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

一、影响降水的因素

(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

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气温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晴天>阴天,低纬>高纬,裸地>植被覆盖地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平原>高原

举例:(1)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四季如春,原因是昆明海拔较高,并且夏季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有利于西南风的深入,使得降水日数特别多,因而凉爽。冬季昆明由于纬度较低又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南侧,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小,所以温暖。

(2)南亚印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北方南下的冬季风受到青藏高原阻挡,所以冬半年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很小,冬春季节该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最热月是5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旱季末,持续的干旱加上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到雨季的来临才缓解。

(3)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

赤道地区虽地处热带,全年高温,但因其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云层较厚,降水丰沛,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而撒哈拉沙漠地处热带地区,全年受到副热带高

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气温较赤道地区高

三、气候特殊现象及成因分析

(一)、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1.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远离赤道(南北纬10°以外),但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南美洲西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然东、西距海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应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东非高原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因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形成原因的特殊性

1.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处在亚洲热带季风环流范围内,气候特点的形成深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西北季风,风从赤道附近的洋面吹向澳大利亚北部,给该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降水量在1 000mm左右,形成炎热多雨的湿季。冬季盛行东南季风,由于是从澳大利亚内部吹向赤道附近的离岸风,因此降水少为旱季。

2.澳大利亚和非洲南部亚热带草原气候。地处南纬30°~40°,其形成与地中海气候类型相同。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控制该地区,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炎热干燥的干季;冬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西风随之北移控制该地区,在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下,形成温暖湿润的湿季。

3.澳大利亚东部亚热带草原气候。地处大分水岭西侧,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形成降水的雨影区,与东侧相比降水明显减少,年降水1 000mm左右,形成亚热带草原气候。

(三)分布范围异常

1.南美西侧秘鲁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抵赤道,呈狭长分布主要原因是受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和安第斯山脉对东部气流阻挡的影响。

2.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分布界限偏北(图9),主要原因是海水比热大,

最冷月月均温0℃等温线在海洋中更偏北(偏向高纬)的缘故。

3、南、北美洲西岸、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受高大山地的阻挡。

(四)、各大洲气候异常现象例举

亚洲:

1、东京—北京—乌兰巴托气候特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不同:降水越来越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大陆性越来越强。

主要原因:距海远近不同。

2、日本东部多雨西部多雪的原因。

东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侧,冬季风的背风侧,夏季降水较多。西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侧,夏季风的背风侧,冬季降水较多。

3、北回归线附近的埃及(阿斯旺)、南亚(达卡)、中国(广州)气候特征的不同及原因。

类型的不同:分别为热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的不同。阿斯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离陆信风的控制;南亚,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带季风(或夏季受西南

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广州受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异形成的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亚与广州:冬季气温达卡高于广州。原因:受喜马拉雅山等的影响,达卡基本不受寒冷的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广州受寒潮的影响大。或者说达卡由于北面高山的

屏障,温度较高)

4、江南丘陵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绿洲的原因。

位于最大的大陆、面向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明显,形成亚热季风气候,夏季风

带来丰沛的降水。受台风的影响多,台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5、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水汽来源。(深居大陆内部。北冰洋和大西洋)

6、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降水稀水;原始森林遭破坏。

7、北半球寒极的成因。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昼短,太阳辐射弱;②处于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高;③盆(谷)地地形,开口向北冰洋,有利于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的堆积;④强冷高压的控制;⑤深居大陆内部等。

8.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南美洲

1、南美洲温带地区东西两岸气候不同的原因。(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分处安第斯山脉两侧、中纬西风带,大陆东岸位于背风坡,且沿岸有寒流经过形成温带沙漠气候;大陆西岸处于迎风坡,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①位置:赤道附近有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

②气压带:亚马孙平原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降水丰沛。

③地形、洋流:亚马孙平原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利于暖湿气流的进入和抬升。

3秘鲁沿岸沙漠的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处于信风带的背风坡;沿岸有秘鲁寒流。(安第斯山限制了其东西扩展)

北美洲和中美洲

1、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北美中部为平原,南北畅通,冬季来处北方的冷空气可能长驱南下,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气可能长驱北方,从而使北美的气温年较差增大,加剧了北美气候的大陆性特点。

(2)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不容易向东深入,东部的低缓的山地与高原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没有阻拦,因此北美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年降水量自东

向西递减,到太平洋沿岸有所增加。

2、墨西哥高原、古巴岛的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多。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受副高控制,少雨。

非洲:

1、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海拔高,温度较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弱,降水较少。

2、撒哈拉沙漠成为最大沙漠的原因:

