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D1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1,大家都以为D1是硬盘录像机显示、录像、回放的分辨率,实际上不是的,D1是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的标准,共分为以下5种规格:D1:480i格式(525i):720×480(水平480线,隔行扫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行频为15.25kHz,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720×576)

D2:480P格式(525p):720×480(水平480线,逐行扫描),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行频为31.5kHz

D3:1080i格式(1125i):1920×1080(水平1080线,隔行扫描),高清放送采用最多的一种分辨率,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行频为33.75kHz

D4:720p 格式(750p):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但是因为逐行扫描,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 1080I(实际逐次540线)视觉效果更加清晰。不过个人感觉来说,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情况下,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分辨率为1280×720p/60Hz,行频为45kHz

D5:1080p格式(1125p):1920×1080(水平1080线,逐行扫描),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P/60Hz,行频为67.5KHZ。( D5:实为电视高清最新标准:1920×1080)

其中D1 和D2标准是我们一般模拟电视的最高标准,并不能称的上高清晰,D3的1080i 标准是高清晰电视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兼容720p格式,而D5的 1080P只是专业上的标准,并不是民用级别的,上面所给出的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而它的行频为67.5KHZ,目前还没有如此高行频的电视问世,实际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25HZ和30HZ。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D端子是日本独有的特殊接口,国内电视几乎没有带这种接口的,最多的是色差接口,而色差接口最多支持到D4,理论上肯定没有HDMI(纯数字信号,支持到1080P)的最高清晰度高,但在1920:1080以下分辨率的电视机上,一般也没有很大差别。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采用什么分辨率?怎样计算硬盘容量?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4CIF(D1),分为两种型号。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吧?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在介绍我们的硬盘录像机时,经常会碰到客户问到这个问题,你们的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多久啊? 其实硬盘录像机本身是不带硬盘的,所以不加个硬盘的话根本没办法录像.

所以能录多久首先取决于你所选择的硬盘,一般客户跟我们拿得比较多的硬盘有320G,500G,1T,2T 这些都有,少了不够用,多了浪费.这些都是由客户自己根据自己所需选择的.

而要如何确定自己需要多大的硬盘呢,这个就需要计算了.在这边就是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硬盘容量的计算方法,需要的朋友不妨转起来,要用的时候就方便很多了:

上面有很多种编码格式,但其实常用的格式有D1跟CIF 这两种,对于大部分家庭用户来说,录像选择CIF 就已经足够了,个别通道要求高一点的选择D1也就OK 了.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编码格式 码流大小(位率上限) 文件大小 (每

小时存储容

量) 每天存储容量 每天16路存储容量 每天8路存储容量 每天4路存

储容量

QCIF 128K 56M 1.31G 21G 10.5G 5.25G CIF 512K 225M 5.27G 84.375G 42.19G 21.09G HD1 1024K 450M 10.55G 168.75G 84.375G 42.19G D1 2048K(2M) 900M 21.09G 337.5G 168.75G 84.375G 720P

5120K(5M)

2250M 52.73G 843.75G 421.875G 210.94G 1080P 10240K(10M)

4500M

105.47G

1687.5G

843.75G

421.875G

摄像机码流与硬盘存储时间的关系

摄像机码流与硬盘存储时间的关系 720P 即10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2.2Mbit/s 960P 即13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2.8Mbit/s 1080P 即20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4.5Mbit/s 经过计算, 每个10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24G硬盘空间。 每个13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28G硬盘空间。 每个20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48G硬盘空间。 假如您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继续往下看。 根据录像要求(录像类型、录像资料保存时间)计算一台硬盘录像机所需总容量 计算方法:

(1)计算单个通道每小时所需的存储容量q,单位Mbyte。 q=d÷8×3600÷1024 其中d是码率(即录像设置中的“位率/位率上限”),单位Kbit/s (2)确定录像时间要求后单个通道所需的存储容量m,单位Mbyte m=q×h×D 其中h是每天录像时间(小时) D是需要保存录像的天数 码率是512时候,正常录像每小时单通道文件大小225M;每天(24小时)大概5.3G 码率是384时候,正常录像每小时单通道文件大小168.75M;每天(24小时)大概4G 码率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 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

