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利一张图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全国水利一张图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全国水利一张图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一、项目名称

全国水利一张图工程构建与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提名意见:

该项目充分发挥空间信息在水利工作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为保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研发水利普查空间信息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应用,首次摸清了我国水利家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全国水利一张图,为各级各类水利业务提供业务支撑,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

该项目提出了“分类一致、一体化组织、规则约束”的水利数据建模理论与方法,发展了水系要素约束引导下基于DEM的多源数据融合数字河网处理技术,研发了“数据多源、服务敏捷、应用弹性”的水利一张图信息服务平台,研究提出了“应用驱动、多级联动、智能发现”的信息更新方法,构建了统一标准规范和全过程安全保障支撑的水利信息化重大工程广泛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

该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5项,编写行业标准8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全国各级水利部门得到大规模应用,服务了20多个重大工程

和各主要业务应用;同时在发展改革、测绘、农业、气象、军队等部门得到应用。

项目填补了我国重大国情空白,丰富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内容,提高了我国水利管理的水平,增强了涉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了水利行业和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科技进步与发展,促进了跨部门业务协作与资源共享,为其他大型调查普查项目提供了支撑和参考。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地域广阔,水系多而复杂,建于其上的水利工程更是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种类多等特点,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信息资源的水信息长期不完整、不全面,加上分散管理、条块分割的传统水信息管理与应用模式,导致“水利家底不清、信息共享不畅、数据更新滞后”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项目充分发挥空间信息在水利工作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保障作用,为保障国务院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研发水利普查空间信息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应用,为首次成功摸清我国水利家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全国水利一张图,为全国各级各类水利业务提供全面应用,有效解决了信息共享不畅和数据更新滞后难题,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水利信息化驱动

水利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创新,填补了多项理论、方法和实践空白:

1、首次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水利数据建模理论与方法,解决了水信息的分类不统一、描述不完整、语义不一致问题,基于水利数据模型创建了全国基础水信息库,填补了我国重大国情国力空白。

2、创新发展了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河网提取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流域单元划分与嵌套关系结构化组织难题,首次彻底查清了我国河流水系的基本情况以及分布、形态和拓扑等空间特征。

3、设计并研发了“数据多源、服务敏捷、应用弹性”的水利一张图信息服务平台,支撑了全业务域、全流程的“国家-流域-省-市-县”多级一体化应用,开创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新模式。

4、首次研究提出了“应用驱动、多级联动、智能发现、两网同步”的水利一张图信息更新方法,解决了多层级、跨业务域、跨内外网的图属一体化数据协同更新难题,全面保障了水利数据的现势性和一致性。

5、构建了大规模的项目组织实施与信息技术运用深度融合的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了服务便捷、应用安全与标准规范的有机统一,开创了全国大型普查任务完成与成果持续应用无缝衔接的工程运行新机制。

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5项,编制行业标准8项、部颁规章3项,出版著作5部;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Oracle

全球创新奖1项。成果供全国5级共3431个机构的近百万水利普查人员使用,应用到全部流域机构和各级水利部门,为20多个重大工程和主要业务提供服务,在发展改革、农业、测绘、气象等部门得到应用,对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填补了重大国情国力信息空白,完善了国家基础水信息体系,提高了我国水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综合决策能力,增强了涉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了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与发展,丰富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内容,促进了跨部门业务协作与资源共享,为其他大型调查普查项目提供了支撑和参考。

四、客观评价

1、鉴定结论

2013年3月2日,由刘先林院士、王家耀院士、王浩院士、杨凯教授等测绘和水利行业的11名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全国水利普查空间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组织我国3433个水利普查机构、近万名普查人员通过三年时间,完成了覆盖全国的河流湖泊、水利工程等6大类、23小类、550多万普查对象的空间位置、形态和对象空间关系数据的采集处理与整合。项目成果集成度高,创新性强,整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5月10日,由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李建成院士以及测绘、国土、交通、水利等方面的11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全国水利一张图建设与应用》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

该项目在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了基础地理、社会发展、水利基础、业务共享和遥感影像等多类数据,建成了权威、标准、统一的全国水利一张图,并开展了广泛应用。项目成果集成度高、创新性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技术体系构建和应用范围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重要科技奖励

2013年,“全国水利普查空间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6年,“全国水利一张图建设与应用”,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3年5月2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Oracle Spatial大会上获全球集成创新奖。