①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和西岸的陆地面积广(亚欧大陆与非洲北部相连)。②、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或离陆信风的影响。③、西岸加那利寒流的影响。④、单一平坦的地形(低矮的高原)。⑤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阻挡。

撒哈拉沙漠南扩的原因:(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相似)

多大风(东北信风),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且变率大、植被稀疏、沙质土、土质疏松;过垦、过牧、过樵等过度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增长快,素质低。

3、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4、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大洋洲:

1、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

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

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2、澳大利亚沙漠气候面积大的原因。

①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范围大;②西岸有西

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③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进入,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欧洲:

1、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的原因。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大气环流:处于西风带,多锋面、气旋

2.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由于地势高,离海

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3.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4、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最典型的原因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南极洲:1、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的原因。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而非北极地区)的原因: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极夜期长;②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③巨厚冰层,加剧了寒冷程度,并且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强;④沿岸地区是寒流;⑤西风势力强,阻断了高低纬热量的交换;⑥

冷高压势力强。

(五)、中国气候的特殊性例举

1.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

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3.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4.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

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

热干旱。

5.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

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

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

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

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

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

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

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

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

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6.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偏转为西南季风,

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初夏时,如果暖气团湿度增大,低层升温,气层可能呈现不稳定状态,锋上也可能形成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另一类是主要云系发展在锋下,并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南下冷空气为山所阻而呈静止状态,锋上暖空气干燥而且滑升缓慢,产生不了大规模云系和降水,而锋下的冷空气沿山坡滑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在锋下可形成不太厚的雨层云,并常伴有连续性降水。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出现时间多在冬半年,对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天气的影响很大。

8.海南岛气候东西差异的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雨较多;西侧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降雨较少。

9.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成为湿润区的原因?

纬度较高,蒸发小,冬季有积雪,融化时可补充水量,故较湿润。

10.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成半干旱区?

处于开口向西的槽状地形,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达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为半干旱区。

11.西藏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较多。

12.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

台湾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火烧寮位于南北绵延的台湾岛山脉的基隆南面、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受地形的影响,成为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

13.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成因?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山气候,气候特点是高寒。

成因: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气温的直减率的影响,故气温低。

地势高,夏季风难以影响此地,降水少。

14.东部季风区雨带移动的时间和影响的地区?

4~5月雨带控制在华南地区;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带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控制在华北、东北地区。

15.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区的原因?

地处我国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16.四川盆地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温的原因?

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面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故冬季气温较同纬地区高;

17.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的成因?

夏季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散热,故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18.海南夏季不是全国最热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云层较厚,降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

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在30oN左右,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该地区气温反而更高。

19.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势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强,气流下沉增温所致。

20.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53oN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昼最短夜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且处于西伯利亚西北季风寒冷气团的首当其冲位置,故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

21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

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故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

四、典型例题

1、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

C.地形D.大气环流

2、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

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 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30度附近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3、36.(30 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 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6

世界某区域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原因类)

【答案】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4、(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答案: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

36.(30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

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10分) 答案: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8.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与世界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广东 A .夏季温度高、降水多 B .冬季温度低、降水少 C .冬季温度低、夏季降水多 D .夏季温度高、冬季降水少 9.造成广东省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因素 B .太阳辐射 C .季风影响 D .洋流影响

10.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季风活动

D .陆上水域分布

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 ② ③ 1 4 7 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降水(m m )

0 7

14

21 28 35

气温(℃) 0 7 14 21 28

35

气温(℃) 1 4 7 10 0 100 200 300 400 降水(m m )

1 4 7 10 0 7 14 21 28 35

气温(℃) 0 100 200 300 400 500 降水(m m )

第36题图3

13城 市 铁 矿

沙铁矿石出口航线

自流井盆地 常流铁矿石输出港口

第36题图1

11.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

1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影响C.地形影响D.季风环流

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图为1961~2010年我国降水强度年际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对我国东南部降水强度年际变化影

响最大的因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纬度位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D.地形

14.降水强度年际变化显著上升的地区

A.年降水量显著增加B.对农田水利

设施的要求增强

C.河川径流显著增大 D.出现旱灾的几率显著下降

读右图,据此完成问题。

15.墨脱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300mm以上。该地降水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生物因素

16.关于墨脱县城分布位置及最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河流,河运发达

C.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开阔,热量条件好

D.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利于农业发展

17.谚语中有“雷雨不过江”的说法,其原因是

A、雷雨遇到江河会自然消失

B、江水为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C、江水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

D、河流两岸的高地阻挡了雷雨

18.新安江水库是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气候有显著的变化,其表现最不可能的是

A、库区夏季不象过去那样热,冬季又不如过去冷

B、库区初霜推迟,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

C、库区范围内,降水明显增加,水库中心增加最多

D、水库附近的雾日比过去增多读中国某区域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9.若按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划分,该区域属于半湿润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关于该区域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致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水量逐渐递减