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码率计算公式基本的算法是:文件体积=时间X码率/8。这里时间单位是秒,码率除以8,就不用说了。举例,D5的碟,容量4.3G,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占用一定的空间,姑且算为600M,视频文件应不大于3.7G,视频长度100分钟(6000秒),计算结果:码率应为4900K。 码率几点原则 1、码率和质量成正比,但是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这是要牢记的。 2、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 3、DVD的容量有限,无论是标准的4.3G,还是超刻,或是D9,都有极限。这也是废话,但是就有人记不住或忽略这点,漫天讨论。 视频码率 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其中每一个0或1被称作一个位,用小写b表示,即bit(位);大写B表示byte,即字节,一个字节=八个位,

硬盘参数

硬盘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硬盘 问:什么是硬盘? 答:英文“hard-disk”简称HD。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问:什么是硬盘的平均潜伏期? 答: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什么是DMA和PIO 问:人们在谈论硬盘时经常提到DMA和PIO,那到底什么是DMA和PIO呢? 答:这两种模式就是目前硬盘与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而DMA则是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 PIO的英文全称为“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即“程序输入/输出”模式。这种模式使用PC I/O端口指令来传送所有的命令、状态和数据。由于驱动器中有多个缓冲区,对硬盘的读写一般采用I/O串操作指令,这种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复多次地完成I/O 操作,因此,达到高的数据传输率是可能的。 DMA的英文全称为“Direct Memory Access”,即“内存直接存取”模式。它表示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硬盘和内存之间传送。在多任务操作系统内,如OS/2、Linux、Windows NT等,当磁盘传输数据时,CPU可腾出时间来做其它事情,使服务器的数据性能大大提高。而在DOS/Windows3.X环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DMA 方式的意义并不大。 但在现在的操作系统环境中,DMA的传输模式明显优于PIO的传输模式。 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问:什么是硬盘的转速? 答: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其转速越高,内部传输速率就越高。目前一般的硬盘转速为5400转/分和7200转/分,最高的转速则可达

硬盘详细知识

一.硬盤常識與技術指標 1.磁頭 硬盤存取數據主要是靠磁頭.磁頭的發展先后經歷“亞鐵鹽類磁頭(MONOLITHIC HEAD HEAD)”“MIG(METAL IN GAP)磁頭”“薄膜磁頭(THIN FILM HEAD)”,這些傳統的磁頭都是讀寫合一.電磁感應式磁頭.現在流行的MR磁頭(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采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采用的磁感磁頭疼(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采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這樣,在設計時就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 2.轉速 主軸馬達帶動盤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盤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信息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等待時間也就越短.換句話說,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存取速度. 3.單盤容量 單盤容量指單張盤片的容量,單盤的容量越大,實現大容量硬盤也就越容易,尋找數據所需的時間相對少一點. 4.硬盤的技術指標 容量

當然是越大越好. Rotational Speed(轉速) 現有轉速從3600rpm.4500rpm.5400rpm.7200rpm到10000rpm不等. 理論上,轉速越快越好. Cache(高速緩存) 有兩种形式,寫通式(Write-Through)和回寫式(Write-Back),現在硬盤多數用的是性能較好的回寫式Cache,它的作用就是系統在從硬盤中讀數據時,先檢查Cache中有沒有所需的數據,若有,就直接Cache中讀取,因為Cache的存取速度比硬盤要快幾百倍. Average Access Time(帄均訪問時間) Average Seek Time(帄均尋道時間)和Average Latency Time(帄均潛伏時間).帄均尋道時間指的是硬盤在盤面上移動讀/寫到指定磁道所用的時間,一般在8ms到16ms之間.帄均潛伏期是指定的磁道旋轉到磁頭下所用的時間,一般在2ms到6ms之間.帄均訪問時間為帄均尋道時間和帄均潛伏時間之和,所以硬盤的帄均訪問時間一般為11ms到18ms之間. 二.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按不同的接口和外形尺寸, 其种类有很多,除了现在最常见的台式机中使用的3.5英寸EIDE 和SATA接口的产品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硬盘。

