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完善我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应急处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反应,依法处置;群专结合,科学防控的工作原则。

二、应急范围

本乡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群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公共卫生影响,达到下列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1、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可疑或预警病例。

2、发现本乡从未发生或发生石家庄市近3年从未报告易于传播、爆发流行的传染病。

3、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聚集生活或学习区域中发现5例及以上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疟疾、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流

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4、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聚集生活或学习区域中发现10 例及以上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5、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聚集生活或学习区域中发现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

6、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聚集生活或学习区域中发现30 例及以上流感病例。

7、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局部发生暴发流行,或非法定传染病暴发流行造成群体性危害。

8、二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病症较罕见、病情较重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9、预防接种、服药出现疑似异常反应3例或疑似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或重要活动期间发生一次中毒人数5人以上。

11、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或出现其他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

12、短期同源医源性感染3 例及以上。

13、饮用水源污染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体性健康危害。

14、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或导致卫生环境严重改变、可能引发群众

健康明显危害。

15、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16、县卫生局认定需要启动应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7、以上事件出现异常急性死亡病例。

18、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卫生的突发公共事件。

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但社会影响较大、可能进一步发展、以及具有明确警示作用的事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预警事件,参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并向上级报告。

三、监测与报告

1、监测

乡卫生院作为乡级医疗服务与卫生防疫机构,按照有关规范加强就诊病例被动监测和可疑疫情的主动搜索。疫病可能发生、流行期间,开展针对性的门诊监测。

村卫生所、个体诊所认真做好就诊病例登记、筛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报告

乡政府、村委会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行政序列报告,乡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序列报告。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

人。

乡卫生院发现和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当组织核实。在组织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的同时,2小时内尽快向县卫生局和乡政府报告。情况紧急时,先用电话报告,再进行书面上报。有规定实行网络报告的,还应实行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存在变化时,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进行续报,确保迅速、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初报(首次报告):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和采取措施。紧急情况下,可先简要报告时间、地点、首发病例情况、发病人数、发病主要症状、死亡情况等。

续报(进程报告):应根据事件类型、性质、发生、发展情况,采取每小时、每天、每周或不定时的方式连续报告事件进展。

终报(结案报告):事件基本终止,配合县卫生局做出结案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必须真实、及时,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3、通报

根据上级授权或应急处置需要,乡政府及相关单位可通过电话、广播、公告栏、走访等手段,及时向本乡群众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以及向有关部门和相邻乡乡通报事件信息,保障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四、应急准备

根据有关信息通报、预警提示或监测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波及本乡,应做好以下应急准备工作:

1、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相邻地区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

2、组织好本乡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准备。

3、开展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4、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疾病及相关因素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管理报告工作。

5、根据事件发生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解释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个人防护技能的培训。

五、应急反应

1、乡人民政府

乡人民政府视应急处置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负责本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指挥; 组

织、动员本乡各有关单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协调、调度本乡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和设备,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 根据应急需要,组织建立临时隔离场所,对需要进行隔离的居民、外来人员及外出返回人员,实施家庭隔离观察或集中隔离观察; 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区的封锁工作及疫区的公路、水路交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公共区域的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对本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协助;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协助做好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等防控措施的组织与落实。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对本乡肉禽畜和野生动物等异常病死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保护现场、监督深埋和劝阻食用等措施。

(3)本乡发生疑似食物或职业中毒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卫生、工商、质监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中毒样品的采集及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及时通知急救中心对中毒病人实施抢救;必要时通知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组织群众疏散,协助专业机构开展中毒原因调查。

(4)根据上级政府发布的信息和宣传要求,在本乡做好

宣传贯彻和解释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健康教育和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

(5)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应急处置的培训;采购、接收、分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基层组织使用的相关设备、器械、防护用品。

(6)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协助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配合劳动保障部门,落实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公)伤待遇。

(7)监督检查本乡各部门、各单位、各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为保证以上措施有效实施,乡人民政府可成立和启动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视应急处置需要设立各类工作组,如综合协调组、应对防治组、宣传动员组、后勤保障组等。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乡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乡卫生院、派出所、驻乡相关单位及其他民间组织等负责人组成,日常管理机构设在乡政府。

乡人民政府领导设立AB岗,相应领导不在岗位时,对应领导承担组织协调职责。上级领导未到现场前,现场职位最高的行政领导负责组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村(居)民委员会

各村(居)民委员会视应急处置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造册,为专业防治机构提供相关信息。对外来人员、外出返回人员进行登记和及时报告。