C.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D.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约400人/平方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

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

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

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

22.该岛屿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种植园农业B.地中海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右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判断下列各题。

24.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A.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 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C.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D. 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25.有关该岛中甲、乙两地附近海域盐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①受洋流影响,甲地盐度可能高于乙地

②受蒸发量影响,甲地盐度可能低于乙地

③受降水量影响,甲地盐度可能高于乙地

④受地表径流影响,甲地盐度可能低于乙地

A.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示意甲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

(1)描述甲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10分)

(2)描述甲半岛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5.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两方面,简述A、B形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016届高三地理课后练习——影响降水的因素答案:

1-5 DDDBC 6-10 DACCC 11-15 DDCBC 16-20 DCCCA 21- 25 CADDB 26-27 BA

4、16分)(1)特点:北部高于南部(2分);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2分);西(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大,东(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小。(2分)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4分)

(2)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2分)

影响:利于发展渔业;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独特的海岸风光,利于发展旅游业。(任答2点得4分)

5、(1)大气环流条件:A 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B 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

下垫面状况:A 地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使降水减少;B 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 (2)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27.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8.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29.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2题。

年降水量(mm )

降水

地形坡面

南坡

北坡

海拔高度(m ) 0 150

300 450 6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 锋面雨是指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形成的降雨,如南方的梅雨北方的寒潮。 对流雨是指一个地方受热,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降雨,如夏季的暴雨。 台风雨是指海上一地气压中心的气流上升四周气流补充加上地 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一个巨大的气流旋涡,夹带着水汽高速移动。通常在台风眼也就是台风中心由于盛行上升气流所以非常平静,而在台风眼的周围通常会有狂风暴雨。 地形雨指的是带有水汽的气流遇到山、高原等地被迫抬升而形成降雨,会导致山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 气旋雨和锋面雨的范围有一定的重叠,但并不完全一致。 1、气旋雨 随着气旋或低压过境而产生的降雨,称为气旋雨,它是我国各季降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气旋雨可分为非锋面气旋雨和锋面气旋雨两种。非锋面气旋雨是气流游丝周向低压中心辐合而引起气流上升所致,锋面气旋雨是由锋面上气旋波所产生的。气旋波是低层大气中的一种锋面波动。气旋波发生在温带地区,所以叫温带气旋波,气旋波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就形成气旋。江淮气旋就是发生在江淮流域及湘赣地区的锋面气旋,在春夏两季出现较多,特别在梅雨期间的六七月份更为活跃,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属南北气流交汇地区,气旋雨极为发达。各地气旋雨所占比率都在60%以上,华中和华北超过80%,即使西北内陆也达70%。我国境内的气旋多发生在高原以东地区。在北方形成的有蒙古气旋、东北低压和黄河气旋。我国气旋生成之后,一般向东北方向移动出海,有名的江南梅雨,就是六七月间的极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交会于江南地区所造成的。 2、锋面雨 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在沿锋面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这种雨称锋面雨。锋面经常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有系统性的云系,但是并不是每一种云都能产生降水的。

微型雨雷达产品在几次不同量级降水过程中的表现特征

微型雨雷达产品在几次不同量级降水过程中的表现特征 摘 要:利用 MRR-2 微型雨雷达设备及相关软件对降 水系统进行跟踪连续观测, 分析微型雨雷达主要的 4 项指标: 降水效率(Rain rate , mm/h )、雷达反射率(Radar reflectivity , dBZ )、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 , g/m3、及下降速 率(Fall velocity , m/s ),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雨过 程中,由于中高层湿度条件很差,降水率、雷达反射率、液 态水含量、下降速率均分布在 2400m 以下,且峰值均较小, 低于中雨、 大雨及暴雨过程, 仅在小时降水量超过 0.2mm 的 时段才表现出一定的显著特征; ( 2)由于整层湿度条件较好, 中雨、大雨及暴雨 3 次过程的降水率均表现出垂直分段分布 暴雨 3 次过程雷达反射率发展得均较高, 达到了 4800m 左右, 但高值区发展的高度并不相同,并且三者的峰值大小也有 定的区别,在降水量较大的时段,三者的峰值主要分布在低 率产品表现出类似的特征,同样呈现出了垂直分段分布的特 点;( 5)不同降水类型的下降速率和液态水含量各自表现出 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微型雨雷达;降水效率;雷达反射率;液态水 含量;下降速率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2018)09-0143-07 的特征,且降水率高值区整层均有分布; ( 3) 中雨、大雨及 层;( 4) 中雨、大雨及暴雨 3 次过程的液态水含量与降水效 中图分类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icro Rain Radar Products in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Events Guo Jibing1 et al. 1Fengxian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Office ,Shanghai 201416,China) Abstract :Micro Rain Radar and related software systems was used to track and observer precipitation.Four kinds of Micro Rain Radar products( Rain rate,mm/h ,Radar reflectivity , dBZ,Liquid water content ,g/m3 and Fall velocity ,m/s ) were analyzed.The height resolution was set to 200 m.Observation height was between 200 ?6200m (the top height was near 500 hPa) .By study those cases,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1) In a light rain process,due to the poor humidity condition of the mid to high- level ,most of precipitation rate ,radar reflectivity ,liquid water content and fall velocity are located below 2400 meters ,the peak value was smaller than the rest three kinds of the rains ,only when hourly precipitation was over 0.2mm ,it showed some remarkable features. ( 2) Since the whole layer moisture conditions were