网络存储试题和答案解析

1、下列典型行业应用对存储的需求,正确的是( C ) A.WEB应用不包括对数据库的访问 B.WEB应用是大数据块的读取居多 C.系统的数据特点介于数据库和普通文件二者之间,用户等信息属于数据库操作,但是每个用户的又是按照文件组织的 D.视频点播系统要求比较高的IOPS,但对存储带宽的稳定性要求不高 2、对于存储系统性能调优说确的是:( C ) A. 必须在线业务下进行调优 B. 存储系统的调优可以与主机单独进行,应为两者性能互不影响 C. 存储系统的性能调优属于系统性调优,需要了解客户IO模型、业务大小、服务器资 源利用和存储侧资源利用综合分析,对于存储侧重点关注RAID级别,分条深度, LUN映射给主机的分布情况等 D. 以上都不正确 3、不具备扩展性的存储架构有( A ) A. DAS B. NAS C. SAN D. IP SAN 4、DAS代表的意思是( D )direct access s A. 两个异步的存储 B. 数据归档软件 C. 连接一个可选的存储 D. 直连存储 5、哪种应用更适合采用大缓存块?( A ) A. 视频流媒体 B. 数据库 C. 文件系统 D. 数据仓库 6、衡量一个系统可靠性常见时间指标有哪些?( CD ) A. 可靠度 B. 有效率 C. 平均失效时间 D. 平均无故障时间 7、主机访问存储的主要模式包括( ABC ) A. NAS B. SAN C. DAS D. NFS 8、群集技术适用于以下场合:( ABCD ) A. 大规模计算如基因数据的分析、气象预报、石油勘探需要极高的计算性 B. 应用规模的发展使单个服务器难以承担负载 C. 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硬件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D. 关键性的业务需要可靠的容错机制 9、常见数据访问的级别有( AD ) A.文件级(file level) B.异构级(NFS level) C.通用级(UFS level) D.块级(block level) 10、常用的存储设备介质包括( ABC ) A. 硬盘 B. 磁带 C. 光盘 D. 软盘 11、常用的存储设备包括( ABCD) A. 磁盘阵列 B. 磁带机 C. 磁带库 D. 虚拟磁带库 12、存储网络的类别包括( ABC ) A. DAS B. NAS C. SAN D. Ethernet 13、常用数据备份方式包括( ACD ) A. D2D B. D2T2D C. D2D2T D. D2T 14、为了解决同位(为)检查码技术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存纠错技术是( D ) A. Chipkill B. 热插拔 C. S.M.A.R.T D. Advanced ECC Memory 15、以下不是智能网卡的主要特点是( D ) A. 节能降耗 B. 降低TCO C. 数据更安全 D. 可作为主机总线适配器HBA使用

保护电脑 慎用六大软件伤硬盘

保护电脑慎用六大软件伤硬盘 出处:Wopti优化论坛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介质,关于硬盘的维护保养,相信每个电脑用户都有所了解。不过,以前的很多文章都是针对拨号时代的单机用户,在宽带逐渐普及、大硬盘不断降价的今天,很多人一打开电脑就会让硬盘满负荷运转:看高清晰的DVDRip影片、进行不间断的BT下载、使用Windows的系统还原功能……不过,你可能并不清楚,这些新软件带来的新的应用模式,会给硬盘带来新的伤害! 新应用模式带来的隐患 1、编码错误的DVDRip 现在网上由DVD转录压缩的DVDRip格式的影片相当受欢迎。这种格式的影片清晰度和DVD相差无几,但下载一部影片只有700MB~1.3GB大小,因此很多用户喜欢将DVDRip格式的影片下载到硬盘上慢慢欣赏。不过,播放这种格式的影片对系统有较高的要求:除了CPU、显卡要求足够强劲以保证播放流畅外,硬盘负荷也非常大??因为播放DVDRip就是一个不断解码解压缩,再输送到显示系统的过程。笔者发现,在遇到有编码错误的DVDRip文件时,Windows会出现磁盘占用率非常高的现象:系统不断想要把编码转换为视频信号,但编码错误的文件索引和相应的信号段是不匹配的??此时,硬盘灯会不断地闪烁,整个系统对用户的操作响应极慢,用户点击菜单但几乎没有反应。如果编码错误较多,系统有时候甚至会死机。很多用户在此时非常不耐烦,直接按下机箱上的RESET键甚至是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在硬盘磁头没有正常复位的情况下,这种操作相当危险! 提示:Windows XP的用户需要特别注意,当我们在Windows XP中自动预览一些体积较大的ASF、WMV等文件时,虽然没有进行正式播放,但也会出现计算机速度突然变慢、硬盘灯不断闪烁等现象,其罪魁祸首仍然是视频文件错误编码! 2、Bittorrent下载 Bittorrent下载是宽带时代新兴的P2P交换文件模式,各用户之间共享资源,互相当种子和中继站,俗称BT下载。由于每个用户的下载和上传几乎是同时进行,因此下载的速度非常快。不过,它会将下载的数据直接写进硬盘(不像FlashGet等下载工具可以调整缓存,到指定的数据量后才写入硬盘),因此对硬盘的占用率比FTP下载要大得多! 此外,BT下载事先要申请硬盘空间,在下载较大的文件的时候,一般会有2~3分钟时间整个系统优先权全部被申请空间的任务占用,其他任务反应极慢。有些人为了充分利用带宽,还会同时进行几个BT 下载任务,此时就非常容易出现由于磁盘占用率过高而导致的死机故障。 因此,除非你的电脑硬件配置相当高(尤其是内存,至少要在256MB以上),否则在BT下载作出改进以前,如果要进行长时间、多任务的下载应用,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FTP软件。 3、PQMAGIC转换的危险 PQMAGIC是大名鼎鼎的分区魔术师,能在不破坏数据的情况下自由调整分区大小及格式。不过,PQMAGIC刚刚推出的时候,一般用户的硬盘也就2GB左右,而现在60~80GB的硬盘已是随处可见,PQMAGIC早就力不从心了:调整带数据的、5GB以上的分区,通常都需要1小时以上! 除了容量因素影响外,PQMAGIC调整硬盘分区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校验数据和检测硬盘上,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无损分区”是很难保证的:由于转换的速度很慢,耗时过长,转换调整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计算机断电、死机等因素造成数据丢失。这种损失通常是一个或数个分区丢失,或是容量变得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硬盘的数据无法读取。 4、硬盘保护软件造成的异常 容易造成硬盘异常的,还有硬盘保护软件。比如“还原精灵”,由于很多人不注意在重装系统或是重新分区前将它正常卸载,往往会发生系统无法完全安装等情况。此时再想安装并卸载“还原精灵”,却又提示软件已经安装,无法继续,陷入死循环中。这种故障是由于“还原精灵”接管了INT13中断,在操作系统之前就控制了硬盘的引导,用FDISK/MBR指令也无法解决。本来这只是软件的故障,但很多人经验不足,出了问题会找各种分区工具“试验”,甚至轻率地低级格式化,在这样的折腾之下,硬盘很可能提前夭折!

