特性 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天然气,在进入缸内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均相混合过程,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在上止点附近通过喷射少量柴油引燃,与柴油机点火方式类似,高压喷射进入缸内的引燃柴油雾化并依靠高温的压缩空气加热着火,着火的引燃柴油再将混合气点燃。双燃料发动机工作时同时燃烧柴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是主要做功燃料,柴油仅用于引燃天然气。由于2种燃料的不同物理性质,使得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类似于柴油机,其主要燃烧特点是: a.天然气十六烷值很低,可燃性能差,因此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温度较低,表现为发动机工作柔和,NO 排放比柴油机低。图1为双燃料发动机的着火延迟与燃料当量比的关系 j,CH 的着火延迟比柴油大许多,这导致燃烧拖后,热效率降低;另外,发动机随负荷的增大,着火延迟期缩短,最佳点火喷油时刻推后,而天然气的着火延迟期在小负荷时随负荷增加而增大,在中大负荷时随负荷增加而减小。 b.天然气的RON为130,具有较高的抗爆震性能,但由于应用于双燃料发动机时发动机的压缩比没有改变,发动机存在爆震倾向,因此改装后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喷油提前角应适当推迟。 C.虽然天然气的可燃极限范围较宽,但在发动机上由于燃烧时间有限,在小负荷时双燃料发动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全燃烧或失火现象,使小负荷时发动机的经济性降低,HC 和CO排放增加。 1.2基本工作特点 双燃料发动机同时使用天然气和柴油,因此具有两种不同的燃料供给系统,一般天然气通过进气管混合后以混合气方式在扫气过程进入燃烧室,而柴油则通过高压油嘴喷射进入燃烧室。 a.换气短路损失。现在使用的双燃料发动机都是在现有的柴油机基础上直接改装的,天然气/空气的混合气多数是在缸外混合后进人缸内,在扫气过程中不可避免导致部分天然气没有燃烧直接排出燃烧室,造成HC和CO排放增加。 b.高压缩比。常规的柴油发动机为了得到较高的功率和好的冷起动性能,压缩比在13-19:1 范围内。改装为双燃料发动机时,发动机的压缩比一般不必改变,这是因为双燃料发动机的混合气是靠柴油点燃的,在缸内分布广阔的柴油能够使混合气快速燃烧;另一方面,天然气的RON为130,具有良好的抗爆震性能。 C.小负荷工作。小负荷工作特性是双燃料发动机一个重要的特性,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小负荷时混合气浓度过稀,燃烧过程进行缓慢,不完全,降低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同时发动机的排放也增加。 2 典型的双燃料发动机 双燃料发动机的非甲烷HC排放比汽油机低9o%,而甲烷排放则高出9倍,CO排放约为汽油机的20%-80%,而NO 排放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发动机引燃柴油的喷射量和混合气的燃烧过程有关。 2.1预燃室双燃料发动机 采用预燃室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抗爆震性能,有利于增加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如Cooper 公司的Cleanburn双燃料LSVB系列双燃料发动机,其标定功率为6 102.9 kW,Cleanburn系统减小了引燃柴油量,使烟度几乎不存在,标定点的NO 排放比原机减少了92%,为1.21 g /kW·h 。 2.2直喷式双燃料发动机 采用预混合方式提供天然气,不可避免地要降低发动机充气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换气损失,发动机有爆震倾向,这导致发动机的功率减低,油耗增大,采用天然气缸内直接喷射可以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提高发动机的性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直喷式系统的成本过高,系统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燃料电池发动机二次开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燃料电池发动机二次开发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引言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能量高、噪 音小、无污染、零排放和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适合做电动汽车的动力能源。 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都致力于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燃 料电池发动机作为其核心目前处于突破前期,正在成为新的研发热点。