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 一、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降水多的原因降水少的原因 1、充足的水汽海陆位置沿海水汽充足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风向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或陆 地吹来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 的水面带来水汽 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 山脉走向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 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地形类型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为主2、空气降温过程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 汽容易凝结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温,水汽不易凝结 风带西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 易凝结信风带、极地东风带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系统气旋、锋面空气上升反气旋空气下沉

地形类型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 下垫面状况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 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 (多雾 3、凝结核城市雨岛 举例: (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 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 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为何需要进行降水

为何需要进行降水 喷射井点 电渗井点 管井井点 深井井点 排水沟常用截面 排水沟和集水井的具体设置 基坑较深时,多采用明沟设置 井点降水在基坑施工时的意义 引发流砂的因素 流砂防范措施 轻型井点管沉设采用水冲法是冲孔所需的水流压力 套管法井管埋设 射水法井管沉设 套管水冲法井管沉设 1.为何需要进行降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深基坑时,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内。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出现流砂、边坡失稳和地基承载力下降,必须做好基坑的降水工作。 2.喷射井点 当基坑开挖所需降水深度超过6m时,一级的轻型井点就难以收到预期的降水效果,这时如果场地许可,可以采用二级甚至多级轻型井点以增加降水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但是这样一来会增加基坑土方施工工程量、增加降水设备用量并延长工期,二来也扩大了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而对环境不利。为此,可考虑采用喷射井点。 根据工作流体的不同,以压力水作为工作流体的为喷水井点;以压缩空气作为工作流体的是喷气井点,两者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喷射井点系统主要是由喷射井点、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和管路系统组成。如图所示。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在内管的下端装有喷射扬水器与滤管相连。当喷射井点工作时,由地面高压离心水泵供应的高压工作水经过内外管之间的环行空间直达底端,在此处工作流体由特制内管的两侧进水孔至喷嘴喷出,在喷嘴处由于断面突然收缩变小,使工作流体具有极高的流速,(30~60m/s)在喷口附近造成负压(形成真空),将地下水

经过滤管 吸入,吸 入的地下 水在混合 室与工作 水混合, 然后进入 扩散室, 水流在强 大压力的 作用下把地下水同工作水一同扬升出地面,经排水管道系统排至集水池或水箱,一部分用低压泵排走,另一部分供高压水泵压入井管外管内作为工作水流。如此循环作业,将地下水不断从井点管中抽走,使地下水渐渐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降水深度。 喷射井点用作深层降水,应用在粉土、极细砂和粉砂中较为适用。在较粗的砂粒中,由于出水量较大,循环水流就显得不经济,这时宜采用深井泵。一般一级喷射井点可降低地下位8~20m,甚至20m以上。 3.电渗井点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由于土体的渗透系数较小,为加速土中水分向井点管中流入,提高降水施工的效果,除了应用真空产生抽吸作用以外,还可加用电渗。 所谓电渗井点,一般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是利用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管本身作为阴极,一金属棒(钢筋、钢管、铝棒等)作为阳极。通入直流电(采用直流发电机或直流电焊机)后,带有负电荷的土粒即向阳极移动(即电泳作用),而带有正电荷的水则向阴极方向集中,产生电渗现象。在电渗与井点管内的真空双重用下,强制粘土中的水由井点管快速排出,井点管连续抽水,从而地下水位渐渐降低。