怎样使用Everest软件查看硬盘使用时间

如何使用Everest软件查看硬盘使用时间 新手请看09那一行,Power-On Time Count (或者叫做Power-On Hours POH),Data那一列,这个数值就代表硬盘的累计运行时间。 我的硬盘当前值为8374,也就是说累计运行了8374小时(用了四年多,平均一天五小时,还是蛮准确的)。注意这个值的单位,可能是小时、分钟或者秒钟数,具体取决于制造商。 另外再提供一些别的可能有用的信息: 请看0C那一行,Power Cycle Count,Data值表示硬盘的电源开启/关闭周期次数,基本上也说明这台电脑挂着这个硬盘的开关机次数。4085(平均一天开关次) 请看C2那一行,Temperature,Data值表示硬盘的内部温度,单位一般为摄氏度。40度。

下面带大家查看几个经常要用到的功能 首先是计算机类目里的“概述”,点开来所有关于本机的大大小小的硬件软件信息全部一览无余,如果觉得还不够详细,下面还有对应的更具体的类目可供详细查看 最近电池门也挺火的,Everest也可以查看电池信息,在这里

温度信息在这里看,准确度比较高

点开“”目录,可以看到下面的子类别,主板上的东东应有尽有,下面的“显示设备”目录,显示屏和的具体信息也可以在里头查看,相信大家打开软件就会了,不用我多说。把图定格在这里,主要是告诉大家,Everest一样也可以查看slic版本,看看,我的是刷了的,显示是,很正确。

下面是GPU的详细信息,诸如此类,大家想看啥点啥。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就是每个这类软件都附带的一个囧功能,软件的测试功能。我对这类查看硬件信息的软件提供的测试功能普遍比较反感,以前还是菜鸟的时候就比较在意优化大师的评分跟现在不少朋友很在意鲁大师的评分一样,那是相当地耿耿于怀。现在告诉大家,完全不必执着于此,这类软件提供的啥评分功能,大都是个玩具,分高分低就看它自己的心情,没有丝毫的参考价值,建议大家如果一定要考察自己机器的性能,可以采用一些更专业的软件,比如考察处理器用super π,百万位计算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磁盘阵列各种RAID原理、磁盘使用率

磁盘阵列RAID原理、种类及性能优缺点对比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 1. 存储的数据一定分片; 2. 分基于软件的软RAID(如mdadm)和基于硬件的硬RAID(如RAID卡); 3. RAID卡如同网卡一样有集成板载的也有独立的(PCI-e),一般独立RAID卡性能相对较好,淘宝一搜便可看到他们的原形; 4. 现在基本上服务器都原生硬件支持几种常用的RAID; 5. 当然还有更加高大上的专用于存储的磁盘阵列柜产品,有专用存储技术,规格有如12/24/48盘一柜等,盘可选机械/固态,3.5/2.5寸等。