然而, 许多研究都仅仅着重于改善燃料电池堆的性能,对控制系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传统的控制系统是根据特定的发动机特点而设计的,其固定的控制策略、线路 接口以及运行参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控制功能的扩展,无法满足用户对控制 系统的使用与开发需求,而系统软件在维护中也因不断被修改而退化。鉴于此,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在满足所有控制目标 的同时还具备二次开发升级、多种控制策略可选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 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系统结构 燃料电池发动机二次开发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按其功能可分以下几部分: 上位机配置终端、可软配置控制器、燃料电池电堆、氢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 系统、增湿系统、冷却水管理系统、安全报警系统以及通讯监控系统,如燃料 电池发动机二次开发控制系统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在线升级。已有统计资料表明 控制系统的完善性和适应性维护工作量占其生存期工作量的70%左右。被动地 去维护和修改在生命期中发生需求变化的控制系统进而重新烧写甚至设计控制 器,其花费较为昂贵。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内部结构可以重新配置、 控制参数可以不断调节以满足硬件环境的控制系统,按其升级的功能可分为控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分析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分析 随着全球油价持续走高以及越来越严格的排放限制,船东越来越重视船舶的 经济性和清洁环保。虽然市场上也能看到燃料电池、氢燃料动力、混合动力等技术,但目前最为成熟和具有经济性的替代能源无疑仍然是天然气。《国际气体 动力船舶规则》(IGF Code)的日趋成熟,使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越来越受关注,不仅在渡轮、拖轮等短程小船中得到应用,在国际航行的天然气运输船、集装箱船、油船、大型矿砂船等领域也得以推广。天然气作为船舶燃料起初主要用于沿海 渡轮等小型船舶,这一方面是由于燃料舱尺寸限制了双燃料发动机在远洋船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远洋船所用的电力推进效率低于低速柴油机,不具备经济性。随着油价和天然气价格差扩大及排放限制,MANDiesel & Turbo已推出ME-GI 系列低速双燃料发动机,Wartsila公司也推出Flex-DF低速发动机,两大垄断厂商的重磅产品的推出,将会在低速柴油机主宰的远洋船舶市场上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改变当前双燃料发动机的市场格局,使气体动力船走向远洋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气体燃料动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以第三方视角,对比高低压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的特点和优劣,分析其经济性和应用前景,供船东选型参考。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前景 1、天然气燃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决定清洁能源技术能否广为应用的最关键的两个方面。首先,气体燃料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 人们不断摸索完善燃气在船上安全应用的方案,各大船级社制定了自己的规范。 IMO也在MSC285(86临时导则的基础上修订了IGC Code并将很快推出IGF Code, 双燃料动力装置的安全性已得到认可。另一方面,风险分析和模拟技术的使用,使燃气动力系统得到了适当的简化,单一气体发动机也得以使用。但对于大型远洋船舶,风险分析表明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在一定时期内,双燃料系统 仍将是不可替代的。其次,在经济性方面,燃气和燃油的价格差是影响气体燃料动力装置经济性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天然气价格和燃料油价格相差不大,普 通船舶使用液化天然气代替燃料油目前还不具备经济性。但美国天然气价格不到我国的 1/3,因此美国船东已开始建造气体燃料的大型船舶。2006年至2014 年能源价格走势表明,燃油价格上升快于天然气,可随着天然气的应用增加,这种趋势是否会持续并不确定。随着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提高到0.1%的标准,通常 只有MGC才能达到。即使天然气价格上涨,但和昂贵的低硫燃油相比仍有优势。影响天然气推广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排放控制区的多少。 图1燃料价格走势