降水方案总结

目录 -、工程概况------------------------------- 2 二、地质概况------------------------------ 2 三、降水方案选择------------------------- 2 四、井点设计------------------------------ 2 五、主要施工设备-------------------------- 4 六、劳动力计划--------------------------- 4 七、主要施工方法--------------------------- 4 八、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5 九、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6 十、施工进度计划--------------------------- 6十-一、水位监控--------------------------- 7十二、应急措施---------------------------- 7十三、安全措施---------------------------- 8十四、降水井的布置------------------------ 8十五、管井平面布置图------------------------ 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鹿邑真源医院,位于鹿邑县紫气大道与S207省道交叉口西南角,楼长为126.6米,宽度为98.95米,地下一层,地上21层剪力墙结构。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根据地基勘察报告基坑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静止水位埋深介质于地表以下2.2米左右。采用井点降水。基坑坑底标高为-7.85米,需降水至-8.2米方可开挖,基坑开挖深度自然地面下 5.5m左右。 二、地质概况 ①层粉质黏土黄褐色,软塑~可塑,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较多锈黄色斑快和黑色铁锰质斑点,局部含少量小粒姜石。上部0.5m为耕植土。该层普遍分布,层厚5.0~5.5m,平均厚度5.2m。②层粉质黏土,③层粉土,④层粉质黏土⑤层粉土,⑥层粉土⑦~9层粉质黏土。 三、降水方案选择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等。降水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土层性质、渗透系数、工程特点等,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后确定。 电渗井点主要在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中使用;喷射井点降水深度大,但造价高昂;轻型井点设备简单、安装快捷,是目前降水施工中常用的方法,但降水半径小;管井井点降水深度大,影响半径大,常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该基坑开挖深度约 5.5m,要达到良好的降水效果,使基坑尽快满足土方开挖要 求,参照周口地区以往降水经验,采用坑内管井井点降水,是安全可靠、经济合 理的降水方案。

降雨的四种主要类型

降雨的四种主要类型 降雨的特性取决于上升气流、水汽供应和云的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运动最为重要。因此通常按上升气流的特性将降水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四种主要类型。 一、对流雨 热带及温带夏季午后,因高温使得蒸发旺盛,富含水汽的气流剧烈上升,至高空因减压膨胀冷却而成云致雨,称为对流雨。它多从积雨云中下降,是强度大、雨量多、雨时短、雨区小的阵性降雨。发展强烈的还伴有暴雨、大风、雷电,甚至冰雹。这种降水大多发生在终年高温、大气层结不稳定的低纬度热带地区中纬度地区的夏季。 地处赤道低压带的热带雨林气候,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主要为对流雨。一般清晨时天空经常无云,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气温迅速升高,水汽蒸发后上升,天空积云逐渐增厚。到了午后,积雨云势如山峰,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傍晚雨停,大自然又恢复了宁静。一年中每一天几乎都是如此,没有季节的变化。我国夏季午后到傍晚也有对流雨出现。 二、锋面雨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其接触面称为锋面。暖湿空气因密度小,较干冷空气轻,会沿著锋面爬升,而致水汽凝结降雨,称为锋面雨。锋面雨多发生于温带气旋的天气系统内,故又称气旋雨。因为锋面或气旋水平尺度大、持续时间长、上升速度慢,易形成层状云系,产生大范围的连续性降水。降水均匀,降水强度没有急剧变化,这是中高纬度地区最重要的降水类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暴雨都是锋面雨。 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雨类型,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雨带随锋面的移动而移动。每年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移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一个月左右的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为了解决我国降水量地区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正在修建“南水北调工程”。有些年份因夏季风进退反常,易引发水旱灾害,可修建水库进行调节。 三、地形雨 温湿空气运行中遇到山地等地形阻挡被迫抬升,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降雨,称为地形雨。一般形成在山地的迎风坡,而且随着高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到达一定高度时降水量达到最大。再向高空去,降水量又逐渐减少。地形雨的强度和大小除同山地的高度有关外,还同气流的含水量、稳定性和运动速度相关,如果山体足够高,气流水汽充沛,运行稳定,常常成为多雨中心。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2000毫米左右,成为世界的“雨极”。气流越过山顶,沿背风坡向下流动,则形成增温、干燥等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干热的焚风,降水量很少或没有降水,成为“雨影区”。如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分水岭,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的墨累—达令盆地形成雨影效应,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严重影响了该地混合农业的生产。为了解决灌溉水源问题,澳大利亚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 四、台风雨 在热带洋面出现的热带气旋,其降雨主要是由于海上潮湿空气的强烈辐合上升作用而形成,称为台风雨。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亚热带海洋上的强大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12级以上。热带气旋的范围虽比温带气旋小,但云层浓密,且环绕在低气压中心的气流强盛,带来狂风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洪水泛滥。这种热带气旋在亚洲东部