近来想建立一个私有云系统,涉及到安装使用一台网络存储服务器。对于服务器中硬盘的连接,选用哪种RAID模式能准确满足需求收集了资料,简单整理后记录如下: 一、RAID模式优缺点的简要介绍 目前被运用较多的RAID模式其优缺点大致是这样的: 1、RAID0模式 优点:在RAID 0状态下,存储数据被分割成两部分,分别存储在两块硬盘上,此时移动硬盘的理论存储速度是单块硬盘的2倍,实际容量等于两块硬盘中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的2倍。 缺点: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整个RAID上的数据将不可恢复。 备注:存储高清电影比较适合。 2、RAID1模式 优点:此模式下,两块硬盘互为镜像。当一个硬盘受损时,换上一块全新硬盘(大于或等于原硬盘容量)替代原硬盘即可自动恢复资料和继续使用,移动硬盘的实际容量等于较小一块硬盘的容量,存储速度与单块硬盘相同。RAID 1的优势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是,所存储的数据都不会丢失。 缺点:该模式可使用的硬盘实际容量比较小,仅仅为两颗硬盘中最小硬盘的容量。 备注: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数据库,个人资料,是万无一失的存储方案。 3、RAID 0+1模式 RAID 0+1是磁盘分段及镜像的结合,采用2组RAID0的磁盘阵列互为镜像,它们之间又成为一个RAID1的阵列。硬盘使用率只有50%,但是提供最佳的速度及可靠度。 4、RAID 3模式

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 邓善德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矿体的自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用规则的几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由于计算体积的方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方法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多角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面法(包括垂直剖面法和水平断面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和断面法最为常见。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方法,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用简便,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小,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

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方法,此方法原理是将一个矿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部分的储量,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一般不常应用。 3.开采块段法 是以坑道为主要勘探手段的矿床中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由于矿体被坑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即将矿体化作一组密集的、厚度和品位一致的平行六面体(即长方形的板状体)。因此实质上开采块段法仍是算术平均法在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计算储量时,是根据块段周边的坑道资料,(有时还包括部分钻孔资料)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体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矿石体重等,然后求得每个块段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各块段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开采块段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不同质量和研究程度的储量及其

硬盘录像机的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如何计算

硬盘录像机的图像存储时间和硬盘大小如何计算 计算式:每小时数据量* 24小时* 天数= ??G cif格式录像按照每小时占用硬盘100M计算,D1格式按照1000M计算,HD1按照500M计算,最是最大峰值,实际当中一般不会超过这个数,要知道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占用硬盘却别是非常大的。按照CIF格式计算100M*24小时*30天/1000M=?G H.264硬盘录像机硬盘空间占用计算方法 A:每小时每个通道所占硬盘空间计算公式:[视频码率(128-2048)/8*3600]/ 1024 例如:若码率设置为512K,那么每个小时每个视频通道所占硬盘空间如下: [512/8*3600]/1024=225MB B:每天每个通道所占空间[GB]:A*24

例如:若码率设置为512K,那么每个小时每个视频通道每天所占硬盘空间如下: [225MB*24]/1024=5.2734G C:16路硬盘录像机一天所占空间:B*16 例如:按16路的硬盘录像机设录像码流为固定512K时,一天所占的空间如下: 16*5.2734G=84.3744GB 若按500G一个硬盘,录像资料需要存贮30天计算,侧需要如下几个硬盘: [30*84.3744GB]/[500*0.90]=5.62个 注: 1、在以上计算中,[500*0.90]的意思是取硬盘的实际可应用到的空间容量,我们平时所说的硬盘大小实际是指它的物理大小[相当于房子的建筑面积],在应用中由于硬盘分区、数据临时交换占去一小部分空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 常取它90%作为实际可用空间比较科学。 2、在对录像画质要求不高的场所,一般设定的码流设置为固定码流256K, 那么每个小时每个视频通道所占的硬盘空间为113MB。 3、在对录像画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码流通常设置为固定码流在512K以上(D 1画质一般需要2048K左右),也可以在DVR中设置为可变码流,当设置为可变码流时,主机会根据每一个通道当时的画面运动情况自动调节码流,以达到录像的最佳效果,这时录像占用空间就比较难预算一个精确值。 4、往往我们的客户都希望保存的录像画质不能太差,又想所占的硬盘空间比较小,在这我们可以在主机中设置为可变码流,同时再设一个码流的上限值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一、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要求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和研究程度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方法 进行。概念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储层和盖层、储层 的渗透性、内外部边界条件、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等特征。 依据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地热 动态,确定地热储量及不同勘查程度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表3—1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 类别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 单泉多年动态资 料年动态资料调查实测资 料 文献资料 单井多年动态预 测值产能测试内 插值 实际产能测 试 试验资料 外推 地热田钻井控制 程度 满足开采阶 段要求 满足可行性 阶段要求 满足预可行 性阶段要求 其他目的 勘查孔开采程度全面开采多井开采个别井开采自然排泄动态监测 5年以上不少于1年短期监测或 偶测值 偶测值