(2)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在本村(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现场消毒、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等防控措施的组织、配合工作。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组织群众疏散,及时通知卫生、公安部门,协助专业机构开展中毒原因调查。

(3)根据实际需要,对专业防治机构认为需要进行隔离的本村(居)民、外来人员及外出返回人员,实施家庭隔离观察或集中隔离观察,做好本村(居)封锁、隔离期间的生活保障工作。

(4)接收、分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相关设备、器械、防护用品。

(5)按照专业防治机构的要求,动员群众开展公共场所和家庭内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宣传贯彻和解释工作;组织群众参加健康教育和个人防护知识与应急技能的培训。

3、乡中心卫生院

乡卫生院是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机构,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防控机构要求,落实各项应急处

置措施。

(1)开展病人初诊、救治和转诊工作。

(2)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报告程序,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

(3)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立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进行定期随访;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疫点、疫区的封锁管理,指导病人家庭消毒。

(4)按要求对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造册登记,为专业防控机构提供基本信息。

(5)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6)开设咨询热线,解答相关问题。为集中避难的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7)在专业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现场消毒、杀虫、灭鼠等项工作;分配发放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并指导居民正确使用。

(8)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个人防护技能的培训。

(9)指导村(居)卫生室、个体诊所落实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防控措施,协助做好事件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4、村(居)卫生室、个体诊所

开展病人初诊、救治和转诊工作,及时筛查、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专业防治机构、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应急工作任务;配合乡卫生院落实上述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5、公安派出所

依法查处、打击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的各种违法活动,保证卫生等部门执行公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1)在实施疫区、疫点封锁及人员隔离措施时,对不服从管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强制执行。

(2)保护并配合专业防治机构人员进入现场,协助开展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等现场防控工作。

(3)协助相关部门依法实施人员、车辆的卫生检查,对拒绝检查者依法强制执行。

(4)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6、工商所按照工商有关应急预案规定,做好市场监督管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7、畜牧兽医站按照畜牧兽医有关应急预案规定,加强动物防疫,及时通报疫情监测信息,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8、乡武装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参加救灾抢险、疏散群众、转运病人、排查危害因素、维持社会秩序等。

9、其他相关机构乡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会团体及志愿者组织,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工作。驻乡单位在按照各自职能做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工作的同时,配合乡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六、应急反应的终止与善后

1、应急终止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政府作出的终止决定,确定本乡应急反应的终止。

2、应急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本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自我评估。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处理措施效果评价、乡资源的动员与组织情况、乡各相关组织的协调与配合情况、对上级职能机构开展现场处理工作的配合情况、物资及经费使用情况、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报上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3、恢复与重建动员各界力量,充分发挥村(居)委会作用,调动各类资源,开展自助和互助,加快恢复和重建。

4、奖励与惩罚根据上级要求,提出奖励的建议名单并报有关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其事迹和精神进行宣传。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抚恤和补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补助;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落实有关待遇。

6、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或协助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七、应急处置的保障

1、信息系统乡人民政府及村(居)委会、乡各单位完善电话、广播、公告栏等基础设施,制定并及时更新各主要单位、重要岗位、主要成员通讯录,准确掌握乡居民基本信息。

2、疾病防控加强村(居)卫生室等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的建设,培训村(居)卫生室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疾病预

防控制工作。

3、医疗救治乡卫生院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并按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置隔离和留观病床;承担或协助专业技术部门开展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和转运工作。

4、培训演练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加强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能力培训,加强配合协调的应急演练,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等技能的培训,重点对安全员、保安人员以及义务宣传员等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征兆的识别和应急反应等知识的培训。

5、经费和物资保障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财政补助政策,做好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和完善乡应急物资储备库。

6、宣传教育乡人民政府负责并协调组织驻乡各单位、群众组织和民间团体,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充分动员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依法、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密切与各类社会单位的联系摸清本乡各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的分布情况,与教育、安监、公安、工商、农业、畜牧、交通、建设、通信、广电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建立

沟通协调机制。

八、附则

《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点

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点

一、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要点

1、应急准备

开展乡、村(居)干部及群众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体防控水平。加强医务人员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2、应急反应

医疗机构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对病人进行甄别,发现可

疑病例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重症病例立即转送市第一医院检诊,不滞留病人。传染性较强的应组织做好病人隔离与个人防护,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配合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适时在重点人群中推荐相应疫苗的预防接种,必要时开展预防性服药;做好疫点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与卫生、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紧密协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疫情监测工作,防止受染产品输入;认真开展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加强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

