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一、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 ,也是生产形态?
1. 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艺术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2.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 、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3.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4. 艺术之所以被认为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超越时空的独立自在的“艺术世界”,除了它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所拥有的那种宝贵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力或者艺术生产力的水平。因此,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同时艺术创造也在改变着自然界物质存在,并且建构者自己的物质存在形式,所以它也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二、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
1.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 对象中去。艺术生产的全过程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从主客观关系方面看,把主体的感情世界“物化”于产品之中,正是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情感特征,也是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性特质;
2.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二是它要求生产着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于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独特的存在方式。因此,二者 具有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 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艺术形态可以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A时间艺术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实践过程中延续的展开,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这类艺术和时间结缘,只有在时间里程序性的展开,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魄力,故此称为“时间艺术”。音乐作为时间艺术之一首先是由于它的“声音”的本性;第二,音乐的要素“音响”是其物化结构的基本语汇。第三,在原始艺术萌芽阶段,乐音、音响总是和人类活动中的动作、姿态相联系,这种联系比和说话的联系更为密切,更加出于天然本能。B空间艺术的

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的展开。绘画一般占有二维平面化空间,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的实现的。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的特性,使绘画、雕塑这类艺术和空间结缘,才得以显示它的生命力和魅力。绘画给人以正面观的空间性幻觉,雕塑给人一个面面观的空间性幻觉,所以在艺术形态学和美学上把它们统称为“空间艺术”。绘画史审美经验的三种方式{纹章学的方式;色调表情的构成;纯粹的色彩构成。

四、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舞蹈是人用自己的肢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它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其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 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舞蹈是整个肢体的语言,舞蹈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只有 把韵律的、情感的、戏剧的、观念的和视觉的、造型的因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才能取得统一的效果,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舞蹈演员创造的舞蹈形象,是由姿势、结构、动作三要素构成的一种活跃的力的形象,一种动态的形象。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动作”本身由三种元素构成,就是空间、时间、力度三元素。这三元素必须融合成一个整体,舞蹈固有的那种韵致和节奏才能出现,因此三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五、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表演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戏剧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道白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正确处理演员的“自我”和戏剧角色“自我’的矛盾,是表演艺术独特的审美课题。一般来说,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由意识达到下意识”等主张,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的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其二: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其三: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讲究“入戏”式的“真实”,反映现实和刻画人物,追求“演员和剧中人难以分辨的境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简言之,斯坦呢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酷似”的真实;布莱希特体系主张“本质”的真实,梅兰芳体系追求“神似”的真实。在戏剧“寓教于

乐”方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观众通过静观和联想,在第四堵墙外偷看真实的生活场景,产生审美移情作用,达到忘我的境界。这里追求的是一种寓教于“情之乐”的效果。布莱希特则是寓教于“思之乐”的倡导者。梅兰芳的表演,具有“含蓄不尽的美”,在寓教于“美之乐”方面,发挥到淋漓尽致,令人销魂。

六、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
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包括书法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足以构成中国特有的专门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按其创作特征,可归属于第三类艺术形态构成~即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这种综合性显现,以直接呈现心灵、呈现心灵的动态性过程为特征,书法艺术的四要素:其一~用笔;运用毛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等区别。以单纯的笔画,以笔断意不断、连绵通贯的气势,一气呵成,在书艺中称“一笔书”,在画艺中称“一笔画”。其二~结体;书法结体,近似绘画的构图,每一个字,意匠经营,都是一个完美的构图,贯穿着“一寸画面一寸金”的法则。达到“增一分过长 、减一分过短”而变化有度的纯化层度。其三:意态`~是由书法家主观意趣赋予字体的一种内含的飞动之势,主要是由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偃仰、应接、顾盼之间形成的情感运动、生命运动。其四:风神~是书法的神采、韵味、个性风格和书写创作时精神状态的总和。因此,这四要素的构成,使书法艺术成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综合显现的理想艺术形态之一。

七、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 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第二章:
一、根据以下艺术发生学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1.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流行的观点,也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缺点:①“模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他活动(如游戏)?②未能说明“模仿本能”从何而来,仅将其归诸抽象的“天性”。其实人的“模仿本能”乃由猿的模仿本能发展而来,然而猿的模仿本能永远是动物本能,因而不具创造性,而人的“模仿本能”却具有创造性,应为它不是四肢的机械活动,而是在意识参与下的创造活动,是劳动把猿的“模仿本能”升华为人的“模仿的本能”。③执着于艺术中的再现性因素而易于导致忽略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优点:它还是揭示了促成艺术发生的某些不容忽视的因素。首先,它