计算参数依据勘查测试、多 年开采与多 年动态 多井勘查测 试及经验值 个别井勘查、 物探推测和 经验值 理论推断 和经验值 计算方法数值法、统计 分析法等解析法、比拟 法等、 热储法、比拟 法、热排量统 计法等 热储法及 理论推断 二、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重点是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包括可利用的热能量)。计算方法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可采用地表热流量法、热储法、比拟法;可行性勘查阶段除采用热储法及比拟法外, 还可依据部分地热井试验资料采用解析法;开采阶段应依据勘查、开发及监测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法、热储法或数值法等计算。 (一)地表热流量法 地表热流量法是根据地热田地表散发的热量估算地热资源量。该方法宜在勘查程度低、无法用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的情况下,且有温热泉等散发热量时使用。通过岩石传导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可以依据大地热流值的测定来估算,温泉和热泉散发的热量可根据泉的流量和温度进行估算。

硬盘的正确使用、维护及优化技巧

硬盘的正确使用、维护及优化技巧 文章来源: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6-03-24 字体: [大中小] 一、使用 硬盘是集精密机械、微电子电路、电磁转换为一体的电脑存储设备,它存储着电脑系统资源和重要 的信息及数据,这些因素使硬盘在PC机中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硬件设备。虽说名牌硬盘的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可超过2万个小时——按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其能正常使用5年以上,但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也是非常容易就会出现故障的,甚至出现物理性损坏,造成整个电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下面笔者就先 说一下如何正确地使用硬盘。 1、正确地开、关主机电源 当硬盘处于工作状态时(读或写盘时),尽量不要强行关闭主机电源。因为硬盘在读、写过程中如 果突然断电是很容易造成硬盘物理性损伤(仅指AT电源)或丢失各种数据的,尤其是正在进行高级格式化时更不要这么做——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一次高格时发现速度很慢就认为是死机了,于是强行关闭了电源。再打开主机时,系统就根本发现不了这块硬盘了,后经查看发现“主引导扇区”的内容全部乱套, 最可怕的是无论使用什么办法也无法写入正确的内容了…… 另外,由于硬盘中有高速运转的机械部件,所以在关机后其高速运转的机械部件并不能马上停止运转,这时如果马上再打开电源的话,就很可能会毁坏硬盘。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笔者并没 有遇到过因此而损坏硬盘的事,但对于这样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保险至上!所以我 们尽量不要在关机后马上就开机,我们一定要等硬盘马达转动停稳后再次进行开机(关机半分钟后), 而且我们应尽量避免频繁地开、关电脑电源,因为硬盘每启动、停止一次,磁头就要在磁盘表面“起飞”和“着陆”一次,如果过于频繁地话就无疑增加了磁头和盘片磨损的机会。 2、硬盘在工作时一定要防震 虽然磁头与盘片间没有直接接触,但它们之间的距离的确是离得很近,而且磁头也是有一定重量的,所以如果出现过大的震动的话,磁头也会由于地心引力和产生的惯性而对盘片进行敲击。这种敲击无疑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D1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1,大家都以为D1是硬盘录像机显示、录像、回放的分辨率,实际上不是的,D1是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的标准,共分为以下5种规格:D1:480i格式(525i):720×480(水平480线,隔行扫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行频为15.25kHz,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720×576) D2:480P格式(525p):720×480(水平480线,逐行扫描),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行频为31.5kHz D3:1080i格式(1125i):1920×1080(水平1080线,隔行扫描),高清放送采用最多的一种分辨率,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行频为33.75kHz D4:720p 格式(750p):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但是因为逐行扫描,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 1080I(实际逐次540线)视觉效果更加清晰。不过个人感觉来说,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情况下,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分辨率为1280×720p/60Hz,行频为45kHz D5:1080p格式(1125p):1920×1080(水平1080线,逐行扫描),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P/60Hz,行频为67.5KHZ。( D5:实为电视高清最新标准:1920×1080) 其中D1 和D2标准是我们一般模拟电视的最高标准,并不能称的上高清晰,D3的1080i 标准是高清晰电视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兼容720p格式,而D5的 1080P只是专业上的标准,并不是民用级别的,上面所给出的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而它的行频为67.5KHZ,目前还没有如此高行频的电视问世,实际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25HZ和30HZ。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D端子是日本独有的特殊接口,国内电视几乎没有带这种接口的,最多的是色差接口,而色差接口最多支持到D4,理论上肯定没有HDMI(纯数字信号,支持到1080P)的最高清晰度高,但在1920:1080以下分辨率的电视机上,一般也没有很大差别。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采用什么分辨率?怎样计算硬盘容量?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4CIF(D1),分为两种型号。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吧?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存储系列——RAID原理