预混合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与控制系统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预混合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与控制系统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354-52 预混合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 给与控制系统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根据汽车发动机各种工况,提供合适的混合比和合适的混合气量是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与控制系统的根本任务。控制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流量有许多办法,例如时间控制,即天然气流道截面积不变,控制流通时间;控制截面积法,即流通时间不变,改变天然气流道截面积;还有压力控制,即改变压差从而改变天然气流量。下面以典型示例分别加以介绍。 一、机械式混合器 图4-12所示为美国IMPCO混合器的示意图。在进空气的管道1中接入一个燃料气管(虚线部分),在混合室处燃料气管横置,两端有两个锥形阀,锥形阀装在膜片总成4中。膜片上有小弹簧3。燃料气由中心管进入,空气则沿着膜片阀所控制的环形气道进入。

天然气发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潍柴天然气发动机之发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1 / 51

天然气的成分 主要成分是甲烷,易于完全燃烧,比空气轻,泄露后迅速飘散大气中,安全性好。作为车载能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贮存形态: 1、CNG-Compressed natural gas 压缩天然气: 气瓶内充满气时一般为20Mpa, 2、LNG-Liquefied natural gas 液化天然气: 在常压下、温度为-162度的天然气变为液态。 2 / 51

燃料种类 常态下密度kgm 沸点℃天然气(CH4) LPG 580 柴油(C16H34为代表) 汽油(C8H18为代表) -3 0.75~0.8(气态) 830 170~350 14.3:1 42.50 720~750 30~190 14.8:1 43.90 -161.5 17.2:1 49.81 130 -100 理论空燃比(kg/kg) 低热值 MJ(kg) -1 45.9 辛烷值(RON) 十六烷值 100~110 23~30 40~60 1.58~8.2 250 80~99 27 0 燃烧极限(体积) % 自然温度(常压下)T ℃ 闪点℃5~15 650 1.5~9.5 450 1.3~7.6 390~420 60 -43 -187 其中:辛烷值:指与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所含异辛烷的体积分数. 低热值:指1立方米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温度,但烟气中的水蒸气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量. 3 / 51

天然气的安全性: 1)天然气在压缩(液化)、储运、减压、燃烧过程中,都是在严格密封的状态进行,不易泄漏; 2)天然气比空气轻(密度为空气密度的55%),如有泄漏,在高压下很快散失,不易着火; 3)天然气的着火点为650~750℃,比汽油高约260℃, 4)爆炸极限5~15%,比汽油的1~6%高2.5~4.7倍,与汽油相比不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4 / 51

预混合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与控制系统

编号:SY-AQ-0169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预混合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与控制系统 Fuel supply and control system of premixed Spark Ignition CNG Engine

预混合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 给与控制系统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根据汽车发动机各种工况,提供合适的混合比和合适的混合气量是天然气发动机燃料供给与控制系统的根本任务。控制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流量有许多办法,例如时间控制,即天然气流道截面积不变,控制流通时间;控制截面积法,即流通时间不变,改变天然气流道截面积;还有压力控制,即改变压差从而改变天然气流量。下面以典型示例分别加以介绍。 一、机械式混合器 图4-12所示为美国IMPCO混合器的示意图。在进空气的管道1中接入一个燃料气管(虚线部分),在混合室处燃料气管横置,两端有两个锥形阀,锥形阀装在膜片总成4中。膜片上有小弹簧3。燃料气由中心管进入,空气则沿着膜片阀所控制的环形气道进入。

当混合器不工作时,两边的膜片在弹簧3的作用下与混合器体5的混合室的侧面贴紧,并带动锥形阀堵住燃料气进气管口。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活塞吸气所造成的负压传到膜片处,并通过膜片座上的水平小孔将负压传到膜片弹簧的一侧,使得盖2空间内的压力降低。这样,在空气管的压力(基本上和大气压相等)作用下将膜片往两侧推开,空气就按虚线箭头方向进入混合室中。同时,膜片的移动带动锥形阀并打开燃料气管口,使燃料气也进入混合室,与空气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气。负荷增大时,节流阀开度增大,混合室的真空度增加,则膜片的位移也增大,使空气流入混合室的截面与燃料气从锥形阀流出的截面都增大,以满足发动机负荷增大时对混合气量的要求。 混合器上配置膜片阀的数量,随发动机功率大小而异,在混合器上还装有一个低速调节螺钉。发动机在低负荷或空载运转时,可从螺钉孔处向混合器补充一部分空气,使混合气变得稀一些,以此来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通过拧入螺钉的深度来调节补充空气量的多少。当负荷加大到一定程度,节流阀开口增大,空气管内的流量