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要点

1、应急准备

乡卫生院准备基本的常用解毒药品和必要的抢救设备,开展医护人员救治食物中毒知识的培训,提高处理重大食物中毒救治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乡、村干部及基层群众的食物中毒的预防与识别能力宣传教育,及时判断事件发生与发展趋势,先期采取对应的急救措施,及时组织转运。

2、应急反应

及时组织将中毒人员送往就近医疗单位进行救治,病情严重立即组织向上级转运。医疗单位在积极开展收治的同时立即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并保留好病人的吐泻物、血、尿和剩余食物等临床标本,协助做好食物中毒的病因诊断。协调、配合专业技术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保护可疑中毒食

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供技术检验。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留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待查,事件结束后进行清洗消毒、销毁。为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扩散,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中毒涉及人员较多时,做好群众就诊的组织安排和心理安抚工作。中毒事件发生死亡病例或者可疑投毒的,应当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3、食物中毒诊断一般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确定食物中毒: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三、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要点

1、应急准备

加强乡、村(居)干部及基层群众的对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预防与识别能力教育,掌握备用水源资料,开展宣传、解释工作。

2、应急反应

根据群众反应和监测数据,及时分析判断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与发展趋势,向卫生、环保、公安、教育等部门报告,请求进一步检验判定,配合技术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调

查和样品采集检验等工作;当饮用水污染危及人体健康时,责令供水单位立即停止供水,查找污染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清洗、消毒供水设施和管网。组织临时性应急供水,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用水;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饮用水污染病人的医疗救治时要立即向上级报告,同时注意甄别非饮用水污染、未发病人员,耐心解释,避免恐慌,非必要时不对影响的人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结束,无续发病例,水质感观与化验合格后及时公布。

四、洪涝灾害应急要点

1、应急准备

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洪涝动态。保持通讯通畅,实行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车辆、人员待命。加强巡查,及时转移低洼地带及有隐患房屋内的人员、物资;加固或去除高空危险物品,暂停高空作业;加强易塌方、易溜坡等危险区域的警示、警卫。储备发电机、油料、沙袋、食品、水、手电、蜡烛、应急灯等应急物资,清查与补充消毒药剂、疫苗、器具、设备等卫生防病物资。

2、应急响应

负责因灾受伤人员的医疗急救和灾民临时安置点医疗卫生工作。派出医疗小分队到灾民安置点进行巡回医疗,对安置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巡查,做好安置点的消毒、杀虫和食品卫生监管,收集、上报灾害期间人员伤害信息,确保灾

害期间群众有病及时得到救治;每日及时收集、汇总灾情、疫情,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指导受灾单位开展受污染区域的消毒,加强水厂、水井等水源的监测;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根据当地疫情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确保灾后无大疫。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检查,安全食品和卫生饮水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灾区建立卫生饮水系统。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采取紧急措施,做到有效应 对,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 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总经办领导副组长: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并对预案 的适宜性进行审核,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具 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 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工程物业部和营运部应当建立 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 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 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教育培训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应急 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应急小组 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5.3.1.1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危险性分析评估,根据专业人员有关意见和政 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防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措 施。 5.3.1.2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 作,普及卫生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5.3.1.3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 增强全体员工和广大客户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3.1.4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 械的物资储备。 5.3.1.5出现突发卫生事件后,履行报告职责,主要内容包括:发生或者可 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 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 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XXX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冠状病毒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冠状病毒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附件:何时启动预案及流程图)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冠状病毒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冠状病毒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协调落实学校冠状病毒预防控制各项措施。 组长:XXx (二)成立3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XXX 2.疫情监测组:XXX 3.后勤保障:XXX 把下面内容具体分解至以上各组 (二)职责: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预防与控制冠状病毒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冠状病毒事件防治工作。 1、组长:应急预案的总指挥。