3、科技查新

对项目《全国水利一张图工程构建与应用》进行科技查新的结果显示国内外未见与本项目相似的全国性水利业务地图研究成果,国内外目前还未见像本项目将如此众多技术集中应用于生产实践支撑大范围采集、处理、建库和应用并形成工程构建与应用成套技术的案例。未见有与本项目查新点1-5点相同且可对比的公开文献报道。

五、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供全国5级共3431个机构的近百万水利普查人员使用,应用到全部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水利部门,为20多个重大工程

和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建设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政执法、安全监督等主要业务提供服务,成为省市县乡近10万名水利工作人员开展防汛报汛、水资源信息服务、建设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业务的重要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发展改革、测绘、农业、气象、军队等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水利部信息中心

该单位是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项目所有任务的组织实施、总体技术研究、系统研制和成果推广应用。

2、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该单位是项目的参与单位,负责完成了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及一张图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

3、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该单位是项目的参与单位,负责完成了水利普查空间数据成果建库及一张图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

4、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该单位是项目的参与单位,负责完成了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障服务,并开展了成果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推广应用和共享。

5、武汉大学

该单位是项目的参与单位,参与完成了水利遥感监测和数据更新相关的技术攻关。

6、河海大学

该单位是项目的参与单位,参与完成了数字河网提取技术和水利数据应用服务相关的技术攻关。

7、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该单位是项目的参与单位,参与完成了项目成果在各级水利部门和各类水利业务的推广应用。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项目主持人蔡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2009年开始,组织本单位程益联、谢文君、陈子丹、陈德清、曾焱、付静、詹全忠、成建国等成员开展多个相关项目研发和建设,这些项目中,蔡阳均为项目负责人。依托这些项目先后与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这些单位都是承担其中的一些具体开发任务。刘丽芬作为项目组重要成员,为项目的基础地理信息保障和成果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服务做出重要贡献。形成的相关成果先后获得了2013年和2016年的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申请了有关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地理信息系统(1)

第一章 1、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2、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在计算机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什么是GIS?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特点:(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3)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4)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5)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确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信息的流动及信息流动的结果,完全由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和数据的交换来仿真。 4、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5、地理信息系统的五大功能:输入、查询、编辑、分析、输出。 6、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测绘与地图制图、资源调查与管理、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国防、宏观决策支持(了解就行,不要求完全背下来) 第二章 1、数据源:○1图形数据源(地图、测绘、遥感)○2属性数据源(统计数据、文字报告、文件、声音、图片) 2、地图分类:普通地图(地形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万、地理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专题地图(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图、工程技术图) 3、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就是利用特定的数学函数将经纬坐标(λ,φ)转换为平面坐标(x,y),即把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地图投影可减少因三维坐标转为二维坐标所产生的扭曲变形。这种地球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的数学表示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4、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地球表面上任一点位置的地理坐标决定经纬度,将若干经纬线交点绘在平面上,再将相同经度的点连成经线,相同纬度的点连成纬线,构成经纬网,将球面上的点按经纬度画到相应的位置处,作图。 5、地图投影类型: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6、高斯-克里格投影的基本原理: 7、图形数层的分层:对于一张图,可按对象的属性、类型划分为不同的集合,当这些集合在空间叠置在一起时,便显示一张图的影像,这就是图形数据分层。分层依据:图形的具体特点。A、按逻辑特征分层:①以属性分层:属性往往反映数据库结构,按属性划分便于检索与管理②以图形对象类型分层:一般将点状对象、线状对象、面状对象分层存放,使图形显示易于控制B、按存储特征分层:③独立存储:各层数据各自存放在独立的文件中,文件内只包含相同的属性数据,便于管理④混合存储:一个文件存放多层数据,系统提供分层管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标题: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2、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结合视频节目,通过问题研讨,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分析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技术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 教学思路: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比较杂,要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面面俱到的全部掌握很难做到,因此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本节课最需要注意和最难解决的问题。 根据教材这个特点和学生特点,因此在课程安排上: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由IT单词含义引入新课,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这四种技术则给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课后自学,有效节省时间;信息技术的五个发展阶段作为记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记下就达到了目的,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勇敢回答;对于比较重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则通过学生回答、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采用知识点评价和自我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课时:1 学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通过抢答的方式概括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征:传递性 | 共享性 |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 价值相对性 | 时效性 | 真伪性 | 其他特性 (2)练习讲评 请几个同学举例,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阅读课本实例,结合课前预习,讨论文中的内容,填写表格,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1)IT的英文全称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四方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2、小组讨论 (1)阅读课本材料,经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产生了哪些信息技术 主要特点 1 2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第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第27讲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40分钟分值:76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6分) (2018·广西三市联考)光伏大棚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表为光伏大棚与普通大棚相关数据比较表。读表完成1~2题。 大棚类型光伏大棚普通大棚 每年种植蔬菜次数3~4次1~2次 大棚使用寿命25年左右每年更换一次塑料膜 建造成本850 元/m2100 元/m2 1. A.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长B.农产品的售价更低 C.对环境的污染更少D.目前在我国分布更广 2.对于我国某地正在建设的光伏大棚,利用遥感技术不能监测的是( ) A.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B.光伏大棚的面积 C.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D.光伏大棚的高度 解析:第1题,与普通大棚农业相比,光伏大棚农业每年种植蔬菜的次数更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短;由于光伏大棚的造价高于普通大棚,目前推广的难度较大,且生产成本的增加会造成农产品的售价高于普通大棚生产的产品;光伏大棚不需要每年更换塑料膜,故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少。第2题,光伏大棚的位置、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光伏大棚的面积等都可以通过判读遥感影像来获得;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获得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但光伏大棚的高度信息无法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 答案:1.C 2.D (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复习:完成下列填空题:(提问、回答) 一、关于多媒体的数字化: 1、录制一段时长1分钟、双声道、16位量化位数、44.1kHz采样频率的不压缩的音频数据是: A、10.1MB B、80.8MB C、17.2KB D、344.5KB 2、根据下图所示,有一个声音文件“第4讲附件录音.wav ”,每秒(ps)播放176kb(这里的k 仍旧表示千的意思,kb=1000b),那么播放23.40秒,需要多少存储空间(KB)? 176kb*23.40; 3、一幅1024×768像素的黑白(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A、1.5MB B、120KB C、96KB D、1.2MB (1) 4、一幅1024×768像素、256色的(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提示:28=256,) 二、分析下面的数制题: 1、十六进制数4F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111)2 (B)(1011011)2 (C)(1010111)2 (D)(1011110)2 2、、若要分别表示一年的月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则最少需要 【A】 1位【B】 2位【C】 3位【D】 4位 3、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 A、1111001 B、111001 C、1001111 D、100111 基本方法1:121反复除2求余数; 方法2: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看哪一个是121? 方法3: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79H 39H 4FH 27H 十六进制数的幂展开计算结果就是十进制数:79H=7*161+9*160=121 方法4:7个1=(1111111)2=127,111=110 =6,127-6=121 三、其它概念: 1、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存储容量最小单位是“位”(b it),存一个:0或1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1B=8b it ( B:Byte, 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如:数字、字母、符号。) (2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