双燃料技术发展史

双燃料系统的发展史 一、国外双燃料的发展 1 车用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双燃料系统的开发最早是从车用发动机开始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能源转换公司(ECI)协助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燃料系统,并把两台高速柴油机改装成为双燃料发动机:一台是美国卡特皮勒公司的3208型柴油机,另一台日本五十铃公司的6BD I型柴油机。 1994年,GM公司开始研究二冲程和四冲程双燃料发动机,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也在进行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乌克兰科学院天然气研究所和基辅汽车公路研究所研制的BE3IA3548AFYl双燃料汽车,该车采用由M3240H1柴油机改装成的M3240HFJ-I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与柴油采用联动控制机构,试验表明天然气替代了45%的柴油。 另外美国CleanAirPartner公司与加拿大阿尔伯达州卡尔加里市代用燃料系统(AFS)公司联营,共同开发出多点喷射的双燃料控制系统,并应用在10.3L卡特彼勒3176B重型发动机上,在发动机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燃料均采用电子控制,燃用的天然气可达燃料总量的60%-90%,发动机根据需要能转换为100%燃用柴油。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 (1)高压天然气的缸内直喷技术; (2)微引燃技术条件下的多点电喷射技术。 美国BKM公司研究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微引燃”双燃料系统,用接近1%的引燃柴油为天然气发动机提供所需要的点火能量。这一系统的核心是采用Servojet电控液压泵喷嘴控制点火油量、天然气多点电子控制顺序喷射装置以及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同时也采用了断缸、增压空气旁路、废气再循环及优化引燃油的喷射正时等措施。这大大降低了小负荷时的未燃HC排放也提高天然气替代柴油的百分率,从而在所有工况范围内使天然气在所消耗的燃料总量中超过了95%。 康明斯公司和Clean Air Power公司是在车用双燃料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代表性企业。

船用LNG燃料发动机介绍

船用LNG燃料发动机介绍 1 概述 航运业是传统行业,全球超过90%的贸易都是通过海运完成的。在航运业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受到世界经济、政治等各种复杂因素变化的影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以及航运业、造船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顺势而为,在快速变化的产业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新思维、新产品和新技术去抢占先机,才能够把握住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变挑战为机遇,将是航运业和造船业共同面临的长期课题。与传统的节能减排措施相比,采用新能源作为船舶动力的主要来源,积极开发新能源动力装置和新能源动力船舶是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中长期解决方案。 天然气作为新型清洁能源近些年发展迅速,与石油和煤炭相比在营运成本、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备受世界青睐。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升,加上国际法规对海运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LNG作为船用燃料的优势在逐步显现,为航运业发展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船舶提供了可能。 全球对LNG的需求快速增长,LNG供求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由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2]]并且随着天然气液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液化成本不断降低,大大增加了液化天然气(LNG)的竞争力。 2 天然气简介 天然气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气体混合物,无味、无色、无毒、无腐蚀性。纯天然气的组分是以甲烷为主,其含量一般都在90%以上,另外,还含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低碳烷烃以及二氧化碳、硫化氢、氮和微量的氦、氖、氩等稀有气体。其物理化学特性如下:气态比重0.68~0.75 kg/m3 液态比重(LNG) 0.43~0.47 t/m3 低位热值35~50 MJ/Nm3 爆炸极限(和空气混合比) 5~15% 天然气是清洁、方便、高效的优质能源,液化天然气(LNG)是由天然气经精练后液化得到的。世界上天然气资源丰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400~600万亿m3。21世纪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量将会超过煤炭和石油,但目前开发利用的产量较低,只有2.2万亿m3,约为石油年产量的60%。从全球范围预测,天然气市场的前景更为乐观。 LNG燃料在减少大气排放,特别是NOx、CO2、SOx和颗粒物(烟尘)的排放方面优势十分明显。与船用燃油(MDO)相比LNG燃料的减排效果与环保性能十分显著。与同类型传统柴油主机相比,以LNG为燃料的船舶可以减排15%~25%的二氧化碳以及85%~90% 的氮氧化物,减排硫化物和颗粒物几乎可达100%。不过,LNG动力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 不仅如此,LNG燃料能够实现长期供给稳定。在技术层面,不仅新建船舶可以使用LNG,在航船舶也能够通过改装,使用LNG或者采用LNG/柴油双燃料。因此,未来5~10年间,以LNG为燃料的船舶的数量将持续增加;预计10年后,以LNG为燃料的船舶所占的市场比例有望达到10%~15%。 3 船用LNG燃料发动机 LNG船舶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非LNG船舶采用LNG作为燃料还面临若干问题,如LNG燃料发动机技术的成熟、船舶天然气燃料储存供应技术的发展、船舶LNG补给方式的完善、船舶LNG燃料系统安全保障等。