2、工作小组:职责:全面落实领导小组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负责教职工的管理、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对全校防控工作定期督。 后勤保障组职责:建立健全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负责学生卫生习惯、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制度的落实。发现疫情或可疑疫情,应及时汇报学校领导小组。 疫情处置组职责:负责学校环境、卫生检查消毒;根据疫情情况,协助卫生专业人员采取相应消毒杀虫、隔离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疫情监测组职责:发现疫情或可疑疫情,应及时汇报学校领导小组,对校内发现的疑似病例,应及时指导其到医疗机构就诊;负责学校冠状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协助总务处对室内卫生消毒;疫情发生时紧急处理;做好因病缺课追查登记汇总。 上课教师职责:认真落实晨午检及因病缺课追查制度,主要负责各自年级、班级的宣传教育;卫生的检查;晨检、因病缺课的上报;教室的通风消毒及疫情出现时配合相关部门紧急处理。 二、信息报告程序 (一)报告流程: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网络直报等)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并由疫情监测组成员负责24小时接听疫情电话,接到或者发现疫情报告时,应详细询问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病者的症状、体征,有无死亡,疫情信息来源及报告人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上报防控指挥办公室。疫情监测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及分析工作。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2017年崇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组长:龙家雪 副组长:廖赤军李林屈湘庸张世明 组员:童红樱宋莎宋新华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公共卫生尖突发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卫生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进行预警。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放射损伤、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乡、镇)的学校。 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校园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人员(残疾)死亡;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品(药)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及以上;发生在学校的放射事故,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0人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20人以上,或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A:学校集体食物中毒,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B: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肥东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4月29日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适用围及工作原则 (一)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预案。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识,落实各项防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县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围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措施果断。县人民政府和卫生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重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和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学技术保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校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放射损伤、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2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龙口市以外的学校; 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8、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2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龙口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龙口市地域内的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6、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本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共公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 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四、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 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样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采取紧急措施, 做到有效应对, 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 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 特 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 总经办领导副组长: 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 案, 并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 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培训, 具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 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 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 工程物业部和营运 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 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 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 的正常运行, 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 科 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 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 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 教育培训 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 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要及时将情 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 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 报应急小组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第一节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山东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2、办公室 医务科:组织相应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抢救器械、设施。 急救中心(内、外科):负责开辟抢救场地,协助现场处置,医疗救护。 护理部:组织相应专业护理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护理抢救物品。 感染控制科:组织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卫生防护工作,监督传染病源的消毒隔离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 药剂科:负责相关药品的紧急购入,保障药品的供应。 总务科:负责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维修及使用协调工作,保障临床所需相关物资的供应。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指挥中心及医务科接到需派出医疗队任务时,白夭由科室主任根据要求迅速做出人员安排,报医务科组队;夜间由院总值班根据专业需求从值班医生中选派,并通知当事科室主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启翔幼儿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和水平, 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 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 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

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 责任。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 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幼儿园卫生投入, 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幼儿自备饮用水。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卫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区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及科任教师 二、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共公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机构设置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基本职责:为便于及时有效、迅速控制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并控制和有效处置。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急救医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市、区、镇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完成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1、成立xx镇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张x(支部书记、院长)1321x8053 副组长:岳x(副院长)1350x356、侯x(副院长)1598x718、刘桂兰(副院长)1321x7301 成员:王x1398x2766、秦x138x8459、周x15983x318、周 x1398x2768、陈x137x441、黄x139x3081、吴x1899x2936、刘x158x6586、梅x135x3260、各村卫生站站长 办公室设在公卫科,由岳x负责日常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院感控制组。

(1)应急办公室:岳x 13x98356 由办公室、质控办等组成,负责单位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工作;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培训、演练;对应急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负责收集应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按时向卫生局上报动态信息以及事件中病人资料的统计等。 (2)医疗救治组:王x 由医务科、临床各医疗科室、社区责任医师等组成,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医疗救治组下设由单位高职称、高年资、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一支应急医疗小组,承担应急救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负责对病例的确诊及其他技术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措施。 (3)物资保障组:周x 由后勤科负责应急物质储备;相关应急设备、药品的调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应急处理紧急救治的需用。 (4)院感控制组:周x 由院感科负责院感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在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扩大事态发展;负责日常院感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健康教育。 各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协调作战。 (二)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医院启动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积极展开医疗救治,信息上报。在当地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法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事件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 (一)一般突发事件: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没有达到重大突发事件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件。 1.在我省发生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2.霍乱在1个县(市)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市),发病15~49例;或省辖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周内在1个县(市、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在1个县(市、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食物中毒30~9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或食物中毒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发生急性职业病10~49人或死亡5人以下。 8.个人全身受照剂量≥lGy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下,或个人全身受照射剂量≥、受照人员剂量之和≥20Gy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9.其它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突发事件。 (二)重大突发事件: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特大突发事件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事件。 1.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继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辖市。 2.霍乱在1个省辖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辖市,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3.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市、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4.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域以外的地区。 5.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6.食物中毒人数达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Xx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成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人类不能预测新的 传染病何时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作好迎接它们的充分准备,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收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 制定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强化领导,统一指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科学预防,有效实施;畅通信息,快速反应,目的是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 在本镇内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站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 对事件的性质进行评估,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县卫计委,并立即启动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说,是不易预测的事件。例如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非典型肺炎。 2、具有公共卫生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它的范围包括重大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如本辖区出现的鼠疫、霍乱和肺炭疽首发病例;连续出现2例以上的鼠疫和肺炭殖疫情;霍乱的暴发疫情。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如罕见传染病;新出现的传染病;群体性的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免疫接种事故;造成危害健康的水污染;也可能是群体性疾病;食源性、水源性疾病暴发。中毒是指由于吞服、吸入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所产生的有害影响。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由于食物和职业原因而发生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如职业中毒和农药、鼠药或其它有毒化学品引起危害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另外还有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和中毒事件。 3、对公众健康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程度,即,判断一个发生了的事件是否为突发事件,除了要看其是否具备两个特征外,还要看该事件是不是属于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从发展的地势看,属于可能对公众健康益成严重影响的事件。突发事作您不能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山锦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第一节 总则 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山西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院长总督导:党委书记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2 、办公室医务科:组织相应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抢救器械、设施。医务科急救中心(急救中心(内、外科):外科):负责开辟抢救场地,协助现场处置,医疗救护。) 护理部:组织相应专业护理技术人员,筹备必要的护理抢救物品。感染控制科:组织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卫生防护工作,监督传染病源的消毒隔离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药剂科:负责相关药品的紧急购入,保障药品的供应。剂科:总务科:总务