高中地理_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学习目标】 1、通过微课学习,能通过地形景观与等高线的对比分析,认识各类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 特征。 2、通过阅读分析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分布,正确判读各类等高线地形图。 3、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学会地形剖面图判读和绘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学会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学习难点】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微课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动手绘制、列表比较等方法。 【教具准备】 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PPT课件、导学案、投影仪 【评价设计】 课前微课导学评价—— 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任务单上的习题检测,争取正确率达到85% 课堂评价—— 目标2:通过【目标评价二】的连连看,达到全部学生能够准确判断。 目标3:首先通过视频学习,自己动手绘制,然后找学生上台说明绘制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通过【目标评价三】的跟踪检测,达到95%以上的过关率。 目标4: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等高线的一些用途,并学会简单的分析,最后通过【目标评价四】,使95%的同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课后评价—— 导学案【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课导学部分:

二、课堂学习部分

错题反馈 (3分钟)仔细聆听, 必要的时候补充说明学生讲解,其他同学 认真听讲,结合教师 ppt上所给的图,多加 理解,进而掌握。 1.查漏补缺 2.将课堂还给 学生 期待一 (2分钟)展示昆嵛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 观察图片, 找到山谷、山脊、陡 坡、缓坡、鞍部和山 顶。 学生能结合分 层设色地形图, 感知等高线的 特点与差异 目标评价二(5分钟) 1.ppt课件给出四个地区的 景观图,连连看---对应等高线 2.引导学生体会岭谷相间地 形 1.结合刚刚回顾的 等高线特点,对应 等高线图。 2.画出岭谷相间地 形图中的山脊和 山谷 进一步加 深对等高线的 理解,学会判读 特殊的等高线。 拓展延伸(5分钟)出示沙丘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 察,并得出结论 画出风向,并能 根据方向标说出正确 的风向。 学会辨别沙丘 的迎风坡,并会 辨别风向。 剖面图绘制(10分钟) 导入:展示昆嵛山地形图登 山队长站在山顶,能看到B点, 但却看不到A点,为什么? 视频: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学生观看视频, 结合课本,填写导学 案的相关知识,并亲 自动手绘制 猜测能否看到 低处,能引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比教 师讲解更直观, 更引人入胜。 通过两幅地形