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创造的冲动是相通的。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把握,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满足。其次,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或许是人类艺术最采用的艺术方法。
2.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他认为“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相通。缺点:游戏说的弱点首先在于它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其次,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正如卢卡奇指出的:“将艺术和艺术活动与劳动完全隔离开来并把两者对立起来,必然导致艺术本身狭隘闭塞,毫无内容。”优点: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提出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3.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缺点:早期原始民族的观念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原始的巫术观念、最初的认识成果(哲学、科学),乃至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都还未曾分化。优点: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原始巫术对于原始艺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二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原始人为了“掌握”世界和“掌握”自己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其本原市劳动生产的需要。
4.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较早有雪莱、列托尔斯泰、维隆(法国美学家),现代以英国美学家乔治科林伍德、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为代表。优点: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力。缺点: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动作、表情都能表达感情,可见仅仅是表达感情的冲动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何以产生。
5.潜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没学把艺术看做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 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这种压抑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
6。劳动学说:正是因为学会了劳动,人类的祖先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制造工具使人类衍生的标志,因为它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由的自觉活动”,或者叫做“有意识的生命活

动”,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追寻艺术发生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近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正是因为学会了劳动,人类的祖先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制造工具是人类诞生的标志,因为它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由的自觉活动”,或者叫做“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正因为劳动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劳动生产活动本身和与劳动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便自然地成为人类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因而也就构成了原始艺术最基本的题材。原始人逐步掌握了订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工具的规律,并自觉地利用规律来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这正是美感产生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美感和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最初本事由工具制造所推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形式的规律和产生了审美的形式感。艺术与劳动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从语源学上得到支持。总之,艺术最初是从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生产劳动之中萌发的。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必需的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的特殊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

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面?
艺术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但是,不同时代的文艺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这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承的关系。不同时代文艺之间存在历史的传承关系,这是意识形态所有部门的共同特点。意识形态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因此,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未来,并非毫不相干,截然割断,而是互相交错,互相制约和影响的。每一时代都必然要接受前一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前一时代通过留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遗产又对新的时代发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新

一代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性质。二。艺术继承中的革新创造???上面说了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遗产的历史必然性,即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将前人的遗产统统抛弃,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来创造自己的文艺,但是任何时代对遗产的继承又不是简单机械的照搬。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于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并且继承本身也不是依样画葫芦似的生搬硬套,而是吸取遗产中对其有益有用的成分,再加以革新和创造。可以说,艺术的革新创造脱离不开对以往传统的继承,也摆脱不掉一定社会阶段或一定时代、一定集群审美理想、流行趣味等现实需要的制约和渗透。

简述艺术与下列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1、政治(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对一个国家来说,政治民主化是艺术繁华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但是,从总体上说,艺术不可能脱离政治。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倡导艺术脱离政治,主张艺术和政治“离婚”是不切实际的。脱离政治不会如其所愿,带来优秀作品的产生,倒可能会削弱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脱离大众。)
2、道德(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首先因为艺术以人和人的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人的道德品行。而当描写和表现人的道德面貌时,艺术家又不免要作出自己的道德评价。但是,道德内容并非任何艺术作品中都必须具有。历来对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忽视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认为善就是美,把艺术仅仅看做事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另一种则强调艺术与道德无关,认为二者不能并存,甚至互相否定。)
3、宗教(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艺术与宗教却有相通之处,这就是能激发人的内心的强烈情感。但是,宗教和艺术在本质上却是异质的。宗教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现象”(马克思),而艺术则是人的自由本质的确证;宗教可以麻痹人民的精神,它用虚妄的幻想来代替对现实的真正改造,而艺术则是造就和谐发展的社会和个性的重要手段。所以,虽然宗教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利用艺术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同时宗教又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展。)
4、哲学(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渗透,不仅体现在个别艺术家和个别艺术作品之中,更表现为每种艺术思潮、每种美学原则、每种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哲学为他们提供了看待生活和看待艺术的认识论基础。当然,并非所有这类主题全

是消极的,当然,也并非每个艺术家都会在作品中直白表露哲学观点,并非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哲学意味,我们只是想说,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此外,哲学进入艺术并不以抽象的理论逻辑形式,而并定是形象意味的哲理,哲理意味的形象对立统一,并且渗透这情感。)
5、科学(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手段,是求真的学问,它在许多方面与艺术截然不同。在对生活特征的生动描绘中,在艺术的典型和意境的创造中,积定着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真谛的领悟和把握。由于艺术与科学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因此虽然二者都揭示真理,却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相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