科:负责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维修及使用协调工作,保障临床所需相关物资的供应。 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人员准备 一、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人员,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二、夜间各科值班人员随时准各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三、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四、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五、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六、指挥中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建立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管理体系,提高对各物业管理现场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处理能力,确保广大业主的生命安全,特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 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职责 (1)、相关物业现场管理处根据公司要求成立处理小组,明确分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通讯畅通,处理小组成员能第一时 间赶到现场,各司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小组应包括物业现场管理处所有成员,可分成指挥组、隔离警戒组、消毒排查组、后勤保障组。 (3)、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指挥组组长由公司领导担任,隔离警戒组组长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后勤保障组组长由 公司工程部门负责人担任,消毒排查组组长由公司保洁部门负责 人担任。 3、 工作流程 a) 指挥组 (1)、组员: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成员、物业现场管理处经理; (2)、职责:物业现场管理处若发现疫情后,立即向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对现场采取隔离措施,并布置警 戒线。 (3)、操作规程: 1 组长应保证通讯畅通; 2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确定主要隔离区域,及 时召集力量,向各组明确布置任务,检查执行情况; 3 组长应第一时间同时以电话形式向公司领导和公司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疫情,并每小时报告一次现场情 况,每天17点种以书面形式将当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 报; 4 物业现场管理处经理每小时向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及时、有效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的损害,结合我县实际,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从强化领导、落实职责、明确目标、规范程序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与职责 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研究和制定紧急应对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一)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与预警:及时监测网络上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时发现可疑点,预警可能发生暴发、流行的传染病。 (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与预警:计划免疫科负责日常接种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三)食物中毒、水污染事故、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四)加强重点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预防控制暴发流行。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

全面落实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控制”。 一旦发现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相应专业小组提请指挥部发出预警,启动相应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系统,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防范、控制等工作。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体系 (一)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 各相关科室接到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后实行首接 负责制,并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 (二)报告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县疾控中心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市疾控机构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时。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启动体系 (一)应急预案的启动: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二)应急预案启动前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做好启动预案的人、财、物准备。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相关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组应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并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检测与勘验、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确定危害程序,做出报告,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必要时开展对相关场所的消毒处理。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管理和应急处理工作程序体系

小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付海小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县教育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组长:刘敏 副组长:孙继超 组员:各年级班主任 (二)学校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编号:SGCC-HB-WH-WS-01 2011年编制 湖北武汉供电公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湖北武汉供电公司 2011年7月发布 目录 1 总则 (4) 编制目的 (4) 编制依据................................ .. (4) 适用范围 (4)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 3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4) 应急指挥机构 (5)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5) 4 预防与预警 (7) 危险源监控 (7) 预警行动................................ .. (8) 5 信息报告程序 (8) 6 应急处置........................................ . 9 响应分级 (9)

响应程序 (10) 处置措施 (10)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1 8 培训与演练..................................... ..12 培训..................................... ... .12 演练..................................... . (12) 9附则........................................... ..12术语和定义.................................. .12 预案报备................................. (13) 预案修订................................ . (13) 制定与解释................................. .13 预案实施................................... .13 9 附件.........................................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成员名单........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 (17) 湖北武汉供电公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确保突发事件处理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公司员 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公司稳定和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