高考地理复习二轮微专题 成因类: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一气压带、风带、季风、锋面气旋 (1)气压带: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 (2)风带:主要看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3)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南亚)/东南季风(东亚)控制,降水多; 冬季受东北季风(南亚)/西北季风(东亚)控制,降水少; (4)锋面气旋: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降水少: 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 气旋(台风)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江南春季; 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 地形 (1)迎风坡降水多; (2)背风坡降水少; (3)虽处迎风方向,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 (4)河谷地形,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距海远近一靠海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洋 流一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多: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少 下垫面一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影响降水 人类活动一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如城市热带效应影响降水。 二、典例分析 (2010.福建)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O 分) 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 城市 河流 沙漠 离岸寒流区 夏季盛行风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4 7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答案】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2分)。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1分)和沿岸暖流(1分)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1分),降水丰富(1分);乙地地形平坦(1分),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1分),并受离岸寒流影响(1分),降水较少(1分)。共10分。 (2017·贵阳期末监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赛车运动)在南美大陆举行,选手驾车从利马出发,最后抵达圣地亚哥。下面两图为该次比赛路线图及起点、终点城市降水量统计图。 比较利马和圣地亚哥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差异:利马全年降水稀少;圣地亚哥降水较丰富,主要集中在冬季。 原因:利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强,降水少;盛行风基本与海岸平行,水汽不易抬升,降水少。 圣地亚哥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A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图B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6 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伊宁市和甲地 所在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地形是影响其降水 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 地势较为低平,对西风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 较少;甲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丰 富地形雨,降水偏多。 【答案】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为低

关于做好连续降雨天气的防汛工作方案

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 关于做好连续降雨天气的防汛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防汛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防汛综合能力,确保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防汛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确保学校安全度汛、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牢固树立“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思想,突出重点,提前防范,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做到人力、物资、设备、任务、责任、措施六落实,确保全学校安全度汛。 二、成立放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辉(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副组长:邓崇敬(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 何忠华(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 方成跃(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成员:朱勇(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科科长) 罗来贵(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总务科科长) 阮喻林(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安康(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主任) 徐强(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科研科科长) 李希宁(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招就办主任) 黎芝文(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电大站站长) 汪龙军(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科科长) 吴传仁(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科科长) 李时文(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科科长) 杨秀文(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生科,汪龙军任办公室主任,李孟军,洪加勇,简信强负责具体办公。 三、防汛工作主要职责

1、加强师生的防汛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防汛救灾常识,提高师生的防汛意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防汛工作的积极性。 2、落实责任制。要认真落实以“一把手”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 3、制定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地势特点,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汛应急预案。 4、认真开展防汛检查。对校舍、电气、教学仪器设备存放以及防汛除涝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对存在问题和隐患的校舍房屋、施工工地及各种设施,要进行整改,维修改造危旧房屋,疏通排水设施,消除隐患 5、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建立防汛组织机构,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伍,一旦校内出现汛情,直接参与防汛救灾行动。 6、班主任老师掌握好我校学生情况,做好学生回家及返校途中的防汛安全教育,对出现汛情的路段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尽量不要离开学校;若学生以回家,跟家长沟通好后让学生不要返校,以放发生安全事故对学生生命及财产造成损失。。 四、注意职责 1、迅速接收与传达省、市县防汛部门和上级领导关于防汛救灾的各项指令。 2、部署和指挥实施防汛救灾行动。出现险情,学校直接受上级部门指挥机构指挥。 3、掌握防汛工作基本情况,了解汛情、校情并及时上报。 4、对学校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疏通排水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5、执行上级下达的其他任务。 五、出现汛情后的应急措施 (一)普通汛情应急 1、加强与县防汛部门沟通,加强汛情监测预报。

阵性降水过程

一、天气实况 9月7-9日,我市受高空低涡和地面弱低压系统的共同影响,出现大范围的阵雨天气,过程降水量介于 4.7-15.8mm,东南部雨势较大,其中灵丘过程降水量为15.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日白天到8日夜间。 二、高空形势分析 从7日08时开始,位于河套西部的深厚低涡系统开始缓慢东移,并且在低涡的底部和前部不断的分裂短波槽影响华北地区,副高略有北抬; 7日20时,低涡的底前部西南气流加强,受槽前部偏南气流的影响,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高压脊开始加深,并一直影响到贝湖的南部,而低涡则缓慢少动,并且外围开始减弱; 8日08时,低涡中心一直河套的西部,并且中心强度有所减弱,副高维持在黄淮流域附近; 8日20时,低涡中心移至河套的北部,副高则开始影响我省南部地区,我市仍受西南气流控制。 7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8日08时500hPa环流形势