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应用

高二地理文科学案: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标】 1.遥感(RS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知识体系】 1.概 念: 对遥远的地 物进行感知的技 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2.工作原理 探测地表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和其发射的电磁波,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1.概念: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能够实时 测量“四度”:经度、纬度、高度、速度 2.特点: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3.组成 (1)空间部分: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每颗GPS 卫星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3)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

知识点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区别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为RS提供空间位置坐标数据;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是GIS的重要数据源一直;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和空间分析 .............等。 3.GIS工作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应用主要功能举例说明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 所需的各种信息 ①提供旅游景点的分布与详情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各自特色 ③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 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①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城市; ②把城市地下管网的帆布输入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 城市道路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 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可以提供 多类型的查询 ①查询空间信息: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 ②查询时间信息:某辆车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及其 某时间某地的车流量等。 ③发布交通信息:及时把交通拥挤情况、车流量、交 通事故、交通环境情况发给驾驶员 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 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 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回恢复工作 为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 灾信息系统 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 与模拟 对城市多种信息如大气、水、土地、噪声等进行管理和 处理 知识点四:数字地球 概念: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基础。 【训练】 (2010重庆)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下图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下图, 表1回答1题。 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B.长江下游C.东北平原D.黄河下游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第二周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认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5、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6、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二、精讲: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1)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 (3)破坏性 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中的应用

GIS 在水利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他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存储,开发各种分析处理功能,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的获取信息,满足应用和研究的需要,并能以图形和数据的方式表达结果。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空间系统直观描述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现实世界的计算机模型。它采用点、线、面的方式模拟客观现实世界,同时它把特征数据与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利用空间信息来说明对象在现实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利用专题属性信息来描述对象在现实世界中的状态。 ⑵空间分析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它通过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建立缓冲区、特征提取等空间操作功能,为用户提供大量空间分析成果。 ⑶数据管理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它不但能管理空间数据,而且能有效地管理属性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⑷属性数据的空间显示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把属性信息以空间分布图、图表的形式在地理图形上动态地表现出来。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获取、存储、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是一类军民两用技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资源、环境、通信、水利、农业和军事领域。专家说,世界上75%到80%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作为“数字地球”的骨架支撑技术之一,地理信息系统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水资源短缺,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同时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力,因此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又加上水质性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又存在有水资源浪费。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已经被赋上了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仍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情况非常值得期待。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应用 目前阶段,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高,小到普通百姓日常的网络应用,达到国家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分析,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世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了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应用,笔者以自身高中生的视角,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强大,其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的各项性能,例如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数据传输性能等,保障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水平,避免病毒入侵,要通过防火墙和系统建设提升病毒防御能力,还要降低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难度,要使得其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网络结构设计能力,要提升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合理划分,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要形成相应的规范,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能,笔者通过学习得知,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降低。同时,在优化处理器系统环节,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提升系统的运行能力,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许多环节中都有应用,其为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较为明显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帮

最新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地理信息技术 的应用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分类汇编 专题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图7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答案】C 【解析】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第 10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

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忠信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答案】D 【解析】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可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 (2011年高考山东卷)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1-2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新兴技术不断的产生。比如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等。其中我们生活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信息化技术。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的简称就是IT它是由它的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而成,信息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某一项技术它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切切实实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超越了前所未有的时空距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存业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模式和生存方式,许多城市居民几乎可以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信息通信技术的生活会 是什么样子。你比如说人们在城镇里乘坐的公交车所用的公交卡,家里面看的数字电视,电话手机等一系列通讯工具,网络,媒体,办公,超市,图书管理等等都需要用到信息技术。如今,通信工具已真正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体。 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应用同样的在我们工作中 在各个企业中也是运用广泛,我们对于电子商务这个词汇应该不陌生。现在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在发展电子商务。那么开展电子商务肯定会离不开电脑,网络等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我们都知道,企业间的沟