汽车发动机控制技术主要考题

1.怠速控制系统有何功用? 是在发动机怠速工况下,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2.自诊断系统的功用是什么? 用来提示驾驶员发动机有故障;同时,系统将故障信息以设定的数码(故障码)形式储存在存储器中,以便帮助维修人员确定故障类型和范围。 3.车电子技术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主要是为了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在车上装了晶体管收音机;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为解决安全、污染、和节能三大问题,研制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防滑制动装置和电控点火系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电子技术广泛的使用在底盘、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多个领域。 4.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有何影响?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3.降低排放污染 4.发动机的加速和减速性能 5.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功用? 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等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6.什么叫开环控制系统?什么叫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ECU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但不去检测控制结果; 闭环控制——也叫反馈控制,在开环的基础上,它对控制结果进行检测,并反馈给ECU。 7.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是什么? ECU,给各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受传感器信号,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处理后执行器发出指令; 8.电控点火系统的功用是什么? 是点火提前角控制。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从而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实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 1.名词解释:(1)同时喷射;(2)分组喷射;(3)顺序喷射;(4)开环控制系统;(5)闭环控制系统;(6)同步喷油;(7)间歇喷射。 2.简述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能提供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合适的混合气浓度:汽油喷射能够保证各气缸混合气的分配比较均匀; 2.用排放物控制系统后,降低了HC、CO和NOX三种有害气体的排放;(二冲程发动机:避免扫气过程的燃料损失,HC排放和燃油经济性明显改善) 3.增大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因此雾化比较好; 4.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在进气系统中,由于没有像化油器那样的喉管部位,因而进气阻力小; 5.实现燃料的分层燃烧;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参数

贵州鑫汇天力柴油机成套有限公司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主要技术规格表1 发动机型号 GC6138AZLSCz GC6138AZLSCzf GC6138AZLSCz-1 GC6138AZLSCzf-1 GC6138AZSCz GC6138AZSCzf GC6138ASCz GC6138ASCzf 6135AZLSCa 6135AZLSCaf 6135AZSCa 6135AZSCaf 6135ASCa 6135ASCaf 4135ASCa 4135ASCaf 型式直列、水冷、增压、中冷直列、水冷、增压直列、水冷直列、水冷、增 压、中冷 直列、水冷、 增压 直列、水冷 燃烧室型式“ω”形直接喷射式 缸数 6 4 缸径㎜138 135 活塞行程㎜163 150 压缩比17 17 14 17 活塞总排量L 14.6 12.9 8.6 额定转速r/min 1500 额定转速时活塞平均速度m/s 8.2 7.5 额定功率kW 220.6 250 183.8 128.6 176.5 147 105.2 69.8 超负荷功率kW 242.7 275 202.2 141.5 194.1 161.8 115.7 76.8 额定功率平均有效压力MPa 1.23 1.39 1.02 0.72 1.16 0.97 0.69 0.69 纯柴油额定功率燃油消耗率 g/KWh 210 210 220 229 228.5 229 236 236 双燃料额定功率燃料消耗 g/KWh 柴油52.5 52.5 55 57.3 57.1 57.3 59 59 天然气189 189 198 206.1 205.7 206.1 212.4 212.4 额定功率机油消耗率g/KWh ≦2.04(磨合后)≦2.4(磨合后)发火次序1-5-3-6-2-4 1-3-4-2 曲轴旋转方向(面向飞轮端)逆时针 冷却方式开式水冷却 起动方式24V电起动 发动机净质量kg 1360 1320 1280 1250 1200 1160 870 外形尺寸(长×宽×高)mm 1635×752×1445 1635×752× 1230 1519×804×145 1428×797 ×1230 1198×777 ×1188 注:双燃料额定功率燃料消耗率是按天然气75%的替代率核定,允许有±5%的偏差,此时柴油与天然气按1:1.2的比例互补。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作者:————————————————————————————————日期:

第三章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概论 本系统为电子控制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的电控单元(或称电脑)利用安装在发动机不同部位上的各种传感器,测得发动机的各种工作参数,按预先在电脑中设定的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喷油器,精确地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此外,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通过电脑中的控制程序,还能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怠速断油、自动怠速速度控制等功能,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另外ECU也有几种故障诊断模式,可以简化寻找故障的工作。 第一节系统简介 一、多点燃油喷射系统图 *1、空气流量传感器 *2、进气温度传感器电源电压 车速传感 器 空调开关 1,2 防手动换 发 动 ☆1、燃油 喷射器 ☆2、净化 控 燃油泵继 电器 控制继电 器

基本规格 项目规格 节气门体节气门腔mm 54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变电阻式 怠速控制伺服机构步进电机型式(旁通空气控制系统,带空 气量限制器) 怠速位置开关旋转接触式,在节气门体传感器内 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卡曼涡流式气压传感器半导体式进气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式水温传感器热敏电阻式车速传感器磁阻元件式防手动换档开关接触开关式凸轮位置传感器霍尔元件式曲轴转角传感器霍尔元件式动力转向开关接触开关式 执行器发动机控制继电器型式接触开关式 燃油泵继电器型式接触开关式 喷油器形式和数量电磁式,4个 喷油器型号CDH240 EGR控制电磁阀负载循环式电磁阀 燃油压力调节器调节压力kPa 329

新能源车介绍

新能源汽车简介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按动力源分类,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目前主要应用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就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一套内燃机,其目的是减少汽车的污染,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结构形式。复合动力汽车(亦称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包括有电机驱动,符合汽车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汽车,车载动力源有多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 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电机、动力蓄电池、传动系统等组成,采用较小的发动机与电驱动系统混合,在保证内燃机接近最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发动机排放和噪音,延长续驶里程。 混合动力系统的种类 串联式: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的形式