大话存储系列5——RAID原理 2014-03-26 09:50:35| 分类:linux恢复|举报|字号订阅 整理自网络和大话存储2: 1、预备知识:条带化 当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一个磁盘时,可能会出现磁盘冲突。大多数磁盘系统都对访问次数(每秒的I/O 操作,IOPS)和数据传输率(每秒传输的数据量,TPS)有限制。当达到这些限制时,后面需要访问磁盘的进程就需要等待,这时就是所谓的磁盘冲突。 避免磁盘冲突是优化I/O 性能的一个重要目标,而I/O 性能的优化与其他资源(如CPU和内存)的优化有着很大的区别,I/O 优化最有效的手段是将I/O 最大限度的进行平衡。 条带化技术就是一种自动的将I/O 的负载均衡到多个物理磁盘上的技术,条带化技术就是将一块连续的数据分成很多小部分并把他们分别存储到不同磁盘上去。这就能使多个进程同时访问数据的多个不同部分而不会造成磁盘冲突,而且在需要对这种数据进行顺序访问的时候可以获得最大程度上的I/O 并行能力,从而获得非常好的性能。很多操作系统、磁盘设备供应商、各种第三方软件都能做到条带化。 图1 描述的是一个未经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的分布,图2 描述的是一个已经被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的分布,从中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图 2 中对连续数据的读写都有最大的并发能力。 图 1. 未经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 图 2. 已经被条带化处理的连续数据 由于条带化在I/O 性能问题上的优越表现,以致于在应用系统所在的计算环境中的多个层次或平台都涉及到了条带化的技术,如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这两个层次中都可能使用条带化技术。 影响条带化效果的两个因素 当对数据做条带化时,数据被切成一块块的小数据块,各小数据块分布存储在不同的硬盘上。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条带化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条带大小(stripe size),即数据被切成的小数据块的大小,另一个条带宽度(stripe width),即数据被存储到多少块硬盘上。 条带宽度(stripe width)是指同时可以并发读或写的条带数量。这个数量等于RAID中的物理硬盘数量。例如一个经过条带化的,具有4块物理硬盘的阵列的条带宽度就是4。增加条带宽度,可以增加阵列的读写性能。道理很明显,增加更多的硬盘,也就增加了可以同时并发读或写的条带数量。在其他条件一样的前提下,一个由8块18G硬盘组成的阵列相比一个由4块36G硬盘组成的阵列具有更高的传输性能。 条带大小(stripe size)有时也被叫做block size, chunk size, stripe length或者granularity。这个参数指的是写在每块磁盘上的条带数据块的大小。RAID的数据块大小一般在2KB到512KB之间(或者更大),其数值是2的次方,即2KB,4KB,8KB,16KB这样。 条带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比条带宽度难以量化的多。 ·减小条带大小:由于条带大小减小了,则文件被分成了更多个,更小的数据块。这些数据块会被分散到更多的硬盘上存储,因此提高了传输的性能,但是由于要多次寻找不同的数据块,磁盘定位的性能就下降了。 ·增加条带大小:与减小条带大小相反,会降低传输性能,提高定位性能。

Win7系统日常维护-(让电脑越来越好用,教你怎样整理硬盘,更改C盘User文件夹,系统瘦身)