7日20时500hPa环流形势8日20时500hPa环流形势 从7日20时700和850hPa高空图上可以看出,等压线与等温线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通过热成风和地转风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在该区域有冷平流的存在,但是我市上空的偏南气流很弱,这对水汽的输送不利,而从风场上来看,在河套地区存在一较弱的切变线。 7日20时700hPa高空图8日20时850hPa高空图 从地面实况上来看,7日08时在华北地区有倒槽与高空配合,到7日20时则受高压系统影响,这次降水过程结束。 7日08时地面实况7日20时地面实况 三、小结 这次过程,整体上来说,我台预报的比较准确,对于降水主体过程时间把握的较好,但是由于阵性降水的不确定性,对于该次降水的起始时间则没有预报出来。从形势预告场上看,8日20时500hPa低涡仍维持在河

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是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 一海陆位置 一般来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二地形 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而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地形类型与降水。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注意: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主要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因此,其径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变化。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具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其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其洪峰期出现在降水最多的夏季。 ③地中海气候区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冬季。 ④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潜水位,因此,只能是河水补给两岸的潜水。 学法指导 (1)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以河流的径流量过程线判断河流所在地区、天气、气候等问题 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等,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的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降水量与所在地区及其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河流流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相关的问题。举例如下: ①判断地区 如果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则由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第一个汛期出现在春季,应为积雪融水造成;第二个汛期出现在7、8月份,应是雨带推移到此地降水较多造成,因该河流无断流且最大流量出现在7、8月份,因此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 ②判断天气 如果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则由图可知该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未出现断流,且有明显的汛期),汛期出现在b月,应位于江淮地区,此时受准静止锋控制,为梅雨天气,7,8月份流量小,是因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 ③判断气候 如果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则由图可知该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未出现断流,且有明显的汛期),该河在北半球夏季时处于枯水期,因此该河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完整word版)打印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气温和降水图

1、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①__阿拉伯 海,②__孟加拉 湾,③__太平 洋。 湖泊:d :__里海 。 山脉:A__乌拉尔山 ,B_ 黑海 ,C__喜马拉雅山 半 岛:甲_阿拉伯半岛 ,乙__印度半岛 。 (2)其中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A a (填字母)。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两图中甲为南亚 11-2 月,风向为 东北 风;乙 为南亚 6-10 月,风向为 西南 风。 (2) 11 至 2 月是印度的 凉 季, 6 至 10 月是的 雨 季, 西南季风 风给印度带来降 水。 3.读欧洲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A 法国B 意大利 C 葡萄牙 D 西班牙;半岛:E 伊比利亚半岛 F 巴尔干半岛 ⑵河流①②与河流③④的分水岭是阿尔卑斯山脉。 ⑶A 国与B 国的代表性资料如下表格: B 国气候特点:夏季火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4.读沿40oN 西半球某大洲剖面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 科迪勒拉山系,B 中央大平原, C 阿巴拉契亚山脉。 ⑵写出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落基山脉; 河流:②密西西比河; 海洋:④太平洋,⑤大西洋。⑶简要说明B 地形区对该大洲 气候的影响:冷暧空气长驱直入,易冷,易暧。 5.读拉丁美洲图,完成以下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西印度群岛,②巴拿马运河,③德雷克海峡,④_太平洋大洋。 ⑵在字母所代表的国家中,牛肉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是_阿根廷_,其图中字母代号为_E _;世界玉米的 原产地是_墨西哥,其图中 字母代号为_A _。 ⑶图中的⑤、⑥两处,降水量较多的是_⑤_处,降水 多的原因是_地处太平洋 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第二章 了解地区 6.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①印度洋;大洲 ②_大洋洲_;海峡③马六甲海峡;岛 屿④海南岛;国家⑤新加坡。 ⑵2004年12月26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 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的10多个国家, 造成几十万人遇难身亡,使人类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 浩劫。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解释此次地震海啸 的形成原因: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 稳定,火山、地震频繁,并容易引发海啸。 7.读“南亚地区略图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 印度 河,b 恒河,A 印度洋, B 阿拉伯海, C 孟加拉 湾。 (2)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oC ) 2 3 5 9 14 16 降水(mm ) 52 45 46 49 52 65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气温的时间分布为: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最高温(以北半球为例)陆地上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 2、地面状况: (1)海陆分布: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陆面的增温或冷却都比海洋表面表现得剧烈。在夏季同纬度大陆上要比海洋上气温高,等温线在大陆上向高纬凸出,在海洋上向低纬凸出;在冬季同纬度大陆又比海洋上冷,等温线在大陆上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所以有1陆南7陆北的说法)。且陆地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而海洋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小。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非洲沙漠地区,1月份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不在北极,而在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那里1月份平均气温为-50.5?,绝对最低气温达-68? (2)地形类型: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高山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冬季风的迎风坡比背风坡的气温低,例如秦岭以北冬季气温0?以下,秦岭以南0?以上。 (3)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地面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新雪的反射率最高,赤道附近的海洋地区的反射率最低。 (4)植被覆盖:覆盖率越低,气温的变化越大。荒漠地区的温差大,森林地区的温差较小。 3、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热量,可以调节高低纬之间的温度。