并联式: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轮的方式。主动力是发动机,电动机只作为辅助动力起作用。 混联式: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点的前提下把串联混合动力和并联混合动力组成在一起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只用电动机行驶,还可以把发动机和电动机的驱动力相结合实现高效率行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源 目前HEV最常见的两种动力源是内燃机和电动机。 一般情况下,内燃机是前轮的驱动源,而电动机是两个后轮的驱动源。车内的电脑会根据不断变化着的交通条件所需的动力情况,随时作出反应,不需驾车人预先指令,即自动地选择最为理想的驱动模式:或是由两台电动机进行后轮驱动:或是由一台内燃机进行前轮驱动;或是内燃机和电动机同时驱动。 当从静止状态起步时,车上的电脑会首先选择电动驱动模式,这是因为内燃机在汽车起步后的第一公里期间内,所用燃料的80%都被作为废气排掉了,既浪费燃料又污染环境。当年速到每小时40公里时,电脑会自动选择内燃机驱动模式,同时内燃机在工作时也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如果驾驶员突然实施紧急加速,电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技术参数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贵州鑫汇天力柴油机成套有限公司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主要技术规格 表1 发动机型号 GC6138AZLSCz GC6138AZLSCzf GC6138AZLSCz-1 GC6138AZLSCzf-1 GC6138AZSCz GC6138AZSCzf GC6138ASCz GC6138ASCzf 6135AZLSCa 6135AZLSCaf 6135AZSCa 6135AZSCaf 6135ASCa 6135ASCaf 4135ASCa 4135ASCaf 型式 直列、水冷、增压、中冷 直列、水冷、增压 直列、水冷 直列、水冷、增压、中冷 直列、水冷、 增压 直列、水冷 燃烧室型式 “ω”形直接喷射式 缸数 6 4 缸径㎜ 138 135 活塞行程㎜ 163 150 压缩比 17 17 14 17 活塞总排量L 14.6 12.9 8.6 额定转速r/min 1500 额定转速时活塞平均速度m/s 8.2 7.5 额定功率kW 220.6 250 183.8 128.6 176.5 147 105.2 69.8 超负荷功率kW 242.7 275 202.2 141.5 194.1 161.8 115.7 76.8 额定功率平均有效压力MPa 1.23 1.39 1.02 0.72 1.16 0.97 0.69 0.69 纯柴油额定功率燃油消耗率 g/KWh 210 210 220 229 228.5 229 236 236 双燃料额定功率燃料消耗g/KWh 柴油 52.5 52.5 55 57.3 57.1 57.3 59 59 天然气 189 189 198 206.1 205.7 206.1 212.4 212.4 额定功率机油消耗率g/KWh ≦2.04(磨合后) ≦2.4(磨合后) 发火次序 1-5-3-6-2-4 1-3-4-2 曲轴旋转方向(面向飞轮端) 逆时针 冷却方式 开式水冷却 起动方式 24V 电起动 发动机净质量kg 1360 1320 1280 1250 1200 1160 870

国内天然气发动机产品简介

国内天然气发动机产品简介时间:2007-09-24 17:31:54 08:19:54 来源:carnews 作者:吕玉洁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及日益短缺的威胁,寻找清洁的代用燃料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各种汽车代用燃料中,天然气因其清洁、储量大、热值高、排污低、使用经济性好而备受关注。发展天然气汽车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我国能源压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燃气汽车使用天然气的不同形态,可分为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这两种形态的燃料发动机在国内均已得到应用。 天然气发动机经历了三代技术发展,第一代产品是机械式,第二代属于简单闭环控制,第三代采用电控喷射CNG技术。目前,国外CNG发动机已在广泛应用第三代技术,比第三代技术更先进的LNG缸内直喷技术也已得到小批试用,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俱佳,但其开发难度大,费用昂贵,成本也高,国内尚未开始研制。我国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即采用高压喷射,通过节气门传感器、气体流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氧传感器等经过中央处理单元来控制点火、空燃比等。 国内大型汽车厂和发动机厂如东风、解放、上柴、潍柴、玉柴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相继推出了产品并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应用。以下是目前我国生产天然气发动机的主要厂商及部分产品介绍。 珀金斯雷沃动力(天津)有限公司 珀金斯雷沃动力(天津)有限公司是英国珀金斯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欧Ⅳ、欧Ⅴ”天然气发动机的项目研发。该项目包含Phaser 135TiN、 Phaser 160TiN、Phaser 180TiN、Phaser 210TiN四个机型,在Phaser系列柴油机基础上,采用电控闭环多点喷射技术,通过燃油系统到燃气系统的设计转变、性能与排放优化标定试验、可靠性考核、排放认证等工作来实现,功率覆盖100-156kW。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111655.html,/news_end.php?id=105 2006年10月23日,天津珀金斯正式下线“天然气欧Ⅳ发动机”,完成了第一阶段产品的开发,又在继续开发第二阶段欧Ⅴ产品。目前,雷沃动力天然气发动机成功匹配福田欧V客车,泰国客户已与福田欧V签订了1000多台采用雷沃动力天然气发动机动力系统的客车供货协议。美国客户也与雷沃动力签订了天然气发动机的采购合同。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111655.html,/news_end.php?id=107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康明斯公司各占50%股份比例合资兴建的发动机制造公司。通过滚动式技术引进和自行开发战略,在产品开发上逐步实现与美国康明斯公司同步发展。 东风康明斯主要生产B系列天然气发动机,采用稀燃闭环电子控制系统和ECM模块和故障诊断系统,能自动设置运行参数并进行发动机自我调节和保护,排放通过美国环保署EPA认证同时满足欧Ⅲ标准。 B系列天然气发动机主要参数:

燃油直喷技术简介

燃油直喷技术简介
1
? 背景及历程 ? 基本原理 ? 零部件构成 ? 影响及展望
2
3
4

0
燃油直喷概述
?燃油直喷技术的全称是发动机 燃油缸内直喷技术,英文是 Direct Injection,简称DI。 ?传统的发动机是在进气歧管中 喷油再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最 后才进入到汽缸内的。 后才进入到汽缸内的 ?燃油直喷发动机的特点是进气 冲程中只有新鲜空气流经开启的 进气门进入汽缸,燃料通过特殊 的喷油器直接喷射入汽缸,油气 混合形成于汽缸内部(与柴油机 相似)。 相似)

1
燃油直喷技术研发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能源危机对发动机经济性和环保性提出新的 要求,发动机在降低排放和油耗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
燃油直喷技术研发背景
为实现发动机环保和经济性能提升,可以从下图所示关键技术研发突破。
本文介绍燃 油喷射的直 喷技术

1
燃油直喷技术发展历程
?直喷发动机的研究始于德国。早在1937年,一部带有机械式汽油直 喷发动机在飞机上得到了应用 1952年 有了采用直喷发动机的第 喷发动机在飞机上得到了应用。1952年,有了采用直喷发动机的第一 辆客车Gurbord。1954年,直喷发动机装到声名显赫的SL级奔驰轿车。 但是很快就销声匿迹。 ?原因是,当时由于直喷发动机存在设计制造工艺复杂、材料性能要求 很高 废气问题无法解决 使用寿命也很短等问题 于是停止了直喷发 很高、废气问题无法解决、使用寿命也很短等问题。于是停止了直喷发 动机的研制开发。 ?1996年,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将研制成功GDI发动机装在Galant牌汽车 上 并于同年8月投放日本汽车市场 1997年装备同样发动机的中级轿 上,并于同年8月投放日本汽车市场。1997年装备同样发动机的中级轿 车Garisma进入西欧市场。丰田公司紧随其后, 1999年推出一种新型 的2.0L的GDI发动机。同年,富士重工2.5L的卧式对置四缸机、马自达 2.0L的直列四缸机和本田1.0L的直列三缸机均相继上市。 ?20世纪90年代直喷发动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发动机制造技术的迅 20世纪90年代直喷发动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发动机制造技术的迅 速提高,制造精密、性能优良的内燃机零部件的广泛运用,精度高、响 应快得电控喷射系统的发展。 ?三菱公司的成功令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瞠乎其后,于 三菱公司的成功令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和发动机制造商瞠乎其后 于 是世界车坛掀起了直喷发动机研制开发利用热潮。 ?目前很多汽车厂家都有自己的直喷技术。例如三菱的GDI发动机,福 特的EcoBoost,大众开发的FSI发动机(知名度最高),通用的SIDI, 奔驰的CGI与马自达的DISI也是直喷技术。 奔驰的CGI与马自达的DISI也是直喷技术
第一阶段:1937-1960 根生德国却早夭
第二阶段:1995-2006 花开日本始飘香
第三阶段:2007果结全球终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