1,Temp文件夹是什么文件夹? C盘里所有的TEMP文件夹都是临时文件夹文件夹可以删除 为节省可用空间,你可以在启动电脑的时候自动清空Temp文件夹中的文件。方法是选择“开始|运行”,键入“sysedit”,单击“确定”,启动“系统配置编辑程序”,进入“c:\autoexec.bat” 窗口,在文本末尾加入:deltree /y C:\Windows\Temp,保存并退出。此后,在你每次启动计算机后就会得到一个空白的Temp文件夹了。 Local Settings(译“本地设置”)里的Temp文件与普通的Temp文件夹有所区别。系统临时文件,即在Windows目录下的文件夹保存了一些系统运行所临时生成的文件;可以全部删除,但在Local Settings中的临时文件夹则是保存专门对某个用户的一些临时信息,如果你当前不是这个用户在使用电脑时,最好不要随便删除其他用户下面的这个文件夹中的内容,否则会导致其他用户在使用时出现问题。 2-1.如何合理安排硬盘布局 大家都有一台心爱的电脑,电脑里存储着自己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构成你喜欢看的视频,也可以形成你喜欢听的音乐,还有可能是游戏、软件、文字或者其他的东西。网上的资源层出不穷,下载这些东西也成了每个拥有电脑的人经常做的事。资源堆积就会让自己的电脑文件变得乱七八糟,不加以整理的话就会使自己的硬盘成了“垃圾堆”,以后想找东西都很不方便,还会拖累电脑速度。 如何合理分配这些文件,使自己的电脑看起来更清爽一点呢?本人就以自己的实际检验,来告诉大家 步骤/方法 1. 假如500G的硬盘,去掉损耗还有隐藏分区共450G,分成了4个区。c盘一般用于 装系统,无需分给它过大的空间,只要给20、30G便可以了(xp系统和win7占用的空间不一样,所以根据需要可调整空间,分区用软件是分区魔术师,使用该软件会格式化硬盘,慎用)、注意,系统盘不能过满,否则将会影响电脑性能,有些人机子突然很卡,可能就是你系统盘东西太多的缘故,一般系统盘装个系统,装个杀毒软件就不要装其他的东西了。。。 还有一点就是每个分区上的卷名,这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去命名。我的是用英文写的,system是系统,install是安装,就是说d盘用来安装东西,recreation是娱乐,就是说e 盘主要用于放游戏什么的娱乐物,collection就是收藏了,包括珍藏的画集、各种软件什么的,当然也有隐私物啦。。。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的各个盘重命名为电影、游戏什么的,不过个人建议留一个盘专门用来装东西。。。 2. 对各个分区内部进行归类。比如E盘,娱乐用的,但娱乐有分为很多种。游戏、电 影、动画、小说、音乐等。总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可以分得比较简洁,里面再细分,比如

储量计算方法

油、气储量是油、气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的综合反应,是发展石油工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决策的基础。油田地质工作这能否准确、及时的提供油、气储量数据,这关系到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油田建设投资的重大问题。 油、气储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容积法、类比法、概率法、物质平衡法、压降法、产量递减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与不同的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阶段以及吧同的地质条件。储量计算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类。静态法用气藏静态地质参数,按气体所占孔隙空间容积算储量的方法,简称容积法;动态法则是利用气压力、产量、累积产量等随时间变化的生产动态料计算储量的方法,如物质平衡法(常称压降法)、弹性二相法(也常称气藏探边测试法)、产量递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容积法: 在评价勘探中应用最多的容积法,适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气藏。容积法计算储量的实质是确定油(气)在储层孔隙中所占的体积。按照容积的基本计算公式,一定含气范围内的、地下温压条件下的气体积可表达为含气面积、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的乘积。对于天然气藏储量计算与油藏不同,天然气体积严重地受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地下气层温度和眼里比地面高得多,因而,当天然气被采出至地面时,由于温压降低,天然气体积大大的膨胀(一般为数百倍)。如果要将地下天然气体积换算成地面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体积,也必须考虑天然气体积系数。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储量的基本方法,但主要适用与孔隙性气藏(及油藏气顶)。对与裂缝型与裂缝-溶洞型气藏,难于应用容积法计算储量 纯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G = 0.01A ·h ·φ(1-S wi )/ B gi = 0.01A ·h ·φ(1-S wi )T sc ·p i / (T ·P sc ·Z i ) 式中,G----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108m3; A----含气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 ----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Bgi ----平均天然气体积系数 Tsc ----地面标准温度,K;(Tsc = 20oC) Psc ----地面标准压力, MPa; (Psc = 0.101 MPa) T ----气层温度,K; pi ----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 MPa; Zi ----原始气体偏差系数,无因次量。 凝析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G c = Gf g f g = n g /(n g + n o ) = GOR / ( GOR + 24056γ o /M o ) 式中,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凝析气藏的总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fg----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