低纬地区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到高纬,使低纬地区温度降低,高纬地区温度升高,大大减小了高低纬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据计算,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热带地区温度降低<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10?左右,纬度60?以上的高纬地区温度升高20?左右。由此可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温分布有多么显著的影响。 4、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对大气具有增温作用,比同纬度的气温高,寒流经过地区,气温低。如欧洲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同纬度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东岸温度低,西岸温度高。 5、天气状况:白天阴雨,气温比平时低,夜间阴雨,比平时气温高,整天阴雨,气温日较差小,晴朗较差大。全球最高气温不出现在全年阴雨的赤道,而出现在终年晴朗的副热带的沙漠地区。 6、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暖锋过境,气温上升。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温下降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要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温下降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影响降水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1、气压带 全球的气压带不管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还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饱和度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雨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1、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 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 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 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 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 海风(湿地)降水多,xx降水少 2)风带: 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3)气压带: 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4)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中国海洋大学天气学分析大型降水过程总结全

一、过程概述 2011年6月,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影响集中的强降雨过程,在1 7天内接连发生4次强降雨过程:6月3—7日、9—11日、13—15日和17—19日,17天内出现16个暴雨日,且四次强降雨区域基本重叠。在四次强降雨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为200—45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500毫米,更有少部分地区达600—800毫米之多。 二、造成影响 由于此次降水过程强度大、影响广,其间相关省份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国家紧急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日16时,3日以来的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南方13省份3657万人次受灾,175人死亡、86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64.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50.2亿元。 现选取6月9—11日的强降水过程为例进行分析。 三、成因分析 6月初,伴随着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第一次北跳并稳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季风和南海季风显著加强,势力强劲的西南季风将孟加拉湾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暖湿气流输送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该地区的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来源。 孟加拉湾槽、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后的稳定少变以及高纬度地区几个大型低气压系统的稳定,共同维持了一个稳定少变的背景流场。 此次降水过程中,中纬度地区存在着多次间断的短波槽东移过程,槽后脊前伴随偏北风,北方小股弱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不断交绥,直接导致降水形成以及降水过程的维持;另外,槽前脊后的辐散流场叠加其上,促进了低空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成云致雨。 夏季,青藏高原大地形的热源作用,使得高原东南方向、我国的西南地区形成了一低空(700hPa)的、气旋性小涡旋—西南涡。西南涡的气旋式流场,有利于空气的抬升、水汽的凝结,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

(完整版)降水特征

一天里,什么时候最爱下雨 原韦华 新闻背景 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逐渐增多,北京的汛期也到了。 那么,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有可能降雨?不同时段的降雨又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细心的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科学工作者则给出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是“巴山夜雨” 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降水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时间段特别容易下雨,而有些时间段很少有降雨,这就是降水的日变化。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当属“巴山夜雨”,这早在唐朝的诗歌中就得到体现。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述的浪漫意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叙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此外李白、王维以及其他朝代的诗句中也多有提及蜀中的夜雨特点。基于现代化的观测数据也证实,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诸多地区均存在夜雨的降水特征,可见蜀中的夜雨自古已然,并不是现今才有的现象。 ()为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前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于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的宇如聪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全面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江上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峰值通常出现在凌晨0时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峰值则在清晨6点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主峰值则集中在下午时段;整个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峰值呈现自西向东滞后的现象。 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午后的降水峰值。陆地上夏季的午后降水峰值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太阳辐射加热的日变化,致使午后温度较高,暖空气上升造成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发生。陆地上的夜间降水峰值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有局地的山谷风的作用、低层风场的作用以及云层的辐射效应等等。 然而,在冬季,无论是我国的西部还是东部,雨、雪则常常在夜间降落,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描绘的那样。

降水的影响因素

降水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与降水及分布规律的关系如下: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的饱和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如撒哈拉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与带;而在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降雨,形成多雨区,如赤道地区,全年处在低气压控制下,终年多雨。 全球的风带包括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而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西风带和信风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把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根据风带与大陆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迎风岸和背风岸,迎风岸常常受到风带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很少;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西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信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信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则与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2)大气环流(季风).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如东亚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雨季,东北季风控制时候形成旱季。 (3)海陆分布(距海远近)。一般来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4)地形条件。 ①.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而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②.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③.地形类型与降水。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