通其实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各类单位也离不开沟通。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云集的城市当中,信息沟通的变迁也让人惊叹。网上办公、网上交易、网上查询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应用,使电话、宽带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电子商务活动手段。还有更高级一点的,我们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一种会议模式那就是视频会议,视频会议系统的开通,为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节约了不菲的差旅费,而且提升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能通过这一手段迅速作出反应、部署。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真的是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中离不开,企业中离不开,政府中也离不开。或许我们以前没有在意,其实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就以我们手中的手机作为一个例子,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的手机已经从早期的语音专家延伸到短信、彩铃、音乐下载、手机报、搜索引擎、游戏、手机定位、手机支付等多元化应用,从耳、嘴和眼等人类器官功能的单一发挥,演变为多器官多功能发挥的同时进行。短信、飞信聊天、炒股、买彩票……新技术为移动办公和休闲娱乐提供了不少便利。 总之,我们的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将会更加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便利。 旅管08-1班毕庆龙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36讲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高考总复习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复习建议 理解遥感(RS)的概念、组成与分类,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重点的应用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功能、特点,举例说明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程序、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和作用 知识清单 一、遥感 1.概念:是人们在________(如飞机、高空气球)或________(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________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________的感知,简称________。 2.主要环节:目标物→________→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3.特点:______高,质量高,_______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4.应用:包括________调查、环境监测、________防御监测等领域。 二、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利用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______、定位的系统,简称_______。 2.组成 空间部分——________;地面控制部分——________;用户设备部分——________。 3.特点: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________、速度和_______,并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________、全天候、_______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包括区域地理环境研究、GPS ________导航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简称________。 2.工作流程:信息源→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表达。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练习 (金版)

一、选择题 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图1)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1~2题。 1.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图2中的() A.a点B.b点 C.c点D.d点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从景观图上看公路和两个山顶,再对照等高线图可知,b点对应两个山顶之间是错误的,c点正对山顶,且在公路旁,也是错误的。d 点明显错误。 【答案】 A 2.图中凉亭与房屋实际间距为600米,则两山顶之间水平距离约为() A.900米B.1 200米 C.1 500米D.1 800米 【解析】用上题中所给的刻度尺量算出凉亭与房屋图距约为1厘米;两山顶图距约2厘米。所以两山顶间水平距离约为600×2,1=1 200米。 【答案】 B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为100 m、200 m、300 m、400 m。综合分析后,完成3~4题。

1月均温12 ℃7月均温28 ℃≥10 ℃积温7 400 ℃ 降水量(mm) 3~5月460 6~8月440 9~11月520 12~2月160 全年 1 580 3. A.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的海拔高度G处100 m,H处为400 m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解析】H位于300 m等高线上,G位于100 m等高线上,H到G之间没有超过海拔300 m的障碍,故A错。B明显错。由表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错。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地降水比较丰沛,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h为() A.199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45讲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必修3)

第45讲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概念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系统组成 3.应用 (1)最初用于军事。 (2)目前拓展到交通、邮电、地矿、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3)其他用途:还可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与GIS 、RS 结合,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1.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2.关联图示法理解“3S”技术的相互关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方法技巧“点”与“面”、“想”与“看”区别“3S”技术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1.(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题 第三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练习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练习鲁教版必修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 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 A.400米B.150米 C.278米D.199米 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题要注意的是图中有指向标,这种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图中河流发源于山谷,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图中等高距是100米。陡崖顶部高度小于700米大于或等于600米,陡崖低部的高度大于300米小于或等于400米,因此图中陡崖高度应该介于400米和200米之间。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进行计算:(x-1)d≤H<(x+1)d,x 是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①点与乙村之间隔着山脊,不可能看到乙村;②点海拔高于甲、乙两村,且与甲、乙两村之间的连线上没有凸起的山峰;③点和乙村之间地势逐渐升高,应该可以看到乙村,但和甲村之间受山地阻挡,不可能看到甲村;④点和乙村之间地势逐渐降低,可以看到乙村,但和甲村之间隔着山地,不可能看到甲村。 答案: 1.C 2.C 3.B新- 课-标- 第-一 -网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4~5题。 4.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

5.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③经济发展水平高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X k B 1 . c o m 解析:判断剖面图是否正确,应注意观察起点、终点及转折点处的情况。由图可知,沿ab线有三处山谷(含a处),有三处山脊(含b处),且剖面线与1 000米等高线5处相交,据此即可判断。第5题,由经纬度可知,图中自然保护区为湖北神农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地区地形复杂,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 4.B 5.B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8题。 6.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北向东南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东北向西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 7.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条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1处B.2处 C.3处D.4处 8.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W B.X C.Y D.Z 解析:首先,根据河流穿越的等高线数值特征,标出河流由高往低的流向;其次,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得出最终结果。 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沿线地势起伏较小,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图中乙处线路弯曲,延长了路程;丙处从城市中间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丁处则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大。 图中Z处从等高线特征来看,位于谷地,容易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堤岸崩塌。 答案: 6.A 7.C 8.D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